- 相关推荐
初二学习方法发言稿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利用班会课时间在这里跟大家谈谈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我们不能找到一套所有人都能适用的方法,但能找到大多数人能接纳的有效方法,同学们如果能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习惯,常态化,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主要讲的内容有两点:
一、为什么要重视学习方法
二、常用的“四环一步”学习法及其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第一、为什么要重视学习方法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影响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同学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常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人人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同学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同学,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同学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同学们是否想过,或者想过后有没有认真注意和研究了。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有一点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交叉学习,交叉学习不易疲劳而且效率高。
不少同学在读书学习时,长时间单一的学习同一内容,表面上看时间用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会引起不同部位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就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合理调节“兴奋灶”,就可以避免大脑某一兴奋区长时间过于紧张,使别的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马克思的“穿插读书法”是:当研究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立刻把书搁下,去读一种不同的书籍,有时读诗,有时读史。过一会儿,疲倦的大脑得到休息,再重新研究起理论书籍。马克思的读书方法符合生理科学。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之余,若做一些文体活动,或干点家务活,可以使大脑原有的兴奋区得到调节。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多采用交叉学习的方法,科学运筹时间,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以取得学习的更大效益。
那么学习方法是怎样来的呢?学习方法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
(1)向别人学的;
(2)自己摸索“悟”出来的;
(3)同学之间研究切磋得来的;
(4)老师断断续续指点的;
(5)从某些书中受到启发的。不管从哪个方面得来的,难免是片面体会或“一孔之见”,往往属于经验型,带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哪儿呢?我的意见是:每天的新授课都要按照:预习——上课——复习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我们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复习总结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相信说到这里,很多同学会说:我就是这样学的啊!那么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每一环、每一步你是否都有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出该环节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了。到底每一环、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该注意哪些事项?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点内容谈谈常用的“四环一步”学习法及其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第一环、认真预习 初步加工
三、如何作好课前预习?
1、课前预习有什么好处?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课堂的学习。
首先,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听课时就感到轻松,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
其次,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做笔记的水平。由于预习时阅读了课文,所以老师讲的内容,黑板上的板书,书本上的内容,心里一清二楚。做课堂笔记时就可只着重记下课文上所没有的或者自已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做到听得主动、学得也主动。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满足于做“录音机”式的笔记,这不仅无益于独立思考,影响课上听课,也无助于课后的复习,实不可取。可以说,课前预习是把学生从盲目做笔记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
再次,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已独立阅读课本的新课文或老师发下的新教材,有时要查阅字典或参考书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有时还要记下弄不懂的问题,以便带回学校上课时搞清楚。这种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高自已的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它将受益终生。
既然预习好处多多,那么课前预习该注意什么了?
2、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由学生自已看书的学习。预习时先估计老师将会讲多少内容的新课,再对这些内容认真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要边看书、边想,想想新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与旧知识有关?如果这些旧知识忘记了,就要去查看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弄懂。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查看有关的参考书,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到上课时听老师讲,并在老师指导下来解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合上课本,回想一遍,看书上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或者把有关的定理、公式试证明、推导一下。还可以试着做一点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对新课的理解,还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第二环 专心上课 积极思考
课堂学习有哪些要求?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同学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1、会听门道。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讲课每一步骤的目的。 不能从自己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2,当堂弄懂。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懂呢?这与个人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以及预习程度都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你就想到哪里,教师讲什么问题,你就理解什么问题,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考理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要学会处理。
一是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争取在老师允许下提出问题。当场把它弄懂。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停下来解答你的问题,这时的思路就不要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应该暂时跨过去,继续听老师分析讲解下面的内容,等下课后再去请教老师,把课上“卡壳”的地方弄懂。
二是有的同学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理解上,顾不上记笔记。有的同学认为,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等课后再慢慢理解、消化、吸收。本意并不错,但是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上课脑筋不大动,拼命记笔记,下课笔记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想把一个一个问题都思考弄通,但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无行当中“欠”了帐,欠帐多了,成绩就拉下来了,智力发展也就慢了。如果上课时既能理解又能记好笔记,当然更好。如果二者之中只能顾其一的话,那么就干脆不记,以保证专心听讲和当堂理解。等下课后,再借别人的笔记补一补。
3.抓住关键。指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 对于学科特点,不少同学往往容易忽视,不管上什么学科的课,总是“听、记、想”,不懂抓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同学,外语课上不愿意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做分组实验时,自己不动手,光看别人做,自己抄个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注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和思考,只是看热闹,这些都是未抓住学科特点学习的具体表现。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例如,生物课经常使用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进行教学,物理科,则经常要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因此,在上物理、生物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代数的内容体系是通过运算种类的增加和数域的扩大来展开的,几何的内容是通过由简单的图形到复杂图形的认识逐步深入的,学习时就要抓住知识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课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学习字、词、句、章节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第三环 及时整理 理解消化
如何做好课后复习?
复习是为了强化记忆,就是说要把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同学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用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经过两天留下的只有28% ,六天以后为25%,学习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遗忘过程就是头脑中已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消褪了,要想使这些联系不消褪,不仅靠对学习材料理解的深刻,而且要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复习和练习)来强化这种神经联系。实际上记性好的同学,不仅学习时重视理解,而且重视复习,他们是“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
通过复习总结,就可以在头脑中编织起一张完整、系统而牢固的知识之网,有了这张网,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以前的知识体系,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少学生抱怨:我课堂上明明听懂了,但往往作业不会做!这些学生放学回来,就忙于做作业,由于当天上课的内容尚未复习,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还不懂;哪些内容记住了,哪些内容还没有记住,对老师讲过的新课仍是模模糊糊。在这种情况之下做作业,只能是一边翻书,一边做作业。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在脑中留下的印象不深刻,作业的质量一定不高。这种做法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急于做作业,而是先复习。重温当天老师上课的内容,方法是:一边看书,把新学的课文仔细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一边看笔记,一边回忆老师讲课的情景,搞清楚课堂上尚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把书合起来,看能否把内容记住?对于数学、物理的概念的定义,着重于理解要能够用自已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能只满足于会背诵;对于定理不但要记住已知、求证的内容,而且要不看书会证明;对公式不但要会背,而且要不看书会推导;对例题要不看书会解答。这样就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已成为自已知识宝库的部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着手做作业。
第四环 独立作业 练习巩固
如何做好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指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做作业时一定要坚持做到:“看书时不做作业,做作业时不看书”。这种做作业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考试了。习惯了这种要求的学生,到真正考试时,他一点都不会紧张,一定会得到好成绩。
做作业时,要象考试那样,字斟句酌地审清题目,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然后作出全盘考虑,理清头绪。下笔前要考虑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遇到较难的题目,还必须反复思考,在草稿纸上列出解答的步骤,最后有把握了,才下笔做在作业本上。这样做出的作业才有条理性,质量才高。
对发回来的作业本,要认真阅读,对那些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改正。并要好好保存,以备以后复习用。把错误的做对了,把不懂的弄懂了,我们就进步了!
一步 系统复习 总结提高
在开始进行下单元或下一章节内容学习之前,教师会回过头来,认真总结本阶段教学情况。同学也要回过头来,看看近期内自己走过的学习之路,总结本阶段学习情况。这一学习活动就是总结。复习总结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它是学习四环节之后的一个重要步骤。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强有力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一个同学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基本上完成对各科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但这时同学头脑中的知识比较孤立、片面,显得凌乱,通过复习总结,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串”起来,力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直到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知识体系化的任务为止。复习表面看是重复,实际上是知识的深化,其效果与初次学习不大一样。
很多同学学不好,考不好,其实他们头脑中也学了很多知识,只是这些知识的整体性差了些,还存在不少错漏之处罢了。例如一个同学外语考了100分,另一个考了50分,真的前一个同学的外语知识就比后一个同学多一倍?并不是这样。因为正确解答一个英语题目要准确无误地用到好几个知识,其它都会,只有其中一两处不会,那么这个题目就难得全分。同样在解数理化题时也是这样,一道题有五个弯子,你能过去四个,就差一道弯过不去,这个题目就做不到底,就难得全分。久而久之,不仅学不好知识,还严重影响你的智力发展。有人形象地把整体知识比喻成一张网,学习特别好的同学知识整体性好,捉起鱼来一条跑不掉,考试经常得100分。有的同学知识整体性差,网上大洞小洞很多,鱼儿从洞中跑掉了,哪里还能考到什么好分数。但是只要这些同学抓紧复习这一环节,树立信心,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都很重视学习时间的调整分配。当然,调整也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调整。通过调整,学习目的明确了,态度端正了,计划合理了,方法科学了,时间的分配和精力的使用恰当了,学习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
刚才所讲的“四环一步”也并非要求同学们一定每科每课都完整的做到,不能面面俱到,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学科掌握程度的不同有所侧重,灵活运用。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早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取得快速进步!谢谢!
【初二学习方法发言稿】相关文章:
初二学习方法09-09
初二的学习方法09-03
初二学生的学习方法10-01
初二语文学习方法10-01
初二政治学习方法10-02
初二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总结08-08
初二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09-13
初二过渡性阶段学习方法09-03
学习方法05-04
学习方法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