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27 16:47:3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红楼梦读书笔记2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他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唬得他疯疯傻傻。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宝玉由于从小在丫鬟姐妹们的身边游荡,很喜欢女儿,而不喜欢男人。贾宝玉是一个女儿尊贵洁净神力论者,“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是宝玉的名言他将女儿神圣化,说“女儿”两字比佛教的阿弥陀佛和道教的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尊贵无比,不许手下小厮随便乱说,否则凿牙穿腮,他读书时须得两个女儿陪着才认得字。每当他被打疼痛之时,他便姐姐”“妹妹”地乱叫,说这样叫了以后便不痛了,女儿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因此,宝玉喜爱女儿,日夜同她们厮混在一起。

  宝玉跟女儿们之间也是发生了各种事情。就说宝玉与黛玉的凄美爱恋,这是红楼梦里面的一大重头戏。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木;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口中衔玉而生,而玉是女娲娘娘补天所余的一块石头,为石,所以有“木石前盟”之说。《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曾借宝玉之口唱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足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人可比,但宝黛两人最后仍是落得个劳燕分飞终成空的下场。宝玉与黛玉是知己,两人之间的爱是诚挚和深厚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方旧手帕都可以心领神会,可谓是灵魂伴侣,真正达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宝黛两人是自由恋爱,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他们来说,是公然违反伦理道德的,是大逆不道的,这也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他们的爱情不能修成正果是必然的。不管两人彼此之间爱得有多深,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社会和家庭所允许并认可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分手的悲剧。他们的爱恋已经触碰了道德的底线与根基,作为名门望族的贾氏家族,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家族利益发生尖锐的对立,因而为家族统治者所不容。宝黛爱情在封建势力的高压下曲曲折折地发展,最后遭到毁灭。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在家庭操控下还是与薛宝钗结了婚。

  在结局宝玉出家做了和尚。各个角色死的死,惨的惨,出家的出家,贾府没落了。

  作者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

红楼梦读书笔记3

  《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娇杏,从谐音上来看是侥幸,原著中对她直接的表述,结局是很幸运的,好似完全因为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砸中了她,使得她从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比起出身比她高贵、姿容比她秀丽、才情比她高超很多的那些贵族小姐们的命运,她实在是太好了,貌似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

  可是事实果然如此吗?恐怕也不尽然。

  《红楼梦》原著中首次出现娇杏的章节叫做《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娇杏本是甄府的一个普通丫环,那时香菱还是甄府的小姐,叫做甄英莲(真应怜)。贾雨村是暂住甄府旁寺庙里欲赶考的书生。一日,贾雨村在甄府见到一个采花的丫环,那丫环要回去的时候,却把眼睛向他这里看了两次,似乎对他有所瞩意,贾雨村便以为这女子有意于他,狂喜不尽,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己。彼时他不过是身无分文的一介书生,前路茫茫,平常又无人看顾,这生得仪容不俗的丫鬟,这样瞩意于他,难免有些想入非非,飘飘然了。这种情结便是《聊斋志异》里众多书生的共同心声。

  贾雨村在书中逐渐蜕变为一个饿不死的野、没人伦的下流种子、最是擅长阿谀奉承和颠倒是非的、腹黑心狠的官场人士。可是在未经官场熏染之前,他还是一个标准的读书郎,有着知识分子的抱负和清高,最是难得的是,他刚入官场还不忘先前见到的那个颇有几分姿色又对他非常眷顾的丫环,于是求聘了那丫环,娇杏还特别有福,先做侧室,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原配夫人病死了,她便扶正成为正室夫人了,她的身份便从小丫鬟跃升为正牌官太太,一下子,生活从底层到达了云端。

  娇杏此后的命运书中就没有写起了,可是我们可以根据贾雨村的生活变迁来揣测她的命运,恐怕也不会特别好。这个说法,基于以下的推测:

  一是她始终保持正房太太的身份,但是生活谈不上什么幸福。以贾雨村的行径和思想变化,结合当时社会的普遍婚姻状况来看,贾雨村再娶几门小妾,或是到风月场上去厮混,是合情合理的事。根据《金瓶梅》中妻妾之争的情况来看,娇杏出身低微,假如再没有压服众位妾室的水平和能力,那么这个正房也会经常受气的,也逐渐会失去正房的威仪。而如果她能够继续保持正房地位,也将会老大寂寞和独守空房。即使王夫人有那么显赫的地位和一位成为贵妃的女儿,也不过是独守空房。

  二是随贾雨村的宦海沉浮而不得善终。贾雨村虽然深得为官之道,又会傍上有权势的人,但是最终还是获罪,被充军发配了。在原著开篇解释〝好了歌〞中的,〝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之句就是说他这样的人的`结局的。那么作为他的夫人娇杏,罪犯的家属,或是被卖或是做苦工或是充作官妓。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好的,都是先喜后悲大起大落的人生。也许按照一个丫鬟正常的命运走向,配个心地还好的小厮,正正经经过一种平淡的生活,既不登高,也不会跌重,也许好过她这样的命运。

  因此,这样看,娇杏其实并不是书中侥幸获得好结局的女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已为《红楼梦》中的红颜奠定了命运的主基调。

红楼梦读书笔记4

  对宝钗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她固然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但也受到了封建权力的压榨,应该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宝钗很少直接鼓吹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日常的一言一行反映出她的真实个性。外表上“随分从时”、“装愚守分”、“罕言寡语”,显得“肃静严厉贤淑”风采,但实际上她“好风凭仗力,送本人上青云”,袒护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在荣国府这人情复杂,矛盾交织的情况里,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连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风雅”,“会做人”。

  “会做人”与她“温顺敦朴”的.外露特征相交融,使得她为人人所夸奖。“不关已事不启齿,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世准绳,使得那些素日里做着丑事的封建主子们赞她“会做人”。例如:贾母给她做华诞,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平日的爱好说了一遍,结果“贾母愈加喜好了”。

  宝钗不只会做人,并且经常借“做人”的时机来显示自己的才干。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替她设东,先通知湘云从自家带工具来请大师,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木樨。”外表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忙,但实际上倒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冲击。她处处当心,处处为了奉迎贾母而安插,见的宝钗是如何“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特性就是虚假,她说过,对僧人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以为是乱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从头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责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引起宝玉留意后的,再将金锁从里面的红袄上掏将出来。

  宝钗“做人”是胜利的,也留给人们一点启迪。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要想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就要向宝钗学点好的东西,认真加以进修,对今后的人生道路还是很有帮助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5

  红楼梦,梦红楼,一梦红楼,空见色,二梦红楼,色生情,三梦红楼,淫回转,四梦红楼,俗染尘,五梦红楼,木石缘,六梦红楼,金玉姻,七梦红楼,怜心志,八梦红楼,畅惘然,九梦红楼,淡平生,十梦红楼,成大道。

  “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等等云,民间对四大民著的说评已经很多,尤其是《三国》与《红楼》,一度对《红楼梦》不以为然,甚至到了翻书的前一刻,觉得不就男男女女的.那回事情,当我翻读第一回,读到“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立刻跟当下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感慨作者的洞察力,再读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时候,我立刻收起了玩酷的态度,顿觉作者并不是在写一本小说,而是再写一段辛酸历史,以致后来对这本“满纸荒唐言”的书却不肯漏掉一个字,漏了一字都感觉读不全似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6

  遗憾有时也是一种美,红楼梦体现的正是这种残缺的美。

  相信不少人对黛玉的死都是抱着一种惋惜,认为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不该沦为这个下场。我以为黛玉死了,别了宝玉这样就很好。并不是说我爱好悲剧,总要有些遗憾。只是我觉得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一种解脱,是她悲惨的人生的终结。死比活着容易多了,当黛玉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宝玉仍在凡世苦苦挣扎,这不是一种幸运吗?

  后世对宝黛二人的评价是拥有浪漫主义情怀,敢于反对封建统治的战士。但是这两位战士的相遇却注定是一种悲剧。他们所受到的阻扰,是来自整个封建社会。若宝玉是良人也罢,可宝玉不是,宝玉只是个纨绔子弟,他自己都需要别人的保护,更何况保护和安慰黛玉呢?在他身边,黛玉永远不会幸福。或许你会说宝黛之间有爱情,我不认为,有人会连自己的爱人都认不出来,那更多的是知己间的惺惺相惜罢了。

  即使黛玉嫁给了宝玉,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若干年后,黛玉依旧是宝玉的白月光、朱砂痣,而不是在生活的磨砺中两看相厌。

  黛玉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带着回忆离开他,亦是一种幸福。

  宝黛爱情的悲剧,贾府的衰败,这一切都是一种必然。黛玉的脆弱决定了她终日以泪洗面,宝玉的软弱决定他逃脱不了疯癫出世的结局,贾府的腐朽肮脏决定了它必然毁灭。

红楼梦读书笔记7

  手里捧着温暖的茶杯,房间里热气袅袅,淡而朦胧的白雾弥漫在房间里,显得很是梦幻。修长的纤指翻开书页,我欣赏着《红楼梦》那字里行间隐隐散发出来的唯美与清新,静静地沉浸在红楼梦里。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由盛转衰的红楼梦……

  林黛玉,真是一朵绛珠仙葩。她是独一无二的,是上天造出的仙女降临凡尘。黛玉葬花,让我体会到她的伤感悲怜,花无百日红,黛玉为此多愁善感;黛玉初来贾府的小心翼翼,让我体会到她的“寄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黛玉的才情,令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诗句也很有李清照的风格,唯美飘逸还带着伤感;黛玉的容貌,自是没话说的,她与宝钗,并列第一,在一群莺莺燕燕中,她俩鹤立鸡群,各有千秋。黛玉是小家碧玉的清新脱俗,而宝钗是大家闺秀的雍容优雅;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孤芳自赏的,而宝钗的性格是豁达开朗、温柔敦厚的。黛玉是冷漠高贵者,而宝钗却是平易近人者。

  薛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静,品格端立,对下人随和,深得人心。她生于大户人家,乃是千金闺秀,但并没有看轻黛玉,反而对她很好就像对自己的亲姐妹一样。怪不得丫鬟们私下里都说宝钗比黛玉好呢!但我看,宝钗未必有黛玉的才情与气质,只是她随和罢了,而黛玉对人不冷不淡,很是内敛。其实,宝钗也是有野心的,只不过她藏掖得好罢了。她若嫁给贾宝玉,两府结亲,薛府就会更强大。而且,她又喜欢贾宝玉,她也知书达理,原本能心想事成的,可偏偏在她之前就来了个黛玉,贾母跟黛玉情分儿也好,王夫人也怜惜黛玉,再加上黛玉容貌、才情都略压她一筹,这令宝钗愿望达成的成功率小了一大半,她只能按捺着自己的不忿,在下人前表现得随和,在王夫人、贾母前表现得优雅娴静。

  宝玉长得俊美犹如女孩,他“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颈上的五彩丝绦上系着一块美玉”。宝玉虽不爱读书,但他聪明伶俐,从他送林黛玉的表字“颦颦”中就可以察觉,颦此字很美,取自“一颦一笑”,可见宝玉对黛玉是何等喜欢。形容宝玉性格的词,有一首是最适合的:“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物,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宝玉虽愚顽,可他对黛玉是真心诚意的,后来,因为黛玉仙逝了还出家当了和尚。呵,好一个傻宝玉!你可能会这样说。可这却恰恰说明了他对林黛玉的'真情,宁可去当和尚也不迎娶薛宝钗。好一个真情的宝玉哟!

  不过再读《红楼梦》,最令我感叹的人还是黛玉。从大众的角度来说,黛玉是孤傲的,黛玉是不近人情的,黛玉是爱使小性子的,黛玉是心胸狭窄的。事实上这太肤浅了。我不这么看林黛玉,是的,她是心胸狭窄,容不下别的女人与宝玉好,所以爱使小性子,可是她并没错,这说明她对贾宝玉用情至深。她是孤傲,可谁知道,在她孤傲的外表下,伪装的铠甲下,藏着一颗多么脆弱的心?其实她并不孤傲,可是,她寄人篱下,这毕竟不是她的家,她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都有可能被责怪。黛玉的心情我理解,她是那么一个心思玲珑的少女,就是太过忧愁了些。虽说黛玉最后是悲剧,可是,我反而为她高兴。她本就是天上圣洁的仙子,她在人间,总会堕落凡尘,上天将她召回,令她在天堂永生,她本就是不落凡尘的,现在她终于回到了属于她的归宿。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正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毋庸置疑,她长得是最美也最有才情的,“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长得倾国倾城,美若天仙。可是,世人赞赏她的容貌与才情,可却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林黛玉,即使他们平凡普通,也不要他们做林黛玉,是因为,林黛玉的婚烟是悲惨的,她的结局也是悲惨的,她也没什么朋友,还被凤姐算计一场,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呢?林黛玉啊林黛玉,我赞赏你,可我也并不希望做你。

  在淡淡的白雾中,我看完了《红楼梦》。不由得起身吟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不正揭示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吗?但却千古传唱。

  珠玉滚滚绕红楼,雕梁画栋绕清愁。曾经繁荣昌盛的贾府,现在也由盛转衰。只有那红楼绮梦,依旧令人沉醉……

红楼梦读书笔记8

  红尘滚滚,翩翩少年的一片痴心随着最后一缕青烟消逝,咚咚的木鱼声,封尘了这一段可望不可即的刻骨铭心。断肠最苦为多情,莫非是上天注定,偏叫那劳燕西东,不怨那多舛的蹇命,只恨这如梦的浮生。

  《红楼梦》的爱恨纠葛、情缘牵绊中,最打动我的便是宝玉和黛玉这一对红粉痴恋,从两小无猜到两情相悦,又是木石前盟的奇缘,前生注定的心意相通。宝黛之恋空前绝后,流传千古,令人唏嘘。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的读懂他们呢?这段恋情生不逢时,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宝玉黛玉自是才子配佳人,但这段恋情不被家人默许。第一,黛玉自始至终都是外人,虽然黛玉刚刚进贾府的时候大家都十分热情,很关心她,但第七回中送宫花事中,一共十二只宫花,可是黛玉就是最后才领到,还是别人挑剩下的,抛去黛玉的多心,按地图来说,周瑞家明明可以不去绕远路就给到黛玉的,但是他却故意绕了远路,这说明黛玉其实一直都不被家族认可;第二,黛玉的性格没有宝钗讨喜,前面也说到黛玉是一个孤傲直白的人,而长辈更喜欢温婉大方的宝钗,最主要的是这段金玉良缘可以给贾府带来巨大的利益,而黛玉毫无家庭背景,甚至依靠贾府过活,封建社会下的四大家族关系复杂,暗流涌动,他们当然更倾向于有背景的薛家。世家联姻,一荣俱荣。最后就是黛玉的身体情况,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年迈的贾母更是封建迷信,认为黛玉不吉利,自然不会同意宝玉黛玉的结合。拆散他们的除了不可违抗的命运,亦是源于他们都是封建制度下的叛逆者。黛玉父母早逝,在没有人关爱的情况下,性格逐渐变得孤傲,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句,将周围不合理的现象一一揭露,因而被人看成是“刻薄”、“小心眼”,这是一种叛逆;宝玉入过私塾,却认为私塾的内容和风气腐朽败坏,那些循着古板教育路线的老爷公子庸俗可憎,在情感与观念上,宝玉都与其格格不入,这亦是一种叛逆。黛玉的身世注定她的孤苦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她始终是孤零零的旁观者,在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只有风流多情却对她痴心一片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患得患失;而宝玉作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却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他的行为和性情在当时的社会无疑也是被否定的。他对黛玉的欣赏,或许亦是同道之人的惺惺相惜。

  《红楼梦》中除了讲述宝玉黛玉之间的凄惨爱情,还讲了贾府的'兴盛至衰败,贾府的没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贾府内部的腐败和兴家意识的匮乏,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时,大观园的景象可是奢华至极,但是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抽风的穷老婆子。这种极盛和极衰的巨大反差恰恰证明了贾府的腐败。在书中,秦可卿去世时曾经托梦告诫王熙凤这样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日子不会长久,让王熙凤早做准备,办学校,置宗祠田地,为将来做打算。但是王熙凤并未放在心上,王熙凤虽然在治家方面很有一套,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普通妇人,不可能有那样的远见;而贾云村因为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因此听从身边小人从而走上判假案贪污的道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于是贾府败落的时候一无所有,“落得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二则是封建社会迂腐的制度,也是贾府没落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封建迷信观念让宝玉黛玉不能够被家人默许,隐藏的黑暗让贾家的每个人都被命运吞噬,一个一个悲惨的片段凝结在一起,最终使这场大悲剧得以上演,府邸在畸形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出来,结局自然是一步步走向衰亡。宝玉其实叛逆的并不彻底,因为在许多场所他都没能做到他心中所想,巴金的作品《家》中的觉新和宝玉有些许相似,都是为了家庭不得不去做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们的结局最终都令人惋惜。

  宝玉黛玉的凄美爱恋,王熙凤的泼辣言语,宝钗最后的孤独终老,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这些都十分值得我们阅读,而阅读后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

  深处古宅中,只有一位穿着华丽的女子静静的坐在窗台前,望着远处的古庙,眼中无数的思念混着泪珠缓缓流下……

红楼梦读书笔记9

  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考试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那个年代,永远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我轻轻打开书本,无尽的思绪又滚滚而来。初读红楼梦,我只是对人物有一个概念;再细品红楼,被里面的爱情故事所打动。里面的爱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撼我的,就是宝黛的痴恋。

  他们俩的爱情在这喧嚣、富贵的贾府中显得多么纯洁,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是那么的自然和纯洁。哪一个读红楼梦的人不被他们之间的情真意切所感动?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在众姐妹中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对男子的厌恶,不畏众人言语的葬花,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们都说你傲,你真的傲吗?在我的眼里你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都是你独特的标志,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连才高八斗的贾妃都说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你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可你的身世,即使你的身份是贾母的外孙女,即使你带着富贵的光环,可也掩盖不了你寄人篱下的事实,这注定了你孤苦无依的命运,多愁善感的性格。所以我只能无奈着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试看春残花落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词真的是你今天的结局吗?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说是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使地狱的烈火不断在每个人的身边燃烧,苦不堪言,思想的微小火花在无情冷漠中熄灭,熄灭。

  黛玉的思想正在进步时,一场荒。唐可笑的婚约把她推进了死亡的深渊;宝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看了女人便觉得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浑臭逼人’令人看到了希望的光明,可这光明的力量实在太小了,活生生被这黑暗的力量吞没了。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见不得悲剧,我也曾为黛玉的结局恼过,恨过,哭过。

  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也许爱情在短暂的瞬间是美丽的,是浪漫的,但一切就如烟花一样,只不过数眼云烟而已,何必执着。有时候,短暂也是美丽的。轻轻合上书本,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在本学期我们重点研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讲述了四大家族蒋史王薛慢慢因腐败衰落的故事。当然,其中的主线就是脍炙人口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虽然他们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但在封建社会中,这种并不常见的爱情与他们的相处方式仍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为了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更富有神话和命中注定的色彩,曹雪芹做了去多铺垫: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救了林黛玉的前世绛珠草,而绛珠草愿意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此后黛玉为何一见到宝玉就动不动流眼泪。其他的角色曹雪芹在小说的一开始也早就交代了他们的结局,例如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中就暗含了探春远嫁的结局。

  在红学家的眼中《红楼梦》是一部值得用一生去钻研的传世著作,但其实还没有开始《红楼梦》的时候,我却对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有不少的误解。我认为黛玉是一个奇怪的女子,身体柔弱却动不动爱使小性,对贾宝玉甩脸子,樱桃小嘴里总吐不出好话来。可读了《红楼梦》我才知道黛玉的好:她早慧,初进贾府就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最与其他女子不同的是,他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当袭人宝钗看到宝玉不学无术,不想参加科举做官时,总要训上宝玉两嘴,而黛玉却从不如此教训宝玉,我想这也就是为何黛玉频频与宝玉吵架,而宝玉从不对黛玉发脾气的原因之一——他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

  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也被选进教材中,所以我就就这一章节,写一写我对其中除黛玉外的几位女性人物的看法。王熙凤,无疑是贾府的实权者,他来自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王家,自小被当做男孩子来培养,使得他有能力掌握宁荣两府的起居日常。他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在这一章节中也有体现,忽然后院一声笑语:“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是著名的“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一下子将所有人的注意全都吸引了过去;当王熙凤拉林黛玉的手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就拿手帕试眼泪。他先是夸赞了一番黛玉,接着就考虑到此刻应掉几滴眼泪,便哭了起来,贾母一句话就又喜笑颜开起来,可见其察言观色的能力。他也有狠毒的一面,因贾瑞多次骚扰自己,就狠心要杀掉他。但这在我看来并不应让人厌恶王熙凤,这正是他身上所被赋予的,新时代的女性应有的,维护自身的一种能力和意识。

  贾母,贾府里最尊贵的人物,可谓是万人之上。马瑞芳老师曾评他为“史上第一外祖母”,说的就是他对宝玉和黛玉的爱护是史无前例的。可贾母也是这贾府里少有的通透人物,他一步步走上了最高的宝座,通晓了人情世故,处事圆滑,似乎从来没有出错的时候。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各个小姐夫人们都怀有嘲弄刘姥姥的意思,刘姥姥也故意笑料百出,而贾母却并没有存心取笑的意思。我不知道贾母是否担得上“史上第一外祖母”的名号,但我知道贾母并非一般的封建小姐。

  王夫人,贾宝玉的母亲,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衔玉而诞的贾宝玉上,所以无时无刻不注意着宝玉身边的一草一木,在一开始,我很羡慕宝玉有这样的母亲,在父亲要打自己的时候,母亲能舍身来护住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想着自己。可王夫人内心并不是想表面一样的可亲,当看到金钏儿和宝玉调笑,便赶走了金钏儿,最后导致了金钏儿跳井自杀;觉得丫头们有勾引宝玉之嫌,一怒之下查抄了大观园,赶走了病重的晴雯。所以这真的算得上一个慈母吗?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个个鲜明,更是体现了曹雪芹自己对于封建社会的观点。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红楼梦》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写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裸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外貌描写得出神入化。而对贾宝玉的描写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白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结长穗宫绦……”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再说薛宝钗的,“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如此描写真把人写活了,这是令我感受深刻的地方。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有人采访任正非,问他每天早上让他起床的动力是什么?他答我饿了,要吃早饭,仅此而已。你当真信他?

  他是一个这么有目标、有激情的人,一个工作狂,他的时间这么宝贵,怎么会舍得浪费在床上?他的这个回答,就好比问开花是为了什么?你答开花当然是为了结果一样。大实话,又是大忽悠。难道开花更重要的不是为了绽放美丽,播撒芬芳吗?

  最近正重读《红楼梦》。原本给自己列计划一天一回,共一百二十回,想着能在一百二十天里逐字逐句把它读完,那也算是不小的成绩。谁知,一两回读下来,根本刹不住。忍不住一直往后续,每天三四回。

  二十年前我初读《红楼梦》,不管内容,只求情节,里面的诗词歌赋,繁琐的吃穿住行细节通通略过。仅仅把它当作宝玉宝钗黛玉三角恋故事来读。所以,除了认识几个主人公,几乎毫无收获。如今再读,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书中所有配诗逐字逐句细读,连书下方每一个注解都不放过。碰到我喜欢的名言佳句我还会拿笔记录下来,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时旁边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点也不觉得麻烦,相反,很是享受。

  虽然网上有现成的人物关系图可以下载,但我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慢慢完成了一个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记得更牢,有利于后面阅读。

  现在再读此书,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收获太多了。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了到底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拿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读,就知道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的经历、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有理解能力,思想观念等等都在变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大百科全书,故事性也很强,确实名不虚传,好看至极。若要问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起来读书,有好书在召唤,我舍不得赖床。心理专家说,幸福要向内求,外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

  想想也有道理,难怪我从来没有因为要看一眼隔夜买的某个奢侈品牌包包而催促自己快点起床过。倒是常常为了某个约会、某本书或某次出门旅行而兴奋不已,不想睡觉。

  那么,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最大理由是什么呢?愿你跟我一样,有所热爱,也有所期待。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漫长的假期,让我有机会重读《红楼梦》。中学时学着林黛玉那般伤春悲秋,大学时为了命运无常叹息,而这一次,却惊讶地发现繁华一梦中的原来还有更多东西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葬礼那一回,众人人路过一户农家,王熙凤等人“换衣”的时候,宝玉看到一个纺纱车,他觉得很是新鲜就跑去摇,结果一个女孩子出来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宝玉一顿。宝玉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很特别,那种不同于府中小姐们的,健康、自然、淳朴的美,竟深深吸引宝玉。待离开的时候,宝玉发现人群里没了那个二丫头,不免觉得怅然。这种浅浅的缘分让他觉得有一些惆怅,这种惆怅是发自一种内心的关照、一种情,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状态的珍惜。

  佛教里面常讲的“缘”,似乎也是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偶然的相遇。宝玉的一生,有过许许多多的缘,或刻骨铭心,或相交如水,可贵就在于他一直努力在体会和珍惜这种东西。

  古往今来很多人在写离别,红楼梦里也有很多的告别,宝玉的这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短暂见面,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一带而过甚至毫无印象。而蒋勋却说:“在此作者有一种大悲悯。”因为就在宝玉上车走出不远时,他突然发现了二丫头怀抱着她的小兄弟同几个小女孩说笑着出来。这个场景特别像一个电影画面,耐人寻味。这种匆匆的离别便让宝玉觉得生命中有一个东西没有完成。

  人生就是经历了遗憾才会有珍重。

  夜幕起,华灯上,平日忙碌的十字路口,路灯第一次成为街道的主角,往来的车辆与人群仿佛从未出现过。病毒来袭,我们突然被禁锢在形形色色的水泥建筑之中,与人接触成了不安与恐怖。我们从来不知道,出门、相聚会成为一种奢望。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农历春节,节日的仪式感在病魔前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人们讲因果,那是什么样的因果让我们和他人的生命产生联系?而亿万人中,也总有我们遇也遇不到的人与事。

  《蒋勋说红楼梦》中提到:有缘见面,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是指没有后续的`缘。我们最不在于的就是这种一生一次的缘分。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宽容一些,善良一点呢?毕竟从此以后,都不会再见了。那个在人来人往中给警察送上口罩的女孩,那些自己打车赶赴火神山医院,建设完后匆匆离开的工人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世间的种种生命个体相遇又分别,也就是《红楼梦》里讲的人世间可知与不可知的缘分。无缘不求,有缘见面,何不且喜且惜?

  陌生人,无论我们是否相见,我都为你祝福。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在那样的年代,多少女子甘为农妇。今读《红楼梦》别样的香菱启示了我,“女子有才便是德”。

  读完《红楼梦》,合上书,书中个个人物浮现在我脑海中:聪明灵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可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书中,《呆香菱苦心学吟诗》特别吸引我。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于是黛玉就拿了一些书给香菱看,香菱拿来认真地读起来,把黛玉所划的都背了,又细细思索了一番,并说:“书里有好多诗我都非常喜欢,我一定要学会作诗才行,你再拿些书给我看吧。”黛玉听了,又拿了几本书让香菱读,还给她出了个题目,让她试试自己写一首。

  这时宝玉、探春他们都来了,大家一起谈笑。但香菱一心写诗,也不理大家,一个人坐在旁边思考,连吃饭也顾不上了。大家见她写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却不肯,一个人坐在山石上发呆。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没睡着,刚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梦里的诗写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她作得好极了。

  读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香菱却一心读诗,学作诗,让自己变得满腹诗经、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期间,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一些该复习的时间上用来玩游戏,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结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没碰过游戏了。

  香菱的故事告诉我:“女子有才便是德”。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像香菱一样有才的女子。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2-04

红楼梦读书笔记12-01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12-15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2-18

《红楼梦》读书笔记10-18

红楼梦读书笔记12-02

《红楼梦》读书笔记12-12

《红楼梦》读书笔记08-04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3-14

红楼梦读书笔记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