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19 16:21:3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物理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读书笔记(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读书笔记(精选6篇)

  物理读书笔记1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感触颇深,我为张老师那种对学生对教育博大精深的爱所折服,惊叹张老师30年教师生涯的传奇经历,感佩张老师所取得的丰硕教育成果。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这是张思明老师给我最好的启发,也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用心做教育了吗?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只有倾注真实情感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这样,对于学生做出的种种事情,才能采取比较客观公正的处理方法。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既要包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更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我们的工作很苦很累,也许很少能感到它的乐趣所在,但是我们仍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努力工作,用爱心去帮助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用百分之二百的心血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感化我们的学生。通过我们的真情谈话,扬起学生理想的风帆。用教师的真爱和点滴话语,不断敲击学生心灵的键盘。也许我们的努力和话语在短期内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人心总是肉长的,我想日久天长,我们的学生总会由漫不经心到提高精神,由面无表情到有了笑容……

  教师传授的知识可能很快被遗忘,但教师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人格却常常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用语言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不如力求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悟出做人和治学的道理。用心和用力是不一样的。用心就是要努力认识、感悟教育的规律,努力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成自己的教育实践,把自己的教育工作不仅看成是一项事业,而且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品味教育现象,用心去感悟教育中的规律、用心去施展教育的智慧,用心去创造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实践育人的过程等,均源自‘用心’。用心做教育方能留心观察、细心品味;用心做教育方能专心实践、恒心坚持;用心做教育方能达高致远、荣辱不惊;用心做教育方能童心未泯,拥有爱心;用心做教育方能心怀感激、胸襟坦荡;用心做教育方能展示自我、感悟生命。

  张老师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在教学上取得的成就更让人羡慕,通过阅读它的数学教学的诸多方法,我体会如下:

  首先是我们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过得去。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如果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跨世纪的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是情感交流,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在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式的,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现代小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唯老师是从,常常将不合己意的灌输拒之于心扉之外。所以老师要事事和学生同甘苦,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抛弃那种反映出“师道尊严”的上对下的说教,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况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在平时的课堂中互相配合,教学相长。

  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物理读书笔记2

  物理课程教育的核心是要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际能力,达到相应的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物理科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些观点,由此学生们构建起过硬的科学知识体系,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怎样清晰的交流并建立起批判的、逻辑的思维技能。

  要使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即实现课程教学的价值,物理课程评价的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

  物理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㈠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㈡功能:

  1、诊断性功能

  物理课程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指导性作用。

  2、调节性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其反馈信息不断的对施教者起到一个参考系的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施教者可以在物理课程中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作出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评价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充分利用课程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3、激励和反思功能

  4、鉴定和选拔功能

  选拔不同特长的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正体现了教育的平等。社会发展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公平合理的选拔的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成效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学生的学习存在如此多的差异,那么对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给予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判是完全必要的,这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活动的成绩,找到差距,为继续发展确定努力的方向。

  因此,现代物理课程评价目标就是要突破重接受轻发展、重积累轻创造的评价倾向,使物理教学和学习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健康发展。

  物理读书笔记3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又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理论科学。物理学从早期萌芽到近现代的发展,都以它的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等充满着哲理的物理思想,影响着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因此,物理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正是因为物理有着以上的特点,而初中生的思维主要还是感性认知为主,理性认知为辅,基于这两个事实,就决定了物理的教学必须讲科学、讲严谨,讲逻辑。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的严谨性、逻辑性的最基本的体现。否则,学生会出现科学性错误、结论表述不够严谨、过程分析思维混乱没有逻辑性,学生越听越乱,学习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养成脱离实际、浮躁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的习惯。

  “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以下特点,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物理学体系的基础……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性有以下表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物理概念来源于实验和事实,并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的产物。物理概念是人们在分析和观察了一系列事实及实验,抽象概括出了一系列具体现象的共同特征,从共同特征中抓住了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物理概念是来源于实验和事实,并经过高度概括、抽象的产物。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初中生已经开始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很低,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的必由之路。物理还年反映物理事实的本质,是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是认识上升到理论阶段,物理事实了解得再多,也是没有作用的。正是由于物理现象的复杂性和物理概念的特殊性、深刻性和抽象性,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推理,把本质特性从非本质特性中抽象出来,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和升华。

  总之,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体系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物理读书笔记4

  20世纪上半年,爱因斯坦用相对论描述了空间和时间的运作方式,玻尔则用量子理论描述了物质的量子特性。20世纪下半叶,物理学家沿着这两大理论指引的道路,展开了对宇宙构造与微观基本粒子的探索。本节就是描述物理学家们关于宇宙结构研究的成果。

  对宇宙的认识,是自人类产生以来从未停止的思考。“天似苍穹,笼盖四野”,是国人的'总结。直观来看,地在下,天在上,人在天地之间,是基本的人类理解图式。《道德经》讲: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其中的道大,是老子对先天地生的神秘宇宙的理解。在实验、测量、计算和严格的推导之前,科学首先是一种视觉活动。科学思想得益于以新的方式“看”事物的能力。那么,对宇宙的看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最初的看法是,天与地被一分为二,这种看法在世界各地许多神话中出现。接下来的看法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我们感到太阳、月亮和星辰都围绕着我们转。地球是一块圆形的大石头。在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眼中就是如此。

  再接下来的看法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心是太阳。哥白尼是这一看法的先驱。

  人类的看法还在不断的进步,很快,我们发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系也不过是不计其数的星系中的一个,相对于更为广阔的银河系,太阳仅是沧海一粟。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对星云进行精确测量后发现,银河系本身也只是众多星系中的一颗尘埃。

  从太空轨道上哈勃望远镜传送回来的照片上,我们看到了一张布满黑点的照片,那每一个黑点都是一个星系,每一个星系都存在有无数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每个恒星周围都有行星围绕。

  这片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弯曲的,就像波浪起伏的海绵一样。望着这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我们目前所知道的的是,这个布满星系、充满弹性的浩瀚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极热极密的小星云演化而来的。它诞生时,就像一个乒乓球,大爆炸后一直膨胀,并且到今天还处在不断膨胀之中,未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得而知。

  佛经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言是说,宇宙的奥妙,都藏在一朵寻常的花中。以此观点,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宇宙,一个星体也是一个宇宙。从上文所描述的我们对宇宙结构的看法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知道,由原子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由物质构成星体,由星体构成星系,由星系构成星团,由星团构成宏观宇宙。宇宙结构的这种层次性,使我们从地球中心的狭隘认知中走出来,开始真正体会“一花一世界”所深藏的妙义。

  从地球向外空扩展,宇宙的天体系统分别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以及由星系构成的星团。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系中共有8大行星(原来构成9大行星的冥王星已经降为矮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卫星最多,已经确认的有17颗。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整个太阳系的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太阳系外,大约有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银河系,银行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位于银河系的太阳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际,现已观测到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约10亿个。

  而由这些巨大星系构成的星团,现已发现有上万个。每一个星团约有万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由若干星团构成的天体叫超星系团,其直径可达数亿光年。

  目前,人类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拓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时间尺度不断扩展,是我们对所观察到的宇宙结构的总印象,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还不清楚。科学家们认为,宇宙还处在不断的膨胀之中,形象的说,宇宙正处在少年时期……由此看来,我们人类在宇宙之中,只能算是微尘当中的微尘,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那眨眼即逝的生命呢?

  物理读书笔记5

  书中介绍有关“折射定律”发现的历史故事,以及我从书中领悟到的一些道理。

  折射定律是莱顿的力学教授斯涅耳发现的。他从未公布他的发现,但是,惠更斯和伊萨克。沃斯两人声称曾审查过斯涅耳的手稿。他以不方便的形式把折射定律叙述如下:在相同的介质里,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由于余割和正弦成反比,这个叙述等价于现代形式就很明显了。迄今就我们所知,斯涅耳没有试图作这个定律的理论推导,但是他用实验验证了它。像在现代书本中看到的那种正弦定律,是笛卡儿于1637年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作出的。他没有提到斯涅耳,可能是他自己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定律。笛卡儿没有做实验,但他从如下的假定理论上推导了这个定律:

  (1)光速在较密的介质中较大(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

  (2)在相同介质里,这些速度对各种入射角都有相同的比率;

  (3)在折射时,平行于折射面速度分量保持不变(现在知道,这也是错误的)。这些假定不大可能是正确的,这引起了数学家费玛和其他人着手去证明它。费玛从下述假定推出了这个定律,即光以最少的时间从一种介质的某一点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某一点,而且在较密的介质中光速较小。

  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有人提出质疑,又不断的推动理论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人们总是走在趋近真理的道路上,在这条道路上会有曲折,但整个人类的步伐是不断向前的。折射定律最终的提出者笛卡儿在三个假定理论上推导出了折射定律,但是在他假设的理论里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得出了符合事实的结论,但是推导过程还是有待商榷的。这个也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定律的得出,只有实打实的数学推导或者切身的实验观察、总结和推理得出的结论才更真实更可靠。总之,物理是门讲求严密和严谨的学科,不仅学习物理要如此,对待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更需如此,要不停的鞭策自己认真把每项工作做好,不管是简单的工作还是复杂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疏忽大意,时时刻刻保持严谨的生活和工作作风。

  物理读书笔记6

  物理课程教育得核心是要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际能力,达到相应得国家对公民素质得基本要求。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得学习活动。物理科学得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能动得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些观点,由此学生们构建起过硬得科学知识体系,用知识解决新得问题,学习怎样清晰得交流并建立起批判得、逻辑得思维技能。

  要使学生得物理课程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即实现课程教学得价值,物理课程评价得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

  物理课程评价得目得与功能

  ㈠目得: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得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得思考者。

  ㈡功能:

  1、诊断性功能

  物理课程评价得诊断性功能对教师得教学、学生得学习具有强烈得指导性作用。

  2、调节性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其反馈信息不断得对施教者起到一个参考系得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施教者可以在物理课程中对已有得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作出调整,使自己得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得实际情况。同时评价得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充分利用课程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特得指导作用。

  3、激励和反思功能

  4、鉴定和选拔功能

  选拔不同特长得学生按照适合自己得方向发展,正体现了教育得平等。社会发展需要多规格、多层次得人才,公平合理得选拔得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得标志。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得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学生间客观存在得差异,不同得学习基础、不同得学习能力,不同得学习成效是客观存在得。既然学生得学习存在如此多得差异,那么对每个学生得物理学习给予公正得、实事求是得评判是完全必要得,这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活动得成绩,找到差距,为继续发展确定努力得方向。

  因此,现代物理课程评价目标就是要突破重接受轻发展、重积累轻创造得评价倾向,使物理教学和学习按照课程改革得要求健康发展。

【物理读书笔记(精选6篇)】相关文章:

物理读书笔记范文07-16

读书笔记精选11-10

精选电阻的物理教案11-04

物理光的折射试题精选10-30

物理模型物理教学论文11-06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11-05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6篇)04-22

精选高中物理《量子世界》教案01-08

物理安全隔离·什么是物理隔离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