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1-31 13:49:0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高中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高中的读书笔记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高中的读书笔记2

  斟酌良久,还是用了这句应经被用的俗不可耐的评价做题目,因为太过贴切,我也想不出比这更符合我的感受的评价了。所有史书中,最钟爱《史记》,因为他已脱离了史书规范、刻板、官方的范畴,而成为了作者情感宣泄的一个出口。堂皇的历史,深处的文学。

  “史家绝唱”,是因为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前其后几千年,再无人有如此勇气、毅力与才华著史。把历史的失败者,汉室的敌人项羽写入帝王本纪,塑造了一个勇毅、血性、真诚、可爱的悲情英雄。在项羽的对比下,汉室始祖、历史的胜利者刘邦显得黯然失色;把世人鄙弃的市井游侠,刺客杀手写入人臣列传,读起来让人忘记了它是严肃的史书,反而如武侠小说般热血激情;把起义暴民的领袖陈涉写入诸侯世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自己都明白这部书是要藏在山里,只给能看的人看的,难为世俗所容。《史记》被后世删改多次,能留下这些“叛逆”内容,已是不易了。

  我十分赞同蒋勋对《史记》的解读,“司马迁立下许多人格典范,而历史是以人为核心的”。在《史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活出自我的,有独立灵魂的人物。唱着“虞姬虞姬奈若何”自刎乌江的项羽,负荆请罪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一片白衣高冠中长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为知己毁容吞碳三次行刺赵襄子的豫让······这些人,这些场景太美,太具有魅力,这种美与魅力来源于真情与人格。独立的人格让这些人摆脱了其他史书的僵硬死板,从《史记》的书页中活了过来;真挚的情感具有了让人感动的力量。

  “无韵离骚”,《离骚》是什么?是文学,是诗篇,是文人忧伤、徘徊、忧郁、愤懑的抒情诗作。文学总有虚的成分,有浪漫色彩。我们不敢相信真实项羽的死亡会那么浪漫,真实的荆轲是那么从容悲壮地赴死,真实的张良会有遇到黄石变的圯上老人那么虚玄的故事。真实的历史应是《宋史》《清史稿》《新唐书》里的征收赋税、开春闱、发仓救灾、平定民乱的琐碎现实。而《史记》里,无论是孔子世家的儒学雅言,还是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逆不道,甚至是刺客行刺,血溅朝堂这种充斥着暴力血腥阴暗的行为,总是有神圣感与美感让人向往,却也有一种虚幻感,像是文学家的创作,总是高于生活,高于历史。

  司马迁是在用生命写书的人,他不为国家著史,不为帝王著史,而是在为自己写诗。他把自己的复杂情感倾注在书页中,受刑的愤懑不平,失去尊严的压抑隐忍和深深的孤独,自身坚持抵抗的意志,从历史中寻求安慰与解脱的幻想,还有古代文人一脉相传的自恋与轻狂(看看他序言里写的,自比周公孔子,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那等自信气派,中气十足),再加上他的盖世天才,铸就了《史记》。其他史家也许极少数能比得上司马迁的才华,但他们单纯又单薄的情感比不上司马迁情感的万分之一。

  《史记》不像《春秋》《左传》那般满篇礼义道德,高深莫测,也不像《宋史》《明史》那些国史般干巴巴了无生机。它平实而精彩,真诚而深刻,它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生机与活力,能让我为这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而自豪,能让我为遥远历史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感动。一个原本普通的史官在经历了磨难后顿悟,从儒家的政治与人际中走出,从世俗的生命中出走,踏入了老庄的,哲学的,宇宙的范畴,用原本最刻板僵硬的史书的形式告诉世人,失败、孤独、死亡,也是美。

  高中的读书笔记3

  绅士的力量始于人格和心灵。他的心充实而富有。他先是修身养性,然后表现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司马牛曾经问孔子,什么样的才能可以称为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怕。”

  司马牛又问:“你不担心,不害怕,能叫一个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回头看,不要内疚。当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把孔子的意思翻译成老百姓的话,就是:“不做错事,半夜不报警敲门”。

  一个人可以无怨无悔地反省自己的行为。这个标准越来越低,每个人都能做到。高谈阔论是最高的标准。我们很难使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经得起推敲。孔子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孔子曾在课堂上与学生认真探讨君子问题。他说:“君子道三,我无事可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法问题)

  孔子非常谦虚地说,他做不到“不着急”、“不糊涂”、“不害怕”三件事。

  什么是“仁者不忧”?

  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一颗善良而正直的心,他的内心是极其仁厚、宽宏大量的,所以我们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能被纠缠在小小的得失之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平静。

  什么是“博学(聪明)的人不糊涂”?

  高中的读书笔记4

  《复活》这个故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描述了原本心灵纯洁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奸了马丝洛娃以后抛弃了她。后来他们又相遇在法庭上,由于马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引起了聂赫留朵夫心灵中善良的一面开始复活。觉醒的聂赫留朵夫为了弥补他所犯下的错误,帮助马丝洛娃洗脱她的罪名。而在这个过程中,聂赫留朵夫接触了许多他平时都瞧不起的低下阶级的人和奴隶,发现了许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发现了自己在堕落的期间是那么虚伪与令人讨厌。而且也发现马丝洛娃因为自己当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沦为妓却不知羞耻。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让自己心灵美好的一面复活了,也帮助马丝洛娃改过自新。

  虽然说整个故事时间发展并不长,作家只是写了聂赫留朵夫帮助马丝洛娃撕脱罪名这一件事。但是这短短的一个故事里穿插了许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当时在沙皇统治时期人们的生活在不同的阶级有着天渊之别。小说可以成为一本名著且深受大众的喜,并使列夫·托尔斯泰成为名作家,我认为在于她所描述的故事,还有要表达的主题。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决不是作者自己凭空的想象,他通过描述这样一个故事使我们看出在当时阶级观念是如此的可怕。从书中的人对待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聂赫留朵夫公爵的态度以及对待农民、犯人、佣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阶级关念。

  有钱并不代表一切,靠自己双手争取回来的东西。虽然你是有权活或富有的,说就是衣食无忧,但是或许你心里是空虚的,因为你所做的事都是违背自己的良心的,这种行为在潜意识中便成为了一种恶习。心中所追求的不再是正义和大众的利益,所需的只是金钱而已,所以谁也不会关心事情的真相。所有的行动都是按照上级的指令,为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原因仅此而已。

  在故事的最后,聂赫留朵夫成功地为马丝洛娃洗脱了罪名,并使其所受的惩罚改判成流放。第三部很短,但是蕴含的哲理是最多的,聂赫留朵夫也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从帮助那些可怜的人洗脱罪名的期间终于明白到了,社会和社会秩序大体上能够存在并不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合法的罪犯在审判和惩罚别人,而是因为尽管败坏到如此地步人与人还是互相怜惜、互相护的。“我们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在生活,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生活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可是,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上来,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为而来的。”对于这句话,对于信奉上帝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解释。在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看上去我们每一个人是一个个体,但是事实上我们却又是一个整体。很简单的解释就是我们都是人类而不是别的。一种互助互就连动物也能够理解和去执行,为什么我们拥有高智商的人类却无法做得到呢?恐怕世间上很难分辨人的善与恶,因为没有一个定义去划分出这两种不同的人,即使有,也是自己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而造成的。世间上的事物都会有正负两面,而且人也不会有完美的人。上帝说人有罪恶,那么说我们都应该从善。时间的流逝使我们的观念都改变了,善与恶已经无法再以从前的标准来区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越拉越远。由一个总体而分成了一个个小的单位,就是这样,人之间的关系只建立在以一个人为中心向外扩张的状态上了。

  复活,人性的复活指的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后改过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会有新的看法,对于善与恶的区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灵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复活才能换来的。

  高中的读书笔记5

  半个世纪以前,在这个地区,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住在一个单元里。婚姻基本上不会改变。从小到大,他可能一直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人们担心的可能是生活的可能性和选择太小。

  但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有太多的选择。这是一个混乱昌盛的时代。

  我们无法控制外部世界。我们只能让内心的选择变得更强大。当我们知道如何选择,那些烦恼就会消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有识之士不糊涂”。

  什么是“勇者无畏”?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当你足够勇敢、足够开放的时候,你就有了前进的力量,自然你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正的绅士已经获得了内在的仁慈、知识和勇气,从而减少了忧虑、困惑和恐惧。

  孔子说我不能做这三件事。子贡说:“孔子是自学成才的。”你不是在说你自己。

  你看,孔子告诉我们,生活的标准不是去责备外面的世界,而是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责备”内心。

  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越严格,他就会对别人越好。今天,我们总是说,一个人应该是善良的,善良不是口袋,但他能够容忍和同情别人的许多错误,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因此,只有真正的绅士才能做到“不抱怨上帝,没有特别的人”,既不抱怨上帝没有给我机会,也不抱怨世界上没有人认识我。

  心中没有“烦恼”、“困惑”、“恐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批评,从而提高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掌握幸福的能力。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是自己的,而今天的学者是人。”(《论语》)古代人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代人学习是为了炫耀和取悦他人。

  真正尊重学习的人,是为了建设人类的灵魂而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从小学到老年,无非是学习一种掌握幸福的能力。

  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有教养、忠诚的公民,然后安定下来,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样一种自我角色的确立和提升。

  什么是“为人民学习”?

  它是把所学到的知识作为工具,作为技能,为自己谋福利而寻求事业。

  孔子曾直截了当地对他的学生子夏说:“女人是君子,是儒学,但她们不是小儒学。”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要总是想着眼前的一点点私利。

《高中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高中读书笔记11-30

读书笔记高中作文01-16

高中教师读书笔记精选01-11

高中教师读书笔记01-01

高中《子夜》读书笔记01-01

高中《雷雨》读书笔记01-01

高中目送读书笔记11-15

高中教师读书笔记范文11-29

400字读书笔记 高中01-14

高中读书笔记300字01-12

高中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高中的读书笔记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高中的读书笔记2

  斟酌良久,还是用了这句应经被用的俗不可耐的评价做题目,因为太过贴切,我也想不出比这更符合我的感受的评价了。所有史书中,最钟爱《史记》,因为他已脱离了史书规范、刻板、官方的范畴,而成为了作者情感宣泄的一个出口。堂皇的历史,深处的文学。

  “史家绝唱”,是因为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前其后几千年,再无人有如此勇气、毅力与才华著史。把历史的失败者,汉室的敌人项羽写入帝王本纪,塑造了一个勇毅、血性、真诚、可爱的悲情英雄。在项羽的对比下,汉室始祖、历史的胜利者刘邦显得黯然失色;把世人鄙弃的市井游侠,刺客杀手写入人臣列传,读起来让人忘记了它是严肃的史书,反而如武侠小说般热血激情;把起义暴民的领袖陈涉写入诸侯世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自己都明白这部书是要藏在山里,只给能看的人看的,难为世俗所容。《史记》被后世删改多次,能留下这些“叛逆”内容,已是不易了。

  我十分赞同蒋勋对《史记》的解读,“司马迁立下许多人格典范,而历史是以人为核心的”。在《史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活出自我的,有独立灵魂的人物。唱着“虞姬虞姬奈若何”自刎乌江的项羽,负荆请罪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一片白衣高冠中长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为知己毁容吞碳三次行刺赵襄子的豫让······这些人,这些场景太美,太具有魅力,这种美与魅力来源于真情与人格。独立的人格让这些人摆脱了其他史书的僵硬死板,从《史记》的书页中活了过来;真挚的情感具有了让人感动的力量。

  “无韵离骚”,《离骚》是什么?是文学,是诗篇,是文人忧伤、徘徊、忧郁、愤懑的抒情诗作。文学总有虚的成分,有浪漫色彩。我们不敢相信真实项羽的死亡会那么浪漫,真实的荆轲是那么从容悲壮地赴死,真实的张良会有遇到黄石变的圯上老人那么虚玄的故事。真实的历史应是《宋史》《清史稿》《新唐书》里的征收赋税、开春闱、发仓救灾、平定民乱的琐碎现实。而《史记》里,无论是孔子世家的儒学雅言,还是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逆不道,甚至是刺客行刺,血溅朝堂这种充斥着暴力血腥阴暗的行为,总是有神圣感与美感让人向往,却也有一种虚幻感,像是文学家的创作,总是高于生活,高于历史。

  司马迁是在用生命写书的人,他不为国家著史,不为帝王著史,而是在为自己写诗。他把自己的复杂情感倾注在书页中,受刑的愤懑不平,失去尊严的压抑隐忍和深深的孤独,自身坚持抵抗的意志,从历史中寻求安慰与解脱的幻想,还有古代文人一脉相传的自恋与轻狂(看看他序言里写的,自比周公孔子,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那等自信气派,中气十足),再加上他的盖世天才,铸就了《史记》。其他史家也许极少数能比得上司马迁的才华,但他们单纯又单薄的情感比不上司马迁情感的万分之一。

  《史记》不像《春秋》《左传》那般满篇礼义道德,高深莫测,也不像《宋史》《明史》那些国史般干巴巴了无生机。它平实而精彩,真诚而深刻,它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生机与活力,能让我为这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而自豪,能让我为遥远历史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感动。一个原本普通的史官在经历了磨难后顿悟,从儒家的政治与人际中走出,从世俗的生命中出走,踏入了老庄的,哲学的,宇宙的范畴,用原本最刻板僵硬的史书的形式告诉世人,失败、孤独、死亡,也是美。

  高中的读书笔记3

  绅士的力量始于人格和心灵。他的心充实而富有。他先是修身养性,然后表现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司马牛曾经问孔子,什么样的才能可以称为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怕。”

  司马牛又问:“你不担心,不害怕,能叫一个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回头看,不要内疚。当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把孔子的意思翻译成老百姓的话,就是:“不做错事,半夜不报警敲门”。

  一个人可以无怨无悔地反省自己的行为。这个标准越来越低,每个人都能做到。高谈阔论是最高的标准。我们很难使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经得起推敲。孔子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孔子曾在课堂上与学生认真探讨君子问题。他说:“君子道三,我无事可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法问题)

  孔子非常谦虚地说,他做不到“不着急”、“不糊涂”、“不害怕”三件事。

  什么是“仁者不忧”?

  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一颗善良而正直的心,他的内心是极其仁厚、宽宏大量的,所以我们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能被纠缠在小小的得失之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平静。

  什么是“博学(聪明)的人不糊涂”?

  高中的读书笔记4

  《复活》这个故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描述了原本心灵纯洁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奸了马丝洛娃以后抛弃了她。后来他们又相遇在法庭上,由于马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引起了聂赫留朵夫心灵中善良的一面开始复活。觉醒的聂赫留朵夫为了弥补他所犯下的错误,帮助马丝洛娃洗脱她的罪名。而在这个过程中,聂赫留朵夫接触了许多他平时都瞧不起的低下阶级的人和奴隶,发现了许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发现了自己在堕落的期间是那么虚伪与令人讨厌。而且也发现马丝洛娃因为自己当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沦为妓却不知羞耻。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让自己心灵美好的一面复活了,也帮助马丝洛娃改过自新。

  虽然说整个故事时间发展并不长,作家只是写了聂赫留朵夫帮助马丝洛娃撕脱罪名这一件事。但是这短短的一个故事里穿插了许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当时在沙皇统治时期人们的生活在不同的阶级有着天渊之别。小说可以成为一本名著且深受大众的喜,并使列夫·托尔斯泰成为名作家,我认为在于她所描述的故事,还有要表达的主题。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决不是作者自己凭空的想象,他通过描述这样一个故事使我们看出在当时阶级观念是如此的可怕。从书中的人对待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聂赫留朵夫公爵的态度以及对待农民、犯人、佣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阶级关念。

  有钱并不代表一切,靠自己双手争取回来的东西。虽然你是有权活或富有的,说就是衣食无忧,但是或许你心里是空虚的,因为你所做的事都是违背自己的良心的,这种行为在潜意识中便成为了一种恶习。心中所追求的不再是正义和大众的利益,所需的只是金钱而已,所以谁也不会关心事情的真相。所有的行动都是按照上级的指令,为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原因仅此而已。

  在故事的最后,聂赫留朵夫成功地为马丝洛娃洗脱了罪名,并使其所受的惩罚改判成流放。第三部很短,但是蕴含的哲理是最多的,聂赫留朵夫也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从帮助那些可怜的人洗脱罪名的期间终于明白到了,社会和社会秩序大体上能够存在并不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合法的罪犯在审判和惩罚别人,而是因为尽管败坏到如此地步人与人还是互相怜惜、互相护的。“我们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在生活,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生活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可是,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上来,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为而来的。”对于这句话,对于信奉上帝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解释。在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看上去我们每一个人是一个个体,但是事实上我们却又是一个整体。很简单的解释就是我们都是人类而不是别的。一种互助互就连动物也能够理解和去执行,为什么我们拥有高智商的人类却无法做得到呢?恐怕世间上很难分辨人的善与恶,因为没有一个定义去划分出这两种不同的人,即使有,也是自己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而造成的。世间上的事物都会有正负两面,而且人也不会有完美的人。上帝说人有罪恶,那么说我们都应该从善。时间的流逝使我们的观念都改变了,善与恶已经无法再以从前的标准来区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越拉越远。由一个总体而分成了一个个小的单位,就是这样,人之间的关系只建立在以一个人为中心向外扩张的状态上了。

  复活,人性的复活指的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后改过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会有新的看法,对于善与恶的区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灵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复活才能换来的。

  高中的读书笔记5

  半个世纪以前,在这个地区,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住在一个单元里。婚姻基本上不会改变。从小到大,他可能一直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人们担心的可能是生活的可能性和选择太小。

  但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有太多的选择。这是一个混乱昌盛的时代。

  我们无法控制外部世界。我们只能让内心的选择变得更强大。当我们知道如何选择,那些烦恼就会消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有识之士不糊涂”。

  什么是“勇者无畏”?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当你足够勇敢、足够开放的时候,你就有了前进的力量,自然你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正的绅士已经获得了内在的仁慈、知识和勇气,从而减少了忧虑、困惑和恐惧。

  孔子说我不能做这三件事。子贡说:“孔子是自学成才的。”你不是在说你自己。

  你看,孔子告诉我们,生活的标准不是去责备外面的世界,而是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责备”内心。

  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越严格,他就会对别人越好。今天,我们总是说,一个人应该是善良的,善良不是口袋,但他能够容忍和同情别人的许多错误,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因此,只有真正的绅士才能做到“不抱怨上帝,没有特别的人”,既不抱怨上帝没有给我机会,也不抱怨世界上没有人认识我。

  心中没有“烦恼”、“困惑”、“恐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批评,从而提高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掌握幸福的能力。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是自己的,而今天的学者是人。”(《论语》)古代人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代人学习是为了炫耀和取悦他人。

  真正尊重学习的人,是为了建设人类的灵魂而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从小学到老年,无非是学习一种掌握幸福的能力。

  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有教养、忠诚的公民,然后安定下来,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样一种自我角色的确立和提升。

  什么是“为人民学习”?

  它是把所学到的知识作为工具,作为技能,为自己谋福利而寻求事业。

  孔子曾直截了当地对他的学生子夏说:“女人是君子,是儒学,但她们不是小儒学。”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要总是想着眼前的一点点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