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书笔记
《我们仨》是杨绛写的,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仨》读书笔记!
《我们仨》读书笔记1
读过《人间词话》的人,都会对王国维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其提出的“六不”观点,则是许多人热议的话题之一。六不,指“不放言高论,不攻击古人,不议论他人短长,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而无论是哪个“不”则都是对生活的准确描述,包含的都是对素质甚至人性的考量。
不管是“六不”中的哪一点,都会让我想到一个人,她的一生仿佛一首温柔绵长的歌曲,悠长而动人。
杨绛在《我们仨》里倾诉了对家庭满满的爱意和对生活的感慨。当我读完整本书却发现,书中完全没有直接表达情感的话语,这些浓浓的情感都在每一件家庭琐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家人早年颇多的坎坷波折,人到暮年,才有了安定的居所,而此时的她已不再年轻。正如她所言的那样,“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的忧虑”。而我们也同样应该知道,人间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忧虑。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这对万物来讲是如此,而对一个家庭一个人来讲更是如此。我原以为她有着那么多儿女情长,苦辣酸甜,然而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却是那么简单——快乐而坚强地如流水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人生之路有喜有悲,就像一首有起有伏的歌曲一般,但又有多少人依然可以选择从容与淡然呢?我们要让自己的心境如这流水般不涛不逆,正如杨绛所言,“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却只身于水中不觉水流”。世间万物还有那么多的惊喜未被发现,而世间万物的路也有千千万万条,杨绛却坚定的选择了淡然平静。
《我们仨》让我感触颇多,杨绛的一生的旅途才算是真真正正的“苦旅”,而这也只是俗世眼中的苦,那些快乐、忧虑、烦躁、悲欢离合,都是她漫漫一生所经历的,而她却从这尘世中光怪陆离的生活,孕育了闪耀的钻石,在朴实无奇的尘土中,熠熠生辉。
我们经常抱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我们更应该反省自己,我们身上缺少的是什么。是那份豁达、乐观,还是淡然、洒脱?也或许都不是吧。只是没有那份心境罢了,我们都愿去作那波涛汹涌的江河,而没有人愿去作那平静的潭水。
在这一刻,我也许并未真正领悟到书中所写的那种静如止水、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但至少我们也应该寻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为了我们的生活和梦想坚定地走下去,这才是我们的人生之路,这才是我们在世俗和利益的红尘中最该做的一生的追寻。
《我们仨》读书笔记2
《我们仨》的作者是一百零二岁的杨绛,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高中学校的一个小小阅览室里,我花一个下午的时间闷头看完了这本书,当时还处于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只觉读完书后的那个黄昏,似乎变得比往时更怏怏不乐。过了些日子,读了大学之后,买了这本书,上学,工作,换地方工作,书是要一直带着的,但不常翻。
其实书中并没有描述太多的喜与悲,杨绛似乎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描述他们一家三口从相距到分离的一生,痛苦和欢乐好像都跟笔者隔着一层,杨绛写她女婿:“得一和善忠厚,阿圆有他在一起,我们可以放心。”而几页之后,却已为逝者:“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写钱钟书跟阿瑗生病去世: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笔调静得吓人,所谓哀而不伤说的就是这种情绪。
关于他们的生活,两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少爷,青年相遇,结婚留洋,度过短暂的快乐生活,每天只需读书,研究如何做饭,跟散步路线,不久生下女儿,回国,遇到运动,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每天的日程变成挨批斗,扫厕所,下放农村,直到暮年生活才有所改善。笔者并没有控诉命运的不公,他们一家人对所遭遇的一切维持着知识分子最起码的体面,做牛鬼蛇神时不哀求什么,平反后权势来请,也不想搭理什么。只愿一家人平平淡淡的相守,读书做学问。
在我心中有两个能称得上大家的人,杨绛是其中之一。我佩服她对万事万物的淡然处之的超脱,怀抱一颗赤子之心,不论周遭境遇高低,始终能保持真我,尊重真我,静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笑看天边云卷云舒,静观庭前花开花落“。而用她翻译过的一句诗来说就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用我们仨里面的一段话来结尾: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者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的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仨》读书笔记3
这是关于亲情、回忆、思念的`叙述,它有个通俗不过的主题——我们仨。
这本书讲述了钱钟书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三个人互相守护的感人故事。它好像一抹清风,那么的清新,吹散走噪热,陪伴我的暑假。
简单的三个字,却包含着一个家庭的互爱,不多不少,似他们每句话前加上的“我们仨”成为了彼此之间的默契。
故事从梦引入,“在一个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太阳已经落山,黄昏薄暮,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她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当她向钱钟书讲起这个梦时,钱钟书只是淡淡地说,老了。
是啊,转眼间,他们老了,两位一起走了大半生的风雨,无论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在这样一个学者的家庭里,女儿圆圆是异常活跃的,为这个家庭带来许多的欢笑。她是他们的女儿,可有时却像两位老人的跨龄好友。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却总是相处的愉快,家里始终洋溢着温馨。
好景不长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轻易的失散,抒发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千古遗憾。杨绛开始对人生价值和意义开始思考,作者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人生经历为基础,探讨生老病死这一人生规律,并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我们仨最终只剩下一个,哪怕再辉煌,也不可能再和从前一样了,但她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家人已离去,亲情过往的点点,却被真切地记录在心中,记录在《我们仨》。
掩上书,一种感慨由然而生。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湾,无论你在外面多么的劳累,多么的辛苦,回到家,你会彻底的放松下来。所以,家,需要我们家中的每个人都用心的去经营,让它被爱包围,让它充满温馨、充满温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爱我们的家人,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我们仨》读书笔记4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关于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这个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风,多么得清新亮丽,吹散走躁热,带来别致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整整一个暑期。
这是关乎于亲情、回忆、思念的叙事,有个再平凡不过的主题——我们仨。
然而,正是如此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就是仨个,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小团体,似乎他们所说的每句话语前都会加上“我们仨……”这像是他们彼此间的自豪。
直到有这么一个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阳已经落山,黄昏薄暮,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地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蔓延开来,可却没有丝毫的回应,她慌了,从梦中惊醒,向先生钱钟书细细描述,可他却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让杨绛不惊感叹:他们老了。
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在这么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之家里,女儿圆圆是异常活跃的,她是他们的女儿,可有时却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龄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罢了。可是,当他们各自开始工作,却又是互不相扰,尊重着彼此。这样一个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它让人温暖、感动。
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仨》上,无论是他们的照片、诗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挚和感动,细细地翻过一页页,心中似乎已被填满了。
杨绛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家人已离去,亲情,过往的点点滴滴却是被真切地记录下来,记录在心中,记录在《我们仨》。
【《我们仨》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我们仨读书笔记11-25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03-30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范文08-20
关于《我们仨》读书笔记09-01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01-01
《我们仨》读书笔记范文01-01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摘抄01-01
《我们仨》学生读书笔记09-21
关于我们仨读书笔记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