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22 11:27:0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在课堂中,首先至少应树立有关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

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你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形象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从教师的形象入手,充分彰显教师形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感染、榜样和引领作用,可以从以下几面尝试:

1.走下讲台向学生学习; 2.向学生渲染自己的个性特长

3.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另一面; 4.请学生设计可的老师

——摘自《和-谐教育不妨从教师形象做起》

现代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3.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育要有三声:1.要有笑声;2.要有赞美声;3.要有惊讶声

课堂教育要做到三实:1.做到真实;2.做到朴实;3.做到扎实

——摘自《今天,教师应该怎么上课》

2.

阅读教学重要注意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专等老师讲解,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再说,我们总有离开可以请教的人的时候,这时候阅读些什么,非专靠自己的力不可。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1页

●要学好语文,至少要养成这样一些好习惯:要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语文老师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就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课内的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学生课外自然会去阅读更多的好文章和好书籍,增加知识,增长才干。这样的良性循环当然会收到教师所期望甚至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叶圣陶关于习惯培养的论述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自学习惯与能力1、预习

●咱们看课程标准里所定的方法,课前要使学生预习,课后要“引起其自学之动机”,指导学生作种种的研究,课后要“令学生自行研究”,可见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95页

●要加强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课内多采用讨论会的方式,教师也是一个会员,至多处于主席的地位。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02页

●“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有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应当讨论的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就没有别的事了。这当儿,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排列讨论程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比主席还多负一点责任,学生预习如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示出来,加以阐发。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所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66页

●所谓讲,应当理解为给学生以指点和引导,使学生逐步达到能自己阅读。假如一篇文章,学生能充分理解,那么教师就用不着讲了。解放后有一个时期,有些人反对学生预习,认为预习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发挥了。现在是大部分人倾向于主张预习,我也主张预习。学生预习而领会了的就不必再讲。去年教育部派人到各地了解语文教学的情况,也找了一些学生座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讲的太多了,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预习《粮食的故事》一课,读过几遍非常感动,几乎掉下泪来。后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左分析,右分析,把一篇文章拆得零零碎碎,讲了些空泛道理,我们听了,反而把感动冲淡了。”这样看来,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适当地多动脑筋,脑筋是不会受伤的。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到的东西格外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经过老师指导,学生还是不能自己了解自己领会,那就只好由老师讲了,还得注意讲得多而罗嗦不如讲得少而精。总之,讲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讲。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到上课不需要讲,只作一些指点和引导,学生就能够深刻理解,透彻领会,那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样做能使学生读了若干文章后,触类旁通,自己去领会别的文章。学生必须会自己读书,不能老是带着一位老师给他讲,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读书的能力。

——1961年9月8日叶圣陶在呼和浩特跟语文教师的讲话,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程》第61-62页

●现在都移在指导“预习”的阶段中,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乎教师的“讲述”;教师所“讲述”得,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作用,才真个贯彻了尝试的宗旨。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4页

●比较艰深或枝节的问题,估计起来不是学生所必须知道的,当然不必提出。但是,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他们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全盘错误,这当儿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最坏的情形是指导者与领受者彼此不相应,指导者只认领受者是一个空袋子,不问情由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装进去。空袋子里装东西进去,还可以容受;完全不接头的头脑里装知识进去,能不能容受却是说不定的。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0页

●一篇文章可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0页

【语文摘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程读书笔记摘抄感悟01-15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11-29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01-01

摘抄读书笔记01-10

读书笔记摘抄02-10

读书笔记摘抄01-18

摘抄读书笔记07-30

英语读书笔记摘抄01-12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