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调查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土壤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土壤调查报告1
院系:生命科技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0701
学号:0
姓名:李双喜
实习地点:昌黎县刘李庄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xx年6月21日-6月25日
本组成员:宋瑞宁、郭增江、李飞、李双喜、王占权、高丹、王俊洁
实习区概况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20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20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实习目的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工作和室内工作三个阶段。
1.准备工作
6月21日,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实习地点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2.野外调查
6月22日-6月24日上午,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3.室内工作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下午,写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与过程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 X 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1、准备工作
6月21日上午,首先把班分成了6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们的实习地(刘李庄)进行路线勘察工作。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由南向北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2、调绘与补测
6月22日,上午7:30到达目的地进行调绘。首先进行GPS校准纬度不差,经度差-″,对调查区域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由于定位点较多,没有直接上图,而是画草图标出相应点。后在老师的讲解下,发现我们调查方法不正确,应边调查边绘图。下午又重新对上午调查区域进行调绘。在工作底图上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各相应图斑,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所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6月23日,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然后调查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刘李庄村口有一条饮马河,其周围建设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6月24日上午7:00我们于饮马河畔进行补测,完成了所有的野外调查绘制图工作。
3、室内拼图和制图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检查工作草图上各地类图斑是否完整和正确,老师检查。再进行图面整饰和现状图清绘,清绘图为最终提交的成果图,标上图名、图阔线、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投影、制图成员和时间。
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调查区域主要包括刘李庄及其周围土地和西钱庄南部土地利用情况。经调查,刘李庄村用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的面积变化不大,周围土地利用情况主要种植大棚油桃、草莓、圆白菜,农作物以玉米为主。西钱庄南部土地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通过本次调查,不仅使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在调查工作过程中还使我们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思想,使我们掌握了实际应用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增强了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查工作中我们分工明确,通过集体的努力不但完满完成了实习的工作任务,还提高了我们的集体合作意识以及以集体目标为重的工作理念。
在实习的这几天中,天气都很炎热。指导老师吴素霞老师、张电学老师、常连生老师仍冒着酷暑到实地给我们指导,在此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总体上来说,刘李庄的土地利用很合理。在农业上,多是大棚经济作物油桃、草莓和大白菜等,施肥、打药也很科学,大棚与大棚之间种植大粮,充分利用土地。通过走访当地群众,近年来刘李庄种植油桃面积不断增加,而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其原因是蔬菜每年的价格变化很大,而油桃的价格相对稳定。
同时发现在地头有不少成堆的烂圆白菜。通过与老乡交流,才知道这是因为圆白菜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导致的。这反映出刘李庄在寻找相应市场和产品升级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
有的老乡种植先进品种每亩地能收入两万多,而有的每亩地收入才一万左右,收入差距很明显。因此,应加大先进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加大由大队或农村合作社带头寻找相应的市场开发力度。
刘李庄北部的饮马河水臭气熏天,河水乌黑浑浊,对当地的水资源以及其它环境资源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治理饮马河严重污染问题。
西钱庄的农用土地利用品种单一,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应加大土地的利用改革措施,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
土壤调查报告2
土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本身也应属于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的一部分,是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现在介绍给大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南京土壤的环境功能,告诉我们怎么开发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1、土壤环境功能区划
金陵小学二(7)班王梓萌2017-2-1按照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方向,结合不同用途土地适宜土壤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可以分为i、ii、iii、iv类。
(1)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主要指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保护地区等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土壤区域。
(2)i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主要包括耕地、同地、牧草地等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用农产品和适用于林地、园地、牧草地中为人类提供非食用性农产品的土壤区域(包括分散的农村居民点)。
(3)Ⅲ类土壤环境功能区。指为了满足人类居住而建设和规划的城镇居住区、学校、宾馆、游乐场所、公园、绿化区和用于人类商业开发利刚建设等所在的土壤区域。
(4)Ⅳ类土壤环境功能区。指丁业园区、t业集中区和采矿场所在地的土壤区域。
2、南京土地概况与区划
南京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的地区,为江苏省省会所在地,位于北纬31°14′-32°27′,东经ll8°22′-119°14′之间,居我国长江三角北冀,一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生产力布局与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该市面积658 231 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景色壮丽秀美,有虎踞龙蟠之美誉。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中间为构造盆地,长江自西流入南京,并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自此以下形成长江三角洲。中间构造盆地,除河流形成的阶地与冲击平原外,中部有自西至东连绵不断的岗丘,如狮子山一清凉山一鼓楼岗一北极阁一九华山等。盆地内山、丘、平原、河、湖交错分布的自然条件,不仅提供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良好生态基础。
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基本情况,分为以下4类。
(1)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113 243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17.20%,该功能区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在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需要对土壤环境实施严格保护的自然区域。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存在损害功能区保护对象、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开发建设活动,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较大,土壤污染加重,生态功能正在逐渐衰退。
(2)Ⅱ类土壤环境功能区Ⅱ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429 195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65.20%,该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农田被大量侵占、土壤肥力下降、水土侵蚀较为严重、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合理引发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产生活以及中小型企业废弃物污染加重。
(3)Ⅲ类土壤环境功能区Ⅲ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82 426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12.52%,该功能区是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区域,该区交通发达,地势较为平缓,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人口密度较大,基础设施齐全。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过度造成的土壤退化以及城镇建设和城镇人口生产生活带来的土壤污染。
(4)Ⅳ类土壤环境功能区Ⅳ类土壤环境功能区面积约33 367 hm。,占南京国土面积的5.07%,该功能区是用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能源,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交通发达,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该类型区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生产带来的土壤污染。
3、结论
通过研究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怎么科学划分土壤环境功能区域。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形成,有利于帮助我们进行土壤环境保护、维护区域土壤安全。可以让南京发展的更漂亮,天空更蓝,家园更美。
土壤调查报告3
1、土壤调查:野外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土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土壤剖面形态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描述记载和综合分析比较,对土壤的发生演变、分类分布、肥力变化和利用改良状况进行研究、判断。
2、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区自然条件(指地形、母质、土被等)的复杂程度和农业生产特点以及调查区面积的大小,土壤调查可分3种类型。
a、大比例尺是在小面积范围内对土种或土壤变种为主的土壤基层单元所进行的性状、肥力变化和微域分布规律的调查。成图比例尺大于1:50000,通常为1:10000或1:25000。此类调查对土壤分类和制图的详度和精度要求较高,调查内容具体而全面,可用于全面查清调查区内土壤的种类、性质、分布和面积,具体指导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中国已进行的两次土壤普查,均属此类。在某些特殊农业区或经济林作区试验区内进行的更大比例尺(1:500、1:20xx或1:5000)的土壤详测制图亦属此类。
b、中比例尺是在较大面积范围内(大农业地区、荒地区或流域规划地区)着重对土属或土种的类型变化及其中域分布规律进行的区域性土壤概查。成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0~1:500000。调查时常选择一定数量的.路线进行重点观察,同时结合典型样区进行详测。路线调查要沿线控制填图,即在目力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内尽量在作业现场勾绘土壤路线草图的界线,然后通过对各路线控制范围内的土壤类型进行评比和统一拼、接图幅,即可完成一幅完整的土壤图。在已进行过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并有图件资料的地区,则可按统一的制图标准直接缩编为中比例尺土壤图。
c、小比例尺指对省级、大自然区以至全国范围内的土类和亚类为主的土壤资源分布进行的调查。成图比例尺多为小于1:500000至1:1000000或更小。调查方法以路线约测为主,即在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在调查区内选定少数代表性的路线和典型自然地理单元进行重点调查。小比例尺土壤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概括性极强。此类土壤概图和约图也可借助若干调查区已有的土壤图件和其他有关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图件、资料,或借助卫星象片编制。随着航空摄影和航天资源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已采用航片判读进行土壤调查。还有一些国家应用假彩色影象增强卫星遥感数字图象处理等新技术,借助卫星象片解译进行土壤调查的研究。这些对于加速调查进度和提高土壤图的精度,都有较好效果。
3、调查步骤全过程一般可分3个阶段:
a、准备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①路线踏查,统一调查技术,确定土壤调查的填图单元。②收集并阅读调查区内各种有关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和土壤的资料和图件。③准备供调查填图时用的底图,通常选用大于成图比例尺的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或地形-地块图);也可用航片或卫片判读方法进行。④准备调查用的装备、工具和化学分析设备等。
b、野外作业阶段按统一的调查技术要求进行以下工作:①依照技术规程要求,在规定的面积范围内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描述、记载和比较,并采集供各种用途的土壤标本。②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确定土壤变异的界线和勾绘土壤草图。③研究调查区内土壤的特性、分布与成土因素、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其自然分布规律。④根据成土条件和土壤特性提出土壤合理利用的途径。
c、室内整理资料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①将野外各种资料和化学分析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系统化;②根据经整理的资料制订土壤分类系统和制图单元系统;③绘制土壤图和其他有关图件;④编写土壤调查报告和有关图件的说明书等。
土壤调查报告4
一、当前土壤污染治理现状
目前我国耕地污染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点多、量大、面较广。我国污染耕地污染区域主要为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和南方酸性土水稻种植区等。以重金属污染为主,镉污染最为普遍;二是总体可防可控可治。综合来看,我国耕地污染主要为轻度污染,其中多数可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实现安全利用。对于重度污染耕地,传统治理措施已无法满足安全利用的需要,必须划分农产品禁止生产区,调整种植结构,开展限制性生产。由于重度污染区所占比例不大,所以需要结构调整的比例有限,面积较小。今天土壤环境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遇到得早,治理也比较早。随着基于风险的土壤环境管理理念,得到广泛接受,治理修复策略也从高能耗、高干扰的治理修复技术转向绿色可持续的修复策略。近年来,我国对土壤污染防治越来越重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市场逐步打开,但仍存在对土壤污染认知的片面性、修复过程不科学、二次污染控制不足、重治理轻调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政策和技术路线,不走或者尽可能少走弯路。
二、土壤污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土壤污染地域差异明显。在地理坐标上,我国土地面积跨域大,且土壤丰富,在土壤污染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农业发达的西北地区,土壤环境较好;在工业密集和经济发达的中南地区,土壤污染严重,且以重金属污染为主,中南地区的土壤本身具有丰富的重金属,加上人类文明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故我国的土壤污染呈现出地域差异。
2、农业用地是土壤污染的重灾区。在农业发达的地区,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各种化肥、农药,随着时间的积累,导致农业用地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在污染严重的地区还会产生有毒蔬菜和粮食。农业用地污染现状主要以有机和无机复合污染为主,无机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镉,有机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废水、农药和化肥。长期的污染导致土壤的自净能力无法恢复原状,并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3、复合污染和污染扩散现象普遍。复合污染是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主要因有机和无机污染相互作用导致。有机污染主要因农业生产活动所引发的土壤污染,主要以有机固体污染和有机废水为主,无机污染主要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包括镉、汞、砷、铬、镍等。当前我国的土壤污染呈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具体表现为:农业污染向农业扩散、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地表污染向地下扩散。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污染防治的难度。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对策
正面应对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不可回避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在土壤污染防治尤其是土壤污染修复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修复活动导致的二次影响问题,必须走可持续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路径。
1、把握土壤污染防治需求与机遇。我国发展绿色可持续修复最直接的需求是缺少可实施的绿色修复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当前的土壤环境监管政策和技术导则主要针对场地尺度的环境安全和风险管理,难以保障区域污染场地的最优管控和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内发展绿色可持续修复最迫切的需求是缺少区域污染场地修复开发环境安全与统筹决策机制。发展绿色可持续修复最根本的需求是缺少战略部署和促进修复绿色发展的关键因子和调控政策。
2、借鉴发达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经验。针对土壤污染修复,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国家政府部门指挥和控制阶段,第二阶段灵活的国家法规为地方特定场地的决议创造条件和空间,第三阶段的利用法规为私有团体参与土壤修复创造机会并扫清障碍。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各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早期,不仅面临历史遗留环境管理错位留下的大量工业用地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新问题、新标准以及对应的新政策还会层出不穷,双向压力下保障土壤环境修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针对土壤污染修复和管理活动的费用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荷兰全国50年开展土壤修复活动,从修复到背景目标到第二阶段基于风险的管控体系,再到倡导绿色可持续的修复管理体系,土壤环境治理获得的社会整体效益与投入略有盈余基本持平。因此,我国从最初阶段就系统构建减少土壤修复的碳足迹、生态足迹和环境足迹的土壤修复模式是必然选择。
3、走绿色可持续风险管控与修复之路。绿色可持续修复是当前场地修复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趋势。绿色可持续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与土壤环境管理的阶段划分和政策引导高度相关。发达国家绿色可持续修复兴起的'原因包括:过度修复频发、日益严重的二次影响,以及社会各界对绿色可持续观念的认同。从21世纪初期,国际上开始关注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实践表明场地风险管理和修复工程活动在达到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同时,还会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正面或负面效益。土壤污染修复走绿色可持续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路径,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有效应对和系统解决土壤污染这一社会普遍问题的必由之路。
4、采取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4.1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机制。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检测结果,及时提出工作建议,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4.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统筹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企业自筹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4.3提升技术支撑水平。按照“源头控制,过程清洁、末端治理”的原则,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机构开展农业投入品减施、水分管理、土壤调理、品种替代、污染超标农产品安全利用等实用技术研发,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与体系。
4.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水平,营造全社会支持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实现耕地安全持续利用的强大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监测水平、法律法规、防治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所以当下必须要提升监测水平、完善法律法规、创新防治技术、保障资金,这样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性,并实现土壤污染防治卓有成效的目的。
土壤调查报告5
今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的土壤现状
上周,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据了解,这是首次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环保部自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开展了历时8年的调查。
以下几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
此外,重金属镉污染加重,全国土地镉含量增幅最多超过50%。据调查结果显示,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这8种重金属为主的无机物的超标点位,占了全部超标点位的82.8%,其中又以镉污染占大头,达到7%。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我们的新任务
虽说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污染类型最多的是无机物,但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上升到国际层面。
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不难发现,不仅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屡屡可见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的身影,而且在工业废弃地、化工园区、垃圾焚烧和填埋场、采油区等典型地块也发出有机物污染严重的警告。
土壤污染的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门槛又出现了。国际上,开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受控清单不断加码。3月26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修正案新增列的10种POPs正式对我国生效,我国将面临履约新任务。
目前,环保部对新增列POPs掌握的情况是:在这10种新POPs中,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PFOS)在我国的应用领域很多,包括:轻水泡沫灭火剂、电镀铬雾抑制剂、农药等生产,近年来发现在油田回采处理剂领域有所应用,但基础信息获取的难度很大。而同样作为新增受控POPs之一的硫丹,我国的生产量仅次于印度,约占全球产量的1/4。目前,我国登记生产硫丹原药的企业仅有两家。近两年,我国硫丹年产量稳定在5400吨左右。截至20xx年年底,我国在登记有效期内的硫丹产品有38个,制剂登记作物有棉花和烟草,防治对象为棉铃虫、烟青虫和蚜虫。
根据环保部的统计,在其他新增POPs中,我国从未生产和使用十氯酮、六溴联苯、六溴二苯醚和七溴二苯醚3类物质。另有5类物质在我国曾生产和使用过,但目前已经停止了生产和使用。其中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已于上世纪80年代停止生产;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已于20xx年全面停产;林丹已无农药登记和原药生产;五氯苯不再作为农药生产和使用。
我们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被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从而恢复其功能,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但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靠单一方法难以修复土壤污染,需要采用多种技术,特别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
比如,削减和治理POPs污染的难度就非常大。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建信教授认为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法规问题,新增POPs相关管理、控制法规相对缺失,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严重不足。无论是生产、应用、排放和报废等环节,目前的'政策法规均没有涉及PFOS,预计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制度需要几年。
二、是管理问题,PFOS不属于中国化学品管制名单,也没有任何相应的标识。我国没有对现有化学品进行评估,因此没有对PFOS的管理措施,国家也没有PFOS的生产标准。
三、是替代问题,受到技术转让、专利保护等因素的限制,替代成本将成为巨大的障碍。如PFOS,按照国外替代成本估算,极端替代情景下替代成本超过亿元。
我们如何应对
耕地土壤污染事关“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要保住“舌尖上的安全”,首先就要保证土壤安全。
据悉,国家将采取5大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
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
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环保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
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土壤调查报告6
一、洗涤剂的组成
1.1表面活性剂及其分类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为表面活性剂。通常在水为溶剂的系统中,表面活性剂可被吸附在该系统的界面上,使界面的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是由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它的非极性基团又称为亲油基团,一般为8~18个碳的直链烃或环烃。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照其化学结构来进行分类。即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能电离出离子的归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则归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按其生成的活性基团为阳离子或阴离子再进行分类。
1.2辅助成分
洗涤剂中除了其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还含有助洗剂。目前,全球的三大助洗剂是三聚磷酸钠(STPP)、4A沸石和D-层状硅酸钠[1](SKS-6),有的洗涤剂中还含有抗再沉积剂、荧光增白剂、香料和酶等。助洗剂的主要性能包括有
(1)能降低洗涤用水中的Ca2+、Mg2+浓度,软化水硬度;
(2)具备酸碱缓冲能力;
(3)能提高污垢分散力和抗再沉积性;
(4)能增加漂白剂、加工助剂、载荷液体量的稳定性。
(5)抗腐蚀性。
二、表面活性剂具有洗涤作用的机理
污垢一般由油脂和灰尘等物质组成,去污过程可看做是带有污垢(D)的固体(s),浸入水(w)中,在洗涤剂的作用下,降低污垢与固体表面的粘附功Wa,从而使污垢脱落达到去污目的。用如下式子表示:
Wa=γs-D—γs-w—γD-w
Wa的绝对值越小,污垢与固体表面结合越若,污染物越容易去除。因为粘附功相当于在等温等压下污垢粘附在固体表面这一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若是自发粘附,则有Wa<0,其绝对值越大,说明粘附趋势越强烈黏的越牢。
当水中加入洗涤剂后,洗涤剂的憎水基团吸附在污物和固体表面,从而降低了γD-w和γs-w,使得Wa的绝对值变小。然后用机械搅拌等方法使污物从固体表面脱落,洗涤剂分子在污物周围形成吸附膜而悬浮于溶液中,洗涤剂分子同时也在洁净的固体表面形成吸附膜而防止污物重新在固体表面上沉积。
三、洗涤剂的配制原则
配制洗涤剂时,纪要保证所配制产品的性能,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成本和制备工艺。洗涤剂的成本主要由所使用原料的价格来决定,而性能则由配方所使用原料的性质及不同组分之间的配合。除了价格因素外,配方原料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以下原则:
(1)从洗涤的角度来看,配制的洗涤剂要具有洗涤、润湿、增溶、起泡和消泡、乳化等作用,以满足去除污垢的作用。并且能在洁净固体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污物重新沉积。
(2)为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发挥作用,需要添加一些具有特定性质的组分,来调节洗涤剂的酸碱度以及来杂质杂志元素的影响。
(3)为了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具有好的应用性能,有时还需要通过在洗涤剂中加入特别组分,如使其具有漂白、消毒灯作用;
(4)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要求所使用的药品具有较好的生物易降解性能。
四、多用洗洁精的配制
4.1多用洗洁精配方
4.2配制过程及现象描述
五、洗涤剂洗涤效果的表征与评价
5.1新制洗涤剂外部表征描述
静置后的新制洗涤剂分层,上层为白色泡沫,下层为灰白色浊液,有香气。泡沫柔软细滑,而浊液略感粗糙。
5.2新制洗涤剂洗涤效果评价
(1)取一块干净白布,用数显白度仪测其白度为59.9%。
(2)将白布弄脏,使其粘附大量黑色污垢。烘干后,测其白度为13.8%。
(3)用新制成的洗涤剂清洗白布,烘干。从外观上看,与弄脏前无异。测其白度为55.9%。
洗涤效果评价:根据配方做出来的洗涤剂具有一定的洗涤效果,可有效除去粘附在白布上面的灰尘、泥土等黑色污垢。但是洗涤后的白布的白度比原始白度略小,说明白布上还有一些污垢并未完全去除。该洗涤剂的去污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洗涤剂各配料的作用讨论
6.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对水硬度较敏感,不易氧化,起泡力强,去污力高,易与各种助剂复配。而且对颗粒污垢,蛋白污垢和油性污垢有显著的去污效果,对天然纤维上颗粒污垢的洗涤作用尤佳,去污力随洗涤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对蛋白污垢的作用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且泡沫丰富。在洗涤剂中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有支链结构(ABS)和直链结构(LAS)两种,支链结构生物降解性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直链结构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性可大于90%,对环境污染程度小。因其生产成本低、性能好,因而用途广泛,是家用洗涤剂用量最大的合成表面活性剂。
6.2粗盐
氯化钠具有皂析、护色、增稠、杀菌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洗涤用品行业。首先,在洗涤剂中假如少量氯化钠,可减少洗涤对织物染料的损伤,减少衣物的色泽变化。另外,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增稠剂,也是最廉价的一种。氯化钠对液体洗涤剂的增稠作用是通过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来实验的,氯化钠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使球形胶束向棒形胶束转化,从而使粘度增大。氯化钠还具有消炎、杀毒、止痒、杀菌灯功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次实验使用了粗盐以节约实验成本。
6.3三聚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在洗涤剂中作为辅助剂,它对金属离子的整合作用强,有效降低水的硬度,大大节约洗涤剂的用量。而且具有很强的'分散能力和乳化能力,与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对溶液的pH值有很强的缓冲作用,在漂洗过程中具有强的防止再吸附作用等诸多优点。
6.4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是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经相应催化剂作用下,直接与环氧乙烷(EO)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与传统的脂肪醇乙氧基化物(AE)相比,具有原料便宜、低泡、水溶速度快、对油脂增溶能力强、皮肤刺激性小、生物降解性好等特点,是配制衣用洗涤剂、餐具洗涤剂、清洁剂等安全、高效的优质原料。
6.5椰子油酸
椰子油酸为乳黄色蜡状或油状液体,是由八酸、十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主要应用于洗涤剂的助剂,具有润湿、净洗、柔软、抗静电等性能,对水溶液有增稠作用,能够稳定其他洗涤液的泡沫,对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具有良好的脱油力,还具有防止钢铁生锈的能力。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增效、分散污垢的作用。毒性与肥皂相当;对皮肤刺激性小。
6.6柠檬酸
柠檬酸与洗涤液中的其他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柠檬酸盐,能够清除水、纺织品或泥土中的碱土离子,能够增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防止污垢再沉积。柠檬酸盐具有适当的缓蚀性,可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匹配。而在环保健康方面,对人无毒,且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对污水处理工厂和地表水的生物系统无负面影响,无富营养化,无重金属的再迁移。
6.7氢氧化钠
在洗涤剂中作为抗污垢再沉积剂。油污属于酯类物质,酯类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彻底水解为,羧酸盐和甘油,变为可溶物。
七、分析与讨论
本次实验为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现有的实验药品,根据所提供的配方在短时间内制备出洗涤液,因而制备出来的成品是相对粗糙的,无论从外观上,还是质感上,与我们日常所购买的洗涤用品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本次实验只能说是工业制备洗涤液的简化操作。严格来说,工业上制备洗涤剂的所用到的原料和水源要求较高,每一步生产工艺都应该严谨执行,这样才会得到质量较好的产品。
在实验室条件下,而且由于实验时间的限制,我们难以制备高质量的洗涤液,但是制备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原料应先进行预处理,块状的固体试剂要事先研碎方便溶解;进一步探究各药品的加入顺序,以得到一个最优化的药品加入流程;新制洗涤液应滤去不溶物,用活性炭除去灰色使洗涤液看上去更加澄清透明。
土壤调查报告7
一、基本情况
山位于市南郊,距城区20公里,坐落在我市棋盘镇与山镇、新店镇交接地带,东临沭河和249省道,南接骆马湖,为我国著名自然人文景观,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4A级风景名胜。景区规划面积为11.8平方公里,中东部地区为核心景区,已初步建成,西部地区多为荒山丘陵,面积约为15000亩,涉及村,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为发展规划好山开发,探索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做好农业园区建设与山景区融为一体,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市农委土肥站对山西部丘陵岗地进行了土壤适宜性调查,通过对已采集的耕层土样化验分析结果,现将山西部丘陵岗地土壤性状及适宜性报告如下:
二、山西部丘陵岗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评价
通过对市山西部地区等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化验、分析和汇总,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土宜性评价,结果如下:
三、山西部丘陵耕地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
1.村地块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该区域面积约7000亩,土壤类型紫泥土、紫砂土,Ph值6-6.8,中性偏酸、有机质偏低、磷钾丰富、土层浅,部分岩石裸露,土壤不肥沃,紫砂土包浆,紫泥土粘重。改良办法:增施有机肥。适宜梯田种植苗木、茶树等,建设水肥一体化解决干旱问题。
2、村地块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该区域面积4000亩左右,土壤类型为岭沙土,Ph值5-5.4、偏酸、有机质低、磷钾丰富、土层浅、沙性强。改良办法:增施有机肥,生石灰调酸。适宜种植果树、苗木等作物。建设水肥一体化解决干旱问题。
3、村地块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该区域面积4000亩左右,土壤类型为白浆土、包浆土,Ph值5.3-5.4、偏酸、有机质偏低、磷钾丰富、土层较厚。改良办法:增施有机肥,生石灰调酸。适宜种植葡萄、苗木等作物。建设水肥一体化解决干旱问题。
四、结论
通过对市山西部地区耕层土样采集和化验、分析,查阅种植土宜方面有关资料,认为上述区域土壤耕层浅、砾石多、土壤中性偏酸、肥力较低,在进行改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因地制宜种植果树、苗木、葡萄等作物。规模种植,成片开发,做好农业园区建设与山景区融为一体,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土壤调查报告8
专业班级:xx级资环x班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人:xx学号:xxxxxxxx年级xx资环x班
一、总论
本学期在土壤资源调查预评价课程学习完毕后,安排了此次实习,调查地区为泰安市山口镇,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此次调查,我们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对一种土壤亚类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整理。
二、实习目的
1、学会判读航片,了解航片所描述的区域的地形地貌,能够识别各种地物以及土地利用现状;
2、掌握野外土壤调查剖面点的选择,了解各类型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性质、形态特点、分布状况以及改良利用状况,土壤剖面点观察记录的类容和一般方法。
3、通过对泰安市山口镇的当地土壤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野外调查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过程。
4、将各类土壤进行区域的划分以及制图软件的使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土钻等采样工具的使用和采样方法后期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写出实习报告,绘制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三、实习计划
本次实习计划5月24日上午完成,从学校出发到达山口镇大兰沃,进行实习内容的开展。
四、实习内容
(一)酸性粗骨土的具体观察
1、分布
酸性粗骨土多位于山体下部,与黄壤、黄棕壤、棕壤复区。酸性粗骨土由沙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残坡积物发育而成,由于分布于山地,山高谷深,河流切割深,谷坡陡长,植被覆盖度低,加之常有大雨、暴雨,土壤冲刷严重,并常伴有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形态特征
酸性粗骨土土层较石质土厚,但多为A-C或A-AC-C构型。表土层厚度10到20厘米不等,质地砾质性强,结构性差,根系少,疏松多孔。表土层以下即为风化或半风化的母质层,厚度变幅较大,20到50厘米不等,夹有大量岩屑体。表土层及母质层中石砾含量超过35%。土壤颜色除表土层略深外,以下母质层颜色因岩性不同各异,但均较鲜艳,且上下过渡较明显。
3、改良利用
分布地势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养分含量低,含水量少。已垦为耕地的全部为低产田,以种植花生、甘薯为主。改良利用上应以保持水土、发展林果为主。
(二)麻砂棕壤性土
1、分布
该土种主要分布在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酸性岩缓丘的中上部。土壤面积亩,占全省面积的%,其中耕地亩,非耕地
3亩。
2、形态特征
该土种的成土母质是酸性岩风化的残积物、所处地形部分较高,地面坡度较大,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颗粒粗,砂性大,土层较薄,仅厚32-55cm,土体底部是母岩的半风化物。土壤发育微弱为A-(B)-C构型。淋溶层质地是砂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砂粒平均含量是%,大于1mm的砾石含量较多,少者在10%左右,多者达%。淀积层粘粒淀积层特征不明显,有少量的粘粒胶膜和铁子,厚度较薄,一般在20-30cm之间,质地是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是%,砂粒%,砾石含量与淋溶层基本相同。
3、改良利用
该土种虽然分布地形部分较高,土体较薄,但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以甘薯、花生为主,另有小麦与杂粮等,其次用于栽植果树,以苹果为主,也有大梨和葡萄等。该土壤因水浇条件差,投入少,土壤养分含量低,近年内由于连续干旱,缺水成为当前生产的主要问题。秋耕、春葩、镇压、中耕是蓄水保墒的好措施,应全面推广。施肥除了重施磷、钾肥外,应注意微肥的施用,如硼肥。
(三)麻砂棕壤
1、分布
属酸性岩类棕壤,是棕壤亚类中面积最大的土属,广泛分布与鲁东半岛和鲁中南山区中南部的山地、丘陵坡麓,成土母岩为花岗岩、片麻岩、变粒岩残破积物或洪坡积物。
2、形态特征
绝大部分剖面具有A-Bt-C的完整结构,特征层淀积层发育明显自然林被下地表有凋落物层和厚度不等的腐殖质层。表土质地以砂质黏壤土为主,砂质壤土次之,粘粒在剖面中有明显的聚集,铁锰释放和迁移十分明显,有较多的铁锰胶膜和新生体。由于质地较粗通气性、透水性好。
3、改良利用
由于质地较粗,通透性好,适种作物广,耕性好。但其土壤养分含量低,普遍缺少灌溉水源,有轻度或中度水土流失,粘淀层位较高的地方根系活动层浅薄,都是生产障碍因素。大部分为中低产田,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和甘薯为主,并有一定面积辟为果园。
(四)洪积棕壤
1、分布
是棕壤亚类内面积较大的土属,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泰山南麓、鲁东丘陵区牙山、艾山北麓和大泽山西麓的山前平原上,在本省广大山地丘陵区的低山和丘陵周围开阔地带的小型洪积扇上也有零星分布。
2、形态特征
土层深厚,表层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粘壤土,,部分剖面夹有洪积砾石层或透镜体。淀积层厚度大,一般在50-100cm之间,特征明显。由于沉积物的覆盖和受人为耕作程度深,所以复盐基现象非常普遍,pH和盐基饱和度较高。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在棕壤亚类中比较高,但普遍低于全省土壤的平均水平。
3、改良利用
土体深厚,地势平坦,一般有深层地下水,目前大部分有机井灌溉,排灌良好,基本无土壤侵蚀,或有轻度面蚀。土壤质地适中,耕性良好,通透性较好,基本无障碍层,发育为粘化层的剖面利于保水保肥。但土壤潜在肥力水平比较低,土壤养分含量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目前,大部分为中、高产田。在改良利用上应重视有机培肥,推广秸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特别是增加施用磷、钾肥
(五)砂质河潮土
1、分布
归属潮土土类,潮土亚类,河潮土土属。该土种分布在鲁东丘陵区及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河漫滩及近河地段上。
2、形态特征
该土种成土母质是钙质岩类及黄土分布区富含钙质的河流冲积物,土壤有明显的'石灰反应,碳酸盐含量一般大于1%,pH在之间。通体质地较均一,砂性较大,在河流的上游或较小的河流的河床附近,土体中多夹有砾石,表层质地是砂质壤土,心土层、底土层的质地与表层相同,部分是壤质砂土。潜水位2-3m,在水体的中下部有较多的绣纹斑。
3、改良利用
该土种多为农用,小麦、玉米、花生、甘薯均有种植,产量不高,土壤砂性大,通透性强,耕性好,适耕期长,但保水保肥差。也有部分作为林业用地,主要栽培杨树、柳树,树木长势良好,近年来有部分土壤栽培葡萄,经济效益很好。今后在粮果矛盾不突出的地方,部分土壤可发展林、果,以提高收入。对于农用地可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有条件的可以粘压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培肥改良土壤。
五、总结
(一)收获:在实习之前,我就很期待,希望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真正能学到好多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山口镇地区各种类型土壤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过程、改良利用等,对土样也进行了采集,学会了土钻的使用方法,土壤区域的划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剖面调查表等,书本知识通过切身实践之后,认识更加深刻,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更好的运用。
(二)不足之处;本次实习时间比较紧急,没能对各种土壤做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数据处理和组内人员配合上稍显不足,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的乏力,许多问题要老师讲解才能解决,所以,在今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应当更加努力。
土壤调查报告9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邹声文)为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家底”,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确保百姓身体健康,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18日联合启动了经费预算达10亿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环保总局有关专家表示,土壤污染表面上离百姓生活较远,实际上却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比如,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饮用水源的安全情况,都会受到土壤环境质量的直接影响。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介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范围包括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调查的重点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地区、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
据介绍,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
——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
——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油田、采矿区、主要蔬菜基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查明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污染土壤档案。
——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在“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可对比的土壤样品,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的试点示范。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战略,提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框架,拟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安排,今年7月至2007年底是调查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数据分析工作;2008年是调查的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调查报告,全面总结和集成调查成果
土壤调查报告10
一、总论
土壤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任何生物都离不开土壤。民以食为天,众所周知,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土壤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由于人口的增加,全世界正承受越来越严重的粮食危机。特别是对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而土壤资源又相对匮乏的特点,更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壤资源,去为人类造福。为此,本门课程特意通过土壤调查,能让我们对土壤资源有初步的了解。
此次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实习调查区域是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为中心,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宝岛新村,调查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位处北纬约 19°29′~19°31′,东经约109°28′~109°29′之间。主要任务是调查儋州校区周围的土壤类型分布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此次土壤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中期的野外调查阶段和后期的室内工作阶段。准备工作阶段主要需明确调查任务,收集整理调查地区有关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基本资料,以及前人对本地区土壤调查的成果等,通过这些基本资料和调查成果能让我们对当地的土壤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为我们去实地调查提供了有利依据。根据航片,实地勘察调查路线,为野外调查阶段做好充分准备。野外调查以比例尺为1:4300的航片为底图设定主要剖面点、检查剖面点和定界剖面点,观察记载土壤质地、颜色、结构、新生体、紧实度、土壤类型、母质以及植被和土地利用等项目。室内工作阶段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进一步补充完善清绘土壤图,编写土壤调查报告。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
1、调查区地理位置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位于北纬19°11′至19°52′,东经108°56′至109°46′,陆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构成。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多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在5—10米之间,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而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位于儋州市西边四公里的宝岛新村,处于北纬19°29′58.03″~19°31′20.98″,东经109°28′32.56″~109°29′55.46″之间。由于海拔高度以及调查区域范围延伸不大,因此,土壤类型变化跨度不大。
2、气候特征
儋州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受台风影响小而轻,年均日照时数20xx小时以上,年均气温23.5℃,年均降雨量1823毫米。受台风影响少而轻。
3、调查区地形特点
儋州市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大致呈倾斜走势延伸,地势情况主要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组成。其中,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一般在5—10米之间,境内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的纱帽岭海拔752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山峦160座,多在东南部。而地处儋州范围内的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周边主要是以丘陵台地为主,其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土壤母质大多是由花岗岩发育而来。花岗岩为酸性深成岩,富含硅酸矿物,主要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
4、水文特征
调查区附近有儋州境内最大的淡水储水库松涛水库,源发自五指山流经白沙进入儋州境内,该库水面面积130平方公里,库容33.45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496平方公里。调查区的水资源若干小水沟,无大的河流,另外在儋州校区西边,有一条人工渠。
5、植被特征
调查区的植被主要以橡胶、水稻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属于科研基地,用于学校学生做农业相关实验。
6、土壤特征
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基本为花岗岩发育而来的砖红壤,质地多是中壤,颜色大多是浅黄还有红棕色,结构为团粒或者块状。此外,还有冲积土和水稻土等。
7、农业概况
调查区域有国营农场,主要以种植橡胶为产业。本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海拔相对较高的丘陵坡及丘陵顶部多用于栽种橡胶或桉树。丘陵坡底主要是各种果园或者菜地,但是规模都不大。丘陵间的低谷地主要是水稻田,规模较小,而且荒废很多。
三、土壤性态综述
1、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最基本因素为气候、母质、成土时间、生物、地形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六大成土因素。所以成土因素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他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调查,这里的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为主,其次还有水稻田各类型土壤,还有河流两岸形成的冲积土等。
2、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是以土壤发生演变为基础,从成土条件和中心概念着手,以典型土壤和生物气候条件来判断土壤类型。《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至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
3、各种土壤的特性
①土壤分布与生态环境
丘陵台地主要以中层麻砖红壤和厚层麻砖红壤为主,在丘陵台地海拔最高处存在少部分薄层麻砖红壤。此土壤类型主要种植有橡胶和桉树,其他还有少量果树。在少数水渠附近分布有冲积土,此类土壤上面有农家自己种的菜园。河沙泥田分布在丘陵间的低谷地带,常年种植水稻。
②土壤的形态特征
按照砖红壤上层土壤厚度的不同,可以把调查区的砖红壤分为厚层麻、中层麻和薄层麻砖红壤三种。厚层麻砖红壤的土层厚度>80cm,中层麻砖红壤的土层厚度40-80cm,薄层麻砖红壤的土层厚度<40cm。潮沙泥土是由冲积土形成,土壤剖面分层明显,耕层以下几个发生层的土壤质地均为砂土或砂壤土,有时还伴有多层夹沙层。调查发现此地区水稻土多为淹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土壤剖面主要为青灰色,还有一些铁锈纹。
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区的土地利用主要以橡胶林和水稻田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各种果园以及教学用地,具体分布情况见附图(图略)。
2、土地资源评价
调查区大多数都是属于二等宜农地,水热条件一般,高产稳产农田为数不多,水稻产量中等。二等宜农地占调查区的比例大,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对增产粮食和经济作物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区也有一定比例的宜胶地。调查区的宜胶地多数属于二等宜胶地,植胶条件一般,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如风害、寒害、干旱等。
五、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是遵循综合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原则,着重如实反映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现实特点,参照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并适当兼顾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向和途径。分区的基本依据是:
①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远景开发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③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的相对一致性。
④土地开发利用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⑤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调查区处于相对海拔较高的丘陵地带,灌溉条件不是很理想,应继续发展橡胶、果园等。在橡胶产业上投入更多的技术支持,进行科学管理。可在林间种植耐阴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价值。果园种类应多元化,满足市场需求。应合理利用水稻田,少施化学肥料,多施绿肥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经常采用翻耕、休耕等方式提高土壤的保肥力。另外,对于一些荒废的田地要充分利用,种植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蔬菜。
【土壤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土壤调查报告6篇04-06
土壤10-25
土壤的组成11-06
神秘的土壤09-29
土壤硒污染对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12-11
土壤硒污染对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12-11
土壤和土壤矿物对氯磺隆的吸附12-11
灵感的土壤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