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
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
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
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
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
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
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
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
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
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难,年轻人合老年人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由来已久,情况复杂,矛盾众多,已成为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xx县作为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县和人口县,乡村负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乡村债务现状
乡级债务8.86亿元,乡均负债2216万元;村级债务4.34亿元,村平负债50万元。以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背负乡村债务1618元;二是债务增幅。其中,村级债务利息增长快。以20xx年3.37亿元为基数,20xx、20xx年分别递增4399万元、4626万元。“两多”即:一是重债单位多。全县40个乡镇全部负债,其中债务1000万元以上的29个,
5000万元以上的3个,上亿元的1个,即观音寺1.21亿元。全县853个行政村,零负债的村仅有2个,负债上100万元的95个,其中200万元以上的11个。二是欠个人的债务多。全县乡镇一级的债务中,欠个人债务达到3.42亿元,占乡镇债务总额的`38.6%,涉及2.93万户;村级债务中,欠个人债务达到3.19亿元,占村级负债总额的74%,涉及5.03万户。
二、债务成因分析
2、公益事业成债。从债务的支出用途来看,乡村两级用于农村学校建设、道路水利建设、计卫优抚等方面的公益性支出,占债务总额的头,乡村合计3.88亿元,占负债总额的29.8%。特别是前些年各种考核达标项目过多,乡村配套压力十分沉重,自身又没有建设资金来源,不得不举债完成配套任务。
3、垫缴税费成债。1996年前,国家实行单一粮食收购渠道,户卖村结,粮款代扣,农民欠缴税费的情况较少。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粮食价格幅下跌,严重挫伤了农民上交的积极性,导致税费尾欠急剧上升。同时,乡镇税费任务还包括国地两税,因此,在农业税拖欠、国地税源不足的情况下,乡村两级不得不借款完成税费任务,这样共形成债务1.43亿元,占债务总额的10%。
5、财力不足成债。农村税费前,该县每年乡统村提收入有1.08亿元,其中乡统筹收入3368万元、村级提留收入3428万元,此外,还有诸如乡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各种不规范收费4000多万元,国家取消乡统村提后,乡村两级基本失去收入来源,全部靠县级财政和转移支复保障运行,特别是村级经费一块,就比税改前减少1500多万元,维持基本运转尚且十分困难。1995年以来,乡村两级为保运转负债1.56亿元,占债务总额的12%。加之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很多时候不得不举债运行,此项债务规模有继续扩的趋势。
三、化解债务对策建议
乡村债务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重的社会问题,更是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税费后,化债难度日益增,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要化解庞的债务包袱,仅靠乡村自身的能力很不现实,必需在上级的统筹安排下,整体推进,逐步实施。我们认为要化解乡村债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继续深化农村综合。全面加快农村综合步伐,进一步精简机构,扩国家投入,切实减轻乡村两级公共服务的负担。建议从转变管理体制入手,对乡镇站所进行彻底,由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实行全省统筹操作,对现有站所人员实行全员置换,再因事设岗,公开聘用,由“花钱养人”变“花钱养事”。属于公益性的岗位,纳入财政全额保障范围;属于经营性的岗位,推向市场,自负盈亏。受益,谁负担”的总体原则之下,建议国家充分考虑乡村两级的财力实际,给予适当的化债补贴。三是对农民历年尾欠税费任务
负债,税改前历年税费尾欠,建议以村为单位组织群众公开评议,确无偿还能力的对象,可以挂账或减免,确有偿还能力的,立足现实,做出规划,逐年偿还;税改后的农业税,建议采取依法依规清收。四是对兴办企业形成的负债,建议参照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进行处理,属于企业的债务从乡村行政组织剥离,并依法实施破产、改制。另外,对人为新增债务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坚决杜绝人为新增债务。
3、提高乡村转移支付规模。农税后,尽管上级财政对乡村给予了一定转移支付,但很程度上需要县级财政给予补助,使本来就较为困难的县级财政更加不堪重负。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村级组织维持基本运转,每年约需5.8万元的经费保障,目前实施的2.56万元补助标准还远远不够。对此,建议国家在每年新增的支农资金中拿出部分比例,提高对乡村的转移支付,保证乡村基本运转,不发生新债。特别是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民政优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农村经管等社会事业,国家应出台专门补助政策,彻底解决资金无来源的问题。
4、积极推进财政体制。加快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系,科学、公平、合理地划分配套范围。属于公益性、政策新项目,如农村交通、水利、能源建设、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等,建议减少或免除县级配套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等,建议提高统筹级次,由省一级统筹。
5、力培植工业税源。目前,财政困难地区的县乡财政趋于一体,村级经费绝部分也是由县级财政保障。从长源看,化解乡村债务,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县域经济,壮县乡财力。从xx的实际情况看,归根结底还是要加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为此,我省可参照江西等省的做法,对工业用地的出让金可实行减免,增强投资吸引力,扩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势。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3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子女没有工作,没有职业,也没有心思去干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他们没有尽他们的义务还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为他们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贪黑直至终老。第三种就比较幸福,家庭和睦,子孙绕膝越活越年轻。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这样的:
1缺乏正确孝敬老人的知识,想到了敬老,还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于敬老。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钱虽然能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但是老年人缺的并不是钱,他们一向生活简朴,只要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再多的对他们来说也是浪费,人老了需要年轻一辈的关心,只要能经常得到子女的关怀比起其它一切都更有价值。当老人生病或是发生意外的时候就算是再忙也会回家照顾父母,跟父母聊聊天才发下现自己对父母的想法一无所知,而那时就有点晚了。“子欲孝而亲不在”,老人们的'纷纷离去肯定会让人感到了落寞和空白,曾经的种种历历在目,不要错过机会,让他们颐养天年。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述说千万子女心中的遗憾,告诉我们失去了才后悔是来不及的。听听妈妈的唠叨,工作的事同爸爸谈谈,这是一种幸福。能够孝敬老人,有机会孝敬老人,的确是人生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我们能够在孝敬老人时享受那美妙的过程和动人的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真实而美丽地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
2、缺乏教育是主要的,我觉得思想品德教育在我这里是不被重视的,学校老师在猛抓考试成绩的同时忽了学生在思想上的发展,思想被抑制,正确的行为方式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上有了误区,行为上有了偏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典故都没有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道理。还有父母本身没有一个好的榜样也就缺乏了教育。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教育的力度,普及义务教育,增强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3、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家庭生活其乐融融。大家相互努力,创建和谐生活人人有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孝敬老人是社会公德,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社会和谐的发展,老人有一个阳光的晚年共同努力。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4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困难问题怎样解决?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都讲究“低碳”,而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是指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是我们家的低碳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决定用暑假来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低碳生活在我们家的执行情况。
2、询问家长,了解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使用情况。
3、上网浏览,了解低碳生活的好处,掌握低碳生活的小窍门。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的内容
自己观察家庭低碳生活的具体执行情况
1、家用电器关闭后没拔的插头,电视机待机灯亮。
2、有一个水龙头没关紧,水正在低。
3、煤气灶总开头有时忘关。
4、餐厅里的吊扇有时没人还开着
询问家长爸爸
(教师)电视、电脑、空调、热水方面1、八月以来,空调一天开12小时。
2、为节能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3、暑假里,电视、电脑平均每天各六七个小时。
妈妈
(电工)用电知识和洗衣机
1、提倡使用节能电器。
2、夏天的衣服不用洗衣机,既省水又省电。
3、家庭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
爷爷摩托车、电瓶车的使用
1、平均每天开二次,不到三公里,这样反而费油。奶奶冰箱、煤气灶的使用1、冰箱内物品满满的。
2、烧菜熟时用小火,有时不用煤气,用自制的.灶头烧菜。
上网浏览低碳生活的好处,生活小窍门
1、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2、不仅节省了家庭开支,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国家减排做贡献。
3、用空调时不要频繁的开启。
4、在冰箱内存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
四、结论
1、我们的家庭虽然在加快低碳目标的步伐,但是要完成这个目标靠的是勤俭节约和恒心跟毅力。
2、尽量使用节电的设备。
3、每天晚上坚持去公园快步走1个小时,节省开空调时间。
4、尽量把灯具换成节能灯具。
5、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只在睡前开1个小时电热毯,其余的时候我们少使用它,睡觉时关掉。
6、及时拔掉各种充电器。家里的手机、MP3、电子词典等充电结束后,及时将充电器拔出。
7、冬天不用冰箱。每年11月以后把家里的冰箱关掉,到春节前后在开一个月的冰箱。来年3个月以后在开冰箱,节约用电。
8、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9、随手关水龙头、电灯、电扇。
10、我本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和地球。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我希望“低碳家庭”会做得更好,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好。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6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
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
4,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7
调查对象:
调查人:
调查目的: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义,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调查方式:口头访问
访问的内容:
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节能低耗的'问题。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电器,会正确节能使用吗
4、近距离外出和远距离外出时,分别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调查分析:
1、本次调查中,一共访问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从小吃过苦,生活大多很节俭,因此其实一直在过着低碳生活。比如:在天黑之后他们才会开灯;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清洗一遍,用过的水也不浪费,用来浇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细小的肥皂收集起来,装到丝袜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时,除步行外,一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买菜时会自己带篮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爱看报纸,所以对于低碳还是比较明白。可他们身强力壮,挣钱相对容易。为图方便快捷,出门就骑摩托车或开车,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图舒服,就把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玩电脑时电视也同时开着;手机常换新的,各种锂电池、镍电池也随手丢弃。
4、未成年人中,除了几个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龄小同学都不知道。所以他们用电、用水则更加浪费。刷牙时,水龙头开着刷牙;小孩子喜欢吃棒冰,常常在冰箱里面折腾半天,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他们不喜欢喝白开水,只喝冰的饮料;他们最好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
调查建议书:
1、打空调时,温度最低控制在26℃
2、尽量少开冰箱门。
3、带上小手绢、小毛巾,尽量不使用纸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为地球添一份绿。
4、上街购物、买菜,自己备带布袋、菜篮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6、外出时,最好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广并使用太阳能,使用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免费资源。
调查总结:
我们应当学习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美好。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8
为了解掌握城区老年人生活状况,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县民政局(项目办)负责,兴州街道办参与,对城区10个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方法
1.调查对象:城区10个社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
2.调查方式方法:分为入户访谈和电话问卷调查2种形式。
二、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此次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8056人,占社区常住总人口数的19.42%(高于全国18.7%、全省19.2%的平均值,仅次于全市平均值),其中:男4185人,女3871人;60-69岁4344人,70-79岁2520人,80-89岁1056人,90-99岁136人,100岁及以上0人。
2.文化程度。文盲279人,小学2294人,初中3058人,高中1844人,中专477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04人。
3.身体状况。身体健康2363人,一般4270人,常年生病1309人,卧床不起114人。
4.月收入水平。300-500元875人,600-1000元563人,1000元以上6618人。
5.配偶及子女情况。有配偶有子女6312人(其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1029人),有配偶无子女27人,无配偶有子女1687人,无配偶无子女30人。
6.医疗保障情况。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602人,职工医疗保险5454人,无医疗保险0人。
7.调查对象构成。退休干部1374人,退休职工5031人,无业1651人。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调查发现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占比仅为29.33%;身体一般占比为53%;常年生病占比为16.24%;卧床不起占比为1.41%。建议:一是定期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避免久拖成疾,影响身体健康;二是卫健部门在县城内医院专设窗口,为患病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就诊便利服务;三是动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服务队对患病卧床不起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卫生打扫、心理咨询等基本需求;四是积极筹建民办养老机构,解决生活不能自理、患病卧床不起老年人医养问题。
2.部分老年人生活比较困难。调查发现月收入300元-500元的老年人占比达10.86%;600元-1000元占比为6.98%;1000元以上占比为82.14%。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提高保障性收入。
3.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日趋严重。调查发现儿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占比为12.77%;有配偶无子女占比为0.33%;无配偶无子女占比为0.37%。建议:一是社区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辖区居民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动员子女常回家看看;二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除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外,要广泛开展活动使老年人融入到大家庭中来,发挥自身余热,认识自身价值;三是积极探索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以3-5户老年人为一个单元开展邻里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的微型站所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略阳县民政局
20xx年3月1日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9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的老年人群体。农村老年人口规模,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而农村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于xx年x月对的林湾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面对面的谈为主,辅之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村里现有低保户1户,专项补助户2户。为了能准确而全面映林湾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组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想、状况、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医疗保障情况、养老情况等。
(一)农村老年人的思想状况
根据对林湾村近九个组的调查以及对林湾所属的老年协会、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许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经历过战争、饿饭等情况,所以他们对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发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满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升。部分老年人对当今这个环境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会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感情,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有老人跟我们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二)农村老年人的与子女的亲密程度
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数农村老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需要,导致与子女沟通受限。在与子女亲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样会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但在我所调查的老年人当中,并不存在与子女关系很糟糕的情况。多数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给子女的生活添麻烦,所以选择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现在林湾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情况下,要自建。由于经济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别无选择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对"是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持无所谓或不想的态度。也有一些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妇脸色、或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这类老人往往对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怀念,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会或镇政府解决的。
在林湾村对青年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老年人还是足够尊重的。没有老年人因为生活无着落或与下一代的关系不好而自杀的,老人与下一代吵架、骂街的情况也很少见,无老年人因赡养纠纷打官司的。在重问题上有的家庭甚至还是老年人说了算。五队的一个老干部赖爷现在就跟着女儿一起住,我们采他时,他抱着他的外孙说,他一个月也就用300多元,这其中除了吃饭的钱,还包括抽烟、喝酒的钱,生活过得不错。
在谈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对下一代的生活还是比较放心的,由于林湾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基本温饱是不担心的;有的则因为下一代的下一代没有能够考上学,对其前途的表示忧虑。
(三)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状况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衰退,因此对所得的年轻人不甚关心的小病是重视的,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守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选择是立即去乡、村卫生院去看病。这是小病,所花费的钱并不多。但多数农村老人对健康预防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对一些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还有些是得了病之后,由于经济的原因,部分是子女在支付医疗费。对新型医疗保险知道得不多。对一些病无力支付的,会去找到村、镇里面的领导忙解决。
(四)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
通过对老年人聚集地的调查发现,林湾村的老人部分都买了社会保险。主要是有村里面组织,到一定的时间通知要办理社保的老人到村会去交养老保险基金,老人们交的钱主要是以前的卖地所得。在规定时期没有交钱的视作自动放弃,交了钱的以后每个月都会领到280元钱。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林湾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多数老年人对此项政策还是比较赞同的。他们对自己以后的生活经济来源没有太多的担心。
(五)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很少的老人会去订报纸、买书籍看。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经济原因,很少有农村老年人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主要是给干部们看的;
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书上的字。
老年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线与犀安路的交界处有老年协会,吃完晚饭,村里半的老人会选择到那里去打发时间。喝茶免费,专门安排有工作人员,还配有麻将、桥牌等老年人喜爱的、力所能及的娱乐项目。
村里也会经常组织的老年人的活动就是聚集起来家活动一下,跳跳舞之类的。
在谈中老人还提到交的团支部书记还组织了一部分老人到过翡翠湖,团支部书记亲切和老人们交谈,还合影留念。
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村里还邀请老人去吃饭,年终的时候每人还会发蛋,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得到约100多块钱。由此可见,随着林湾村经济、社会的的各方面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六)农村老年人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
通过谈我们发现,多数老年人参与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体会,部分老人会去参加。也有些老人对村庄的治理并不关心,认为这是下一辈们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过其他的途径参与治理则几乎没有。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0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碳量较高的用品(煤气,化工制品等)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世界人口的激增,大工业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的异常等等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大部分农村及城镇居民缺乏环保意识,或者在环保方法措施上存在盲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为严重。“低碳生活”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普通民众对这些低碳方式的认知和实践状况又是如何,哪些方面仍需大力宣传和积极实践,都是我们急需了解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化工系团总支通过调查研究,从多角度了解普通大众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并取得一定成果。研究意义: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而“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有效且简易的发展途径,日益被大家关注与认可。与此同时,“低碳生活”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潜移
默化中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产生对社会有利的良性循环。因此,研究“低碳生活”,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及实践意义。
二、调查详细说明:
通过对承德市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的调查,在市民中广泛宣传,保护环境,争创新型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性,呼吁市民重视生活低碳性,享受低碳生活。同时,提高农村及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为“共建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调查方法:
深入城区及乡村进行问卷调查及宣讲“低碳生活”方式方法。调查过程:
活动宣传:
☆于承德市中心广场进行大型环保宣讲活动,耐心向市民宣传,低碳环境对个人生活,健康的好处;
☆广泛邀请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家积极互动让市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打造新型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性以及低碳生活的益处。真正让市民及同学投身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行列。
☆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低碳生活走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挨家挨户宣讲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调查问卷:
通过对承德市区及农村300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进
行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有目的性的对市民进行宣传,让大家在回答问题、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调查结果分析:
20xx年,“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无论从交通旅行到家居生活,从办公场所到餐饮娱乐,“低碳生活”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我们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有用问卷287份。被试中,男性195人,女性22人。学历漫衍情况为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79.8%,本科以上学历11.2%。年龄情况为20-30岁63.3%,30-40岁23.6%,40岁以上13.1%。
经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72.34%的被试表示了解低碳生活;17.23%听说过,但不了解;而剩下的10.43%则表示从未听说过相关新闻。同时,20-30岁的在校学生都多都选择了了解低碳生活,而40岁以上的中年人则偏重后两个选项。这说明低碳生活的宣传还不够广泛,力度还需加强;在校学生对于相关信息了解较多,学校为大家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其他社会群体,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群却所知甚少,关注不高,应该加大在公司及社区中对低碳生活活动的推广和宣传。
2.不同性别整体在衣、食、行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差异,我们通过图表可以发现
其中,女性在“食”与“行”方面好过男性,女生比较注重饮食康健,乐于接受清淡饮食,去超级市场购物时也时常自备购物袋,能做到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男生则在“衣”方面明显做的比女生好,对于服饰所表现出的占有欲远低于女性。
3.低碳消费步履滞后于看法有8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实行低碳生活,但是目前的衣食住行各项实践度得分却处于中间水平,远低于意愿分数,知行偏差较大,低碳步履滞后于看法,这与一些生活习惯成定势一时难于改变有关。下面是我们对低碳生活践行度绘制的图标,在图标中可以清楚的看见我们的现状,所以,推行低碳生活任重而道远。
4.在不同教诲程度这一维度上,本科以上学历的被试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度和实践度明显高于本科以下被试。主要表现在“食”与“住”两方面,前者在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方面做的比后者要好,同时,也更加注重饮食康健,油煎、油炸食品都是有节制地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诲程度高,便宜力与社会形态责任感强。
从回收的调查问卷来看,大多数人都支持“低碳生活”,认为低碳生活有意义、有必要。但我们仍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在我们的建议里,我们提到,尽量使用公共交通。但从现情况来看,很多人觉得不方便,所以不愿意做或做不到。这说明我们的城市目前公共交通发展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也经常注意到有的线路公交车很拥挤,而有的线路却在空跑。这不是浪费吗?依靠现在的科学技术,根据需要更灵活的调度公交车,均衡公交资源,应该并不是难事。
☆大家更希望可以降低“低碳生活”的成本,而不希望“低碳生活”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2
五保户供养问题是今年省、省政府着力办好的事关民生的“五件实事”之一。省、省政府主要领导来XX调研时,高度关注五保户的生活问题,明确要求做好五保户的供养工作。对此,市、区党、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五保户的供养工作。为了准确掌握全区五保户供养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为省、省政府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区、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工作组,从民政、财政、社保、卫生、统计、物价、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抽调20名农村工作时间长、基层情况熟悉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分4个工作小组,利用15天时间,先后深入全区16乡镇102个行政村和9所农村敬老院,采取入户走、查看,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及五保户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状况。现将秦州区五保户供养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好五保户工作的`几点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位于11东南部,是XX市、市政府所在地,全市中心城区,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1个社区居会,全区总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43.94万,占总人口的68%;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20xx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76亿元,口径财政收入2.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86元。
全区现有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1689户2348人,其中:男1406人,女942人;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904人,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002人,身体残疾的442人;有耕地的1965人,无耕地的383人。(详见下表)
供养方式。我区对农村五保户一直采取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的办法。目前全区分散供养2299人,占供养总数的97.9%,身体健康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依靠承包地种植收入和区乡救济、村组接济维持生活所需;身体残疾、常年多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靠政府救助、亲邻接济、社会捐赠及微薄的承包地租赁收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目前集中供养49人,占供养总数2.1%,主要在乡镇敬老院,供养方式主要采取从财政转移支付、受灾群众补助款、季节性口粮款和救济物资中给予解决,目前全区敬老院有9所,20xx年区上投入20万元进行了扩建改造,现有总床位数120张。五保户去世后,其丧葬费用,经济条件较好的郊区和川道区,主要由村上筹集解决;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和僻区,由民政部门视其困难状况一次性解决8001200元。
供养标准。税费前,五保户供养标准为:分散供养年人均600元,集中供养年人均1000元;税费后,随着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我们相应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提高到80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提高到1200元。全区年供养经费约189.8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转移支付45.6万元,区、乡配套144.2万元。五保户供养标准适当提高后,全区五保户的生活现状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量外出,种植业劳力不足,加之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提高,虽然部分五保户有自己的承包地,但因无力耕种,其他农户又不愿承包,五保户种植业收入非常低微,五保户当前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从目前秦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乡居民生活及物价总体水平综合测算,现阶段五保户基本生活标准月人均至少应为139.98元,年需1679.4元。(详见下表)
秦州区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标准市场现价费用表
二、当前全区五保户供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⒈供养标准偏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无论是集中供养,还是分散供养,供养标准都偏低。从调研情况看,由于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农村住户的基本生活所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郊区及川道区五保户最低生活费人均月需150.8元,年需1809.6元,山区及林缘区五保户最低生活费用人均月需124元,年需1488元。按照目前我区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80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1200元标准,仅能解决五保户最基本的生活,尚未达到当地群众最低生活标准,距中等生活水平还有较差距,加之就医、房屋维修等不确定性开支,所需供养费用缺口就更。我区五保户中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无劳动能力的供养对象所占比例较,
部分五保户生活设施简陋,居住条件较差,部分五保户住房破旧,年久失修。要全面做到五保户“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孺临一定的困难。
⒉供养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五保户供养经费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配套和乡村自筹解决。由于我区农村面,五保户数量较多,供养经费来源渠道较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区乡财政又非常困难,要使五保户达到当地中等生活水平,供养经费缺口较。
⒊乡镇敬老院设施落后,集中供养人数少。全区现有乡镇敬老院9所,有床位120张,入住五保户对象49人,入住率仅为40.8%,主要原因:一是敬老院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资金缺乏,除了改扩建的敬老院外,其它敬老院的生活设施、娱乐设施、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对五保户缺乏吸引力。二是敬老院管理经费没有保障,管理人员报酬难以落实,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一部分敬老院由乡村干部兼管,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三是五保户思想观念陈旧,本土意识浓厚,到十几里、几十里外的敬老院集中供养,缺乏地域认同感和亲情感,生活不习惯,尤其是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户,更不愿出村离乡,入住敬老院。
⒋五保户精神生活普遍贫乏,权益保障容易被忽视。五保户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多数五保户由于家庭变故、生理缺陷等原因,自卑感很强,精神状态低迷消极。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五保户属文盲或半文盲,自我调节能力差,生活信心不足,生活孤单,性格怪异,性情偏执,加之缺乏电视等文化娱乐设备,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全社会关爱五保、敬老助残的社会氛围还不浓,甚至还存在对五保户的歧视现象,五保户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三、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的建议
⒈强化政府主体地位,提高财政供养标准。五保户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五保户的生活保障,参照各地群众中等生活水平,适当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改善五保户生活水平。
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把五保户供养问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多渠道筹资解决五保户供养问题。建议、省级财政列出专项,进一步加五保户供养的转移支付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供养经费短缺、五保户住房维修、病就治等突出问题。市、县(区)政府应将五保户供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资金专户,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经费,由县(区)级专户直接拨至供养单位;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供养金,确定金融机构统一办理个人储蓄存折,由县(区)级专户按月转入存折。另外,可在农村医疗救助和即将实行农村低保及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中,将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救助对象,提高五保户生活质量,有效解决五保户看病难的问题。对五保户丧葬问题,应制定相应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一次性解决。
⒊增加项目,加投入,切实办好农村敬老院。在继续坚持以分散供养为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项目,加对农村敬老院的投入力度,改善现有敬老院基础设施和办院条件,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现有床位的利用率。按照地域认同,风格相近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乡村示范性敬老院,确保五保户能够就近入院,乐于留院。同时,通过整合现有敬老院及村集体闲置资产,争取相关项目支持,扶植发展适合五保户参与的农副产业,走以副养院、以院补院的路子。注重加强敬老院的管理,落实敬老院工作人员有关福利待遇,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围绕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扶弱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03-07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04-16
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01-16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02-15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01-13
现状调查报告04-17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03-08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02-17
家乡现状的调查报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