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通用5篇)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1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到甘肃庆阳北石窟寺观光旅游!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满足诸位客人的需求,使北石窟寺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庆阳北石窟寺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一样,属甘肃早期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在中国佛教石代佛教圣地,全面体现了古代陇东佛教活动的兴衰与发展。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上的一颗艺术明珠。
陇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董志塬一带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塬的西侧,东北距庆阳地区行署所在地西峰市25公里。这里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西汉至晋代为安定郡,北魏时归泾州,唐代为宁州,五代、宋时属原州彭阳县,元代为镇原州,明清属镇原县。其地东抵陕西榆林,西通黑水,南接泾渭,北达贺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北达宁夏、内蒙、西抵河西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北魏以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开窟造像的风靡,这里又成了萧关古道上的一大佛教胜地。据史料记载,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诏华州刺史奚康生讨之。""康生久为,及临州尹,多所杀戮,而乃信向佛道,数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历四州皆有建置。"奚康生在泾州平定了沙门刘慧汪叛乱后,为了安定民心,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政权,于宣武帝永平二年,大耗民财,"命匠呈奇,竞工开剖,积节移年,营构乃就"创建了北石窟寺和泾川的南石窟寺。无论奚康生当初开窟建寺的动机如何,足见当时佛事活动之兴盛,而陇东的劳动人民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粗犷的黄土高坡上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为精美的艺术瑰宝。
北石窟寺自北魏开窟建寺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不断增修扩建,形成了这样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宋、清碑文记载,古代寺院、殿宇轩昂、龛像俨然,丹素炫彩、金玉垂辉、佛光普照、僧众云集、阁楼峻丽、蔚为壮观。岁月悠悠,斗转星移、清末兵燹。战乱烽起、寺院建筑,付之一炬。僧众遭戮,佛事废弃。新中国成立,1959年甘肃文物工作队在陇东进行文物普查,重新发现了北石窟寺,1963年成立文管所,对这一佛教文化古迹开始清理保护。寺院现有大小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尊,碑碣7通,各代游人题记150余方。其窟龛分布密集,形如蜂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窟院南北长125米,宽40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窟龛分布的岩石断面南北长120米、高20米,大小相间,可分三层雕凿,造像均为高浮雕和圆雕,形象逼真,风格各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165号窟是北石窟寺最大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位于窟区正中,是北魏永平二年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门两侧高浮雕两尊守门天王,其事高5.8米,身着铠甲,足蹬战靴,怒目锁眉,神情威严,大有震慑一切邪魔的气魄。身旁横卧两尊雄狮,虽年久残损,然张口舞爪,威态犹存。
该窟好象一座高大的殿堂,空间宏大,气势磅礴。覆斗式顶,距地面高14米,南北宽21.7米,进深15.7米,平面为长方形,面积340多平方米。窟内东(正壁)、北、南三壁雕七尊立佛,佛高8米,磨光高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鼻大唇厚,体魄雄建,褒衣博带袈裟,施无畏手印。俨然一派华夏民族伟人的形象。关于七佛图和七佛造像题材,全国早期开凿的其他石窟出有实例,然而完整意义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伟最有代表性,为以后七佛窟的兴建开创了先例。《魏书·释老志》简述佛教经义时,曾说:"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增一阿含经》卷四云:"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间。"这些记载,说明七佛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佛经中的七佛,不但能"宣说法教","照明于世间",而且可"解除"一切众生的生死病痛之苦。北魏王朝编造七佛的种种"功德",对七佛和弥勒的宣扬是在于极力沟通人神之间的界限。北魏从太祖拓跋硅到宣武帝元属正好七位皇帝,奚康生禀"皇帝即当今如来"之义旨,为北魏七个正式皇帝大造七佛,一则歌颂佛教历史,加强佛教正统思想的传播。二则讨好朝廷,歌颂皇帝功德,安抚民众,巩固北魏统治政权。因而供俸七佛在当时陇东地区十分盛行。七佛造像成为北石窟寺的一大特色,从北魏一直延续到晚唐,题材形象十分突出。这说明北石窟寺在陇东古代是一处非常正统的佛教圣地。而当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陇东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不惜血汗来雕凿如此宏伟、众多的七佛像,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愿望。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2
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庆阳观光旅游。
也许您见惯了南方的白墙黑瓦,北方的深宅大院,但您一定没有见识过董志塬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今天我就要带大家参观我们陇东黄土高原的一大奇观——窑洞。
陇东黄土高原是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境内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所谓“塬”是黄土高原上大片的平坦土地,董志塬又是世界黄土塬之最,它的黄土层厚度达200米以上,塬面面积910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1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50公里,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赞,是中国窑洞民居最多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窑洞是远古时期黄土高原上古人类的最佳住宅,作为中国特有的民居形式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它和黄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土直立性强,土质细腻,是修建窑洞建筑的必备条件。庆阳很多关于人文始祖的传说都和洞有关系,人文始祖轩辕,在这里留下了轩辕洞;医圣岐伯留下了老洞、药王洞;据《诗经》诗经记载,周先祖10多代人在陇东黄土地上创业,开辟农耕,留下了“陶复陶穴”的史迹,所谓“陶复陶穴”就是指遍布崖面密密麻麻的窑洞。窑洞作为特殊的'民居形式,从上古留传了数千年,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窑洞文化。
陇东地区至今仍有很多人还住着窑洞。按照建筑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地坑窑和箍窑三种。山区比较常见的是靠山窑,也就是在山崖的崖面上按水平方向纵深开挖窑洞。而平塬区由于没有山崖可以依靠,只能在平地上按垂直方向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来,然后再在大坑的四壁水平开挖窑洞,地坑院在地面上除了能看见土炕土灶的烟囱,再看不见其它的建筑。是不是很独特呢?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就是这样的一座地坑院。而箍窑也是平塬区的窑洞建筑,是用黄土土坯在地面上箍成窑洞,有的直接用石头砌庄面,砖头箍窑。
窑洞的横截面多为圆拱形,平面呈长方形,窑洞的内部一般会抹上一层细腻的泥土,并刷上白色涂料。窑洞一般高3—4米,宽2.5—3米,深3—10米,有的更深。俗称“土窑崖庄,锅头连炕,烟囱朝上”,窑洞冬暖夏凉,四季皆宜,是黄土高原上最理想的居室。历史上曾有窑洞住室、窑洞庙宇、窑洞机关、窑洞客店、窑洞驿站、窑洞学校、窑洞商店、窑洞仓库等,就连皮影戏和小型文艺演出也在窑洞里举行。百姓家家住着窑洞,男女结婚的.新房布置在窑洞里,所以庆阳人就把结婚叫“入洞房”。人死了,墓葬时要先在地上挖个地穴,还要在地穴里挖个小窑洞,或用砖箍个小箍窑,然后才将棺椁安放在地下的窑洞里。陇东人一生,从生到死与窑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千百年来,陇东地区庆阳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窑洞代表了富有,代表了文明。“远来君子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这是清代进士惠登甲赞美庆阳窑洞的一首诗。庆阳窑洞是朴实的,朴实的如同一捧黄土。它是不起眼的,如同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的黄土峁,它不事张扬,从不炫耀,与黄土浑然一体。它是浑厚的,背靠高山,脚踩大地,坚固牢靠。它是传统的,数千年来,庆阳人与窑洞密不可分,生生不息;它是封闭的,秋去冬来,顽强地抵御着寒风雨雪,释放着大地的暖气。它是开放的,无论春夏,始终以其朴实厚道迎接着八方宾客。20世纪60年代,有几位日本专家来陇东黄土高原考察,被这里古老的黄土窑洞所吸引。他们不无感慨地说:“这些窑洞除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外,还是养生保健的理想境地。因为土窑中空气湿润,湿度宜人,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况且空气新鲜,无任何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能防御放射性元素的侵害,这真是养身长寿的绝佳之地”。
在新时期,窑洞不但继续发挥着民宅、住宿作用,而且在旅游、文化、娱乐、商贸等方面更显示出它独有的作用。庆城县在药王山修建岐伯祠时,一次就修建了我国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十大名医祠,祠庙修成了窑洞,成为全国之最,即最大最集中的药王洞,招来四海游客。西峰区还在小崆峒修建了窑洞民俗博物馆和窑洞宾馆,集民俗、古朴与现代化为一体,窑洞在文化旅游中也展现了它独特的作用。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窑洞民居之乡”。
有人说,到董志塬来不领略窑洞风采,就等于你没去过董志塬。等一会我们就会到一处地坑院农家乐去做客,好客的窑洞主人,会叫巧媳妇给你擀出“白如雪、薄如纸、细如丝、长如线”的面条,加上地方特产调料菜蔬,做成的“煮在锅里团团颤,捞在碗里莲花转,操在筷子条条线,吃在嘴里吸不断”的臊子面。你一看,就馋涎欲滴了。有一外地客人吃后高兴的说:“吃了十八省的饭,好不过董志塬的臊子面”。这是实话,出了这塬,就没这饭。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3
兰州市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的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4
张掖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地处甘肃省肃南裕固民族自治县境内,距张掖市60公里的临松山下。山顶一石窟内留有深深的马蹄印迹,史载系天马神迹,马蹄寺由此而得名。
被誉为人间仙境的马蹄寺风景名胜区集石窟艺术、宗教文化、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为一体,竖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马蹄寺石窟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处组成,分布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金塔寺、千佛洞等石窟内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与壁画都保留着古拙挺拔和淳厚朴实的特点和风格。
马蹄寺是历史上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早期崇信汉传佛教,元代以后藏传佛教在此兴盛,藏语为“卓玛让象”,意为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汉传和藏传佛教同时并存,是马蹄寺的一大特点。
形似观音菩萨莲花宝座的莲花仙峰脚下,五彩缤纷的民族帐篷,似朵朵烂漫的山花争奇斗艳。饱蘸裕固民族、藏族、蒙古族民族盛情的风俗接待服务,为游客提供草原特有的风味食品、帐篷旅馆和民族歌舞,会使您亲身体验到少数民族的独特的风情习俗。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5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甘肃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全省辖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2002年底总人口为2592.58万人,包括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民族。全省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海拔最底500米,最高近5000米。滚滚黄河为甘肃提供了丰富的水电资源,祁连山的积雪浇灌着河西走廊千里沃野;陇东黄土高原富饶辽阔;陇中地区土地广袤,陇南山区气候温和,稻谷飘香,甘南,祁连山草原丰茂,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甘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发祥于陇东一带。汉唐以来,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举世文明的莫高窟,雄伟的嘉峪关,地下珍藏汉简,金碧辉煌的拉不楞寺和古老的长城等,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甘肃,在解放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工农业生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5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0.3元。粮食实现了省内基本自给;在工业上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力煤炭为主体,结构比较合理,门类比较齐全,拥有较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基地。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兰州市已成为西北交通,邮电通讯枢纽和商贸中心。全省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通用5篇)】相关文章:
甘肃敦煌英语导游词11-11
甘肃英文导游词3篇01-21
青海旅游景点导游词01-21
甘肃鸣沙山导游词4篇11-15
黑龙江旅游景点导游词11-11
甘肃话考究—甘肃方言测试题 -学习资料01-01
甘肃节日习俗 -资料01-01
甘肃土话—甘肃省华亭县方言 -学习资料01-01
甘肃土话—甘肃人的方言情书 -学习资料01-01
甘肃岁时习俗 -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