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4-07-02 23:09:44 志华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精选13篇)

  实习生活又即将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实习经历,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这时候需要写一份实习报告好好地作总结了。那么好的实习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精选13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1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xx年xx月xx号开始到xx月xx号结束。 xx月x号到xx月xx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xx月xx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xx月xx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丽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沟村之间,距离武安25多公里,该山雄伟壮丽,钟乳满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这里的钟乳大约在一亿万千万年左右,形成了独特的钟乳奇观,这些钟乳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陡崖上,发现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钟乳石,全国少有。它们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状各异,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动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夺天工,从山脚至山顶分成三层,一层比一层精彩。

  (2)京娘湖的实习

  10月20号早上7点,在xx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武安京娘湖进行实习。沿途观察到京娘湖的岩性和节理裂隙,层理等地质结构 ,并注意到沿途山脚下有大量的坡积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岩性

  系震旦长城群大红峪组:为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2.节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区的道路两边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岩石上部拉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错。

  节理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在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由沉积岩形成的层理结构,层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倾斜度。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质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见道路多数沿着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随处可见河床中的由于搬运作用形成的较为大小均匀的鹅卵石,不过有的已经干涸,有的断断续续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古武当山地区实习

  我们实习的第一站来到古武当山地区,我们看到的岩层属于震旦纪的阜平群,为邯郸地区最古老地层,也是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的变质岩片麻岩,它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天乳山实习

  本次实习的第二站来到美丽的天乳山,在这里认识和了解这里的岩性和相关的地质构造,在爬山的过程中,在山下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石英状砂岩和层理结构,等到山腰上的平台上后出现了寒武纪馒头组的紫红色页岩,崮山组的竹叶状灰岩;沿途可以看到褶皱构造,路边岩石的溶蚀沟槽等现象。等爬到牙口后我们下山休息时,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块砌的墙体上可以看到毛庄组的豹皮灰岩,等休息完毕后,下午1:30我们继续向上爬,这时会看到大面积的张夏组的鲕粒灰岩,页岩等岩石以及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见的裸露在外的钟乳石,甚至还可有水滴不断从岩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岩性

  震旦纪长城群中大红峪组:为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理。

  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上部泥岩;下部薄层泥质灰岩与微晶白云岩互层,含燧石结核; 毛庄组:主要为紫、暗紫色泥岩,顶部及中部夹有薄层鲕状灰岩及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

  寒武系中统徐庄组:上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含砂碎屑灰岩;中下部含绢云母泥岩,夹海绿石石英砂岩、含砂泥灰岩。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上中部厚、中厚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夹厚层灰岩;下部厚层花斑灰岩,底部薄板状泥质条带灰岩夹泥灰岩。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下、中部薄板状,中厚层灰岩夹泥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鲕状灰岩;上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顶部中厚层灰岩夹泥岩。

  2.看到的岩石

  ① 鲕状灰岩,又称鲕粒灰岩,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

  其成因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文石针)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② 竹叶状灰岩,石灰岩的一种,其特点为截面有砾石呈竹叶状。在我国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曾出现过大量的竹叶状灰岩现象。

  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经海水长年冲击、侵蚀,慢慢变成类似橄榄状碎石块,一般长0.3cm~10cm,后又经地壳运动、沧海变迁,渐渐被一种钙质胶接、粘合、挤压在一起。沧海变为陆地后,这些合成石块在地壳的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冲刷、风化等外力作用而变成今天的模样。

  其成因为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再经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竹叶状灰岩。

  ③ 紫红色页岩,一种含铁元素的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④ 豹皮灰岩,是一种具黄色、褐红色不规则斑纹的石灰岩,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岩。通常基质部分为隐晶质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纹部分含有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岩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选择石灰岩中渗透性较好含颗粒的条带或斑块进行。此种灰岩在中国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常见。一般认为豹皮灰岩是经韧性剪切作用的灰岩形成的钙质糜棱岩。

  3.天乳山的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 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在天乳的山顶上可见许多节理裂隙

  ② 断层: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4.天乳山的褶皱构造:

  在牙口向远处看可见地层走势倾向东南,呈现明显的褶皱结构。

  褶皱结构: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5.天乳山的岩溶作用

  ①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②地下岩溶形成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

  ③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

  1.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是岩溶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异的岩溶景观。

  2.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活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明显。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岩溶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网。

  (5)书写实习报告

  下午4:00下山,坐车回校后根据自己所见的和自己从课堂学的知识,仔细分析了沉积岩、变质岩等岩石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并将照片和自己的笔记逐一对应,通过上网搜查资料,查各种文献,把实习报告写完。

  四、实习总结:

  1.通过此次一天的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巩固了课堂学到的对岩石岩性,地质构造等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受益匪浅。

  2.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沿途欣赏了秀丽湖光山色,自己也是第一次体验了登山的乐趣,虽然很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开心。

  3.本次实习,不仅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巩固,也是进一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学习并把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我相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2

  一、前言

  1、实习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质实习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北京概况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平、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称北京平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北京湾”之称。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纬39度28分,北到北纬41度05分,西起东经115度25分,东至东经117度30分,南北横跨纬度1度37分,东西经度相间2度05分。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为全市最高点。地貌呈明显的层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

  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

  3、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共有五条路线。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场-->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东山腰处-->灰峪东山梁处

  及从军向北,向西远眺-->军庄火车站南,铁路剖面-->铁路隧道附近6月26日:军庄以西,永定河边的陈家庄-野溪附近-->下苇甸村西公路边-->河东铁路东面-->铁路隧道北口一带6月27日:昌平一号隧道-->龙山顶-->十三陵水库6月28日:房山区石花洞6月29号:周口店山口村东侧-->羊屎沟口-->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

  附:交通位置图

  二、地层

  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1)青白口系(Zq)

  [1]下马岭组(Zqx)

  本组特点是浅海相灰色、黑色、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组成频繁、明显的沉积韵律。岩性变化较稳定。沉积厚度116-458米,由东向西有逐渐增厚的趋势,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长龙山组(Zqc)

  本组底部为含砾粗石石英砂岩;下中部为灰白色薄——厚层石英砂岩(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黄褐、灰绿色薄——中层含砾铁质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含海绿石;顶部为暗紫、灰绿及黄绿色页岩。与下马岭组假整合在不同层位上。厚约20-191米。

  [3]景儿峪组(Zqj)

  本组底部为石英粗砂岩(含灰岩角砾),呈现沉积间断特点;下部为灰色中至厚灰层岩或白云质灰岩;中部为黄绿色薄层泥灰岩或白云质泥灰岩夹灰色灰岩透镜体;上部为灰白、灰黄、紫红、黄绿色薄层板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致密细腻,具有泥质条带及缝合线构造。厚约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等,总厚约1600余米。

  (1)寒武系

  下分三个统;

  (1.1)下寒武统

  [1]昌平组即府君山组

  本组主要由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所组成。

  岩性横向变化大,厚约13.5到95米。

  [2]馒头——毛庄组

  本组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含角砾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白云岩与白灰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绿色页岩,夹薄层细粒结晶灰岩。与昌平组(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局部有沉积间断,厚约50-185米。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3

  一、实习背景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山区,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是进行地质学实践学习的理想场所。实习时间共计两周,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和实践,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地质分析能力和野外工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地层观察:在实习区域,我们观察了不同时代的地层出露情况,记录了地层的岩性、颜色、厚度、产状等特征,并绘制了地层剖面图。通过对地层的观察,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发展过程。

  岩石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岩石的识别方法,包括手标本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等。通过对不同岩石类型的识别,我们掌握了各种岩石的成因、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地质构造分析:在实习区域,我们观察了多种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裂、节理等。通过对这些构造现象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野外实践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GPS等野外工具进行定位和测量。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野外绘图、地质素描等实践技能的训练。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习建议

  在实习前,应充分准备相关知识和工具,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记录详细数据,为实习报告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实习效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4

  一、实习目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地质分析能力和野外工作能力。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著名地质公园,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地质景观丰富。实习期间,我们将对该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

  地层观察与分析:在实习区域,我们详细观察了不同时代的地层出露情况,记录了地层的岩性、颜色、厚度、产状等特征。通过对地层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发展过程。

  岩石识别与分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岩石的识别方法,包括手标本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等。通过对不同岩石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我们掌握了各种岩石的成因、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地质构造研究:在实习区域,我们重点观察了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现象。通过对这些构造现象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判断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地质现象综合研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区域的地质现象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我们了解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

  四、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习总结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实践训练也提高了我们的地质分析能力和野外工作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5

  一、实习目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地质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

  实习地点选在了某典型地质构造区,包括山区、河谷和丘陵等地貌类型。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地质地貌观察:观察并描述实习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脉走向、河谷形态、岩石类型等,了解它们之间的成因关系。

  地层岩性识别:通过观察和识别不同地层的.岩性特征,如颜色、成分、结构等,了解地层的沉积历史和岩相变化。

  地质构造分析:分析实习区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对地貌的影响。

  地质剖面测量:选择典型地质剖面进行实测,记录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和构造特征,绘制地质剖面图。

  三、实习收获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将所学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协作、沟通和分享经验,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魅力和实践的重要性。在实地考察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地质知识和技能,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6

  一、实习背景

  为了增强对地质学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地质野外实习活动。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任务与过程

  任务分工:根据实习目的和内容,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实习任务,如地层观察、构造分析、剖面测量等。

  实地考察: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实习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描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特征,了解实习区的地质背景和演化历史。

  数据记录与处理: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各种地质现象和数据,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和录像资料。回到学校后,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绘制了地质图件和剖面图。

  实习报告编写:根据实习任务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编写了详细的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任务、过程、结果和体会等方面。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实习区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同时,我们还绘制了精美的`地质图件和剖面图,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实地考察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沟通和分享经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外,我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7

  一、实习背景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能力和地质分析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地质野外实习。实习地点位于我国著名的地质考察区——xx山脉,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丰富,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目的

  实地观察和学习各种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

  掌握地质罗盘、放大镜等地质工具的使用方法。

  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能力。

  三、实习过程

  1. 实习准备

  在出发前,我们详细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质概况,学习了相关地质知识和野外实习安全知识,并准备了必要的地质工具。

  2. 实地观察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地质调查。我们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并记录了它们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我们还观察了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和节理等,并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各种地质现象和数据,并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了岩层的产状。回到驻地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绘制了地质图,并撰写了实习报告。

  四、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各种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掌握了地质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能力。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地质学在资源勘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展望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让我收获颇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地质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地质分析能力,为地质学的发展和资源勘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8

  一、实习地点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地点位于我国西部的xx盆地,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地质构造复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二、实习目的

  了解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和勘探方法。

  掌握地质调查和分析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过程

  1. 实习准备

  在出发前,我们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质背景和石油勘探概况,学习了相关石油勘探知识和安全知识,并准备了必要的地质工具和设备。

  2. 实地调查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实习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地质调查。我们观察了地层的沉积序列、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对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影响。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石油钻井和勘探现场,了解了石油勘探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方法。

  3. 数据整理与分析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各种地质数据和现象,并绘制了地质图和剖面图。回到驻地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评估了实习区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潜力,并提出了勘探建议。

  四、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和勘探方法,掌握了地质调查和分析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同时,我也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展望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让我对石油勘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地质学和石油勘探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的石油勘探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9

  一、实习目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从事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

  我们选择了位于xx省xx市的一处典型地质构造区作为实习地点。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多样,是研究地质学的理想场所。

  在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实地观察: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地貌等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了相关数据和现象。

  地质测量:使用地质罗盘、测绳等工具,对地层产状、褶皱、断裂等进行了测量,并绘制了相关图件。

  样品采集: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土壤等样品,为后续实验分析提供了依据。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包括岩石薄片鉴定、矿物成分分析等,进一步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质特征。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质特征,掌握了地质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技能。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地形复杂、天气恶劣等。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地质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四、建议与展望

  针对本次实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实习地点的了解等。

  提高实习中的安全性,注意防范各种风险和危险。

  加强实验室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准确性。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的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10

  一、实习背景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我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地质野外实习。本次实习地点选在了位于xx省的某地质公园,该区域地质现象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二、实习任务与过程

  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

  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野外测绘: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对实习区域进行了测绘工作,绘制了地质图件。

  专题研究:针对实习区域某一特定地质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专题研究报告。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同时,我们还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深入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质特征,掌握了地质调查和测绘的基本技能。

  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深刻认识到了地质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地质调查和测绘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的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11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山

  实习人员:地质学专业xx班全体同学

  实习导师:xx教授

  二、实习目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加深我们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

  地质地貌观察

  在实习期间,我们对xx山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通过对山体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等特征的观察,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成因。同时,我们还观察了河流、沟谷等地貌特征,分析了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岩石标本采集与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标本,包括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等。通过对这些岩石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它们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成因。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

  地质现象解释

  在实习期间,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等。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理解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并学会了用地质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四、实习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和地质数据,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五、实习体会

  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知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12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山

  实习人员:地质学专业xx班全体同学

  实习导师:xx副教授

  二、实习目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了解xx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特征以及地质作用过程,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对地质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实习内容

  地质构造调查

  在实习期间,我们对xx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特征,并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岩石类型识别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识别和分析了多种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通过对这些岩石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它们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成因。

  地貌特征观察

  我们还对xx山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河流、沟谷、山峰等地貌形态,我们了解了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并分析了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四、实习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xx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貌特征,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对地质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岩石标本,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五、实习体会

  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导师的指导,我们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让我们更加热爱地质学这门学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13

  一、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1.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顶宽,最大坝高。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宽1。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 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20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xx万m3,混凝土xx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07-27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六篇07-28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三篇07-28

精选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07-27

【精选】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07-28

精选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三篇07-27

【精选】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07-27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07-26

精选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