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

时间:2025-01-21 18:20:30 林强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通用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通用5篇)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 1

  密级:秘密编号:0

  1新校区控制点测量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名称:11土管01班第三组

  20xx年1月6日

  一、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要求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能使用gps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本次实习的范围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先布设e级gps控制网,在测区内布设了5个gps控制点,再进行gps控制测量。黄金校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一个基本无干扰的测区,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

  二、作业依据

  1、ch 20xx-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三、坐标系的选择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本次实习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

  四、作业流程

  1、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3台中海达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

  5mm+1pmm·d,d以km计),为双頻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

  高程±(10mm+2ppmd)

  中海达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可预报30天内测区各测点一天24小时的卫星分布状况及健康状况)、solution后处理解算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2、e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

  (1)gps布网

  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5个,其中已知点2个,未知点3个,组成最小同步环3个,多边形异步环3个(计算选取)。独立基线5条,其中必要基线7条,多余基线0条。

  (2)gps观测

  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3中海达型gps接收机,同时在三个gps点上进行观测,有效观测卫星数≥4颗,时段长度≥90分钟。丈量天线高度,均从天线的三面丈量三次,在三次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结束观测时,再丈量一次天线高,以作校核。在观测过程中,自始至终有人值守,并经常检查有效卫星的历元数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及时通知其它两台仪器,延长时段时间,以保证观测精度。

  五、外业数据处理及检核

  1.外业数据处理

  外业观测后及时输入计算机,并进行外业数据的检查。根据自动处理基线向量的结果,检查基线向量方差比(ratio)、中误差(rms)以及天线高等,方差比>

  3.中误差<20mm,参与解算的向量均符合要求。

  2.外业观测质量的检核

  根据《gps规范》要求,各级gps基线精度计算公式如下

  σ=a+b·d

  按d级控制网精度要求,取a≤10mmb≤10ppmd=4.65km(平均基线边长)代入上式,经计算得:σ=47.60mm

  (1)同步环检验

  根据《gps规程》要求,其坐标分量应分别≤6ppm(1/166666);全长闭合差应≤10ppm(1/100000)。经检核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477503(同步环1),最小为1/2124777(同步环4),均符合要求。

  (2)异步环检验

  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3sqrt(n)σ

  n=3wx=wy=wz≤±247.3mm

  异步环全长闭合差:w≤±3sqrt(3n)σ

  n=3w≤±428.4mm

  抽取独立基线异步闭合环2个,经检查其3条基线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3mm,最小为7mm,远小于规定的.494.7mm,符合要求。

  3、平差计算

  基线处理成功后,即可进入软件的网平差界面,进行wgs-84坐标系下的自由网平差及三维约束网平差。

  gps点wgs-84坐标系自由网平差

  (1)gps点wgs-84坐标系xyz坐标平差及精度

  按《gps规程》规定,基线向量的改正数:

  vx=vy=vz≤3σ=142.8mm

  实测基线7条,经检查最大的基线向量改正数为7mm,完全符合规程要求。

  基线的相对精度最高为1/72755;最低为1/108440。

  (2)gps点wgs-84坐标系大地坐标及其精度

  wgs-84坐标的点位中误差最小为5.9mm;最大为8.7mm。

  六、上交的资料

  1、黄金校区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黄金校区gps控制点点之记;

  3、黄金校区gps控制点外业观测手簿;

  4、黄金校区gps控制网平差报告;

  5、黄金校区gps控制网网图及坐标成果表;

  6、黄金校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 2

  一、项目概况

  本次GPS控制点测量项目位于某地区,主要目的是建立该地区的GPS控制网,为后续的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等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项目自启动以来,经过实地踏勘、选点、观测、数据处理等阶段,现已顺利完成。

  二、测量方法与设备

  1. 测量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通过同步观测多台GPS接收机,获取控制点的大地坐标和空间直角坐标。

  2. 测量设备:使用高精度GPS接收机若干台,以及配套的笔记本电脑、数据线、电池等设备。

  三、选点与观测

  1. 选点:根据测区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视野开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的点位,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按照预定的观测计划,同步观测多个时段,每个时段观测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观测数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

  1. 基线解算: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得到各基线向量及其精度信息。

  2. 网平差: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进行网平差计算,得到各控制点的精确坐标。

  五、测量成果

  1. 控制点坐标:经过数据处理,得到各控制点的精确大地坐标和空间直角坐标。

  2. 精度评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各控制点的精度进行评估,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六、结论与建议

  本次GPS控制点测量项目顺利完成,得到了精确的控制点坐标数据。建议在后续的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本次测量成果,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同时,应加强对测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 3

  一、项目背景

  为了满足某地区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需要,本次项目旨在建立该地区的GPS控制网。通过精确的GPS测量,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二、测量方案

  1. 布网原则:根据测区自然地理条件,选择最佳布网方案,确保控制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

  2. 选点要求:点位应视野开阔,远离干扰源,便于观测和后续测量工作。

  3. 观测计划: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段、观测时长、接收机配置等。

  三、测量实施

  1. 设备准备:检查并校准GPS接收机及其配套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 实地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同步观测多个时段,记录观测数据。

  3. 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网平差等处理。

  四、测量成果

  1. 控制网图形:经过数据处理,得到控制网的图形结构,包括各控制点的连接关系和边长信息。

  2. 控制点坐标:得到各控制点的精确大地坐标和空间直角坐标,为后续测量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 精度评估:对各控制点的精度进行评估,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五、问题与建议

  在本次测量过程中,虽然得到了精确的.测量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点位由于地形限制,观测条件不够理想。建议在后续测量工作中,加强对测区的踏勘和选点工作,确保观测条件的优越性。同时,应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 4

  一、项目概述

  本次GPS控制点测量实习在武汉大学一校区至三校区进行,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C级GPS控制网,并进行地形测量。实习内容包括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部分。

  二、测量方法与过程

  1. 静态测量

  收集现有资料,包括武大地图、已知点数据资料等。

  实地勘踏选点并进行标记。

  确定调度方案,进行正式外业数据采集。

  内业处理,包括基线解算、独立环闭合差检验、三维无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等。

  2. 动态测量

  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RTK地形测量,用于绘制等高线图。

  利用RTK进行放样操作。

  三、测量成果

  1. 建立了武汉大学一校区到三校区的国家C级GPS控制网。

  2. 获得了武汉大学三校区友谊广场的等高线图。

  3. 通过内业处理,得到了重复基线长度较差、无约束和约束平差后各点的`大地坐标和空间直角坐标。

  四、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静态测量过程中,由于其中一台GPS接收机电源耗尽无法正常开机,导致第二天的数据采集不能按照计划执行。经过临时调整调度方案,并请教老师后,最终顺利完成任务。此次事件锻炼了团队的应变能力和协作精神。

  五、总结与展望

  本次实习深刻体会了现代测绘技术在空间卫星技术下的发展和GPS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同时,也理解了现代社会对内业处理工作者的高知识水平要求。建议学院在今后GPS实习中增加适当的项目,如学习接收机的电子手簿或交换仪器进行实习操作,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 5

  一、项目概况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500~K49+890,本工程渠道总长14390m,其中隧洞总长12037.76m。本标段控制点复核和加密工作自2014年3月1日开始,4月15日完成全部外业实测工作,并完成了成果分析、计算和整理。

  二、测量依据

  1. 平面高程控制资料采用甲方提供的《西梓干渠及金峰水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报告书》。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三、测量仪器与方法

  1. 测量仪器:中海达华星A10型GPS静态接收机4台,笔记本电脑两台。

  2. 施测方法:

  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

  建立GPS控制网并加密。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平面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使用4台GPS静态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执行。

  高程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同样使用4台GPS静态接收机,观测中注意供电情况和电池容量。

  四、测量成果

  1. 完成了控制点的复核和加密工作。

  2. 得到了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3. 通过内业数据处理,进行了平差解算,得到了高精度的控制点成果。

  五、问题与改进

  在测量过程中,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对于不能达到精度的点、边及同步图形,及时分析原因并利用重算、返工等手段补救。

  六、总结

  本次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详细记录了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的测量工作过程和成果。通过严格的测量规范和先进的测量仪器,确保了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测量经验,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GPS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相关文章:

体育足球研修成果报告06-24

高中劳动教育成果报告06-16

劳动节成果报告(精选8篇)08-27

科技成果转化报告(通用16篇)09-30

测绘成果保密自查报告07-02

测绘成果保密自查报告08-10

测量的实习报告09-14

测量述职报告06-06

测量实习报告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