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时间:2024-12-05 09:59:39 丽薇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精选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精选7篇)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1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所谓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前后兴起的`士族是:琅琊王氏(王导)、高平郗氏(郗鉴)、颍川庾氏(庾亮)、谯国桓氏(桓温)、陈郡谢氏(谢安、谢玄)、太原王氏(此时门阀政治已走向终结)。

  门阀政治的存在有两大条件:皇权不振,士族专兵。而不能从权臣的个人忠奸求之。士族专兵而又不允许一族独占兵权,皇权不振而又不允许任何其它士族取代司马氏的地位。其政局的发展,就是几家门阀士族势力由平衡进入不平衡,经过复杂的演化又进入新的平衡。皇权和士族之间存在矛盾,而士族政治的格局既经巩固,此一士族与彼一士族的矛盾,也就成为东晋历史的主题而反复出现。

  由于时代的推移变化,裂土以“共天下”的情况,西汉以后已经不复存在了。“王与马共天下”,不再是指裂土分封的关系,而是指在权力分配和尊卑名分上与一般君臣不同的关系。如果说西晋自武帝以来,士族名士是司马氏皇权(包括强王权力)的装饰品,那么东晋司马氏皇权则是门阀政治的装饰品;西晋尚属皇权政治,东晋则已演变为门阀政治。东晋皇权既然从属于门阀政治,皇帝也就只是士族利用的工具而非士族效忠的对象,“贞臣”自然是少而又少了。

  当琅琊王氏以后依次出现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等权臣的时候,仍然是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由此可见,王与马的结合所开启的江东政局,奠定了东晋一朝政局的基础,影响是深远的。至于琅邪王氏能与司马氏“共天下”而终于不能篡天下,这应当从门阀士族之间彼此牵制和南北民族矛盾这两方面求得解释,而不能只从权臣个人忠奸求之。如果门阀士族的状况及其彼此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南北民族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如果历史出现了这种情况,司马氏的天下也不是不能篡取的。不过这是晋宋之际的问题。

  北府兵问题。在门阀士族人物看来,流民可用,流民帅不可用。在此之前,郗鉴用流民帅以平王敦之乱,获得成功,但终于酿成苏峻之乱;在此之后,谢玄组织流民帅为北府兵,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淝水之战),但最后酿成北府将刘裕取代晋室的结局。皇室和士族均以腐朽不堪,最后只能由掌握兵权的次等士族来廓清时局。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2

  《东晋门阀政治》是一本讲述东晋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书籍,主要从政治制度、官僚体系、门阀士族等方面进行剖析。

  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政治形态,它是在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的背景下形成的。在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成为了国家政治的主导力量,官僚体系和政治制度都受到了士族门阀的影响。

  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是,官僚体系和政治制度都是由士族门阀所掌控的,官僚们都是士族门阀的子弟或亲戚,他们担任的职位也都是由士族门阀所决定的。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士族门阀掌握了国家的大权,而普通百姓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东晋门阀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了东晋时期的'历史进程,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也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通过阅读《东晋门阀政治》,我们可以了解到东晋时期政治制度的特性和影响,以及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3

  一、背景概述

  东晋门阀政治是指东晋王朝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其背景是魏晋之际以士族门阀为中心的选官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门阀世族控制了政治权力,而皇权则相对较弱。

  二、主要内容

  1.门阀世族垄断政权:在东晋门阀政治中,门阀世族掌握了政权,而皇权则相对较弱。皇帝的任命往往受到门阀世族的干预,政治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2.士族制度与九品中正制:东晋门阀政治中,士族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结合。士族制度强调血统和门第,而九品中正制则是选拔官员的'制度。在门阀政治下,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控制政权的重要手段。

  3.官职世袭与荫蔽制度: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官职世袭和荫蔽制度十分普遍。世家大族通过荫蔽制度,使得家族成员能够轻易地进入官场,从而控制政治权力。

  三、影响与评价

  1.消极影响:东晋门阀政治导致了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由于世家大族控制了政治权力,他们往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民众生活艰难。

  2.积极影响:东晋门阀政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东晋王朝的统治。由于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他们往往会通过联姻、交友等方式维护自身利益,从而保持政权的稳定。

  总的来说,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政治时期,其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4

  一、背景概述

  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指的是东晋时期政治权力由门阀世族掌控的一种政治形态。在这个时期,门阀世族掌握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权力,而皇帝则成为了傀儡,无法掌控国家的大权。这种政治形态的存在,导致了东晋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主要内容

  1.东晋门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东晋门阀政治起源于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当时司马氏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国家分裂和动荡。东晋王朝建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依附北方大族、笼络南方大族的政策,逐渐形成了门阀世族。这些世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拥有特权,逐渐掌控了国家的政治权力。

  2.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是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门阀世族手中,皇帝只能依附于他们,无法掌控国家的大权。这种政治形态导致了东晋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权力集中在少数家族手中,而皇帝则成为了傀儡。

  3.东晋门阀政治的衰落和结束

  东晋门阀政治的衰落始于东晋末年的桓玄之乱。在这个时期,门阀世族之间的矛盾加剧,互相争斗,导致政治权力更加分散。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也加剧了东晋的政治危机。最终,刘裕推翻了东晋王朝,建立了南朝刘宋政权,结束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历史。

  三、个人观点

  我认为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权力集中在少数家族手中,而皇帝则成为了傀儡。这种政治形态的存在,导致了东晋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我也认为东晋门阀政治的衰落和结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型。

  四、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权力集中在少数家族手中,而皇帝则成为了傀儡。这种政治形态的存在,导致了东晋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我也认为东晋门阀政治的衰落和结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型。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段历史。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5

  一、背景概述

  东晋门阀政治是指在东晋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士族门阀垄断朝政,掌握政治、经济大权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有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门阀家族在战乱中崛起,逐渐掌握了政权。

  二、制度特点

  1.士族门阀垄断政治权力,掌控国家政治、经济大权。

  2.皇帝必须依附于门阀士族,没有实权。

  3.官员任命取决于门阀士族的地位和声望。

  4.门阀士族之间相互争斗,导致政治混乱。

  三、历史影响

  1.东晋门阀政治导致了政治腐败和动荡。

  2.门阀士族的崛起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3.东晋门阀政治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四、结论

  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士族门阀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制度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6

  引言

  在阅读《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严绍汤先生的视角和见解所吸引。他以独特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历史知识,为我们揭示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背景介绍、深入分析、个人观点和结论四个方面来分享我的读书体验。

  背景介绍

  《东晋门阀政治》一书是严绍汤先生在深入研究东晋历史后,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的成果。门阀政治是指在东晋时期,各大士族家族掌握国家权力,门阀士族成为了政权的支柱。

  深入分析

  在书中,严绍汤先生对东晋门阀政治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士族家族通过联姻、举荐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进而掌握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同时,他们也通过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形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

  个人观点

  我认为,严绍汤先生的观点非常独到。他不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和演变,还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他还对门阀政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门阀政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但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腐败。

  结论

  总的来说,《东晋门阀政治》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东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还对门阀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7

  (一)何为门阀政治?

  是指世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出现的皇权政治的表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来自于皇权政治,又逐步归于皇权政治。很多人认为东晋和南朝,都是门阀政治的时代。实际上真正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不存在于南朝。一句“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最好的解释,形成“祭在司马、政在士族”的百年格局。

  政治上:发端于琅玡王氏王导、王敦兄弟与司马睿渡江立业于江左,开启“东晋”政权,门阀士族势力平行于皇权或超越于皇权;终于太原王氏两支脉系的覆灭,为南朝皇权政治所代替。

  意识形态:由儒入玄。(出入玄儒,内圣外王。)

  经济基础:大田庄产业(山川与耕地相连的多种经营,具有比较强的自给自足性质)

  军事基础:方镇,流民帅与流民

  形成原因:士族专兵和皇权不振

  主要构成:两晋之际南渡的士族即江左的侨姓士族(这里指高层当权世族,亦即本书讲解门阀士族)、次等士族(北府武将、旧族门户里的晚渡江者等,东晋末期反对门阀士族垄断政权而进入历史舞台)、吴姓士族(世居三吴地区的士族,政治上未进入国都建业圈,经济上坚守既得利益)

  (二)百年门阀政治中的大家族及其代表人物

  西晋经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司马睿偕王导渡江至建邺。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左。

  ①第一大士族为琅玡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敦。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王敦则常征讨长江上游,一为政,一为军。

  ②替之为颍川庾家,代表人物庾亮、庾怿。庾氏兴于江左主要是由于联姻帝室的家族关系和庾亮出入儒玄的个人素质。

  晋元帝以来,在皇帝与门阀士族,宗室诸王与门阀士族,礼法旧门与门阀士族, 流民帅与门阀士族的斗争中一般以门阀士族胜利告终。士族门阀在维护固有利益时存在一致对外性。同时,士族与士族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门户矛盾,庾家与王家对江州的激烈争夺可证实这一点,其中包括王允之的逝世和庾冰、庾翼相继死亡,前者是琅琊王氏由权力顶峰转衰的标识,后者颍川庾家势力骤减的原因。

  以上内部因素,加之外部北方后赵盛极而衰,东晋政局得以“永和安定”(简文帝名于玄学清谈)。

  ③谯郡龙亢桓氏,代表人物桓温。桓温三次北伐,入建康、废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桓温一生持重,预取先于,一步分作几步走。

  而司马昱简文帝的遗诏问题上,有三种意见:桓温希望简文帝禅位于己、司马皇室希望桓温依周公居摄后当“复子明辟”、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不允许桓温移鼎亦不准据摄,两大士族力抗桓温,延续晋室王朝。

  ④陈郡谢氏,代表人物很多:谢鲲、谢尚、谢安等等。谢氏家族得以在东晋地位上升经历了谢鲲的由儒入玄;不同于当时世家子弟不事武职,谢尚军队历练丰富,既在北伐中于邺城得传国玺,又于寿春采拾中原乐人以备太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谢尚能力之强;真正使谢氏成为江左最高门第之一的,是谢安。一阻桓温九锡之请,扭转朝局;二是淝水之战的卓越功勋。谢氏的门风谦退、不妄生事端特点明显,主动让出中枢相权和北府兵权。而当谢玄解开驾东归以致于死,标志谢氏门户越过了其发展的顶点。

  而需要说明的是桓温死后桓氏家族代表物是桓冲,也是谢安主要对手。在面对前秦苻坚南侵之危险时,两人虽各处西线、东线抗敌,但纷纷以亲信争夺江州刺史,可见门阀斗争之激烈。

  ⑤太原王氏,影响东晋政局时间在淝水战后到桓玄之叛的约二十年间。代表人物分家族两支:王蕴之子王恭、之女适孝武帝,为皇权拥护者;王坦之之子王国宝,之子王忱等、之女嫁会稽王司马道子,为相权拥护者。前者被倒戈的刘牢之斩灭,后者只剩王愉一人被刘裕诛杀。至此门阀政治终场。

  东晋百年的门阀政治中,以上五大世家,只有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长时间的复杂冲突中没有受到集中性的大规模的毁灭性打击,得以绵延。后世所称的“王谢堂前燕”既为五朝门第之王姓、谢姓之人。

  东晋门阀政治,重门第且兼重人物。重宗族利益而不着眼于家庭,因而士族在选择挑大梁者时慎而敏,不专重嫡嗣,以图光大门第。家族之间,婚和宦是重要途径。因此,世家大族之间的斗争常常亦是翁婿、兄弟、姑嫂等亲戚之间的站队。

  (三)关于军事与地理

  方镇,门阀士族在权力方面的体现与分配。配合长江地理位置更为清楚:荆州、粱州在上游,徐州、兖州、扬州在下游,中间地带为豫州和江州。上游门第较高者居江陵(荆州),而位低且有武力者居襄阳;下游门第高者居建康(南京),而门第低且有武者居京口。门阀之间的斗争在军事上就体现在各自占有方镇上。

  在所有的方镇中,需要特别介绍京口,内镇优重,郗鉴在此长期经营,谢玄在此创建北府兵,既可以控制三吴、抵御海盗,又具有最重要的拱卫京师的职能,可以说是得京口者,得建康。

  流民和流民帅一直是江左政权需要处理的问题,既需要流民为兵、流民帅为将,又有门阀士族对其身份的轻蔑和对其武装力量的担忧。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因其身份特殊,需谨慎对待,如郗鉴以流民帅的地位,为晋明帝引流民兵平王敦之乱;庾亮一意孤行,征召流民帅苏峻入朝被拒后酿成苏峻之乱。

  (四)如何跳出时代、阶级和民族之囿?

  作者田余庆先生认为淝水之战具有统一战争和民族入侵战争得双重性质,主要是民族入侵之战。

  前秦失败的原因在于时机不正确、条件不成熟。彼时,苻坚有灭吴之战作为淝水战的战略蓝图,又肩负统一的历史传统对人起的强制作用(统一了北方的人迟早要发动南进战争),所以毅然发起南下战争。但当时北方民族融合发展不到相应水平,又未积蓄到一定的统一南方的力量,氐苻氏的失败是必然,北方各民族要发展、酝酿出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并逐步统一北部后才具有一定基础。不以统治者一人汉化程度评判、不因大部分人群而定,而是兼顾整个民族的大融合,这需要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来完成。

  士族门阀的选择也具有时代和阶级局面性。永嘉之乱后选择留在黄河以北的士族旧门,历经十六国和北朝,维持了较为保守的门风,重儒家传学,重聚族而居,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能保持固有势力。不过亦有一些士族在此期间消失在历史中了。而选择南渡的士族有的扬名显世、彪炳史册,却无强大的宗族和土著根基,一旦政局变化,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江左入隋,昔日繁华只余下耸立的石头城和建康残迹了。

  以上,如何跳出时代、阶级和民族的囿于?我认为读史。

  (五)田余庆先生之伟大

  田先生饱读经史子集,本书中引用的文献多见于《通鉴》、《太平御览》、《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和《晋书》、《宋书》、《魏书》、《南齐书》等二十四史,稍小众的如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明代于慎行的《谷山比麈》亦有所引。

  旁征博引,论证观点。他既推崇陈寅恪先生(p. 301),又在大家之言基础上提出自己看法,将陈先生提出的侨姓北府为次等士族概念拓展至还应该包括一些旧族门户之晚渡者如杨佺期、卢循等人;同时,善提出自己观点并加以论证,比如认为陈寅恪先生在《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中从袁绍、曹操交争看到社会阶层高低差别的实质是卓越之见,但若贯穿几十年后的司马氏和曹氏之争是忽视了曹氏业已转化为皇权这一本质实际;田先生常拓展细节知识,以余英时先生的《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论证学术思想演变与政治演变很有关系;在本书中,田先生长于逻辑推理和以相关人物史料补推士族门阀中缺失的族谱人物,比如桓温庙祭不及于祖的大异常下掩盖的桓范被诛、桓氏成为邢家的过往。

  最后,田余庆先生的人民历史观送给大家:

  历史运动中的胜利者,不是这一胡族或那一胡族,也不是江左的门阀土族或次等士族。历史运动过程完结,它们也统统从历史上消失了。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江南广阔的土地开发和精致的文化创造,是北方普遍的民族进步和宏伟的民族融合。这些才是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而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又要通过历史现象的纷纭变化才能完成,才能显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政治学读书笔记10-08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05-23

政治开题报告10-20

政治教学总结09-26

中考政治备考总结02-20

政治的复习计划06-22

政治优秀活动总结10-30

政治培优补差计划10-25

初中政治备课总结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