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发现小学生近视人数颇多。于是便针对小学生近视情况,展开了对近视原因,近视人数,以及如何预防近视的一次综合实践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近视的书籍、报纸,或询问家长。
2、对同学们展开研究调查,并结合自己的资料。
3、对自己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我国小学生近视原因有许多,大部分都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视、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习惯趴在床上看书而造成的视力极度下降。
四、结论
2、近视眼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总人数高达2.7亿。我国8-12岁的小学生中,约有47个儿童就会有一个近视眼,而且有不断上升趋势。
3、要想做到预防近视,必须得做到以下几点: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
(2)不要经常睡在床上看书或者写字,应该时刻保持正确的看书或者写字的姿态,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五、感受
近视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影响,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眼睛,让眼睛在该工作时工作,该休息时休息。让它跟我们人类一样,拥有准确的作息时间。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多数家长都很少给我们买零食,有时连学校的老师、校长也告诫我们要少吃街摊的垃圾食品。我就奇怪了:零食那么好吃,可是大人们为什么却说这是“垃圾”呢?因此,我决定对此进行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垃圾食品的书籍,上网查询,阅读报刊。
2、去超市采访小朋友,了解他们买零食用去了多少钱。
3、了解零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网络
十大垃圾食品
十大垃圾食品分别指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
超市内采访小朋友
买零食的费用
小朋友跟我说,他们每天都会吃零食,每周都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我统计了一下,家里富裕的每周用20~50元左右,贫穷的都用5~10元左右。
网络、报刊
零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十大垃圾食品大多都有洋快餐的“三高三低”(高热量,高钠,高脂肪;低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钠盐或糖类含量过高,含致癌物质等特点,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四、结论
1、十大垃圾食品要少吃,最好不吃。一定要远离果冻、薯片、火腿肠、方便面和派,以免吃上了瘾。
2、一星期平均每人吃掉零食用20元,看起来,并非是个夸张的大数目,但是,如果按照全班、全校、全镇、全市、全省、全国、全世界这样一步一步地来计算,这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3、吃零食容易发胖,虚弱,而且还没有营养。厉害了,说不定还会得癌症。
啊,原来吃零食这么可怕呀,我真得戒戒了,让生活更长,更美好。我在此奉劝大家:要少吃垃圾食品,尽量不要吃,不然就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买零食的钱还不如去捐赠给那些贫困儿童呢,这样,多美好呀!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3
摘要: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形势之下,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感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现如今也是对青少年及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调研山东中小学、大学等相关教育部门感恩教育、家庭感恩教育以及人民感恩意识与道德调查活动能深入了解青少年及大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现状,从而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探寻感恩教育意识的着手点,帮助青少年,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促进学校完善道德教育理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感恩意识现状
学生感恩意识调查表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品质,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生们普遍认为,受人恩惠理应表示相应的感谢。但是,在感恩对象及怎样感恩方面,学生们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应感恩父母,而对父母表示感恩的方式仅限于做家务活或者好好学习以及挣钱孝敬父母;其次,近一半学生表示应感恩老师,但是很少学生会真正对老师表示感谢;再次,少部分学生表示出应对同学表示感恩,他们认为同学之间没有必要表示感谢,最后,对于其他较为陌生的人给予的帮助,学生们表示应知恩图报。
二、调查分析
当前青少年及大学生对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感恩意识较强,但仍存在不知感恩的情况,分析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个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家庭的感恩教育对于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感恩教育家长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对孩子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思想心理状况,对孩子的德育就更少了,这是当前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大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感恩意识的教育,而很少有家长选择以实际行动为榜样或与孩子进行民主的交流,而且,家长们觉得儿童上学期间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形式主义,没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若提及与感恩相关的话题也都是教育学生工作后挣了钱孝敬父母,这是学生认为感恩父母要在物质上感恩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留守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大都跟随祖父母生活,备受祖父母疼爱,而祖父母对于这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少之又少。
以上各种情况,使得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缺乏责任感,于是只考虑自己,难以顾及他人,这些都是青少年感恩意识薄弱的原因。
2、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感恩理论,很少让学生真正调查起来,且多数的学校德育教育是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情况下进行的。
目前,学校对于学生道德行为方面较低,许多基本的文明习惯也被列为行为规范,学生只是一味的记背条文,而不从自身做起,更感受不到感恩的现实意义,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滑坡。
3、社会原因
当前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社会物质化倾向愈演愈烈。人们强调金钱的追求与享受,以至出现见人摔倒不扶怕自己学雷锋反被人坑的情况出现,社会对与感恩意识的宣传过于缺乏,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怀有崇高的感恩精神是不现实的。
三、调查建议
根据学生感恩意识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提高学生感恩意识,促进青少年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加强家庭的感恩教育
家长应以正确的标准评价孩子,须知,成绩好坏不是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孩子不应只追求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孩子以感恩的态度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孩子不应一味的溺爱,有求必应,这样只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他人。
2、学校注重学生感恩调查的培养
长期以来,在学校调查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是为事务而操劳,对学生考分、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的关注而忽视了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的提升。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升华为一种关怀,它比知识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自身的素质。具有关怀品质的教师,他们关注的目光不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指向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坚持他们的学业努力和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各个方面。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友善态度,对个人的关心以及人际间合作的教育风格,对学生的智力行为会产生大量积极肯定的影响。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逐渐让学生意识到“关心他人实际上是关心自我的继续”,从而使“学会关心”成为自觉意识的行为。
3、家长与学校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
作为社会人,青少年是否能与人和谐相处,关系到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指数。家长是家庭氛围的主导力量,父母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为孩子学习、理解和处理情绪提供良好榜样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一种与人交往的职业,因此,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便成为教师重要的职业技能。,它不仅关系到知识传授的效率,同时也关系到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在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善于沟通和理解应该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应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对话者。
4、让青少年走进社会,了解现实,感悟人生。
人是社会实体,社会现实能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适宜的情境,他们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青少年由于课业负担沉重,加之家长为其代劳一切生活琐事,使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缺乏真实的了解和本质的认识;对父母付出的辛劳没有感恩意识,不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深陷困境的人需要帮助,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和学校有责任通过组织一些“修身立人”的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以志愿者、社会义工的身份)到孤老病残家中送爱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在家帮父母做家务,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伟大;增强学生的爱国、爱人民的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创新意识和调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体会成长的感觉。
四、调查总结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被充分继承和发扬。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更应将这一品质充分发扬,落实到行动中去,以实际行动将感恩进行下去。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4
相关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和观念、心理。
二.研究过程:
(一)理性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二)存在着若干问题: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三、调查后总结: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5
一、调查的目的
本调查旨在通过对学生入党动机的了解,解决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和推进优秀青年人才入党的先决因素,以便帮助大学生培养具有信念信仰型的正确入党动机。大学生的入党现象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是什么原因趋使莘莘学子向党组织靠拢?其加入党组织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对大学生中入党现象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期对大学生入党动机作一个初步探讨。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与内容
1、调查对象
大一到大三的同学(随机调查 )
2、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法进行调查:(发放100份,回收率百分百),基本上做到随机发放。
三、调查结果
1、你对党了解吗?2、倘若你不是党员,你是否想入党?
82%想,18%不想
3、你知道入党的条件吗?
66%知道,34%不知道
4、你为什么入党?
10% 因为大家都申请,自己不申请太落后了
35%是因为入党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而且会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会影响学生鉴定上的德育评定。
15%是因为觉得入党是一种荣誉,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增光添彩。
6%是为了以前更好地找工作。
20%是因为直觉上觉得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奋斗的坚实一步。
1 2 3 4 5 6 714%是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希望, 为了给家人争光
5、你认为你入党的可能性是多少?
14%觉得完全不可能,66 %觉得有可能,7%觉得肯定可以,13 %不确定
6、你认为你不可能入党的原因是什么?
45%觉得是因为自己条件不够,16%是因为自己不感兴趣,10%认为党的威信下降,11%认为 各方面受约束、不自由 ,18%因为其他因素
7、在大学期间,你对入党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15%觉得无所谓,75%抱着积极的态度,10%态度不积极
8、你会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下申请入党:
54%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的前提下
24%在自己条件符合的前提下申请入党
21%觉得自己不会排除用其他的方法争取入党
9、你对周围同学写入党申请书的看法:
24%追求共产主义信念
6% 追求高尚人格
48% 现实利益的考虑
16% 给自己学习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 其他
四、调查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主要类型
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多种偏差性的动机。
影响入党动机产生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当前大学生除了基于主体性的共产主义信念、信仰型入党动机外,还呈现出多种偏差性动机,具体表现在:
(1)人生设计型动机:持有这一类型的大学生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自我人生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他们懂得不同年级、阶段有不同的自我发展层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青春激昂,积极进取,追求个性化发展;积极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追求人生的意义和最大价值,以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反映在入党动机上,他们把入党和大学学习生活作为人生道路上成长成才的铺路石,在入党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服从党的利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复合性,在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模式中,他们不做严格的边界性取舍,而是力图同时兼顾。来自调查报告表明,有54%(N=100)同学选择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虽然这一类型的入党动机能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抉择中寻求最佳平衡,但在两者冲突的情况下,通常申请入党主体有利己主义的念头闪现或张扬。
(2)实用功利型动机:主要表现在入党动机上的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部分人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他们积极迫切地表达入党意愿,紧密跟随和接触党建工作队伍,具体表现出行为上的入党前一身汗,入党后挑着干的特点。另一部分人则是为取得党票,表现为在某一阶段追求动力较足;他们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受社会风气的侵扰,党员→从政→谋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轻或重地在其脑中根植。同时,他们认为,入党可以更有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会影响学生鉴定上的德育评定――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入党追求动力。
(3)趋同从众型动机: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在当前大学校园中,入党热潮集中表现在低年级的班级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这一类型的入党主体在动机上表现为被动性和自我虚荣性,他们大多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而是基于别人写我也写,否则显的太落后,这样可以满足父母和亲友的期待,或者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增光添彩的认识。而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学却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
(4)投机摇摆型动机:少部分同学入党动机飘忽摇摆,追求动力十分不足,对党内组织生活时而冷漠时而热衷。平时中规中矩,但关键时刻却选择明哲保身、独善其身的态度,行为上敷衍塞责。他们甚至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途的观念,内心抱着党票到手,革命到头的念头。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深层因素和现实背景
如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多层次和多样化;他们既认为党员是一种身份,更意味着做人的责任,同时部分的他们又在一定的场合下视党员的身份为政治光环,甚至是家族的荣耀。
入党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考量,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宏观背景。在当前,党内现象导致了党员群体形象局性受损,这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观体现着不同程度的政治偏好,在就业压力吃紧的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入党意识。良好的环境是形塑一个人成长成材和促成正确入党动机的强大背景,社会转型是当前我国的`最大发展背景,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2.当前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在思想和内容上的时代性脱节:
在当前高校大规模扩招,积极寻求外延扩张、内涵发展之改制道路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现在:
(1)由于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与申请入党学生规模的比例较为悬殊,党建工作者在入党程序上大多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但对入党后的再教育意识普遍弱化;存在着任务式、指标式的量化培养倾向。
(2)理论学习时间较为充裕,特别注重形势与政策教育,但在教育方法上依然进行灌输式教育;同时,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党建工作者自身的信息汲取渠道和质量有时还不如培养教育考察对象来的丰富多元,从而降低了学生党员对教育联系人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也逐渐减低。
(3)集中教育较多,个别互动和深度教育较少,从而导致党建工作者一方面能总体地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却鲜能适时、恰当和完整地收集到申请入党学生动机的具体波动和演进情况,容易造成对学生党员评价上的以偏概全。
(4)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力量,他们在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管理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学生党员和团员骨干天然地成为了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队伍的重要辅助力量。为了激发和强化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党建工作者有时在有意无意地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地异化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激励手段,从而慢慢形成对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
(5)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内心拓积着强烈的矛盾空间;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滞后和内容脱节,造成学生蕴涵于入党动机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党员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
1 2 3 4 5 6 7五、解决问题(即偏差动机的矫治和培养正确入党动机机制的探求)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上述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事实也证明,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
2、夯实团的组织生活基础,形成入党动机矫正的团内养成机制。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团的组织生活是否正常, 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严格而正常的团组织生活是大学生正确入党动机的有效养成机制。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未入党前,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团员。 当前,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有一种只偏重校园文化, 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倾向,对严格团员组织生活,强化团员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团员意识的工作重视不足。高校应采取措施使团的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对接,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和组织生活,严格团员考核,使团的组织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一个连续过程。
3、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六、结语
综上可见,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新特点是把入党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把入党作为参与现实生活的一种身份或资格,作为一种实现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把入党、参与政治生活与个人成长和发展相联系,相对于过去那种把政治与个人发展相对立、相脱离的空洞的政治来说是一种进步,更加符合入党、参与政治生活本身的意义,政治不是游离于个人发展的异已力量,它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政治素质本身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而入党又是一个人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把入党与自身政治发展、个人发展相联系,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过份注重现实成份,对党的感情、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信仰以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热情较为欠缺,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党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追求只停留在外在层次上,较注重组织上入党,而不太注重从思想上入党,较注重结果,而不太注重过程,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的倾向,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正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一种折射。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学生党建工作应当认清这一社会转型、变化的大背景,适时做出科学地调整;应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坚持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对学生深入地进行党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科学地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校党建体系,锤炼和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从而有效地发挥新时期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性。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6
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为期一周的赴江西篁碧畲族乡之行至今难忘,在实践期间,我负责的是社会调查组,通过走访居民,企业及与乡政府交流的形式,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情况。
江西作为一个经济不怎么发达的人口大省,在各公共场合我看到了经济差距下人民素质的差距,新火车站建设的很好,尽管尚未完全投入使用,但破坏程度令人心酸。
进乡的山路崎岖,车子在黑夜里足足开了三小时,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这儿见到了城市里少见的一番情景:清新秀丽的自然风景,淳朴好客的居民,令人惊叹的古老文化,还有农村简陋的设施和贫困农民的艰苦生活。期间有很多片段使我记忆深刻,感慨颇深。
与世无争的平和:由于地处偏僻,山高地少,这儿的农民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作生活,平常上山砍毛竹贴补家用,加上山清水秀,俨然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给人与世无争的平和与安静,若不与山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想他们的生活是幸福安详的。山里很少有远道而来的客人,于是农家人异常热情好客,尽管有些人不懂普通话,但脸上总挂着友好的笑容,招待我们的`阿姨还拿出珍藏的野生菇招待我们,据说这些野生菇很难得,市场上价格昂贵。
难忘的农家生活:当地卫生设施较差,每次上厕所都是痛苦的经历,此外,饮用水是天然的井水,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还有待检测,但与全国更贫困的地方相比,当地建设成果还是令人欣慰的。最难忘的还是大家在繁星下的溪边洗澡,洗衣服,这种经历恐怕今后都很难再有了。
天真淳朴的孩子们:实践的一部分内容是支教,孩子们很兴奋,来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很乖的配合我们,大声地跟读,认真的学习《同一首歌》,《北京欢迎你》,孩子们的奶声奶气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或许他们不懂得歌词的含义,但我们听着是一阵阵心酸,一个队员还好几次偷偷溜出去,为的就是不让孩子们看见自己流泪。孩子们对拍照感觉很新奇,很兴奋,每当我们给大家照完像,大伙儿就蜂拥而上,把我们围个水泄不通,争着看照片。离开前一天孩子们抢着让我们在本子上签名,要中文还要英文的,还说要给我们写信。我们离开时是清晨五点多,天还朦朦亮,可孩子们早早的等在那儿为我们送行,直到车子缓缓离去,窗外孩子们的脸渐渐模糊......
令人心酸的穷苦老人:在走访期间,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爷爷使我印象深刻,他们都是贫困户,其中老奶奶是患白内障没钱看病致残,她和哑巴儿子住在一起,削瘦的背影摸索着前进,灰暗的房子里,老奶奶探索着往灶子里塞着柴火煮饭,看着这幅画面,一阵酸楚涌上心头,而此时我能做的仅仅是告诉老人:要注意身体啊,但老人听不懂。
官民的团结同心:乡政府很简陋,八十年代的建筑,但这儿的村官给人的印象很尽职,他们谈道,自然灾害冲垮了街道,卫生院,电线杆等很多基础设施,农民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当地人总不能等着上级来救援吧,于是官民一起整修,由于过度疲劳,好几个干部参加完白天的救灾,晚上回来打点滴。一位村书记还谈道,政府给乡里的拨款是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额,计划乡里的钱怎么花要比计划自家的更花心思,她还说道,乡里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常常陷入力不从心的愁苦中。
看到这些情景,我第一次感觉我们来了,总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也有责任为当地人留下什么,乡民们致富的愿望是如此热切,乡民们看到我们来同样对我们寄予了期望。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号召媒体来关注贫困,但我一次次的感受着: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这几天做的,感受的仍然不够多。在调查中,我不只一次的在心底感慨: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我该怎么办。。。可是没有答案。。。包括调查到当地少数民族在林地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我们同样发现,社会这个机器太庞大了,很多黑暗与悲惨我们根本无力改变,发现真相后反而图贴悲伤与沉重,我们在尽力,但到头来也只能是辜负那些乡民们如此殷切,炽热的期盼。。。实践结束后,我们又回到各自的生活,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但还是期待他们过上好日子,或许有一天,我们真能回去看看那里的人,到那时,我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什么。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7
一、 研究背景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是难以成功的。在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里,许多同学已经不注意勤俭节约了,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 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同学们对勤俭节约的看法,针对部分同学对勤俭节约的忽视,提出整改措施及意见。
三、 研究方法
1、 查阅书籍,报刊。
2、 实地调查
3、 询问周围居民
4、 进行问卷调查
5、 上网寻找资料
四、 研究时间
20xx年1月19日至20xx年2月10日
五、 小组分工
组长:李雨婷
组员:刘可欣、刘佳妮、王怡林、刘连、李洪明
六、 研究问题
1、 同学们对于身边一些看似废物的东西,一般如何处理?
2、 同学们是否会经常对自己的支出进行规划?
3、 同学们应在哪一方面勤俭节约
七、 研究过程
1、 实地察看;
2、 问卷调查。
八、 研究成果报告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同学们一般直接将身边暂时不用的东西直接扔掉,大多数人没有对自己的支出进行规划的习惯,而且没有记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同学已经没有了节俭的意识,错把消费变浪费,名牌服装一套又一套,饭菜吃不了就倒垃圾桶,不少同学根本没有一点节俭意识,不懂得什么是勤俭节约,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穿要名牌、吃要高档、生日派对、同学聚会、相互攀比、爱慕虚荣,认为节俭丢人、寒酸,至于珍惜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的节能意识更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树立节俭意识,重视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形成勤俭品质。
九、 调查后我们小组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应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加强对同学们的勤俭节约的教育,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各班要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勤俭节约的.美德和同学们身边的节俭典型人物。
3、强化宣传勤俭节约的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荣辱观,组织开展争做节俭小名星活动,开展评比表扬、表彰节俭小明星活动。
4、家长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育培养同学们的节俭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和优良品德。
附件、调查问卷 1.你对于废旧书本如何处理?
A.卖掉 B. 扔掉 C. 用来做稿纸
2.(1)你在学校每顿饭都吃光吗?
A.每次都吃光 B.有时剩一点饭菜
(2)能说明你为什么不吃光吗?
A.觉得饭菜不好吃
B.感觉饭菜太多
C.如果都吃光可能会让同学对我有一些看法
D.其他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水笔笔头一下子摔坏了,你会选择
A.马上扔了B.试着自己再修修 C.再换一支笔D.只换一支笔芯
4.你打印时是否纸张两面都用?
A.是B.否
5.(1)你平时使用的电池属于哪种类型?
A.充电电池 B.一次性电池
(2)对于废旧电池你如何处理?
A.随意扔掉B.和垃圾一起扔到垃圾筒里 C.扔到废电池回收处
6.你是否关注过垃圾分类的问题?
A.是B.否
7.遇上节日,你会选择何种方式祝福他人?
A.送花B.送贺卡C.发短消息D.发E-MAIL
8.在外出就餐时,一般你对剩下的菜如何处理?
A.留给餐馆处理 B.打包 C.尽量硬撑着吃下去
9.你平时用什么方式洗脸?
A. 流水 B.用脸盆接水洗
10.平时购物后留下的塑料袋,你会怎么处理?
A.直接扔掉 B. 保存下来以备后用 C. 有时扔掉有时留着用
11.(1)在外就餐时对于一次性用品你会?
A.经常用 B. 有时用 C. 从来不用
(2)是否想过自己带餐具用餐?
A.想过 B. 没有过
12.你认为白天自习室的灯应该如何开?
A.全开 B. 开一半 C. 不开
13. 你觉得学校回收书本可行吗?如果可行,你认为进行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4.对于节约的一些小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8
一、调查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然而,网络也给少年儿童带来了许多危害。网络对小学生的利弊到底如何呢?为此,我特地做了一个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我校四——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采访询问。
三、调查结果
调查中26%的人从不上网,上网学生中72%是男生,28%是女生。男生上网65%都是在家上网,35%的人在网吧上网,而且有上通宵的现象。男生上网一般是玩游戏聊天,偶尔上网学习查资料。女生都是在家上网,一般都是在网上聊天,查资料,偶尔玩游戏。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3、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1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7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4、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学习或查资料。
5、上网的经济来源。65%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都是靠给别的同学抄作业,甚至向别人勒索。
6、对于孩子上网,家长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四、网络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
(1)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2)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3)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4)增强了学生学习微机的兴趣,提高了微机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五、网络的弊端
1 影响学生的学业。小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
3、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上网需要一定的费用,一般每小时2元左右。学生偶尔上网,经济上尚能承受得起,但长时间上网或上网次数过多,就需要较多的支出,就会加重家庭的负担。有的学生上网费用在百元以上,家长苦不堪言。
六、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小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小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七、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从学校方面出发
1、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少年儿童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
2、以爱感染学生,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场所,无论孩子在家庭中有多么特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对于弱势群体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孩子,
教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拟定教育方案,加强爱的教育,发挥班集体
的作用,在生活、学习、同学交往上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
3、丰富课外活动。现在的小学生,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学校达成一致意见: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学校的电脑房每星期六对学生开放,
有专门老师指导,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应组织许多兴趣小组,如学生们喜欢的绘画、书法、弹琴、舞蹈、手工制作等,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从家庭方面出发
1、正确对待网络。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网络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见网色变,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孩子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①善于在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别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随意相信网友。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虚拟的游戏时空。 ⑤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 ⑥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
2、做孩子的倾听者、引导者。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家长、老师都把自己的成功种植在学生身上,希望通过孩子的出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小小年纪的学生,背负着重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要求孩子,他们有着很大的不满与反抗,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人倾诉、被人理解、得到真正的关心(包括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为了正确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家长不管多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倾听者、引导者,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家长绝不要老以一种我是家长,你必须服从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另外,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3、掌握网络技术。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
平入手,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7%的家长根本不懂网络的有关知识,只有16%的家长比较熟悉。好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省吃俭用买了电脑,却发现孩子玩游戏入迷,好不痛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家长首先要熟悉网络,帮助孩子安全使用网络,这也有助于改变自己的消极形象,消除与孩子的代沟。作为家长,只有熟悉网络知识,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又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三)社会应提供良好的环境。 社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大环境,应该以育人为主,培养健康一代为主,应多提供给他们学习、活动的场所,如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青少年活动场所越来越少,街头网吧却一家连一家,网吧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临管力度,一经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
(四)统一认识,加强管理对于少年儿童上网问题,家庭、学校、社会
首先要统一观点,加强管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教师、网吧老板等应统一认识,既要支持、鼓励少年儿童上网,又要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引导疏通的义务,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更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互联网上其它异彩纷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游戏和聊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小学生上网,相信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调查报告的格式基本符合要求,格式也相对正确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9
摘要:在对贵阳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状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了解大学生道德实践情况,20xx年下半年,我们在贵阳四所高校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呈现的特质与差异,主要调查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范畴(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情况,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认知对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意志特别是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对策。
一、认知与道德行为选择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正义感”、“责任感”、“良心”、“爱心”都在调查中得到不同程度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健康的。83%的受调查者表示想了解现代生活礼仪,92%的受调查者表明认同加强基础文明建设,说明了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意愿。78%的同学希望建立一种真诚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对背后说风凉话84%的受调查者表示谴责。可以说,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规范形成过程中,大学生既吸取了传统美德的营养,又突出了自主、竞争、公平意识、效率等时代特征。在道德实践领域大学生所体现的也正是一种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状态。
在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倾向: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较大的行智差。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强,但道德行为能力不够强,认识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对“因个人喜好破坏宿舍整体环境”,能够容忍和很能理解的只占15%,而同样性质的“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大声喧哗”绝不会发生的只有44%。
2、道德认知的模糊决定了道德实践的失范。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书本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经常会产生矛盾心理,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比如“老师上课不关手机”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形象。但是持反对态度的只占33%,所以也只有29%的大学生绝不会在上课时接收手机或发短信息。对家长年底会到自己家里“活动”一事,26%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都这样”,或无所谓或支持,因此也就有20%的同学会或可能找关系入党,对于考试作弊,仅仅28%的同学认为是不道德行为,所以有11%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会可能会作弊。
我们可以发现,认知与实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发现,外部环境和其他条件对行为选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二、道德实践能力分析
在“你和朋友在宿舍聚会,其他同学提醒声音太大”时,79%的同学会招呼声音小一些,17%的同学会致歉。当“同学家长或朋友远道而来,他恰不在”时,93%的同学会主动帮着找或陪着说话或带去吃饭。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占88%,同学生病主动关心护送到医院的占97%。99%的受调查者表示若果家庭贫困,会不买手机或节省使用。对集体活动热心参与的占到64%,而几乎所有同学近来都参与过社会捐助活动。
概言之,当代大学生初步具备道德实践的主体行为能力,其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传统美德,也融入了时代精神。
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控能力是指自我调节与控制其行为的能力。自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认识到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有违“良心”的事,会受不了理性的控制,“忍不住”去做;大学生认识到如何社会道德规范的,做了对社会或他人有好处的(比如见义勇为),却不一定去做。3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曾经骗过人至今想来还惭愧的事。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三个现象——随地乱扔果皮杂物,排队时插队,在教室内吃零食、喝饮料中,分别只有34%、26%、1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绝不会发生。当发现有人斗殴时,4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赶紧走开”。
2、道德关系的调节能力较差。在调节与他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的无所适从。如面对同学借款不还一事,“不支声,但一直记在心里”的有21%,“不好意思,不要了”占33%,“也向他借钱,也不还”的占4%,只有42%的表示“会主动找他要”。发现同学作弊,“很气愤,但不知所措”的占29%,“无所谓”的占61%,“私下要挟的”的也有7%。发现别人插队,55%的受调查者表示无可奈何,还有11%也会跟着插队。
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而主要来自他们每天经历的充满着丰富细节的生活,学生的道德困惑主要来自对生活细节(有时是极细小的生活细节)的体验,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源于不断地克服这些道德困惑”。
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学生在调解道德关系时不懂得如何“对话”,如何发挥机智解决“冲突”。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重视对大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困难、人际矛盾、素质拓展、就业创业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和道德困惑,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正确指导学生个体如何成才,增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体验和生活经验。这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0
一、提出问题
现在电视上都在放关于节能的广告,经过这几年来的改革,,节是节了一点,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养成节能的习惯。今天我们来看看,不节能的.结果,一直想现在这样,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会怎么样吧!
二、调查方法
通过电视、书籍、网络、时报、中国日报、慈溪日报、宁波晚报等书籍中获取知识和情况!
去访问对这一方面有一些成就的人。
搜集一些有关节能的数据或者一些节能的小妙招。
三、调查过程
虽然广告中一直放节能,但是,还有许多人总是“看热闹”,心里总是想:反正地球那么大,用也用不完。就是有这样的人,地球才会哭泣,才会环境越来越差。让我们来看看一份处于XX年的调查报告:据统计在一个小时里,一滴水可以寄到3。6公斤一个月可以集2.6吨,这些水足可以给予一个人一个月的花销,可见,一滴水的浪费都是不应有的。至于连续流的小水流,每一个小时可以积水17公斤,每个月可以积水12吨,哗哗想的大水流每个小时可以积水670公斤,每个月可以积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滴水也很有用。
四、节能小妙招
看到这里,你们一定在想:我们这些小孩子用什么很大的影响。你们错了,只有使用一些小妙招,也可以节省一大笔花销的。如:开空调时开到26度,因为这样可以省电,如果25度用的电量就是26的两倍。像这样的小妙招很多,就是没有发现。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1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南边沿,全境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面积为13968平方千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十分严峻。为此我调查了关于我市城镇绿化的情况。80—90年代,我市各县均加强城市绿化系统和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管理。实以“点”、“线”、“面”结合,乔、灌、草规范化布置的.绿化措施。
盐湖区1985年市区绿化面积为77万平方米,覆盖率为8.6%。1990年建成渠堤公园长2.8公里,面积22400平方米,1991年建东郊公园,面积55361平方米,1997年城市大道绿化,栽植绿化树木21万株,植草坪32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3%以上。XX年建市中心南风广场,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占40%。 永济市栽植绿化树木15万株,草坪绿化带2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26%。 河津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0%,新建河津龙门广场占地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0%。 万荣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15%,飞云公园绿化面积40%。 稷山县、新绛县均进行街道、街心调查报告园绿化。 闻喜县1958年建成6万平方米西湖公园,后对城市街道学校实施绿化。 绛县、平陆、芮城县城街道、机关、学校进行了绿化,芮城城区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
垣曲县城街道、街心公园绿化良好,新建舜王广场面积1.7万多平方米,城市绿地22.5万余平方米。另外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机关绿化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达到23%,人均绿地面积2.6余平方米。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市的城镇绿化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应该我们保护身边的每一朵小调查报告,每一棵小树,每一片绿地;提高调查报告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调查报告行动,自己不做破坏环境的事,还与污染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2
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
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
张聪沛最近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
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
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
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3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行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行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行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行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行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行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行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行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行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行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行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行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行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行的意向
在旅行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行,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行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行。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行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行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行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行。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行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行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行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行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行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行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行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行;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行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行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4
一、调查中反映的问题
80%的同学认为校园不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在问卷中所提到的不诚信现象中,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100%的人做过或见到周围人做的,可见校园诚信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诚信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
面对大学生诚信严重缺失问题,建立诚信档案是否势在必行?73%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15%认为没必要。很多人认为对于诚信好的同学建立会有帮助,而对诚信不好的同学一定会起到反面作用,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诚信者的优势埃
诚信是否影响就业?75%认为一定会,25%认为不一定,没有人认为不会。而诚信是否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条件,53%的同学认为一定会,28%认为可能会,只有少数人认为不会。
通过这次调查反映了很多问题。但留给我们确是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诚信问题变得如此严重,究竟根源是什么?
二、原因分析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2、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
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尝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权钱交易、、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3、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
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5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发布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访问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一个多月来,我在公司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盲人,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 )进行分析。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务实性和功利性是当代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当代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寻找兼职,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22.9%的男生,27.5% 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广告寻找兼职。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又是一年暑假,大学生活已经匆匆过了一半,是时候该想想步入社会该作何打算.所以今年暑假便想提前体验一下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感受.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报告07-02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06-06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06-05
学生调查报告【推荐】01-29
学生实习调查报告12-10
学生暑假调查报告03-31
学生调查报告范文04-20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04-23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12-23
[经典]中学生调查报告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