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24-06-08 17:38:36 夏杰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11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11篇)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

  为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x,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和英语系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x,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使英语系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便更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针对学院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共享与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将如何把各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与教材,改变高等学校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状况,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作为英语系本年度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列入“质量工程”,根据学院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我系发展实际规划如下。

  1、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的

  在“十二五”期间,我系计划建设1—2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将有计划地遴选推荐10门左右课程进入校级级精品课,在此带动下形成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我院在此期间拟推荐1—2门省级精品课,以实现零的突破。

  (2)建设内容

  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等6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2、 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平台的建设,实现考试的安全、便捷和高效率。

  (2)建设内容

  按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校级和省级精品课逐步全程上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推进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省级及学校精品课在本校内实现共享,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选一门网络教学的课程,计入总学分,我院应在此方面作好软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院和我系在此项目上在全省则处于较低水平,应切实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英语系准备在今年组建一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科研科的工作要求,英语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生团体,国内外访学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本年度,学院将推荐两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领导,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系部相应成立教学工作督导小组,明确教学督导机制及其工作人员和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划分职责,充分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障课程改革活动顺利实施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特成立如下组织:

  1、 领导小组

  组长:谷柏玲

  副组长:陈艳玲

  成员:任波、姚敏、李建荣

  2、工作小组

  组长:陈艳玲(兼)

  副组长:贯丽丽

  成员:孙策、戈秀兰、郑颖、常丽坤、杨伟达、唐一萌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课、教学调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同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三)建立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对系内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报的科研课题,积极向学院申请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省级以上奖励的,系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我区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克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德城区教育局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我区物理学科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基本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三、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每学期在全区范围内搞一次“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高效课堂”为主题,展示成果,交流研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5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在全区范围内进行评比和展览。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四、实施规划

  (一)理论学习阶段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和培训,熟悉、掌握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初步建立和形成高效课堂的正确教学观和学生观。结合自查自纠和总结反思,对现今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梳理归类,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办法。

  (二)初步尝试阶段

  本阶段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初步的尝试运用。首先要规范教案的设计,其设计理念要求体现新策略的目标要求。其次是课堂教学能够体现新策略的指导思想。本阶段的重点与难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反思、研究对策与实施补救,然后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找出合适的方法。

  (三)提升建模阶段

  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对高效课堂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研讨和交流,初步形成物理学科优质高效教学的基本模式。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3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途径。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习与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低负高效。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保证,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主要工作思路

  1、“一个中心”: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把握住课堂教学、教材的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抓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观摩、比赛、研讨、交流等活动。

  2、“一条原则”:不放弃每个学生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发展。

  3、“五项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的科学管理与质量;强化落实并抓好备课组集体研究教材备课的管理;抓好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环节的基本要求;强化课后反思及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抓好青年教师的管理与校本培训的工作。从这五项工作入手,科学、细致、有重点的.开展活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具体实施措施

  1、切实抓好校本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

  如学科组活动,以学习先进理念、经验、优秀教学设计等内容为主,开展说课、评课、交流、讲座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以问题研讨、教后交流等内容为主,开展有主题的组内研讨活动,使组内教师互相学习;备课组活动,以集体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为主,共同设计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建立校级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备课:作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超时备课。备课的个环节完整,每一课后有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短小的课后反思;单元后有全面的客观的教学反思,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性。严格执行侯课制度。课堂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杜绝教师的随意课和一言堂。

  (3)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到少而精,分层布置,让各类学生有所学。

  3、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使学校教师均衡发展,每月的前两周时间的各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有发言人,组内成员和分管领导积极参加,探讨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和精典问题的设计,真正作到多人一备,一课多备,达到深钻教材、资源共享的效果。

  4、领导以“推门课”为主渠道,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和一对一的评课指导。对于个别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辅导指导,使其进步。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学习,与教师共同成长,在业务上学校内上下形成学习、上进、提高的氛围。

  5、课后反思细思量。

  每一堂课后,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在一段时间内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解决问题,得到提高。如学校一直坚持的教师一月一次的教学病例收集,针对典型问题进行的交流研讨等。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促进。

  6、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7、校内培训练本领。

  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的培训。如演讲、钢笔字、粉笔字的现场书写比赛,课例分析、课件制作等。通过这些培训,一学期一赛,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8、外出学习开眼界。

  “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会走许多弯路,所以对青年教师,学校派出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观念,提高个人的执教水平,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9、教师自学充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教给学生知识。所以学校提倡教师并规定教师自学业务方面的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阵地。学校通过切实有效的各项措施,保证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真正作到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为指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全面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工作,构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1、认真学习先进学校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起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全体教师要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推广的过程中,提倡拿来主义,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把先进学校教学模式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走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路子。

  3、在学习探索中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的工作态度和驾驭新型课堂教学的能力,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型教师。

  4、课改中大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5、学校重新制定听评课评价标准,把每节课的听评课的重点放到学生参与身上,老师走到幕后,把评价课堂的重点变为看学生的表现,而不是老师的展示。

  6、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推广此项课改,促进各班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在各班逐步形成班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学风。

  三、实施步骤

  我校课改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步试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总结深化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本阶段目标为:

  一、做好老师们思想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全体教师能积极投入到课改实践当中去。

  二、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师们掌握新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使教师们能逐步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让学生初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四、认真总结实验推广的成功做法,不断积累实验推广的经验。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课改方案。学校制定《丁集镇二中创建课改示范学校实施方案》,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完善课改制度,为课改的`提供良好保障。

  2、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班主任及各科骨干教师到课改先进学校观摩。回来召开研讨会,探讨学习先进学校课改经验,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3、在两个年级三个班级(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一个班)首先试验新课改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校领导到班听课,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4、教务处、教研组在实验推广过程中,初步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等基本课型的要求,教师们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

  5、开设相关讲座,组织各学科教师上好展示课,课后全体教师进行研讨评课,并指定中心发言人在全体教师会上发言,全体教师认真记录。

  6、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满足课改要求。7、要求每一位教师及时课后反思和课改心得。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本阶段的大体目标为:在总结初步推广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制度要求,各学科教学基本上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对各种课型的模式与具体要求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能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由对重视研究教法彻底转到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大部分的老师做到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展开教学。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高效,发言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1、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工作,大胆实践和探索我校课改教学模式”。

  (1)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务处组织全体老师在摸索实验的基础上,带领教师带着问题到先进学校,再学习、再交流、再讨论,让每位教师深刻领悟胡课改先进学校的经验,并付诸于实际教学中。

  2、学校制定本阶段具体实施方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评价细则要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投入到实验推广研究中,对在实验推广中工作积极,做出优秀成绩的教师予以相应奖励。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教务处在学校领导下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

  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务处要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通过下发学习资料、外出学习、举办专项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年结束时,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质量较高的实验推广总结或论文。

  6、通过听评课初步确定各学科试验带头人,并对其重点培养。

  7、全体教师要创造性的做好对学生学习激励和表扬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备课组进行表彰奖励。

  8、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务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xx年6月开始)

  本阶段大体工作目标为:学校已积累了一部分具有本校特色教学模式的做法,各科教学模式基本定型。老师和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家长的满意率高。

  1、总结经验。总结学校一年来的课改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我校在课改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保证本《实施方案》的有效顺利实行,加大监督及过程性管理和评估的力度,为此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肖洪良副组长:张克印

  成员:张华梅贾世炎赵中良马君艳贾震

  田俊华刘玲张松海殷玉峰孟祥林

  (二)、制度建设

  课改中完善制度,以制度提升质量

  作为一所课改试验学校,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认认真真搞试验,完善制度,提高教育质量。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5

  20xx年是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科研年,区教研室力推集体备课,我们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本校实际确立以集体备课和教育科研为双翼,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新思路。让集体备课夯实理想课堂的基础,让教育科研为理想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基本理念

  (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二)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树立“先学后教,合作高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观念。

  (四)授课中体现精讲多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训练支配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努力达到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一)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二)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三)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四)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五)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确立模式

  学校尝试构建“双五”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双五”即课堂教学渗透“五主”理念,课堂操作落实“五环节”。

  “五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五环节”即“导、预、探、练、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里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预: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探: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练: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练习,有坡度,有密度,有难度,拓展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做到“放优生、促后进生”,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设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小组内展示或部分板书展示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测:课堂作业,达标测试。把作业权还给学生,师生都减负,要求各年级段不超过10分钟的作业时间。教师批改一般执行一、二年级当堂批改,三、四、五年级当堂做完。

  四、操作流程

  (一)集体备课:

  每周三(语文)、四(数学)、五(英语)下午两节课后,每个备课组成员带着自己的先周备课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同级部同学科的老师根据自己备课的体会谈对该课的理解,观点,设计思路和方法等。特别是重难点如何突破,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要作充分、全面的估计。备课组成员之间互评教案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思路。同时确定好授课人员。

  (二)下一次集体备课之前进行听、评课。备课组成员由一人执教公开课(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轮流执教),其他人听课,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看老师如何突破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度及对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集体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是否得以体现。课后授课教师先谈课堂的得与失,提出改进的思路。然后小组成员评课,针对课堂的方方面面表达真实的想法,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目的一是集体备课中注意的问题是否避免,重难点的突破方式运用是否到位,是否关注了学生?二是从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上课时,哪些是成功的地方,我要与人共享;哪些是失败的地方,我该如何改进。在这种“讨论—上课—反思评价”中,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摩、学习机会,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指导督促。每次集体备课时间,教务处人员分工到各备课组去指导,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还积极参与展示课和评课反思活动,与大家同摩同研。每个备课组的活动情况每月展示一次,由全校教师为其打分(满分10分),四次记录的平均数按20﹪纳入老师的'考评。若遇上大型教研活动,被推出的备课组酌情加分。“绩”的考核也有所改变:与兄弟学校相比,学校总的成绩占教师个人“绩”的考核的60﹪,个人成绩占40﹪,合起来纳入教师个人的“绩”的考核。调动备课组成员的积极性。

  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人翁精神,合作研讨,集中群体智慧,扬长避短,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特长,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五、措施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一)成立由校长为组长,教务处成员及语、数、外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

  (二)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校公开课、推门听课、片际研训、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三)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过程、学习效率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构建我校“双五”理想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五)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

  (七)科学引用区“理想课堂”评价标准,从而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构建理想课堂活动安排:

  时间活动安排

  九月

  1、“理想课堂我来谈”专题研讨:

  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如何搞好课堂评价?

  如何上好预习课?

  2、新调入教师公开课

  十月

  1、名师示范课

  2、学校公开课

  十一月

  1、举办理想课堂研讨会(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2、教务处,教科室组织课堂教学调研与反馈

  十二月

  1、“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

  2、理想课堂总结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6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和体育部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全面实施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大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发挥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

  二、改革目标

  系统构建“个性化选课、课内外融合”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有计划,成体系,选项多,面向广,见实效,有特色;课内外一体化路径通,运行稳。普及“三大球”运动,增强对抗性运动,挖掘“三大球”等体育运动文化和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体育社群建设上采取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体育会、社、队、群、圈等学生组织作用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以提高学生耐力和力量素质为重点,完善学生体质促进工作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使我校学生体质优良率达到20%以上,及格率达到9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课程体系构建

  1、科学谋划课程设置

  ①基本结构上扩大受益面: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设4个学期体育必修课,其他年级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每学期30学时,课程结业获得1学分。

  ②选课制度上增强实效性:一、二年级体育课实行选项必修制,现有约30门体育专项课程供学生采用“两自主”与“三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课,一年级体育专项和任课教师可任选,课时板块固定,以此延长专项学程,提升专项技能学习实效;其他年级专项课程和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均可任选,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③游泳必修制提升生存力:从20xx级新生开始,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内,对所有学生分批进行14学时左右的游泳普修教学,并随堂考查学习效果;定期进行游泳技能达标考核(暂行标准为:不限泳姿持续游进50米),学生在大学期间未达标不予毕业。病残学生可凭有效证明予以免修。

  ④专项设置上体现针对性:将现有体育专项课程分为A、B、C、D、E四种类型,对一年级学生开设游泳普修和体育专项相结合的选项体育课,课程名称为“专项A”和“专项B”,其中,“游泳+专项”的课程类型称为“专项A”,“完全专项”的课程类型称为“专项B”。每学期“专项A”和“专项B”的班级设置大约各占一半,以便有效利用游泳场地。“专项A”和“专项B”分别按学期组织考试予以结业,但A与B的专项教学内容打通衔接。体育课程一旦选定,则持续2个学期课程专项不变,上课时间不变,任课教师不变。“专项A”和“专项B”以“三大球”等对抗性运动项目为主。对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开设“专项C”和“专项D”课程,每学期结业。其中“专项C”可理解为“专项A+B”专项部分的精简版,即把两学期的专项教学内容压缩至一学期内完成。一年级选择了某“专项A+B”,则不应在后续学期再选择该“专项C”。“专项D”是针对专项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的专项进阶课程,选择“专项D”应具有较好的专项运动基础,开课前需进行专项基础考核,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课程学习,未达标准者作退课处理,可及时改选或在后续学期选课。“专项E”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体育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与“专项C”一致,但课程结业考试以专项技能为主,不包括环湖跑、体质测试等内容。

  ⑤考评体系上突出引导性:学生体育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过程评价。

  2、有计划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建设

  按照课程建设需求,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和农科特色运动技能课程两方面建设和发展农科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包括《射箭》《舞龙舞狮》《龙舟》等,农科特色运动技能课程包括《潜水》《攀树》《野外生存》等。

  (二)推进课内外一体化建设

  1、总结与推广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经验

  进一步总结课内外一体化建设试点课程《篮球》《健美操》的经验并逐步推广,按照“课堂内基础教育、社团内骨干培养、运动队精英集训”的递进层级夯实群众基础,保障梯队建设,提高竞技水平。

  2、加强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

  ①梳理现行体育社团的审批流程、管理模式、发展经验等,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扶持更多的'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②对已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采取分级分类动态扶持的方式进行管理,从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社团规模、示范引领、推广辐射、项目特点等方面综合评定等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待遇,包括师资配备、场地保障、经费支持、参赛许可等,定期评定,动态升降。

  ③突破组织结构上的固定思维,将学生体育方面的会、社、队、群、圈等无论在册还是不在册、长期还是临时、大型还是小众、实体还是虚拟,都纳入关注视野,进行分级管理或干预,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组织、信息技术在促进校园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上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1、提高体质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优化测试方案,持续加强测试工作信息化建设。改革学生体质测试模式,采用“室内预约分散+室外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此达到“不怕晒,不怕雨;按预约,少排队;可重测,出成绩”的良好效果。

  2、加强体质测试结果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

  落实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精神,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评先评优及毕业影响挂钩;将体质测试结果以20%的占比纳入学生体育课程成绩;对高年级学生体育素质进行年度考查,根据体质测试成绩、环湖跑完成情况或以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各级各类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或奖励进行计算,其中体质测试成绩占70%,环湖跑或参赛情况占30%。

  3、发挥学院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上的积极作用

  将体质测试工作纳入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内容;每年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情况进行编印,如实报告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各学院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采取的典型做法。

  4、发挥运动队学生在体质测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求高水平运动员必须达到优秀等级(特殊情况另行要求),倡导普通生代表队员尽量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对获得优秀等级的普招学生进行奖励。

  5、做好体质测试不合格学生的有效指导工作

  体育部与学院协同实施不及格学生预警制,体育部对前两年测试总评不达50分的学生开办课外体质促进训练营,与学院协同管理,动员学生入营集训,科学干预。

  本方案自20xx级开始执行,由体育部、本科生院负责解释。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7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再次跨越。经研究决定,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主体发展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x月)

  1、成立领导小组(20xx年x月)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教学副校长)xx(副教导主任)

  组员:xx

  2、做好改前调研(20xx年xx月)

  调研课堂现状,解剖教学行为,找出阻碍课堂高效的症结所在,把课堂教学的问题找出来,发动广大师生自查不良的”教法”与”学法”,为实施“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宣传发动(20xx年x月)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全体教师进行理念教育,宣传倡议课改的好处和必要性。

  4、制定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及相关的管理制度(20xx年xx月)

  分别召开校长、教导主任、科组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研究部署课改实施的各项工作,探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制定群众备课、教学反思、课堂评价验收、学案编写规范、课堂操作流程、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5、开展全员培训(20xx年x月)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培训学习。一是邀请《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许世国、xx县教育局局长xx到学校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二是观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xx《课堂如何质变》,中学教改的先驱,原xx一中校长,第四届全国十佳中学校长,xx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会副理事长xx《高效课堂让教育回归生命本质》讲座录像。

  ②课堂教学改革操作性培训。一是观看《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xx关于《小组建设》的培训录像;二是观看xx《高效课堂模式与导学案》讲座录像;三是观看xx课改教学录像。

  ③组织教师学习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要求教导处组织好师生的课改培训工作。

  ④组织各年级教师进行群众备课,高质量地完成导学案编写工作。

  6、完善硬件设施

  给师生每人购买一个文件夹,供收集导学案用。

  7、组织外出学习(20xx年x月)

  分批组织教师到xx参观、感受、考察、学习。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时间:20xx年x月20xx年至x月)

  1、规范师生课堂行为

  制定并落实《xx镇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xx镇中心小学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保证师生课堂行为的规范性。

  2、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开学初,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划分好学习小组,并做好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3、全面尝试课堂新模式

  三至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按照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上课。

  4、建立师生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学习小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落实规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5、借鉴反思,改善提高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自主反思,群众研讨、专家指导等多渠道进行学习、研究,不断改善、完善、提高。

  第三阶段:深化创新阶段(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x月)

  1、典型示范。

  一是推广典型老师的做法,发挥带头作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

  二是推广典型班级做法,使每个班级都大有进步。

  三是推广典型小组做法,激活所有学习小组快乐高效的学习。

  2、全员汇报

  每一位教师要在本校上两节以上汇报课,要求大部分老师都能按照新课改的模式来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全体学生学得愉快,得到发展,教师教得简单,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1、提炼总结“主体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达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

  2、整理编写校本教材《高效课堂,快乐学——xx镇中心小学导学案》,教师教学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火花集》,教师教学反思集《成长的轨迹》等。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经研讨,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模式为“一环四步”教学新模式。

  (一)“一环”指的是课前预习环节

  ①学生根据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初步把握文本。

  ②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对预习状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状况。

  (二)“四步”指的是四步导学流程:明确目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

  每一节课,每一种课型都能够采用这四步导学流程进行。每一步导学流程要求如下:

  1、明确目标:教师通过备课,对学习章节的研究、课程标准的把握,制定出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带给的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初步把握文本,明确学习目标(能够由教师提出,也能够由学生提出)。

  2、合作探究: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合作交流、立体学习,再次达成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经搜集整理通过展示课达成。

  ①教师指导学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预习成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构成小组学习目标,小组长记录整理有价值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交流过程中,既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要把自己的困难、疑惑、认识、感悟大胆地说出来,让组内同学既分分享你的成功也分解你的困难,实现共赢。同时,对其他小组的问题也要敢于回答和质疑。

  3、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合作、立体学习、全班展示、全面提升。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激励,在追问中澄清。展示不是预习的翻版,是提升。展示是资料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发生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实现生一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感悟水平,是在相互借鉴中得以提升。

  展示前:

  ①教师根据确定的目标,给小组分配任务,任务务必明确,要求务必具体,然后巡视。任务来源于学生的困惑和疑难,来源于教师的提前预设。巡视的任务是督促和发现,不应对学生构成无谓干扰,能够参与到学习小组中提示、激活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确定适宜的展示方式,学生都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多解的、培养思维的重点展示。

  ②学生理解任务后,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对本小组内展示的资料,进行预展,进行人员分工,确定展示方式,通过预展,力争做到脱稿展示,声音响亮,富有激情。

  展示中:

  ①教师根据分配的任务组织展示,允许学生充分发言,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把握好优、中、差学生的展示机会,尊重、鼓励每一个发言的学生。

  ②学生展示要积极踊跃,力争简洁明了;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要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

  ③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评激励学生;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点拨促成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通过举一反三总结规律、方法;通过评价手段促成学生的用心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分享、借鉴提升。

  4、达标检测:达标测评:依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状况,再次达成目标。

  ①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习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达标状况。

  ②达标测评能够采用组内问答、对子互查、小测、板演等多种开式完成。

  三、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效课堂工程”是xx市“xx”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贯彻落实《xx镇教育质量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课改工作,组织召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体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不改不行,小改不行,慢改也不行,要彻底改,要求师生全员参与,真抓实干,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立足课堂,演绎精彩

  ①精心设计导学案。以导学案为抓手,落实“先学后教”的原则。导学案要当堂发放给学生进行检测并批改,课后要收集、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便于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期末复习用。

  ②要充分相信学生,善于激励学生。课堂上要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学习乐而不疲。各班要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

  ③课堂上,做到“三必讲”,“四不讲”。即“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必讲,多数学生不会必讲,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必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能小组合作学会的不讲,能借助工具书、资料等渠道学会的不讲,有一个学生会就让这个学生讲,老师不讲。

  ④课后管理要跟紧。对于课堂上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当天可利用的时间,耐心的对学生加以辅导,确保学生学习任务“堂堂清”“课课清”。

  ⑤课堂“五看”评效果。我们实施“五看”评价标准:

  a、看课堂中学生是否真正合作;

  b、看学生在课堂中有没有得到展示;

  c、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

  d、看老师点评的是否精准;

  e、看效果,看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3、开展教研,营造氛围

  本着“边实践、边探索、边研讨、边改善、边提升”的原则,用心开展各种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

  一是强化校本教研。要求各科组、备课组用心开展听课、评课、群众备课活动。每周组织一次课改反思会,反思一周内在课改中发生的问题,群众探讨,及时纠正,达成共识。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课改研讨会,总结、收集、反馈课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构建网络教研。各教师用心发表博文及评论,要经常登录博客学习,并把自己在课改中的心得体会、经验做法以及课改中的小故事、课改动态等博文定期上传到学校网站上的博客,定期发布课改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全体教师要及时跟帖学习,发表评论,营造浓厚的课改研究氛围。

  三是做好课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教导处每学期要拍摄一至两节课改录像课刻录成光盘存档,并收集精彩博文、示范导学案等课改资料编印成册。

  4、深入调研,及时整改

  学校行政、科组长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同时,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镇教办辅导员到学校听课指导。

  5、树立典型,总结推广

  ①学校每学期将组织教师优质课比赛,鼓励全体教师大胆改革和创新。

  ②学校每学期将组织骨干教师在校乃至全镇范围上示范课、探讨课,树立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炼并推广课改成果。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8

  为了全面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改革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南灌县第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关键,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发展出发,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学、合学、对学、群学”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以“教学案”为抓手,实施“自学、交流、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合作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个体展示为主,以教师点拨引导为补充,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理念

  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实践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化,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合一”;建立高效、民主、和谐课堂。

  三、课堂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

  1、发挥集体智慧。课前教师集体备课,探讨研究教学内容,选取最优化的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3、充分相信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发展。

  4、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互学、展示交流与总结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学习充分,反馈及时。

  5、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培养新的学习行为。

  6、遵循及时总结、经常反思、交流探讨的原则,不断成熟具有我校特色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堂教学改革试行年级、学科、教师

  1、年级:七、八、九年级

  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

  3、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各组备课组老师

  五、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阶段

  1、调研、考察阶段(20xx、9——20xx、10)。

  选派部分教学骨干外出学习。

  2、宣传、动员阶段(20xx、11——20xx、12)

  (1)教学、教研管理干部向全体教师汇报考察结果。

  (2)确立课改方向,并召开动员大会。

  (3)向学生宣传“课改”,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3、成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4、实践阶段(20xx.2起)

  5、课改教师学习安排

  A、走出去。

  (1)遵循学习、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原则,借鉴他人经验,立足校情、校本,“摸着石头过河”。

  (2)加强交流,注重合作。

  B、请进来。

  c、校内采取:

  (1)推门听课:各教干依据我校高效课堂的“四学模式”进行推门指导。通过听课、查教教案、交流、评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运用指导,使广大教师理解模式的内涵。

  (2)强化训练:对积极性低、课堂转变慢的教师进行专项跟踪强化训练,同时,请其他教师进行捆绑帮扶,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尽快转型,使每个教师尽快掌握高效课堂模式,确保每一位教师不掉队。

  (3)骨干示范:对课改过程中发现积极性高、课堂转变快、善于学习提高的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精心组织与安排观摩课、示范课等,促使教师迅速加快提高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

  (4)交流研讨。各学科组召开关于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进一步修正本学科组的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六、“教学案”设计原则、要求、使用及流程

  1、“教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教师复备栏和学生笔记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教学案”设计要求:

  第一“教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教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教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用几句话通俗易懂地告诉学生怎么样读教材;

  第四“教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练习,习题要精选;

  第五注意“教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教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教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第七自主学习模块的编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教学案首先是学案。题目设计要针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考点设计题目,数量不能多。

  第八合作探究模块的设计,探究重点、难点,设计有层次的含金量较高的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9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学院20xx年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形成有活动、能活用、显活力,具有苏州经贸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学院《制订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体育课程设置

  (一)体育课程性质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体育课程结构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在集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辅导的形式,将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形成有机衔接的“四位一体”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三)体育课程学时与学分

  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共计108学时,其中集中教学36学时,分类辅导72学时。第一、三学期每学期26学时(8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第二、四学期每学期28学时(10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每学期1、5学分,共6学分。

  (四)体育课程人数

  教学组人数规模设定50人以内。

  (五)体育课程项目

  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动态设置体适能A、体适能B、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散打、太极、健身气功、瑜伽、健美操、定向越野、健身健美、拓展、柔力球、击剑等18个体育运动项目。

  针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设置体育保健课程。

  二、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教学按照体育运动类型设置,实行项目化管理,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课随机编组制。

  (一)自主选择课程内容

  1、新生入学后第一教学周开始,组织全体新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有针对性选择加入1个体育运动项目部参加体育课程学习。

  2、学习满一年后,学生可自主选择留在原体育运动项目部参加中高级班学习或者调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部。申请调选条件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良好以上;

  (2)体育课程考核成绩良好以上;

  (3)因个人原因不适合继续参加原体育运动项目部学习,须经过原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同意。

  (二)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同一体育运动项目部有多名教师授课,执行统一课程标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三)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体育教学活动从第二教学周开始,学生可以按照所在体育运动项目部的教学计划,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上课时间。

  1、体育课程的集中教学时段,安排在每周二、五下午。

  2、体育课程的分类辅导时段,安排在非集中教学的任意时段。具体辅导时间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组织任课教师确定并相对固定。

  (四)体育课程教学形式

  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结合并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分类辅导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

  1、集中教学,执行教案、精讲多练,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来练习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2、分类辅导,开展本周教学重点的预、复习,专项技能练习、运动训练、比赛、体育锻炼和提优补差等。

  (五)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1、初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能适应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初步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学期至少能参加1次教学比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与运动技能练习为辅相结合。

  2、中、高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每学年至少能参加1次运动竞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辅与运动技能练习为主相结合。

  (六)体育课程实施要求

  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完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按照要求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

  1、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6次,其中早锻炼不少于3次。体育锻炼包括参加集中教学、分类辅导或者课外活动。

  2、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参加集中教学的课时数量,1、3学期各是8课时,2、4学期各是10课时。

  3、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每周体育锻炼中能有1次参与任课教师的面授,包括集中教学或者分类辅导,每次不少于90分钟。

  4、体育运动项目部任课教师每周辅导学生早晨锻炼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5分钟。

  三、体育课程选课注意事项

  (一)体育保健课修读

  对部分病、残、弱等身体异常特殊群体的学生,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须于开学2周内申请,填写《修读体育保健课申请表》(附件1),附上县(市)级医院诊断证明,报送所在二级学院、学院医务室、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二)体育课程调选

  体育课程选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退、补、改选的,须在选课2周内申请,填写《体育运动项目部调整选课申请表》(附件2),经相关体育运动项目部、体育教研室审核,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批后方可进行退、补、改选。

  四、体育课程组织运行

  体育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统一由体育与军事教学部负责,具体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实施。

  (一)体育课程项目化

  体育课程教学实行运动项目化,依托体育运动项目部形式实行项目部负责人制。项目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体育运动项目部运行管理,围绕学院“三教”改革实施,制定本项目部的建设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创新教学方法、编写课程教材;组建项目部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兼职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和校外体育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做好教师聘课和课程教学安排;做好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衔接,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实施。

  (二)发挥“三员”角色

  体育课程任课教师要做好“教练员”,高效利用集中教学,做到精讲多练,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技术;做好“陪练员”,充分利用分类辅导,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和训练,以练促教,培养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做好“裁判员”,实施项目化教学比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多维度、全过程评估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到以赛促教。

  五、体育场馆设施管理

  体育场馆实施项目部负责制,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人统筹本项目部的场馆开放使用和设施、器材的管理。

  (一)开放时间

  非集中教学时段,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所管辖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设备面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开放时间:6:30——21:00,室外场地,为全天时开放。

  (二)设施保障

  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公用体育设施器材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维护管理,相关维修保障纳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统一管理。不适合公用的体育器材由学生自备。

  六、体育课程考核

  创建多元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考核模式,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学习过程统一纳入考核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内容与标准,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并纳入课程标准,体育教研室审定,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后统一实施。

  (一)考核内容和方式

  1、身体素质考核。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办法》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作为体育课程成绩及格必备条件。

  2、运动技能考核。主要包括所选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和体育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动作演示、教学比赛等多形式综合考核。

  3、学习过程考核。按照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的规定执行,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项目部辅助工作等方面的参与度、进步幅度、考勤情况以及取得成绩等多维度综合考核。

  (二)考核办法和要求

  1、考核时间。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按照教学计划实施。

  2、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形式评定后,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任课教师录入成绩。同时,做好体育课程项目考核记录备案。考核成绩包括:身体素质考核成绩(50分)、运动技能考核成绩(40分)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10分)。

  3、课程缓考。学生须本人提交申请,由学院医务室出具相关证明(因伤、病缓考学生),经所在二级学院和教务处批准后,统一由所在项目部提交给体育教研室审核后方可缓考,并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备案。

  4、课程补考。体育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须由所在项目部进行补考,并报体育教研室备案。

  5、课程免修。退役、体质特异学生体育课程免修执行学院规定:参加学院组织的校内外体育竞赛获奖或参与学校体育工作表现突出的体育特长生,可申请当学期体育课程免修和学分认定,并根据获奖或工作业绩获评体育课程成绩。

  七、体育运动项目部考核评价及使用

  教师参与体育运动项目部发展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推荐参加学院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体育运动项目部考核评价

  按照体育运动项目部特点,主要从项目部开展运行状况、学生参与情况、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校内体育竞赛开展情况、校外体育竞赛参赛获奖情况等方面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部年终绩效分配依据。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结合项目部特点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院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奖评优依据。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0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校借鉴国内知名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校情,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用心探索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训练实、课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成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潜力,使学生不仅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激励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构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二、理论支持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以“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为主要思想的学校教学理论。其掌握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多数学生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其基本观念就是: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并不是由于他们智力发展不好而是学生没有付出所需的学习时间,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恰当的教学帮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不对头,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就会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基于上述教育理念,教师务必摒弃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为学生掌握而教,引导学生为掌握而学,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即要有正确的教学和学习策略。正如陶行知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能够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三、教改资料

  (一)以“导学稿”为载体。

  导学稿,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辅导,突出的是“导”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学”则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导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齐,做到“教学合一”,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导学稿”的编写构成过程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群众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二)“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稿”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研讨、训练、提升”为特点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潜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

  (三)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基本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

  1、课前预习导学。

  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资料,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

  2、课堂学习研讨。

  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握每一课的重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带给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课内训练巩固。

  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资料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呈现出各个问题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同时异步”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4、课后拓展提升。

  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课后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带给和本节课学习资料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在“导学稿”上填写学后记,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当日课外作业就是掌握“导学稿”上当天的学习资料,“导学稿”以外没有作业本。

  (四)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采用“四步学习法”。

  1、学生在接到“导学稿”后,务必认真完成对相关教材及“导学稿”的学习,解决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用铅笔作答),完成第一步学习。学生在本环节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完成第二步学习。学生要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3、当堂进行训练和测试,及时得到反馈,教师综合评析,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步学习。

  4、课后认真做好复习巩固,训练提升,完成“导学稿”的疑难练习题(用红色笔作答)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导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完成第四步学习。

  四、实施对象及办法

  新学期,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将实施教学改革。

  1、相关年级组要深入全面实施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统一一份“导学稿”,切实提高“导学稿”的使用质量,要让“导学稿”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先学”的活教材。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举行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潜力,制定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突出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采取“同时异步”“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高效地进行“后教”,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加强“导学稿”的管理。科任教师务必在上课前收查“导学稿”,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作分析,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第二次备课。班主任要用心协助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稿”的管理,相关领导要对“导学稿”的构成及管理实行两周一次检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变学生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

  4、抓好“四清”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更新、自我补“缺”的'重要方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堂堂清、日日清”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落实,精选当堂训练题和作业,每一天抓好自习辅导与反馈。“周周清、月月清”由备课组负责组织落实,每隔两周、每月精心组编一套练习题,并认真做好每次测试或抽查的质量分析。教务处对“四清”的落实状况要认真进行检查,督促各职责人抓好落实。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1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导学案”课堂教学方式和“3012”教学模式形成我校特色,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本学年课改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纲,以《滨海县推进初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为标尺,以“温故互查、导读检测、互动释疑、巩固训练、拓展延伸、课堂检测”六个环节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以本校“3012”为基本教学模式,有效落实“自学、导学、互动、巩固”的精髓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参与,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教学质量走出全县后五名的困境。

  2、课堂教学合格率90%以上,优质课要稳步提高。

  3、通过进一步实践与研究,确定课堂运用“导学案”教学,初步打造形成本校的“3012”教学模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秀教师队伍。

  5、创建有效的学生学习型小组,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遵循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体验性原则

  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体验中掌握方法,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体验中享受思维的跳跃。

  (三)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好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要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真功夫。

  (四)评价激励原则

  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3012”教学模式阐述

  本教学模式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改的一些尝试,具体要求如下:

  1、授课时间必须控制在30分钟以内,课堂至少有12人次上黑板板演;

  2、每个班级依据学生学情进行分组,并且对组员进行编号。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方便课堂进行小组竞赛。每节课都进行竞赛,在结束时对小组得分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进行总结,提出表扬或奖励。

  3、每节课老师要带着小黑板上课堂,黑板上的题目应该是导学案上没有的,可以出补充性题目,也可以出提高性题目。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避免让学生不至于因用导学案失去听课兴趣。

  五、现状分析

  我校在落实“3012”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先进理论指导。本教学模式制定的原因是因为我校老教师多,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往往还是以教师讲为主。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因此进行了“3012”教学模式的强制规定。但毕竟是出发点低,缺乏科学理论依据。

  (二)目标确定未求正确。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所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实际,按照课标对所学内容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再则,学习目标的出发方式不够灵活自然,唤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不到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案的引领功效较差,讨论的问题缺必要性,讨论时缺正确的点拨引导,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在组织学生黑板板演时候,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未板演同学未能积极参与学习情况;在组织竞赛过程中,由于竞赛机制不能到位,导致学生失去竞赛兴趣。

  (四)老师教学理念领悟不到位。“3012”教学模式本质上是要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是老师在导学过程中,往往会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的东西。因为常出现课堂很热闹,但是学习效果却很一般。

  六、主要工作与措施

  根据本校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县课改新精神确定我校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强化培训。全校教师都要下大力抓对课模运用意义、操作要领、创新做法的定期再培训,做到自我培训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专题讲座与校际交流有机结合,使用模成为每位专任教师的熟练功,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

  (二)强化示范。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武教研活动,让一些骨干教师多上课改课、示范课,来实现以点带面,打造典型,带动整体。

  (三)强化重点。在教学中强化教学管理,通过推门听课等方式督促运用“3012”教学模式。另外通过示范课、赛课等形式推广和巩固使用“3012”教学模式。

  (四)强化教研。校本教研,贵在实效。本学期常规教研内容要注重“三抓”,即“抓集体备课、抓教师培训、抓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对导学案每个环节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细致研究,提高教师备课的能力。坚持师能培训为重,组织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手段的培训,不断增多优秀教师数量,提高优秀教师素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引领带动作用。注重研究学校学案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近、小、实的问题。研究导学案编制内容,根据不同形式的导学案,设计不同的流程;研究学案导学应用方法,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与教学设计结合,优化教学过程;研究使用导学案的.活动评价方式,研究从哪些角度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怎么评价自主学习能力,怎么评价学案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研究导学案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何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设计学案时,怎样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注重常规教研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教研的力度,通过网络教研,来解决运用课模中的疑难问题,分享运用课模中的成功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根本目的。

  另外,通过教研活动研究“3012”教学模式的运用技巧、效果等,让“3012”模式成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五)强化激励。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期末要表彰一批在推进课改,特别是在运用“3012”课模方面成效显著的把关领导和骨干教师,并且将课改与管理绩效挂钩,以此来推进高效课堂大面积创建的步伐。

  (六)强化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考核细则,对导学案的编写和“3012”教学模式要求要制定的更细致一些,特别是导学过程。做好课模达标验收工作,哪些人可以一步到位先达标,哪些人可能逐步到位,校领导要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培养、验收。

  推进“3012”教学模式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初步运用阶段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全面施行、总结反思阶段

  七、保障措施

  1、设立推进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和各教研组组长。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也是一个滚动修改、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只要我们团结协助,不怕困难,自我加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点滴积累,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和成果。

  2、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用课改资金,专款专用,在去年投入的基础上,再加大投入,让课改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让课改成为学校最亮的风景线。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3-03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8-23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通用20篇)04-17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通用10篇)07-01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2篇)10-07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4篇)11-17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通用10篇)01-16

有关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通用8篇)09-30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6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