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7-11 18:15:09 总结 我要投稿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11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11篇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H2SO4 、HCl 、HNO3、 H2CO3 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KOH 、 NaOH 、 Ca(OH)2、 Al(OH)3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

  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

  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

  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Al 2O3+6HCl ==2AlCl3 +3H2O

  ③CuO+H2SO4==CuSO4 +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CaO + H2O= Ca(OH)2

  四、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显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2NaOH+CO2=Na2CO3+H2O

  (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将变质生成Na2CO3、质量增加)

  ②2NaOH+SO3=Na2SO4+H2O

  ③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的方法)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2

  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3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Fe2O3 + 3CO==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4

  一、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注意点:

  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

  ②溶剂量:100克;

  ③状态:饱和;

  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4、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太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Cl、NH4NO3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1)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4)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5

  一、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二、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6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7

  考点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考点2溶液的形成

  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考点3乳浊液的乳化

  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考点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重视探究题知识点

  ①常见气体的探究。

  ②常见物质的探究。实际上是下列常见离子的探究:CO32+、SO42+、Cl-、NH4+、Cu2+、Fe3+、Mg2+、Ag+、Ba+、Ca2+等。需要熟记探究这些离子所需的试剂及看到的现象。

  ③黑色粉末的探究。

  ④物质是否为催化剂的探究。如Fe2O3是否可以做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

  ⑤离子作用的.探究。如明矾起净水作用,是明矾中哪种离子起作用。

  ⑥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⑦溶液相互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问题。

  每年必考的实验知识

  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取及连接问题。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制H2、CO2、O2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气体中所含杂质H2O的证明、除杂方法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原理也要熟知。

  计算题要巩固典型题型

  如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铁矿石炼铁型计算题,解决生活实际的方程式计算题,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题,图表型、图像型分析计算题。

  关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及社会热点

  如水及其污染和防治,化学与环境污染,药品与健康及今年的限塑令、节能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应该清楚地了解。雪灾、地震、奥运会、洪水等是今年的热点,包括地震中水的处理方法、消毒剂的选用、南方雪灾中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奥运会火炬材料、燃料的性能等。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4、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5、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9

  理解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下几点:

  ①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

  ②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如化学电源中

  ③也可以都是惰性电极(如燃料电池)

  ④还可以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如铅蓄电池),而电解质则既可以是某电解质的水溶液,也可能是熔融盐.

  对于正、负极的判断 :

负极:

  ①电子流出的一极(本质)

  ②电流流入的'一极

  ③金属性相对较活泼的一极(注意Al电极)

  ④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⑤阴离子移向的一极

  ⑥被腐蚀的一极

  ⑦质量减小的一极

  ⑧燃料气体在其上面失电子的一极

  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正极:

  ①电子流入的一极(本质)

  ②电流流出的一极

  ③金属性相对较不活泼的一极

  ④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⑤阳离子移向的一极

  ⑥被保护的一极

  ⑦产生气体获析出金属的一极

  ⑧助燃气体在其上面得电子的一极

  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判断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的关系

  电解池的两极习惯上称作阴、阳极,这实际上是化学名称,本质上根据外接电源或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确定的名称,即所谓的“阴阳结合”---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阳----氧,阴----还;实际上只须记“阳氧”两个字就可以了,其它的可以推理.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0

  一、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二、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三、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四、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

  ②小苏打:NaHCO3;

  ③熟石灰:Ca(OH)2;

  ④生石灰:CaO;

  ⑤绿矾:FeSO4?7H2O;

  ⑥硫磺:S;

  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⑧胆矾:CuSO4?5H2O;

  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五、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六、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烃

  烷烃 CnH2n+2 饱和链烃

  烃 烯烃 CnH2n(n≥2) 存在C=C

  炔烃 CnH2n-2(n≥2) 存在C≡C

  芳香烃:苯的同系物CnH2n-6(n≥6)

  (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1.碳原子以4个共价键跟其它原子结合;2.碳与碳原子之间,形成多种链状和环状的有机化合物;3. 同分异构现象

  (2) 有机物: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3) 烃:只含C、H元素的化合物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1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10-27

高一必备的化学下学期知识点11-02

化学氢气的知识点总结10-13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02-08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02-05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01-12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12-09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07-31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