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22-09-30 09:09:22 方案 我要投稿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精选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精选9篇)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1

  一、课题名称:

  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年儿童正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及意识形态方面可塑性强。但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 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对各项事业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战线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口 号,并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始实施和推进。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部署,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共 识;第二,学校体育的三维健康观,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从过去的传授“三基”到现在的 “娱乐化”体育,学生虽然喜爱并乐于上体育课,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在逐渐衰退;第四,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很多学校形成 了重智轻体的格局,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乃至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也剥夺了。基于此,我们围绕上级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 本课题试从高效体育课堂的角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国务院领导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第 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xx年)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 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纲要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地 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模式,应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 合作意识,全力打造团队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假说:

  第一、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为我校乃至我市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二、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发展。

  第三、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迅速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构建阳光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六、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5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七、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科室和教导处对各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我校网络以及我校“教研沙龙”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秋)

  20xx年秋,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出我校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健全实验管理制度和职责,明确各自任务。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春至20xx年秋)

  课题组织实验教师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根据学科性质、特点构建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流程,形成一套文本性的具有我校特点的体育高效课堂的模式雏形,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春)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接受专家组结题验收。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领导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高效教学,体育高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小组,聘请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教科研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 导课题研究。学校实施小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实验教师应按研究 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组。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学校课题领导小 组根据实验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奖励。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杂志

  课题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杂志,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业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2)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 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在学校网站以“体育高效课堂”和小学体育教学沙龙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研究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和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 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归类整理,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开发,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 高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②加强学校学段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课题实施小组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高效,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各学段组、广大实验教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学段组和实验教师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学校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2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组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工作能力。从我校教学情况来看,可以说只重视了课堂体育教学,而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身体素质差,健康水平低的现象。然而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教学的继续与补充,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体育锻炼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校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明确,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目的也不强,而且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及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都不够,中学生可利用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也不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1、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时间短,练习时间少,动作难以成型。如果没有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反复练习巩固,那么体育课学习的运动技能掌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则会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深层掌握。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多,没有练习要求,学生在活动时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深度。达不到较好的运动效果,仅仅是低水平的简单重复,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练习兴趣势必减弱,造成学生活动量难以控制,练习的效果不高。如果课外体育活动适当与体育课的教学相结合,那么这种状况就会有所改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学依据:学业紧张、考试、升学压力大,加之,学校、家长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在形式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多数学生是以自发性组织和分散性组织为主,对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相当不利,很容易形成体育锻炼的“疲惫症”。

  (二)教育学依据:符合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消费比重占学生日常消费额偏低,而且,学生获取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与技能的渠道狭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通过制定课外活动计划,探讨如何在课外活动管理和活动内容方面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目标

  (一)学生们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主导者,拥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有效的的缓解一部分学生盲目追随、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等现象,根据更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充分的认识自我,有效的发掘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

  (二)锻炼学生们的大胆开拓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把做家务等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项活动,使得学生们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

  (三)把课堂教学内容延续到课外,同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交流与选择的机会,在监督的同时有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大家对体育课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长参与其中有助于随时掌控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出相应对策。

  四、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本次课题的名称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探究

  (二)关键词:课外 兴趣 态度

  (三)课题解读:

  1、发挥学生体育活动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主导者,拥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有效的的缓解一部分学生盲目追随、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等现象,根据更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充分的认识自我,有效的发掘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同时学校对学生课外活动没有固定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使得学生们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2、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没有限制,学生可以更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被鼓励尝试新的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运动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大胆开拓精神和团队意识。把做家务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项使得学生们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

  3、建立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模式。家长和学生共同记录,不仅增强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也增加了家长对活动的参与,是家长更直接的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在更好的监督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完成情况同时加强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本次课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把课堂教学内容延续到课外,同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交流与选择的机会,在监督的同时有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大家对体育课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长参与其中有助于随时掌控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出相应对策。

  五、研究内容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它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因此,对学生本身来说,能够在长期的锻炼中得到乐趣,而娱乐性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这些都是日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础。

  (一)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如何让课外活动内容多样。

  (三)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家长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

  (四)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六、研究方法 :

  (一)比较研究法。通过国外与国内、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低,研究出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办法。

  (二)教学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学实验法就是利用教学过程,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和实验。

  (三)个体访谈法。通过选择个体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全面了解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的选择和爱好。

  (四)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的拟定书面调研问卷,选择目标调研人群,进行问卷发放,统计得出目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趋向,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体育教学活动。

  七、实施步骤

  根据确立的课题,我把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申报阶段(xx年12月):广泛研究、结合实际,认真选题,申报研究课题,制定研究办法及具体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xx年1月-4月):制定研究计划,分类设计调研问卷,进行个案研究,通过个体深度访谈、调查问卷调研、教学实验比对、多范围多角度比较研究,总结经验,提炼研究汇总,着手起草研究成果论文。

  (三)评估阶段(xx年5月):把研究成果逐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评估总结提升。

  (四)总结阶段(xx年6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评估实践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八、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后,拟取得以下成果: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3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 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 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20xx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xx年)

  20xx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xx年)

  20xx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 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 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4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1)、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2)、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3)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3)、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4)、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习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习舞蹈。

  (1)、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2)、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1)、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5

  一.课题名称: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课题负责人:王全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三.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6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六.研究措施及活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2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4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7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预计的研究结果: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课标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6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现实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户外活动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户外活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培养充满朝气、健康活泼的幼儿是学前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加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幼儿身体锻炼。户外体育锻炼,可以为孩子提供增强互相协作能力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机会,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是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发展身体活动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来。但目前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体育教学活动单一;体育活动形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等等。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这一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改变我园幼儿户外游戏的现状,增强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同时,也更新教师组织活动的理念,拓展老师的思路,增强教师的观察和总结能力,促进教师向有力的支持者、智慧的引导者发展。幼儿园《纲要》“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一理论依据,让幼儿创造性的运用投放的材料而进行的户外体育游戏。在孩子们玩这些物品的时候,教师将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呢?如何让孩子们这样的'户外游戏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师干涉活动的尺度是多少?孩子现在的游戏还处于无目的,无规则状态,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户外建构是的体育活动,研究目的是:让孩子们能自发的合作,将投放的废旧材料自主的整合利用,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来组合这些材料达到有趣的游戏,有目的的锻炼。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充分的户外游戏活动。然而,孩子的户外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园开始了对幼儿户外活动的探索。

  2、研究意义

  (1)户外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一项活动,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课题中的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选择的自主性、环境的开放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等特点。是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和孩子的玩耍之间,教孩子学会观察,学会适应,掌握新知,建立自信,是最受孩子欢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户外活动中运动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对幼儿园中班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利用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幼儿运动能力的方法进行积极、大胆的实践研究,试图打破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的充满情趣化的教学环境。希望对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幼儿园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2、小班幼儿身体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3、幼儿园对开展幼儿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该部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活动形式和途径等,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研究之上,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

  4、影响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幼儿园的管理规范的影响、幼儿教师素质的影响、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影响等。

  5、制定幼儿户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这部分研究内容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提出优化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小班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挖掘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对不同幼儿园小班幼儿身体素质提高的研究提供现实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设计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方法的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观察、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幼儿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构建“户外体育活动的优化方案”,促使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并与户外环境产生有效互动;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里感受大自然的熏陶,促进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2、教师目标:

  探索出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的原则;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1)对搜集到的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该课题。

  (2)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修改并最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到其他小班对幼儿体育能力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解,学习先进的经验,写出学习心得。

  (2)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3)对得出的阶段性的研究结论及时总结,形成阶段性读书心得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总结。

  3、结题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是课题形成研究成果的阶段,主要是对各种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对于研究资料开展书籍期刊与网络知识相结合,认真研读国内外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理论结构,以我园的学生生活状况为研究积极进行调查问卷,形成初期的资料研究。

  本课题分阶段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分阶段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当然这一切的成果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学校对这一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领导的指导关心、研究课题人员的努力、经费支持等,本课题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形成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理论体系和幼儿园对于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7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变大,我校(朝阳小学)范围人口密度也在急剧增加,而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操场面积扩大很难,学生人均运动场地自然缩小。缺少体育活动场地是我们学校面临的问题。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刀切的大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乏味,流于形式的活动形同虚设。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学生都感到枯燥,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练习强度适宜的大课间,才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暂时的精神疲劳,提高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大课间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人员认识与理解不到位,抓而不力。实际上多年来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例行公事。

  2.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没有种类与形式的变化,年年、天天重复机械的程式化运动,学生觉得枯燥,日久生厌,于是消极应付,有名无实。

  3.由于对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及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要求理解不够,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更新不快,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质量不高,活动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等弊病,挫伤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难以调动起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如何提升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这个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效果。

  三.研究依据与假设:

  (一)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即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实现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的目标。

  2.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精神为依据,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研究假设:

  通过规范化管理、多样化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天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最盼望的快乐时光。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四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小学课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基本状况,为学校决策和制定活动方案服务。

  2.行动研究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大课间活动系列,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在教师与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活动开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因时、因地、因人调整活动的方向。使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

  3.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中,明确研究的方向,提升研究的效能。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经验;通过活动展示,及时把经验辐射到其他年级。

  五.研究内容:

  1.确立学校领导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

  2.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其自主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信心水平也随之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4.通过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大课间活动整体优化。开发多套符合城区学校特点,实效性、趣味性较强的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构建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课间活动模式。

  六.研究目标:

  提升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半

  (一).准备阶段: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专题研讨,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并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准备开题论证。

  2.健全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部门及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二).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研究项目。

  2.通过专业引领、专题研讨、任务驱动等行动研究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研究意义的认识,增强其研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爱,听取体育组老师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意见,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教师与学生均可参加)。

  4.与音乐实验教师选定音乐,处理好音乐衔接过渡。

  5.部分年级及班级在一定范围进行实验,根据创新大赛选择符合学校实情且实效性较强的活动形式,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方式。

  6.对学生及老师的意见进行反馈,改进大课间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在部分年级及班级推广。

  7.各课题组研究成员内化培训成果,把课题研究纳入日常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对研究进程进行调控和评定。做好中期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8.研究课题小组进行中期研讨,进行中期成果小范围展示。

  (三).课题研究总结和整体推进阶段:

  1.全校推广动员及分工安排。

  2.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3.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技术教学。

  4.全校推广,全体教师参与。

  5.在对研究课题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并且及时收集,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推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色。

  6.在本校范围内,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形成全员参与研究的局面。

  7.成果展示,完成研究报告。

  八.课题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体育、艺术2+1”项目、片区、校级体育赛事相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

  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注重实际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场地条件,器材配置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

  根据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九、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课题组组长:方军(方案、计划制定并及时对研究进程进行调控和评定)(组织全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

  副组长:付依权(参与方案、计划制定及实验组织与实施)

  组员:马跃(四年级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组织)黄月平(五年级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组织)宴雄(对体育教师进行有关技术培训)胡艳(编排活动操)范爱妩(选定音乐及处理好音乐衔接过渡)陈刚(负责大课间活动效果图、调动路线图设计方案)

  2.经费保障

  为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经预算约需人民币五千元整(¥5000.00)。

  十.成果形式:

  1.编辑完成《朝阳小学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系列方案》。

  2.完成《提升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实验研究报告》。

  3.编辑完成《朝阳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研究论文集》。

  4.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辅助光盘、照片。

  (姜世杨)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小课题研究方案。

  其一,研究目标明确。该方案对研究目标的表述为“提升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这种表述,既简洁,又明确;既科学,又规范,较好地把握了研究目标的内涵。

  其二,研究内容具体。方案中的研究内容有四个,其中,第一个和第四个内容既紧密联系研究目标,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很强的操作性。

  其三,研究方法科学。方案中列举的三个方法,与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适切性,且每个方法的内容都有简单的叙述性文字。

  其四,研究措施有力。方案中的三条措施,与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相对应,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其五,研究步骤清晰。该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半,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合理,主要工作内容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其六,预期成果可信,呈现方式合理。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园实际,研究和探索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选做此项研究,基于以下背景:

  1.本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1)幼儿园提供的游戏设备功能单一。

  (2)各班户外游戏的时间安排不明确,导致教师不能灵活安排。

  (3)教师组织游戏的内容、类型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4)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不够丰富,不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

  然而特色活动,是展示一所幼儿园风貌的途径之一。在反复研究与斟酌的基础上,我园把体育运动作为本园特色,与课题同步进行研究、探索。

  2.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过程中,生命的健康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亦是建立良好物质基础的关键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

  3.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体和谐发展。它将"体"放在首位,强调了"体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中也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可见,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们认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促使其身体的生长发育、身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户外教育活动。我园构建了以"运动、健康"为主题,以"华师大建构"教材为依据,努力打造体育运动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教育活动,增强幼儿体智、陶冶幼儿情操、磨炼幼儿意志、发展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体验成功和快乐中获得健康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陈鹤琴先生早年在开创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实验时所写的《我们的主张》十五条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他说:"要知道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儿童的身体不强健,到了成年,也不会健康。"

  3.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

  四、研究目标

  1.研究和探索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2.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体育潜质良好的幼儿特长得到充分发展,通过研究使我园形成体育教育的特色。

  3.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自信以及较强的责任感、合作能力、意志力等)。

  五、主要研究内容

  1.合理安排每个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任务。教师要掌握幼儿生理负荷量的测量方法,合理安排户外体育活动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新教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适宜程度,真正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作用。

  2.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给予科学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力争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评价幼儿时,应少用横向比较,多引导幼儿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创造被人接受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发挥创新意识。全课题组教师要以课题研究和实施为导向,认真学习,确立现代教育观、儿童观,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与进步,在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幼儿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变化,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9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系统、社会各界对于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学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长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基本评价因素,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体育训练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更早地发现、有意识地培养体育训练苗子,也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项目。

  我校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是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篮球项目),温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田径项目),瑞安市田径、排球训练基地。目前体育组有10名骨干教师,本科率达到100%,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500多名。学校组建了校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共有在训运动员100多名。我校的各体育代表队近年来在瑞安市、温州市及省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的竞技体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突现出了一定的问题,运动员苗子的选拔问题,训练时间的安排问题,科学化训练问题,以及运动员的输送问题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及待解决。解决现阶段我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对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我校体育特长生的选拔的机制是什么,如何吸引小学的优秀苗子在初中阶段来我校就读?

  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现有的资源,对各项目进行科学训练?

  3、如何解决学生特长发展与学业学习之间的矛盾?

  4、如何解决体育特长生的输送问题?

  (三)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理论的研究。

  2、实践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现象的认识。

  ②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校体育教育发展及我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体育特长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不少学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学校,已经有了校本的较为丰富的特长生教育培养的经验和发展的优越环境。但是在初中阶段,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还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如何处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与体育特长发展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特长苗子的选拔问题,等等,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的加深,素质教育,特别是特长教育的研究必将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形成选拔、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本土化经验。

  (2)依托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激发我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一步促进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活动考察,开展学校体育特长生教育现状的调查观察研究,确定苗子,逐步开展训练工作。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动态和有效经验,开展体育特长教育理论方法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定性的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学校体育特长教育的本土化经验。

  (4)实验法:将20PC级运动员组建一个体育特长班,与20PC、20PC级的运动员的学业成绩和运动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组建体育特长班的可行性。

  3.研究对象

  我校各项目体育训练队的08级09级10级的在训运动员。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方案: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明确职责任务,设计材料记录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采用调查观察法、网络资料查询法、实验法着手收集相关材料,确定各训练队队员的基本情况,开展训练工作,整理各级比赛的竞赛成绩,运动员的输送情况,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综合材料信息,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材料,形成关于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具体措施,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课题鉴定。

  五、研究条件分析

  (一)我校有一批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教师,他们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和研究的热情。

  (二)学校已经成立了各类体育训练队,配备了训练的基本设施,学校在政策、人员等基本条件上必将给予本课题研究以极大的支持。

  (三)学校每年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同时学校上网电脑、打印机,这些条件都在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等方面上给予课题组以极大的保证。

  (四)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让子女上好学成为人民最大的愿望。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开展,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农村学生的特长发展的需要必将越来越迫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客观要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教育问题,“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等课改理念是本项研究的政策理论支撑点。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体育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结题报告,组织、策划、协调课题研究活动。课题顾问:中学高级教师有着20多年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指导。

  课题组成员:

  七、预期成果及形式

  1、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所有过程材料与成果材料,撰写结题报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

  2、相关论文,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各项目科学训练的论文,总结,心得。

  3、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主题撰写专题报告,提炼有关运动员选材、科学训练、运动员输送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4、相关案例,课题组成员根据特长生的训练、生活动态撰写有关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典型案例。

【体育微课题研究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方案10-29

微课课题研究方案(精选9篇)04-25

课题研究方案10-28

课题研究方案优选08-06

优秀课题研究方案08-03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08-03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10-28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10-29

初中课题研究方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