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优选

时间:2024-09-18 09:59:03 方案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方案优选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方案优选,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题研究方案优选

课题研究方案优选1

  一、问题的提出

  处于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为严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当前,素质教育全国展开,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素质培养。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就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民族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教育系着社会的转型,科技的高速发展,民族复兴之大任。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对我们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新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必将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市教育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德育是核心”。为了保证核心地位的确立,必须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开创新局面。这种新局面不是从形式上、内容上的花样翻新,而是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来入手的。德育实效性的高低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德育科研。

  我校1995-1997年期间,部分班级就德育的实效性方面进行过实验性尝试,首次编印《沙河中学学生手册》,形成了学生德育目标量化考核方案。在此基础上,1997年秋季,全校性开展德育目标量化考核试验,学生德育目标和班级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特别是1998年2月针对探索德育实效性修订了《沙河中学学生手册》,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有所突破,组织多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有丰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经验的书记、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等,组成德育科研小组。1998年5月19日确立《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通过全校学生和部分兄弟学校部分班级学生的调查,分年级探讨德育实效性研究,着重从起始年级开始,选初20xx级1班(好班)和高20xx级2班(差班)对比,20xx级1班(好班)和高20xx级3班(差班)对比,在四个班级分别着重进行“道德品质培养”、“行为习惯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辅导”。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实验,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考虑社会对思想道德的要求的层次结构,恰当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从点滴开始,重实际效果,真正打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但由于人员变动(有的主研人员退休、调动)等原因,一直没有正常开展研究。现经天城教研室同意,继续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思考

  (一)社会实践与拓宽德育途径

  社会实践这一德育途径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这是德育的失误之一。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组织社会实践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严密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让社会实践扎实、有效的发挥其德育功能。

  (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德育内容

  近几年,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却是比较薄弱的。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高中生是法律常识、初中生是自我教育。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及学生品德发展、年龄特征选择基本的、系统的内容进行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防止随意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学校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消费观念、权利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怎样选择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是取得实效的保证,学校应在选择内容时既要依据纲要,又要切合学生品德实际,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因为学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阵地,是传播现代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殿堂,学校德育理应加强对学生三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增强师生双向沟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则,德育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还是对学校、教师工作,初、高中学生的评价都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评价的水平也不同,对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样。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了解,教育缺乏针对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师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采取合理措施,促其质变或飞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如高中阶段是学生由幼稚状态发展为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因此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目前高中教育往往是高考硬目标冲击德育软任务,使学生对学校德育效果的评价明显低,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证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需要相对应时,就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相反。

  (四)学生主体参与德育方式

  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学生们喜欢自己搞的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内容和方式;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式的.教育。而我们的德育,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主,没能考虑到学生的主体需要。尽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实并不到位,人们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仅限于智育,还没有包括道德发展的主体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使得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育,是“等待加工的产品”。这样的德育学生怎能乐意接受呢?其实成人的成熟与经验,只能具有辅导与指导性,但绝不能代替儿童来做决定,学生有自己的道德选择和接受道德的权利。因此,要取得实效,首先应解决的根本不是方法、内容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学校德育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有实效。

  (五)努力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是搞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本保证。面对德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研究探索,揭示其规律,寻找新方案,就非常需要教师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既要勇于实践,又要积极参与科研,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德育实效。心理诊断与辅导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研究内容

  德育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但任何教育研究离不开对学生、教师、学校的研究,离不开对操作过程的研究,更离不开对未来适应性的研究。这些都是研究确保德育实效性的最重要的研究。

  (一)、研究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品德的完善、人格的升华。所以,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德育应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但是,以往的德育工作,由于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较强调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一面,而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只是简单地把学生作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没有主动参与的需求,久而久之,势必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未来社会的发展靠有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去实现。因此,我们主张把德育活动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求得一种主动的发展,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当然,主体作用发挥对象,不应仅仅是那些学生干部或重点中学的学生,而应是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取得最大的实效。

  (二)、研究教师,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抓好学生的德育必须先抓好师德。我们感到:学生的德育要载体,而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教师的人格。德育的最大效果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因为其中教育的痕迹最少,学生最易接受,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以校为本,研究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德育途径

  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目的是使学校德育工作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科学化的轨道。我们认为,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要坚持以校为本,重要视探讨研究每所学校德育的个性和特色,学校德育工作的共性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性之中,只有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学校德育工作的自主权,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才能调动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从这个意义看,德育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哲学观的转变。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以校为本制订整体规划必须以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校所在社区实际为出发点,遵循青少年身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性别差异,构建不同的德育网络体系,力求使整体规划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研究操作,注重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

  德育贵在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学校德育工作不应是运动式的,也不能只满足于搞几项大型的活动,更不应该只是形式上、内容上的新花样。德育工作要讲求实效,而德育工作的实效来自于操作的优化。从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操作方案,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在课题组各主研和参研人员制订初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并设计评价指标和问卷调查的题目。准备实验课。

  (二)实施阶段:

  1、问卷调查(前测):20xx年9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访谈对象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测试后进行统计检验。

  2、实施方案确立:20xx年10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确立方案。

  3、实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到20xx年12月,时间二年(两个学年)。实验对象选:沙河中学高20xx级和初20xx级。

  4、问卷调查(后测):20xx年9月进行,并进行统计检验。

  (三)总结阶段:

  20xx年9月到12月据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分析、统计形成实验报告。

  五、成果预测

  我们进行德育实效性研究预期目标和成果:

  (一)对学校德育途径①个别教育;②班会;③社会实践;④大型教育活动;⑤课外活动;⑥政治课;⑦各科教学渗透;⑧团队会进行探讨,完善的理顺德育发展思路。

  (二)对学校德育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探索,建立合理、分层、序列化的德育目标。

  (三)、对初、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内容的需求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文明公约、交通法规、法律常识进行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四)对教师师德规范“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负责的态度实施德育,让所有学生都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对教师育德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能力、创设良好德育环境的能力、个别谈话能力、转化后进生能力、教科研能力,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进行探讨,培育德育科研人员和德育骨干队伍。

  (五)对学生思想品德:A热爱祖国、B热爱劳动、c热爱集体、D尊敬师长、E文明礼貌、F诚实正直G助人为乐、H关心国家大事、I心理调节、J自我教育等进行研究,探寻养成及引导策略。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

  本课题由学校直接领导,由分管学校德育的副校长任课题组长,学校政教处、教科室牵头,组织课题研究组实施,并得到天城教研室有关领导和教研员的大力支持。

  课题组组长:陈天明,男,37岁,学校副校长,中教一级,1984年7月毕业于三峡学院物理系专科,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1998年至20xx年于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管专业)学习,论文曾在万州获科研成果二等奖,天城教育学会获一等奖。

  课题组主研和参研人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班主任6名,政治教师2名,政教及团队干部3名,地、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2名,他们的论文多次在全国及省、地级交流、发表、获奖,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经费预算

  可能的经费开支主要有:资料检索、查询,书籍购买,实验班级所用的有关资料,研究人员到外地交流的差旅费,专家论证所需经费等等。预计大约需要经费8000——10000元。

  经费的来源:学校自筹及多方面筹措。

课题研究方案优选2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音乐世界中,各种音乐艺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富于现代气息的流行音乐,更是对中学音乐教学形成强烈的冲击,而中学生正处在花季的年龄,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流行音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直白的表达深刻的内涵,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而且表达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娱乐性很强根本不需要具备太多的音乐素养的人都能听懂学会,因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传统的教材大多数是艺术音乐或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仅仅学习课本的内容学生感觉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学生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形成一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矛盾现象。

  二、课题研究目标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学校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的确,有些流行音乐不适合学生学习,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音乐,把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的欣赏和学习流行音乐,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接触、了解和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对流行音乐有判断、有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在新课标下,怎样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种去。

  2、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样利用流行音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2、对比试验研究法:开设试验班,所开设的试验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同时暗设对比班,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3、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课题加以创新,并应用到教学中。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上交教科所。

  五、课题研究原则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材,运用新颖的教法,因材施教。

  2、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以乐感人、以情动人,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要体现音乐性和情感性,注意发挥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六、课题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有关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中的有关文献和资料,并结合自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积累的材料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中期实施阶段:收集有关教学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启动课题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完成本阶段研究目标。

  3、后期总结阶段:以课题研究结果为标准,对课题研究获得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汇编整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预计成果形式

  1、建立课题,设计课题方案。

  2、撰写读书笔记、案例、教育随笔等。

  3、结题,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优选3

  一、研究目的: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研究对象及范围: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四、预期成效: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六、研究进度:

  1、第一阶段(20xx.3-20xx.5)

  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

  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结题阶段(20xx.12-20xx.3)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优选】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方案4篇(优选)11-09

课题研究方案08-22

课题研究方案02-17

农村小学课题研究方案08-19

科研课题研究方案09-10

课题研究方案经典[6篇]04-06

【精选】课题研究方案四篇08-17

课题研究方案【精选14篇】07-14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10-28

课题研究方案(12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