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方案

时间:2024-06-09 04:17:36 志彬 方案 我要投稿

关于劳动教育方案(精选13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劳动教育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劳动教育方案(精选13篇)

  劳动教育方案 1

  一、活动目的

  让学生初步爱劳动,知道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最光荣,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小品表演、文具书包等。

  三、活动过程

  (一)、全体集合,各小队汇报人数。汇报辅导员老师。(报告辅导员老师本中队应到xx人,实到xx人,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报告完毕。)

  (二)、全体立正,出旗敬礼。唱队歌。

  (三)、宣布活动开始。

  四、具体活动

  主持人:“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大家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么?下面请我们班的xx同学为大家介绍以下。

  1、介绍“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主持人:是呀,劳动人民太辛苦了!他们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日夜操劳,“五一”劳动节是他们的节日,也是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学父母的节日,那你知道你的父母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2、请同学介绍父母的工作和辛劳情况

  主持人:我们的父母为了生活,也为了我们每一位同学,他们真是太辛苦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请看两个小品,看看哪个小朋友做得对?

  3、小品表演

  主持人:请同学说说哪个做得对?为什么?下面我请同学说说你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

  4、学生交流自己都在家做了哪些事(鼓掌勉励)

  主持人:同学们真能干!为家里做事,是我们每个小学生应尽的责任,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请五位同学比赛整理书包和穿衣)。

  5、五位同学比赛整理书包和穿衣

  支持人:我们是不是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不是)对!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下面请听歌曲《劳动最光荣》。

  6、小合唱《劳动最光荣》

  主持人:请辅导员老师讲话;(同学们我们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持人:呼号(全体立正师: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生:时刻准备着!)

  主持人:退旗,敬礼!

  主持人:我宣布xx“我爱劳动”主题活动到此结束!

  劳动教育方案 2

  [活动思想]

  以五月劳动节为契机,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为主线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去学习,去实际操作,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知道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最光荣,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和老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

  [活动时间]

  xx年4月28日——5月3日

  [活动内容]

  一、快乐实践负责:各班主任

  全校同学利用春假或双休日时间,来尝试“做一名快乐的.小能手”。根据“实践活动反馈表”(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开展实践活动,五一春假结束后把反馈表上交班主任老师,各班进行班级比赛,推选出“快乐小能手”两名。

  二、精彩展示

  1、“创意我们的美食”负责:各班主任、大队部

  三——六年级同学自愿参加《中国少年报》“创意我们的美食”活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进行美食创意活动。假期结束后取好作品名称,拍摄下作品照片,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创意背后的故事+设计原因),将这些材料以电子稿形式交班主任老师。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交学生处后,学校择优推荐给《中国少年报》。

  2、“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主题摄影负责:各班主任、大队部

  五六年级同学自愿参加以“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拍摄一组在节假日期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叔叔阿姨的照片,洗出照片后参加少先队“五一”活动橱窗展。

  摄影作品要求冲洗7寸以上照片。假期后交班主任老师。

  三、能手比拼负责:各班主任、年级组长

  各班根据“快乐实践”活动竞选出班级小能手2名,参加年级“我是小能手”比赛,评选出各年级“快乐小能手”。

  比赛内容:

  一二年级系鞋带、理书包、叠衣服;三四年级钉纽扣、冷菜拼盘比赛;五六年级套被套、炒菜比赛。

  奖项设置:各年级“快乐小能手”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胜奖若干(各年级自定人数)。

  [活动要求]

  1、各中队要高度重视,注重活动过程。

  2、对每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处及各班班主任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劳动教育方案 3

  一、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劳动教育内容

  主要有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农劳动等。

  三、劳动教育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2.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3.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4.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5.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劳技课教学。要求做到课时落实、设备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

  2.家庭教育中实施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

  3.学校与社会公益劳动。

  4.校外农业生产劳动。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五结合”:

  (1)课内外结合;

  (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

  (4)必修课和活动课、选修课结合;

  (5)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

  1.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德育室、教学室相关行政、年级组长、劳技学科备课组长

  2.宣传动员,热爱劳动的舆论和行为氛围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

  3.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其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主题队会、故事会、我参与、我体验等形式,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4.家校配合,营造劳动氛围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

  (2)活动搭台,融入亲身劳动体验

  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同时开展学生打扫“百果园”等屋顶植物园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2.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整理“学习小天地”。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3.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

  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

  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六、各年级劳动教育指南

  年级

  手工制作类

  营养烹饪类

  种植养护类

  清洁整理类

  简单维修类

  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

  七、八、九年级

  七、劳动教育的评估

  将劳动教育评价的结果,纳入现代风尚学生评比。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评估可根据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质量、劳动习惯列出考核内容,进行等级式考核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集体形式的劳动课、社区服务等可列入班级集体建设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劳动教育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防止片面性。通过自评、小组互评与他评等方式实行民主评定,加强劳动教育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劳动教育方案 4

  劳动教育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们参与校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并以此可以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了让全校学生积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学校、班级决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现提出具体方案如下:

  一、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

  每周安排两个班,每班三天,每天从早上7:40开始至中午放学,下午从14:00开始至晚自习前(晚餐之后重点做好保洁),实行全校全天公共区域、楼道等清洁大包干,其余时间各班只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因需要特别安排除外),这项内容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评分记入学生操行成绩。

  二、班级及个人职责

  (一)班级职责

  1、负责教学楼、实验楼的楼道、楼梯、及楼梯扶手、通风窗、镜子等的打扫及保洁;

  2、负责学校临时教学平房区、操场、游泳池、篮球场、绿化带的打扫及保洁;

  3、负责学校干道扫除及保洁;

  4、清除责任区内果皮屑箱内的废弃物,清洗果皮箱,做到随时清除;

  5、劳动课三天期间的常规值勤,秩序维持及违章纠正记录。

  (二)个人职责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争做五中小主人,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

  2、学生实行责任区域包干负责制,负责搞好班级分配给每个同学的责任区域的全天卫生和常规管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

  3、学生具体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打扫责任区卫生

  (2)责任区保洁

  (3)责任区常规值勤,违章纠正(包括乱吐乱扔,言行不文明等及有违反校规校纪的其他行为),记录并上报。

  三、组织职责

  (一)教导处

  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章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

  (二)教导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三)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安排科任教师的指导区域。

  (四)科任教师在所任班级劳动期间按课表规定的该班课程表时间到班上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劳动。

  四、劳动标准

  (一)楼道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墙裙无污迹、洁净;

  3、墙面、墙角、屋顶无尘,光亮;

  4、及时清除责任区内果屑箱,有效维持区内秩序,有力纠正违章行为并填写“违章记录单”。

  (二)公共区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痰迹;

  3、草坪、绿化地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4、每日清除两次以上果皮箱;

  5、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违章填写“违章记录单”。

  五、检查及评定

  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时间是上午9:30、下午14:00及17:00,检查有普遍和重点抽查两种形式;班级不合格者除不能参加先进班级评比外,凡涉及到的有关个人该期社会实践不合格,操行评定不及格。

  六、注意事项

  (一)在劳动期间,值周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着装上岗,不擅离岗位。

  2、见到师长,按礼仪标准统一称“老师好!”

  3、上课、下课及课余时间遇到老师要主动为其让道。

  4、不追逐、打闹,禁止不文明使用劳动工具。

  5、在教学楼区、实验楼和教学楼劳动的同学还应做到:

  (1)上课期间不在教室窗户外张望;

  (2)不在楼梯及楼道喧哗;

  (3)走路时脚步放轻。

  (二)可通过“联系本”、座谈会及家长会等形式检查了解在家的劳动情况。

  家庭劳动具体要求:

  1、寝室

  (1)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2)墙壁布置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3)叠被,枕套枕巾整理平整;

  (4)衣物自己收拾,并有序叠放;

  (5)书架无灰尘,书籍(破损书籍自己修补)摆放有序。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常理发;

  (2)勤洗衣服勤洗澡,身上无异味;

  (3)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4)不穿戴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3、为父母分担部分家务,一周之内至少做到:

  (1)洗一次衣服;

  (2)煮一次饭(包括炒菜);

  (3)拖两次地板;

  (4)擦两次灰尘(家具用品等)。

  劳动教育方案 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具体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重点打造1所本科高校教学实验农场、1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遴选立项100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所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带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幼儿园阶段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中加强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普通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培养定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服务社会,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色,融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四)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高校应当设置劳动实践月或实践周,在实训实践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明确学分计算方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五)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小学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中小学1至2年级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学生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中小学生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

  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高校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开展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以劳动互助和服务社会的方式,设立促进学生劳动情感养成、劳动能力提升的系列劳动教育品牌引领项目。

  三、基本要求

  (七)统筹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1至4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5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普通高校应围绕或依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劳动教育。

  (八)统筹课时安排。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院校专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以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1次。

  (九)统筹专业融合。

  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小学要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就业创业,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田野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十)统筹成果呈现。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次社会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统筹领导。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加强县级统筹,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型服务性劳动,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强经费投入。

  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以及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各地要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由主管部门在部门的购买服务目录中进行细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加强师资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多渠道多举措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和特点,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加强资源开发。

  各地要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城镇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涉农涉工高校、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实验农场和教学实训中心教育教学功能,向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体验营。启动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和高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

  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安全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活动。贯彻落实《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支持各地各学校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对市(州)、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劳动教育方案 6

  活动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活动措施

  一、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二、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三、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1、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2、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4、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5、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6、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7、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

  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

  三是要循序渐进。

  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劳动教育方案 7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2、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劳动实践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不仅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品德,更加激发了他们热爱学习、掌握本领和报效祖国的极大热情。

  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

  4、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要求

  1、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应用。

  2、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知识去思考理论问题;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加深和巩固基本知识的理解。

  3、要掌握好重点并注意通用性,才有一定的针对性。

  4、上课必须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做课堂笔记,应认真仔细,动手动脑,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独立完成实验科目,注意培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纪律:

  1、必须听从认课指导老师讲解,有疑问应先举手再提问,不能交头接耳。

  2、未经允许,不可以互串座位,不准用硬物在桌子上刻画,未经允许不准翻动抽屉中物品。

  3、必须按要求领取工具及实践器材。认真领悟线路图及内涵。

  4、每张课桌的同学在未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邻桌或其他同学借用工具或器材。

  5、每张课桌的同学应妥善保管好各自的工具及实践器材,防止损坏或丢失,如有以上现象应按价赔偿。

  四、教学课时

  共2小时,时间分配:安全教育10分钟,实际操作过程理论讲解约25分钟,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约60分钟,交流总结约15分钟,课间休息约10分钟。

  五、教学用具和材料

  1、制作衣架的材料、用具:十号铁丝、老虎钳、老虎凳、锤子。

  2、安装自行车的零部件和用具:

  ⑴零部件:钢圈(含轮胎)、大杆、车把、镙丝、镙帽。

  ⑵用具:各种型号扳手、老虎钳、镙丝刀、打气筒。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认识制作衣架的材料、工具和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让学生了解、认识自行车的零部件、工具和自行车安装程序。

  2、难点:

  ①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自行车安装程序。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物质享受,同学们目前虽然还是学生,但有些简单的劳动还是能够胜任的,比如衣架的制作和自行车的安装,今天就让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回答略)。

  2、安全教育:同学们,在你们还没有动手操作之前,我先讲一下安全,这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你自己负责。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制作衣架的同学每两人为一组,自行车安装的每五人为一组,同学们先坐下来听我讲解制作过程,然后再动手操作,在未制作之前请同学们不要动任何东西,在操作时也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不允许学生在课间随意离开座位走动或外出,更不能互相追逐打闹,还要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3、讲述新课:简易衣架的制作:首先准备10号铁丝长98厘米,用小铁锤将铁丝锤直,右手握老虎钳,左手持铁丝,用老虎钳钳住铁丝的一端约9厘米处弯成大弯钩状,另一端约1.5厘米侧面弯曲成小钩,大钩以下约4厘米呈柱状,再将小钩钩住柱子的下端,然后衣架上面总长比下面约长4厘米,具体操作流程图(略)。

  自行车安装:先将自行车大杆、前叉翻过来朝上→安装前轮→安装后轮→安装链条→安装支架→安装坐垫→安装前后闸→安装响铃、车锁→校正、镙丝紧固→打气→试骑。

  4、课后小结评比:

  ⑴首先将所有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表扬或肯定制作较好的同学,找出制作不太理想的作品,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这些同学进行鼓励。

  ⑵对课堂中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

  ⑶将各种表现特别好的同学上报给教育处。

  八、工具验收、小结

  清点所有教学用具,并将其重新放回指定的位置,将损坏的用具单独列出,及时补充用具,确保下次上课正常运行,留下部分学生打扫卫生,清洁课堂。

  劳动教育方案 8

  一、活动主题

  “热爱劳动、健康成长”

  二、活动内容

  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及体育、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文件要求,结合每学年设立的劳动周和每周一节劳动课,进一步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加强学生劳动品质培养,通过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和家校共育,丰富学生劳动体验,夯实劳动文化,强化劳动观念,提高劳动能力。

  (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意识。

  深入解读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整个高中学段,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等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怀。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团会等渠道和形式宣传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观念,锻炼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安排劳动实践。

  依据高中阶段劳动教育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鼓励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校园绿化美化、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等事务;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深入挖掘各学科劳动教育内容,努力推进以实践导向、理论支撑、五育融合为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落地,积极开展勤工俭学、设计制作、创新创业等劳动实践活动。

  (三)夯实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文化建设,营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把学校食堂、宿舍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教育第一场所,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创造条件举办“劳模大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榜样示范活动,广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让师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感悟劳模精神。

  (四)鼓励家长参与,推动家校融合。

  通过致家长公开信、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长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成才观,当好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切实强化家长在劳动教育工作中的监督和引领作用,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

  长效作用,督促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氛围,通过开展亲子劳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庭、社区劳动任务,学会几项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做好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工作。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宣传月的组织工作,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的作用,因地制宜,精心策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丰富活动形式。

  学校要主动衔接属地街道、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文旅等部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感强、可操作性高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工厂、科研院所等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校劳动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学校各部门处室、各行政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革新劳动教育成果,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大力推广先进典型、模范事迹。拓宽宣传教育渠道,积极协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宣传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劳动教育方案 9

  通过调研表明,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县、乡镇妇联从实际出发,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领域的优势,从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致富能力、家庭教育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防范意识、妇女维权、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影响家庭平安的因素

  (一)离婚率逐年上升。

  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离婚率的居高不下成为了影响家庭和谐的一大因素。突泉县民政局一年受理的离婚案件达180多件。

  (二)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突泉人民法院一年受理的赡养案件达26件。 有如下几种状况:

  1、一些子女推卸责任,使老人生活无着落。从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占全部赡养纠纷的80%以上。

  2、部分农村青年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拒不承担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

  3、一些老人在处理诸如分家产、帮忙料理家务等事务中,或重子轻女,或重女轻子;或重小轻大,或重大轻小。从而导致子女对父母产生偏见,并把所得好处与赡养老人对等起来,形成多得好处多养老,少得好处少养老,不得好处不养老的格局。

  4、个别子女由于自然灾害、或供自己的孩子上学、或家中有病人等造成经济非常困难,导致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心有余力不足,没有能力赡养老人,使老人的赡养存在危机。老人赡养问题最终成为家庭不平安的因素之一。

  (三)未成年人教育存在偏差。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隔代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引发两代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谐。

  (四)留守妇女问题凸现。

  1、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对于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妇女”来说,家中缺劳力和生产劳动强度加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2、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出现婚外情和婚外,影响了夫妻感情给婚姻家庭带来不稳定因素,形成了家庭婚姻的危机。

  3、养老、子女养育方面暴露出新问题。因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的养老、子女的养育的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在养老和子女养育方面容易暴露出一些情况问题:一是虐待老人现象呈现上升趋势,二是子女的教育培养状况呈下滑趋势。

  4、安全感降低,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中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

  以上种种情况给婚姻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

  (五)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目前我县留守儿童有1200多人。存在问题很多:

  1、 缺乏严格的督查指导,造成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2、缺乏父母的亲情交流,造成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碍。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强烈渴望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3、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观念淡薄,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约束管教,对很多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出现行为偏差和道德滑坡,纪律散漫,是非不分。

  4、缺乏家庭的安全监管,造成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这些也是影响家庭平安的问题之一。

  二、影响“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效果的因素

  (一)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应进一步提高。

  由于乡镇经费不足,宣传渠道不宽,宣传手段单一,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还存在死角,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吸引力应进一步增强。

  大部分地区开展传统的创建活动较多,缺少新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方式方法和载体。

  (三)普法工作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法普及存在差距。

  参与调查的部分妇女不知道《妇女权益保障法》,更不知道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正因为如此,对一些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不以为然,如家庭暴力。说明普法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的不平衡。

  由于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认识不同,所以创建活动在各旗县之间、乡镇、村之间开展的还不平衡。

  三、对策及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县妇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一)以宣传营造声势,进一步提高“平安家庭”创建的知晓率。

  即过强化舆论宣传、深入家庭宣传、巩固阵地宣传等方式,使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的良好局面。

  (二)以活动拓展内涵,增强“平安家庭”创建的吸引力。

  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进家庭”活动、“科技文化进家庭”活动、“ 安全知识进家庭”活动、“我家拒绝黄赌毒”活动、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教子能力、提高家庭成员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净化和优化家风,弘扬传统美德。

  劳动教育方案 10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抓好我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寒假劳动教育指导建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统筹资源,构建模式,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把我校创建成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胜利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总负责)

  副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成员:教导处各学段主任、一至六年级

  二、坚持基本原则,发挥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教育活动

  1、学习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年龄特点,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利用这个寒假学会1—2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2、协助家务劳动,减轻家长负担。协助家长开展家务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做好清洁,消毒防疫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孝老、敬亲、爱老等活动。

  3、开展兴趣劳作,体会劳动乐趣,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劳动,创作各种手工作品,促进手眼协调、手脑协调能力,体会劳动乐趣,提高劳动技能。

  4、利用家访,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劳动成果展示,评选劳动达人

  1、确立学生劳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通过撰写劳动叙事,制作手工作品,拍摄劳动实践照片、小视频等方式展示交流劳动教育成果。

  2、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班级“劳动之星”“家务劳动小达人”、“手工达人”“种植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全校进行展示评选出学校的“劳动小能人”。

  3、把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班级(劳动)管理情况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有效增强老师们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上交形式:

  1)每个班级每月制作两篇劳动美篇,在1月31日和2月22日分别以组为单位上传,开学后上交美篇文本。

  2)开学时各学年组收齐《胜利小学学生假期家务劳动评价单》

  相信,通过这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劳动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们创新创造,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一定会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珍视幸福生活,珍爱生命自然的好习惯,树立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

  劳动教育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xx中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7—9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5、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6、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育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具体措施

  1、每学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养成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记录。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3、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两次。争取一周一次。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尽可能不占用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

  4、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实行楼道、院区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

  5、组织职责。德育处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纪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总务处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年级组负责督促、协助各班按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课,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评估并记入班级考评,组织好本年级科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劳动课的组织指导;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

  劳动教育方案 12

  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为了让全体师生更好地了解五一节的由来和意义,了解并关爱中国各个年代的劳模,并树立向他们学习的思想,鼓励学生关爱身边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懂得正是他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并以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积极参加劳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五一节的由来和意义,明白这个节日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五一劳动节,了解其历史和传统;

  3、让学生了解并关爱中国各个年代的劳模,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4、鼓励学生关爱身边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懂得他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5、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并以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积极参加劳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月3日

  三、活动主题

  劳动光荣,奉献最美

  四、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五、活动设计

  1、召开主题班会

  我们将在班会上向学生宣传五一节的由来和意义,让他们对这个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2、举办手抄报比赛

  各班将分别制作一期“五一节”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体现劳动节的内涵,倡导同学们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积极参加劳动。每个班级将提交5份作品,以展示同学们的创意和劳动精神。

  3、征文活动(三至六年级)

  我们将以“劳动光荣,奉献最美”为主题,进行有奖征文比赛。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亲身参加的劳动,写出真实的体会。征文要求用稿纸抄写,字数不少于500字,并在x月3日之前上交。每个班级将选出5篇优秀作品。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五一节的由来和意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关爱和尊重劳动者的贡献,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并以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积极参加劳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个五一节成为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让劳动光荣,奉献最美的精神在我们的学校得到传承和发扬!

  劳动教育方案 13

  活动目标:

  1.了解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增加对劳动的认知。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3.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愿望,培养爱劳动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为了准备这次活动,我们需要一本挂历、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以及一些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销售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录像片段。此外,我们还需要安排幼儿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到超市购物等活动,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劳动。

  活动过程:

  一、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1.教师请幼儿认读5月1日,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个字是红色的,以及这是什么节日,属于谁的节日。

  2.讲解“五·一”节的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的人都过的一个节日,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二、认识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1.观看录像片段,边观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服务的人。

  2.谈论身边的劳动者。教师引导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的照片并说一说他们的工作。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并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三、请幼儿回忆参观理发店和超市的情景,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

  教师提问:你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劳动的?

  四、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工作。

  五、幼儿讨论,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劳动是一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1.理发店的叔叔阿姨都做些什么工作?

  2.如果没有他们会怎样?

  3.超市里的叔叔阿姨每天站着是否会感到累?

  4.既然累为什么还要继续工作?

【劳动教育方案】相关文章:

劳动教育主题方案07-26

劳动教育活动方案09-21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8-18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方案05-17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9-09

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4-07

高校劳动教育方案(精选10篇)04-07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精选16篇)05-12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精选14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