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区走访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走访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走访调研报告1
为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走千户、访千人”走访活动深入开展,本着访民情、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暖民心的原则,国庆节前后社区联合组成走访活动小组,走访了以特困户、下岗户、信访户、和老党员、老干部为代表的150户居民,居民从政策、规划、拆迁、环境、交通、治安和社区建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现将有关民意汇报如下:
一、有关政策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政府对下岗职工关注不够,养老保险金额高,双下岗家庭无力接续养老保险;
2、物价过高。
二、有关环境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公共设施质量不高,常被破坏,希望提高工程质量,同时通过宣传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2、施工场地卫生环境差,垃圾不能及时清理。
三、有关治安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菜场小偷多,部分居民楼被盗,摩托车丢失,建议公安部门加大巡查和打击力度。
四、有关交通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道路工程质量差,新建不久的道路常要修补;特别是人行道车子碾压严重。下雨天常常遇到“地雷”。
社区走访调研报告2
社区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在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社区工作者作为奋斗在社区建设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推动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维护基层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XX市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连续多年通过面向社会和高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为全市社区建设充实了人才力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导致人员管理出现混乱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社区工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类职业明确提出来,由此导致社区工作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并带一系列问题。比如,《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街道以《条例》未将社区工作者明确提出而拒绝社区工作者休年休假的申请。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社区工作者在考核、奖惩、培训、退休、辞职辞退、煤火费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没有政策依据,导致各地方遇到实际问题时要么各行其是,要么绕开不去解决,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福利待遇相对偏低,普遍存在现实生活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再加上社区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平时尤其是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些社区工作者认为自身的付出与收入不能成正比,影响了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外地的大学生社工,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还面临着租房等实际困难,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他们的.生活负担很重,很多大学生社工虽然有奉献基层的热情,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近年来,市区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工作任务和目前XX市生活水平相比,收入待遇还具有向上提升的空间。
三、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影响了扎根基层的信心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仅看重当前的薪水,更看重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在社区工作缺少晋升更高职位的机会,同时,目前社区工作者没有非领导职务增长机制,而一个社区的领导职务非常有限,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缺少晋升机会,一些大学生社工认为在社区工作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留在社区工作的信心产生动摇。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编制、身份等看得特别重要,而当前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尚未确定,加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一些大学生社工由此认为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不明确,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社区工作的热情与投入程度。
四、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社区工作在人们眼里都被认为是层次较低的工作,加上部分大学生社工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停留在社区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脚侦缉队”的层面,认为社区工作不如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体面,和身边同学、朋友的工作对比,难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一些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后,与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相符,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心中落差较大,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思想上产生一些波动,工作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大学生社工没有经历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历练,对于经常性的加班、值班偶尔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加之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往往会产生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思想。
五、基层经验比较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
社区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做好社区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目前招聘的社区工作者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历、社会阅历,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经验很少,对社区及居民情况了解也不多,让他们直接到基层处理社区事务,对于他们而言极具挑战性。另一方面,很多社区居民对新进的大学生感到很陌生,对他们处理纠纷及服务社区的能力也大多持质疑与观望态度,而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就是让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建立足够的信任,才可能继续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因此,要大学生社工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能手,将来能够独挡一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针对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有序
目前,XX市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为《XX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目前来看,这一文件规定比较宏观,没有细化的配套文件,各区和各街道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自行规定,造成不同区、不同街道之间政策差别很大,有必要出台全市统一的配套政策,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同时,在国家对社区工作者身份未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可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先行一步,将社区工作者划定为社区事业编,作为一种独特的事业编制存在。一来社区工作者的所有经费均由财政负担,此举不会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二来可以将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明确下来以安定人心,三来在管理上便于参照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执行。
2、提高薪酬待遇,稳定人才队伍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涨船高。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XX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加大,在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过4%,今年2月份则达到了5。3%,8月涨到6。6%,创三年来。考虑到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因此对居民生活影响更大。去年全市社区工作者调资后,社区工作者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增长。但由于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机制只有职务年限补贴每年增长50元,相比物价涨幅来说,远不能保证社区工作者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长效机制,确保在不大规模统一调资的情况下其工资待遇也能逐年合理增长。
3、建立职级体系,提升发展空间
目前,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务一共只有3级,即一般工作人员、社区副职和社区正职,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只能在一般工作人员的职位上干一辈子。为了给社区工作者更大的晋升空间,可以考虑借鉴公务员制度和警衔制度,建立社区工作者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比如将职级划分为16级,一般工作人员对应1-8级,社区副职对应5-12级,社区正职对应9-16级,采取3年晋升一级职级的方式,保证在社区踏实工作的低职务人员也有晋升到更高职级的机会。另外,在明确社区工作者身份地位的同时,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时,也可拿出部分职务定向招考社区工作者。
4、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优秀典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博客等渠道,宣传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典型事迹,塑造他们的良好形象,展现他们的良好风貌,尤其是要让居民群众逐步了解、熟悉、信任大学生社工,树立大学生社工在居民群众中的公信度。另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大学生社工中的一些优秀代表,为其他人员树立标杆和榜样,让大学生认识到社区工作大有可为。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工学历水平高、知识储备多、操作技能熟、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扬长避短,让其在工作中与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结成对子,优势互补、相互指导、共同提高,增强他们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
5、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由于学校与社区差别甚大,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社区工作在情理之中。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大学生社工的理论基础好、总体素质高,只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使用,他们就可以很快成长起来。为此,一方面,要在社区搞好传帮带,提高大学生社工的任职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大学生社工工作热情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采取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从全市层面每年规定统一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在组织上可以市、区分级组织,从而分类、分层地开展专业性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社区工作期间有所得、有所获。
社区走访调研报告3
根据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市委办组织调研小组到联系的丹溪社区开展民情调研。在走访社区临街店面过程中,经营户反映去年以来客流量不断减少,而房租不降反升,几乎难以承受,而房东坚持房租只涨不跌。调研小组又走访了商贸区、化工路一些店面,发现这一现象较为普遍。经营户与房东之间就租金问题形成了一个无奈的“囚徒困境”(两个被捕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若长期得不到破解,势必影响我市商贸业的持续繁荣。
一、转型升级时期客流量减少凸显,租金压力加剧
经营户反映,年下半年客流量明显减少,同样的店面、经营模式、商品价格,销售额大约减少了一成,而店面租金却普遍上涨了7%-10%,经营压力急剧加大。对于一般零售经营户而言,经营净利润与租金比为1.5:1时,能感觉心理平衡;如果1-1.2:1感觉是在为房东打工;若净收入还低于房租,则认为缺乏发展潜力;如果是0.5:1,则大多数经营户都会选择离开。以社区水果店为例,2间店面年租金7万元,经营毛利20-25%。20xx年销售额80多万元,年只有70万元,除去日常经营开支、房租,净利润只有7.5万元。而经营户在续签合同时提出要减少房租,普遍遭到了房东拒绝。
客流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随着低产值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一大批低技能、低学历、低收入的外来建设者转移到其他地方(年义乌流动人口同比下降约4.6万人,减幅
3.34%。流动人口中从事生产制造加工行业的68万人,占51.22%,较20xx年减少了11.8万人)。当然,随着新兴产业发展,也有新的外来建设者涌入义乌,带来新的商机(流动人口中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38.4万人,占28.9%,较20xx年增加8万人,增幅26.34%。大专及以上学历增加了1万多人,上升了0.91个百分点)。改变,需要成本和时间。如果房东不能根据市场形势进行调整,一厢情愿要求保持甚至提高租金,最终经营户只得用脚投票,选择离开义乌。逐步的更新换代一旦演变成短时期内的集体“逃离”,势必对我市的店面商铺造成雪崩式的冲击,这对于一个商贸城市而言将会是沉重的打击。
二、房东不愿意调整租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经营户与房东是个利益共同体,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店铺租金本是经营户与房东双方博弈的结果,由市场决定。但在经济转型、市场急剧变化时期,如果双方不能很好应对这种变化,一昧坚持既得利益不肯做出一点让步,最终会使双方陷入“囚徒困境”导致两败俱伤。房东不愿让步原因有:
第一类是盲目乐观,不能察觉发展形势的变化。随着房东经济的兴盛,大多数房东的>幸福指数很高,群众开玩笑称,男房东天天旅游、麻将、KTV,女房东则是购物、美容、看韩剧。心无压力,生活固然滋润,却会逐渐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节奏。一个有趣的.对比:经营户每天起早摸黑,辛劳异常,但大都精神抖擞,也经常关注财经类新闻;而很多房东虽然生活安逸,却大都精神不振,少了一股精气神。一个小房东称,他圈子里的朋友一年不看新闻联播、义乌新闻的是普遍现象。很多房东总是认为“房租从来都是只有涨没有跌的,店铺从来不用担心租不出去”。
第二类是怕冒风险,过于注重眼前收益。
去年的“鸡毛换糖
”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对房东经济过分繁荣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也让一些房东意识到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没有城市承载力、竞争力的提升,房东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一些房东尽管也认识到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降低房租、为经营户提供增值服务,才能实现双赢,但真正要进行调价,又放不下眼前收益。有房东就表示,“将来的事说不准,即便降了房租也未必有利,还不如现在多收一点是一点”。
第三类是畏首畏尾,不愿积极改变。
调研中有房东表示,自己怕当领头羊,如果其他店铺租金没有下调,自己下降了很可能会带动周边店铺的整体下降,房东称“那可是要被边上的人骂死的”。于是,经营户和房东都只能苦苦支撑,等待新的转机或是市场最终的“判决”。
三、加强监管引导,努力构建和谐共赢局面
借鉴经济学思维,破解“囚徒困境”当在机制引导、增进沟通理解、营造“友善”氛围等方面着手,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建立相对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1.通过加强市场秩序监管树立遵守规则的社会导向。当前店面经营户对房东意见较大的是不顾合同随意涨价。如一经营户反映,20xx年在化工路租了一间36平方米的店面,当时合同约定连租3年,年租金13万元,每年上浮8-10%,到20xx年房价涨到22万元。换个地方也是如此,只好每年换地方,又要重新装修,由此造成时间、财务成本巨大损失。经营户表示,很多房东认为涨价天经地义,想怎么涨就怎么涨,即便工商、法院介入也很难执行到位。一旦发生纠纷,就算赢了官司生意也会大受影响。违反合同随意涨价,不仅急剧加重经营户负担,还会让他们觉得义乌秩序不佳、规范不够,对义乌持续繁荣的信心大受打击。建议从规范秩序树立良好导向的角度,加强监管,打造诚信、公平、规范的市场经营环境,切实维护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增强外来创业者对义乌的信心。
2.创新宣传方式更好凝聚创业共识。以往宣传主要依靠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而现实中许多房东生活压力小、收入高,再加上生活习惯、生活圈子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敏感度不高。建议提高宣传针对性,在内容、形式和宣传途径方面有所创新。内容上,尽量用通俗易懂、群众能直观感受的事例,如快餐店客流量、中低端手机销售量、夜市摊位租金等方面的变化,以经济漫画的形式让群众愿意
看、能看懂、看了有印象。更好发挥社区的宣传作用,把宣传内容放到社区电梯间、楼道处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让更多房东有机会看到。宣传途径上,更加重视QQ、微信等新媒体作用,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些外地或历史上因创业创新而成功,因自满守成而衰败的>故事传奇,让他们看了有兴趣、有感触。
发展实践早已表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地方,一旦失去了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无论多么富有终究都会走向衰败。历史上湖(州)商的兴衰就极具警醒意义(1876年前后湖商鼎盛时期,仅“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财富就达8000万两白银,超过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但富起来的湖商没有抓住振兴民族工业的机会,将大量的资金流向捐官卖爵、修园建楼等非经营性的领域,并以上海为中心的>房地产行业作为最大的>投资。如四象之一的刘墉家第四房就在上海出租房屋700多栋,房租收入达到每月5万银元以上,按当时购买力计算约相当于现在的350万元。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技术革新人造丝大量涌入市场,湖州七里丝简直没有机会在市场上竞争。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白银汇率大幅波动,对出口影响巨大,盛极一时的湖商几乎是一夜之间走向没落)。
3.增厚创业氛围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亲和力。与经营户访谈中,一位来自潮州的陈姓经营户有两句话让我们悚然动容。一句是:“如果义乌经济环境不好了,做生意的人看不到希望,就会选择离开,那时义乌就真成了底特律了”。另一句话是:“现在义乌的一些房东、富二代,上午10点前电话都打不通的,你们义乌既没有海(不靠海)、又没有田(空间小),如果再没了吃苦拼搏的精神劲,以后靠谁(什么)来发展?”这两句话真是让我们深受震撼。去年“鸡毛换糖”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让“新奶酪”、“中国的底特律”、“温水煮青蛙”、“房东”等成了群众口中的热点词汇,也让外来创业者感受到义乌再出发的热切愿望。他还表示在报纸上能看到很多外来者成功创业的事迹,让他们觉得很暖心,也感受到义乌的开放包容和对外来创业者的尊重。建议主流媒体能多关注、宣传一些白手起家、创业小成的典型事例,更好展现义乌亲商重商的发展氛围,增强义乌城市对广大创业者的亲和力。同时,通过宣传身边艰苦拼搏的青年小人物、创业小故事,进一步激发义乌年青一代的创业激情,让他们认识到光靠父辈留下的财富难以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唯有积极进取创业创新方能担起发展的历史责任,赢得真正的尊重。
社区走访调研报告4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社区走访调研报告5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社区安全、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我就当今社区社会的管理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5个,居民16户50人,外出参观学习2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社区工作人员基本信息
金石社区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万平方米,拥有居民住宅楼54栋、20xx套房,目前已入住居民1992户即5132人。
金石社区现有在编工作人员7人,挂职干部1人,村官1人,劳动保障站3人。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130人(含预备党员3人),下设党小组13个,党小组长13人。居委会下设居民小组20个,居民代表51人,楼栋长20人。
金石社区物业:工作人员75人,其中园区主管1人,报修统计员1人,维修工2人,保安19人,园区保洁11人,楼栋保洁21人(公益岗),新市区养路保洁20人。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金石滩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金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
(二)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金石滩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金石社区、金海人家社区),9个居民小区。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金石滩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金石滩街道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金石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金石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金石滩街道办事处要求金石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金石滩街道办事处落实到金石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金石滩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金石社区居委会是金石滩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金石滩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金石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金石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金石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金石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金石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金石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开发区委办局在金石滩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金石滩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金石滩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金石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金石社区居委会经费由金石滩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石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金石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1、金石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
3、金石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4、政府要加大金石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
5、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按照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文精神,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资的基础上,可由区政府或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年终奖励,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切实解决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保障委员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总结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大连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广大地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连农村新社区建设,使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给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解析的金石社区,虽然不能代表全市新社区中心建设的整体,却反映了大连的基本现实。各地情况差异,发展程度不同,新社区建设措施和做法也不尽一致,但进展情况却令人感动振奋。
大连市于20xx年6月17日启动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在市民政局全面布暑安排下,按照农村社区服务服务中心实施统一设计和标准。即每个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建设标准每平方米不少于1000元。提升服务中心“一场九室二市”功能。其中有村委会办公室、党员和村民综合活动室、警备室、文化阅览室、医疗卫生室、农村物资超市、日用百货超市、司法调解室、学龄前儿童教育室、体育健身室、村级档案室、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等。齐全周到的服务功能将为广大农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大连新社区建设正在储能蓄势,必将大踏步前行。
【社区走访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07-15
学校调研报告04-11
药店调研报告09-05
优秀调研报告05-30
装潢调研报告12-20
包装调研报告11-26
快递调研报告02-07
企业调研报告02-16
旅游调研报告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