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时间:2022-06-28 13:18:59 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让阅读成为需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

  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蕴含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时下,电影、电视网络等深受大众喜欢的传媒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孩子们中间,迷恋电视节目者有之,迷恋电脑游戏者有之,迷恋上网聊天者有之,喜欢阅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能变被动的读为主动的读。

  二、让阅读成为爱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在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1、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由此,我们定会想到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3)、拓宽学生读书空间。我们又把读书活动引向家庭。许多家长经常带孩子上书店,给孩子选购书籍,有些家长还在家里为孩子安排了读书的小书桌、放书的小书橱。有些家长还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议,互相讨论。

  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悦读”,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利用榜样的力量

  美国某一校长,曾做过这样一个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 心理学表明,孩子是具有向师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经常给孩子们讲名人的读书故事,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除此之外,身边榜样的力量也不可小瞧。经常表扬班里爱读书的孩子,让学生探讨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收获,也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利用课文作先导

  教材中编排的许多文章都出自名著或和名著相关,我们就可以一次以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水浒传》;学了《伊索寓言三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伊索寓言》;学了《一本那孩子必读的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是杨红樱系列的其它作品;学了《之间儿童多处行》,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繁星春水》。

  4、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获得成功感后,他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从而使他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断获取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呢?

  ①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全家共读一本书、诗文朗诵比赛、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辩论会、阅读沙龙等。有时,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我们还可结合语文教学开展主题综合阅读活动,如本学期,我就以“友情”为主题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阅读了《蓝鲸的眼睛》、《夏洛的网》、《青铜葵花》等书籍,还阅读了大量的诗歌、美文,孩子们还排练了一些短剧,收到了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果。

  ②重视评价。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可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等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对学生广泛阅读手册要经常检查,并将学生课外阅读结果,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中,使学生的阅读成果及时显性化,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从而形成推进学生积极阅读的合力。即使是一些读书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如评出“广泛阅读金、银、铜奖”“阅读进步奖”“阅读小博士”等奖项,并举行隆重仪式,颁发获奖证书,最好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书签、书籍等,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

  三、让阅读成为习惯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才会在课外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悉心指导,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第二,,适当“强制”,知行合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大约需要21天的坚持时间。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第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将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受益终身。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2

  在班级阅读方面,我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每天早晨的晨诵课和阅读课。二是班级一些阅读活动。晨诵课以朗读《日有所诵》为主,阅读课以老师讲故事和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要内容。班级阅读活动一些根据学校工作策划,还有一部分是班级自主策划。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工作,不仅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丰富了情感体验,还培养了对阅读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力求扎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年级时的《日有所诵》精选适合于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有的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拟人化,形象而生动。有的是小朋友们游戏时的歌谣;有的是一些简单的绕口令,充满趣味性。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日有所诵》时,也是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朗读的基础上达到长时记忆。三年级的《日有所诵》难度有所增加,增加了一些古诗,大多内容选自于《泰戈尔诗集》,所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后面的注释和赏析去理解诗歌内容。学生的自由读时间相对加长,尽量把更多的朗读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学校的图书馆为班级的阅读课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空间。1—2年级孩子的兴趣还大多停留在丰富多彩的绘本上。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三年级的孩子选择面更广,有的学生已经乐于去阅读一些文字相对较多的故事。但有些学生对阅读缺少兴趣,在阅读课上尽量会花一些时间带着他们的阅读,孩子都具有亲师性,老师的带领让孩子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阅读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强化班级阅读氛围。

  午饭过后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将他们组成一组,在共同阅读中他们会更乐于读书。

  图书推荐是班级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别人推荐的图书,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推荐图书以在班级展示和交流为主要方式。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3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前提和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本学年我校继续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师参与度,构建阅读网络

  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是课题有效研究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各班级在学校制定的阅读方案的引领下,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校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这与农村家长从小不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有关);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比如,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辅导时间少。这对于综合素质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

  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积极参与各项比赛。

  我校十分关注的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赛事,每次机会都牢牢抓住,鼓励学生大胆、广泛的参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校注重以点带面举行,所有这样的比赛,我们在开展的时候,组织相关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从读书的方法指导,到校内初赛的认真策划举行,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学生读书的质量有很好的展示。同时,对于选拔出来参加复赛以及决赛的同学,学校还成立专门的阅读班,组织这些学生系统地训练,以确保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师生共读形成传统。

  学校号召全校师生“每日三读”,与文学名著对话,与文学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当好学生的“陪读员”。当“陪读员”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端正读书目的;其次是当好学

  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而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再让学生本人讲心得写体会,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得文笔优美、选材新颖的文章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文章能够刊登,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我校校刊《鹿鸣》的出刊,更为我校课题研究提供了成果展示的平台。

  (三)系列活动弥漫书香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好书推荐、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之星”“诵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每个教室建立一个图书银行,为学生提供了课文阅读的保障。为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每年4月份是我校的读书月,并在4月23日开展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了图书跳蚤市场、读书知识小报比赛、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赛、经典故事讲演比赛以及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

  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更新图书丰富书籍

  让图书室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校的图书。我校除了把原来经典老书做归类和规范的整理外,还不断更新图书,丰富书籍。比如,购买一些当代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借助读书活动,倡议全校师生共同捐书。

  三、拓宽研究面,优化研究效果

  为了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效果更好,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以及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和非语文学科老师的科研水平教研水平。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整个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平时研究过程中,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为,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较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的阅读课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较好的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有效性都进一步增强了。

  2.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内外阅读课教学的操作样式。通过这些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大家形成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指导教学应该突出“四个注重”的共识。即,注重激励、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注重实效。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操作样式,及:提供平台,推荐书目、教给方法,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展示成果,积极反思。对提高有效课外阅读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展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实践平台构建。学校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情况,建立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规范性、传统性、针对性、系列性和学科性实践活动平台,以“亲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

  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5.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的能力提高了。

  总之,经过本学年的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好读书的阅读习惯,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5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学校也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通过开展开展读书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在学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6

  时光荏苒,一学期即将逝去。回顾这一期,我从来没有匆匆忙忙的懈怠过课外阅读课题组活动。这项工作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本期中,除了督促老师学习外,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经典阅读大赛。9月,学校推出经典阅读大赛,班级评选出7个一等奖和12个二等奖,让经典读物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古诗词朗诵比赛。12月份举办了古诗词朗诵比赛,以选调生号的形式对每个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的积累。

  (3)讲故事和演讲比赛。11月,故事大赛和演讲大赛交替举行,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最想和同学分享的故事,让好书在更多的伙伴中传播。让学生用书本给的启示感染同龄人,激发学生更高的阅读热情。

  (4)看手抄报展。看手书报纸,内容丰富多彩,孩子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推荐好书,介绍自己喜欢的主角,在书上画插画。

  (5)读卡展示。孩子们用自己的卡片摘抄精彩的段落,写下最深刻的感受。每个孩子手里都有厚厚的一叠卡片,记录着读书的痕迹。

  (6)阅读体验评价。本学期初,学校开展了阅读体验评价活动,交流学生假期课外阅读情况,也是了解新书、开发来源的机会。

  (7)好书推介会。每个班利用班会开好的书籍推荐会,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转向优秀的儿童书籍和经典的儿童书籍,让书籍净化孩子的心灵。

  (8)作家大会。11月,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来到学校与学生们进行讨论。这次作家见面会再次掀起了阅读浪潮,让学生们认识了更多精彩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了他们的阅读。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及时与老师、家长和同学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老师、学生、家长、孩子有共同话题,加强沟通。在各种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绩,品尝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在班级、学校、家庭中渲染良好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学生周围环境的主流氛围,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提供保障。

  1.保证书源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为学校图书馆更新藏书,并定期向学生开放;班级配备书柜,师生共同捐书,形成借阅体系。

  2.提供阅读课程

  阅读课列入课表,每节课每周一节阅读课。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每节课每半个月安排半天,老师组织学生在学校阅览室看各种书和报纸。

  3.在学术校园环境中教育人们

  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个游廊,都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本经典的书,涉及到科学、艺术、古诗词、建筑、人物、古谚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书籍的根源和源头,引导阅读更深入。

  4、班级读书会

  (1)书友小队共读一本书。实验班成立书友小队,5人一队,选出小队长,利用下午到校至上课前的20分钟时间,组织队员共读一本书。读完以后,交流感受,写读书心得,贴在班级宣传栏。

  (2)亲子共读。要求家长每月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共同做读书笔记,写心得感受。每个学生家里都设立了小书架,逐年增加家庭藏书。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给学生一张书目,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期末评选“书香家庭”,促进家庭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

  (3)师生共读。教师通过阅读指导课向学生推荐好书,学生也可向老师推荐好书,教师阅读学生推荐的书籍,与学生一同评书,更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4)实验班每个星期的班会课都有固定的10分钟时间是“新书快报”的环节,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把自己最近喜欢读的课外书内容介绍给全班同学,因为同龄人的读书兴趣相似,有时候,推荐人眉飞色舞的讲述勾起了学生的浓浓兴趣,常常出现许多同学共读一本书的情况,然后把他们写的读后感贴在班级的读书园地里,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

  课外阅读在学校、家庭、社会蔚然成风,孩子们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一日不读书,就感觉似乎缺少了什么。读书渐渐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而习惯的事情,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高尚的心灵需求。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有人打过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课内阅读是“圈养”,课外自主阅读就是“放养”。放养不是放任自流,我们的教师就如同牧羊人,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还要看着他们吃饱吃好。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我们的教师发现,既要选择经典的名著,又要选择重要的时文,还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爱读的书籍。一味的要求学生读经典、读名著,而学生却很不情愿。他们的兴趣更多在于那些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作品上,读这样的书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体验生活的快乐,实际地消除他们的烦恼,教会他们处事方法。于是,在学校开展的一次次作家见面会上,一批优秀的儿童作家带着他们的作品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儿童读物。我们的教师,将这些作品的阅读,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如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同学们认识了令人仰慕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阅读了他的一整套作品。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从沈石溪的作品中他们了解到许多关于动物的鲜为人知的情感故事,心灵受到了震撼。阅读推荐课上,老师推荐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更是犹如香气扑鼻的心灵鸡汤,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带来慰藉。还有学习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孩子们不仅对法布尔充满敬意,更对他的《昆虫记》充满了好奇,喜爱动物是小学生共有的特性,他们很快就迷上了《昆虫记》,在昆虫世界里获取知识和乐趣。品尝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读课外书,他就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读书成了一种需求,自然也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2、“定时定量”进行课外阅读。

  自制能力差、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读书是一种肢体相对静止而思维活跃的脑力活动,天生自抑能力强、爱动脑读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性,采用“鼓励+布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我们的教师鼓励并布置学生每天自我阅读不少于20—30分钟,阅读内容以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读的优秀儿童图书为主,在完成每天规定的保底阅读任务后,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报刊、杂志、电子书也可以作为信息补充。每周亲子共读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教师每日读书不低于30分钟,并做读书摘抄;教师导读、引读,在情感上成为学生坚持阅读的强有力支持。久而久之,无论是师生还是家长,品尝到了阅读的甘甜,习惯成自然,读书渐渐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而习惯的事情,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高尚的心灵需要。

  成绩和收获成为过去,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一届又一届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发读书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我们的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学习以外的时间或者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意每天看看有益的课外书,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所以,更需要家长的密切协助。每天学生读得什么书,读了多长时间,由家长签字。(规定每天必读半小时)

  (二)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

  (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

  (4)摘。摘抄好词佳句。

  (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

  (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

  (1)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2)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3)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读书效果的提高。

  (三)为读书创条件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确保有书可读。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让自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还由班长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统一借阅、统一归还。

  2、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周四下午最后一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平时,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至2小时阅读等作业。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才能提高读书效果。

  3、推荐阅读书目。

  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去读,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知识面狭窄,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仅仅依靠自己的读书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3)、在语文课上,不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与书交朋友。

  (4)、每逢假期,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四)检查读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二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如:检查学习笔记,举办读书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8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学习,集中学习有关课外阅读指导性资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自学,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识,并按照自己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

  二、加强教研确保实施

  我在确定各小课题之后,便开始进入课题研究工作。主要以个人开展分课题研究与集体研究讨论方式相结合进行的。汇报自己各阶段研究成果;相互倾诉在研究课题中的困惑,在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请有经验的教师介绍自己的具体做法,相互学习、借鉴。

  三、多彩活动学生受益

  我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读书,指导学生读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写富有特色的读书笔记。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开拓了阅读视野。与此同时,重视朗读、默读、背诵,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许多经典的文章里面的好词好句,都可以要学生有目的的识记,甚至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需还有不少同学将习得的方法、好词佳句能在运用时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平时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在我的鼓励表扬下学生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我的教学活动,爱上读书。

  在学期前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书籍,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在书中勾画语段,并批注(揣摩顺序、领悟表达、体会情感、发表观点)。期间多次召开读书交流活动,好书推荐会,孩子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作者主人公进行亲密接触。学生读书后写读后感,在班中进行赏析。翻阅了读后感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讲评,使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活动中期,发现部分学生的读书热情有所减退,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学生:只有将爱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才能成为特长,好的习惯要坚持就能形成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将同学阅读的书籍进行翻查分为三等评价,分别是:真棒、加油、要努力。在动结束时采用五星评定,表彰在我班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颁发班级“读书之星”奖状,并完成好书推荐卡的填写,使更多的同学分享读书的快乐。

  学期初,低年级我结合本班的具体的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班级的读书计划。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中来。还动员学生向班级捐献自己平时的爱看的各种图书,并能主动地借阅给其他同学。引领每一位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以书为友,努力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家校合力收效显著

  寻求家长的支持,加强督促,让更多的孩子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为了确保良好的效果利用短信平台告知家长,家长的做法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家长不闻不问,孩子一定有空可钻!只有从细节抓起,好习惯养成了,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轻松!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希望家长予以督促。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9

  阅读,能够为孩子开启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可以引发高雅的谈话,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感、深刻的思维;阅读,能使孩子们更加关注生活,并重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阅读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内容。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犹太人时刻不忘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庄子《逍遥游》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好语文必须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积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几年前的一次对我校的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量的课外练习和一些无意义的活动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怕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严重不够、语文积淀浅薄,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科书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于是,僵化的教学程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大语文教育观也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课外的阅读、写作、交谈、各种活动,甚至生活,无不需要接触和运用语言,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者必须激发与培养广大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的时代要求前,在不断要求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时,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研究。

  2.实践意义:全面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记日记的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2.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机的心理因素,调查出各种不良动机的严重程度。

  2.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真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0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目的

  1、当前的教学环境。《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缺乏的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只要听说写作文就愁眉不展;平时也不爱写日记;或许在老师的强迫下不得己完成任务,但作文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

  3、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吕叔湘先生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由此可见,要改变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是一条必经之路。

  此次调查,我们采用书面答题的形式,共20题,三到六年级学生参加,学生可不记名,使其在一种真实、可信的状态下反映事实,以保证此次数据的有效性。

  二、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

  在调查问卷中:有10%的学生在“你每天都读课外书吗?”一栏中选择了“经常”,82%的学生选择了“偶尔”,8%的学生选择了“每天”。究其原因:电视、VCD、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及迷恋在网络游戏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45%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30%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学生的课外书籍短缺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70%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书籍,28%的学生有一至十本课外书,拥有10本以上的课外书的学生只占2%。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学校在“双高双普”时都设有图书室,甚至教室都设有图书角,但由于学生兴趣不浓,把这些当作了摆设罢了,只顾沦陷在娱乐游戏中而已。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我们老师要解放自己的头脑,提高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少些枯燥无味的讲授,或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些时间让学生阅读,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渠道筹集更多更好的书籍,来丰富孩子们的阅读视野,陶冶阅读情操,提高写作能力。

  2、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每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老师共同支持,尽量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

  3、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让学生铭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我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学生阅读效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学期初开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我们结合区镇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今,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将近一外学期了,现将本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阅读开展的活动。

  1、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重在了解故事情节,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级重在积累妙词佳句,并学以致用,五六年级中在理解领悟。结合本校语文特色作业,一二年级写日记,三四年写读书笔记(心得),高年级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2、根据顺德区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的精神, 对图书室进行科学分类,为底、中、高年级推荐应读书和可读书。

  3、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不尽的素材。班级图书角由教师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次,使学生人手一册;好书交换站由学生自备书,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改进课程计划,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为此们学校专门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时雨天的大课间时间;并提昌每个班级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为课外阅读课时间,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还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与人类的精神大师对话。

  5、强化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为了给广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期中举行了一次班级读书演讲比赛、11月份"我爱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三、几点反思。

  在我们工作开展顺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够。

  2、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力求能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2

  课外阅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他们了解广阔世界的眼睛,是他们识字学文的法宝,更是他们展开想象力的小翅膀。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够学会课外阅读、爱上课外阅读,并从中有所收获,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渗透课外阅读的好处,让孩子对课文阅读产生兴趣。

  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我们班很多孩子并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在讲课中间让孩子了解课外阅读的好处,如学习了有意思的童话课文,就问学生:“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意思吗?如果你们还想知道更有意思的故事,就得自己去看书了,希望你们看到有意思的故事也能够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好吗?”由此激发孩子们去看书阅读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对于那些课外知识丰富,回答问题有想象力的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他们爱读书,知识丰富。

  二、给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有了兴趣,还要有书可以读,有时间可以读才行。为了让孩子有书可读,我先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借了很多适合一年级小孩读的拼音读物、绘本和科普读物,特别是迷宫游戏,非常受孩子欢迎,只要是先写完了作业的孩子都可以去自由选择图书阅读,并专门安排了三名班级图书管理员来进行图书管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光这些书是远远不够的,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家的书带到班里来跟其他的同学分享,并在期中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介绍了课外阅读的好处,鼓励家长朋友们根据孩子的爱好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拼音读物,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在学校有书可看,在家里也有书可看了。

  三、及时了解孩子阅读情况,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不像作业一样每天必查,但我还是会及时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每个礼拜会抽一些时间问问他们最近都看的是什么书,看到多少页了,又认识了哪些新字,如果有两个孩子看一样的书,还会建议他们一起讨论一下。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爸爸妈妈或者请教其他人,读过小故事后最好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一下,如果他们听懂了说明你讲的特别好。

  四、给孩子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

  为了让孩子能够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激发继续阅读,养成课外阅读好习惯的动力,我从学期一开始就在语文课上坚持开展课前一分钟活动,每节课给一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背诵、说话、讲故事等都可以,这一分钟的时间是展示孩子课文阅读的最佳舞台,很多孩子把在课后看到的故事讲给了我们听。除此之外,我们班的小报里也有很多孩子把课文阅读的知识或者通过阅读认识的字写或者画在了上面。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课外阅读的选择范围也较小,孩子独立阅读时间持续不长,虽然如此,他们却是好奇心最强,对新鲜事物最容易感兴趣的,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能够持续下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那将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尽自己所能,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相关文章:

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总结02-25

课外阅读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01-01

关于《小学生探究性课外阅读的研究》的课题总结 -总结01-01

2021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方案11-01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06-21

高中课外阅读小结2篇 -总结01-01

课外阅读的活动总结(通用5篇)05-29

课外阅读的活动总结(通用7篇)07-08

课外阅读活动计划06-03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让阅读成为需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

  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蕴含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时下,电影、电视网络等深受大众喜欢的传媒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孩子们中间,迷恋电视节目者有之,迷恋电脑游戏者有之,迷恋上网聊天者有之,喜欢阅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能变被动的读为主动的读。

  二、让阅读成为爱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在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1、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由此,我们定会想到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3)、拓宽学生读书空间。我们又把读书活动引向家庭。许多家长经常带孩子上书店,给孩子选购书籍,有些家长还在家里为孩子安排了读书的小书桌、放书的小书橱。有些家长还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议,互相讨论。

  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悦读”,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利用榜样的力量

  美国某一校长,曾做过这样一个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 心理学表明,孩子是具有向师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经常给孩子们讲名人的读书故事,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除此之外,身边榜样的力量也不可小瞧。经常表扬班里爱读书的孩子,让学生探讨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收获,也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利用课文作先导

  教材中编排的许多文章都出自名著或和名著相关,我们就可以一次以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水浒传》;学了《伊索寓言三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伊索寓言》;学了《一本那孩子必读的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是杨红樱系列的其它作品;学了《之间儿童多处行》,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繁星春水》。

  4、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获得成功感后,他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从而使他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断获取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呢?

  ①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全家共读一本书、诗文朗诵比赛、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辩论会、阅读沙龙等。有时,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我们还可结合语文教学开展主题综合阅读活动,如本学期,我就以“友情”为主题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阅读了《蓝鲸的眼睛》、《夏洛的网》、《青铜葵花》等书籍,还阅读了大量的诗歌、美文,孩子们还排练了一些短剧,收到了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果。

  ②重视评价。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可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等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对学生广泛阅读手册要经常检查,并将学生课外阅读结果,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中,使学生的阅读成果及时显性化,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从而形成推进学生积极阅读的合力。即使是一些读书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如评出“广泛阅读金、银、铜奖”“阅读进步奖”“阅读小博士”等奖项,并举行隆重仪式,颁发获奖证书,最好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书签、书籍等,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

  三、让阅读成为习惯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才会在课外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悉心指导,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第二,,适当“强制”,知行合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大约需要21天的坚持时间。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第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将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受益终身。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2

  在班级阅读方面,我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每天早晨的晨诵课和阅读课。二是班级一些阅读活动。晨诵课以朗读《日有所诵》为主,阅读课以老师讲故事和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要内容。班级阅读活动一些根据学校工作策划,还有一部分是班级自主策划。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工作,不仅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丰富了情感体验,还培养了对阅读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力求扎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年级时的《日有所诵》精选适合于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有的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拟人化,形象而生动。有的是小朋友们游戏时的歌谣;有的是一些简单的绕口令,充满趣味性。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日有所诵》时,也是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朗读的基础上达到长时记忆。三年级的《日有所诵》难度有所增加,增加了一些古诗,大多内容选自于《泰戈尔诗集》,所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后面的注释和赏析去理解诗歌内容。学生的自由读时间相对加长,尽量把更多的朗读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学校的图书馆为班级的阅读课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空间。1—2年级孩子的兴趣还大多停留在丰富多彩的绘本上。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三年级的孩子选择面更广,有的学生已经乐于去阅读一些文字相对较多的故事。但有些学生对阅读缺少兴趣,在阅读课上尽量会花一些时间带着他们的阅读,孩子都具有亲师性,老师的带领让孩子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阅读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强化班级阅读氛围。

  午饭过后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将他们组成一组,在共同阅读中他们会更乐于读书。

  图书推荐是班级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别人推荐的图书,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推荐图书以在班级展示和交流为主要方式。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3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前提和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本学年我校继续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师参与度,构建阅读网络

  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是课题有效研究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各班级在学校制定的阅读方案的引领下,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校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这与农村家长从小不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有关);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比如,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辅导时间少。这对于综合素质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

  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积极参与各项比赛。

  我校十分关注的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赛事,每次机会都牢牢抓住,鼓励学生大胆、广泛的参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校注重以点带面举行,所有这样的比赛,我们在开展的时候,组织相关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从读书的方法指导,到校内初赛的认真策划举行,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学生读书的质量有很好的展示。同时,对于选拔出来参加复赛以及决赛的同学,学校还成立专门的阅读班,组织这些学生系统地训练,以确保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师生共读形成传统。

  学校号召全校师生“每日三读”,与文学名著对话,与文学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当好学生的“陪读员”。当“陪读员”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端正读书目的;其次是当好学

  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而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再让学生本人讲心得写体会,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得文笔优美、选材新颖的文章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文章能够刊登,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我校校刊《鹿鸣》的出刊,更为我校课题研究提供了成果展示的平台。

  (三)系列活动弥漫书香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好书推荐、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之星”“诵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每个教室建立一个图书银行,为学生提供了课文阅读的保障。为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每年4月份是我校的读书月,并在4月23日开展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了图书跳蚤市场、读书知识小报比赛、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赛、经典故事讲演比赛以及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

  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更新图书丰富书籍

  让图书室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校的图书。我校除了把原来经典老书做归类和规范的整理外,还不断更新图书,丰富书籍。比如,购买一些当代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借助读书活动,倡议全校师生共同捐书。

  三、拓宽研究面,优化研究效果

  为了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效果更好,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以及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和非语文学科老师的科研水平教研水平。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整个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平时研究过程中,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为,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较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的阅读课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较好的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有效性都进一步增强了。

  2.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内外阅读课教学的操作样式。通过这些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大家形成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指导教学应该突出“四个注重”的共识。即,注重激励、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注重实效。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操作样式,及:提供平台,推荐书目、教给方法,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展示成果,积极反思。对提高有效课外阅读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展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实践平台构建。学校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情况,建立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规范性、传统性、针对性、系列性和学科性实践活动平台,以“亲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

  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5.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的能力提高了。

  总之,经过本学年的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好读书的阅读习惯,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5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学校也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通过开展开展读书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在学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6

  时光荏苒,一学期即将逝去。回顾这一期,我从来没有匆匆忙忙的懈怠过课外阅读课题组活动。这项工作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本期中,除了督促老师学习外,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经典阅读大赛。9月,学校推出经典阅读大赛,班级评选出7个一等奖和12个二等奖,让经典读物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古诗词朗诵比赛。12月份举办了古诗词朗诵比赛,以选调生号的形式对每个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的积累。

  (3)讲故事和演讲比赛。11月,故事大赛和演讲大赛交替举行,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最想和同学分享的故事,让好书在更多的伙伴中传播。让学生用书本给的启示感染同龄人,激发学生更高的阅读热情。

  (4)看手抄报展。看手书报纸,内容丰富多彩,孩子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推荐好书,介绍自己喜欢的主角,在书上画插画。

  (5)读卡展示。孩子们用自己的卡片摘抄精彩的段落,写下最深刻的感受。每个孩子手里都有厚厚的一叠卡片,记录着读书的痕迹。

  (6)阅读体验评价。本学期初,学校开展了阅读体验评价活动,交流学生假期课外阅读情况,也是了解新书、开发来源的机会。

  (7)好书推介会。每个班利用班会开好的书籍推荐会,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转向优秀的儿童书籍和经典的儿童书籍,让书籍净化孩子的心灵。

  (8)作家大会。11月,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来到学校与学生们进行讨论。这次作家见面会再次掀起了阅读浪潮,让学生们认识了更多精彩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了他们的阅读。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及时与老师、家长和同学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老师、学生、家长、孩子有共同话题,加强沟通。在各种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绩,品尝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在班级、学校、家庭中渲染良好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学生周围环境的主流氛围,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提供保障。

  1.保证书源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为学校图书馆更新藏书,并定期向学生开放;班级配备书柜,师生共同捐书,形成借阅体系。

  2.提供阅读课程

  阅读课列入课表,每节课每周一节阅读课。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每节课每半个月安排半天,老师组织学生在学校阅览室看各种书和报纸。

  3.在学术校园环境中教育人们

  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个游廊,都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本经典的书,涉及到科学、艺术、古诗词、建筑、人物、古谚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书籍的根源和源头,引导阅读更深入。

  4、班级读书会

  (1)书友小队共读一本书。实验班成立书友小队,5人一队,选出小队长,利用下午到校至上课前的20分钟时间,组织队员共读一本书。读完以后,交流感受,写读书心得,贴在班级宣传栏。

  (2)亲子共读。要求家长每月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共同做读书笔记,写心得感受。每个学生家里都设立了小书架,逐年增加家庭藏书。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给学生一张书目,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期末评选“书香家庭”,促进家庭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

  (3)师生共读。教师通过阅读指导课向学生推荐好书,学生也可向老师推荐好书,教师阅读学生推荐的书籍,与学生一同评书,更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4)实验班每个星期的班会课都有固定的10分钟时间是“新书快报”的环节,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把自己最近喜欢读的课外书内容介绍给全班同学,因为同龄人的读书兴趣相似,有时候,推荐人眉飞色舞的讲述勾起了学生的浓浓兴趣,常常出现许多同学共读一本书的情况,然后把他们写的读后感贴在班级的读书园地里,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

  课外阅读在学校、家庭、社会蔚然成风,孩子们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一日不读书,就感觉似乎缺少了什么。读书渐渐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而习惯的事情,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高尚的心灵需求。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有人打过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课内阅读是“圈养”,课外自主阅读就是“放养”。放养不是放任自流,我们的教师就如同牧羊人,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还要看着他们吃饱吃好。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我们的教师发现,既要选择经典的名著,又要选择重要的时文,还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爱读的书籍。一味的要求学生读经典、读名著,而学生却很不情愿。他们的兴趣更多在于那些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作品上,读这样的书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体验生活的快乐,实际地消除他们的烦恼,教会他们处事方法。于是,在学校开展的一次次作家见面会上,一批优秀的儿童作家带着他们的作品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儿童读物。我们的教师,将这些作品的阅读,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如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同学们认识了令人仰慕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阅读了他的一整套作品。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从沈石溪的作品中他们了解到许多关于动物的鲜为人知的情感故事,心灵受到了震撼。阅读推荐课上,老师推荐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更是犹如香气扑鼻的心灵鸡汤,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带来慰藉。还有学习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孩子们不仅对法布尔充满敬意,更对他的《昆虫记》充满了好奇,喜爱动物是小学生共有的特性,他们很快就迷上了《昆虫记》,在昆虫世界里获取知识和乐趣。品尝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读课外书,他就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读书成了一种需求,自然也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2、“定时定量”进行课外阅读。

  自制能力差、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读书是一种肢体相对静止而思维活跃的脑力活动,天生自抑能力强、爱动脑读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性,采用“鼓励+布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我们的教师鼓励并布置学生每天自我阅读不少于20—30分钟,阅读内容以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读的优秀儿童图书为主,在完成每天规定的保底阅读任务后,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报刊、杂志、电子书也可以作为信息补充。每周亲子共读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教师每日读书不低于30分钟,并做读书摘抄;教师导读、引读,在情感上成为学生坚持阅读的强有力支持。久而久之,无论是师生还是家长,品尝到了阅读的甘甜,习惯成自然,读书渐渐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而习惯的事情,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高尚的心灵需要。

  成绩和收获成为过去,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一届又一届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发读书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我们的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学习以外的时间或者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意每天看看有益的课外书,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所以,更需要家长的密切协助。每天学生读得什么书,读了多长时间,由家长签字。(规定每天必读半小时)

  (二)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

  (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

  (4)摘。摘抄好词佳句。

  (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

  (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

  (1)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2)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3)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读书效果的提高。

  (三)为读书创条件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确保有书可读。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让自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还由班长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统一借阅、统一归还。

  2、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周四下午最后一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平时,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至2小时阅读等作业。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才能提高读书效果。

  3、推荐阅读书目。

  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去读,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知识面狭窄,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仅仅依靠自己的读书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3)、在语文课上,不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与书交朋友。

  (4)、每逢假期,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四)检查读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二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如:检查学习笔记,举办读书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8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学习,集中学习有关课外阅读指导性资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自学,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识,并按照自己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

  二、加强教研确保实施

  我在确定各小课题之后,便开始进入课题研究工作。主要以个人开展分课题研究与集体研究讨论方式相结合进行的。汇报自己各阶段研究成果;相互倾诉在研究课题中的困惑,在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请有经验的教师介绍自己的具体做法,相互学习、借鉴。

  三、多彩活动学生受益

  我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读书,指导学生读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写富有特色的读书笔记。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开拓了阅读视野。与此同时,重视朗读、默读、背诵,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许多经典的文章里面的好词好句,都可以要学生有目的的识记,甚至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需还有不少同学将习得的方法、好词佳句能在运用时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平时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在我的鼓励表扬下学生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我的教学活动,爱上读书。

  在学期前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书籍,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在书中勾画语段,并批注(揣摩顺序、领悟表达、体会情感、发表观点)。期间多次召开读书交流活动,好书推荐会,孩子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作者主人公进行亲密接触。学生读书后写读后感,在班中进行赏析。翻阅了读后感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讲评,使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活动中期,发现部分学生的读书热情有所减退,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学生:只有将爱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才能成为特长,好的习惯要坚持就能形成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将同学阅读的书籍进行翻查分为三等评价,分别是:真棒、加油、要努力。在动结束时采用五星评定,表彰在我班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颁发班级“读书之星”奖状,并完成好书推荐卡的填写,使更多的同学分享读书的快乐。

  学期初,低年级我结合本班的具体的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班级的读书计划。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中来。还动员学生向班级捐献自己平时的爱看的各种图书,并能主动地借阅给其他同学。引领每一位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以书为友,努力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家校合力收效显著

  寻求家长的支持,加强督促,让更多的孩子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为了确保良好的效果利用短信平台告知家长,家长的做法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家长不闻不问,孩子一定有空可钻!只有从细节抓起,好习惯养成了,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轻松!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希望家长予以督促。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9

  阅读,能够为孩子开启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可以引发高雅的谈话,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感、深刻的思维;阅读,能使孩子们更加关注生活,并重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阅读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内容。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犹太人时刻不忘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庄子《逍遥游》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好语文必须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积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几年前的一次对我校的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量的课外练习和一些无意义的活动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怕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严重不够、语文积淀浅薄,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科书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于是,僵化的教学程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大语文教育观也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课外的阅读、写作、交谈、各种活动,甚至生活,无不需要接触和运用语言,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者必须激发与培养广大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的时代要求前,在不断要求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时,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研究。

  2.实践意义:全面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记日记的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2.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机的心理因素,调查出各种不良动机的严重程度。

  2.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真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0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目的

  1、当前的教学环境。《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缺乏的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只要听说写作文就愁眉不展;平时也不爱写日记;或许在老师的强迫下不得己完成任务,但作文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

  3、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吕叔湘先生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由此可见,要改变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是一条必经之路。

  此次调查,我们采用书面答题的形式,共20题,三到六年级学生参加,学生可不记名,使其在一种真实、可信的状态下反映事实,以保证此次数据的有效性。

  二、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

  在调查问卷中:有10%的学生在“你每天都读课外书吗?”一栏中选择了“经常”,82%的学生选择了“偶尔”,8%的学生选择了“每天”。究其原因:电视、VCD、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及迷恋在网络游戏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45%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30%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学生的课外书籍短缺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70%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书籍,28%的学生有一至十本课外书,拥有10本以上的课外书的学生只占2%。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学校在“双高双普”时都设有图书室,甚至教室都设有图书角,但由于学生兴趣不浓,把这些当作了摆设罢了,只顾沦陷在娱乐游戏中而已。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我们老师要解放自己的头脑,提高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少些枯燥无味的讲授,或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些时间让学生阅读,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渠道筹集更多更好的书籍,来丰富孩子们的阅读视野,陶冶阅读情操,提高写作能力。

  2、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每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老师共同支持,尽量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

  3、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让学生铭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我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学生阅读效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学期初开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我们结合区镇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今,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将近一外学期了,现将本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阅读开展的活动。

  1、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重在了解故事情节,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级重在积累妙词佳句,并学以致用,五六年级中在理解领悟。结合本校语文特色作业,一二年级写日记,三四年写读书笔记(心得),高年级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2、根据顺德区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的精神, 对图书室进行科学分类,为底、中、高年级推荐应读书和可读书。

  3、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不尽的素材。班级图书角由教师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次,使学生人手一册;好书交换站由学生自备书,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改进课程计划,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为此们学校专门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时雨天的大课间时间;并提昌每个班级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为课外阅读课时间,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还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与人类的精神大师对话。

  5、强化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为了给广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期中举行了一次班级读书演讲比赛、11月份"我爱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三、几点反思。

  在我们工作开展顺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够。

  2、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力求能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12

  课外阅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他们了解广阔世界的眼睛,是他们识字学文的法宝,更是他们展开想象力的小翅膀。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够学会课外阅读、爱上课外阅读,并从中有所收获,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渗透课外阅读的好处,让孩子对课文阅读产生兴趣。

  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我们班很多孩子并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在讲课中间让孩子了解课外阅读的好处,如学习了有意思的童话课文,就问学生:“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意思吗?如果你们还想知道更有意思的故事,就得自己去看书了,希望你们看到有意思的故事也能够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好吗?”由此激发孩子们去看书阅读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对于那些课外知识丰富,回答问题有想象力的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他们爱读书,知识丰富。

  二、给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有了兴趣,还要有书可以读,有时间可以读才行。为了让孩子有书可读,我先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借了很多适合一年级小孩读的拼音读物、绘本和科普读物,特别是迷宫游戏,非常受孩子欢迎,只要是先写完了作业的孩子都可以去自由选择图书阅读,并专门安排了三名班级图书管理员来进行图书管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光这些书是远远不够的,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家的书带到班里来跟其他的同学分享,并在期中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介绍了课外阅读的好处,鼓励家长朋友们根据孩子的爱好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拼音读物,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在学校有书可看,在家里也有书可看了。

  三、及时了解孩子阅读情况,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不像作业一样每天必查,但我还是会及时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每个礼拜会抽一些时间问问他们最近都看的是什么书,看到多少页了,又认识了哪些新字,如果有两个孩子看一样的书,还会建议他们一起讨论一下。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爸爸妈妈或者请教其他人,读过小故事后最好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一下,如果他们听懂了说明你讲的特别好。

  四、给孩子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

  为了让孩子能够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激发继续阅读,养成课外阅读好习惯的动力,我从学期一开始就在语文课上坚持开展课前一分钟活动,每节课给一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背诵、说话、讲故事等都可以,这一分钟的时间是展示孩子课文阅读的最佳舞台,很多孩子把在课后看到的故事讲给了我们听。除此之外,我们班的小报里也有很多孩子把课文阅读的知识或者通过阅读认识的字写或者画在了上面。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课外阅读的选择范围也较小,孩子独立阅读时间持续不长,虽然如此,他们却是好奇心最强,对新鲜事物最容易感兴趣的,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能够持续下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那将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尽自己所能,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学会阅读、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