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精选14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1
本学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学校的督促指导下,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施新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20xx——20xx学年度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一、认真履行好校长职责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校长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好学校的教学工作,配齐各科教师,抓好制度建设,深入教学一线,督促指导好备、教、批、辅、考各环节的工作。特别是根据《市“教研年”工作方案》要求,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实施,基本上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整体推进了我校教学工作的进程。一年来由于认真履行了校长工作职责,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xx年小升初质量抽测成绩突出。由于在一年来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抓的比较到位,在市局和进修学校的检查评比中,受到好评,本人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
二、抓好教学质量提高的几点做法
(一)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出台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制度、批改制度、辅导制度、考试制度等。同时结合市教研年活动,制定了学校达标课制度及评比标准。结合这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勤学、慎思、和谐、创新”的良好校风及“敬业、尽责、合作、创新”的良好教风,使学校的教学工作稳步发展。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年轻骨干教师,在20xx——20xx学年度中,杨丽杰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韩文艳、张晓蕾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张晓蕾老师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
2、明确常规管理的要求,实现教学工作目标。
在抓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认真:一是认真备课,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镇教师召开新学期动员大会,实行集中备课,做到“三统一”——统一要求,统一目标,统一进度。我们以中心小学为龙头,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力求在互相交流中达成共识,发挥和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教学方式。中心小学统一下发了教案设计标准,目标明确。要求教学设计中要有学科知识分析,学情分析等,力求实现“三维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实用教案。要求各校领导每学期必须至少检查2次教师教案,并有教案检查记录。对教案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二是认真上课。学校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对教学过程监控,在听课、评课与教师广泛对话交流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三是认真批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额少的要做到面批面改。四是认真辅导,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五是严格考试制度,搞好质量抽测与分析。控制考试次数,规范考试纪律,学校除进修统一抽测外,每学期组织一次统一抽测,评定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教师自身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学习质量的分析;三是学校领导对各科教学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既有总体评价,又有个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今后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二)结合“教研年”扎实推进“六个一”活动。
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教研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教研年”活动方案。扎实推进各项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提升理念。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教育局《关于教研年活动方案》精神,我们镇中心小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关于“教研年”活动的有关文件,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为了使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形成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探究式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等丛书,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并鼓励教师自学,写出了10000字的自学笔记及心得体会。抓住机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20xx年5月校长、教学校长赴上海华东师大参加培训,回校后做了《提升理念,转变角色》、《做研究型教师》的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领略教育改革前沿的新观念。本学期,我校派张晓蕾老师到建国小学挂职锻炼二个月,又先后派教师到市建国小学听课学习,学到了市直小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2)注重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加大了校本培训的力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开展了“20xx我的教育主张”专题演讲活动,畅谈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一些感悟,大家取长补短,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升理念的目的。
(3)强化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做全镇研讨、示范课。今年共推出11节研究课例,在全镇进行交流。还有3位青年教师的优质课在市获一等奖。
(4)强化教师信息化培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有专人负责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解决教法问题。
为了更好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特点,收集整理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体教师在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中逐步解决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法方面问题。
3、提供一个研究课例。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教研会,20xx年在“教研年”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达标课评比活动,在这次评比中有3节优质课,在全镇展示,提供给全镇教师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及时反思,并撰写了优质课教学设计,有13篇优秀设计被评为一、二等奖。
4、编制了各学科验收试卷。
每位教师结合课标,教材,拟定了所教学科的测试题及评分标准,并撰写了双向细目,学校评出了4套优秀试题参加了市教师进修学校的优秀试题评选活动。
5、设计优秀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20xx年,我校教师依据《优秀教案评比标准》围绕新课程理念编写了14篇优秀教学设计和14篇优秀教学反思,我校于越老师的教学反思,张峰瑞老师的教案,被推荐参加市优秀教案,反思评比。
6、制作优秀课件。
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课件制作,每人独立设计一份教学课件,于越老师的美术课件被推荐参加市优秀课件评选。
(三)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
20xx年我校有2项科研课题在市立项,有一项在市立项,共有20多篇教学科研论文获省、市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大型教研活动:一是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是提供研究课例,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在抓好教学质量方面我校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把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调整到教学管理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是出台了一系列的评比、量化标准,并且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
三是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四是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五是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中心小学组织教学人员每学期对10所村小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督促指导村小教学工作,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对话交流,加快了村小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由于部分村小的教师年龄偏大,新的信息和理念,接受较慢,转变较慢,适应不了新课改的需要,造成教学质量低下。
二是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的成绩不高。
三是学校领导班子没有配齐,领导水平有待于提高,使学校教学工作受到影响。
四是农村学校需加大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力度,走科研兴校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今后的教学工作思路
1、坚持一个根本、一个中心、建设两项工程、提高三个认识。一个根本就是教学工作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一个中心就是学校工作要坚持教学这个中心:
建设两项“工程”:
一是把提高教师的素质做为一项工程抓实抓好。
二是抓好控流工程,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三个“认识”:
一是提高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认识,使教师认识到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二是提高教师对新课改新理念的认识,使教师认识到需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三是提高教师对教学科研的认识,使教师形成教学科研能力,适应教育飞速发展需要。
2、做为校长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地投身教学,研究教学,与教师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学校的其它工作都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服好务,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2
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认真组织,对20xx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校现有教学班10(含2个学前班)个,学生423名,教职工22人,其中女教师3人,少数民族教师22人,教职工中小学一级教师1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建校60多年来,在各级组织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我校现有8个教学班,(不含两个学前班)学生303人,教职工2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4人。有1人参加贵州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有17人参加黔东南州骨干教师培训。校园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63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平方米,学生食堂面积131平方米,住宿生生均食堂面积平方米。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建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内藏书3851多册,生均册以上。经过努力,多方筹措建有梦想书屋一间,建有服务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之家。现在,我校是黔东南“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镇远县平安先进校园”。
一年来我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了既向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多年来,我们一直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断加大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工作中突出三个“严”字和三个“不”字。三个“严”字是严抓、严管、严要求,三个“不”字是不讲关系、不讲情面、不将就懒人,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和教学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各项管理制度一经出台,雷打不动,严格执行,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常规管理工作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现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自查自评报告如下:
(一)、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务处于每学期开学初拟出教学工作计划,排好课程表,发放到班级、教师。开学第一周各教研组、每位教师拟订好相应的工作计划,并收交归档。由教研组、教务处分别检查教研组和各科任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学校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班会课,加强学生品德教育。每周一下午为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政治业务和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培训,周五下午利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总结本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及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星期一早上升旗并在国旗下讲话。
(二)、教研组管理
学校制定有《教研组考核评比方案》,设有语文、数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教研组,并选举一名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学骨干教师任组长,教研组工作具体由教务处负责。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16次集体教研活动,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帮助教师钻研教材,进行备课、说课、公开教学课、评课等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期末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
(三)、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根据教育局关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规定”,结合学校教师实际,组织全体教师讨论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学生成绩统计、质量分析等),教研组工作、教师作业批改、考勤与考核、奖惩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资料。每位教师听课至少10节,学校领导听课在20节以上。
学校每学期组织2次全校性公开课,学校每学期召集班主任经验交流会2次,推广教研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学校建立有行政领班值日、教师值日制度,负责督促检查学校教学、安全、清洁卫生等工作。学校设有专门考勤人员,负责教师上课考勤和填写校务日志,早、晚自习有专人负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学校大队部组织健全,鉴于学校实际情况,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各班主任均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加强学生管理。不断加强养成教育,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四)、教学设备管理
学校有图书室2个,图书管理员2人,藏有图书3851册,报刊杂志10余种,生均图书册,本生均借阅图书达册。学校建有多媒体电教室1个,学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各室管理人员,明确职责,严格考勤考核,充分发挥各室作用,为教学服务。
(五)、教师继续教育
学校关心教师的在职进修,有学历提高的规划和计划,尽量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提高,积极派老师出去培训、观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先后派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学习达20多人次,大大开阔教师视野和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建有教师业务资料档案,有专门资料室,由办公室专人管理,内有学期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实验方案、考试质量分析、听课记录、论文、获奖证书等。档案登记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六)、学校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我校领导处处起表率作用,学校行政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指导、督促教学工作,随时了解各年级的`教学现状,调控各学科的教学进度,保证教学按计划执行。每学期开学初,校领导都亲自主持制定教学计划,亲自主持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家长座谈会,征求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由于领导以身作则,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从而掌握了教学主动权,带动了全校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七)、教研组教学常规管理
教研组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枢纽,学校认真抓好教研组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枢纽作用,努力实施“科研强师,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战略,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健全了教研组织。学校按照规模、特点分学科建立了语文、数学、音体美、科学、品社5个教研组,由有科研意识,有一定研究能力、能起学科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
2、学校领导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指导教研工作,校领导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16次以上,听课10节以上。
3、每学期开学前教研组长均拟定了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要求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实用性、研究性。
4、每学期开学,各教研组按时交齐教学计划,由教务处进行督查,各教研组长根据教师的计划和进度表,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抽查两次,检查计划和进度情况,作好记录,向教务处及相关教师进行通报。督促教师按计划、按教学进度履行职责,期末每位教师必须写出教学工作总结。
5、每学期由教务处、教研组检查教师教案,检查班主任对班务记录,装订归档。
6、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评课10节以上,填写听课表,装订归档,记入教师学期业务考核中。
7、学校严格教研活动考勤,要求每个教师次次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旷勤论处。
8、每学期公开课做到有课题、认真准备,上课有创新、有特色,听课后组织进行评课,评课均有记录。
9、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交2次质量分析,1篇工作总结。
10、学校有新课程师资培训“国培计划方案”,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培训。每学年有阶段实验总结,通过教改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满意率、巩固率、优良率、合格率有较大提高。
三、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学校加强了德育工作,营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和谐向上的思想基础。我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长期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校会、升国旗讲话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我校还利用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深入进行法制教育;运用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学生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强化法制、安全观念。
3、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效能,创设优美和谐校园环境。通过革命传统教育与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相结合,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以建党节、国庆节为契机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利用“母亲节”、“植树节”、“教师节”“环境保护日”、“安全活动月”等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个人修养、文明礼仪、感恩教育。通过法制教育、班会、主题队会加强对《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评比督促,常规管理和各项制度真正得以落实。
4、我校把修改制订的有关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度,通过专题会议、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宣传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中,把养成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核心常抓不懈,并以“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评价。在规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入学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和“爱祖国反分裂保稳定促和谐”教育,通过主题教育阶段工作的稳步推进,使学生对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常性教育活动与阶段性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20xx学校及个人获奖情况
1、集体获奖情况。
四年级被羊坪镇政府评为先进班集体。
2、教师获奖情况。
杨xx老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杨xx、涂xx、潘xx、曾xx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4、学生获奖情况。
四年级杨高松、五(2)刘xx、六(1)杨xx分别获黔东南州“飞龙雨”杯一、二等奖。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我们将不断努力,为羊坪镇龙塘片区中心教育的发展再登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不妥之处,请领导指正。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3
卫星小学位于仁怀市喜头镇卫星村,始建于民国时期,主要服务范围是喜头镇卫星村,属村完小,目前学校占地约920平方米,有教学楼、教师宿舍、厨房、操场、围墙和厕所等。拥有6个教学班,332名学生,教职工14人(其中男教师7人,女教师6人,橱工1人),教师全部都具备中师以上合格学历,目前大专学历12人,高级教师1人,教职工平均年龄不足30岁,是一支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校园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是学生较为理想的学习场所。
本来,学校贯彻落实中心校相关精神,本着“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放心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老师、育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办学宗旨和“尊重生命、关注健康、扶助成长、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为手段,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我校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自查自评及其量分情况汇报于后,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10分)自评分:
(一)、学校制定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目标明确,要求和措施具体(2分)自评分:2分。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遵照上级指示,结合自身实际,拟定了学校工作要点,各部门在学校工作要点的指导下拟定了工作计划,教学中以德育为魂、教研为本,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做到:“认真学习,踏实做人”。我们管理思路是:以主体教育为指导,在教中研,研中改,改中进。参照中心校更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学以致用。严格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赢信任,学会让学生喜欢你,努力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充分利用少先队墙报、宣传栏、班级板报、主题班(队)会等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作用,形成了“健康诚信宽厚待人”的新校风,“淡薄明利志存高远”的教风,“立志践行合作探究”的学风,学校“三风”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注重教育思想,狠抓教学管理。少先队按喜头小学工作计划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一二·九”、“六一”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外,还组织开展了“我的祖国”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等,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二)、认真开展体育教学,学生体质健康达标(3分)自评分:3分。
我校严格按课程计划要求开设体育课,杜绝“放羊式”体育课和上体育课就是做广播体操的模式,更不许上自由课,认真上好了每一节体育课。学校分段对体育课提出了不同要求,分段对学生健康体质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全校学生体育达标情况进行严格的测试,全校332名学生参加测试,全部合格,合格率100%,优秀79人,优秀率xx%。学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两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开展了接力赛、跳远、跳绳、长跑、短跑、中长跑、拔河等多项活动,很好地增强了学生体质。
(三)、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3分)自评分:3分。
1、本,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认真开展了“主题班(队)会”,至6月中旬止,收到各类主题班队会班队会记录48节,平均每班每期达4次以上,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了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的德育和养成习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实施中注重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情景、校内外活动、效果及各方评价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受启发,分清真、善、美。本学年共收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十多篇,平均每班每期开展2次以上。在活动中,开阔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学校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记录完整、学籍管理规范(2分)自评分:2分。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全了成长记录档案,各班认真收集了能反映学生成长的各类材料装入档案,完整记录了学生的成长经历,并按要求规范填写了学生学籍档案,收存规范。
二、教学常规20分自评分:
(五)、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制度落实,措施具体,原始记载齐全(2分)自评分:2分。
学校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校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下设教导处、少先队、远教、普实和语、数教研组,各部门各施其责,各尽所能,按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严格按计划开展工作,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教导处严格按要求编排课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制定了“卫星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职工考勤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了教学常规周查月报制、安全卫生责任制等,有效地保证了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各部门都认真作好总结,作好了档案资料的收存。
(六)、校本教研及教师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措施,研究方向正确,针对性强(3分)自评分:3分。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认真开展“人人一堂教研课”“人人一个课堂问题研讨”等活动。在此基础上语、数教研组拟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学校有教师培训提高工作计划,管理中结合每个教师的自身特点,采取全镇骨干指导、校内“一帮一”帮扶等模式,认真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观摩活动,并回校举办了主题讲座,执教了汇报课,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七)、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备、教、批、辅、考、研基本教学环节达到要求(4分)自评分:4分。
教师按所上学科于开学初分别书面拟写出切实可行的.任教学科工作计划,且做到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期末有各科教学工作总结,做到不断总结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教师所有科目均按““喜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意见(仁喜教字[2008]34号)”、“喜头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仁喜教字[2008]35号)”严格检查,兑现奖惩,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研讨课,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参加上级学校开展的各类竞赛和主题教学研讨、各学科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对不按要求、质量不高者提出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将“四个一”纳入常规来管理,要求教师每月完成教学后记1篇以上,典型案例1个以上,值得探讨的问题1个以上,典型作业批改记录、学困生辅导,学校定期检查登记、整改。
(八)、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优质课竞赛(4分)获奖得分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各科优质课竞赛和教育局组织的各科优质课评比,我校周宇老师的数学优质课获市三等奖。
(九)、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暨经验文章(4分)获奖得分分本学年来,我校在中心校的领导下,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类论文评选活动,教师主动撰写经验文章在镇内、校内交流。其中,汪必美老师撰写的《关注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获市二等奖,秦小梅老师撰写的《浅谈反思性教学点滴》获市三等奖。虽然成绩不佳,但相信只要不断努力,终会有可喜的成绩。
过去已成历史,今后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压力仍等待我们去克服和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活动面积太狭窄,满足不了学生求学需求,我们的教学管理还存在一定不足,但我们相信,只要有上级的关心和全体教师的鼎力支持和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定会有更新的突破,卫星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4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将“环境育人、学科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依据《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指标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对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方向与教育观念
我们的目标是: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把学校办得让家长放心,使社会满意。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积极构建适应学生素质提升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具体做法是:
1、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育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挥特长;优差平等,多元评价。
2、组织教师学习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使我校形成了“团结、勤奋、守纪、进取”的校风,“严谨、敬业、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读、善练、多思、多问”的学风。
二、组织领导
倡导求真务实、廉洁勤政、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学校校委会由校长、总务主任、班主任组成,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年龄搭配合理,成员之间能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公正廉洁,作风正派,敢于大胆改革和开拓创新,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班主任是校长的得力助手,学校管理的能手,更是教育教学方面的高手,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转变观念,严于律己、团结协作,结合学校实际,共同确定学校发展规划;做到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办事踏实,不搞形式主义,有为学校发展尽职尽责的'事业心和战斗力;定期召开校委会,商讨学校重大事宜,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三、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5709m2,校舍建筑面积1213m2,微机5台,教师图书20xx年度工作计划,对工作落实情况做到周有安排,月有检查,期有总结与考评,实行科学管理,全校工作运行有序。
3、总务后勤工作:保证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规范管理经费,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标准,无乱收费现象。
七、教育质量
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年级文化课合格率、优秀率稳中有升。
八、办学特色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把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管理严、实、活相结合,使教师能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
总之,我校在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将以此为契机,鼓足干劲,发扬成绩,加强改进薄弱环节,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5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邢集镇中心小学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学校占地12110平方米,生均14.8平方米;建筑面积4710平方米,生均5.6平方米。 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820人,一年来入学率均为100%,无一辍学,巩固率100%。一年来毕业生合格率为100%,毕业年级学生各科合格率、优秀率分别达到85%以上。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均合格。现有在职教职工4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一线教师34人,取得本科学历10人,取得大专学历的22人,中师学历8人,取得小学高级职称的21人。我校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办学思想端正,办学目标明确;从实际出发,狠抓常规管理,抓教师素质提高;新课程改革正在有序推进,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初显成效。目前,学校面貌发生较大改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成绩和经验
学校党支部成员4人,班子成员6人,其中校级领导3人,中层领导3人。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区教体局授予“规范化学校”和“安全文明校园”“文明学校”等称号;连续三年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被区教体局评为“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连续三年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年度综合工作先进单位”。
(1)办学目标清晰,办学理念先进,办学举措务实。
我校的办学目标:“营造成书香校园,促进和谐发展”。学校应该是学生学习,读书的精神家园,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该校不但让广大师生养成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学会学习的习惯,而且使学生一踏进校园,就听到墙面说话,一根根草、一棵棵树、一个个宣传橱窗等就像一本本书,里面蕴藏着知识和精神食粮,时刻鼓励着师生。例如该校橱窗里“校园之星”栏,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就是营造书香校园的一个气氛,该校上学期开展的读书节(内容有读书心得、小书报、朗诵比赛、古诗文背诵、讲读书的故事等)均散发着书香的气息。目标里“和谐发展”这是社会的主旋律,不但学校和谐发展,师生也和谐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的节拍,故这种目标定位准确。
该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就是一种爱,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充分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主题精神,追求自我完善,甚至超越自己。“让团队共性焕发光彩”,将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开春真艳”的团队精神在这个办学理念里充分体现,也形成个人、学校双赢的局面,显示了这个理念的先进性、科学性、前沿性。
该校的办学举措:“让学校充满生机、让教师充满智慧、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满快乐”,充分体现了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快乐成长,该举措不但反映新课改的理念,也反映了领导班子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开拓意识,使学校步入快车道的得力之举。
(2)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学设施标准化
近三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上级政府及学校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学校整体绿化,努力打造花园式学校。此外学校还用校园文化建设和购置办公设备,提高了我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公需求。四项配套基础建设,操场100米跑道,两片篮球场地,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出资2万元用于教学楼墙面粉刷和楼顶防水,使教学楼焕然一新,学生一开学步入教室就感受到了学校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施。
几年来,邢集镇中心小学的基础建设、育人环境和教学设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与几年前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给人一种整洁、清新、优雅、积极向上的全新感觉。
今年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完善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设施,充实了仪器器材和图书藏书及体育用品,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现有计算机30台,仪器器材2800余套(件),图书7100余册,达到了省定配备标准,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3)强化学校管理,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的质量意识
我校以《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指导,形成了刚柔并济、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注重过程管理,重小事、抓细节,优化管理水平。领导班子成员敬业勤政,深入教学第一线充当领头羊。学校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记载、有交流。学校领导人人有读书笔记,摘抄学校管理经验并进行反思,及时写下管理的心得体会。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带头上公开课。每天中午安排教师轮值,巡查校园,处理偶发事件。学校遵循依法办学的原则,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的管理制度,经常召开校务会,坚持集体领导,按时召开教代会,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招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其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为每个办公室配备电脑、饮水机,每逢教师节、元旦等,都组织全体教职工载歌载舞,登门慰问生病、受伤的教工,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严格执行《河南省中小学环境管理暂行规定》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一是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层层落实责任,职责明确。二是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都对教室、实验室、体育设施、电路等进行一次排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学校治安情况良好,无火灾隐患。三是学校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道路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伤害、防煤气等安全教育,提高了全体师生安全意识,近几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4)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加强师德教育,倡导教师“五有”: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有诗意、有幸福感,大大激发了教师志向和追求。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组织教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朱永新的《我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文集》等书,让教师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和名师交流,提升自身职业品位,积淀教育文化素养。第三,创新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一是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论坛”:教师轮流论坛、作专题讲座,学科带头人点评,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开展“主题教研”: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主题式教研活动,此有操作程序:专题学习、走近主题——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课堂实践、印证预设——主题研究、反思教学——二次实践——研讨总结,这系列教研活动,突出了教研的实效性,培养了教师的务实精神。
第四,发挥骨干作用,促使群体发展。我校有河南省教师4人,信阳市骨干教师5人、平桥区骨干教师4人、教坛新秀计6名,他们定期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开展“师徒结队”活动,积极实施“青蓝工程”,促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第五,教师学历进修抓得紧而实,教师中,本科10人,大专22人,远远超过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平均数。
(5)扎实、特色、有效的素质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校全面落实区局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德育为先,多管齐下,做到德育途径多元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学校坚持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以弘扬感恩精神为主线,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活动,以校本课程《礼仪教育》为教材,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德育活动,逐步形成德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特色德育活动项目,学校还推行“三五”制度,“三”即“领导三蹲点”(领导蹲点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个课题组)和“每周三调研”(每月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学质量开展一次灵活多样的调研活动),“五”即开展了“五课”活动,领导观摩课、骨干示范课、青年成长课、老年创新课、随机调查课,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形成学习、研究、观摩、互勉、共进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学校紧紧围绕“联系实际、服务学生、展示个性、突出实效”的原则。不但学生个性张扬,而且学生已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充分抓住“十一五”规划发展契机,根据镇情、校情制订学校发展规划,保证学校具有良好的发展后劲。
2、根据学校各方面发展的状况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还有较大的空间,希望能找到教学管理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从细节上加以突破。
四、改进不足的措施
1、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大教科研力度,使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首先要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措施地抓好教师继续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进一步转变、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通过“每周一课”、“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结合互听互评提高专业素养。其次要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养方案,采取“压担子锻炼”、“名师引路”、“构建成才平台”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充分发挥校内教育资源的作用,抓好校内“青蓝工程”,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2、应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主线,充分认识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制定“问题—目标—活动——保障措施—人员安排”式的办学规划,明确办学思路,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全面规划,分步推进;增添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增强学校的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意识,积极探索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各自的内涵式发展路子,办出学校的特色,促进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经我校评估组人员自评,通过认真交流、讨论,一致认为邢集镇中心小学的综合督导评估为“优秀”等级。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6
一、基本情况
东韩初中位于洋县谢村镇以西一公里处,南临108国道及汉江河畔,北依谢村镇东韩村,原名为谢村镇初级中学,辖7个行政村。现有教职工53人,学历达标率94%。在校学生500余人,拥有12个教学班。文化底蕴深厚,是洋县西部文化集祥地,汉中市教育局首批命名的农村示范初中之一。学校交通便利,校园绿树环抱,整洁幽雅,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理想场所。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卫生标兵单位”、“市级文明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十多年来被县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20xx年度综合考核为优秀单位。
二、明确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积极落实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风建设,注重教师素质提高,加强教学管理,更新教学手段,强化教育教学研究,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氛围。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增强了学校的执法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和改革意识,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良好社会声誉进一步形成。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市、县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一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13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近三年辍学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残疾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共接收残疾儿童3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予特殊的关怀。毕业班学生毕业率98.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5%以上。
三、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校园面积1432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8.39平方米。操场面积7140平方米,生均10.71平方米,学校现有图书24572册,生均35册,教师图书师均45册。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教学实验仪器按一类配备达标,实验开出率达100%,学校配备计算机40台,多媒体教室一个,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同时有齐备的音美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及图书阅览等部室。课堂使用率都在90%以上,我校无危房存在,教师学生桌凳完好率97%以上。
学校资金运行合理规范,一年来,学校在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的前提下,从公用经费中累计投入12万余元用于校园硬软件设施建设,先后整修校园围墙和文化墙,改变了学校外观形象;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后勤保障的良性发展,学校投资1.5万余元,两次改造师生厨房,增添了灶台、消毒、刷卡、蒸饭、脱皮、不锈钢餐具等多种厨房设施,着力解决师生就餐问题;投资万余元,更换了多年老化的输电线路,接通了80KVA校园专变,解决了师生学习、生活用电困难;首次安装了学生宿舍16台空调,完善了蛋奶室设施,新增课桌凳100套(1.45万元),使学校的办学设施得以很好地改善;购买了全新投影设备,增添了两台电脑,改善了办公和多媒体教学条件。安装了12班的校园广播网,实现了广播、铃声、听力播放全覆盖;投资1.6万元,添置了一套全自动水处理设备,解决了师生饮水难问题,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争取教育局15万元的投入,对教学楼、宿办楼漏水问题及顶棚进行了改造;春秋两季累计对151人次的贫困住宿学生给予每人每学期375元的生活资助,有效保证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学校刷新所校园有门窗,桌椅,解决了多年未曾安装的教室玻璃问题;学校也高度重视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同时实施亮化工程和安稳工程,增添了装饰型路灯,安装了1.4万元的监控设施,保障了师生安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氛围浓厚,部室干净卫生、规范、利用率较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师资水平
我校现有教师53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各个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现有教师中,专任教师51人,合格率100%,中学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6人,二级教师有32人。建立健全了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现在教师中大本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所有教师均参加了继续教育课程培训。基本能够胜任循环教学,能够承担综合实践活动教学,90%以上教师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熟练进行教学。学校对教师培训有计划、有安排,每周利用例会时间和周内时间有计划对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整体上提高了教师各方面素质,师德师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5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1人,领导班子以团结和谐,开拓进取、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了学校合力,风清气正,人心思进。
五、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
学校各项制度健全规范,可操作性强,始终坚持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不断加强制度和工作作风建设。一年来,在实践中对修订和完善了涉及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安全管理等四大类近百项制度,使所有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依照国家和地方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了新课标规定的各门课程,我校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此,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严格按照《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加大了教育教学检查力度,学校教学管理条例各项制度把检查结果纳入了年终考核,加大了过程管理。努力改进和完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促进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的以校为本教研工作的真正落实。几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成绩位居县中上水平,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初中毕业率98.8%以上,近视率控制在10%以下,犯罪率为0%。多年来教学质量一直位列全县前七名之内。
学校健全完善德育网络,成立了由校长、支书、政教主任、团支部书记、班主任共同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沟通了校、处、班的纵向管理,同时建立起政教处、教导处、团支部、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党团组织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德育工作上下左右联系密切、协调一致。全年召开6次不同规模的家长会,通过向家长致信、公开领导及班主任电话号码等方式,要求老师家访,提倡家长校访,解决家校共建困难,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各方面工作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在德育内容上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五条原则”(学生主体参与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实践育人原则;环境育人原则;活动育人原则)、疏通“三条渠道”(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正面灌输渠道;先进模范人物的同化感染渠道;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的影响渠道)、体现“三个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动相结合;养成教育与法纪教育相结合)、落实“三大方案”(八、九年级每学年的德育工作系列化方案)、实施“五大工程”(以公民道德建设20字为主的`“主题育人工程”;以“三讲两实践”为重点的“阵地育人工程”;以“创建文明班级、培养合格中学生”为重点的“课堂育人工程”;以净化美化亮化校园、爱护校园环境为重点的“环境育人工程”;以“自主、自律、自尊、自爱”为重点“自我教育工程”),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形成了以篮球文化为核心,以校园广播为主阵地,辐射班级文化、围墙文化、板报文化,组建了篮球、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环境保护等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在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实践活动中,活跃了校园生活。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板报、手抄报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展“安全在我身边”的征文和“做合格中学生”、“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加强学生道德修养;以校团委和教研组为主体,组织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作文大赛、手抄报展评等活动;举办法制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和保健知识讲座,促进学生身心成长;推行数字电影进校园;坚持每周一的主题班会,实行学生遵守“一日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检查考核制度,一周一小议,一月一总评,引领学生规范言行,倡导交往中的文明礼貌;开展“远离网吧”、“珍爱生命”、“爱我东中”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墙文化建设、校园硬件环境建设与绿化美化工作相结合,使全校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熏陶中愉快工作和学习,在多彩的德育活动中,着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德育工作以养成教育为德育实践载体,细化班级管理,夯实班主任工作职责,从礼仪、卫生、纪律、环保、学习、节俭等方面细化养成教育要求,使德育工作小处着眼,细处落实,学生文明行为和文明修养大有改观,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得到彰显。
六、存在的问题
回顾以往工作,我们学校在各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上级要求,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许。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不足,政府投入有限,学校财力枯竭。育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各种配套硬件滞后,师资不能配套,很大程度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二)、校务公开方面由于学校事务繁杂,有时有不到位现象。
(三)、学校教师师德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考核方面要进一步细化。
(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力争有内容、有效果,同时以政教处为桥梁纽带加强班主任管理考核和培训,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五)、常规教学检查落实方面不够细、实。需进一步加强备课和作业批改的检查。教研教改过程性资料较少,校本教研亟需加强。
(六)、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落实不够到位,档案资料收集较少。学生体艺卫劳方面活动的开展较少。
(七)、档案管理期待进一步加强,今后将由专人进行培训对学校档案进行细化分类,规范档案管理。
(八)、办学特色不够突出,需进一步强化。
七、努力方向
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强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突出特色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大胆改革创新,培塑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调整和发展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与教学策略,使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符合学校教学特点。狠抓师资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推行“名师、骨干、青蓝”三项工程,研究培养办法,加大奖励力度,鼓励教育教学争优、创优,进一步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条例和奖惩细则继续完善制度,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力争落到实处,坚持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做到有布置必有检查,有制度必有追究,有追究必有奖惩。德育工作方面,争取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细化德育过程,完善团队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采的活动给学生以情感陶冶,通过生活给学生以启迪,以帮助,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做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我校将加强素质教育宣传,认真对照素质教育办学条件要求,列出欠缺项目,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多方筹措资金,逐步添置教学仪器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设备、器材的使用率。学校还将要求教师上课时要尽可能盘活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要加大电脑室的使用率,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教育督导评估为契机,本着办好教育为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加大整改力度,狠抓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排除万难,开拓奋进,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7
灵石县第一小学是本县近现代教育史上开办最早的学校,其前身为清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的“竹林书院”,著名作家胡正、版画家牛文、书法家吴艳萍曾在此就读。历经世纪沧桑,饱受岁月磨砺,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地处灵石县城学苑路南,占地30亩,建筑面积18500余平方米,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14余名;教职工123人,现为八轨制完全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中小学一级教师39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9名,县级教学能手38名。如今的第一小学养成教育特色凸显,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学科研突飞猛进;艺术教育风生水起,倍受社会关注,家长青睐。近年来成功承办晋中市体艺“2+1”现场会、晋中市“书香校园 文化灵石”现场会,被灵石县人民政府授予“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一举成为全县小学特色办学的一面旗帜。去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国家级均衡县验收,市级“平安校园”、“数字化校园”验收。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书法特色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晋中市“德育示范校”、“课改先进校”、“绿色生态校”、“体育项目传统校”、灵石县“科技教学示范校”、“培养青年教师先进校” ……
一、超前规划,明确思路,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指明方向
20xx年9月,新的校领导班子传承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各抒已见,达成共识,确立了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 即:第一年,打造教师团队,深化课改保质量;第二年,丰富教育内涵,优化管理促发展; 第三年,彰显办学理念,强化特色创品牌。
同时,学校领导审时度势,透视基础教育本质,面向孩子的未来,提出“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教,服务民生,促进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方针,落实纲要,建设和谐校园,创现代特色学校;坚持终身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于建功立业,做德艺双馨教师;坚持立德树人,能力为重,习惯为要,丰富实践内涵,育品学兼优学生”的办学思路,以及“立德、启智、健体、尚美”从全方位、多角度为师生搭建启迪智慧,放飞心灵,彰显个性,分享成功的多元立体平台,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温馨的家园、快乐的学园。
二、建章立制,科学管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学校特别注重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名师团队、学科组团队和班级小组团队,在进一步完善《灵石县第一小学走向现代学校制度汇编》的前提下,修订并出台了《灵石县第一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和评价方案》,使教师工作有章可循,学校考核有据可依。学校整体实行“四线四块五面”的网格化管理办法(教学、教研、政教、后勤四线贯穿;四个楼层切块管理;学习、纪律、卫生、安全、活动五面兼顾),班主任推行“三旗两榜一箱”的管理方法(设学习、纪律、卫生三面流动红旗;设自主学习榜、三项红旗评比榜;设学生行为举报箱),学生采用“两卡三评”(好人好事登记卡和行为规范登记卡;三评:对学生行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周评百分制评价)和行为习惯周清制进行管理。根据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过程和效果对全体教师进行年级长、学科长考核。逐步形成了既适合校情又符合现代要求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了爱岗敬业,尽责有为的校风,整体营造了全校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教育教学的整体提升夯实了基础,加强了保障。
三、令行禁止,规范办学,为素质教育的规范提供保障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学校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1、学校开足开全各类课程,及时将课程设计情况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音各科合格率均达95%以上。
2、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高标准、严要求,搞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及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1小时,学生体质逐年提高,经镇卫生部门检测学生身高、体能明显上升,近视率下降15%,整体水平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合格达100%以上,优秀率近70%。
3、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办学目标明确,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提高,不以分数给学生排队,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的唯一依据,几年来,小考优秀率、合格率均居全县上游水平。
4、学校公开向社会承诺绝不违规收费和办各类补习班 并严令教师不准有偿补课,不准给学生乱订资料,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加重学生学业负担,规定低段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段学生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40分钟内,高段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四、活动给力,特色鲜明,为素质教育的高效注入活力
1、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1)校外实践开阔学生视野。根据学校的实际,我校开发了融思品、社会、劳动、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校本课程。如:深入社区、公共场所等地方接受保护设施和环境卫生教育,到消防中队与官兵们体验军旅生活,参加消防演练;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清扫垃圾,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秋季运动会和春游踏青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知,从而动情悟理,立志导行。
(2)校内体验增长学生才干。利用家长学校和家校教育委员会这个平台,积极倡导在学生中开展假日小队活动。长期以来开展的礼仪小队、楼道小队、护老小队、护绿小队等活动载体已成为我校学生实践体验的另一天地。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教育资源,聘请消防队、司法局、交警队等部门的领导和成员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利用“涂鸭墙”、“渲泄室”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棋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校报、手抄报、橱窗、电子屏等阵地广泛宣传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卫生知识;结合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六一节开展艺术节活动,教师节举行“敬礼献礼”主题会,建队日举行“我是新世纪的接班人”、“少先队检阅仪式”等活动,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课外阅读丰富学生内涵。将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定为“读书活动”课,让全体师生自由阅读、广泛阅读、超量阅读课外书。低年级要求以读短文、看图文、轻声朗读为主;中年级要求以边读边记、自选读物为主;高年级要求以边读边写、写体会、谈感悟为主。学校先后举办了“读后谈心得”、“现场习作大比拼”和“书香满园”、“智慧杯”读书展示等活动;并于去年成功承办了“晋中市书香校园——文化灵石现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领导、家长和社会的热烈好评。
2、各项工作特色鲜明
(1)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20xx年,县政府投巨资3200万元对学校的校舍进行了全新的改建,并对学校内部设施进行了高标准的配置,使这所百年老校变为雄伟典雅的现代化校园。两个计算机室内有序排列着台台崭新电脑,在编在岗教师人手一台教学电脑,实现了教学、管理、办公等信息交流网络化,实验室设施齐全,图书室3万余册的书籍供师生分享;美术室、书法室、声乐室、器乐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心理咨询室……专室专用,硬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软环境的优化也举足轻重。 灵石一小坚持文化立校,环境育人,以“构建师生共同成长为精神家园”为愿景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为突破口,以课程文化为基础,精神文化为核心,环境文化为特色,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倾力打造学校文化,加大投入,精心设计,对四层教学楼进行多形式、多主题、立体化的文化着装,让墙壁说话,用良好的楼层文化感染和熏陶师生;在教学区和教师办公区,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域呈现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百余块板面有机地展示在校园不同处所;各楼层的漂流书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风格活泼,突出个性,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鱼池、鸟笼、盆景、花卉、树木点缀在校园的相应位置,让边角增色添彩,花草言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xx年,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绿色生态校园,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文化。耳濡目染、净化着师生的心灵,提纯着师生的美德,充盈着师生的智慧。
(2)养成教育高产实效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一年奠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养成教育方略,以日常生活为平台,课堂学习为主阵地,星卡评价为主要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通过学校教育、家庭配合、社会实践三体一线模式,构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掀起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潮,比学习、比进步、比勤奋努力、比文明礼仪,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立法树人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①尊重学情,分层渗透。行为规范教育根据不同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自主编印了校本教材《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分“礼仪篇”、“学习篇”、“生活篇”,不同年级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如低年级通过背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中段年级可以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校本教材内容选取,坚持“近”“小”“实”的原则,所谓“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所谓“小”一是要求小而细,二是内容呈现形式短小精干;所谓“实”就是实在具体,易理解、记忆、操作。同时,学校还结合实际自编了《一小学生一日常规歌》。
②紧抓源头,防微杜渐。敏锐发现、有效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完成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小”抓起,就是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典型引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和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学校随时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分别发放星卡予以鼓励,每周都对因各方面表现良好获得星卡较多的学生采用校门字幕游走的形式进行鼓励,对星卡获得数达到规定数目的学生发放徽章,并进行大会表彰。学生在获得星卡的过程中,自觉的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诵读经典,引领发展
学校创造性地把中国文化经典教育活动引进校园与课堂,以此规范学生言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把养成教育由表面引向深入。首先,学生利用晨会时间诵读经典美文,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教师利用学科教学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宽容忍让,谦虚谨慎的道德品质。其次,每学期举办校园读书节,期间开展演讲、征文、手抄报、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以国学精粹滋养学生,渗透养成教育。
⑤活动体验,启迪心灵。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再如“教师节”的尊师活动,“父亲节”为爸爸洗脚,“妇女节”的慰问妈妈活动,“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等,不仅能让学生动手实践,更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⑥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学校要求教师充分细化《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目的是使学生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真正养成了。
(3)社团活动启智激趣
学校在注重校园环境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同时,创建了功能齐全的舞蹈房、声乐房、器乐房、书画室等多个专室。在全面抓学科类艺术课的同时,积极挖掘校本师资资源,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开设53种学生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积极参与。每周四下午集中活动,社团配备有专长的两位教师,做到活动有固定地点、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并组织师生及时参加全国各类型相应项目的比赛,到目前为止共获得各类奖项368人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社团活动的开张,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思考、感悟、体验、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广受家长及社会的赞誉。
五、立足课改,深化研训,为素质教育的创新奠定基础
学校出台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估办法》,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以往教师一言谈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学案式教学的尝试,倾力打造生本课堂,以“学习型小组建设”和“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抓手,以学科教研为载体,促使教师不断跟进,力求实效。重点抓 “四课”即:开设“研讨课”、普及“达标课”、交流“公开课”,促进“开放课”。强调教师在教育行为中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电化教育资源,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听觉、视觉、想像的多维感受,加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学校采用“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策略,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使教研常态化,自主化。通过研、培、导、练、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教学技能比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严格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模式。切实把握各个学科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教师队伍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年轻化,充满活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学校掀起了一股教育科研的高潮,先后承担了5个省、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已结题的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还有1个国家级课题正处于深入研究、准备结题阶段,今年上半年将再次申报了5个县级课题待立项研究;2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1位教师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奖,1个课题研究方案获全国二等奖,2个课题研究报告分获全国
一、二等奖;有80多篇教师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发表,有10多节优质课参加过省市级以上评比并获奖。如今学校的课改进入关键时刻,课堂上小组合作活动搞的有神有色,“生本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孩子们灵动的自我表现已成为该校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六、总结经验,直面不足
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再谋新篇 由于学校建校早,原有的硬件条件与现有的标准存在差距,加上经费投入不足,给学校素质教育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学校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和提高:
一是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硬件设施,特别要加大功能室建设和教师培训力度;
二是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的同时开展相应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三是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实验室、机房、体卫室、图书室的`使用率,定期开展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科学素养、体卫意识等为重点的活动,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立足校情,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部门部署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办学环境也日臻改善。同时也看到学校办学水平距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教职工队伍素质及学校管理水平仍需改进,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的层次尚待提高。今后,我们将努力找准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举质量兴校大旗,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把我校办成现代化、特色鲜明的一流小学。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8
根据《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的要求,现就我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开发区下辖1个乡镇,京九办事处。16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20xx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200元,年人均财政收入19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634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9元;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4所,其中小学10所,幼儿园2所初中2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384人。全区教职工编制总数为37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356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自评情况
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评估有关要求,我区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定办学基本标准情况”、“小学、初中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票否决情况”等方面开展自查自评:
(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情况:对照安徽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开发区小学12所,达标12所,达标率100%;初中2所,达标2所,达标率100%;
(二)小学、初中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小学0.436,初中0.376。
(三)区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评得分98分。
(四)一票否决情况:我区不存在一票否决因素。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及评估指标完成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摆在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
1.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召开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区域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教育工作,确定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先后出台了《开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发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确保全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自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健全体制,明确分工。建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
3.科学评价,导向清晰。区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牢牢把握科学的教育观念、评价机制和监测手段,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学校的唯一依据,依法保障学校自主办学权,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作为学校考核的尺度和标准,同时下发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形成了推动学校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机制,对全区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
4.狠抓落实,强化监督。》积极推动专职督学、兼职督学、特邀督学三类督学队伍建设,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位,督导工作经费均列入区年度财政预算。全区督学挂牌全覆盖,督学工作网络已遍布到我区每所村小以上的学校。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问责机制,督导工作始终坚持督政与督学、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定性督导与定量督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全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督导、学校办学条件督导等。
(二)注重机会均等,把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5.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基本普及。加强招生管理,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控制总量、管控班额、阳光招生、校长承诺”六项原则开展招生工作,确保了学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儿童都有相应的学位,同时严格学籍审批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生”比例严格控制在5%以内;省市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不低于80%。
6.实施关爱工程,外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高度重视进城务工等外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实现入学零障碍。始终坚持“两为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7.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教育公平。一是建立联盟。本着“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管理一体、共同提高、特色发展”的原则。开发区呈现勃勃生机。二是结对、捆绑。以优质校为核心,开展对薄弱学校“全方位、可持续”的结对帮扶,提升薄弱学校“软实力”。三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围绕“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创建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美丽校园、书香校园创建等工作,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如:颍南中学办成书法特色学校,第一初中办成足球特色学校。四是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广课改经验,打造“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模式,不分重点校和重点班,办学规模和班额得到有效控制。
8.保障“三残”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做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方案》,强化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就近入学。20xx年,“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
(三)加大经费保障,把保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给予优先安排。
9.单列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开发区建立以区为主体、“校财局管”财务管理模式,将教育及学校各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10.积极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xx-20xx年,共完成6所薄弱学校改造,投入资金1140 万元,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完成率100%。此外加大薄弱学校经费倾斜力度。
11.规范教育附加费和教育费附加征收和使用。全额拨付教育,改善办学条件。
(四)加强队伍建设,把优化师资配置作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根本保障。
13.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全面实施以岗定酬、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的绩效工资制度,全面落实教职工福利待遇,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执行标准、缴纳标准、资金来源和发放方式均与所在区的区直机关公务员保持一致。
1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科、年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坚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近年来,我区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国培计划与继续教育,积极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助推名师、名校长脱颖而出。全区推荐评选市级名校长1人、市级名师1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
15.积极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制定出台了《颍州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颍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建立了对口帮扶、名师带徒、名师送教、上挂下派四种模式。
16.完善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确保了我区“国培计划”各项目、省市级培训在名额分配上尽量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20xx年国培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参训名额占比分别为76%、100%、62%。20xx年,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97名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20xx年,在职教师职务评聘方面,我区下达义务教育高级指标14名,农村就有9名;义务教育中级指标共20名,农村就有18名。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农村艰苦津贴每人每月分别是80元和150元两个档次。
(五)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17.规范课程开设和管理。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的通知》要求,规范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区中小学校按要求开设音、体、美、信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18.不断提升小学和初中巩固率。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假期“防流控辍跟踪”制度、学期初“控辍周”制度、辍学举报制度、“防辍重点单位”管理制度,加强工作监督,健全奖惩机制,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防流控辍”工作。20xx年小学巩固率99.2 %;初中巩固率105.5%。
19.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加强体育工作,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20.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开发区严格教育行风治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教育系统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把收费、教辅征订等纳入治理范围,每学期开学,区政府都组织纠风、物价等部门开展教育收费检查;区教育局成立规范组和查处组,不定期到学校开展督查,严禁乱补课、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等行为。同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积极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持续开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教育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校际之间在软、硬件方面存在着差距,如校舍建筑面积和运动场地生均占地面积不足,“择校”“借读”“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城乡学科教师配备不均衡,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短缺,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发区教育分局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强区、教育名区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9
一、基本情况:
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地处马鞍山市与省会合肥对接前沿,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8个镇、96个村和24个社区,总人口44万人。截至,20xx年底,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5所(不含50人以下村小教学点);在校学生小学22441人,初中10687人;现有教职工小学1510人,初中1177人。
自20xx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检查认定以来,我县继续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推动政府切实履行义务教育发展法定职责为核心,突出“均衡”、 “优质”发展主题,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消除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差异,推动域内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方向迈进。
现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专项领导组织。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发改委、住建局、公安局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负责领导和推进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
2.专项工作纳入规划。制定《含山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应制定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关文件制度。
(二)推进城乡均衡
1.实现城乡规划合理。县政府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布局,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
2.统一城乡办学标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由县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投标;教师编制标准统一,按照初中1/13.5,小学1/19统一落实到校,同时给村小教学点每个班级增加0.8个系数;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按初中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600元/生/年划拨到位;义务教育学校配置标准统一,均以国家一类标准配备。
(三)促进教育公平
1.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高中入学落实指标到校政策,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1758人,分配名额1758人,占比100%。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1120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64%,全县初中毕业巩固率为97.3%。解决随迁学生入学问题,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796人,在公办学校就读796人,占比100%。
2.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关心残疾儿童和留守学生入学问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为252人,入学252人,入学率为100%,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8人,占比7%。制定《含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成立了含山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构建关爱网络,校校(包括教学点)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包保制度,服务留守儿童。
(四)落实经费投入
1.公用经费保障到位。全县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数2146人,投入公用经费234万元、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2.4万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
2.教师工资保障到位。落实教师待遇政策,及时发放教师工资和绩效,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72348元,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62908元水平。
(五)加强师资建设
1.师资队伍稳定合理。每年招聘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保持全县教师队伍稳定,目前,全县在岗专任教师2514人,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2514人,占比100%。
2.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全年完成360学时培训的教师2542人,教师培训完成率100%。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成效明显,全县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80万元,占公用经费总额2385万元的.7.6%。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2027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306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5.1 %;交流轮岗骨干教师55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3.3%,均超过指标要求。
三、达标情况
通过对全县学校的摸底调查,对照指标要求来看,目前我县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所有学校建立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良好以上;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等指标上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县在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所有小学、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等三项指标上还没有达到要求,表现在:音乐美术等功能室在城学校均有配备,乡镇中心学校音乐、美术室虽有,但不标准;城区四所小学规模超过2000人;全县小学有59个班级超过45人。
四、下一步措施
从目前的短板来看,主要是学校资源配置标准不高,与优质均衡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城区学校现有规模过大和部分学校功能室缺乏、每百名学生拥有音体美专任教师的不足。我县城区规划新建1所小学,待建成后可分流环峰小学、环峰二小和环峰三小、环峰四小的入学压力,解决城区小学规模过大问题。下一步我县将对照标准逐校核实,找出差距,列出清单,编制规划,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建设和音体美专任教师的聘任、培训。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10
一、高度重视机制建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效推进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和区教委主任为副组长、区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同时成立建设项目协调工作组,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区政府各部门工作责任,分解了创建目标任务,按照均衡发展专项规划抓落实。
二是制定方案,打表推进。区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綦江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綦江府发〔xx〕19号),对创建工作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确定了我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项目推进的办结时间,区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学校)严格按要求打表推进。
三是明确监督、严格问责。我区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由监察局牵头负责,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区教委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贯彻十八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全区教育综合改革报告会,将专项改革上升为区级战略部署,争取形成区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模式,为全国农村区县教育改革探路。
一是变单一强力推进改革为多元化自主改革
遵循“政府主导、教委主管、学校主体、教师主人”原则,由学校根据校情自主选择项目,征集改革项目100余项,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定期优化淘汰,增强了改革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将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划拨学校自主制定政策发放。精简年度考核指标60%,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干扰。指导南州中学等24所试点学校自主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一校一目标,一年一诊断,一校一评价。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人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愉快工作、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科学教育政绩观;把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区委区府工作重点。区教委提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师生”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了“健康尊严,张扬个性”的先进办学理念。全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观得到了优化、更新,校长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师树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家长形成了正确的成才观,达到了办学理念的均衡。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均衡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过实践,创造出了10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大批农村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教师,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城乡共享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开设均衡
整合体育、艺术、科技、劳技等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在所有学校广泛实施2+x项目,培养伴随学生终身的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劳动和阅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农村学生享受体育、艺术、科技、劳技专业教育的公平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公平;编写了校本教材,免费提供学生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了全区城乡教师共享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做到每所学校有数字校园,每位教师有工作室,解决了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瓶颈问题,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过几年的努力,城乡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的比例大致相当。
四是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发展机会均衡
“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农村学校有了奔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30多所农村薄弱学校在区教委的`素质教育质量目标考核和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一等奖,成了硬件不优办学水平优的学校。近两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数据显示,除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居住地变换正常转学外,择校现象在我区已基本消失。实施“指标全到校、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将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指标划分为综合录取、多元录取、诚信推荐录取三类,各占88%、10%、2%。重点高中综合录取计划内指标均衡到校,城乡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机会均等,多元录取、诚信推荐,特长学生升学机会公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成效初显,示范引领
综合改革案例全国表彰。《区域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教研成果被国务院评为基础教育最高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元协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案例被21世纪研究院评为第四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最高奖—优胜奖,是全市迄今唯一获该奖项的单位;改革经验各级会议交流,《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綦江探索。素质教育督导工作经验6次在全国会议和国际会议上交流,并2次举办全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研讨会。创新课堂教学“五步教育督导法”,得到国务院督导办充分肯定,市教委印发专报全市推广。
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区自治试点,得到教育部、市教委高度关注。
三、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解决人民群众入学难问题
区规划局在组织编制《綦江区城乡总体规划》以及指导各镇编制镇总体规划时,在用地布局上,保证优先考虑中小学用地,并根据规划人口合理确定各类中小学用地规模,确保学校满足使用要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区国土房管局坚持按照特事特办、专人专办、限时办结原则,对学校教育用地予以大力支持。在解决学生就近入学时:
一是科学合理划定招生区域。区教委统筹,各学区、学校提前半年调查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数据,及时划分招生区域,及时制定招生程序、及时确定招生对象。
二是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划定就读学校,解决随迁子女、进城务工子女、拆迁户子女、中途返回户籍地子女入学问题。
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均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特殊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方式确保残疾儿童接受教育。
四是坚持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根据初中学校生源数量、学生就读习惯等因素,把每年高中招生统招计划85%划分到初中学校,很大程度解决了义务教育择校难题。
五是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实现“零收费”,为低保、贫困、孤儿、残疾等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并实现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资助体系,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达到国家要求
区政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年提高区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落实到位。落实教育费附加征收政策和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政府性收入按一定比例计提取教育资金。区财政局千方百计拓展经费渠道,保障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近三年,基本做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每年财政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近三年累计投入教师继续教育经费1027万元。在教育经费使用上,重点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三年,累计征收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9090万元,征收拨付城市建设配套费8504万元,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11743万元。xx年11月市综合督导指出xx年我区“实际欠拨教育经费10680.2万元”,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加快学校基础建设,确保基本办学条件到达要求
我区在20xx年政府投资项目的基础上新增教育类建设项目11个,其中整体迁建项目4个,改扩建项目7个,总投资2.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约7.5万平方米。该批项目于20xx年5月启动建设,目前有1所学校已完工,10所学校完成主体工程,预计20xx年底即可完工。同时,按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整合学校资源,以保证达到要求。在精细化管理学校附属设施项目建设中,赶水中学、羊角学校等27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6845万元,可让3000多名学生住宿,有效解决边远学生“就学远”的难题。另外,还科学布局了莲石中学、民族小学等24个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总投资2360.5万元,可解决500余名边远学校教师住宿难题,让边远学校教师“分得来”、“留得住”。
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劲
一是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区教委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报同级编制部门核定,城乡统一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标准核定,村小及教学点按班师比1:2的标准据实配备。20xx年印发《关于教育卫计系统补充工作人员的意见》明确了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特岗计划招聘等形式每年补充教师300名左右的长效机制。20xx年公开招聘补充教师272名(其中特岗计划招聘音体美教师26名),20xx年招聘教师219名(实验员15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20余名),有效解决了中小学体艺学科教师紧缺矛盾。新进教师优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充实和提高了基层师资力量和素质,保证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
二是政策倾斜支持农村,吸引教师留在基层。20xx年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时,结合綦江区情,根据学校地理位置、交通和艰苦程度,对边远农村学校教师每月100—450元农村教师津贴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及街镇工作补贴,全区乡村教师津补贴最高达每人每月1200元,居全市最高水平,有力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备。极大鼓励了山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向广大基层学校倾斜,对有村小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实行加分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基层,扎根山区。边远学校教师“招不来、派不去、留不住”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三是骨干名师带动成效显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20xx年起,开展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对评出的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实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不搞“终身制”,并对三类骨干教师给予每年3000元、2000元、1000元的经费鼓励。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送教下乡”、“送课下乡”等活动,带动、引领和辐射基层学校和山区教师,促进共同成长。
四是率先探索教师管理模式,引导师资有序流动。20xx年全区率先在全重庆市成立“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将“学校人”变成“系统人”。xx年制定了《关于印发綦江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教师流动的原则、程序、办法进行了明确。20xx年通过支教、顶岗学教、巡回走教、校际交流等方式交流教师259名(其中:乡镇间调动25人、城区考调71人、秀山支教8人,校际交流155人),教师交流面已达5%。建立了“城乡结对”、“联盟学校”共同教研等“柔性交流”,开展了年轻后备干部异校提拔、挂职学习制度,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挂职锻炼。
五是实行了校长任期制,建立了校长交流制度。xx交流轮岗校级干部114名,校级干部交流面达28.4%。我区还强化了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多方支持争创教师进修学院,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得到市教委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集中8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习。
七、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确导向。
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例》、《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的要求,区政府于xx年7月成立了綦江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并在全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确保教育督导长效推进。任命各类督学75名,建立起责任片区督学制度、督学公示制度,工作管理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十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依法依规开展镇街教育督导和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11
20xx年,我县被列入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第一方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作为全县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省督导办、驻地指导组和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要求,现将当涂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小学40所,初中16所,完中1所,小学教学点5所。20xx-20xx年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2104人,其中小学23385人、初中8667人、特教送教上门学生52人。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2429人,其中小学1474人、初中951人、特校4人;专任教师2317人,其中小学1416人、初中897人、特校4人。
二、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抓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加快创建工作步伐。成立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印发工作方案,召开全县创建工作推进会、业务培训会,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印发工作文件19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召开八次专题调度会,研究创建工作;建立工作包保制度、督查月报制度、重点问题交办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前后四次修改工作清单,摸排各类问题清单224项,制定措施清单54项。
二是抓项目建设推进,着力资源均衡配置。制定当涂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和标准化建设规划方案。加大资金投入,近两年投入建设资金近2.2亿元,用于新建学校、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实验学校北校区建成使用,完成师生分流;青莲路学校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预计今年6月份交付使用;经开区滨江学校项目已动工,预计20xx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督促年陡镇辖区内学校推进项目建设,补齐创建短板。
三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管理改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采用学校联盟办学、支教、区域内交流、带编选调等方式,均衡学校师资配备。借助“国培”、“省培”、“市培”等三级平台,突出骨干教师培养。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职称评聘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
四是抓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文明校园、体育特色校园创建。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劳动教育试点基地4个。开展“推门听课”和教学常规管理督查指导,促进学校提高常态化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加强课堂教学和学科课题研究,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建智慧学校32所,强化智慧学校常态化应用,智慧学校学科达标率及课时达标率均超过100%。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年、教学管理提升年和校园文化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五是抓评估监测督查,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加强对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指标的评估和监测,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专项督导,督促学校做好台账资料建设,跟踪问题整改,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指标达成情况
1.优质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达标情况。20xx年教育事业统计显示,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七项校级差异系数中,小学、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单项差异系数分别为0.55和0.52,均超过规定区间不达标,其余六项指标均已达标。全县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8和0.34,符合国家规定。
2.资源配置达标情况。
(1)全县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 (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三项指标,小学、初中全部达标,分别是5.95人和9.82人、1.48人和2.13人、1.09人和1.07人。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全县小学达标37所,占比86.05%,初中全部达标。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标,全县小学达标38所,占比88.37%,初中全部达标,但其中两所学校无标准化运动场。
(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全县小学达标41所,占比95.35%;全县初中达标16所,占比94.12%。
(5)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指标,全县小学达标40所,占比93.02%;初中全部达标。
3.政府保障程度达标情况。
(1)制定《当涂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
按规划逐步落实。
(2)严格执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按照近三年评估标准,音乐专用教室全县小学间数达标13所,占比30.23%,面积达标5所,占比11.63%,全县初中间数达标15所,占比88.24%,面积达标9所,占比52.94%。美术专用教室全县小学间数达标14所,占比30.59%,面积达标8所,占比18.60%;全县初中间数达标13所,占比30.23%,面积达标10所,占比58.82%。
(4)全县小学超过2000人的学校有3所,分别是团结街小学(在校生数2742人)和振兴路小学(在校生数2407人)、实验学校(在校生数2655人),全县初中无超规模学校。
(5)全县小学学段有570个教学班,其中超过 45 人的有203个教学班,占小学学段班级数的.35.61%;初中学段有207个教学班,其中超过 50 人的有12个教学班,占初中学段班级数的5.79%。
(6)全县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和教学点共有5所,全部按100人标准足额拨付公用经费,按6000元标准拨付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
(7)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教职工工资政策,凡是政策范围内的工资全部按标准执行到位。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实行“同步考核、同步核算、同步发放”政策,按公务员标准发放各类考核奖励,保证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
(8)每年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以及校本培训,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9)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完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并报县委编委和财政部门备案实施。在核定的不同类型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内,完成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核定工作。
(10)20xx年,全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于暑期进行,确保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11)全县专任教师均持有相应教师资格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12)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等四项指标全部达标。
4.教育质量达标情况。
(1)全县20xx-20xx学年度初中三年巩固率已完成目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
(2)全县所有学校均制定学校章程,中小学均已实现校园网络建有率100%、师机比100%、班班通100%全覆盖、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100%,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3)全县所有学校安排教师培训经费都达到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及以上。
(4)绝大部分教师均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实验教学纳入对学校的目标考核,大部分学校设备利用率已达较高水平。
(5)制定了《当涂县xx年德育工作要点》,出台了《当涂县xx年校园文化提升年实施方案》,各校设计“一校一品”正在谋划、提炼中,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展现形式多样,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6)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教学秩序规范有序,切实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8)目前未接受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积极准备迎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开展监测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对照国家评估标准,我县创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部分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全县平均值为4.39平方米(达标值为4.5), 6所小学不达标,分别是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新桥中心学校、湖阳均庆小学、镇庵小学,共缺少1.4万平方米。
2.少数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其中,5所小学不达标,分别是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新桥中心学校、湖阳中心学校,共缺少2.9万平方米。
(对策:通过实施团结街小学南寺路校区改造、青莲路学校建设,进行师生分流,可以解决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不达标问题,通过建设经开区滨江学校,将新桥中心学校整体迁入,解决新桥中心学校不达标问题,将石桥中心学校幼儿园迁址重建,对原幼儿园进行改造,增加小学部教育资源,待土地指标审批后,启动湖阳学校项目建设,确保上述两项指标达标)
3.个别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达标。其中2所小学不达标,1所初中不达标,分别是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姑溪初中,共缺少352万元。
(对策:通过加大投入,给三所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确保此项指标达标)
4.“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达标仍然存在。其中3所小学不达标,分别是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共缺少17间。
(对策:通过团结街小学南寺路校区改造、青莲路学校建设和石桥中心学校改造,可以彻底解决3所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达标的问题)
5.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不达标较为普遍。按照近三年评估标准,全县小学音乐专用教室30所小学间数不达标、38所面积不达标,初中2所学校间数不达标,8所学校面积不达标,共缺少43间,面积缺少3312平米。全县美术专用教室29所小学间数不达标,35所学校面积不达标,初中4所学校间数不达标,7所学校面积不达标。共缺少44间,面积缺少3006平米。
(对策:通过实施专项建设,挖掘整合校内资源,按标准建设音乐美术教室,确保间数达标,面积达标,满足音乐美术教学需求)
6.超标准班额问题仍较为突出。20xx年城区2所小学校额超过2000人, 分别是团结街小学2742人,振兴路小学2407人。小学学段大班额17个,大班额还未真正彻底消除。非标准班额占比较大,小学学段超过 45 人的有203个教学班,占小学学段班级数的35.61%,主要分布在10所学校,其中团小、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超标准班额问题严重。初中学段超过 50 人的有12个教学班,占初中学段班级数的5.79%,主要集中在护河初中、乌溪初中2所学校。
(对策:通过实施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相关学校项目建设、集团化办学、师生分流等方式,多措并举,严格控制消除超标准班额)
7.部分教育用地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少数学校因没有土地指标,未完成土地调规报批手续,造成教育建设项目建设推进滞后,教育用地问题成了制约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中,龙山桥中心幼儿园、石桥中心幼儿园等新建项目因土地报批未完成,项目建设进展较慢;塘南初中、湖阳初中、湖阳中心学校及两所村小、江心尚锦小学、乌溪中心学校等7所小学运动场土地未完成置换报批手续,运动场建设项目无法启动;围屏中心学校、马桥中心学校无标准化运动场,需征用土地,建设标准化运动场,经统计,共需解决用地135亩。
(对策: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解决教育建设用地问题,对符合“两规”的乡镇学校直接完成申报审批,其余学校建设用地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切实保障用地需求。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县13宗教育用地审批,解决“教育用地”这一瓶颈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在省督导办、驻地指导组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充分借鉴海盐、天长、徽州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快创建工作步伐,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将创建工作做实、做细、做深,攻坚克难,下足功夫,确保如期通过省级评估和国家验收。
一是在强化创建工作合力上下功夫。加强全县创建工作调度,落实工作会商制度,推动解决突出问题,部门乡镇切实履行职责。教育系统严格落实调度、包保、月报和督查机制,机关股室部门紧盯指标创新谋划工作,强化学校指导,把好指标达成关和资料建设关。强化学校创建主体责任,建立学校联络员制度,完善三级创建工作网络。
二要在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上下功夫。通过开展督查调研,动态摸排县校两级问题清单,实行创建工作问题清单“销号式”管理。着力解决土地等“卡脖子”问题,全速推进学校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师生分流和资源整合,全面解决资源不足和大校额、超标准班额等突出问题。督促指导年陡镇辖区内学校提升办学水平,补齐创建工作短板。
三是在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教学管理提升年”“校园文化提升年”活动,强化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力求在学校精细化管理、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上提质增效。组织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确保达标。
四是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城乡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轮岗,盘活教师存量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创新管理方式,合理配置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满足体艺类课程教学需求。推进集团化办学,快速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新建学校高起点快速发展。
五是在加强创建氛围营造上下功夫。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工作调度会、迎评工作动员会,加快形成全面推进、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沟通联系,利用多种媒介报道宣传当涂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升社会知晓率和满意度。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12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政府主导、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为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大力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全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组织
为切实加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临泉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或联系教育同志任副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发改委、编办、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住建局、公安局、人社局、卫健委、审计局、税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细化职责分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调度机制及政府相关部门任务分解情况
各相关部门全力落实工作职责,加强配合协作,合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教育局负责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县财政局负责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落实,做到足额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并指导、监督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县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住建局负责将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区建设、乡镇(街道)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确保与城区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县编办、县人社局会同教育局共同做好教师核编定岗工作,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障学校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学校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用地批准产权登记手续;县审计局负责对涉教资金的监督管理;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文化旅游体育局、卫健委等部门负责制定方案和措施,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各乡镇(街道)结合辖区学校实际制定推进计划并认真落实;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根据各自职能,支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化。
1.校际差异系数有所降低。根据《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临泉县教育局制定了《临泉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分年度规划实施工作方案》,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等方面分年度规划实施,稳步推进,逐年完成实施项目及进度,保证20xx年完成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xx年6月从办学条件、仪器设备配备、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校际间差异系数进行统计发现,xx年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是0.3743、0.2400,xx年度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是0.3733、0.2337,差异系数逐步减小,均低于规定指标0.50和0.45,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逐步发展。
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关于印发临泉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意见的补充通知》(临政办秘〔20xx〕34号)和中共临泉县委办公室 临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整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办〔xx〕70号)要求,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进行了整合。整合后,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共有369所,其中初中36所、小学205所、教学点127所、特教学校1所。完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20xx年以来投入22.45亿元,建设校舍面积111万平方米,其中城区新建公办三中、城中路小学等16所,扩建9所,建设校舍面积65.8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3800个;全县中小学教辅用房面积128.16万平方米,小学、初中教辅用房生均7.39平方米、9.15平方米;全县小学运动场馆面积104.75万平方米,初中48.38万平方米,生均9.36平方米、9.74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基本达到省定标准。
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前全县学生用计算机19136台,生机比8.58:1,实验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卫器材全县均已达标,全县共有班班通设备4517套,已实现班班通全覆盖,达到优质均衡标准;全县现有图书361万册,学生生均图书超过基本均衡标准。另外,我县还为部分学校装备了科学探究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实验室、创客教室、智慧教室、机器人教室、3D打印室、多功能录播教室、云资源电子图书馆、专用书法教室等现代化的'教育装备。xx年正在为艾亭中心小学新校、陶老中心小学新校、滑集中心校分校、城南小学、城东小学、兴业路实验学校6所学校配备班班通120套,计算机490台,录播教室5个,音乐、体育、美术各6套,实验室6套。
4.落实学校安全保障建设。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xx年底前,学校进出口道路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设备实现全覆盖;县教育局还联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等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不定期进行上路督查,同时对全县校车进行网络化监管,杜绝学生乘坐不安全车辆;落实校园“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措施,投入270万元为全县公办学校配备567套安保器材和488套微型消防站,安装了375台校园充电桩。投入1300多万元为全县学校配备专职安保人员597人,在全县校园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和一键式报警系统。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办学质量优质均衡。
1.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德育课程特点,紧扣“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三条主线,抓住“课堂、活动、校园文化”三个载体,密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结合,通过日常化、形象化和生动化的形式,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格局,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到学校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齐开足课程,规范教学秩序,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通过教师走教、发展一专多能教师、在线课堂等方式,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目前,全县在线课堂项目共有53个主讲教室、116个接收教室,覆盖所有师资配备不全的教学点,解决了农村偏远教学点师资不优问题。
3.规范办学行为。城区、镇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严格控制择校择班,不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严格按照《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要求,规范各校作息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初中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个半小时之内。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县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大班额、大校额。
4.深化义务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构建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对义务教育学校学业成绩、学生体质健康、师德师风、课程开设等进行科学评估。
5.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稳步、扎实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全县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摸底,以中心校为单位逐村排查,与残疾儿童家长沟通,动员其入学,对不能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为其办理学籍,由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人员,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保证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入学。xx年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3%。
6.依法规范民办中小学校管理。按标准配备和管理教师,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临泉县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临泉县教育局关于全县民办学校严格执行“五不准”规定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文件严格要求各校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选配教师,并严格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依法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师资水平优质均衡化。
1.落实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承担全县教师专业发展任务和教师培训工作;二是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足额完成培训任务。全县中小学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100%;三是认真落实国培计划,仅20xx年就实施国培项目56项,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21人;四是积极开展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暑期举办面向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初中小学教务主任、优秀班主任培训四期,培训学员6500人次,实现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修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制度,深入开展教育行风和师德师风整治,全面开展师德考核,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切实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有偿补课、“吃空饷”、小病大养等问题整治力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先后开展师德师风综合提升年、“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专题教育活动,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强化师德师风考核,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涌现一大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如郑莉、王海生、张文凤等同志先进事迹被《安徽青年报》、《中安教育》等媒体报道。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动教育人事改革,公开选聘中心(县直)学校校长15名、副校长29名、局党委委员2名、团工委书记1名,为管理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展城乡教师流动工作,解决了400多名教师的实际困难;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评选活动,20xx年评选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230余名,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4.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为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我县严格落实教师待遇各项规定。
一是全县教师工资按国家规定标准,由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城乡学校教职工与当地公务员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执行标准、经费来源和发放方式均一致;
三是从20xx年以来我县开始发放教师一次性奖励,20xx年以来在职教职工年人均发放一次性奖励20000元;
四是农村学校教职工同乡镇公务员一样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标准一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水平。中小学教师工资、津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落实偏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按地域不同分类实施。
(四)教育保障实现新加强,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
1.教育保障得到加强。全县各中小学校绝大部分规模都达到标准要求,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均为100%,做到了全覆盖,确保每名适龄儿童都有公办学位;全县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达80%;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逐步健全,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台账,与县妇联、团县委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六个一”活动,认真落实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
2.过程性督导作用凸显。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过程性督导,对各校当年工作成果进行检验,督导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和中心学校绩效考核、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提升了教育的良好形象。
3.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建立全员抓教学质量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落实包保责任,xx年全县中考平均分提高21.8分,普通高中招生建档线提高41分。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阳光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学校100%,县教育局荣获全国、安徽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
四、逐校台账建立及动态管理情况
各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根据《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县教育局制定了《临泉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分年度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各校根据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科学部署,分别建立已达标和未达标台账,自己能够解决的,学校制定计划分步实施,自己不能解决的,上报县政府实施解决。切实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人事体制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生源变化情况、教师学科现状,对全县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紧缺学科教师招录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师资源作用,坚持“有编即补”的原则,通过全省公开招聘、特岗计划招聘、自主招聘等形式和渠道补充教师,多渠道补充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
五、存在主要问题及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主要问题
1.运动场馆面积初中还达不到10.2㎡/生,个别学校占地面积较小,位置处在集镇或城区,周边扩建较为困难。
2.我县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少数学校不达标,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学校;每百人多媒体教室数初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个别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大,如小学超过2000人学校8所,初中超过2000人学校8所。
4.民办学校运动场面积、功能室打造与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5.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保障措施
1.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逐步达到优质均衡办学标准,专用教室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得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政策引导、投入倾斜、优化配置、待遇保障等一系列举措,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深入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推进教师交流,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从严处理违纪教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教师队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3.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依法办学,科学治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4.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进校车平台安装,实现全县校车监管全覆盖。构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科学研判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管理等问题,以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打击非法接送学生车辆、防止食物中毒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加强防控,全面治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5.加强综合性督导工作。以督查为手段促进学校规范办学,以指导为目标帮助学校提速发展,坚持以考核指导为抓手,坚持“心系教育,服务教育”的原则,对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每年一次。督导评估结果与学校综合绩效挂钩,与每一位教师绩效衔接,让督导成为教育质量提升催化剂,确保督在点子上、导在要领上。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13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xx年春季义务教育工作督查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就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规范办学情况以及《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止辍学工作制度完善
为了提高防辍工作的实效性,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教育组制订了《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
二、规范办学行为措施到位
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做到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制定了《彭厝沟小学贯彻和的实施意见》,从课程的开设、资料征订、课外活动、作息时间以及学籍管理、后勤服务、教育教学行为、师德修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依法治教、依章治校力度。从课内到课外,从学科到活动,从校内到校外,规范教学行为,使学校教学管理按国家和省的要求逐步规范化。
1、课程开设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表
学校加强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2、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和常态编班得到落实
学校无开设“特色班”、“创新班”、“快慢班”等各类性质的教学行政班,各年级学生均实行常态编班和平行班制度。学校严格按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班额,按照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原则和随机原则将男、女生分配各班。学校对本校学生统一编定学籍号。新生入学分班后,学校不再重新编班。在教师的'人力资源分配上也力求按均衡原则实施,让每个班级学生都得到均衡的教育与发展。
3、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业量得到控制
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三超”:超纲、超量、超时。我们始终把控制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业量当作“减负”的一项重要措施反复强调,紧抓不放。我校按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和课时,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节假日及双休日无补课现象,任课教师能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实施新课程后,家庭作业以探究性、思考性的内容为主,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作业逐渐减少。
4、按成绩给学生排队现象得到杜绝
我校取消了统考、变相学科统考及学科竞赛活动,学校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学科考试,学校杜绝了按成绩排队的现象,用等级制表述学生考试成绩,学校不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5、教学用书及教辅资料严格按要求征订
我校能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材料”的规定,按国家和省的规定以及县教育局要求选用和订购教材、教辅资料、学具等,坚决杜绝教师乱编、乱印、乱征订现象。
6、规范学籍管理
学校严格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执行学校的学籍管理
(1)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名册;
(2)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名册;
(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卡;
(4)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名册;
(5)能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转学材料是比较齐备;
(6)按规定使用学籍管理系统、推行学籍电子化管理;
今后,我校将继续贯彻《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有关规定,不断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14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校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现将活动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现有学生275人,分1——6年级8个教学班,有专任教师18人,大专文凭15人,学历合格率达100%,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6人。教师中,普通话合格率,计算机合格率均达100%。有市级教学能手2人,上学年获得市级荣誉证书的教师1人,学生10人,县级学科活动类成果获奖者3人。通过对教师的各种培训,大大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二、规范办学行为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我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区域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绝无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从未编过重点班、快慢班。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1、我校严格执行《规范课程设置标准和计划情况》。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要求所有课程特别是副课都必须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或相关资料。
2、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照省规定执行:每周上课5天,学生冬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50分,夏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30分。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学管理制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同时,我们向家长宣传: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3、严格控制作业量。我校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均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以前个别教师作业量略多的现象已杜绝。
4、严格规范考试行为。除每学期期末一次文化考试之外,我校未组织学生参加其它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
5、严格规范收费标准。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等所需的合理支出从公用经费中开支,09年春已停止收取借读费,除教育、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外,不再收取其它费用。
(2)、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做到收支两条线。学校未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
(3)、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同时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6、严格教学用书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均为省教育厅公布的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教学用书。我校从不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也从不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循环教材要求学生均包书皮,不得在书上乱涂乱画,保证教材整洁完好,以利循环使用。
7、规范教师行为。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每学年开展教师师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师德先进工作者,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2)、学校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老师们均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学校每周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围绕校本培训方案进行主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听课节数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教师也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及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年度考核直接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
8、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和文件,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度,同时制定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确保广大师生校园内的安全。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贯彻《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条例》,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求食堂大师傅有健康证,不购买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摊点的粮油、蔬菜,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坚持每周1—6年级上一节室内健康课,增强学生健康卫生意识,增加学生健康卫生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开展学生常见病及流行性的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8、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我校体、艺2+1项目,分音乐(舞蹈队)、体育(跳绳)、美术(写字)三大特色团队。
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将多渠道地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自查,我们意识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上级要求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自评报告04-25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报告(精选16篇)04-04
初中学校教学质量自评报告(精选10篇)12-17
教学质量自评报告(通用16篇)07-13
教育项目绩效自评报告01-08
劳动教育自评报告04-07
学校教学质量自评报告(通用6篇)07-08
素质教育督导自评报告06-02
教育整顿学习教育自评报告(精选12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