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提纲

时间:2024-10-08 10:52:03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提纲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提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提纲

  一、课文内容梳理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

  桃花源记

  (一)课文字词详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⑤忽逢桃花林,

  ①为业:作为生计。为,作为。②缘:沿着,顺着。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渔人⑦甚

  ①夹(jiā):沿,靠。②杂:别的。③芳:指花。④鲜美:新鲜美好。⑤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⑥缤纷:繁多的样子。⑦甚:很,非常。

  ①异之,复②前行,欲③穷其林。

  ①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前:向前。③穷:尽。

  ①林尽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仿佛④若有光。便⑤舍船,从口入。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到了尽头。源,源头。②得:看到。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④若:好像。⑤舍(shě):离开。

  ①初极狭,②才③通人。复行数十步,④豁然开朗。土地平⑤旷,屋⑥舍

  ①初:开始。②才:仅仅、只。③通:通过。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豁然,开阔敞亮。开朗,开阔明亮。⑤旷:宽阔。⑥舍(shè):房屋。

  ①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②属。③阡陌交通,

  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②属:类。③阡(qiān)陌(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①相闻。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女衣④着,⑤悉如外人。

  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②其中:那里面。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④着(zhuó):穿着。⑤悉:全,都。

  ①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自乐。

  ①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②并:一起。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④自乐:自得其乐。

  见渔人,①乃②大惊,问所③从来。④具答之。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

  ①乃:于是,就。②大:很,非常。③从来:从……地方来。④具:详细。⑤要(yāo):同“邀”,邀请。⑥设:准备,设置。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①咸来②问讯。自③云④先世避秦时乱,率⑤妻子⑥邑人

  ①咸(xián):全,都。②问讯:询问,打探消息。③云:说。④先世:祖先。⑤妻子:妻子儿女。⑥邑人:同乡的人。

  来此①绝境,不②复出③焉,遂与外人④间隔。问今是何世,⑤乃不知有汉,⑥无论魏晋。

  ①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②复:再,又。③焉:于之,从这里。④间隔:隔绝、不通音讯。⑤乃:竟然,居然。⑥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①具言所闻,皆②叹惋。余人各复③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④辞去。

  ①具言:详细地说。②叹惋:感叹。③延:邀请。④辞去:辞别离开。

  此中人①语云:“②不足③为外人④道也。”

  ①语(yù):对……说,告诉。②不足:不值得,不必。③为:向,对。④道:说。

  ①既出,②得其船,便③扶④向路,处处⑤志之。⑥及郡下,⑦诣太守,说⑧如此。

  ①既:已经。②得:找到。③扶:沿着、顺着。④向:先前的。⑤志:做记号。⑥及:到。⑦诣(yì):拜访。⑧如此:像这样(的事情)。

  太守①即②遣人随其往,③寻向所志,④遂迷,不⑤复⑥得路。

  ①即:立即。②遣:派遣。③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④遂:终于。⑤复:再。⑥得:找到。

  南阳刘子骥,①高尚②士也,闻之,③欣然④规往。未⑤果,⑥寻病终。后遂无⑦问津者。

  ①高尚:品德优异。②士:对男子的美称。③欣然:高兴的样子。④规:打算,计划。⑤果:实现。⑥寻:随即,不久。⑦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顺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溪流的)两岸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便看到了一座山。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很整齐的样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食物(来款待他)。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人)都感叹、惋惜。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16、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三)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小石潭记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从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③篁竹,④闻水声,

  ①从:自,由。②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③篁(huáng)竹:竹林。④闻:听到。

  ①如鸣珮环,心②乐之。③伐竹④取道,⑤下见小潭,⑥水尤清冽。

  ①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鸣,发出声响。②乐(lè):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代水声。③伐:砍伐。④取:这里指开辟。⑤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在下面。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①全石以为底,②近岸,③卷石底以出,④为坻,⑤为屿,

  ①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为,作为。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以,而。④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⑤为屿(yǔ):成为小岛。

  ①为嵁,为岩。②青树③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为嵁(kān):成为不平的岩石。②青树:青葱的树木。③翠蔓:翠绿的藤蔓。④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①可百许头,②皆③若空游无所依,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①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②皆:全,都。③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在空中。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澈,穿透。布,照映。

  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往来④翕忽,似与游者相⑤乐。

  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②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逝,离开。③往来:来来往往。④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⑤乐:逗乐。

  潭①西南②而望,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④势⑤犬牙差互,⑥不可知其源。

  ①西南:向西南。②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表修饰。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④势:形势,形状。⑤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交错。⑥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坐潭上,①四面竹树②环合,③寂寥无人,④凄神寒骨,

  ①四面:四周。②环合:环绕合抱。③寂寥(liáo):寂静寥落,静悄悄的。④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①悄怆幽邃。②以③其境过④清,不可⑤久居,

  ①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幽邃,幽静深远。②以:因为。③其境:这里的环境。④清:凄清。⑤久居:长时间停留。居,停留。

  ①乃记②之而③去。

  ①乃:于是,就。②之:指代游小石潭这件事。③去:离开。

  ①同②游③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④隶

  ①同:共同,一起。②游:游玩。③者:……的人。④隶(lì):追随、跟随。

  ①而②从者,崔氏二③小生,④曰恕己,曰奉壹。

  ①而:表修饰。②从:动词,跟随。③小生:年轻人。④曰:名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露出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呆呆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那氛围)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三)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__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核舟记

  (一)课文字词详解

  明有①奇巧人曰王叔远,能②以③径寸之木,④为宫室、器皿、人物,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妙精巧。奇,奇妙。②以:用。③径寸:直径一寸。④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鸟兽、木石,①罔不②因③势④象⑤形,各具⑥情⑦态。⑧尝⑨贻余核舟一,

  ①罔(wǎng):无。②因:顺着、就着。③势:(原来的)形状。④象:模拟。⑤形:形象。⑥情:神情。⑦态:姿态。⑧尝:曾经。⑨贻:赠。

  ①盖大苏②泛赤壁③云。

  ①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②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③云:句末语气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①有②奇,高③可二黍④许。中⑤轩敞⑥者为舱,

  ①有(yòu):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②奇(jī):零数、余数。③可:大约。④许:上下。⑤轩敞:高、宽敞。⑥者:……的地方。

  ①箬篷②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③启窗而观,④雕栏⑤相望焉。闭⑥之,

  ①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作状语)。②覆:覆盖。③启:开。④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⑤相望:(左右)相对。⑥之:代“窗”。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①落石出”,左刻“清风②徐来,水波不③兴”,④石青⑤糁⑥之。

  ①落:水位下降。②徐:慢慢地。③兴:起。④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⑤糁:用颜料等涂上。⑥之:代“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①峨冠②而多③髯者④为东坡,佛印⑤居右,

  ①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②而:表并列。③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④为:是(判断动词)。⑤居:处。

  鲁直居左。苏、黄①共阅一②手卷。东坡右手③执④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①共:一起,同时。②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③执:拿。④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鲁直左手执①卷末,右手指卷,②如有所语。东坡③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①卷末:指手卷的左端。②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③现:露出。

  各①微侧,②其两膝③相比④者,各⑤隐卷底衣褶中。佛印⑥绝⑦类弥勒,

  ①微侧:略微侧转(身子)。②其:代“苏、黄”。③相比:互相靠近。比,靠近。④者:……的地方。⑤隐:隐藏。⑥绝:极,特别。⑦类:像。

  ①袒胸露乳,②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③不属。

  ①袒:裸露。②矫(jiǎo)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昂,仰。③不属(shǔ):不相类似。属,类。

  ①卧右膝,②诎右臂③支船,而竖④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⑤倚之——珠可⑥历历数也。

  ①卧:卧倒。②诎(qū):同“屈”,弯曲。③支:支撑。④其:代“佛印”。⑤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①卧一②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③椎髻仰面,

  ①卧:摆着。②楫(jí):船桨。③椎(zhuī)髻(jì)仰面:束成椎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倚一①衡木,右手②攀右趾,③若④啸呼状。居左者右手⑤执蒲葵扇,

  ①衡:同“横”。②攀(bān):扳。③若……状:像……的样子。④啸呼:大声喊叫。⑤执:拿。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①其人②视端容寂,③若听茶声然。

  ①其:那。②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正。容,神色。③若……然: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①其②船背稍夷,则题名③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④甫刻”,

  ①其:代“核舟”。②船背稍夷(yí):船的顶部较平。背,指船顶部。夷,平。③其:代“船背”。④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①细若蚊足,②钩画③了了,④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⑤丹。

  ①细:(笔画)细微。②钩画:一钩一画(名词)。③了了:清楚明白。④其:代“字”。⑤丹:朱红。

  ①通计一舟,②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①通:总。②为:雕刻。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①并篆文,②为字共三十③有四。④而计⑤其长

  ①并:连词,和。②为:雕刻。③有(yòu):通假字,同“又”。④而:但。⑤其:代“核舟”。

  ①曾不盈寸。②盖③简桃核④修狭者为之。嘻,⑤技亦⑥灵怪矣哉!

  ①曾(zē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②盖:原来。③简:挑选。④修狭者:长而窄的桃核。修,长。⑤技:技艺。⑥灵怪:神奇。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个个具备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神奇啊!

  (三)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2、《诗经》二首

  关雎

  关关,在河之。淑女,君子好。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可分为三章。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第三章为第四、五两节,写男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情到极处必生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极富浪漫情调,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接着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的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着追求,但“伊人”都缥缈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着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持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注意“”内的字。

  【理解记忆】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名著导读

  (一)选择性阅读

  《傅雷家书》

  【作品简评】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全中国父母的典范。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许多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人物性格】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家书名言】

  1、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2、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3、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4、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理解记忆】

  1、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他认为中国最好的文学批评是《人间词话》。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文学第一,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6、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当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7、傅聪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8、对于唐宋人吟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

  傅雷认为加泛音的唱才有音乐可言。后人把泛音填上实字,反而是音乐的大阻碍。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去,发展不出……

  9、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请举例。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10、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10、1)中,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1、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12、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的家书中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得失置之度外”“胜败乃兵家之常”。

  阅读理解的步骤

  1、首先要通读全文,对于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第一部。

  2、要知道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这个脉络要搞清楚,否则很不好做。

  3、要找出全文的重点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4、根据题目的要求,锁定段落寻找答案,让自己的题目做正确。

  5、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局限于阅读练习题,应该在平日里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6、对于阅读要怀着自己兴趣,不断的思索,读出自己的观点,提高阅读的水平。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八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提纲】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10-21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总结06-27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06-09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8-08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计划07-29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09-0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总结07-10

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9-22

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的知识点归纳07-21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计划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