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

时间:2021-07-27 09:39:24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

  一个热烈的活动已经结束,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活动总结了。写活动总结可马虎不得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

  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1

  本学期,我们初一成立了数学兴趣班,我总的感受是: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素养提高了。作为兴趣活动小组的负责人,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来开展活动

  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兴趣班学生既打好数学基础,又开拓视野、开发智力,我经过探索实践,力求做到具有特色的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思路,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的更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经常向他们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他们介绍与小学阶段不太一样的数学课堂,

  某些结论由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或与同伴合作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

  另外,我还给他们讲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介绍了学习数学的一些参考方法,并提出了新学期的要求和目标。

  二、精心准备,以新方式上好每一节课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他们对数学难题的直接兴趣。我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公式,直接给出时的效果总不太理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2、 重点辅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兴趣班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同等优秀,总会有几个特别出色的,对待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角度出发,要求要高一些,在正常的课堂辅导外还要求他们自发学习有关内容,扩充自己整体的知识面。

  3、引导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我要求他们随时记录感受体会,留言点滴灵感,以形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结构。数学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培植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今后努力方向,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等因素,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1、需继续加强专业理论和教法方面的学习;

  2、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方面还要多下功夫。

  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2

  一、指导思想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断把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通过活动的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带来更高的水平的概括,用这种“模式”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的机会,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人类活动轨迹。

  同时,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课,使学生尝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通过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和意志品质,真正谋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活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课题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课题活动必须围绕各单元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四、活动步骤

  1、科学分组,构建和谐有效的活动小集体。课题活动是小组合作、互助互补的研究活动,因此各班应建立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数学活动小组。

  2、分章节确定各阶段的活动主题,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并给予恰当的活动培训,指导学生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合成成果。每一次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将相关的文字材料、影音材料及活动作品整理成册。

  4、成果交流共享、过程反思。定期进行活动成果评奖及展示,并组织学生反思活动得失。

  5、成果归档。学期结束组织老师们进行资料整理及建档工作,确保活动有过程、有效果、有痕迹。

  五、活动安排

  本学期的活动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一: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月(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节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把正负数的学习应用到具体的时间生活中,从生活中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活动二:熟悉计算机的有关有理数的运算功能和操作方法,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体验使用计算机的简便性。

  活动三:用火柴拼三角形和用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活动目的: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协同完成任务,体验规律的快感。

  活动四:月历中的数学秘密。活动目的:让学生更生动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

  活动五:寻找规律。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把所有涉及找规律的题汇编成集,扩大知识面,逐步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活动六:学多姿多彩的图形以后,让学生设计校徽。

  活动七:迎新年贺礼:数学小论文——《我更爱数学了》。目的是总结回顾本学期的学习经历、探索历程,从中寻找出学习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为后继学习作铺垫。另外,开展《数学报》、《数学小制作》等评比活动。

  活动八:优秀成果展。通过举办本学期所有的活动成果中的优秀成果展出,进一步诱导学生正确的、恰当的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确的概括调查结论,充分地表现数学内容。

  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3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83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数学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1.英语学科课外优秀活动总结(通用5篇)

2.体育学科课外的活动总结(通用5篇)

3.课外优秀活动总结(精选6篇)

4.生物课外优秀活动总结范文

5.语文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6.有关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7.足球课外优秀活动总结(精选7篇)

8.学科课外活动计划(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