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时间:2024-09-12 13:49:43 林强 方案 我要投稿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1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1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

  一、目的

  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员工个人成长与公司发展相协调,特制定本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与发展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原则

  1. 战略导向:紧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 因材施教: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3. 实践为主: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持续学习:建立终身学习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三、主要内容

  1. 人才选拔

  通过内部推荐、公开选拔等方式,选拔具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员工进入人才培养计划。

  明确选拔标准,包括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等方面。

  2. 培训体系

  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

  引入外部专家资源,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拓宽员工视野。

  鼓励员工参加行业认证考试,提升专业资质。

  3. 实践锻炼

  安排员工参与重点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

  实施轮岗制度,让员工在不同岗位和部门之间交流学习,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4. 绩效评估与激励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举办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明确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2.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计划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和修订。

  3. 正式发布计划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任务和责任。

  4. 按照计划方案逐步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5. 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

  一、背景与目标

  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主要措施

  1. 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引入前沿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的建设,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工作。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

  推行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完善评估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优秀学生奖励和荣誉称号。

  对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实施步骤

  1. 成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2. 对现有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

  3.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4.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计划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和修订。

  5. 正式发布计划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任务和责任。

  6. 按照计划方案逐步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7. 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3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实施原则

  1.需求导向:紧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

  2.创新驱动: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通过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层分类: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人才特点,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4.开放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伙伴的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和资源。

  三、主要措施

  1.建立人才梯队体系:明确各层级人才的标准和晋升路径,形成从初级到高级、从专业到管理的人才梯队。

  2.实施定制化培训计划:根据员工个人发展规划和企业需求,设计定制化培训课程,包括专业技能培训、领导力发展、创新思维训练等。

  3.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项目、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实践活动,提升实战能力。

  4.建立导师制度:为新员工和潜力员工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辅导,加速其成长。

  5.强化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人才培养成果纳入考核范围,同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和成长。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资金保障: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确保各项培训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制度保障: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4

  一、背景与目标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本方案旨在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实施原则

  1.师德为先: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风。

  2.能力为重:注重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3.终身学习: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4.团队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成长计划,包括参加培训、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

  3.建立教学研究与改革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企业、社区等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表现、教学能力、科研成果等纳入评价范围,同时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经费保障: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师培训、科研等活动的经费需求。

  3.环境营造: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

  4.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5

  一、背景与目标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与科技环境中,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创新驱动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跨界融合能力、持续学习精神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强化实践环节,通过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跨学科融合:鼓励跨学科学习,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视野和创新能力。

  3.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个性化发展。

  4.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产业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科研参与等机会,促进知识向生产力转化。

  三、主要措施

  1.课程体系优化: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思维、项目管理等内容;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构建模块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验、实训、实习、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建立校企联合导师制度,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参与教学指导。

  4.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扶持、市场对接等服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能。

  5.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等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评估与反馈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实施策略。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6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方案旨在通过实施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技术、具备精湛技艺、能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养原则

  1.需求导向: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明确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2.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3.技能为本: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意识,适应技术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主要措施

  1.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增设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或方向。

  2.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3.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共享实训资源。

  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

  5.技能竞赛与展示: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和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评估与反馈

  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重点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收集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等多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和实施策略。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7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经发物业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

  2、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各物业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质量管理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三、主要内容

  本计划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1、战略人才的甄选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制定甄选标准。

  甄选条件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内年龄在32岁以下,有大专以上文凭,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青年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甄选程序

  首先由各部门根据甄选条件和《战略人才推荐表》提候选人员名单,质量管理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然后根据总经理审批结果确定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2、战略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采用:轮岗工作(不同岗位)+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3、战略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质量管理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四、具体实施日程安排

  1、20xx年11月1日~5日各部门完成人才的推荐。

  2、20xx年11月6日~10日质量管理部完成推荐人才的审核。

  3、20xx年11月11日~12日经总经办讨论确定人才培养名单。

  4、20xx年11月15日起开始实施“青苗培养计划”。

  5、20xx年5月15日结束。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8

  目前,我厂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人才管理机制较落后、培训机制较滞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

  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计划。

  一、加强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待遇提升,而更应该是关怀人、重视人和尊重人,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只有按照个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生活环境等,用关心和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忠诚服务。

  二、实施梯队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充足、均衡,后备力量强大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制定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是人才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梯队人才培养包括管理型梯队人才和技术型梯队人才培养。企业应对员工的特点、专长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设立清晰的梯队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明确人才推荐、储备、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增强员工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动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员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获得职业发展。积极稳妥,有步骤的实施变革,确保公司实现新跨越。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对人才的培训支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费投入,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技术上、管理上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单纯的资金投资更为长远更为有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明确培训流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选择标准,避免培训对象的随意选择性。培训中,组织应该全程控制,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建立培训效果反馈系统。同时,除了正规培训外,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发各岗位帮带教练。

  四、健全激励机制制度

  在人才培养中应考虑到“双赢”,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动态的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动力,以机制促进员工成长。为了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应根据其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同时为了保证人才资源效用符合本公司的利益,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五、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人才需要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应遵照多量化,多维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关键胜任力人物,制定有侧重的考核指标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公正考核,综合评价。

  总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9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XX年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二、评建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评建工作原则和保障机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学院将根据专家组评估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不足,确认差距,拟订整改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整改建设,以巩固评建成效,弥补工作弱项;继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0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20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

  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1

  随着当前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社会及企业对对多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同时又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即具有很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而现有职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被动性与盲从性,培养“适销、对路、管用”的人才是我校探索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由之路。

  一、总体目标

  推行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关键是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达到“从学校到生涯”零距离。

  二、具体运作

  1、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2、根据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课程目标设计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课程内容以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为主线。

  3、多方寻求校企合作,扎实开展职业体验。

  4、改革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地场景教学和创业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教学,积极实施“工学结合”探索弹性学制,加强产学合作。

  5、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认真推行双证书制。

  三、培养过程

  “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进校到预就业采取如下5个阶段,简称“1+1+1”培养模式:

  四、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科,教务科科长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全体师生员工参与。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xx.03-20xx.07):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大讨论,形成全校共识,成立组织机构,确定试点专业班级,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查,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项目实施阶段(20xx.09-20xx.01):根据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并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和课程内容调整。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地场景教学和创业教学等教学方法,建设满足改革试点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建立30个以上优质校企合作基地,积极实施“工学结合”,学生扎实开展职业体验。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创办学生创业园,试点专业班级学生全部拿到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

  3、完善提高阶段(20xx.01-20xx.01):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使之形成企业拔尖高标准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2-30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精选10篇)01-13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通用15篇)07-15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精选13篇)07-23

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精选14篇)04-30

医院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通用11篇)03-15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精选10篇)03-25

人才培养方案10-12

人才培养总结03-22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