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师教育心得体会四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师教育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为期一个月的20xx年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即将结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认真收看学习了三位老师的课程,三位老师分别从教师的心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研实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收益非浅。尤其是第一节课,教师的心理健康及维护,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总之,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2
韩愈在《师说》里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的师者不单单是要传授给学生科目上的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做人的道路,帮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惑。一个师者优秀的教育心得体会不是如何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是如何让一个学生真正地用心去面对学习,让一个学生得到知识与心理真正的成长,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等等。作为一个师者,他的教育心得体会并不是简单的成绩教育上的体会,而是更为复杂、全面的。
一个师者的教育心得体会,首先要着眼于现实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硬件齐全或者匮乏的地方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还有就是教学内容的方向也十分觉得一个老师的教育的进行。例如有些学校会把生活常识列为了主要科目,那么他在讲授日常生活知识时便更容易切入。而对于大多数没有把生活常识列为主要科目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多多少少接受这些生活上的知识和让学生重视日常生活知识就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师者的教育心得体会,还要关于如何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但一个好的师者能将其学生分为几大类,用相对的方法进行教育,再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细致的教导。
学生的基础好坏,也是老师教育方法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师者的教育心得体会,关键是讲出如何让学生健全地发展。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一粒胚珠的动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气,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不然,它将会慢慢枯萎,永远埋藏于地下。幼儿就象胚珠,老师的爱和关注就是他们健壮成长的动力。
课堂上,应对孩子的嬉闹和喧嚷我有点束身无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咙喊了一声:“都坐好了!”那气势,肯定是出言如山,不可违抗。看到我凶神恶煞的样貌,孩子们害怕了,赶紧坐好。但是没过几分钟,又乱作一团,我转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们心中充当机械的权威者,我应利用我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情感来解决问题呀。想到这搭,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发明了一个奥秘,我喜欢的孩子秋水里还有老师呢!”孩子们立刻好奇起来,纷纷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我的秋水里有无你”我象放哨似的,从每个孩子身边走过,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恐怕错过我的秋水。检查完后,我说:“喜欢和我学习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你的秋水里就会有老师!”之后我列举了几个小榜样,这一招真奏效,孩子们都但愿本身的秋水里有老师,听得个性当真,回覆问题也很用心,整个教育活动生动搞笑。
“老师,你的秋水里有无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孩子们也总长短常当真地注视着我,但愿从我的秋水里找到他本身的影子。秋水很快成了我们相互通报信息的通道和表达爱的窗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渗透着我和孩子们之间无尽的爱。我真的但愿我播种的这些胚珠,能够勇敢的应对风雨,健壮成长。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4
语文老师大抵都知道这句所谓的名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怕文言文,二怕
鲁迅先生的《故乡》这课,我备了足足一周时间,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聊《故乡》。
这课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需要学习的读书方法是“感悟、品味、欣赏”,我先让学生读单元提示,连读三遍,然后说说学习本单元需要重点学什么。学生把握的很准确,告诉我要“仔细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我让学生又将这句话连读三遍,告诉学生九年级学习小说和七八年级不同,不仅要知道小说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而且要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表达这些东西。
我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切入方法,一上课,就将作者、时代背景等知识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齐读。理清文章的线索、给文章分段之后,我就开始带领学生潜入文本,品味文字。
我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将两个故乡对比着读一遍,抓住不同的色彩,来理解两个故乡的差异。学生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作者描写现实中的故乡,用了“苍黄”,而记忆中的故乡,则是“金黄”。我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颜色带给人的感觉,“苍黄”是一种很灰暗的黄,给人一种压抑的、萧瑟的感觉,而“金黄”则是鲜亮的、金灿灿的黄,“金”字本身就有一种质感,给人明亮的、欢快的感觉。
在比较两个故乡不同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体会“阿”字和感叹号的含义。学生纷纷说“阿”表示很意外,觉得自己记忆中的故乡很美,如今见到的却荒凉萧索,心里觉得出乎意料。我问学生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阿”,学生都说应该用低沉的、悲伤的语调来读。我就让学生酝酿感情,读出悲凉来,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
接下来,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故乡和自己记忆中的不一样,很意外,还可以怎么表达呢?”一名学生说:“这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吗?”我说:“对啊,这个疑问句也可以表达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出现巨大反差时的意外啊,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加上一个‘不’字呢?”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讨论这两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但是,他们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于是我向学生解释:“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我’因而产生了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所以又对怀疑加以否定,这个否定的疑问句反映了‘我’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解释完之后,我又
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一方面怀疑眼前的是不是自己的故乡,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一方面却又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不是很矛盾吗?”看到我一脸疑惑,学生们兴奋极了,热烈讨论着,希望能够为他们亲爱的老师排忧解难。一番讨论之后,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故乡本来就破败荒凉,只不过小时候有少年闰土在,有纯真的友谊在,所以觉得故乡很美。而且小孩子无忧无虑的,看到什么都觉得好玩儿,故乡有西瓜有猹,当然会觉得故乡美了。孩子眼中的故乡,和为生活所迫的大人眼中的故乡是不一样的。一种意见认为,故乡二十年前确是很美的,但是二十年过去了,故乡变得荒凉萧索,‘我’不愿意承认故乡这种不好的变化,所以就用‘故乡本也如此’来自我安慰,这句话里其实是有一种难过的。
孩子们问我哪一种理解更正确,我没有下定论——时间还不到。当我们研读到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时候,或许孩子们自己会得出结论来的。我只是在黑板上写下了“反差————疑惑————悲凉————自我安慰—————忧愤”这几个词语,
第二课时,我们研读了闰土的变化,照例是潜入文本,品词悟句。学生谈到小闰土的脸色时,我追问学生“为什么是‘紫色的圆脸’,让小闰土的脸‘粉嘟嘟’的不是更可爱吗?”学生略一思索,便答出了“因为他经常在海边看瓜,被太阳晒成了紫色”,我顺势告诉学生,写人要考虑到人物的身份、生活环境,比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衣袖,是‘油晃晃’的,符合他屠户的职业特征,所以以后写人,不能再“千人一貌”,让所有的女孩子都长“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口”。
中年闰土的脸色是“灰黄”,我再次提起文中出现的另外两个表示黄色的词语——现实故乡的“苍黄”和记忆中故乡的“金黄”,让学生体会鲁迅用词的讲究。我又引导学生将孔乙己的“青白”脸色与中年闰土“灰黄”的脸色相比,让学生明白,孔乙己的“白”,是因为他鄙视劳动、从不劳动,而中年闰土的“黄”,是因为他常年种地,再次强调描写人物要考虑到不同的身份。
我们继续品味词语。学生谈到闰土见到“我”后脸上“欢喜”、“凄凉”的神情,我让学生想象那种“凄凉”,想象当时闰土心中会涌起哪些思绪;学生谈到“那时是孩子,不懂事”,我告诉他们即使是现在这个社会,所谓的“懂事”,其实就是不断妥协不断放弃;学生谈到闰土要的“香炉和烛台”,我告诉他们“没文化真可怕,因为没文化的人,连自己为什么会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都不知道,更别提想办法改变命运了”......
或许是我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
【精选老师教育心得体会四篇】相关文章:
8.音乐老师教育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