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4 19:34:38 晓丽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我们现在所用的语言,叫做“白话”,所写的的文章就叫做“白话文”。而我国古代言语则比现在的白话文精练、简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孔子说过的话吗?来,让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齐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文言,以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2)读题,解题。 “氏”在字典里的解释是:

  3)我们预习过课文,在这里应该选择哪一个意思?“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初读,读准。

  1、请打开课文,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每个字读准确。指名读。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先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请你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校对。师再读一遍。你的停顿记号做对了吗?校对、修整好了就赶紧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把课文读出味道来。

  3)检查,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评价: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为 应(多音字,读第四声)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家禽

  (平时的家禽指的是?这里的家禽意思是?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齐读句子)

  (3)连起来读——齐读

  2、再读,读懂

  1)根据刚才我们的朗读中的停顿和下面的注释,你能不能来说一说课文中的5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那么我们就一句一句说下来好吗?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师在课前查了《辞海》,《辞海》中“惠”主要有这么3层意思:

  1、仁慈

  2、柔顺

  3、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仁慈、柔顺合起来就是说有礼貌、有教养,说话做事得体,所以,作者特别用了这个“惠”。这个孩子姓什么?“杨”板书。

  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水果里有杨梅,书写“杨”。只有一种水果“杨梅”吗?怎么看出来呢?设—摆,那是很多水果呢!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君”是什么意思?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你听出其中的。味道了吗?来,谁来说一说?

  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夫子”是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应声就是指很快的。你听的出其中的味道吗?

  3)现在老师来说意思,你们读准这句话好吗?

  4)增加点难度,我们用对歌的形式来读课文吧!怎么对呢?老师问,你们来答。杨氏子何许人也?何许人来访,如何?杨氏子设何果?孔如何曰?儿又如何曰?

  配乐摇头晃脑地读一读。

  5)意思了解了,你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样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聪明?

  为设果。 甚聪惠啊!

  应声答,反应很快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假思索,甚聪惠!

  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真的很有教养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抓住对方的姓氏也来回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再读一读你还读出了什么?比较“未闻”,他如果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呢,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看注释,“未闻”是什么意思?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

  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有教养啊?(生点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击”了他。加上“未闻”多么得体呀!多么尊重长辈呀!

  师: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果然是甚聪惠!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读懂了这句话,如果来者姓柳呢?你怎么回应?姓梅呢?你们也甚聪慧啊!姓蒲呢?

  6)这杨氏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再次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感受读,配上音乐读。

  7)交流:展示白话文和古文两组对话,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炼、简洁的特点。

  读好,背诵

  1)课文只有短短5句话,仅仅55个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来吗?师说白话文,我们先一句一句来。

  指名背1个——你怎么背出来的?(多读、抓住关键词,理解了背)指名背2个——齐背

  2)希望课后同学们多读些古文,搜集一些精妙的语言 ,如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广告词、对联、歇后语等,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孩子们,来我们先进行一个听记练习,听好了,看谁听得准,记得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论语》。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齐读)

  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板书《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

  (一)朗读展示

  1、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来展示自学成果。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请先在三人小组内交流!

  师:注意,如果发现伙伴有字音读不准的,断句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帮帮他,也可以讨论一下谁读得正确。

  2、请看这两个多音字谁读读?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4、出示课文,指名读。

  5、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重点指导:

  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

  b、我刚才听你读时,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顿了一下。有的是把“家禽”连起来读?

  c、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按照这些停顿符号读是不是更有节奏感了。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样,要声断气连。

  (1)孔/指以示儿/曰 (点击出现停顿符号)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请同学们再自由练读,注意读好断句。

  师:看来,要读好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断句。这几个难句解决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篇读好。

  师:请大家按照停顿标记,自己先来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自己练习。指名读,出现错误,纠正,再指名读,齐读。

  (二)疏通大意

  师:孩子们,初读这一关完成不错,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说说古文意思。谁来汇报?

  预设:

  1、你们几个汇报得真精彩!这可是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篇文言文,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谁来介绍一下?

  a、多读

  b、看注释

  c、查工具书

  d、查资料

  师: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1、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把他讲下来?请大家在三人小组内试着讲讲。

  2、谁来给大家讲讲?

  3、谁还想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三、 品味语言的精妙。

  1、师:故事讲得真精彩!你觉得课文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甚聪惠,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杨氏之子非常聪明呢?他的回答妙在哪儿?

  2、出示:这个对话该怎样读好呢?想想当时孔君平是一种什么语气?杨氏之子呢?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全体读。

  四、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师:多么精妙的语言!

  1、师:孩子们,让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篇古文。谁来先试试?

  2、你读的真美,听了真是一种享受!我们一起读读。

  3、棒极了,孩子们,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4、师:俗话说:“熟读成诵”,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已经会背了。会背的请站起来勇敢地展示给大家。

  五、拓展延伸

  1、了不起孩子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篇《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来,看谁能先读懂它。

  出示大屏幕: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戏:玩耍 然:对 瞳子: 瞳仁

  人语之曰:有人对他说 譬如:比如 若:若是 令:让

  出示:

  学习方法: a、朗读 b、说说大意 c、体会语言的妙处。

  总结: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仅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学以致用。《世说新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读一些。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一篇简短的小古文,根据单元重点感悟语言的艺术和本课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主要目标放在读好古文,会讲意思,体会语言妙处,和拓展阅读几个环节上。执教后获得一些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这篇古文短小易懂,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孩子通过自己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全可以读懂短文。于是我就定位在学生自学交流和拓展延伸上,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点拨指导作用。由于是高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只要预习充分,孩子的自学成果展示是非常丰硕的。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由于有了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不可能是“0”。我们的教学内容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扩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原则是:学生已懂的.,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利用学生的资源及教师的教学帮助他们搞懂。本课在设计上体现了这一原则。如:检查初读时预设两种情况,孩子读好如何处理?读不好怎样指导?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达到以学定教。

  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

  b、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

  充分的预设是很重要的,但是面对预设之外的问题,能机智应对,顺学而导更重要。

  3、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学,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那么我们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多读,看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从而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本课古文易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如果只学一篇,感觉课堂的容量较小,不能体现高效。于是拓展了《世说新语》的另一篇小短文。目的一是为了巩固学习古文的方法,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

  5、鼓励创新,生成浪花

  在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很多孩子只是讲出文中每一句的意思,而有两位同学能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想像故事的情境,生动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讲得有声有色,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不足:课堂生成较少,老师的点评指导有些还不够到位。每一个环节如果走的再扎实一些,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旧文

  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

  2、揭示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题

  氏,姓氏。之,的。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

  (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4)教师范读,尤其注意孔君平与杨氏儿的两句对话。

  (5)全班齐读,朗读的速度可以放慢一些,将课文停顿正确。

  4、疏通文意,指名: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①惠,通假字,同“慧”,智慧。甚,很。

  ②注意“梁”字,下面是木,右上为两点。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诣,拜访。

  ②谁呼儿出?孔君平。

  (3)为设果,果有杨梅。

  ①谁为设果?是孩子,也就是杨氏之子。

  ②为谁设果?为孔君平,孩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示,给……看。

  ②指什么以示儿?是杨梅。此处省略了指的对象,可以结合插图教学。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夫子,古时对年长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②家禽,古今异义词,古意是家中的鸟,现在指家养的禽类,如鸡鸭鹅。

  ③注意“禽”字,人字头要扁一点,撇和捺要张开。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写错。

  三、走进课文,品味细节

  1、文章第一句提供了哪些信息?体现了文言文什么特点?

  (1)主人公的国籍、年龄、姓氏、人物特点。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

  2、文中哪里最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慧”?

  (1)“应声”,说明杨氏之子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体现了他才思敏捷。

  (2)“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加上未闻,则更加委婉有礼。

  3、文言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风趣。本文哪里体现了语言的风趣?

  孔君平借杨梅之“杨”打趣杨氏之子,说这是杨家之果。

  杨氏之子立马以“孔雀”回击孔君平。

  (板书:杨氏子——杨梅——君家果。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4、小组讨论:为什么杨氏之子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因为孔君平是客人,“未闻”一词比较委婉,既反驳了孔君平,又表达对客人的尊重。

  5、开放讨论: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了杨氏子的回答,你会怎么想?

  6、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孔君平的风趣调侃,杨氏子的机智敏捷。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男女分角色朗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

  7、体会古人称呼的丰富:

  (1)杨氏之子(其、儿、君)

  (2)孔君平(夫子、孔)

  四、课堂小结,升华体会

  1、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语言精练、风趣幽默、人物鲜明。

  2、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配合插图。

  3、试着背出原文,并向父母分享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汉语,跟我们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学习古文。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初读课文,读好课文。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读的时候注意标出难读的字。

  2、学习生字

  梁 惠 诣 乃 为 曰 应 禽

  3、现在看谁能把课文读好?(屏幕中出现句子)

  (1)指导学生读准每句的节奏、每字的读音、把握好感情。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这篇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人物?(板书:杨家的儿子、孔君平)

  2、杨家的儿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非常”是原文中的哪个字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介绍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释”。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遍,要求读出它的意思。

  3、你说杨家的儿子很聪明,有证据吗?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板书:杨梅 孔雀)

  (2)“家禽”是指我们现在的“家禽”吗?(家里的鸟)

  (2)“孔指以示儿”什么意思?(刚才我们用了学习古文一种常用的方法“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3)这里并没有说是杨梅?你怎么知道是杨梅呢?(从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4)理解这个句子用了我们学习古文的另外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4、学习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3)到底谁为谁设果?(杨家小孩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怎么知道?

  5、出示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请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6、同桌之间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和句子中标红的字来阐述。)

  (2)我们说在与人交流谈话时,首先得要听明白对方的话,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的弦外之音。(孩子的回答妙在:(1)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这样回答既准确又婉转。)

  2、对比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不是夫子家禽

  五、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所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六、拓展

  1、给“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别吻我,我怕羞”

  “我不是碰碰车”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10 杨 氏 之 子

  看注释 杨氏之子 杨梅

  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孔君平 孔雀

  联系上下 聪慧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教师点拨,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及教师指导,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独特的文言文韵味。

  4.在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资料,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师: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尴尬的局面;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感受语言的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0 杨氏之子。生读课题

  1.揭示课题,解题。请大家想一想:课题“杨氏之子”什么意思?

  归纳学生的意思,课件演示(姓杨的孩子。之:的;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2.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1.这篇课文非常短。

  预设2.它里面还有很多“曰”。

  预设3.这是篇文言文。

  3.师小结:文章很短小.只有55个字。古时候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4.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预设1.不好读。

  预设2.难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二)反复朗读

  过渡:好了,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拿不准的字音查字典,看看注释。

  2.指名读。(老师相机提示生字“诣”、“曰”、“禽”的读音。“应声”的“应”是多音字,这里读四声。)看看是否有读错、读漏的地方。

  3.结合注释读。指导写字:曰(可以将注释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注释旁边。边读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词、句的意思)

  4.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一是注意字的读音,二是听听怎么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小结: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度,你自己也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

  5.按照刚才画记的线,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6.再指名读。思考: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

  小结: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

  (三)细读课文

  过渡:大家这样读了几遍课文,是不是觉得课文的意思越来越明白了?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来向大家请教。你读懂的地方,可以帮同学解答,也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考考大家。

  1.小组学习交流。

  生自学,师巡视。

  过渡: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下面我们来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生交流。

  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惠”是什么意思?

  课件演示:惠=慧 “惠” 通“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通假字。

  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诣”是拜见的意思。课件演示:“诣”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孔子的第26代后子孙,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

  (1)为设果:课件演示“( )为( )设果,果有杨梅。”

  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2)师小结: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第五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课件演示:“孔指( )以示儿曰。” 示:给……看;

  (2)此是君家果。此,此:这,这个。指杨梅。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师:我有个小问题,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是逗着小孩玩呢,还是讽刺挖苦呢?

  预设:是逗着玩,是大人跟小朋友开玩笑。

  (3)生想象,读出开玩笑的语气,互相评价。

  第六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2)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3.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交流学习古文方法

  小结: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四)品读课文

  过渡: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预设一:很聪慧的人。

  课文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意思是非常聪明。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

  预设:

  (1)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板书:孔君平 杨梅 杨家果

  (2)“儿应声答日——”(应声:随着声音而来。)

  师:说说你觉得怎样的应声才最能表现他的聪慧?

  预设:脱口而出地、飞快地、大声地、自信地、机灵地;微笑着,眼睛咕噜一转,淘气可爱地,故作疑惑状……

  师:说明什么?

  预设: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

  课件出示:李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 ;

  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 ;……

  过渡: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板书:杨氏子 孔雀 孔家禽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呢?

  预设:孔雀是君家禽

  (4)梁国杨氏子九岁,年龄很小。

  (5)边读边想象地读课文,体会回答巧妙。

  师小结: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风趣睿智的杨氏子。课文紧紧围绕“甚聪惠”行文,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预设二:很懂礼貌的人。

  (1)思考:“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

  课件出示《辞海》“惠”的意思,惠:1.恩惠。2.仁爱,宽厚。3.柔顺,贤惠。4.赐,赠。5.兵器名。6.通“慧”,聪慧之慧,古籍多作“惠”。

  预设:仁慈、柔顺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和蔼慈善。

  (2)思考: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你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轻声细读课文,同桌交流。

  预设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

  预设2: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

  预设3:我觉得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一般孩子多是反问或反驳:杨梅怎么会是杨家的果子?)

  (3)朗读课文,能背诵的试着背诵课文。体会杨氏子说话委婉而有礼貌。

  师小结: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很有教养啊!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五)小练笔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他们难道就说了两句话吗?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还有好多话呢!展开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出来。(孔君平听了这番话,他会有怎样的反应?会说些什么?杨氏子又是怎样回应的呢?)

  1.想象写作。

  2.汇报交流。

  预设:孔君平摸着杨修的头说:“杨修你这个小机灵鬼儿啊!”杨修说:“嘿嘿!孔叔叔过奖了!’,孔君平笑着说:“哈哈哈!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

  预设:孔君平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少年的聪慧了!我自愧不如。”小孩说:“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孔叔叔多多原谅!”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请你去看孔雀。”杨修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

  3.生互相评价,师随机指导。

  (六)总结提升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还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吧1

  (七)相关链接

  杨氏之自选自小说《世说新语》,能说说你们对这部书的了解吗?(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像这样生动的故事淮有很多。如《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两则:课件出示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 ? ”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八)作业

  课件出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3.看《世说新语》,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板书: 10杨氏之子

  ——刘义庆《世说新语》

  孔君平 杨梅 杨家果 查工具书

  杨氏子 孔雀 孔家禽 联系上下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几种理解古文的方法。

  3、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学习几种理解古文的方法;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故事引入

  1、故事1: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3、出示导学提纲:

  (1)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流利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尝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4)杨氏子的回答如何?从哪里看出?

  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1、谈谈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

  2、检查个别朗读情况,提醒“为、应” 的读法。

  2、师范读,生画节奏。

  3、(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一文。)修改节奏,再把课文小声地读一读。

  4、生展示读。(教师相机指导)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古文,深入理解

  1、生尝试说第一句的`意思,理解“甚”与“聪惠”,点拨“借助注释”的学习方法。

  2、模仿原句介绍自己

  出示大屏幕: (籍贯) (姓氏) (年龄),甚 (特点)

  3、理解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

  抓住“诣”“ 乃”,从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小儿的父亲一事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父亲不在孔君平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孩子出来,可见他与杨氏小儿也很熟。

  4、孔先生会怎么呼?指导朗读。(大声呼)

  5、补充理解“为设果,果有杨梅”。 点拨“联系上下文理解”学习方法。

  6、理解最后两句

  (1)理解“示”“ 禽”“ 未闻”

  (2)孔君平为什么这么说?

  (3)你觉得杨家小儿答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汇报:回答得快(应声)、很巧妙(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回答得有礼貌,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间接的方法,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确鸟,杨梅又怎么是我家的果子”这个意思,使对方无言以对。他如果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呢,就会说:“如此说来,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儿啦!”是不是?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击”了他。加上“未闻”多么得体呀!多么尊重长辈呀!——会听会说、懂礼貌)。

  (4)想象人物心理,表演读。

  (5)如果今天来的是“李君平” 杨氏子要怎么答?

  (6)面对这样一个,聪明有礼貌的孩子,此时此刻,孔君平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四、感情朗读

  五、背诵积累

  六、尝试运用

  七、小结学习方法

  八、作业改写《杨氏之子》

  板书:

  10、杨氏之子

  聪惠 快 妙 有礼貌

  读文——解义——悟情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7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是在有梯度的反复的朗读与欣赏中得到品味和体悟的。

  教学目标:

  1、在迁移中感情古文这韵味,在轻松的对话中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情感。

  2、通过师生的对比读的不同处,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3、围绕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立足“未闻”、“应声答曰等词的品味,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

  4、通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用注解理解“惠、曰、禽”三生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品味杨氏子的聪慧。

  教学难点:

  通过古文朗读的停顿来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全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游戏,玩学合一

  1、玩“背古诗”的游戏。

  2、通过古诗引入古代的另一种文体——古文,略讲古今用词的不同:真棒——善哉;我——吾;我们——吾等;你——尔;你们——尔等。

  板块二:解题导入,迁移运用

  1、读题,读题中哪个词叫“姓杨的人家”?那姓王、姓周的人家该怎么说?

  2、题目是什么意思?“之”在此作何解释?

  3、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吗?(注意“女”的转化)

  板块三:初读古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学生读完后检查“惠、曰、禽、诣”的读音,指名学生读古文。)

  2、学习生字,理解意思。

  (1)你读懂了哪些生字的意思,你是怎样读懂的?(学法指导——学会看注解学古文)

  (2)简介通假字——惠同慧,理解“禽”即鸟类和家禽的意思。

  3、朗读课文,掌握学情

  指名读→听师读→跟师读→自由读→齐读

  板块四:探究停顿,读通全文

  1、细听老师的范读,边听边画,老师读的与你读的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

  2、借助注释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停顿?

  预设一:“孔君平诣其父”中孔君平是人名故在此要停顿。

  预设二:“孔指以示儿曰”中的`“孔”指就是“孔君平”故也应停顿。

  预设三:“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禽”与“家禽”的`区别,故在“家”后要停顿防生畸意。

  3、按此停顿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块五:深层对话,悟杨氏子之“甚聪惠”,品古文语言之精妙。

  预设一: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你听懂了他们话的意思了吗?

  2、孔君平的话什么意思?理解字面意思——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再读一读对话,孔的话“言外之意”是什么?——你和杨梅同姓,你和杨梅乃一家人也。孔君平这是在干什么?

  4、想象孔说这话时的神态、动作,他会看样说?神情兼备地说一说。

  预设二: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感悟对答之巧,一叹“聪惠”

  (1)杨氏子听懂了孔君平的话的意思了吗?读一读,找出这两句话中对应的词,师生进行对对子一样的读。

  (2)你觉得杨氏子这样对有什么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引读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感悟“未闻”之妙,二叹“聪惠”

  (1)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将此句去掉“未闻”二字与原句对比读,想一想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引领学生体会杨氏子的有礼)

  (2)再次引读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品读反应之快,三叹“聪惠”

  (1)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杨氏子的“聪慧”?

  (2)“应声”可以换用什么词?为什么从这词看出“聪慧”?

  (3)师生、生生对读。

  (4)第三次引读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板块六:诵读古文,迁移成趣

  1、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把课文读背,进行诵读。

  3、假如来“诣其父”的是“李、梅、柳、兰君平”,杨氏子该如何应对?(指名应对)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8

  【设计理念】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典语言的韵味,在读中体味这简练的语言中蕴涵的情味,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听相声片段:牛年牛、说说牛群的话妙在哪里?师引导: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那么机智巧妙的语言呢?)

  二、疏通课文

  (一)初读古文

  师:(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一文。)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第一篇古文,请大家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谈(语言简短、难懂)

  师:一起读读课题——杨氏之子(理解氏、之)题目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拓展:生结合实际说()氏之()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杨家小儿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谁来把他的故事读一读——

  师:他有没有读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遍!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一遍课文。学生自己读文,特别要读准两个多音字,再请个别学生读,把文章读正确,齐读。

  (二)猜读古文

  师:古文也叫文言文,古人写的文章,我们现在的文章叫白话文,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的跟写的一样。而在古时候,把用书面语写在竹简上的文章成为文言文。,为了节约纸张,写下来的语言很简练。这篇古文虽然只有55个字,向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大概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2名学生猜讲故事的`内容。

  (三)细读古文

  同学们想的到底对不对呢?有句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

  生: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也真聪明!有个生字我们写一下,(板书“惠”)惠就是“慧”,聪明的意思。聪慧就是——,甚就是很,非常的意思,这个小孩不是一般的聪明。(读出很聪明)

  师:——他姓什么?生:杨——

  师:接着往下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出来。

  师:诣就是拜访,“乃”就是“就”,呼就是叫,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谁叫的?请学生学一学当时的场景。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练,像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补充。

  第一种可能是妈妈见孔先生来拜访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来的。妈妈还可能会说——哎!孩子,快出来!快出来!你孔叔叔来了,你先过来陪孔叔叔坐一坐。

  第二种可能是佣人开门,譬如说,他一开门,一见孔先生忙说,对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问:“哎!他小孩在家吗?我就喜欢那小孩。”“在在。哎!快出来!快出来!孔先生来了!”

  师:再往下说。“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孩子为孔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

  师:这里省略了很多话,是谁为谁摆出水果?

  师:水果里面有杨梅。特别强调了杨梅。你看这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怎么样?生:一样。

  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先说请“示儿”,指以示儿是指着什么呢?“君家果”指的是什么?

  生:杨梅

  师:为什么说杨梅是君家果呢?

  生: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杨”字

  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小儿看,并说:“这杨梅和你一个姓,是你们家的果子。”

  师:你觉得孔君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像孔君平那样幽默地说一说。(学生练习说)

  师:那这杨家小儿又是怎么对答的呢?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先说说这句话的理解。再反复读读小儿的回答,细细地体会,你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回答得快(应声)、很巧妙(孔雀、孔君平、未闻)。回答得很有礼貌。

  你看,一个才9岁的孩子,不光能听出孔君平话中有话,而且能巧妙对答,对答如流,你想用什么词语夸一夸他?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读出夸赞的语气)!如果来的是李君平,毛君平、骆君平,他也能机智对答吗?我们也能对答如流,因此我们也甚聪慧。

  三、感情朗读

  文言文本来没有标点,是后人加上去的,即使加上,有些地方还需要注意停顿。现在我们要把这篇古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指导该停顿的地方)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练读。谁先来。如果读得好,请大家左手拍右手,向他学习,读得不够好,也请大家左手拍右手,给他鼓励。

  四、背诵积累

  师:聪明的孩子,不光能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还能飞快地把文章背下来,给大家2分钟,看谁最聪明!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自信一点来。

  (请3—4位学生背)

  师:大家一起来背。(生一起背)

  五、说《故事新编》

  师: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记载的都是文人言谈轶事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描写言语的故事,推荐同学们读一读。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9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本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9岁孩子的应答的精妙之处,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同,体会这个孩子应答的委婉和机敏。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出自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第三组的专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人物语言特色鲜明。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朗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要词词落实,句句落实。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能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

  1、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2、 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机智。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机智问答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开课时对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介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把课文读正确是理解的前提,因为学生对文言文接触较少,读起来有困难。虽然文章短小,但通过最初的读是不能了解内容的,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读,也造成了读的困难。所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是一个重点。但是如果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反复读,很容易枯燥,所以在读的形式有很多种。范读、引读、对应译文读、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也是读。读好文言文。读好文言文是有技巧的,同样需要抑扬顿挫,不过,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需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反复诵读,一遍一遍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体现读的层次。这篇课文要读出故事的有趣,读出孔君平和小儿对话的幽默,尤其是小儿机智的回应。

  文言文的理解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文言文的语言凝练,一些字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不能简单地凭着字的今义去歪曲文本的原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体现理解文言文的学法指导。文言文的理解方法有:

  1、看注释。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

  2、扩展词语,连词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例如:聪惠是聪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鸟。把字的意思经过扩展后连成一句话,就译成了白话文。如:“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智慧”。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因为惜墨如金,所以一般句子较短,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语、宾语。如:“为设果”,是谁为谁设果,没有写明,但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为“杨家小儿摆出水果,招待客人孔君平。”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

  4、质疑解疑。在学习文言文之初,学生会有一个似懂非懂的阶段,其实,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提出疑惑的地方,然后对为题进行梳理,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诵读。学生刚开始的质疑一般停留在对字句的理解上,可采用讲解和看注释的办法解决;当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后,学生会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则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办法可以串讲文言文的传统模式。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示课件)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组课文,语言的艺术(示课件)。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个小孩子,杨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并理解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同学起来读一读课文。

  2、你发现了本篇文章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认识文言文特点】

  3、 师讲解文言文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理解意思。

  3、学生读一句,理解一句,并注意停顿。

  4、师示课件,讲解停顿,并重点指导以下两个句子的理解。

  (1)为设果,果有杨梅。

  示课件:( )为( )设果。体会意思。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重点理解“家禽”。

  5、集体读课文,注意停顿。

  四、深入理解文章含义。

  1、找中心句。

  2、找重点词。

  3、从哪里能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来,并体会。

  4、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

  比较: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改成:

  如果( ),那么( )。

  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

  出示:应声,感受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

  并进行师生对答,体会“应声”意思。

  五、背诵课文

  学生齐背文章。

  六、作业

  1、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读一读,体会意思。

  2、熟练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9 杨氏之子 甚聪惠 孔君平

  杨梅 孔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10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出杨氏之子的聪慧。

  3、能说出课文的意思,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检查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全班100%的学生完成。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教师点拨、读悟结合、课堂观察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使全班100%的学生能够熟读,85%以上的同学达到有感情的朗读。

  3、目标3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观察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至于 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要通过课下的阅读课等兰检测。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是的,怪不得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学习,你一定会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的。

  刚才我们的交流中,这两句话是与我们平时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多媒体出示两句话、齐读)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知道是古人的表达方法,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古文,也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是非常著名的一部文言文著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先来看看这个故事吧(多媒体出示白话文杨氏之子)

  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这是我们平时的说话方式,是现代文,我们也叫他白话文。这个故事到了刘义庆的.笔下,就变成了(多媒体出示文言文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觉得相对于白话文而言,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2、解释课题

  听了这个故事的两个版本,我想你应该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吧,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

  3、初学课文

  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也是读古文的诀窍,让我们用心地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字音都读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听大家读得那么起劲,我也想读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听我读,想一想古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什么?(师范读)提示:停顿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

  大家试着读一读吧,当然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多媒体出示文章)停顿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谁来读给大家听?重点指导:指名多人练习。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熟读课文,品味语句

  大家读得可真有韵味啊,不过,学习古文光会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重点来读懂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一下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甚聪慧)

  请你再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请把你的发现在文中做好批注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比较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为设果,果有杨梅。”你怎么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呢?引导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随机理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教师做积极地评价,并随机指出学习古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四、熟读成诵

  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下课,谢谢孩子们!

  附:板书: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聪惠(智慧)

  杨家小儿 孔君平

  看注释

  杨 梅 孔 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