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地质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实习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1、实习概况:
20xx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透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必须的基础。
2、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透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资料,加深对课程有关资料的理解;此外,透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群众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潜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资料:
xx火山口
xx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证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构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超多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构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个性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构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构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构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个性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十分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10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构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实习相关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4、实习总结: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但是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好处,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那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必须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必须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资料,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用心的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20xx年7月7日至9日我们矿资班的全体同学在彭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两天地面一天地下)。
一、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在校内完成了《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教学后,到矿山进行一次课程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是把《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理论实与矿山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识.判别、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大地质学基本理
论与基本知识,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及地形地质图,为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概述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广西西北部XX县境内,交通较为便利。大厂镇位于XX县西南部,东与车河镇相连,南与XX市XX区交界,西与吾隘镇相邻,北与城关镇、罗富乡接壤,为柳州华锡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所在地。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1公里,全镇辖7个村民委、4个社区居委会,160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20xx年末总人口32862人(含华锡集团驻镇各单位人口),全镇总面积273.3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实有耕地面积9908.46亩,森林覆盖面积2.77万亩。大厂镇地理位置优越,216国道过境并直达自治区首府XX市。境内已探明锡储量160.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2.7%、世界总量的6.2%;锑163.5万吨,占全国总量63.3%,世界总量的30.4%;铟6777吨,占世界总量的52.2%,被誉为中国新兴锡都和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我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辖区内有广西华锡集团下属的生产企业铜坑矿、凤凰公司、再生资源公司、水电厂等和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区直企业,32家民营选矿企业、5家民营冶炼企业。20xx年财政收入5.1个亿,社会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4800元。
三、 矿区地层特征
矿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至三叠系(见图2-5、表2.1),属海相类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沉积厚度约4325~7851m。基底地层应属加里东构造层的一套下古生界至前寒武系,可与桂北地区的四堡群、丹州群(板溪群)、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下统等对比。陈毓川(1993)[2]对桂北地区各时代统、组地层单元中成矿元素与同类岩石中的背景含量比较,认为四堡群中富集的成矿元素有:w、sn、v、fe、mn、co[29];丹州群有:th、fe、cr、co;寒武系是:th、p、au、as、sn、pb的富集层位;下奥陶统是cu、ni、mo、v的富集层位。因此,基底地层具有为上覆地层中的矿床提供成矿物质的条件。
四、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的构造线沿北西向分布,主要构造包括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长坡-铜坑、巴力和高峰等锡多金属矿床沿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自北西向南东呈串珠状排列。
大厂断裂:是丹池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呈压扭性,断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走向3160-3400,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0-750,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大厂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铜坑-长坡矿床即产于断裂的上盘。大厂断裂等nw向构造,还普遍被ne向(250~450)断裂切割,ne向断裂主要显张扭性,在大厂背斜的转折倾伏部位特别发育,是后期充填脉状矿体的主要容矿构造。 大厂背斜:位于大厂断裂北东侧,是与之近乎平行的倒转背斜,背斜西翼岩层产状较陡,倾角大于70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东翼较平缓,倾角小于400。背斜轴迹为3300,向北部转为3000,向北西倾伏。在倾没端的中、上泥盆统不同岩性接触层位,岩层间普遍发育强烈的层间错动,特别是在细条带硅质灰岩(d3l2b)与小扁豆状灰岩(d3l2c)、细条带硅质灰岩(d3l2b)与宽条带灰岩(d3l2a)以及宽条带灰岩(d3l2a)与硅质岩(d3l1)等层位之间的层间错动尤为强烈,错动带中常含有大量沥青质。这些构造对后期的改造成矿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五、 矿区岩浆岩特征
丹池成矿带内主要有燕山中、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龙箱盖、大厂、芒场等地,以岩脉、岩株、岩床形式产出,属浅成-超浅成岩浆岩。岩石种类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煌绿玢岩、闪长玢岩、白岗岩等。
1、黑云母花岗岩
出露于矿带中部的龙箱盖褶断带,面积1600m×200m。据地球物理资料,其为一等轴状(东西向略长)的隐伏岩体,在0m标高的面积约21km2。该岩体主要组成矿物包括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副矿物成分有黄玉、磷灰石、电气石等。同位素年龄为167ma及97ma,相当于中白垩世,为燕山晚期产物。
在化学组成上其特征是:①si02含量高; ②偏碱性, k20含量大于na20;③氧化铝过饱和;④贫cao、fe203、feo、mgo和mno等组分。
2、花岗斑岩
分布于长坡矿区的东部,呈岩墙状产出,当地称之为“东岩墙”,地表共见3条,一般长500-1500m,最长达8000m,宽5-16m。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约700。含少量黄铁矿、闪锌矿、自然铜、脆硫锑铅矿以及锡石等矿物。在长坡等地观测,该岩墙周围的蚀变作用很弱,也远离锡矿体。其rb-sr同位素年龄为93ma.
3、石英闪长玢岩
断续出露于长坡矿区的西部,以岩墙形式
泥灰岩的岩石组合中。
长坡-铜坑矿床从上到下、从新到老的地层分别为:1、d 3 3 泥灰岩、页岩;2、d2d 3 大扁豆灰岩;3、d2c 3 小扁豆灰岩;4、d2b 3 细条带状灰岩;5、d2a 3 宽条带状灰岩;6、d1 3 硅质岩;7、d2 2 灰岩、页岩、硅质岩。
1、d 3 3
泥灰岩、页岩
灰黑色至黑色,泥质、钙质、碳质,可见生物碎屑化石)。厚340~370米。层理发育,岩性软,抗压强度1177㎏/㎝2。如1#标本。
2、d2d3
大扁豆灰岩:灰色,扁豆状构造,扁豆体排列不规则,扁豆体大小4cm×2.5cm~2cm×0.6cm之间,成份以钙质为主,少量泥质,岩性软。厚15~20米。岩石完整、层理不发育、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1150㎏/㎝2。
3、d2c 3
小扁豆灰岩:灰色,扁豆状构造,扁豆体排列较规则,扁豆体大小3.5cm×0.5cm~1cm×0.3cm之间,成份以钙质为主,少量泥质,岩性软。厚90~116米。岩石完整、节理发育,抗压强度1620㎏/㎝2。
4、d2b 3
细条带状灰岩:深灰色硅质薄层与浅灰色钙色薄层相间,形成条带状构造,条带宽1~5mm,岩性较硬。厚16~20米。岩石坚硬,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1650㎏/㎝2。层内有星散状或条带状黄铁矿产出。
层间见浸染状黄铁矿化,裂隙脉充填物中有黄铁矿、铁闪锌矿、脉石为石英。
5、d2a 3
宽条带状灰岩:灰色,条带状构造,条带宽1~2cm之间,泥、钙质成份,岩性软,可见典型的.层间梯状张性裂隙脉,裂隙由方解石充填。层内有星散状或条带状黄铁矿产出。厚16~20米。岩石完整,抗压强度923㎏/㎝2。
6、d1 3
硅质岩:灰黑色至黑色,致密块状,隐晶细粒结构,组份主要是石英。厚60~160米。层纹或条带状构造,岩石坚硬、破碎、裂隙很发育,抗压强度1562㎏/㎝2。本层含碳酸盐结核,有浸染状和顺层状产出的细粒黄铁矿。
(1)块状构造,黑色,磁黄铁矿沿裂隙充填,充填物为方解石。
(2)似条带状构造,少许星点状黄铁矿层间分布,裂隙充填物为方解石,碎屑角砾。
7、d2 2
灰岩、页岩、硅质岩(7#标本、图-16):深灰色灰岩、页岩、硅质岩互层,成份:碳质、钙质、泥质、硅质,岩性软,有生物碎屑化石。70~116米。
七、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内没有大的地表水体,北部虽有铜坑溪,南部有同车江溪,但流量小,受地下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地表且覆有200~350米厚的灰页岩隔水层,同车江溪距矿床甚远,与矿床不发生水力联系。矿区内石炭系地层富含喀斯特水,但被长坡背斜地下水分水岭所隔,地下水流向北东,即向矿床侧伏方向,因而喀斯特水对矿床充水不发生影响。地形对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的排泄均有利。
矿床范围内的上泥盆统五指山组扁豆状灰岩裂隙发育,但含水的裂隙不多。裂隙水是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来自塌陷坑内的大气降水。总的来看,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致影响矿床开采。
八、 实习收获与体会
参加完三天的地质实习,真正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深深地懂得了地质工作者的辛苦。
通过三天的地质实习,不仅让我们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让我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很大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比较好的掌握了正确地辨别观察到各种地质现象,能通过岩石矿物的各种物理性质鉴别常见岩石矿物,对实习及出露的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初步分析实习区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地层产状,掌握野外识别方法,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测量及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这一次实习教会了我很多事情,首先是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即使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坚持。第二,本次实习让我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更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本次实习更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三天我们基本都是在野外,每天顶着烈日,路边杂草丛生。虽然早上老师允许我们坐车上铜坑,但我们几个同学还是依然选择走路上去。
这次实习是我的第一次外出实习,为我今后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对我以后的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了进一步了解矿山,对专业更加熟悉。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建设美丽矿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是以获得对主要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普通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根据地质现象进行地质思考、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普地实习要解决实践问题,培养观察、识别、判断、分析的能力,以及准确运用地质概念的能力;掌握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归纳、叙述写作能力。
进行普地实习需要通过野外观察,培养实践能力,认识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学会地形图的使用、地质工具的使用、空间点方位的确定、地质体产状的确定、地质现象的记录、地质图件的绘制、地质标本的采集。
野外地质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真、主动地观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才能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要求做到“四勤”,腿勤、手勤、嘴勤、脑勤。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南京湖山
南京湖山地区位于南京东部,隶属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因湖山村而冠称,距南京中山门约21km,可由沪宁高速公路或宁杭公路直达(图1)。其大致包括宁杭公路以北,前新村-湖山村-培墅村一线以南,汤山-龙潭公路之西和青龙山-乌龟山之东的地区,其东南角即为汤山镇政府所在地。
南京湖山地区处于宁镇山脉西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区内有三列山、两列谷。山脉走向NEE,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三列山之间为两列谷地,其中的北列谷地势较低区内,属低山丘陵区.北列山海拔高程120~171m,包括泉山和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标高多为150~250m,有孔山、獐龙山、培山和千山等,最高峰孔山,海拨高度为342米;南列山由珠山、黄龙山、连山、团山、小墓山、陡山、挡山和狼山等组成,标高多在140~240m之间。
南京湖山地区地学研究历史悠久、研究程度高、教学资源丰富。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漫长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并保留较为完整的地质记录,构造变形适中,构造样式典型,化石
丰富,沉积岩类型多;构成难易适中的野外地学教育资源,是我国著名的基础地质教学基地之一。 2、南京六合方山
长江北岸南京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古火山火山,和称六合火山群。已知25座,研究详者12座,包括方山、、马头山、塔山、瓜埠山、奶山、红山、大铜山等。其中有一座形态颇为完整的火山锥,不仅形态保存完整,
而且结构带典型,是六合方山。六合方山位于六合取东沟镇北4公里处,可由宁通高速公路至六合城,再由六合至横梁乡镇公路直达,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千米。
南京六合方山外形为截头圆锥状,全山面积约2平方公里,顶高188米,标高150米。山的外圆直径为1300-1600米(南北长,东西窄),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火口外围直径约600米,底部直径为300米,陷落深度达80米。火口周围熔岩高耸,是一道由玄武岩陡坎所构成的火山口垣,背侧有一缺口,因此六合方山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观之为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的火山锥。
图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三、实习概况
实习队由金陵学院城资系09级五个专业两百五十多个同学和教师吴俊奇、阎长虹、刘
家润、施贵军、赵明、蔡云峰、叶淑君、许宝田、潘国强、阎正副、刘道忠、王实、周洁等共13人组成,吴俊奇任实习队长,刘道忠负责后勤工作。我组带班教师为阎长虹。实习分为两阶段进行:20xx年5月8日至5月14日在南京湖山地区、南京六合方山进行野外地质观察,5月15日至5月16日进入室内阶段整理。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实习区地层与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及野外肉眼鉴定方法;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南京六合方山火山锥的物质组成、火山机构;认识南京湖山阳山泉、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的地貌景观;野外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训练,包括地形图和地质罗盘的使用,野外地层剖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野外地质记录等;初步学会掌握利用野外地质素材,组织归纳,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能力;了解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培养对大自然塑造的地质景观的热爱,启迪勇于探索地球的奥秘。
实习中完成的主要任务:
1、观察了5条地层剖面,。对湖山地区地质发展史以及六合方山火山锥的组成,火山机构及喷发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
2、基本掌握了实习区碳酸盐岩类、硅质岩类、泥质岩类、闪长玢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主要岩石类型及野外肉眼鉴定方法。
3、掌握了地形图、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层剖面图和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以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
4、初步掌握了实习区的背斜构造、向斜构造以及正断层、地垒构造野外识别方法。
5、初步学会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习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方法,完成了野外观察任务和野外记录,6月15日完成实习报告初稿。经教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 篇5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天府镇位于北碚主城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余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外围,东连静观镇、水土镇,南临嘉临江,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岭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内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家兴办的实体,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办公场地作孚楼,有建于30年代的中国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遗址,有民国初期较繁忙的北庙子水码头,有民国初期较繁华的北庙子古城,有长达10公里独特别致的溶洞,有抗战时期保育员金剑山分院,有历史悠久的金剑山佛教圣地。年平均气温15℃,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时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区最近的休闲场所。 天府地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实习去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具典型的“一山二上两槽”的地貌特征。山岭槽的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与褶皱(背斜)轴向及岩层走向基本一致。该区属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一致。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盐的碳酸盐被强烈溶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称“前槽”,发育较好。东南翼的“后槽”因断层作用发育较差。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腐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区内经强烈剥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裸露,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而在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苍翠欲滴,组成一副美丽的山水图。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黄铁矿,石英砂,采石场等小型企业,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坡地以红薯,玉米,苕类为主,耕作条件一般。
重庆是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温较高,7-8月份日平均温度在33-35摄氏度。不过实习区处于山地,气温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发达,生活开化。
从重庆市区及大学城均有高等级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岩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一班,约需30分钟。交通较为方便。
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线及矿点调查,解放后做过1:10000煤田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1:200000石油地质普查等工作,资料较多,特别是矿区地质研究程度高。多所高校选此地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
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层系统,各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和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
3.沉积相实习:野外观察实习及相剖面图编制.
4.野外地质填图:对实习区做全面填图
5.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及图件编绘.
在北碚区天府镇我们进行了为期大约五周的地质基础实习,从才到天府地区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不大了解到随着实习的结束,我们逐渐对天府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这五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从一开始的踏勘,到接下来的沉积相分析,
再到然后得地层实测,再到最后的地质构造填图,我们逐步的掌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区的大致地质情况。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随着知识的增长,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一.地层结构
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强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裂的抬升,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本次实习以上二叠统的龙潭组为开始,到下三叠统的嘉陵江组结束。
1.上二叠统P2
上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龙潭组和长兴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逐渐变薄,自上而下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
龙潭组是天府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也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该组以黄褐色页岩为主,含有煤层,长马尾松,含有灰岩层,硅化白云岩,夹中层状的带黄色的砂岩(含硫).
长兴组厚大约105米,为浅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带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有大量的蜓类,珊瑚类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覆盖严重,并未看见.
在此层顶部有事可见到灰黑色硅质岩及中层状,透镜状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有的地方不见此层,则为黑色硅质页岩或直接是块状灰岩,燧石灰岩同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接触关系为假整合.
(1)T1f至P2ch随手剖面图
2.下三叠统T1
下三叠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红色页岩为主,称为飞仙关组.在天府地区为紫色泥岩,页岩,紫红色灰岩和灰白云灰岩互层.根据岩性可分为五段.由老到新叙
述为: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约74-160M
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黄绿色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覆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硅质灰岩,块状燧石灰岩等接触.
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厚约17-32M
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及细粒亮晶鲕粒灰岩,向下部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时有波痕.
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约174-209M
以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灰岩透镜体,它一下部40余米处为最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正海扇类化石.
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约92.8-144M
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及泥灰岩组成。上部泥灰岩夹介壳灰岩与搅动泥纹泥晶灰岩。介壳灰岩常与腹足灰岩组成韵律,有时砂屑,砺屑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中下部以介壳鲕状灰岩为主夹砂屑泥纹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鲕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减少,近顶部有一层厚约7-8米的灰黄色薄层钙质页岩。
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厚约46-52M
紫红色泥灰岩与同色灰质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壳,砂屑状灰岩。上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壳细粒砂屑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夹同色泥灰岩与灰色介壳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壳泥质灰岩中有对称波痕。
嘉陵江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灰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地貌上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组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从老到新分为四段:
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厚约244M
灰色介壳灰岩或砺屑灰岩与泥纹粉晶,泥晶灰岩粒序层。上部为介壳灰岩层发育,中部为薄层介壳灰岩有时夹有透镜体夹层,下部为泥粉晶与泥晶灰岩发育。本层底以微晶灰岩与T1f5紫红色泥灰岩整合接触,界面清晰。
嘉陵江组第二段T1j2:厚约79M
以泥晶白云岩,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大多含白云质,主要为藻灰岩,豹皮灰岩,大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顶为砺屑灰岩,上部夹一层豹皮状团块灰岩和溶蚀角砾岩,底为粉晶,泥晶白云岩,刀砍纹发育。
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厚约143M
灰色泥晶介壳球粒灰岩和泥晶灰岩,顶有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壳球粒状灰岩与泥晶灰岩序粒层,夹小扁豆体的砺屑泥晶灰岩。
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厚约116M
灰色溶蚀角砾岩,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上部以砂屑,砺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白云岩,下部为一套重结晶灰岩,顶为交代成因的有孔虫泥晶白云岩,刀砍纹较发育。
二.沉积发展史
早在五亿年前,本区为一片海洋环境。其中寒武纪中晚世时期,陆源物质缺乏,海水较浅,低等的非硬体生物较繁盛,部分硬体生物也有发展,沉积物的厚度超过了358米。
奥陶纪期间,本区仍为浅水海洋环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纪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附近。海水中除油大量无硬体的低等生物以外,许多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发育,海水较为浑浊。
志留纪初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地壳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达海水面之上形成岛屿。之后本区再次被海水淹没成浅海,水体较浅。晚志留世时,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大范围抬升成为古陆地。使本区长期遭受剥蚀而缺失上志留统,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
中石炭世时,海水自南和自东曾一度缓慢侵入本区,使本区沦为海陆过渡环境,此时的古陆因长期剥蚀已被夷为平地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且蒸发强烈。从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产蜓和有孔虫的.钙质白云岩与角砺状白云岩。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至二叠纪开始,方再度被海水淹没。
早二叠世梁山时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雨水丰腴,植物繁茂,浅水沼泽随处可见,古陆区较为平坦,仅提供数量不多的 泥级碎屑。从而形成夹煤线的 泥页岩和钙质泥岩。
而后海水大范围侵入四川的广大地区,使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水海洋环境,当时,陆源物质缺乏,各种生物随处可见,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叶虫,笔石等生物绝大多数不适应新环境而绝灭。仅存极少数幸存者残存下来。
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期,发生了著名的东吴运动,四川西部的大地裂开了数百公里的大口子,摄氏一千多度的炽热基性岩浆断断续续从中溢出,滚滚沸腾,壮若火海。这些岩浆冷却后变成暗绿色的玄武岩,覆盖了西南三省及重庆市区大约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厚度达400余米。
火山喷发后,海水再度慢慢侵入本区,形成海陆交互环境,当时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植物十分繁茂,沉积形成西南地区及其重要的龙潭煤系地层,季候海水逐渐加深扩大,古陆后退缩小,本区又变为温暖的浅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长,局部地形高处有小型生物焦发育,形成川东重要的产气层位-长兴组。
晚二叠世末期,由于碳酸盐沉积特别是生物焦体的快速堆积,也由于地面的轻微抬升,本区曾短暂出露地表,形成老龙洞等焦体盖顶的“钙结岩”。
早,中三叠世时期,海水又一次广泛侵入,四川广大地区有成浅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飞仙关时期,西部古陆有相当多的陆源物质供应,与之邻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发育泥质沉积,称飞仙关相区。东侧邻近广海,川东和鄂西主要发育碳酸盐沉积,成大冶相区。
本实习区恰位于东西交汇地区,故形成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与灰岩的间互沉积。而后陆源碎屑减少,海水深度有限,循环对流不佳,气候干燥酷热,蒸发量打,海水含盐量不正常,生物种属单调,发育形成石灰岩与白云岩的沉积,其中常夹有石膏和石盐等矿产。
下中三叠统沉积厚度达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叠统的沉积速率大约为每百年四毫米。足见碳酸盐沉积作用是相当快速的。
另外,在三叠世末期,西南地区又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广布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积,后成岩变成了绿豆岩。
中三叠世末,受印支运动的巨大影响,四川地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区从此变为永久性陆地。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时期,整个四川盆地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湖波,湖波周围有许多河流发育,在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还发生了各种很明显的重要变化。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初期,气候温暖潮湿。一些低凹地区常是湖泊。湖波的规模,深浅和陆源物质的多寡亦有变化。森林最大繁殖,堆积埋藏后可形成煤层。
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在巨大挤压力的作用下,侏罗系及其以前的岩层,由水平被挤成倾斜,直立,甚至倒转。巍峨高进的华蓥山脉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华蓥山地区年年月月遭受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质应力的侵蚀。
因此门奔去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直至第四纪时期,在河谷地带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零星分布。大自然终于塑造出现今巍峨秀丽的华蓥山。
三.构造特征简介
天府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依槽台说处于扬子准台地,四川台向斜,川东南端褶皱带上的川东高褶带西缘,观音峡背斜。
川东高褶带东西两侧为深大断裂所限制。期间发育一系列线状背斜。
褶皱强烈,一般为不对称的梳状褶皱,形成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组合。轴向北东至北北东向。北边与大巴山台缘褶皱带相邻。华蓥山背斜于合川三汇向南西发生多条分支形成扫帚状褶皱群,其褶皱幅度逐渐降低与川南低褶皱带相接。
1.褶皱构造
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画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实习区为观音峡背斜中的一段,暂名天府段.背斜轴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局部由于断层作用有少许下二叠统茅口组地层.两翼由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等地层组成.
各地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两翼地层请教陡缓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发育程度. 从褶皱枢纽看以5°-10°的倾伏角向西南倾伏.龙潭组地层倾没于廖家坡北边山沟中,长兴组地层在菠萝山倾没,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倾没,褶皱总体成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东翼上有一些次一级的小褶皱.大多数是由于断层作用产生的牵引构造和翼部地层手里变形的次级褶皱.规模较小,轴线方向与主背斜大体一致,多发生在飞仙关组第三段的塑性地层中.
2.断裂构造
断层发育,类型较为齐全,在冯家湾-芹菜田以北,多集中发育在背斜轴部及南东翼上,而以南多发育于北西翼上,以纵向断层为主.
可分为四类型,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及顺层断层.逆断层有水岚垭,大品湾,螃蟹井,天台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断层及楼梯沟高角度逆断层.其他有廖家坡正断层,芹菜田平移断层等.
基本断层数据汇聚如下:
水岚垭逆断层:水岚垭沟F135°∠28°,地层断距140米;大品湾水库:F130°∠40°,地层断距10-20米;
大品湾逆断层:大品湾北东处F100°∠42°,地层断距20米;
廖家坡逆断层:48°∠45°及126°∠34°,地层断距70米;
廖家坡正断层:302°∠60°及235°∠58°,地层断距40米;
楼梯沟逆断层:铁厂沟F310°∠70°,地层断距150米,仰天窝330°∠60°,地层断距约20米.
芹菜田平移断层:F190°∠85°,平移断距50米.
3.小型构造
【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实习报告个人11-23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05-05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05-30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10-16
地质学实习报告05-12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0-16
地质实习报告(15篇)09-27
【热门】地质实习报告10篇05-22
精选地质工程实习报告13篇03-08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0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