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测量的实习报告合集九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测量的实习报告9篇,欢迎大家分享。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1
前 言:《土地测量与制图》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和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实训任务:(1)图根控制测量(包括选点、埋石、观测和计算);(2)1:1000大比例尺地形测图。
实训要求:
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图根导线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3、熟悉经纬仪测图的基本方法和测图过程。
实训项目:此次教学实习是对学校的基本地形及地物状况进行测量与
制图。学校总共被分为8个测区,本小组负责第五区的测
量与制图。
测区的情况:本小组此次负责测量和制图的是第五区,该区域内地形
和建筑物的布局比较简单,其基本状况如下:
建筑物:A楼教学楼;B楼教学楼;C楼教学楼
广场:树人广场
池:月亮湾;A楼后面的池
其他:文科实验楼与A楼之间的草坪及其其中的两条长
廊;计算机中心前的弧形道路。
作业方法:图根控制测量
我们了解可测图范围、控制点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在小组的测图范围建立图根控制网。在建立图根控制时,根据测区高级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布置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图根点的密度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
其中图根导线测量的内容分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两个部分。
(一)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我们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和地物分布情况,根据测区范围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选点时在相邻两点都各站一人,相互通视后方可确定点位。
选点时按照指导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①、 相邻点间通视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边;
②、 点位应选在土地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处;
③、 视野开阔,便于进行地形、地物的碎部测量;
④、 相邻导线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
⑤、 控制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⑥、 我们组间的控制点应合理分布,避免互相遮挡视线。
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用油漆画“十”字做好标记,并用油漆编写组别与点号。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为了使所测角既是内角也是左角闭合导线点可按逆时针方向编号,选点完成后,需要绘制本测区内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点之记图。
2、平面控制测量
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出现无法附合,我们组就布设支导线。支导线不多于4条边,长度不超过450m,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边长单程观测1测回。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连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1测回,其它站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1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
(1) 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是由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一般测定导线延伸方向左侧的转折角,闭合导线大多测内角。图根导线转折角可用6″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对中误差应不超过3 mm,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应不超过40″,否则,应予以重新测量。
(2) 边长测量
边长测量就是测量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经纬仪钢尺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钢尺量距。钢尺量距应进行往返丈量,其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3 000,特殊困难地区应不超过1/1 000,高差较大地方需要进行高差的改正。由于钢尺量距一般需要进行定线,故可以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即可以用经纬仪一边进行水平角测量,一边为钢尺量距进行定线。
(3) 连测
为了使导线定位及获得已知坐标需要将导线点同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可用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连接角,用钢尺(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距。
3、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一般采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山区或丘陵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根据高级水准点,沿各图根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形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可用DS2级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注意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可采用双面尺法或变动仪器高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应不超过100 m,各站所测两次高差的互差应不超过6 mm。
(二)图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在进行内业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无遗漏或记错,是否符合测量的限差和要求,发现问题应返工重新测量。
计算时,角度值取至秒,高差、高程、改正数、长度、坐标值取至毫米。
更多相关文章:
1.测绘工程实习报告
2.公路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3.测量员实习报告总结
4.铁路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5.大学毕业生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6.工程测量实习报告5000
7.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8.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模板
9.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1、导线点坐标计算
首先绘出导线控制网的略图,并将点名点号、已知点坐标、边长和角度观测值标在图上。在导线计算表中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 填写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
②、 计算角度闭合差及其限差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fn2180
i1n
测左角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f始左n180终
i1n
测右角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f始右n180终
i1n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
f容40"n
③、 计算角度改正数
闭合导线及测左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
vif
n
测右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
vif
n
④、 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改正后角度
iivi
⑤、 推算方位角
左角推算关系式
i,i1i1,i180i
右角推算关系式
i,i1i1,i180i
⑥、 计算坐标增量
纵向坐标增量
xi,i1Di,i1cosi,i1
横向坐标增量
yi,i1Di,i1sini,i1
⑦、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第4/7页
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fxxfyy
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fxx起xx终fyy起yy终
⑧、 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f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误差
kf
D1
Df
图根导线全长相对误差的限差
k容12000
⑨、 精度满足要求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纵向坐标增量改正数
vxi,i1fxDi,i1D
横向坐标增量改正数
vyfy
i,i1DDi,i1
⑩、 计算改正后坐标增量
改正后纵向坐标增量
xi,i1xi,i1vxi,i1
改正后横向坐标增量
yi,i1yi,i1vyi,i1
第5/7页
、 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纵坐标
xi1xixi,i1
横坐标
yi1yiyi,i1
2、高程计算
先画出水准路线图,并将点号、起始点高程值、观测高差、测段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标在图上。在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中进行高程计算,计算位数取至毫米位。计算表格格式可参阅第五章实验三。计算步骤为:
①、 填写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
②、 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
闭合导线高差闭合差
fhh
附合导线高差闭合差
fhH起hH终
普通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的限差
fh容L平地
fh容N山地
式中,LLl为水准测量路线总长,km;NNn为水准测量路线测站总数;fh容为限差,mm。
③、 计算高差改正数
高差改正数
vi,i1fhni,i1nvi,i1fh
或 lli,i1
第6/7页
④、 计算改正后高差
改正后高差
hi,i1hi,i1vi,i1
⑤、 计算图根点高程
图根点高程
Hi1Hihi,i1
(三)方格网的`绘制及导线点的展绘
在聚脂薄膜上,使用打磨后的2B铅笔,根据测区的面积按对角线法绘制50 cm×50 cm坐标方格网,格网边长为10 cm,其格式可参照《地形图图式》。
坐标方格网绘制好后检查以下3项内容:①用直尺检查各格网交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其偏离值应不大于0.2 mm;②用比例尺检查各方格的边长,与理论值(10 cm)相比,误差应不大于0.2 mm;③用比例尺检查各方格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14.14 cm)相比,误差应不大于0.3 mm。如果超限,应重新绘制。
坐标方格网绘制好后,擦去多余的线条,在方格网的四角及方格网边缘的方格顶点上根据图纸的分幅位置及图纸的比例尺,注明坐标,单位取至0.1 km。
在展绘图根控制点时,应首先根据控制点的坐标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然后用卡规再根据测图比例尺,在比例尺(复式比例尺或三棱尺)上分别量取该方格西南角点到控制点的纵、横向坐标增量;再分别以方格的西南角点及东南角点为起点,以量取的纵向坐标增量为半径,在方格的东西两条边线上截点,以方格的西南角点及西北角点为起点,以量取的横向坐标增量为半径,在方格的南北两条边线上截点,并在对应的截点间连线,两条连线的交点即为所展控制点的位置。控制点展绘完毕后,应进行检查,用比例尺量出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与所测量的实地距离相比较,差值应不大于0.3 mm,如果超限,应重新展点。在控制点右侧按图式标明图根控制点的名称及高程。
方格网的绘制及导线点的展绘完成后,将展有控制点的聚脂薄膜用胶带纸固定在绘图桌面上。
(4)成果展示与示意图已经作为小组成果上交。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gps静态测量
本次gps静态观测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运用理论及计算能力,并对gps静态观测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sounth、trimble、ashtech三种gps接收机的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熟悉gps静态测量的步骤。学会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
1.1 实习安排
准备好理论知识,掌握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协调好分组的搭配。
仪器调度表
(略)
第三组组长:
第三组组员:
项目与内容时间安排(天)任务与要求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仪器效验1作好测前准备工作gps静态观测1熟练掌握观测方法、要领实习总结5整理成果、编写实习报告、归还仪器
1.2实习任务
以各个班为单位建立测量实习队,10人一组(第三组为11人),分3组。每组领取gps一套(包括主机、脚架、基座、连接线等)、记录板一块、对讲机、记录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石桥子经济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建立e级gps网。
e级gps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级别
固定误差(mm)平均边长(km)比例误差系数(mm)e≤100.2~5≤20
每小组利用各组领取到的接收机对两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观测时段为一小时,观测3个时段。
1.3测量规范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XX)。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97)。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1.4测区概况
本测区为本溪市石桥子经济开发区辽宁科技学院周边地区,测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公路,测区开阔高侧建筑少,选点都在路边或者山顶,多路径效应相对较小。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基本没有),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同时点位设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1.5 gps网的布设
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因此,在进行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
二、实习内容
2.1.网的布设
本次实习精度要求为e级,
2.2实习内容:
2.2.1选点情况
XX-7-4上午召开了gps实习动员大会,大会上范海英等几位老师作了讲话,给我们分析了测区情况,实习的注意事项,确定了分组情况和我们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下午由实习指导老师刘广春带领我们进行选点
(1)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2)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测站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
(3)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
(4)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
(5)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2.2.2外业观测情况
测量时采用的是南方灵锐gps接收机3台, trimble gps接收机两台, ashtech gps接收机2台一共7台gps接收机。采用同步观测的相对定位方法,可求得21条基线向量【,其中n为接收机的数量】其中有独立基线向量6条【(n-1)】,从而保证了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电离层延迟等误差的'强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法来消除这些误差。观测时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时段长度规定为60分钟。按照静态定位的测量原理,测量时观测的最少卫星数位四个。
外业观测时需要对gps接收机进行以下设置:
(1)调度安排,确定每台接收机观测的测站,开机时间,搬站情况。
(2)观测组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
(4)仪器工作过程中,作业人员对照指示灯工作状况说明,判断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5)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开机;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
(6)观测院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收到震动,防止人或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7)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雷雨天气过境应关机停测,卸下天下以防雷击。
(8)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
外业观测小结
结束采集时,对数据进行存储,查看文件状态,然后关机,准备下次观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记录测站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天线高,电池电压,卫星号,信噪比,故障情况,以及开始和结束时候卫星高度角,pdop,整点时候卫星情况,卫星故障情况。天气等等。我们总共观测了3个时段,设站数为15。
2.3数据处理情
各测站天线高:
(略)
动态gps定位测量
1、gps接收机一套、写字板一个、钢卷尺一把
2、实习地点:辽宁科技学院
3、目的:熟悉熟练掌握gps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gps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技术就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过数据链接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即可给出实用的厘米级定位结果。
5.gps测得的大地高属于wgs—84系统,因此必须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来求得正常高。而高程拟合的精度高低取决于参与拟合的水准点的个数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公路放样来讲,路线两侧布设的水准点足以保证中桩高程的拟合精度。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需要一台基准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接收机,借助电台,将其观测值及坐标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自己采集的gps观测数据和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利用静态相对测量处理方法对基线进行实时求解,然后推算出其三维位置(xk,yk,zk)。rtk定位系统基本配置包括三部分:
(1)基准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等部分组成。
(2)流动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掌上电脑、对中杆等组成。
(3)软件包: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和各项工程测量应用功能。
。6、rtk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实时动态软件可以通过下列基本步骤和功能获得流动站的精确坐标:
(1)利用三差模型求出流动站的初始坐标。
(2)利用otf方法动态解求模糊度。观测条件恶劣时具有模糊度重复性检核功能。
(3)根据相对定位模型,实时解算流动站的wgs-84坐标。
(4)根据给定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
(5)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坐标解算精度评定。
(6)还应包括失锁后的重新动态初始化,选择不同的作业模式,定位、放样、导航等功能的选择和转换等。
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的收敛情况,从而可以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只要能连续锁定不少于5颗卫星信号,并且有必要的几何图形强度,则测程在10 km以内的流动站可实时得到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成果。
7、野外放样作业流程
(1)设置参考站:在已知控制点上架设好gps接收机和天线,打开接收机,将pc卡上室内设置的参数读入gps接收机,建立配置集,输入参考站点的准确的北京54坐标和天线高,参考站gps接收机通过转换参数将北京54坐标转换为wgs-84坐标,同时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出去,待电台指示灯显示发出通讯信号后流动站即可开展工作。
(2)流动站工作:打开接收机,新建工作项目,建立配置集。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流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最后再通过与参考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wgs-84坐标转换为北京54坐标,并实时显示在流动站的tr500终端上。接收机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指导放样到正确位置
三、实习结果
3.1静态测量
(1)静态测量时要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2)网形布设时应注意外围不能有豁口,至少留一个通视方向。
(3)静态观测过程中,即使发现长水准管不居中或者仪器不严格对中了,也不要重新调仪器,观测时不要重新开机,开机关机听从调配。
(4)观测时,接收机周围不使用干扰卫星信号的通讯设备,以减弱误差,接收机周围应当视野开阔,削弱多路径误差。
(5)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件上,应该备份一份确保观测数据不应人为疏忽丢失。
(6)数据处理时,一定要改天线类型、天线高,去除浮点解的记录。
3.2 rtk-gps 放线
(1) 定位精度高
在良好环境下平面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在大多数环境里平面定位误差都能保证在0.2m以内,能满足公路放样的精度要求。
(2) 作业效率高
采用rtk-gps采取单点定位的方法寻找控制点极为便捷,它直接以厘米级(或分米级)精度实时定位放样并能保持工作连续稳定,比较适合于林地等困难地区作业。
(3) 节省费用
采用rtk技术进行公路放样,无须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而且作业时间短,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减少砍伐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成本和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4)架设参考站的点位周边要开阔,无电、磁场干扰,上空无遮挡,并尽量避开山体对电台通讯的阻挡,这样移动站才能较快获得rtk(厘米级)精度并保持稳定。
(5)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如枝叶繁茂的山林地、松树林等),采用rtk-gps与全站仪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6)在当前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的形势下,由于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实施常规的测量比较困难,采用rtk-gps进行测量(控制测量、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无凝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3.3问题分析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gps控制网中控制点的布置、选址和标记,掌握了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测量内业数据处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同时理解了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包括卫星预报,测量计划编制,实地测量等。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和内业的数据处理,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gps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今后定会更加努力地改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内业处理过程中,经过自动化的基线解算和平差,通过删减卫星调整基线来提高精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精益求精”。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空间卫星技术和其他的测绘技术将更加长远发展,那么就对我们现在还未走入社会的测绘人要求更多而且要求更高,数学计算和协调能力是测绘的显性要求,而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将是测绘的隐性要求而且将会越来越突出。
3.4建议与意见
我感觉本次实习内容的安排大体上是不错的,老师们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尽心尽力;但感觉内业数据处理部分老师应该讲得更详细一点,这样更有助于同学对软件的熟悉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其次,感觉这次外业数据采集同学们还是比较空闲,所以建议学院在今后gps实习中可以增加适当的项目,比如专门花一两天来学习接收机的电子手簿,或者是能够交换仪器进行实习操作,使大家既能掌握天宝接收机的操作也能掌握莱卡接收机的操作,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希望学院对gps实习更加重视一些,能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四、实习体会
本次gps实习虽然仅仅只有二个星期的时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其中静态测量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包括武大地图、已知点数据资料等)、实地勘踏选点并进行标记、调度方案的确定、正式外业数据采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内业处理。动态测量包括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rtk地形测量用于绘制等高线图以及利用rtk进行放样操作。实习过程中我们收获还是十分丰富的。对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将之前停留在书本知识阶段延伸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实习过程中,不仅对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在操作中熟练了步骤。整个实习的过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通过班里同学,各测组间的通力合作,严谨的钻研态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查阅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成果进过精度的检验也完全符合地形测量的要求。通过时间不长的工作,我班同学又一次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力,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出现问题也是不少的,实习之后更要认真总结,我相信这也必将成为我们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宝贵财富。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和理解,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3
1.1 实习目的
(1)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测量、放
样等测绘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GPS相关概念和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
(2)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以及南方GPS接收机的
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并独立设计出校园GPS控制网的布网方案;学会“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3)掌握RTK的测量原理和作业流程;学会RTK手簿的使
用。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数据采集、控制、放样等
1.2 实习内容
(1) GPS静态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分析:采用GPS 静态测量技术,
在华北水院花园校区布设一个控制网,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评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2) GPS动态测量:
① 单机准站式RTK:放样点坐标上传、基准站设置、流动站设
置、坐标系建立、外业放样、数据检查。
② 网络RTK测量:学会网络TRK的具体操作步骤;会用手簿蓝
牙连接主机,会利用移动站接收机接收CORS中心的数据进行定位。
(3)GPS导航:利用导航GPS76接收机进行导航,会存储并查看导航点坐标、方位,以及航点在航
迹线或数字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最后利用导航方法计算某一区域的航迹面积。
(1) 地点:花园校区南大门及北环路;
(2) 点数:每人3 个以上;
(3) 点间距:大于5m。
1.3 实习原理:
(1)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GPS静态相对定位也称为差分GPS,采用载波相对定位观测量以及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技术,消弱各类定位误差。作业时用两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4颗以上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GPS相对定位是通过测量GPS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时间,测定站星间的伪距。
(2) RTK原理: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通讯系统(也称数据链),将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流动站和基准站组成。基准站把接收到的所有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如基准站的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通讯系统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本身在接收卫星数据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
据,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基线),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即可实时求的实用的未知坐标。 (3)GPS导航原理:利用GPS76接收机首先利用GPS星系再全球的分布,只要有四颗卫星能覆盖的地方就可以精确定位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将GPS定位模块得到的经纬度信息,反映到地图相应的点上,也就是当定位完成后,你可以再导航仪的电子地图上看到你当前的位置,然后定位芯片每秒中进行多次刷新定位,从而在你的位置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定位到你的位置,这时你在导航仪上就能看到你的位置再地图上的运动变化。当然导航软件除了电子地图外还有一套路径引导的计算软件,根据你的需要,当你指定某个目的地时候它帮你规划出一条行走路线,然后引导你向目的行走。可以建立航点,航迹,求相应的航迹面积。
1.4 实习器材:
莱卡GPS接收机3台套,每套包括:天线、控制器、电池、钢卷尺、电缆、脚架、电瓶、背包和仪器箱等。对讲机3台,
动态测量,导航用Trimble R8和南方灵锐S86接收机,手持GPS型号GARMIN GPS76,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
1.5 人员组成
本班实习各成员职责如下:
班长陈福亮:与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联系,汇报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4
工程测量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思想“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步步检核”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将来走向工地有极大的帮助,毕竟国内高校给予学子实践的机会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机会创造最大的知识收益。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此次实习由院里统一组织,老师亲自带队指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操作完成定期下达的任务。吴祖海教授这次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常来我们宿舍为我们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授以工作中的经验,激发我们的兴趣,使在实习过程中不再盲目。天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期间,有下雨和大晴天,我们都需要认真处理这些工地测量中经常遇到的气候条件变化。下雨时和大晴天日光较强烈时,撑伞的要求是仪器先于人;全站仪等仪器的参数设置应遵循规范中的规定;避免地基沉陷等问题的出现,确保测量任务高效高质完成。各周的任务在前周周五或周末安排,周末的时候检查资料,这样我们每个学生能够更好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检查在测量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虽然这一个月艰苦而有益的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不过在这四个星期里对我们真的是一种考验,期间有苦有累,也有甜有快乐;期间有困难有障碍,也有极大的收获以及更多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苦中作乐形容毫不为过。
在测量实习开始之前,我把工程测量的课本从头至尾认真复习了一遍,以便于站在一个理论者的高度,去做生产实践。
野外实习采取的方式为模拟工地,野外即校园内西大门到世纪楼以及周边建筑物一大片区域。这种模拟也有模拟的优势,能全面地把现场工地的问题缩小到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可以节省时间并减少实习花费。不管如何,实习都是一项快乐的活,起码告别宿舍显示屏的强烈辐射,亲近自然,铁道校园在我眼里是愈来愈可爱。
第一周任务是高程测量及导线测量。高程测量简单而容易操作,方位角的确定我们采用坐标方位角,我们完成的快而顺利。导线测量由于精度要求高,要进行较繁杂的数据处理,但这些并不影响进度,用李小龙的名言是“快,准。”,没有狠字是因为对仪器必须温柔,要和仪器融为一体是测量的最高境界。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课本知识,遇到问题可以参考课本,可以询问老师,可以与同学讨论。一系列的动作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在完成过程中借鉴课堂学习的知识,这项任务中前期我和一位组员进行高程测量配合其他组员参与导线测量,在全过程中计算各项数据,受益颇丰。第二周任务是局部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测绘对跑尺员要求较高,跑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好坏和进度,我毛遂自荐,挑起这个担子,另外还负责部分的一起操作。仪器的架设也是一门硬功夫,必须扎扎实实,如前所说,必须交好仪器这个朋友,和仪器换心,才能达到交融的极致。操作仪器,对中整平观测记录(手记与电脑存储)工作贯穿测量的始末,务必注重对细节的重视。这项任务需要我们小组每个人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的顺利快捷,小组成员积极合作最终快速完成任务。在这项任务中,我做过协调员、司镜员、跑尺员、检查员、绘图员即每项工作都参与其中。
以阻碍测量的步伐,周末由于天佑班课课程较多,有效工作时间短了,做好测量这份工作更需要默契配合。上周的任务是放控制点,这周虽对精度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由于任务量较大,工作马虎不得。完成之后,自然对地形图测绘的感性认识提高很大,选导线点的经验也有很大长进,地形图牵涉到cass软件的应用,主要绘图工作由另一组员负责,当然学到一个软件也是一个重要的收获。第三周任务则是线路定测。我们小组先实地踏勘,选择线路顾及经济和含金量。选线完毕后,全体进行内页计算,内页计算量大,我们经过计算以及精心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开始放样。外业工作两天内搞定,打桩是个苦活,为考虑行人,把桩往里敲费了不少功夫。最后一天的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对于这两项外页测量我们对仪器操作以及检查核对步骤进行了探索验证,随后开始开工测量,最后处理数据绘图。在这项任务中我积极全面参与,理解并加深了纵横断面的理论和实践各方面的知识。
第四周我们的实习内容是桥控网的测量,我们小组进行了三天就完成了任务。我们做的很快,完成的很轻松,同时,感觉实习增强了信心,感觉实习的作用很大。期间我们在角度估算、桥控网放样等方面做得很顺利,可是在用方向法观察角度精算的时候,由于读数时不够沉稳,导致我们的误差偏大,重复测量,不过,我认为实习阶段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是正常的,它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完成任务。这项任务中的各项步骤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对仪器操作熟练程度有很大的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质量增加不少。
这四周全部任务的完成都倾注了我们小组五人的大量心血,一次测量实习做完整做好,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习过程中协同问题也常发,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更强”,所以最终站在一条战线上破城斩将,得以全线突破。所以只要我们五人精诚合作,相互交流切磋以及相互配合理解,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测量期间有时候回来很晚,食堂吃饭赶不上,只有吃泡面等;白天外页测量劳累,晚上回来处理数据。累中有甜,苦中有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激情满怀,完成任务收获丰硕成果。
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碎部的测量、导线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桥控网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不过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总之,这次测量实习我深有感悟,不仅给我提供了一个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平台,尤其是控制到碎部的观点,足以推广各个科学领域,如钱学森先生的系统科学,不正是强调这些结构框架的重要性,还牵涉到思维的习惯,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再成立体。把握到关键因素,亦是优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实习让我获益匪浅,提高了团队合作协调,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能力,还有注意要爱护公共财产,保管仪器,这些都为日后参加工作增加了一次实际经验,打下了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会了cass,逐步精通office,autocad,以及基于cad的cass软件。同时在进行计算时,对部分繁杂的计算我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迅速且准确。特在此感谢吴老师不辞辛苦指导工作,对提出的问题的耐心解答。将来工作虽然可能不直接从事测量的工作,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基础都将服务于我将来的事业,为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杰出人才奋斗吧。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5
本次实习目的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以及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等外业测量的的方法步骤以及内业的计算方法。培养我们的实践动手潜力,充分锻炼我们在测量工作中的各发面潜力的培养,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理解。透过本次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我有所收获,当染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下面先谈一下我在本次实习过程中的收获。
第一,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
收获主要是对仪器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熟练掌握和数据计算整理潜力的进一步提高,个性是透过实际操作,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步骤,透过这次实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中整平,增强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次实习中透过对经纬仪的超多应用,熟练了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步骤,对经纬仪整体有了进一步的熟练,比如在粗平过程中能比较够熟练地透过调整支架比较迅速地完成粗平,单这一个过程就比以前快了很多,从而大大减少了对中整平仪器所需时间。
第二,在数据计算处理整理方面的潜力有所增长。
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接触的数据都不是透过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整理时往往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这次透过自己的实际测量练习得到的数据由于种种问题有些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数据计算整理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整理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认真留意,同时,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也是能够用来避免因为整理计算而出现结果的错误。首先在数据记录中要做到清晰、清楚,因为我们数据的整理是在一天的工作完成后进行的,由于数据量很大,如果记得不够清晰往往找不到数据或者分辨不清楚记录的数字。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核数据是否可用,免得再最后整理时发现误差过大而耽误工程进度。
在计算数据时能够透过多种数学手段来边计算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时间允许能够先由一个人计算数据再由另外一个人来检核。本次实习进行了超多基准测量,虽然仪器i角误差很小,但往往都存在,在进行前后视距读数时尽量要是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这样才能使数据更准确,然后再向整个区域进行扩展,在选点时要尽量找在各个方向通视效果好的点,个性是要注意建筑物周围植物的`影响,进行每一天的工作前要有详细的计划,对各个点进行有规律的编号,并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在实际测量时要有一个顺序,切忌随意设站测量。数据记录要清晰准确,每一天都是固定的人来记录数据,这样能更好保证数据的清晰和记录格式的统一,数据记录人员要和读数人员有密切配合,相互提醒,每个数据各报一遍以确保无误透过这次实习,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透过本次实习我的出许多的经验教训。
实习是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任务,光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队员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着样使我深深的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没有团队精神我们是不能成功的按时完成任务。
对数据的处理上使我体会到,在作数据处理时必须要本着严谨态度,其实在生活中和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6
一 、实习 的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实习要求:
(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掌握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
(4)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在教学实习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 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时间为两周,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是学校周边地区和校园内。采用边教学边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由老师教授实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要求,然后同学们出去实习,完成当天安排的.实习内容。本次实习的安排主要有(1)普通水准测量(2)四等水准测量(3)纵断面测量及绘图(4)场地抄平测量及绘图(5)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一)普通水准测量
(1)步骤简要
1、拟定施测路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BMi,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1人观测、1人记录、2人立尺,施测1~2站后应轮换工种。
2、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BMi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记为ZD1或TP1)作为前视点,在ZD1处放置尺垫,尺垫上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距后视点、前视点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按粗平、瞄准后视尺、精平、读数 a1,记入记录表中对应后视栏中;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精平、读数b1,将前视读数记入前视栏中。(本次实验只读水准尺黑面)。
3、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4、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5、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6、成果校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12 (mm),式中n为测站数。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2)注意事项
1、立尺员应认真将水准尺立直,注意不要将尺立倒。并用步测的方法,使各测站的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
2、正确使用尺垫,尺垫只能放在转点处,已知高程点和待求高程点上均不能放置尺垫。
3、同一测站,只能粗平一次(测站重测,需重新粗平仪器);但每次读数前,均应检查水准管符合气泡是否居中,并注意消除视差。
4、仪器未搬迁时,前、后视点上尺垫均不能移动。仪器搬迁了,后视尺立尺员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上尺垫仍不能移动。若前视尺垫移动了,则需从起点开始重测。
(二)四等水准测量
(1)步骤提要
1、指定一已知水准点,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至6个测站为宜;
2、照准后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照准前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4、照准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5、照准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80 m
≤5.0 m
≤10.0 m
≤3.0 mm
≤5.0 mm
≤
L为水准路线总长(km)。
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应立即计算并按表中各项限差要求进行检查。若测站上有关限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起,重新观测。
4)依次设站,按同法施测直至全路线施测完毕。
5)对整条路线高差和视距进行检核,计算高差闭合差。
(4)注意事项
严守作业规定,不合要求者应自觉返工重测。
小组成员的工种轮换应做到使每人都能担任到每一项工种
测站数应为偶数。
要用步测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在施测过程中,注意调整前后视距离,使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致超限。
各项检核合格,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方可收测。
(三)纵断面测量及绘图
步骤简要
1.高程控制测量(基平测量)
①路线水准点的布设。选一约300米长的路线,沿线路每10米左右在一侧布设水准点,用木桩标定或选在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标记。
②施测。用DS3自动安平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仪器高法测量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每组测量一段),并求得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③精度要求。每组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观测高差不符值 mm(式中L以km计)。
2.中桩高程测量(中平测量)
①在路线和已知水准点附近安置水准仪,后视已知水准点(如BM1),读取后视读数至毫米并记录,计算仪器视线高程(仪器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②分别在各中桩桩点处立尺,读取相应的标尺读数(称中视读数)至厘米,记录各中桩桩号和其相应的标尺读数,计算各中桩的高程(中桩高程=仪器视线高程-中视读数)。
③当中桩距仪器较远或高差较大,无法继续测定其它中桩高程时,可在适当位置选定转点,如ZD1,用尺垫或固定点标志,在转点上立尺,读取前视读数,计算前视点即转点的高程(转点的高程=仪器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④将仪器移到下一站,重复上述步骤,后视转点ZD1,读取新的后视读数,计算新一站的仪器视线高程,测量其它中桩的高程……。
⑤依此方法继续施测,直至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点(如BM2)上。
⑥计算闭合差&*02;h,当 (式中L为相应测段路线长度,以公里计)时,则成果合格,且不分配闭合差。
⑦如此法完成整个路线中桩高程测量。
3.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中桩桩号为横坐标(比例为1:1000),中桩高程为纵坐标(比例为1:100),在坐标纸上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注意事项:
1. 水准点要设置稳定、便于保存、方便施测的地方。
2. 施测前需抄写各中桩桩号,以免漏测。施测中立尺员要报告桩号,以便核对。
3. 转点设置必须牢靠,若有碰动、改变一定要重测。
4. 个别中桩点因过低,无法读取中视读数时,可以将尺子抬高一段距离后读数,量取抬高的距离值,加到中视读数中,但此种情况不宜过多。
(四)场地抄平测量及绘图
对于一般的建筑场地,应在测设之前,对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貌进行平整,高处挖去,低处填平,使之成为一定高程的平坦地面。平整场地应考虑挖、填土方量基本平衡的原则,也就是挖高填低,就地取土,进行平整。
平整建筑场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场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资料,可根据地形图资料进行平整计算;另一种是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现介绍于下:
如果建筑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不能依据等高线确定建筑场地范围内各方格角点的高程,此时需进行面水准测量解决方格角点的高程,其方法如下。
1.在建筑场地的范围内,用经纬仪和皮尺在地面设置方格网。
如图1所示的一块建筑场地,靠近或穿过这块场地设置一条基线AB。在基结上丈量等长度的12、23、34、…线段,其长度按地形起伏情况及估算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为10~50m。然后分别在1、2、3、…点上安置经纬仪测设垂直方向线11′、22′、33′、…。在各条方向线上再按等长度丈量,得各方格的角点,并在地面作出标志(钉小木桩或撒白灰)和进行编号。各方格角点可采取行列编号法,每个方格角点有两个标号联合表示。图2所示为行列编号法,有六五行,分别以A、B、C、D、E、F表示六列列号,以1、2、3、4、5表示五行行号。对于最左上角的一格其四个角点点号为A1、A2、B1、B2表示。
图1 建筑场地 图2划分方格
2.进行面水准测量,求各方格角点高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这快建筑场地,各方格角点的高程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连测解决因为是求场地面积内各方格角点高程,故称面水准测量。其方法是如场地附近有水准点(如图3有水准点BMC,高程为60.188m),可从水准点出发。如场地附近没有水准点,则可假定某方格角点为水准点,并给以假定高程值。按水准路线的形式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图3由BMC点起始,经1、2、3、4、5站后,仍回到BMC点。在每站除读后视与前视转点读数外(图上每站的二条实线表示者),还应读各站欲连测的方格角点读数,为插前视读数(图上每站的虚线表示者)。转点读数应读至毫m,插前视读数读至cm。实地读数的情况如图 3各角点上注字。将所有读数即时记录在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内,再推算转点和插前视点的高程。
图3 方格角点高程测量
3.计算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
绘一张与图2一致的空白方格网,将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中各点高程填注在各相应的方格角点左上方,如图4所示,计算场地平均高程,其公式为:
得场地平均高程,取为该建筑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并按在图4上绘出该条等高线。该等高线为挖、填边界线。再计算各方格角点挖、填深度,各方格挖、填方量,总挖、填方量。
(五)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处,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位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测图和放样;
4)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应接近于平均长度;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量边长 精度:K=1/20xx
3.测角 左角、右角 测回法±40
4、联测 新布设的导线与周围已有的高级控制点的联系测量。
1)由高级点传递坐标和方位角
2)假定坐标,由罗盘仪测出磁方位角。
五.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1、角度闭合差fB计算和调整
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Σβ理=(n-2)·180 实际测量值:Σβ实测 =ΣβI
角度闭合差fβ=ΣB测-ΣB理 fB容=±30″
当 时,角度闭合差fB调整: =-fB/n
不能整除时将余数分到导线中短边的相邻角,短边测角时由于仪器照准引起误差大。
调整后的角值:
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推算
坐标方位角推算α前=α后+β左-180
α前=α后-β右+180
α前〈0,加360;α前〉360,减360
3、坐标增量计算(两个点坐标的差值)
4、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1〉计算 ΣΔx理=0 ΣΔy理=0
坐标增量闭合差 Δx实测=fx ΣΔy实测=fy
导线全长闭合差fD2=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ΣD〈1/20xx
2〉调整改正数Vxi=-fx/ΣD * Di Vyi=-fy/ΣD * Di
5、坐标计算
Xi=Xi-1+ΔXi-1,I Yi=Yi-1+ΔYi-1,i
三、结束语
收获体会: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动脑和绘图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经验教训:
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
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
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7
为期五天的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包玉刚图书馆及周围地段,不过,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已经步入炎热的时节,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就是自己选择时间去做实习,所以我们起早贪黑,这样还算可以,不那么热。感谢老师!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现在这个信息的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土木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我们所学的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不仅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我们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知道了如何避免测量的数据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要作到:(1)要选择精度高的测量仪器。(2)提高自己的测量水平。(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第三,除了熟悉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之外,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前一步工作未做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测量实习的,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也多亏了不同组的帮助,相互借鉴经验,使我们的实习顺利展开、结束。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习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五天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结果提前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应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在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比较难的还是检验校核,不过,我之所以认为它难,也是因为在此之前不是很会计算它,在这次实习中,我又重新了解它的计算方法,现在也能自己把它计算检验出来了,顿时觉得校核也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么难。
(4)最后的困难就是画图的部分了,虽然画图是交给一个同学完成的,但是我们整个组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错,图就不可能画出来。我们画图之初,最先是把六个控制点的坐标画出来,然后绘图员就画的图书馆,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却被告之需要重画,而且有的坐标也有一定的误差,我们就不断的在檫了画、画了檫的过程中如此往复,不断精益求精,测绘图的一点一滴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学才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因此,测量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
就整个实习测量来说,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这其中也体现了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记得这次的经验教训,精益求精,力求能做到更好!同时感谢老师的精心安排与指导!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8
不过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 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 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重庆市永川区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不过,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已经步入冬天的时节,在我们测量的时间里,天气晴朗,并没有我们担心的雨,也就让我们安安心心的测量,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星期六、星期天加班进行测量,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去实习时老师对我们说实习能否学到东西,关键不在于老师和法官,而在于自己,只有你带着一双求知的眼睛去观察、探求,才能学有所获。而且老师反复强调实习的重要性,特别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实习。
因此这次在工地的测量实习也是我毕业论文的.实践部分。结合宁大文萃小区学生宿舍的建造,研究房屋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过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本项实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技术,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及平差方法,掌握导线网的测量程序和坐标推算方法,了解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程序,为我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测量手段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本训练。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水利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第四周我们的实习内容是桥控网的测量,我们小组进行了三天就完成了任务。我们做的很快,完成的很轻松,同时,感觉实习增强了信心,感觉实习的作 用很大。期间我们在角度估算、桥控网放样等方面做得很顺利,可是在用方向法观察角度精算的时候,由于读数时不够沉稳,导致我们的误差偏大,重复测量,不过,我认为实习阶段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是正常的,它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完成任务。这项任务中的各项步骤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对仪器操作熟练程度有很大的提高, 数据处理速度和质量增加不少。
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9
为期一周的工程测量实习即将结束,先不管成绩是否优秀,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到东西,水工测量实习个人总结。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加深,巩固,熟练的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受益良多。
我们小组共有十个人,这次测量让我们体会到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不能够完成任务的,只有小组各个成员之间不断合作,团结才能让这次实习得到高速度,高质量的完成。刚开始测量时,很多组员都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测量的要领,觉得本次实习应该会很容易,但经过一番努力,发现虽然理论知识已经很充足了,但是具体操作的话,由于经验不足,对经纬仪还有水准仪的调平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工作总结《水工测量实习个人总结》。但经过多次动手,调平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
由于实习期间适逢很多科目的考试,所以我们把测量时间适当作了调整,每天下午5点到七点半,然后,周日早上也作了三个小时的测量。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大部分组员们都没有过多的抱怨,毕竟实习是在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都很重视这次实践的机会。
我们选择的`是兴教楼作为测量目标建筑,我认为,兴教楼的测量相对比较复杂,由于起初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在布置控制点的时候,选了一些不当的点,这使得我们之后对该点的测量多费了一些力气,但这也使我们对测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于南北高差较大,后来测到那里的时候,不得不增加测点,但由于之前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没有多花很多时间便完成了对该点的测量。
我主要负责读取数据,以及扶正标杆。这两项工作都需要很大的耐心,但我还是比较优秀的完成了这两项工作。以前对测量仪器的读法虽然比较了解,但只是纸上谈兵而已,通过读取数据这项工作,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读取数据的技巧。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在测量工作中,一点失误都可能引起最后的失败,如果是在真正的工程中出现错误的话,就不会是重测那么简单了,而是可能导致该工程出现危险,最终使得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我们在测量时,多次对数据进行检测,如果误差太大的话,我们一般都会找出原因再进行重测,这项工作很好的保证了我们测量的准确性,但我们发现,由于我们所用仪器(本组无全站仪)自身误差偏大,还有我们自身观测数据的局限性,有些误差无法减小,但是我们已经尽到努力了。
这次工程测量实习,让我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收获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有了很多感悟,对工程技术人员多了很多敬佩,相信这些感悟会对我以后从事工程实践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测量的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08-04
测量实习报告10-07
测量的实习报告09-14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09-17
测量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报告08-24
测量工作实习报告07-22
建筑测量实习报告07-30
高程测量实习报告04-08
测量实习报告范文05-09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