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时间:2021-02-14 18:20:36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专业实习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配合《工程地质》课程而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简介及要求

  (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及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等。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一般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三、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方山位于江宁区科学园内,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方山是一座不太高的平顶山(海拔约208米),紧靠正处建设中的大学城和高新企业区。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是岩山东北的一支。海拨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燕子矶西侧幕府山沿江悬崖之下古有12个洞窟,著名的三台洞就在这里.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四、人员的组成

  本次实习由道路桥梁,建工一班和建工二班三个班级共同完成。

  第二章实习内容

  一、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3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展出标本1万余件,设有《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个展厅。1、《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

  2、《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

  3、《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

  4、《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新馆为玻璃质,看起来更具有现代科技气息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

  一进去的巨型恐龙化石,引得许多同学争相拍照留念。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新旧馆组成了一个内容相对完整、国内一流的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构成生动有趣、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是集地学科普与科研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江宁方山

  1、地层:方山大部分地区地层呈大型板状斜层理产出;纹层向同一侧倾斜并收敛,而向另一侧发散并以较大角度相交于层面,呈“顶截底切”特征。可据此判断:纹层底切一侧为岩层下层面,顶截一侧则为上层面,纹层倾斜的方向即为古流水方向。

  2、岩石:方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在方山地区观察的岩石为大多为火成岩,以及弱固结的沉积层。火成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而沉积岩,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在方山,我们看到的大多火成岩都是玄武岩,岩石具有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气孔和杏仁构造发育,气孔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剖面可通过气孔分层,每层熔岩顶部气孔密集分布,气孔被拉长,气孔的长轴方向代表熔岩的流动方向。

  3、地质构造:断层向南东倾斜,断层面难以识别,产状不易测量,倾角约为40°左右。见一断层破碎带,带宽约3米,带中发育断层角砾岩和糜棱岩。断层两侧地层不(1)东连续,该构造位于陡山东北域的采石公路旁,地层断面上见两条正断层:(2)西侧断层造成地层在走向上不连侧断层造成断面两侧地层沿走向上不连续;续。此处两侧地层下掉,中部地层抬升,为一地垒构造。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三、燕子矶

  1、地层:白垩系地层,为浦口组地层,为一套陆相沉积地层。

  2、岩石: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为主,夹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中砾岩成分复杂,主要为石英、玛瑙,少量为周围地层中的岩块,如灯影组中的白云质灰岩角砾;砾石磨圆度不一,石英角砾磨圆较好,呈椭圆次圆状,而白云质灰岩角砾一般磨圆较差,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角砾分选性较差,大小不一,由硅质、铁质胶结。

  3、地质构造:

  燕子矶头上→长江边是河漫滩分布于燕子矶江边地区,如沿江低洼的水田、水塘及少量的工厂、居民区。河漫滩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一般高出江面几米。

  1)Ⅰ级阶地一般高出江面10m左右,分布于燕子矶东,有菜地、厂房等,为堆积阶地。

  2)Ⅱ级阶地一般高出江面20xxm,分布于笆头山、燕子矶南,呈小山、孤丘及长岗状。

  3)Ⅲ级阶地一般高出江面4350m,见于燕子矶以东的一些长岗状地形,保存程度较差。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Ⅰ、Ⅲ级阶地在不同地方出现堆积、侵蚀、基座等不同的类型。

  燕子矶头→沿江大道是断层崖。以下给出断层崖的证据:(1)断层崖走向稳定,与地层倾向无关。(2)断层崖上有构造破碎现象,局部可见擦面、擦痕、构造岩等。(3)断层崖与长江侵蚀无关,非冲饰陡崖,方向与河流弯曲无关。(4)有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存在。(5)断层崖壁下,有串珠状的泉水出露。

  四、三台洞

  1、地层:震旦是一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灯影组、幕府山组、仑山组、白垩系、浦口组、第四系下蜀组

  2、岩石:多为溶洞,人称岩山12洞,其中以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闻名。

  3、地质构造:南京幕府山临长江一侧水平发育的三大溶洞(头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及附近不同高程洞穴均为短浅的袋状脚洞,系由长江侧蚀山壁而形成,不具排水功能。同时于山壁发现大量不同于基岩的钙板一角砾混杂堆积,由此推测长江在南京幕府山一段活动历史久远,相应有不同时代的洞穴发育:老一代洞穴是具有排水功能的地下管道,但已经崩塌并为大量钙板充填;而崩塌角砾和钙板组成的混杂岩在一些地貌部位构成了新一代洞穴的围岩。对钙板做铀系定年确认,已消亡洞穴的年代至少老于40~50万年;高位脚洞很可能也老于这个年代,而低位脚洞经长江水流长期侵蚀改造直至最近历史时期。

  五、实习认识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懂得学以致用。

  2、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3、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4、了解了方山,燕子矶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5、学会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懂得了与团队合作,团结才是力量。

  六、实习总结

  本次地质实习让我初步的了解到地质这门学科到底是怎么去研究,研究什么,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地质主要是通过野外地质考察,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研究某地区各地层岩性、构造等问题。野外地质实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每天老师带队出行,爬山、走路,还要观察、描述和记录地质信息。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快乐,我们可以浏览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同学间互帮互组的品德,增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我觉得我们科技学院的学生出去实习时,真的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给当地的人留下好的精神面貌。在这里,要感谢实习的老师,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有知识,也有为人处世的道理。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2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外来物质深入的影响下,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

  首先感谢各位导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对我们的耐心指导。虽然天气很寒冷、环境比较的恶劣,但是指导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我感悟到了老师们的勤恳的治学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让我非常的感动!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3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三天

  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二部分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4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

  第四章 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5

  1、前言

  一、实习概述

  1、实习任务依据:激发波在不同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划分地层和岩层;

  2、实习内容:单边排列激发的平面波速实验法;孔中波速测试,地面波速测试,陆地声纳法探测基岩深度;根据触探试验划分地层和基岩面;认识多功能钻机的操作过程,岩心编录;望峰岗煤矿现场参观认识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

  3、实习老师:王兴阵、、蔡劲松、、

  4、实习地点:资环系办公楼东南角及望峰岗煤矿

  5、实习安排:11月15日:钻机操作认识实习,岩心编录及保存

  11月16日:平面波速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

  11月17日:望峰岗煤矿实习

  11月18日:静力触探试验及电法测井及三维电测深

  11月19日:王兴阵老师介绍实习报告的具体写法

  6、实习要求:(1)实习中主动动手去做,去思考并遵守纪律(2)文字简练,图表清晰,结论正确,建议合理。

  二、XY—1型多功能钻机

  主要设备:钻机钻进深度100米;泵量95Lmin;平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75mm;钻机质量620Kg;最大起重量10KN;最大泵压1、2Mpa;柴油机功率12马力;压力表0—2、5Mpa;柴油机型号ZS1105;标定功率12、1Kw;标定转速2200rmin;净质量160Kg

  地下部分主要由钻杆和钻头组成,钻头有五颗钻齿,合金刚成分。当碰到强度大的基岩时,用钢砂管取岩心。麻花钻用来取土心。垫叉起支撑钻杆重量的作用。自由钳用来换钻尜和钻头。

  2、操作过程

  我们首先到达系楼的东南角。在钻机开启前,工程师师傅向我们介绍了钻机的结构,钻机主要由柴油机,传动装置,钻掘装置组成。钻进装置由水压机,油压机,钻头,钻杆组成,钻头的较较钻杆粗,直径约10厘米,钻头钻进材料为合金钢,主要是在较软的土、页岩泥岩等较软的岩石或土中钻进,用于中小型钻机的配置。本次钻进的主要目的是划分基岩面,同时取出岩芯,供编录使用。

  钻机开动后,工程师傅在调节钻机的同时,向我们介绍了钻机各个机械调节杆的作用,并在他的帮助下,有几位同学试着操作钻机。随后,开启泥浆泵,调节合适的压力,开始钻进。

  大约半个小时后,钻机的速度明显下降,此时的深度为6、4M,碰到基岩,随后,工程师师傅开始调节钻机,以能够更好地钻进。

  对于钻进速度,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因素。

  1、柴油机的标定功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套的柴油机的标定功率越大,钻进速度越大,效率越高。当然,也不是标定功率越大越好,否则容易造成能量的额外消耗过大。

  2、另一个影响钻掘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钻杆和钻头的质量。钻头一般为合金钻头,合金钻头的使用范围较大,主要是由于它的价格较便宜,同时,在技术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钻进效率不断提高;

  3、金刚石钻头的钻进效率最高,但是它的价格较高,对于较小的钻进效费比不合算,其主要在较大较深的钻进过程中使用。

  4、例如,我国现在在东海大陆架上进行的大陆超深钻,计划钻进深度为10000M,所用主要就是合金钻头。

  5、基岩的强度大小。土、软岩软土中的钻进速度较快,而在较坚硬的岩石中,如砂岩、灰岩中的钻进速度就慢得多了。

  6、钻机的泥浆循环装置。现在的钻机采用液压机抽取泥浆池的的泥浆,并临时储存在高压储存罐中。液压机的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钻进的速度。

  除此之外,钻进速度还受传动装置,泥浆水压等其他条件的影响。

  各钻杆和钻头和钻杆之间一般采用锥形螺纹,即是越向内,钻杆的孔径越小,,这样的,更好地保证了钻杆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也容易拆卸。钻机除可以打钻外,还可以取岩芯。岩芯管和钻杆间的接口处的设计更为独特。为了保证取芯顺利,接口处有以自由活动的钢珠,在钻进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泥浆压力作用下,钢珠所堵的孔是通泥浆的,从而保证了取芯管中无空气。而在停止钻进后,钢珠堵塞了孔,下部则处于真空状态,这样就形成了自岩芯至钢珠段的负压,从而成功取芯。

  取出的岩芯约为0、87M,为第三系“红层”分红色砂岩,是一种未固结的含岩屑砂岩,紫红色,中粒。由于未固结,用手捻磨,有砂粒掉落,石英长石含量较高,因此,硬度较高。

  3、岩心及编录

  在钻探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掌握第一手工程地质资料,这是全面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和正确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依据。

  1、基岩钻孔的编录和要求:认真填写报表和钻探日志。要详细记录钻具陷落、进尺较快、漏水、孔壁掉快、跨塌等的深度。岩心描述的内容包括岩石颜色、成分、结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等。钻进深度和岩性分层深度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5米。岩心采取率一般不能小于80%。岩心按顺序编号,妥善保管。终孔后编制钻孔柱状土和说明书。

  2、土层钻孔编录:土层钻孔的钻金速度较快,下钻提钻频繁。所以要求地质编录人员熟练掌握土样描述、分层、取样、原位测试和进尺深度测量等项目的操作技术,及时填好钻探野外记录表。

  4、操作人员及注意事项:钻杆是锥形齿,外径大内径小,不易回转松动。

  卷扬机:提升钻杆;钻头内有四个钻珠:防止水回流。

  传动齿轮得到作用:切换卷扬机和转动齿轮之一来工作,靠小齿轮与大齿轮相互作用来使钻杆转动,并钻进下去。

  底部活动连杆的作用:类似“打气筒”作用。从蓄水池中吸入水,储存在高压储水罐中,并不断维持储水罐中的巨大水压力,促使稀泥浆循环流动。其中活动连杆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作用相同,都向储水罐中输入水并从储水池中吸收水。

  取心率=岩心实际长度/钻孔进尺深度。只有当取心率大于等于80%时才为成功的0、87/1、2=72、5%,不算成功。

  在人员安排上,一台钻机工作需要3人,一人主操作,一人在钻孔处协调主机手工作,并清理从钻孔中涌出来的碎屑物质。第三个人搬运装卸钻杆。

  控制卷扬机的操纵杆有三个档次:上升,停止,下降。离合器两个档次:断开,连接。控制卷扬速度的杆有三个档次:

  三、平面波速试验

  双孔—孔中激发孔中接收

  接KD2111Y—3型地震仪

  三分量应变仪

  扣板

  单边排列:道间距1米,12个检波器,偏移距0、5米,移动步距0、5米

  四、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是将电测应力传感器(应变片等)探头,用静力匀速贯入土中,根据电测传感器的信号,测定探头所承受的贯入阻力,进而推测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

  常用的探头有:测试比贯入阻力(Ps)的单桥探头;测试锥尖阻力(qc)及侧壁摩阻力(fs)的双桥探头;能同时测试孔隙水压力的两用探头(Ps—u);三用(Ps—u—fs)探头、国外还研发出各种多功能探头,如电阻率探头,测振探头,侧应力探头,旁压探头,波速探头,地温探头等、

  静力触探试验的工程目的主要是:

  (a)土层划分及土类判别;

  (b)测定砂土的相对密实度Dr,内摩擦角φ;

  (c)测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土的压缩模量ES,变形模量E0,饱和粘土的不排水模量Eu,砂土的初始切线弹性模量Ei及初始切线剪切模量Gi;

  (d)确定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固结系数,渗透系数及黄土湿陷性系数;

  (e)判别砂土液化;

  (f)检验地基加固处理质量、

  静力触探具有测试结果可靠,效率高,成本低等显著优点,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不适用于碎石土及岩石、

  (1)试验设备:

  手摇式轻型静力触探仪(,地面电测仪(CDL—4)、

  手摇式轻型静力触探仪示意图

  1、静力触探杆;2、静力触探仪框架;3、转轴;4、手摇把;5、传力链条;6、链条压传力板长销钉;

  7、传力板;8、卡板;9、触探杆凹槽;10、地锚杆;11、地锚杆压下横梁销钉;12、触探仪下横梁;

  13、地锚盘;14、空心柱;15、应变片;16、顶柱;17、探头锥尖

  手摇式轻型静力触探仪由静探仪框架,传力设备(摇柄,转轴,链条,传力板,卡板),地锚,探头四部分组成、

  利用地锚提供反作用力、通过地锚杆压下横梁销钉将静探仪下横梁,即将整个静探仪固定在地表、

  操纵手摇柄转动转轴,使链条上的链条压传力板长销钉向下运动,迫使传力板与卡板向下运动,而卡板是嵌在静力触探凹槽位置处的,也迫使静力触探杆向下运动、触探杆下端的探头在向下运动中,锥尖受到土的阻力,使探头内顶柱向上运动,则探头内空心柱变形伸长,贴在空心柱上的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也就随之增大(即传感器的应变→电阻的变化→电压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传感器上的电缆线传入地面电测仪、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6

  这次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市,参与到**矿区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在去满洲里之前,所有人的热情都相当高,不仅仅是对测绘的外业感兴趣,更多的是对草原的向往。但在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后,我自己的热情已被疲劳所掩盖,虽然第二天不是必须去草原,但我依然坚持上了山,就是想先看看测区是什么样子。坦率地说,在这次实习之前,我甚至连“测区”这样基本的专业词汇都缺乏感性认识。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后,每个组(全站仪)都有一位老师和四位学生,老师不但要做好小组的管理工作,还要对我们及时指导。在最初几天的新鲜感过后,天重复而乏味的翻山越岭的体力劳动让很多人怨声载道,说实话,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质又不允许工期的延后,所以不得不继续早出晚归。其实现在想来,也许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如此,这更多的只是从未有过的疲劳所带来的压力。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感谢**老师给了我们参与这次实际工程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大学的**老师对我们组十多天的耐心指导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1.关于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汇总7篇

2.关于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汇总6篇

3.关于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汇总4篇

4.地质专业实习报告四篇

5.地质专业实习报告五篇

6.地质专业实习报告6篇

7.地质专业实习报告7篇

8.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