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总结(转) -教学工作总结
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种种表现(讲座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学区听课组让我讲一讲有关教学实效性问题,有篇文章《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作者宋秋前)早已转载在我的博客上了。今天我主要讲一讲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种种表现,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如果能引起大家思考,或者能对号入座,也就达到培训的目的了。一、什么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叫低效或无效教学。低效或无效教学都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动机水平和身心健康。二、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种种表现就共性问题讲七个方面的表现1、多媒体课件的无效或低效今天,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教学方式在一些人眼里已成了落伍的代名词。多媒体这种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于一体的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的确,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它以其本身的生动性、直观性、高效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的辅助作用我不否认。可是,我们有时使用是不当的,不能让它代替教学,尤其是语文和数学教学,不能偏离语言文字的感悟,不能偏离数学运算的过程,削弱学生注意力,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降低教师个人魅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庞杂。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课堂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用声像来配合。为了追求趣味性,课件过分花哨,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每播放一支曲子,闪现一个画面,学生都要新奇好几十秒。有时,课件中还选用一些毫不相关的背景图片,或不时跳出几个卡通人物。可以想象,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的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现在的语文课堂,朗读有音频,指导写字有动画过程,想象有情景再现,老师的个人素质难以展现。其实,对学生来说,老师的示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笔好字,会使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抑扬顿挫的朗读,会面对面激发学生饱满的激情;入情入理的引导,会使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老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电脑可以做到的。二是使用过多。本来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能讲明的地方,也非要用多媒体来代替,不用好像就是很大的失误。例如,课题的板书,直接写在黑板上是多么的省事。讲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也值得用卡通图片吗?讲椭圆的定义,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这比计算机更简洁、快捷,更易于接受。三是忽略文本。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深奥、最难学也是最优美的语言文字。有些文章、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如果图文成了主角,语言成了辅助,那语文课的本质就消失了。有时一节语文课,学生连书本碰都不碰,从课文到插图都费尽心思的展示出来,有时画面还不太清楚。而其实这些东西是书上都有的,根本不用花功夫去做,学生与文本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学生看书朗读、看书观察肯定比大屏幕更清楚更入情更让学生思考。有的教师讲《他是我的好朋友》一课时,从唱《找朋友》,到演好朋友,到找好朋友,课文都没有感悟,一节完了。浅尝辄止,根本没有语文味。有的教师讲《0的认识》,课件上是一些预设好的"0"像什么的图片,随后老师很有启发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问"0"像什么,学生答对了,老师就点一下鼠标,没有答出老师预设的答案就不点。有的回答,像轮胎有的回答像太阳,像十五的月亮,像西瓜。老师还不断鼓励:"你真会动脑筋,想得非常好"。与此同时,教室里的学生都是抡起手臂把桌子敲得震山响,纷纷抢着发言,各种想象应有尽有。(老师分别予以表扬,表扬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课堂的气氛持续了将近20分钟。学生所描述的都是有关"0"像什么。即将下课,老师进行着课堂小结。老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生1:我们学习了"0",我知道"0"像鸡蛋、像地球、还像…学生还想说,老师马上暗示其坐下,让其他的学生回答。生2:我知道了"0"像太阳。生3:我还知道"0"像车轮胎。连续叫了4个学生,学生的回答都是"0"像什么。老师只能作罢,草草说了有关"0"的作用与意义,就宣布下课了。这堂课不管有多少优点,从最后的小结可以看出明显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忽略了文本。说到这里,我想展开多说几句:现在上公开课和评优课都必须使用课件,可课件制作劳心费时,却只为外观漂亮,实用性差。当前,很多教师为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良的课件,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WAV等,令人目不暇接。很多获奖课件的制作都是几个人花了几十天完成的,是集体制作的成果,然后由一人去参评,且事先在班级反复演练,几经修改,使其不断完美,有的甚至在各级教学评比中,重复使用同一课件,也不考虑其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师的讲课几乎到了自动化的程度。这类课件往往非常漂亮,要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是许多人用多媒体上公开课的心态。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价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在这里"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求人帮助做的课件,这样做到底值得不值得呢?我看未必就是值得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整个一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绞尽脑汁,其他的课肯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吧。2、学习方式的无效或低效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各种教学方式成为许多老师追求的时尚。教师在一节课上往往将这几种方法和盘托给学生,学生难以安静独立的去阅读文本、思考、感悟。如最常见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是,有的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小组的分配等方面缺乏合理安排,致使许多合作学习呈无序、无效状态。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初读阶段要求四人小组围绕"谁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如何?"这三个问题合作探究,学生半分钟就完成任务,这种闭着眼睛都能回答的问题设计成合作纯属多余。又如音乐课一年级的《动物说话》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只动物在说话。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再如:有些合作,设计的问题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就在大家意犹未尽时,老师的计划时间到了,于是"啪、啪、啪"三击掌,合作学习告一段落,这时,许多人还未发言,学生思维的灵光随之熄灭。有一节音乐公开课,老师就"小鼓有哪些演奏方法"这个问题组织了合作学习,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没过几分钟,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老师担心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打断了学生的讨论,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这个时候学生把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了脸上。有的教师误认为合作就是分组讨论。有的下地围圈组成小组,有的回头组成四人小组,学生动作之快好像经过特殊训练似的,可发言却不知所云。如此合作不仅费时低效,久而久之,还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本身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没有效果的教学方式,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似乎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实际上还是少数尖子学生独霸课堂,多数学生或闲聊、或陪坐、或是看客。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3、课堂提问的无效或低效。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有的老师课堂提问太多,每讲一两句便问对不对、好不好,于是,学生跟着老师的话异口同声"对"、"好"。其实老师问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都没有时间经过大脑思考。一节课下来,问题提了一大堆,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或者有的提问设计太难,离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现实太远,学生摸不着头脑,而无从回答,使课堂气氛沉寂。现在许多老师一揭示课题,立马就问,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或者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表面上看上去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其实效果不大。这节课讲了什么,一读课文就知道了,还用再问吗?更不能理解的是这节课学生事先已经预习过了,老师还提这种问题,那真的是为提问题而提问题,浪费时间了。有的老师讲《再见了,亲人》还没有走进课文,教师就问这是谁和谁再见?学生乱答一气,无价值地浪费时间。4、对学生激励的无效或低效新课改特别关注对学生的激励性、肯定性评价。因为一个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但是,"糖吃多了也腻人",激励也不能过当。有的老师一节课除了说"你真棒"、"真了不起"、"真聪明"、"真好","很好,请坐下",仿佛再没有别的什么评价性语言,学生回答的好固然应该表扬,如果学生回答的似是而非或没有什么意义时,也在表扬激励,那么,没有了争议、没有了匡正、没有了批评,就容易导致幼小学生心思浮躁、随波逐流,不利于他们积极动脑和个性发展。有的教师在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有学生把白骨精理解成孝顺执着的典型了,教师竟然还夸奖学生有独到见解!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的。教师对学生寄予的肯定无可厚非,但是只要学生一发言就说这些鼓励肯定的话,这样的鼓励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长此以往,被夸奖的学生就会"逐渐迷失了自我",而且还会在无形中压制着其他的学生。客观评价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和"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鼓励和赞赏都失去了应有的价值。5、教师语言的无效或低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中语言的无效或低效最明显的表现是:机械重复,繁冗拖沓、平淡乏味、了无生气。老师的教学语言丰富与否、生动与否、幽默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有效与否。我们总担心学生听不懂,总觉得自己讲的是最重要的,往往一个问题不厌其烦地讲几遍,殊不知学生早已失去了耐性,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半死,教学效果低微。语言的生动性欠佳,这也是日常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虽然说这一点称不上是缺点,但是同样的课堂设计,不同的语言表达,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甚至能形成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的区别。生动的具有激情的语言势必会感染到同学,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刻板机械的语言会让同学昏昏欲睡,更谈何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优质课上老师们的煽情演讲虽然看似夸张,但带来的效果却也不错。教师的语言内容丰富形象,情节感人,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移情,让学生情动意发,形成共鸣,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人文性。例如,历史学科学习人文主义内容时,欣赏《蒙娜丽莎》画像,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天空蔚蓝蔚蓝的,后面是低小的丘陵,还有静静的河水,蜿蜒的小路,这些静谧的自然环境衬托出主人公的温柔美,而蒙娜丽莎含笑而美丽的面容,注目的神情,披肩的柔发,丰腴而性感的身材,右手自然地放在左手上,再加上柔和的光线,很有韵味的衣褶,给人美不胜收的人性美。这样的欣赏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再如,数学老师讲直线的可以无限延长,他在黑板上划出一道横线后面对全体同学说,我划出的这条线,可以穿过黑板,透过墙壁,直射宇宙。--这样形象的语言不但便于理解直线可以无限延长,而且记忆深刻。这也是我三十年来一直没忘的一句话。此外,"是不是"、"对不对"、"是吗"之类的词语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每当出现这些问句,同学们都在机械的应付着"是""对"等等,事实上,有时这种提问只是基于教师的语言习惯。但事实上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在不断的降低着同学的学习热情。还有的教师语言不规范,不说本学科的教学术语。6、教学方法的无效或低效。主要表现在:要么是一讲到底,要么是一问到底,要么一读到底,要么一写到底,要么是讨论到底,根本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实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整个课堂气氛从头到尾都异常活跃,学生常常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下课了似乎还意犹未尽,但你要问他们这节课有何收获,他们却一个个直摇头,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恐怕与教师的教学节奏控制不当、教法的单一有关。还有的课堂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或者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的时候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整节课下来,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和合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性,等着老师讲而不愿独立思考。7、互动的无效或低效主要表现在少数人(尖子)动,多数人不动;学生动,教师不动;形式上动,本质上(大脑)不动;毫无秩序的乱动。(因时间关系例子不举了)结束语: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刚才谈的教师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教育体制、教材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正是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更要努力探究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现象及成因,现象很多,成因也很复杂,我们要善于寻找最关键的因素,以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课程改革发展到现在,缺少的不是理念和经验,缺少的是将这些理念和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变成实践的良好方法。请老师们为之努力吧,总结出更多的良好方法。【课堂教学总结(转) -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05-23
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05-31
课堂教学评语04-28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09-29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05-28
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总结(精选11篇)07-07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9-02
先进性教育阶段情况总结及转段申请报告 -教学工作总结09-04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