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强教师工作室省骨干教师跟岗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时间:2024-05-24 09:22:22 教师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梁汉强教师工作室2010年省骨干教师跟岗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梁汉强教师工作室2010年省骨干教师跟岗工作总结第一部任务与困难一.工作任务根据《关于开展广东省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粤教继函【2010】7号)的要求,为有效实施"高校、市县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骨干教师培养,落实《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跟岗学习工作指南》,工作室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跟岗教师进行培训,达成了目标,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按省分配到我工作室的跟岗教师共十五人,最后到校有十二人跟岗培训。具体任务有:第一项任务是读书。要求骨干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深化、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等四方面开展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读书学习,每位学员至少在跟岗期间完成两篇读书报告,并进行读书学习的交流。第二项任务是教学。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是第一要务,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求骨干教师们要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来认识和思考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为平台,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努力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措施、规律和模式。跟岗期间,每位学员至少听评课不少于6节,上课不少于2节(含1节汇报课),开发一节优秀课例(文字或光盘),写2篇教学反思。第三项任务是开展教学研究。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教研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通过教研可以从本质上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研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成效。跟岗教师可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的总课题下选择自己的子课题,也可以开展符合自身工作实际并已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课题,跟岗期间,将安排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第四项任务是结合跟岗实践活动的开展,安排了到花都区、广州市的教研活动,分别听取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考虑跟岗学习主要是中学教学实践活动,对风格各异的教师课堂观摩,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各地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跟岗期间,还要求骨干教师制定好一年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个人跟岗学习计划,积极撰写《跟岗学习日志》,及时记录各项学习、观摩、实践活动的收获和

梁汉强教师工作室2010年省骨干教师跟岗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体会
,及时更新和完善个人博客,认真完成好学员跟岗学习阶段考核表和跟岗小结。二.困难与应对为了更好完成培训任务,我们充分认识了其中的困难,并尽可能逐一克服。首先,学校刚好拆建饭堂,学校内没法解决学员的吃饭问题,我们选择附近价格较为适中的酒店,安排跟岗教师食宿;其次,学校靠近体育场馆,因有亚运赛事,安检要求较为严格,最靠近学校的住宿点也成为部队的驻地;第三,本人担任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党务、工会等行政工作较重,照顾如此多的学员会有一定困难。不过,工作室的成员齐心协力,针对困难逐一化解,还是较好完成了任务。第二部过程与做法为了做好教师省级培训跟岗工作,我工作室全体成员规划本次培训分阶段推进,同时,对每一天都做了计划,并进行了分工,确保具体落实到位。首先,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起制定工作室计划,先有大致的框架;其次,外出学习取经。10月11日下午至12日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深圳罗湖外国语学校周立工作室学习,结合自己的实施情况,细化工作安排;第三,取得花都区教师进修学校支持。10月20日工作室逐一迎接跟岗教师。随后,在教师进修学校,汤校长致欢迎辞,我也和跟岗教师进行了学习动员;第四,10月20日晚,进行了团队破冰活动。在新情景下,大家体验了相互帮助、领导与执行、发言与倾听,彼此的距离顿时拉近了,大家有了团队意识,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都觉得是在团队中学习,而不是个人孤军奋战;第五,观课与讲座、体验上课、相互交流三阶段一气呵成;第六,总结送行,博客交流。全过程用跟岗老师的话说,就是"紧张有序,学有所得"。第一阶段:观摩阶段10月21日在花都区秀全中学举行了本次跟岗学习的启动仪式,工作室全体教师和学员认真听取了韩芳伟校长关于秀全中学的介绍和发展规划、广东省地理教研会教研员周顺彬对于工作室的期望、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梁汉强作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为广东省地理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有针对性,让学员了解广州地理教研情况,同时为促进广州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室全体指导老师观摩指导了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地理科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1、广州市第41中叶翔老师高三区域地理课例展示;2、广州市特级教师、原广州市教研室中学地理科长郑粤飞老师作《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导发言;3、广州市正高级地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梁汉强老师专题发言。参加教师有:海珠区全体初一、初二级和高三级地理教师。本次活动效果良好,现场反响热烈。工作室老师都上了观摩课,分别是高一年级梁汉强老师的《地球圈层结构》、符建萍老师《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测试讲评》、高三杜康娟老师的周考测试讲评课、曾丽琴老师《洋流》复习课。课后工作室老师和学员们进行了课堂观察研讨,分别从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和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观察,学员们受益良多,工作室老师也从大家观察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视野。第二阶段:体验阶段十二位学员要面向自己并不熟悉的学生和环境进行课堂教学,下面还有工作室的专家顾问和老师听课,都感到有压力,都认真准备,都完成了工作室的汇报课任务。工作室制定出跟岗教师上课安排表,主要分布在两个年级,高一年级八位教师和高三年级四位教师,上课内容高一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高三内容:《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分四课时完成。工作室要求跟岗教师必须在上课前一天晚与主持人、原科任教师说课。跟岗教师随即进行熟悉学生和备课准备工作,大家忙而不乱。潮州市绵德中学张植鹏和韶关市第一中学朱国院老师分别在高一和高三开了第一节汇报课。张老师语言幽默,课堂气氛好;朱老师沉稳老练,教学有条不紊。两位老师开了好头,其余老师很受鼓舞。五华县琴江中学张桂华老师、花都区圆玄中学许佩琼老师、丰顺中学朱向宙老师、广州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潘玉贞老师、观澜中学张承彬老师、田家炳实验中学吴雪影老师都顺利完成汇报课任务,课堂上他(她)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给与教材多方面的解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月29日,工作室的顾问、广东省特级教师、原广州市地理教研室郑粤飞老师来到秀全中学进行听评课

指导。郑老师和工作室全体成员连续听了清远市第一中学范发平老师、广东实验中学李素丽老师、广州市第97中学杨伟玲老师、北江中学李玉均老师的汇报课。课后,上课的老师陈述教学思路和体会。郑老师给与大家评课的角度:立足于教师的教,分别从环节、呈现、互动、指导等方面进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听课体会,非但发现不少亮点,而且直言要改进地方,大家收获甚丰。工作室主持人梁老师全程听了二十二节课,给与跟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的指导。第三阶段:交流阶段工作室成员和跟岗教师进行了读书交流和博客论坛交流。读书就是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人纠结出现在字里行间,其实是出现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最直观的是与作者对话,与作者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对话,与作者不可捉摸的思想对话,但最深层次的最实质的是与自己对话。读书其实就是在读自己。跟岗教师进行课题的开题报告。大家围绕"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这个总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三级子课题。跟岗教师有的从教师专业化成长角度,有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有的从课程资源利用的角度,有的从学科教学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工作室主持人梁老师逐一进行了点评,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给与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设性的意见。认识自己方面,张桂华老师说:"教师自身的素养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身为教师,若教学观念不学习,文化素质和技能不提高,面临的也将是无情地被淘汰。但我想,只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抓住这样难得的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相信成功是属于我们的。"朱国院老师说"通过专家的讲座和听评课,"以人为镜",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长处和不足,有利于促进自己加强理论的学习,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与梁汉强老师的沟通、交流,更加清楚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潘玉贞老师说,在读书笔记、博客、课题开题的交流活动中,我知道了很多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几位老师不约而同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培育,知识的学习是因人而异的"给了我当头棒喝之感,这恰恰是近几年最困扰我的,我也很注重情感教育,但会以求学生用相应的成绩来回报。学科感悟,专业成长方面,潘玉贞老师觉得本次收获丰富,首先在专业成长上,是近年历次各种培训之最,对于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理念与技能、以及教研活动的组织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都真切地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收获良多;其次,在个人生活与工作精神境界上,经过本次"名师指引与同伴相助"的培训过程中得到升华,梁导的敬业精神、博学精神以及"儒家做法、道家境界"的豁达、"佛家启示"的睿智,都是本次培训收获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杨伟玲老师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向郑粤飞老师学习了评课的方法。评课应从课堂观察入手,多维度的评价课堂。从教师教学角度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学环节的构成。这里包括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逻辑程序,教学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是否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教学的编排是否合理等等;二是课堂的呈现。讲解的效度如何,问题提出、呈现于学生认知规律、内容内在逻辑关系是否吻合、板书与媒体的呈现协调程度;三是看问题的提出。看问题提出的时机、类型,思维的导向是否明确,教师的指导是否突出互助学习、探究学习,是否得当、科学、有效,是否能紧扣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与设计是否吻合。总的来说,评课应先进森林,后看树木,不要再枝节上过度纠缠,主体部分打通了,枝节自然就突破了。"张植鹏老师认为"一、需转变观念,努力推行新课程的实施。二、需重视情商因素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三、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及教学技能。"系统回顾方面,李玉钧老师说,梁汉强教师工作室跟岗学员12位,分别在花都区秀全中学、广州市41中、广州市4中、花都区新华中学等地完成了观摩、体验和交流三个阶段的跟岗任务。12位学员听课共181节,平均15.1节,集体参加评课共7次,听讲座7次,上课共24节,课例开发14个,分三个小组集体备课各2次,观看教育电影1部,参加拓展训练、海珠区教研会、花都区教研会、秀全中学地理教研组会议、人文地理考察、自然地理考察、读书交流会以及博客论坛各1次,并进行了课题开题。符主任代表工作室作总结发言中,从学习型组织角度解读这次跟岗学习,从共同愿景、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方面进行了思考,并用SWOT分析法,观察了跟岗教师的课堂。第三部分效果与反思广东省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与建设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到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到市区各级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对名师工作室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同时经过省骨干教师培训第一批学员的培训工作,我们的付出赢得了培训学员的广泛好评,学员均认为,这次培训不同以往,实实在在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真正正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一.历练一次有意义的培训1.培训阶段性突出,方向明确,成效显著。以往的培训大多是学员被

动参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培训结束,倍感身心疲惫,可这次迥异。我工作室根据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培训流程:观课与讲座、体验上课、相互交流三阶段,从看人家上课、听别人讲座到自己准备教学设计、组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再到头脑风暴、交流碰撞。因为大家心中明了每一个培训阶段的目标和做法,加上培训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每一个人全过程不可能作旁观者,不可能不全力以赴。因此,他们都觉得学有所成,经历了一次专业历练,在震撼性的体验中促进了专业化成长。2.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一次进步。培训过程中,工作室的成员提供示范教学和后勤服务的同时,也在与跟岗老师的交流、碰撞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寻找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促进自己更加进一步的发展。3.对主持人也是一次成长的体验。回顾这次的培训,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也是受益良多,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首先,及早制定工作室计划,争取资源支持;其次,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团队优势明显;第三,亲力亲为,使学员有如家感觉;不断与班长沟通,形成培训共识二.引发了可持续的思考本次跟岗我们也有更多的思考:培训实属于更高层次的内容,如没有学校的政策支持,恐难实施下去;效果取决于培训者真正有实力。如不信其道,效果将大打折扣;上级如能在体制等方面保证,才能有效持续下去。如何更好协调好跟岗教师的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发挥跟岗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如何跟踪跟岗的后续工作?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我们共同去思考,以后的跟岗工作才会更顺利、更有效。梁汉强教师工作室2010-12-23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梁汉强教师工作室省骨干教师跟岗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教师跟岗个人学习计划01-28

教师跟岗培训心得体会10-14

骨干教师工作总结07-12

特岗教师工作总结07-22

最新省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精选16篇)08-15

教师跟岗学习心得体会08-22

骨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05-19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05-19

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06-26

初中骨干教师工作总结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