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引用】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技术部刘建军一、刚来的日子:认真学习,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我是07年7月来到我们雪国高榕公司的,在最初的那段时间,在沈宏伟的培训和问经理的指导下,经过了一个月的学习,基本上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独立进行操作,同时对我们公司的大环境有了基本的认识,为日后承担环境检测和出菇实验后期管理奠定了基础。二、在出菇试验方面的心得与发现:细心观察,积极思考。1、菌种传代试验:在负责这方面试验的过程中,我在实践中了解了金针菇的调控工艺,观察到了在不同时期菇的状态和特征,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我先前习惯观察的学习方法。尽管从我们后来的试验结果得不出什么大的结论,但至少有几点可以肯定:a,环境条件对菇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比较大;b,当环境条件(原材料与培养环境)发生变化以后,没有办法对试验下结论;c,我们现在的菌种制作工艺是可行的,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退化。2、X2的前期小试验:X2菌株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比我们生产上用的X1要强很多,我们的多次试验都证明,它的单产在320g以上,这些小试验为日后生产上的大规模试验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但是X2中一个很难控制的地方是,菌盖很容易变大,这可能需要依靠减少光照时间、提高后期CO2浓度和相对比较低的温度来控制。3、延迟降温试验(07年9月,生产上在17#生育室进行过试验,现在已经推广):计划做这个试验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观察对小菇脱落的影响,在试验中发现这样小菇的脱落会加快,但是下面新生的小菇能够长上来将上面的顶起来,待菇芽长到与瓶口相平时,进行光照刺激,菌盖迅速发育完善,变大,具备了有生长优势的生长点,才能在后期继续生长,改变了整把菇基部大,头部小的现象,采收时平均单产300多g(X1种),比对照高了20多g。关于这方面我的认识是,金针菇在进行抑制之前先要经历一个健康生长的过程,提高在抑制期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菌盖发育完全,是决定其在后期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在不影响等级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加大菌盖有利于提高产量。日本的金针菇产量之所以比较高,与他们国家市场对菇形的要求分不开,因此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市场需要企业去引导,这样有利于我们生产厂家节约成本,降低资源消耗。三、接手环境检测工作:关注洁净区域卫生,寻找污染来源;负责监督卫生,多去现场观察,多与工人交流。从07年九月低,问经理安排我做环境检测工作,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在规定好的位置和预定好的时间排放平板,再就是对结果进行记录,指导洁净区域空间消毒。也许与我的专业出身有关,在我头脑中浮现的污染来源在哪里?就是怀着这样的疑问,经过一个月的检测试验,基本上分析到了污染来源,并提出对策。有关区域的环境动态变化目前正在进行中。自11月我公司发生大规模杂菌污染以来,公司各层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控制住了病害的发展。为此公司经过会议决定,实行卫生管理制度,对洁净区域的工人进行奖励,并让我来负责监督,这样工人的积极性与以前相比较明显提高,对死角处的卫生打扫基本到位,基本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有效地减少了洁净区域内【引用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个人的工作总结06-05
银行个人2006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06-07
银行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07-22
个人工作总结(教学) -个人工作总结09-01
金融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08-14
药监局干部 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10-17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一) -个人工作总结08-14
先进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07-14
企业个人工作总结写法 -个人工作总结10-24
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