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宁个人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24-06-19 07:19:14 个人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毕宁个人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毕宁个人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宁个人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研究内容: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乐思、敢问、善问的习惯。因此我确定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现阶段研究内容如下:

  1、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消除畏惧心理,勇于质疑问难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以及释疑能力的方法。

  二、研究准备:

  1、加强理论学习:读了几本教育专著:《此岸与彼岸》、《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以及《新世纪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程》等,同时做了摘抄以及随笔,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确定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数学课堂"是否敢于质疑、是否乐于质疑、是否会质疑"的现状,使研究更有针对性。通过调查问卷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

  (1)教师层面:结合调查问卷加之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在一段内容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经常会问学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常见的情形是学生异口同声:"没有。"教师随之释然、坦然。质疑,变为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为质疑而质疑。质疑,似乎是教师对学生的赏赐。像这样形式化的质疑,是由教师来组织、要求的,是教师"作秀"需要的;学生是被动的、被迫的,是为了迎合教师的需要。

  (2)学生层面:课堂中的每一个内容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已知的,对于学生都是未知的;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安全的,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忐忑的。"正是因为如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的越加全面,课堂上举手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怕被老师同学笑话、提出的问题没有数学价值大家不屑一顾、提出的数学问题过于复杂给老师课堂教学带来困难等等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成为阻碍学生主动质疑的主要因素。三、所得成效成效一:营造氛围、培养质疑习惯,孩子敢于质疑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活跃思维的平台。

  1、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力争合作,自觉形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在奇数与偶数的区别这个教学环节中,诸如解答: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很显然:一个数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答案。(1)7与众不同:理由是2、4、6、10是偶数,而7是奇数;

  (2)10与众不同:理由是2、4、6、7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

  (3)2与众不同:理由是其他数都大于3,只有2小于3;以上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找到一种以上的答案。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这样就有一个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由于每个学生都经过独立思考因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营造积极的集体心理氛围教态要亲切自然,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鼓励并积极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些学生更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我,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显示得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就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学习。

  3、增强配角意识、注重延迟判断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出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问题一经提出,课堂马上热闹了,在学生争论的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微笑着。到最后,我才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其中的答案,并使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可见,延迟判断,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安全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成效二:留出空白、学会质疑"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人云亦云。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出: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即: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从自主预习发现问题;通过归类找规律;通过小小辩论,对比观点找出异同;假设条件,探求结果;透过现象,分析原因。日常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1)对教材的课题、标题进行提问。教材中的节题、标题等,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

  (3)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发现问题。

  (4)进行假设性和想象性提问。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增强的提问能力。四、困惑及设想:问题的生成应该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学生伴随着思考而发生的,不可能由教师规划在某一固定的时段、空间中,应"需"而生、集中"展示"。真正的疑问是自发产生、自然生成的。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更大胆的提出种种猜测疑惑,如何将预设与课堂生成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小课题研究的下一个目标。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毕宁个人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07-27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7-12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06-08

课题研究个人心得体会09-04

(优秀)课题研究个人心得体会07-29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7-19

宁梅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08-04

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15篇08-03

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8篇)06-12

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8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