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有关评论 -名著读后感
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时代开始了郑军一座辉煌的科幻宫殿--郑军、房向东主编《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读后感董仁威"软硬兼施"--介绍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房向东韩松:中国科幻进入典藏时代想象的使命(吴岩、谭亚)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时代开始了郑军(一)终于拿到《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的样书,心里不尽生出一份感慨。就这么一晃,一个科幻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草根文学,中国科幻一直随市场呈潮起潮落之势。我是上一个科幻大潮带起来的作者之一,一入行就能出版长篇科幻,让那些创作几十年的主流文学文友羡慕不已。那时候,仿佛随便什么小说,只要挂上"科幻"两个字就好卖,至少肯定能卖出去。所以不少作者扎堆写起了科幻。我已经忘了有多少作者私下里说过:我其实想写武侠,但是出版不了,只好改写科幻。我记得有篇科幻小说,讲未来中美爆发战争,最后两国将军在海岛上决斗,中国将军用武术战胜美国将军,赢得战争。这样可笑的作品当时就能堂而皇之地发表。2000年5月,就在科幻出版大潮被一篇高考作文推上顶峰时,我在《科幻大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叫《纯幻想文学,科幻文学的新挑战》。那时候还没有"奇幻文学"这个词,当时有"大幻想文学"、"纯幻想文学""魔幻文学"等若干称呼。我在文章里说,现在好多科幻作者其实不是真想写科幻,只是写别的东西发表不了,就加了点"科"在里面,挤进来以求发表。好多读者也不是特别喜欢科幻,只是找不到别的"非主流",也就挤到这里面来了。现在的科幻出版已经有了泡沫。当时不仅没有奇幻文学,也没有悬疑小说,没有杜拉拉,没有戏说历史,没有鬼吹灯。总之,在主流文学之外,只有科幻和武侠站在那里,吸引一些另类的目光。而原创武侠出版在整个九十年代都停滞不前,直到2001年《今古传奇·武侠版》的创刊才恢复。而在该刊的创刊会上,被邀请作者中至少三分之一--包括我--都是科幻作者。可见当时"科幻"这个概念,其实容纳了多少种迥然不同的创作倾向和阅读趣味。那次科幻出版大潮一直延续到02--03年,印象中不知涌现出多少种新的科幻杂志,不知道有多少科普、少儿刊物上开办了科幻专栏。中国科幻图书出版曾经创下一年276种的记录,至今没有被打破。(二)从2003年开始,奇幻出版压倒了科幻出版,然后便是各种类型文学风起云涌。过去叫"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一个新类型也就火上三、五年。潮起潮落,诞生在九十年代末那次大潮中的新科幻杂志居然一本没剩下,不是倒闭就是改刊名、改内容。好多科幻丛书出版了一套、两套后不了了之。甚至编辑约了稿,但在出版社那里过不了关。发行部门的反馈是:现在科幻已经不行了!记得我当时问一位东北某校园文学刊物的编辑:你们那个科幻专栏还办吗?她回答说: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写科幻?写点悬疑小说吧!也正是从那几年开始,科幻作者圈子里也是哀鸿遍野,有的说科幻已死,有的说科幻永远是小众文学,没有出路。相反,我可能是当时最乐观的作者之一。那时我在网络访谈里就说:以前不少科幻作者都不是真想写科幻,现在他们找到自己的园地,离开了,科幻的势头暂时弱了,但更纯粹了。而科幻读者永远与教育水平成正比,至少和理工科教育规模呈正比,它只会扩大,不可能缩小。九十年代一个高中生科幻迷,当年只能买本杂志过瘾。到他能买车买房的时候,他就是科幻的真正消费者。科幻是最基本的文学类型之一,出版社在不同类型间转来转去,早晚还得回来搞科幻。理由很充分,我却不知道出版界回到科幻会是哪一年,就连我自己也有数本长篇稿件压在手里。好在我可以写我的老本行心理健康读物,就这样撑过了科幻出版最低潮的那几年。(三)不知不觉中,一个新的科幻时代又开始了。2009年,一系列科幻丛书开始策划。编辑队伍完全换了一批新人,他们几乎都是从当年科幻迷中成长起来的,对科幻作者耳熟能详,对科幻作品了如指掌。十几年前,他们可能还是高中生,在抽屉里藏一本科幻杂志,生怕老师发现。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有了把科幻推向高潮的能力。他们不会站在外人的角度,或者把"科幻"当成文学怪物,拒不接受。或者把"科幻"当成流行符号,不管什么作品标上"科幻"两个字就送印刷厂。他们真得懂科幻!《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这套丛书里的中文作品几乎都产生于上次大潮。潮水落下,才知道谁的作品更经得住考验。这些作品都很有筋骨,逻辑严密、科学性强。相比之下,当年那些"擦边球科幻","山寨科幻"大都已经被人遗忘。这些原创价值丰富的作品挺过时间考验,它们将和上上代科幻经典一起,成为这个文学门类的骨架。泡沫经常掩盖美酒,象《解咒人》这样的杰作,当年只发行了四千本,许多热爱"柳公子"的读者都没听说过。同样,也没有多少科幻迷知道王晋康还为孩子们单独写过作品。这次它们都被编辑翻出来,再次呈现于读者面前。当年科幻虽然热闹,但圈外评价却不高,虽然个别作品思想性很强,整体给人的感觉却很幼稚。如今,这些大浪淘沙后剩下的经典已经悄然显现出影响力。第六代名导张元、"大侠"孔庆东,还有长年研究科幻的学者江晓原、刘兵都欣然为这套书写了推荐文章。一个科幻时代又开始了,一晃,我们这个曾经被称为"青年科幻作者"的群体已经步入中年,和发表《小灵通漫游未来》时的叶永烈,发表《珊瑚岛上的死光》时的童恩正同龄。我们能象他们一样挑起将中国科幻推向高峰的担子吗?不挑也得挑,这是压在我们身上的责任。一座辉煌的科幻宫殿--郑军、房向东主编《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读后感董仁威(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太太从收发室取来一箱书,将它拖回三楼的家中。书很沉重,累得她气喘吁吁。我赶快拿把剪刀,打开一看,哇,好大的一堆书。大16开本,每本200多页到400多页,30余万字到40万字,整整20本,六七百万字!更令人兴奋的是,这是吾友郑军和房向东主编、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大型科幻丛书:《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好久没看到这么多的科幻著作同时出版发行了,我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套科幻丛书时间跨度很大。从1818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著《弗兰肯斯坦》,到21世纪中国新生代科幻大家刘慈欣著《白垩纪往事》,差不多相距200年。这其间,世界的科学技术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200年前的幻想早已成为现实,不足为奇,或者被科学的发展证明其设想的技术细节之荒谬。但是,不论是一二百年前雪莱著《弗兰肯斯坦》、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著《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英国作家柯南.道尔著《迷失的世界》、英国作家威尔斯著《时间机器》《隐身人》《星际战争》、美国作家埃德加.巴勒斯著《火星公主》,还是几十年前美国作家詹姆斯.冈恩著《来自外星球的礼物》、美国作家哈里.哈里森著《不锈钢老鼠历险记》、俄罗斯作家季尔.布雷乔夫著《未来世界小姑娘历险记》,仍让人弥久如新,百读不厌。这是因为,科幻小说首先是一种文学,这些科幻名著塑造了许多翊翊如生的人物或拟人化形象,让人过目难忘,比如《火星公主》中美丽的托丽丝公主、《不锈钢老鼠历险记》中的不绣钢老鼠、《未来世界小姑娘历险记》中善良、勇敢、智慧的阿丽萨。此外,科幻小说除了普及一些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弘扬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对海底世界和地球内部秘密的探索,《来自外星球的礼物》中对外星世界的探索,以及在探索中迸发出来的丰富科学想象力,如《隐身人》想象使用一种光学材料,使别人看不见自己:这一切使科幻小说充满了魅力,造就了流芳千古的科幻经典。这套科幻丛书选择的作者面也很广。丛书中选用了古今中外18位科幻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有的已为读者广为熟知,如凡尓纳、威尔斯、柯南.道尔、哈里.哈里森等,有的则鲜为人知,如美国作家詹姆斯.冈恩、俄罗斯作家季尔.布雷乔夫,但他们的科幻作品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名著,留传下来。将这些中国读者不熟悉的外国科幻大家的作品介绍给我们,使这部图书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快感。这套科幻丛书将中国新生代部分科幻作家的作品介绍给读者,使本套丛书具有了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科幻文学的第二次高潮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经过了十多年的力量集聚,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迎来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第二个春天。科幻大家成批涌现,以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星河五大家为代表,加上绿杨、柳文扬、郑军、杨鹏、查羽龙等等骨干作家,如日中天;数十名70后、80后、90后中青年科幻作家,以江波、凌晨、钱莉芳、迟卉、陈楸帆、长铗、夏茄、程婧波等小将为代表,形成了中国科幻文学强大的方阵;以刘慈欣著《三体》、韩松著《红色海洋》为代表,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批长篇科幻巨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正在崛起。在本套丛书中,选择了9名新生代作家的科幻作品,让我们能一睹21世纪中国科幻作家的风貌。这些作家和作品是:刘慈欣著《白垩纪往事》,王晋康著《少年闪电侠》,星河著《火星生命基因》,郑军著《神秘世界》,杨鹏著《太空帝国》,绿杨著《"双子星号"历险记》,凌晨著《月球背面》,柳文扬著《解咒人》,查羽龙著《邪域龙神》。本套丛书是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充分体现了丛书的少儿特色。丛书选入的美国作家埃德加.巴勒斯著《火星公主》,被视为古典儿童科幻小说的经典杰作。美国作家詹姆斯.冈恩著《来自外星球的礼物》、美国作家哈里.哈里森著《不锈钢老鼠历险记》、俄罗斯作家季尔.布雷乔夫著《未来世界小姑娘历险记》等,都是儿童科幻小说的杰作。丛书选入杨鹏著《太空帝国》,是当代儿童科幻小说的杰作。杨鹏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中,专攻儿童科幻小说,他的《杨鹏科幻系列》、《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等,在中国及国外均有广泛影响。丛书选入的思维的"科学怪人"。查羽龙的《邪域龙神》有点魔幻化了,天外有天,宇宙之外还有天,九重天,据说叫"银宇世界"。这个黑暗得令人窒息的帝国控制了凝聚人类无穷智慧的奇容晶片。从那一刻起,不只是地球,而是宇宙笼罩了灾难的阴影。反抗银宇世界的人们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幽灵一样神秘的内鬼终于现形…郑军的《神秘世界》却探入了地下世界,千万年前,一个地下溶洞,连同生活在其中的几百种生物被彻底封闭,从此开始了与外界完全不同的进化之路。21世纪初,一场地震又把这个位于云南的溶洞暴露于世。探险家廖铮跟随两个考察队深入洞穴进行探索。然而,他们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漫长的时光已经赋予洞内生物奇异的能力…每每读这类作品,我都不由感叹:亏他们想得出!给人的感觉是,身心得到极大的解放,小恩怨,小世界,小尘世的一切,一律小到尘埃里去,心灵却和宇宙一样地大了,仿佛置身天上地下,进入了灵魂世界。幻想没有边疆,幻想创造未来!可是,当作者们在九重天和十八层地狱乱折腾时,可能与实在的科学,换言之,与"硬科幻"渐行渐远了,飞船以光速让我们随着作者进入非人间的世界。如果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这类作品,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只能是迷乱的星空。可是,科学就那么重要吗?科学的重要性不在科幻作品中,而在于科学论文里。科幻就是科幻,而且科幻的概念也是与时俱进,在不断地被丰富着。科幻不是科学。我觉得,这些"软科幻"作品,与其说要向读者传授一种科学知识,不如说是要训练读者的思维方式,让规范的固有的思维充满了野性,让思想放荡不羁,敢于想象一切并挑战一切,让创造力随着幻想的膨胀而膨胀。如此,科幻与科学的渐行渐远,科幻不仅挣脱了科普,也挣脱了自身--"硬科幻"--从而更加明晰了自己的"功用",充分活跃少年儿童乃至一切读者的思维,多一点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还不是社会学政治学上的浅层次的具体可感的忧患,而是以宇宙为参加的关于我们栖居地地球以及人类自身的形而上的更为深刻的忧患,滋养自由的思想,培养一种精神气质。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辽少的套书,是遵循了当下科幻的套路,是一次近于完美的展示,它们将是青春路上的美梦与伴侣--是一套好书啊!(2010-10-18)(房向东,著名作家、出版人。)韩松:中国科幻进入典藏时代中秋节之际,我收到了辽宁少儿出版社寄来的一个大包裹,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竟然如此的沉甸甸的一大包,比月饼盒还大,是我近期收到的所有东西里面,体量最为巨大的一次!我暗暗吃惊,心想,是什么东西?是宇宙墓碑吗?打开来一看,赫然出现在眼前的,原来是装帧十分眩目的一大堆小山般厚厚的书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每本书腰封上的"自有科幻小说以来编辑最完整、最具典藏价值的20部中外科幻名著",以及"著名作家叶永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孔庆东,著名导演张元,清华大学刘兵,北京师范大学科幻研究方向副教授吴岩,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祖浩东,天才作家蒋方舟的联袂倾情推荐"。封面的右下角还烫有金色的圆形图案,清晰地写着"完全典藏版"。又看到了封底腰封上写让人豪气顿生的大字:"人类想象之源泉,科技创新之摇篮"。从封面封底的图案上看,完全是按"大片"的要求设计的。这哪里是"少儿出版社"的气派嘛。紧接着,我又翻开扉页,便看到了编委会的强大阵容: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刘嘉麒、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金涛、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沙锦飞、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尹传红、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张文范、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高恒、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罗肇鸿、中国未来研究会秘书长夏震、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与发展》主编华军(我以前就知道有个未来研究会,但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现在终于知道了一些)。20册典藏丛书的主编是科幻作家、研究家郑军和《世界科幻博览》原主编房向东。总策划是策划编写过《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脑筋急转弯365》、《名言警句365》等众多少儿畅销书的我国著名儿童图书出版人许科甲先生,在他的名下,还有另外6位策划人协助工作。可以说,这一切奠定了这套典藏丛书的权威性、专业性和指导性(我心里暗暗在想,人民文学出版社怎么不干这样的事情呢?)。辽宁少儿出版社偏居东北一隅,却完成了一项宏伟浩大而雄心勃勃的跨世纪工程,绝难想象。辽少社的眼光和手法,真是让人佩服啊!而且,这再一次,证明了2010年的确是中国科幻的爆发年。那么,这20部"自有科幻小说以来"的"最完整、最具典藏价值"的中外科幻都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哗,眼前一下爆发出了闪亮的光彩,果然厉害啊:中国有10位作家共10部作品入选,分别是:刘慈欣《白垩纪往事》。收录了大刘《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地火》、《朝闻道》等10篇代表作,精中选精,不可多得。王晋康《少年闪电侠》。一部长篇小说。2002年曾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当时就已赢得了大批拥趸。绿杨《"双子星号"历险记》。包括一部长篇和"鲁文基系列"的所有短篇,为没有读过绿杨的年轻科幻迷,终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一睹大师的机会。像我这样的读过绿杨的老科幻迷,也终于有了一个重温和收藏大师的机会。星河《火星生命基因》。星河是我国第一位完全靠稿费生存的科幻作家。这部著作收录了星河的3部精彩作品,包括《火星生命基因》、《海底记忆》和《走下网络的恐怖脚步》。柳文扬《解咒人》。这实际上是杨文扬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创造了一个昼夜平分的外星世界,并有一个复杂的宗教体系,十分经典。杨鹏《太空帝国》。我认为,杨鹏在创作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幻方面,为中国人竖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标杆。凌晨《月球背面》。这部书,我曾经反复读过好几遍,在中国探月计划蒸蒸日上的情形下,再版这本世面上已找不到的宏大而复杂的长篇小说,太有价值了。我觉得今后中国的登月宇航员肯定会读这部小说,并思考如何避免在月球上搞出" "。郑军《神秘世界》。收入了"神秘世界系列"的两部小说,具有"写实科幻"特点,并把探险与科幻接合了起来。郑军的作品其实很有特色和独创。我有时觉得,有那么点儿奇妙的日本风味。查羽龙《邪域龙神》。武侠风格的科幻,太空和未来代替了古代的江湖。黄海《地球逃亡》。这部小说,可以与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对照着来读,从中也能了解到台湾科幻人创造出来的独异世界。以上是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然后,便是8位外国作家的10部科幻著作,也是名声赫赫,分别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太经典了,世界第一部现代科幻小说。无话可说。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经典,同样无话可说。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这又是一部科幻迷的常备书。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隐身人》,这也是巨牛的著作。威尔斯是不朽的,而且他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幻时代。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星际战争》,讲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名著,记得少年时代,我曾看得入痴入迷。后来翻拍的电影,又把我迷住了。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火星公主》。这部书,以前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过,现在世面上已找不到了。柯南·道尔《迷失的世界》。这在科幻史上也是一部有名的著作,描述去南美洲发现恐龙般的史前生物。柯南·道尔还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哈里·哈里森《不锈钢老鼠历险记》。这也是口碑很好的一部书,很多人都通过《科幻世界》的大师丛书知道它了。季尔·布雷乔夫《未来世界小姑娘历险记》。这部书是俄罗斯著名科幻作家布雷乔夫"阿丽萨系列"中的一部。上海科普出版社的李重民先生也编辑出版过布雷乔夫的系列作品。詹姆斯·冈恩《来自外星球的礼物》。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经典作品,由6个中篇组成的太空探险记。以上书籍,虽然大都是重印再版,但它们手挽手地结合在一起,又以这样精美豪华的包装和阵容现身,实在是让人对出版家的深谋远虑大为佩服。只是,又是少儿出版社…科幻好像就是给幼齿看的…(这也是辽少社和我都共同认为韩松科幻小说不宜收入这套典藏的原因)。不过,说起来,少儿出版社一直是我国科幻出版的主力军,像詹姆斯·冈恩的《科幻之路》这样的人类文化巨典,也是由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没有少儿出版社,就没有我们,就没有中国科幻,就没有中国的未来。这次,辽少社又一次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看到这一套自成体系的宏伟大典,不禁有一种感觉,辽少社这么来一下子,别的出版社,再要搞科幻的话,难度怕是太大了啊,甚至有的原先还在打主意的,现在恐怕也是要打退堂鼓的了。但这也正也说明了,中国科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水平越来越高了。这是好事。想象的使命(吴岩、谭亚)21世纪已经度过了整整10年。我们的地球上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有的国际政治秩序在不断动摇,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在逐日转变,全球变暖和超大型的生态灾难与日俱增,而新能源和基因技术的革命又让人看到了一丝逃脱厄运的曙光。这是科幻小说中曾经想象过的21世纪吗?无论是或不是,有一个答案非常肯定,那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中,有一类文学作品曾经放肆大胆地预言过未来,也曾经无限深情地盼望过明天。这个文学类型,就是科幻小说。从整体上看,作为现实世界的直接映像,科幻小说不但积极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种种心态,更直接参与和投身到现代化进程之中,参与蓝图的绘制,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摄动"了真实世界的建构。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汇集了中外科幻小说总共20本,希望把上述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是一件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而且恰逢其时。因为从2000年英国作家罗琳以《哈里波特系列小说》为龙头而造就的世界范围的奇幻文学热潮,极大地冲淡了科幻文学在书刊市场上的影响力,许多科幻读者纷纷转向奇幻阅读,科幻作家转而撰写奇幻小说。这一巨大的市场转变是否存在着更深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根基,还在研讨之中。但是,过去几年里,笔者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科幻活动中,都听到过期望复兴科幻的呼声。一些外国作家甚至认为,奇幻压倒科幻的现象对一个国家或文化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大的损伤。好在,随着奇幻文学在市场上的饱和,随着奇幻热潮冲击力的退却,科幻文学终究回到了读者的视野之中。也同样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市场上科普作品、科幻作品的销量开始回升,而美国科幻电影的大片迭出,也给这种回升增添了强大的动力。我觉得这套"中外科幻名著完全典藏版"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在收集国外科幻作品方面,注重了经典的价值。丛书几乎将19-20世纪科幻产生初期的优秀作家全部纳入选择的范围,这给读者熟悉科幻文学的悠久历史提供了很大帮助。选集中的《弗兰肯斯坦》、《失去的世界》、《海底两万里》、《时间机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科幻名著。读者能从这些作品中重温过去两个世纪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其次,在收录中国作品时,注重了题材的多样性和跟当前科学前沿的结合。例如,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都是当前中国科学界力求突破的、具有强烈未来价值的科研领域,而选集中的《月球背面》、《太空帝国》、《火星生命基因》等则都是这类题材的反映。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对新时期科幻小说中一些领域的发展有所了解,更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保持憧憬。第三,选集注重了作者的多样性。在外国作家中,除了英美作者,还涉及了法国和俄国作家。而在中国作家中,除了从事科研的一线工作者,还有从事出版的编辑,更有专业作家的参与。上述一些特征,使这套丛书具有了自己的特色,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科幻文学之所以能面向未来,展望未来,主要是它自身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与未来发展的外推预测完全不同。所谓外推预测,指的是按照当前所获取的数据对未来进行线性趋势描述。但任何人都知道,未来的发展受到极多因素的干扰,外推法常常失效。在最近的30年中,苏联解体、"9.11"事件、海湾局势的巨大变动等都没有被外推法预测到,但却在现实中真正地发生,而且影响深远。为此,寻求非外推的、更具有可信度的未来学方法,是当前未来学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科幻文学这种以未来综合发展的复杂图示为特征的文类,确实应该得到很好的重视。在上述未被预测到的事件发生之后,一些科幻作家曾被邀请参与到对国家发展和未来预期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的参与还刚刚起步,但却预示着科幻作家与作品在未来的全新景观。此外,未来学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逐渐从单一的预测未来,转向预测与建构未来的综合。换言之,我们的未来不单单是等待和期盼,还有积极的努力。而科幻作为一种方法所能提供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蓝图的绘制方式,也将逐渐在未来得到重视。也正因如此,在国内和国外,重视将科幻引入教学的呼声正在日益高涨。科幻是想象力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发展这种方式,对整个民族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30年间,西方世界中涌现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衰落,只是整个世界和中国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特例时段。中国将重新崛起,回到世界的主轴。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也必须纳入世界体系,进入以西方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过程,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虽然两种观点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但中国即将发展壮大,却是一个共识。如何引导这个壮大,让中国人在未来的世界--无论是哪一种世界--中获得身份证、话语权,是当前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未来的时代,任何一种行为方式和话语方式都必须具有未来的适应性。因此,极大提高国民的未来应对能力,是当前特别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摆在科幻作家面前的首要任务。虽然这套丛书所选择的作家和作品,跟浩如烟海的世界科幻星空相比,仅仅是挂一漏万的零星撷取,但作为一种引子,启发读者喜爱科幻,热爱未来,已经是做了一件好事。希望丛书能在开发读者未来适应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评论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外名著读后感03-25
中外名著读后感5篇04-12
中外名著读后感10篇04-15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05-16
名著读后感06-13
名著读后感[精选]07-17
经典名著读后感02-22
名著的读后感03-06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05-17
名著读后感【精】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