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年教师教育随笔专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由之精神",大声疾呼"不跪",这掷地有声的两个字道出了人格的勇气,教育的精髓。目之所及,遍地"跪着",不忍其孤独,即使我再笨拙,亦欲为之鼓与呼:(第一辑永不凋谢的玫瑰)"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重要)"--吴老师感受到学生的个性在揣测中逐渐消磨,思维在谨慎中逐渐僵化,灵性在拘束中逐渐丧失小时,他们只知道高分需要这样的"思想","玫瑰"早已凋谢。(第二辑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另有名校,竟然跑到外省某县级市办了硕士班,据说新近还要办博士班"--于是,各式各样的硕士博士像过江之鲫,密度非常大,走路若不小心,一脚下去可能踩到两三个。这种践踏学术尊严的行径,令高等教育完全货不真价不实。(第三辑爱与敬重的阅读)"读名著竟成罪过"--教育是驴拉磨,一遍一遍地转,总也走不出磨房,唯一希望的是磨出更精、更细、更实的分数。而读名著会影响学习,带不来分数,故是种罪过。(第四辑往高处飞)"看骄子成娇子"--坐享其成当中,学生在废黜与生俱来的种种能力。(第五辑"实话"怎么说)"人总是爱感叹自己的聪明,都以为世间的一部大书--弄权,刮钱,攀附,保命,升官等等,只要会都通明练达,即可混世,立身不败;而启智的书,修身的书,论道的书,他就觉得多余了。"--我们的世界里沾染了过多的世俗与功利,又用浮躁和浅薄做调味,再把这些精神的残次品包装出售,使原本就贫瘠的土地慢慢沙化,消尽了绿色和生机,以致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精神的荒漠化,让人们再也不能深切地感喟宇宙的深邃和人生的沉味,情感就只剩下了虚伪与浮华。(第六辑在欢乐中沉思)"校长们的文化贫血最终造成了校园的呆滞苍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却是学校的灾难。也许,"跪着"的现象层出不穷,吴老师却冲破藩篱,依旧在每辑寄语美好的心愿。瑞士网球天王费德勒曾言:"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但我衍然会按照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所以,深谙其道的吴老师在追求精神家园的路上不放弃,坚信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的确,我们民族跪着的历史够长了,文化薪火的传承者教师岂能下跪?对于屈指可数的灵魂行者,我不免"高山仰止,只堪心折"。然,勉强算蹲的状态使我除了感慨,却无激情的涌动,除了羡慕,却无热情的燃烧;故,尚非站立的我却失却置喙的资格,嘴闭成一枚坚果;哀,因多了我这类人,灵魂行者更孤独;变,似乎责无旁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张连连有幸目睹了薛瑞萍老师的风采,那是在2007年赴南京参加小语现代与经典的教学观摩会上,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她的洒脱不俗及对教育的坦诚。会后,我买下了这本《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走进这本书,走进薛老师,我觉得特别熟悉,特别亲切。实在、实干、真诚、自然,使我由衷地欣赏她,敬仰她。品读着这本书,我感觉到这是一个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的薛老师,那清秀隽永的文字,如绵绵春雨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又似习习春风轻轻抚慰着我躁动的心灵,让人心平气和,让人心满意足。首先吸引我的封面标题下的一段话: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他们是爱我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从人生价值来看,我想这是最高境界的满足吧!因为她的满足是拥有了人世间用金钱换不来的情感。我深刻地感受到薛老师是真正爱她的教育事业,爱她的学生,爱她的班级。在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幸福着,快乐着,收获着,满足着…本书自序中的一段文字是我喜欢的文字,清丽、独特,我反复吟读:工作是艰辛--往往也是孤独的。可是,于飞尘的间隙也有清风,于喧嚷的中间也有乐声,于荆棘的丛中也有野芳。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了疲惫、沮丧和困苦---无涉乎诚实、全面与否,这是我的选择---有意的,我将目光投在了值得的地方。《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对成长的迷恋;第二部分,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第三部分,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作者以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结合优美流畅的文笔,把对教育满怀感情,爱读书,乐于思考,执著追求事业的教师形象凸显出来。文章舒缓中有激情,婉约中平添劲骨,一位洒脱实在的教师浮现眼前。但我更是欣赏薛老师的读书观。"一个教师不爱读书,如同不爱学生一样"。"我站在课堂上,我就是语文"。是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通过多读书丰富底蕴,这样你才能站在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待语文,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因为你对语文的热爱而产生热爱之情。薛老师认为,一切阅读皆关教育,与生同读,不亦乐乎,她让学生日有所诵。认为读不懂没关系,兴趣最关键,贵在"种下美丽的种子"。"网络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文字的力量就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承载了丰硕思想的好文字,你在网络--其实,就是你在未来,就注定只能做沉默的、发不出自己声音的弱势群体。热闹永远是别人的,你只有看和听的份。这很残酷,但也很公平--我以为。论坛上的杀伤力全来自于网下的修炼啊。少上网,多读书,勤思考。""语文真的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教师能做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位。""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只要尝到了读书的快乐,喜欢读书了,所有的问题,就都将如入了热水的盐块,自会融化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自由的、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我想,薛老师的这段话是对她一生工作的最好写照吧!薛老师的话,渐渐地,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之道--读书。自己读,陪孩子读,做学习型的老师,做学习型的母亲,带动孩子成为读书型的孩子。"任尔东西南北风"秉持一心一意做我喜欢和我认为最重要的--自己潜心读书,带领学生潜心读书。合上书,最美丽的教师宣言仍萦绕在我耳旁:"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用心做教育》读后感范茂浪参加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已经渐渐习惯了老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他们能更听话,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我该看看书,在书中寻找一下答案了。我把这想法跟一个大学同学交流了一下,他就建议我有空去看看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用心做教育》这本书里面讲述的都是张思明老师的一些经历,张老师成长路上的各种艰辛与付出,以及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忘我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以此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作为教师你的学识内涵应该是丰富的,而且要能够把自己要传授的知识清晰有条理的表达出来,易于学生接受,把他们带进知识宝库殿堂。张思明老师曾经说过:"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学校才成立了"读书共同体",来更好地帮助我们教师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然后把这些知识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同时张思明老师也指出:老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上好你课的一种催化剂。学生会"爱乌及乌"。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这种人格魅力有来自于外在的,但更多的是老师内在素养与品德。其次,老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做人。要想让学生折服,首先你要自己做到,是行动的楷模。每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正像张思明所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做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渴望知识,活泼可爱的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面对是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所做的一切必须"用心"。我认为,这"用心"最起码就是要有师德、师爱、良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无愧于心"。书已经读完了,但是我的教育工作才刚开始,不过我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教书育人了。梦想还有多远--心若在,梦就在!--读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有感周晓红为新教育理想动容,缘自于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没有了教师的发展就没有了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家长的发展能有学生的发展吗?""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关注一切的人!…"这些话真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由此,我的梦想也就此随着朱老师的新教育之梦而起飞!我们常说:"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双眼热切地关注着孩子们的一切,可是,我们确实很少关注老师自己.其实,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我们更需要成功体验,更需要心灵关注。朱永新先生认为"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人生就是处于正陀螺和负陀螺两种状态之中,成功的体验是进入正陀螺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教师状态的有力武器。教师必须学习,必须反思,必须内化。"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天天反思就会天天进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经验+反思。而反思来的东西又会在实践中成为新的经验,重新指导实验,老师在实验后继续反思,继续进步,这是一个老师专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青年教师教育随笔专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05-18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精选25篇)09-07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09-23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05-15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07-04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06-20
教育名著读后感(通用38篇)08-23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6-23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通用20篇)01-21
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