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围城》读时有感以及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时间:2024-10-10 23:43:03 名著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忆《围城》读时有感以及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忆《围城》读时有感以及读后感2010-10-22 13:11一、今天看完了《围城》,像许多小说一样,尤其是中长篇小说,结局总是来得那么的突兀。本以为后面的纸页还剩不少,翻了下去却才知是钱钟书夫人杨绛的书评--《记钱钟书与围城》;原本期望后情的心尚不能得到满足,便总是有一种怅然若失。如今尚只草看一遍,虽说也带着几分用心,但《围城》里据说应有的各类讽刺社会,揭示现实黑暗,乃至更深的意蕴却毕竟不能像许多书评里那样透析明白。我自脱是因时过境迁之故。不过既然要写读后感,便只摘抄几段自己颇为钟意的几段文字,略作评价。也算是钱老先生书中能够超脱时间,留存至今的遗物了。一些讽喻,都尚且有效;一些美好,也依然不老。二、"这几天来,方鸿渐白天昏昏想睡,晚上倒又清醒。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地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长升上去。可是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怅惘。"当时看到这段话,不知怎的便细细回味了许多时。这描写的是一个春晓,确实是有些暗合于李白的《春晓》唐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是同样的早醒,鸟叫,怅然若失。不过李白的《春晓》大概是小时候读的太熟的缘故,不求甚解,而到如今才忽的想起,体会。"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在现在这个世界里更是沧海一粟,更或许再寻不见。而沧海一粟又只如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让人愿意变成她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哪怕是化作她的牙刷。一个据说钱先生都舍不得配给方鸿渐的女子。"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高中时候看了许多网络小说,描写出尘女子,印象只剩了一句"白衣飘飘"。谁人能有如此描写?"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简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当,当,当,当,当,当"。突兀的钟声,《围城》便在这里结束了,一如钟声那般突兀。而残存最后的幻想却也因这样的结尾,至少还没有彻底破碎。之后,方鸿渐是否要去重庆?之后,孙柔嘉可还会回到身边?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还没结束;可是《围城》的故事已经结束。"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或许亦不止于此,但我想写到这里,《围城》已经完成了它所要表达的涵义。三、至于书后附杨绛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记载了钱钟书写《围城》前后之间,各种琐碎的小事。虽未有钱钟书那般的妙语连珠,逐字逐句,却也记录下了写《围城》的钱钟书的种种真实。钱钟书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庭,启自《毛诗》、《尔雅》,但钱钟书也是一个哈佛大学留洋归来的博士。他顽皮而好新,却不失士人的严良方正。在当时,又有多少集"士大夫"、"洋博士"和"革命者"于一身之人,胡适,鲁迅,杨宪益,数不胜数,却无不达到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一代文化名人高度。只因那段历史古物尚存,急需的确是向外,向外去寻找本民族文化发展所需的活血剂;可如今的民族文化,早已灌入太多汤药馊水,连血都已经稀薄了;若不再重拾传统文化,向着那古老中国文明回溯,不知多年后整个民族可还能剩下什么。杨绛写《记钱钟书与围城》或许只意在记下自己与钱钟书生活、记忆的片段,却无意间记下了历史风化的印证。四、二十年来我的眼睛不曾近视,而年届二十的我却才初读到

忆《围城》读时有感以及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名著
《围城》。如今视力已经不会衰败,而从现在开始读起近现代名著至国学名著,我不知这究竟是幸也不幸?只能吃吃读着书本不缀,我也不知这道路究竟远是不远?又或者仅仅读了太长时间网络小说的我想换个口味而已?初用手机阅《围城》,后至图书馆借而续读。值为此文,方知前文多有缺佚。而复读之时,感触愈多,概未详述。及成文,已过半周;方知当时阅毕,应是三五日之前矣。故不知云,万望见谅。

【忆《围城》读时有感以及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著读后感06-13

名著的读后感09-13

经典名著读后感08-16

经典名著读后感05-15

名著读后感[精选]07-17

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07-25

[荐]名著读后感07-12

名著读后感(热门)07-14

名著读后感【精】07-01

名著读后感【热】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