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明白,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2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x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此刻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贴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就应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资料,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主角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能够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留意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x”。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向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x,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礼貌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职责、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3
这学期我接触了一个新的中班幼儿,对全班幼儿都不了解,但我发现一个小男孩总感觉他比较好动,不能好好坐在椅子上,不论上课还是游戏他都会不经老师同意而起身走动,有时是丢一点垃圾,有时是到橱柜边晃一会,有时是走到老师面前。对于大家共同制定的规则,他常常表现得无所谓。
我们就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了讨论,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在我们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小朋友特别聪明但也很调皮,老师比较喜欢,家长也特别的宠溺,导致了他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得知这些情况以后,我们觉得该严厉的时候就得严厉,不能太宠,必须让他融入集体,学会遵守规则。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行动。刚开始这小家伙还不太接受,后来由于我们坚持原则,他慢慢地也能够融入集体了,但还需要大家的`监督与提醒。
今天我进教室时,孩子们还没来,我把他们玩的雪花片拿出来放好,以便孩子来后直接玩。他是第一冲进教室,一看是我,很礼貌的问了声早,然后问我是不是可以玩了,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在后来的桌面游戏和户外锻炼时,同伴提醒他认真排队,我提醒他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在后来的课堂上,他的表现很好,没有随便走动,也没有随便插话。足球比分直播
看来这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孩子进步还是挺大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有的调皮聪明,有的活泼可爱,有的乖巧文静。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调皮儿童,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具有一双善于发掘的眼睛,将调皮的孩子的优点放大,但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吧。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4
这段时间,无论是牵手结对的现场观摩还是收到的老师们的咨询问题,都会谈到孩子们在户外混龄的问题,老师们觉得孩子们并没有按照理想中的样子进行混龄活动,所以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混”起来。
一开始看到这些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来进行思考的,但这几天看着孩子们在户外的活动状态,我觉得我们还不能仅仅从这样一个视角来考虑和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回到孩子们本身之上来。
孩子们为什么没有“混”在一起玩,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的因素,既有我们组织与安排的外部影响,也有孩子们原有的习惯和意识的内部控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就像前几天在一个园所看到幼儿园里有一片场地,但并没有孩子在里面进行活动,在和老师们交流分析原因时我们一起判断:孩子是“不想去”还是“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对于好玩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几乎没有不想去的念头,更多的是他们知道“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追因分析就是我们常常出于安全和秩序的需求,在活动之初就已经给孩子们划定了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的界限,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意识和习惯,那就是必须要在自己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所以,这个时候即使我们告诉他们,去吧,去其他地方玩吧,大部分的孩子一开始也未必会或者敢离开班级所在的活动的'区域,至于什么原因,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
再回到我们的户外活动中来,我们对户外活动调整、优化、改革到底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混龄吗?是不是孩子们“混”起来了,我们户外活动的目标与价值就达到了呢?一定不是,因为混龄不一定就是在游戏,游戏也未必一定需要混龄。个人认为,混龄游戏是需要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围绕同一个活动或材料,有着诸多的互动与作用的一个历程或过程。
而只是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在一起活动,是不能简单的称之为混龄游戏的,充其量只是混龄的活动而已。目前很多园所的户外活动现场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们还是倾向于和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进行游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龄游戏。
在同一片场地上的户外活动中,混龄或混班是孩子们在游戏状态下自然而然的过程和呈现的状态,因为当孩子们拥有了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的权利和空间后,自然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材料、场地、玩伴和玩法,当孩子们在场地上自由流动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混龄或混班的游戏或活动。基于当下诸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建设和户外活动安排的实际情况,只要户外活动真正变成了孩子们的户外游戏,混龄或者混班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生,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孩子们由原来被安排、被主导的意识逐渐转变成为主动的、积极的意识和行为的一个过程。
所以,混龄的形式或状态,应该是孩子们游戏形态转变后的自然呈现,切忌不要把它又变成了一件被教师主导和安排的事物。混龄还是不混龄,仅仅只是一个外显的形式而已,让孩子们游戏起来并在游戏中有所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户外活动优化的开始和过程之中,我们所关注的重点还是应该考虑怎样更好的把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还给孩子,更好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天不同的游戏需求。至于形式,那是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周期,根据园所实际条件和幼儿、教师、家长们的认识与经验的提升,在实践和优化中慢慢形成并最终确定的最优方案。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5
幼儿园保育工作是至关重要,仅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让家长们心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参与、探索意识,培养幼儿行为规范、自理生活本事、自我保护、生卫生及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让幼儿在晨间锻炼、进餐、教学、睡眠、
所以我们也根据本
1(安全教育:
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本事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坚持在活动前给儿带好毛巾,活动及时帮幼儿擦,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异常是在练习绳和转呼啦圈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时坚持必须的距离。在平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安全标志,明白困难时一简的自救方法。教师们有高度的职责心,时刻让孩子在自我视线范围内,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2(进餐教育:
由于我班幼儿进餐
以教师在进餐时也采取了许多的办法,如随时监督提醒、激励、竞赛形式、扬鼓励等法。在小朋友放餐具的时候有将餐具放整齐,剩饭剩菜也总是要倒到外面。所以我们每一天就请吃得最快的
3(自理本事的`培养:
由于我班幼儿包办代替的的比较多,所以自理本事的年培养是十分重要。教育幼[自的事情自我做",如自我书包自我整理、自我的衣服自我折自我放、每周选值日生帮忙做值日、自然由幼儿负责擦抹换水等。幼儿保育工作心得。经过生活中
4、盥洗教育:
在幼儿入厕时,由于厕所离教室比较远,所以先能讲好要求并排好对,并请值日生进行监督等。喝牛奶时一教师负管理幼儿,另一位则负责倒牛奶。小便—洗手—排队—拿牛奶—坐下喝牛奶—排队,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使个盥洗过程变得津津有。因为幼儿已经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所以当另
这只是保育管理的一部分除了这些,还有就是午睡及日常一些活动等。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6
幼儿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在必须的环境中,幼儿按自我的意愿主动地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陶艺活动中教师在努力摒弃以往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强调被动理解旧模式时,又应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用心性,发挥幼儿在认知、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陶艺的主人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资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可见,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应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能够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资料情境或收集与资料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陶艺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以愉快的情绪用心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必须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制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动,想象力也十分丰富。于是,一辆辆形态各异,造型可爱的小汽车便呈此刻大家面前。
2、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幼儿爱听故事,老师能够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简单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带给了条件。如:在制作浮雕《神奇的手》时,我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我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有小飞鸟呀,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呀,树林里呀……”。透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十分强,小朋友们个个制作出了他们心中的完美世界,有的幼儿制作出了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儿制作出了“手”汽球,有的制作出“手”花瓶……
3、小品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爱表演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每当在表演情境中,十分兴奋,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容易融入主角学习的情境中。如:有一次,在小品《可爱的猫》中幼儿们用自我的身体语言来表演猫在不一样时候的神态和表情。快乐的表演和模仿使他们不仅仅感受到快乐,同时进一步了解猫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在实践基础上,幼儿制作陶艺《猫》时体现了更丰富的资料。作品中有睡觉的猫;有玩耍的猫;有生气的猫;有高兴的猫……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直接体验。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使教育资料具体化,更能使幼儿从简单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到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自我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带给时光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透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如:在《蔬菜》制作中,我先让幼儿参与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并让幼儿参与布置“蔬菜天地”环境。并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自由探索:我除了引导幼儿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鼻子闻,并鼓励幼儿剥开豆夹、剥去芋头的皮、切断莲藉等方法“解剖”蔬菜,还引许幼儿边观察边与同伴交流讨论,使幼儿充分体验、感知蔬菜的特征。幼儿说:“黄瓜摸上去会刺刺的”“空心菜的梗中间有个洞”“莲藉切开有许多洞洞”“芋头爱穿一件衣服”“四季豆长得像泥鳅”“青椒长的像灯笼,中间是空的,里面有很多籽……”这是多么生动,真实的体验啊!幼儿透过自身的用心探索,获得了有关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以及内部构造等知识,为幼儿的陶艺创作积累了经验。
2、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
在陶艺制作时幼儿能够用自我表达的方式,来塑造不一样的艺术造型从而让幼儿能自由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及思想等。因此,教师要为幼儿陶艺创作带给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我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1)给幼儿自由选取表现形式的机会。如:在《蔬菜》制作中,允许幼儿自由选取表现形式。能够制作成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2)给幼儿自由选取不一样材料进行组合的机会。如:为幼儿带给了牙签、棉签、广告颜料、橡皮泥、各种色纸、卡纸等各种材料,允许幼儿根据自我的喜好选取,调动幼儿的学习用心性。(3)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取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用心性也提高了。
三、启发、引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潜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1、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
幼儿在制作陶艺中有时会被单调的制作手法感到厌倦和困惑时,会对学习陶艺失去必须兴趣。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以将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当然,我们说得“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状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在一次制作《蝴蝶》活动中,毛毛用陶泥来做蝴蝶的身体,按以前的方式我们还会同样的材料来制作它的翅膀。这时她说:“还用陶泥做蝴蝶的翅膀那多难看!”她开始表现出焦虑和困惑,同时失去了制作的兴趣。这时,我对她说:“我们还能够利用哪些东西来做它的翅膀使蝴蝶更漂亮?”经我的启发,她在区角找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材料,透过不断的尝试,最后用透明塑料薄膜来当蝴蝶的翅膀,毛毛解决了难题,同时在突破了旧模式时也获得了成功。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探索的兴趣,并让幼儿明白了陶泥与其它材料共同制作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2、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可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而我们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能引起幼儿探索的需要,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同时能让幼儿运用自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能将原有经验和获得的新知识整合起来,促进各方面潜力的发展。如:在制作头像《搞笑的表情》,当幼儿造型好头部的轮廓时,我就提出了启发性的问题:“在你哭的最悲哀的时候眼睛会怎样?”“生气时又有什么变化?”“个性高兴时脸又会怎样变”……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了创作的高潮。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脸部表情:有的笑的弯了嘴;有的哭的肿了鼻子;有的生气的五官都皱在了一齐。
3、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信心是幼儿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能够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用心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推荐性的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的创新思想和动手潜力等多方面的潜力上。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用心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仅能激发幼儿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幼儿的世界是幼儿自我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我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我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7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十一五”时期幼儿园继续教育培训班,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张迪,阿甲老师的精彩讲座,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两位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与在座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该如何走?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通过这次幼儿园教师继教培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广泛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蓝天育系翔幼儿园的张迪老师的“艺术欣赏与创作”,和阿甲老师的“图书的赏的读与妙用”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他们又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
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幼儿不同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好模仿,是非观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人。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二、学习技能技巧,提高个人能力
张迪老师结合他自己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他的美术作品,工作室及幼儿园美工区。使我们学到了一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美术教学的手段,让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单单一个制作画框就有很多讲究,例如画图的要领,颜色搭配等。授课内容完全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学习。
阿甲老师“图书的赏读与妙用”的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他结合实例,边示范讲解,使我们在幼儿“图书的'赏读与妙用”方面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常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幼儿教师继教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8
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推荐转学时,她想:必须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学校。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那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介绍自己,“随便怎样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情绪好极了。
“巴学园”的孩子能够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想学的课目,也能够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齐。音乐课,孩子们不仅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比如:我班的陈志刚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透过与志刚的家长谈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明白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志刚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自己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状况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志刚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刚小朋友融人到群众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透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一部分“总则”、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和第四部分“教育评价”中,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各项具体的要求。
要达到这些具体要求,教师不可能在一次、两次的培训中完成,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并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完成。
下面结合《纲要》的学习,谈谈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几个问题。
一、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的理解
《纲要》在“总则”中强凋,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并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组织实施”中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这里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对幼儿发展的认识和对幼儿学习的理解,渗透了更多的人性的东西,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幼儿个性、能力和学习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过去我们较多地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人小学做准备,而忽略了幼儿现实生活中应有的幸福、快乐,以至于我们过多地强调认识,强调幼儿要学会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顾幼儿的实际能力与需要。
而实际上,幼儿不仅是为将来活着,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为现在而生活。
幼儿应有时间慢慢地渡过他们的童年。
在幼儿阶段,学习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扩展和提升,它需要与周围环境中的人、物等相互作用。
对幼儿来说,学习的东西应当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义的,而能学的东西并不代表是他们一定要学的。
要落实《纲要》中所提出的上述要求,不仅要求教师重新确立自己的幼儿观、幼儿教育观、幼儿学习观,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多、较深的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和幼儿如何学习的知识。
教师要对幼儿这个群体的特点有相当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交往、沟通特点,了解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
同时也要求教师对每个幼儿有相当多的了解,了解他们各自应付外界环境的方式,也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家庭,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一个幼儿园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较深厚的关于幼儿发展和学习的知识,是否对幼儿个体有较充分的了解,以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信息的能力。
然而目前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些条文式的年龄特点上,而对幼儿在身体、情感、社会及认知的发展并无整体的把握,反映在课程中,就是教师无法根据幼儿一定年龄阶段典型发展状况的知识去准备学习环境和安排合适的经验。
在对待幼儿个体上,教师对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已有的知识经验、特殊的学习方式了解得很少,从而导致了课程中反映幼儿个体兴趣、需要和经验的内容较少,更缺乏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内容。
因此,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是对在职教师,还是对正在学校学习的教师),首要的是加强教师的幼儿发展知识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要加强教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以及特殊儿童教育学的学习。
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应提供给教师更多、更好的关于儿童社会的、情感的行为知识,提供给他们关于儿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知识。
当然,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知识,还应当包括教学的、科学的、文学的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教师还要有指导孩子进行各种活动的知识。
通过学习,教师要能够对幼儿的学习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有正确的理解,要能对幼儿个体成长中表现出的独特的价值给予重视,要能帮助所有的幼儿克服遇到的障碍,获得更好的发展。
幼儿教师只有以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为基础和幼儿相处,和幼儿一起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周围环境、与人、与事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具体的以及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活动材料,而且这些活动材料应当是变化的,具有挑战性的。
同时教师应当给幼儿足够多的时间去自由摆弄、操作这些活动材料。
在幼儿与各种活动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提供幼儿相互交流、沟通(包括幼儿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
但我们现在的幼儿园,能真正提供给幼儿足够真实、具体以及与他们生活有关活动材料的并不多。
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将一些并无挑战性的材料交给幼儿,而并不考虑这些东西的真实、具体性以及是否与幼儿的生活有关,这就造成了幼儿并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材料。
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十分的少,以至于幼儿无法进行自发性的探索性学习,他们大多数时间只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活动。
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应当是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应当让所有的幼儿都能获得成功。
课程的设计应包括幼儿所有领域的发展,因为这些方面是以综合形式对幼儿施加影响的,并非狭义的学科领域的学习。
但目前我们相当多幼儿园的课程只限于一些学科领域,并且这些学科领域是不相关联的。
教师注重的是某些技能的训练,或是如何将计划中设定的内容教给幼儿。
这样的结果,既没有考虑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无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视野,同时也忽视了幼儿在兴趣上和能力亡的个体差异。
幼教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尽管“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但应当看到,这些年的改革,较多的是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到实质――课程。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建立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课程问题。
1.关于各领域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应当包括幼儿所有领域的发展:身体的、情感的、社会的以及认知的,它是以综合的方式对幼儿施加影响的。
在课程实施中,一方面教师要传授一些领域的基本技能(如美术活动中工具、材料的使用技能等);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理解各领域的工具性质,将各领域作为幼儿认识环境、事物的工具(如语言、数学、科学等)来处理。
2.关于研究性学习幼儿园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周围环境中的人、物、事件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性过程,它是幼儿将学习、掌握的各种技能综合地运用到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同时也是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技能的过程。
这种研究性学习(有称“主题研习活动”、“主题探究活动”等)与以往的“主题”活动是不同的,它强调的是问题的研究,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领域仅仅作为研究问题的工具、手段,而不是相反。
由于研究性学习强调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和积极参与,强调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强调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某些问题,并且研究性学习还能使幼儿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对相当多的幼儿来说,研究性学习同时还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因而这种学习活动也越来越受到许多幼儿园的重视。
3.关于课程计划的制订以往教师制订课程计划,多以学科方面的知识作为主线,很少考虑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尤其是较少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而且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年龄班幼儿的课程计划,除了在某些学科内容上作一些调整外,每学年的变化是不大的。
因此,要使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计划方式有一个较大的改变,教师就必须对幼儿个体的需要、天赋和兴趣进行定期观察和评估,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家庭/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相互作用方式、兴趣差异、能力差异等)制订课程计划,以使课程适合于所有幼儿。
在制订课程计划中,要考虑动态问题,即课程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环境、幼儿以及幼儿所接触到的事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计划无确定的要求,对于具体幼儿园来说,幼儿的某些领域的发展是可以作事先考虑的,如动作发展,可以按其规律(从大肌肉到小肌肉,从大动作到小动作)进行某些活动内容的安排,但只能是根据具体年龄班的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订。
4.关于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如何相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为课程目标的实现,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和认知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如何与幼儿相互作用。
现在有一定数量的幼儿园不太注意教师与幼儿相处方式以及相处的质量,许多幼儿园在教师与幼儿如何相处方面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因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教师与幼儿相处,我们过去习惯称之为教育技巧,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策略,实际上教师与幼儿相处问题涉及到教育观、儿童观,也涉及到儿童发展观、学习观,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技巧或教育策略问题。
因此,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十分的重视。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应当直接、迅速对幼儿的需要、愿望以及发出的有关信息作出反应,并努力使自己的反应适合幼儿的特点和水平。
(2)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各种不同的交流机会(包括倾听并作出反应、集体语言活动和文学活动、一对一的交流、小组学习讨论等)。
(3)教师要通过支持和鼓励(包括通过注意或靠近)来促使幼儿成功地完成任务(允许幼儿在学习中犯错误)。
(4)教师要注意幼儿行为中出现的精神紧张信号(如新来园的幼儿对环境不熟悉、有的幼儿担心自己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等),并进行一些消除紧张的活动(如身体接触安慰或语言安慰、倾听幼儿诉说等)。
(5)教师要接受、理解幼儿出现的各种行为(如游戏中抢玩具、打人,做错事后撒谎等),教师要杜绝自身的一些不正确行为(冷落、笑话他们,当他们做错事后对他们吼叫等)。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0
眨眼间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回想这几年与孩子相处的日日夜夜,品尝了为人父母者的各种滋味,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颇有一番心得。
作为家长,我们不只是要求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我们更需要的是多给孩子时间,和她们一起交流、玩耍,培养她们良好的习惯。在平时的生活中,答应孩子的事情,我尽量做到,有时候做不到,就对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在与人交流中,不说脏话粗话。对于孩子的言行,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一些无意的行为而导致的不良后果,要先帮助她解决问题,然后再跟她讲明道理,尽量多用鼓励性和肯定的词语。
一、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人的良好习惯,大部分的行为均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在孩子的生活、学习、做事中,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所必需的。孩子一开始有不少行为是在成人的.要求下才做的,如饭前洗手,不断地对孩子提出这个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最后使其行为变成自动,这样就形成了习惯。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中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无声胜有声。当孩子按要求做时,父母一定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或奖励。这种强化会加速良好行为从被动转入主动再到自动,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生活、学习中看似很细节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理念。如微笑待人,看书、涂鸦时拿笔及看电视时正确的姿势,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嚷,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父母如果能抓住身边的这些小事,就能让孩子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与孩子多交流,形成平等友好的关系。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她,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
三、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她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喊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与孩子达成默契,当成与孩子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妈妈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妈妈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四、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她吃饭时她说“我自己吃”,当你帮她穿衣时,她说“我自己穿”,这时我们就应该让孩子独立来完成这些事情。可能她会弄得满身是饭,也可能她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她的兴致,而要信任她,鼓励她,给她学习和尝试的机会,让她在这个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成长,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在幼儿园的这几天,看到孩子一天天的进步,我们很欣慰,这些都是与老师教育分不开的,正如老师们所说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们也会及时向老师学习,共同培养教育孩子。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1
读了《幼儿园教育》中关于环境布置的一些板块,我深有同样的感触,孩子生活在幼儿园里,环境就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环境装饰之后令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就应该有不同的环境伴随着孩子们度过,让孩子们在绿色环境下健康成长。
在欣赏的过程中,其实我发现,书上有不少的环境布置在我们幼儿园也都有类似的装饰,看上去令人有种亲切感,当然也有不少装饰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创意的确不错。但这也并不能就否定我们自己的装饰,因为我们也有很多不错的装饰是她们所没有的,也称得上是新颖的设计了。例如:走廊上利用不同颜色的纸板制做的.星星还面带笑容,像和小朋友们眨眼似的,这种装饰起来,视觉效果也很不错;还有用绿色彩纸制作的柳树条还挥动着柳叶,为孩子们开辟了绿色的童话世界;经过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也伴随着孩子们的喜爱走进了幼儿园,室外两面墙体的喜洋洋、老村长、还有灰太狼、红太狼,每天孩子们都聚在一起谈论它们。在我们园里的每个班级又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精心营造的天地,中班的动画世界是贺老师和孩子最喜欢的;大一班的冬天的雪景,还有白雪公主是高老师和孩子们每天议论的话题;大二班的丰收景色是邹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创艺,表达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喜悦心情。无论是教室、走廊、还是室外这些画面也间接地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在总结优点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环境创设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操作性不强,不少装饰也只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这应该算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了,今后我们应该在考虑美观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在班级的区角环境布置中,既要有创新意识,更要能让幼儿动起来,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为幼儿提供环境,而应该更加注重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环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体现环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过看书欣赏学习,在总结自身的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环境装饰应该让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共同合作。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在考虑幼儿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力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动起来,从而发挥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2
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x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x。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3
让幼儿带熟悉的玩具、被褥到幼儿园,可以降低分离焦虑的程度。
新生入园,如何帮助孩子缩短“断奶期”,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家长和幼儿园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为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妨试试“幼儿园加、减法”。
“加法”——加强家园联系。利用各种渠道提前建立家园联系,持续不断地打造家园共育。我们幼儿园在完成招生工作后,会利用7月初的第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幼儿园“小脚印”基地含义的介绍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指导家长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请家长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的生活设施、学习环境、安全保护等,为家长利用入学前两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与习惯提供指导与建议。在第一次家长会过后,幼儿园会在开学两周与“十一”长假后,继续组织家长会,通过建立家委会,进一步做好家园沟通与联系;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和家长半日活动的开放,让家长在集体环境中观察了解自己孩子。
与此同时,通过暑期家访工作,提前建立教师和孩子的关系。带班教师通过“家校通”等形式与家长联系,确定家访时间与地点。教师亲自登门,在孩子的家里与孩子初步接触,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做好准备,同时也通过与家长交流,初步了解孩子。
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宝宝在线系统、空中电视台、家校通、班级主页、宝宝成长册、“小脚印园刊”等形式,继续加强家园联系。如通过宝宝在线系统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通过班级主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与家长可以配合完成的事情;通过宝宝成长册,教师和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共同了解孩子在家庭与幼儿园的情况。
“减法”——减轻心理负担。孩子刚刚入园时,一般都会哭闹,这属于正常的现象,这一时期家长和孩子都会带有一定的心理负担。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消除分离焦虑不仅仅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要解决家长的问题。通过家园联系,让孩子对幼儿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开学初再通过家长陪同入园,进入教室和老师、孩子一起做简单的游戏,一方面有利于孩子和教师之间感情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幼儿对陌生环境的心理恐惧。
与此同时,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班级里的“两教一保”往往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时我们幼儿园会通过抽调行政人员、教研人员,以及中大班的教师一起进入新生班,保证足够的人手安抚不稳定的幼儿,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情绪不稳定幼儿的哭闹现象,保证大多数幼儿不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
针对家长表现出的分离焦虑,适时地做好家长工作,入园的第一个星期,老师用相机把孩子一日生活记录下来,在幼儿园大厅的大屏幕上进行循环播放,并发布在校园网上。经过两周的播放,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消除他们的顾虑。针对个别家长表现出的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组织家长沙龙、团体心理辅导以及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明白怎样通过消除自己的焦虑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4
从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各种类型的幼儿园都去过,见到了许多幼儿教育的形式,下面简单的谈一谈我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的见解和心得体会。
一、幼儿教师的选择问题
幼儿园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它是为以后接受更高级教育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幼儿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仅要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导孩子们知识,还要有爱心和耐心,面对孩子的哭闹和无理要求,要热情开朗、活泼善良,要像个大孩子一样和孩子们在游戏中玩耍,也要温柔体贴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要知道你的形象、行为、习惯甚至说话的语气对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三岁的幼儿是学习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但却不具有太高的思考能力,他们分辨不出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二、 幼儿教育的问题
幼儿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其教育重心不是知识教育,而是重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心理与个性,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生理发育特点把教育融入于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在教育中要与幼儿保持平等的关系,让他们享受到尊重、自由,建立一种合作的气氛,给予幼儿表达自己能力的欲望和机会。在教育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以便在以后的教育中做出改变。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是引导而不是强制,幼儿也是有权利的,强制的让幼儿完成什么有时会起到反作用。幼儿教育不是死板的,对于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帮助,有的孩子活泼可爱,见到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会随着节奏舞动起来,这种孩子我们要给予鼓励和掌声,让这种开朗的性格得到好的发展。而有的孩子则比较胆怯内向,见到人也不爱说话,如果这种性格形成就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和表现自己的勇气而影响一生的发展。对于这种孩子我们要为其提供说的机会,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大力的鼓励,慢慢地让其建立自信心,一点点的加强与孩子们的交流。
幼儿教育注重幼儿智力和人格培养,大量的研究表明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智力和大脑的开发,适当的增加一些阅读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育和以后的学习都很重要。通过老师的阅读孩子们可以从中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理解,从自己的复述孩子可以锻炼记忆力和说话能力,一些手指操和积木游戏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手段。开发智力并不是需要刻意地去学些什么,在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活动都是对智力的一种开发。要注意孩子平常的行为和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这都是孩子自身智力发展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引导鼓励,你可能培养了一个小的爱因斯坦。在人格方面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阶段,其可塑性很强,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还没有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往往通过外界给予的评判和认识,家长和老师说“好”就是“好”。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良好、健全人格基础的建立,要好好教育引导,让他们对人对事的好坏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形成良好品德打下基础。
对幼儿的教育要以爱为主,但也不能过分宠爱,更不能打骂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不要事事都依着孩子,什么都帮他做好,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其完成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其与小朋友们分享玩具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快乐,慢慢培养孩子独立自强、团结友爱的性格。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实时,要聪明的对待孩子采用的战术,比如打滚、哭闹等。我们要软处理,可以把他放放在床上,等他累了再告诉他为什么不满足他的要求,好好的解释给他听,并告诉他打滚是没用的。孩子是懂事的,解释通了他就再也不会随便打滚了。如果一旦成功他的小脑袋里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下次还会再用,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 幼儿园方面
这里说的主要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从孩子来幼儿园乘坐的校车开始,就要是正规的校车,保证孩子们在路上的安全。在饮食上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饭菜的'材料和厨房要有专人经管,饭菜要即可口,孩子爱吃,又要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孩子在幼儿园游戏玩耍的器具符合幼儿活动的特点,而且要经常维护,防止破损器械对幼儿造成伤害。要有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并完全遵守执行,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安全。
四、家庭方面
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这里的事情,家长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要与家长时常沟通,把幼儿最近的饮食情况、学习情况和游戏情况及时地说给家长听。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家园联谊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多多了解老师们的职业能力,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学目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这个线也不能太早了,幼儿阶段是游戏玩耍、唱歌跳舞、四处淘气、有着各种古怪想法的阶段。而不是过早的背上升学的压力,坐下来学那些本该小学2年级学的数学题,背诵很多古诗,写很多字。让他们在这个年龄下长时间坐下来读书写字,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
家庭环境也要和谐,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大人的事大人私下解决,不要在家中有一种压抑的气氛。孩子是敏感的,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要让大人的错误让孩子承担。
以上是多年以来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心得体会,幼儿教育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与成就。我要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在其人生最重的阶段作出正确的引导,保证每个孩子有个健康的、快乐的、有意义的幼儿园生活。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5
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对于外界和新事物的感知是最敏感的。作为幼师,我们应该充分的应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做到有效的帮助幼儿获取经验。这时,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了。利用好信息技术,我们就能够达到声形并茂的效果。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选择幼儿喜欢的方法可以刺激幼儿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神经中枢,从而使幼儿能够很长时间的保持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形成永久记忆。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投其所好了。有的孩子喜欢从“图形”方面去记忆,那么我们就要利用生动形象图形来授课;有的孩子喜欢从“声音”方面去记忆,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各式各样的声音去授课。然而,一个班的孩子却不止一个两个,每一个孩子记忆的选择性也有所不同,倘若我们单单从一个方面去帮助孩子强化记忆是行不通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授课,这样的难题几迎刃而解了。使用多媒体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利用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加上应情应景的音乐搭配,就能使传统的略显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对孩子有吸引力。孩子感兴趣了,把知识学进去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并且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工具,在增强教学趣味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给幼儿创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的内涵以及学习反馈和学习评价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所以说,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动设计中多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利用飘然而来的情景及背景音乐,给幼儿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更能激发幼儿探求新知的欲望。孩子年龄小,兴趣维持的时间较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去阅读,是非常困难的事。但多媒体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达到最高点。
因此,只要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柔韧有余。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减少阅读的难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使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和谐而又高效。孩子在活动中感到轻松愉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希望和力求的一个结果吗?
总而言之,听了老师和专家们的讲座,收获了很多,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9-26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5篇)07-16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05-04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15篇07-13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汇编15篇05-21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10-25
省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10-28
学习任长霞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10-18
入党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