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9 19:17:2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门书籍,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其实很高兴在大学里初识了心理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已走过了一半,回头却看不到神秘沿途的风景,只留下时间的脚印。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

  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随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而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书籍是由各高校联合编辑,并且在大学开设专业课堂,为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解决上诉问题的。

  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

  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另外,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适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医学卫生的基本工作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环境卫生好了,个人卫生意识、卫生习惯好了,人的健康水平必然提高,尽管疾病不可能完全消灭。拉马克的进化法启示我们,地球上疾病彻底消除的那一天,就是人类免疫系统彻底退化的一天。但是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到来;所谓困难越大,信心越强。人类在与各类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免疫机制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

  从认识社会、认识自身出发,立足学习与发展,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大学生心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学习此书,再根据老师课堂的正确指导,我们一定可跨过那道砍的。当我们出现矛盾或是抉择时,只要想想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心理学知识,想着自我做心理调节,那么我们一定不会被那些琐碎的事情所困扰,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放弃的。

  虽然我没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心理学,在高中时还梦想着自己在大学时可以学习到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从图书馆借阅的.一些图书中略知心理学很深奥,所以要学好学通心理学并非易事,如果把心理学的东西以授课的方式讲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要找到一种灵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把模糊,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向学生解释清楚分析透彻确实很难。如果课堂形式繁多,做游戏,看电影,搞辩论,抢答题等等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么此课堂就帮忙解决了这些难题。现在,虽然不是主修那门课程,但是还是会有机会再次接触心理学,并且学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这个课堂的开设,更多的是在课堂的实践活动,大家都会积极的参加,在学习中学会对合作精神,学会相互信任,学会相信自己的伙伴,相信自己,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在未来的十几二十亦或是终身收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在从新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小心艰难的前行着,只是却不感觉到孤单,因为心里满足了。不会感觉到恐慌,因为我们明白怎么定位自己。在未来的大学生生活里,沿途的风景总是会消逝,那么看看自己的脚印吧,哪一段走的比较直?哪一段的

  印迹深刻些?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那么未来的道路上,错过了风景,却留下痕迹。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2

  当今的社会里,压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今天的教师的压力与比过去相比要大得多。如:课程改革、教学行为、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专业发展……

  通过《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现状及职业压力带给教师的影响;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掌握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有关理论。并从中受益,并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深有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要淡薄名利,随遇而安,不要斤斤计较,愤愤不平。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二、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等,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善于鼓励教师。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也一样,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样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肯定、鼓励。

  三、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而且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试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

  第三,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第五,换位思考,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多看主流的和正面的事物,避免以偏概全。第六,低调处理问题,知足常乐。人生中的自我由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构成;面对完美的渴求在,我们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平常人的心态,告别心理困境。

  四、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自身心理按摩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每一位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让学生的学习更优秀,让家长更满意,让校园更和谐。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

  今甚是有幸,期遇了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它作为一门校级选修课程,起初,我并未真正意识到它的“份量”,在接受杨戈老师对它逐步深入地讲解过程中,我对于这门课程的看法才得以慢慢改变。压力管理心理学作为沟通交流类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它的开设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虽说不能妄想通过短短八周课时的讲解让我们去深刻领会这门课程的奥秘,但至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中我们可以学会或找到一些化解生活压力的方法,对于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在深入地聆听杨戈老师的授课过程当中,我才越发地觉得老师的授课是极具其个性、鲜活,让我感觉在听的过程中甚为放松。正如杨戈老师所强调的那样:“教给我们理论性的东西不多,大都是具有实在性、可实际操作的”,这一点在杨戈老师的授课过程当中我也深有体会。杨戈老师将我们生活当中一些普通、常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逐步引出深层次和内在的东西,从而教我们用多维的眼光看待问题,运用多元的方法处理问题。“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们排斥父母对你们的爱,而是你们不适应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杨戈老师的这句话令我尤为深刻!

  我们也应该知道,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是极具现实性意义的,因为它会教我们正确处理生活琐事及问题的方法,对于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即使它的功能还不足以让我们达到柏拉图所言的那种人类灵魂的最佳状态:“一个有德性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于主导地位,并用之统帅激情、控制欲望,从而达到灵魂的最高境界。”,但是它却可以教给我们思考问题的别样方式以及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我们活得更加的轻松、愉快。正如杨戈老师以“苹果”为例而引援出的“上堆、下切、平移”理论,其中的“上堆——要求我们应用宽泛的思维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站在一个高于事物亦或问题的角度去审视它,应有杜甫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而“下切——则要求我们看待问题时应将之具体化,这样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因而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办法”;“平移——则需要我们懂得将事物或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对比事物之间的差异,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学会在事物亦或问题之间进行相互转移,这对于压力的化解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功能。”简单地说,对于“苹果”这个事物,我们要思考它不仅仅单纯是一个苹果,同时也要思考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苹果,还要思考与苹果相关联亦或类似的东西还有哪些;而压力的化解也亦是如此。毫无疑问,这是在教我们多维度的看待事物,多元化的处理问题。

  虽然和杨戈老师的相处只有那么短短的八周时间,但我们无一例外地发现杨戈老师始终在坚持着,坚持着什么呢?那就是在授课前总会留15分钟的时间给我们提问,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不管我们提的问题是多或是少。15分钟短吗?NO!不短,15分钟足以让老师给我们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充分发挥15分的爱。在杨戈老师的教学理念中,我发现其实老师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单纯地为提出问题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占为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看待问题的多维角度,培养我们转嫁及和谐处理问题的思维;诚然,这一过程中也不断强化了我们学会提问题、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很多时候在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心里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所谓的解决办法,因为那千篇一律的方法也许并不适合我们每一个人所遇到的问题,方法只是一种借鉴,我们内心深处想要得到的是一种启迪、一个方向;所以对于杨戈老师授课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是较为欣赏和支持的,当然,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也获益匪浅。

  在校级选修课上,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它的认知都存在着一种误区,即认为校级选修课并不重要、可上可不上,选校级选修课只是为了拿取学分。因此,你会发现校级选修课堂上出现一种怪圈:“开学第一节课时人很多,逐渐的就变得越来越少,到后面,去上课的.人数都不足一半,等到期末的时候便又门庭若市了。”对于“如何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留在课堂上”这一较为棘手的问题,我认为那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学校的教育体制、老师及学生本人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此关于学校教育体制我就不加以论述了,我就仅从老师与学生这两方面来简要谈谈个人的看法。

  恰当地接触和了解有关压力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杨戈老师在教授这门课时是极具其教学特色和彰显个性的,就如杨戈老师用一张撕成两部分的纸来讲述“我们与父母之间矛盾、复杂的关系”时,以深动形象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了两者的关系,给我们以深思和启迪,紧紧凝聚了我们在课堂上的心,我承认,老师确实很有魅力,那节课我听得很认真。

  杨戈老师的授课艺术的确毋庸置疑,但还是美中稍有不足,那节课我向老师表达了我的个人意见——“老师应适当地以富含教育意义、与压力管理方面有关的影视作品来丰富老师所带给我们的教学资源”,老师接受了我的意见并解释了他没有那样做的原由,老师说他每年都在转变教学方法,以便我们能更好的接收,让我们掌握得更多;虽然老师之前使用过,但我想说:“老师每年教的学生都不一样,恰当地运用教学音像资源,真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不仅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对于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进行交流沟通也是极具裨益的。”

  本着让我们更好掌握知识的心,杨戈老师每年都在改变、反思和提升自己,这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敬重的,老师殚精竭虑地为我们准备每一堂课,这就是我们留在课堂上最好、最具说服力的理由。

  学习是一种师生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需要师生双方的积极配合;并且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着引导性的作用。”作为学生,我们必须得改变我们对待校级选修课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人生、改变命运,态度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愿意留在课堂上;对自己负责的人都应该知道:“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授课老师,他们身上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有属于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留在课堂上的根本,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在于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同时,由于人天生所固有的缺陷——惰性,这就要求老师进行适当的点名也必不可少,点名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对学生的惰性进行适当的约束,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4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书中的很多理论,如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帮助我们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ARCS新的动机模式,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为教不好学生而苦恼。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于学生的不了解,没能正确认知学生这个年龄的心理与生理的发展,并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去设计和实施教学,往往不能去的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区别的、学生在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上也是有差异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

  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书中所提到的很多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结合学科特点的教学对我们的工作有很直观的指导作用,并具有可操作性

  系统的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我会把所学的用于工作中,做出精品教育。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为人师者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

  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通过研读《学科教育心理学》和网络学习,我从学习心理和学科的学与教两方面,了解了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及教学设计技术,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专业知识,让我从心理的层面重新思考学与教,重新认识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受益匪浅。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5

  十种心理弱点

  十种弱点

  由于抑郁而形成认知失真的十种现象,一旦您情绪不佳,不妨对照一下。

  如您是属于某一种,那么请自我调整自己的弱点。

  (一)放大化

  有位青年想与女友约会,结果汽车久候不至,他愤然道:“我无法容忍这件事,这个世界糟透了。“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放大化吗?只能说,不能按时与女友约会,这件事不尽如人意,但也不是无法挽回的,更谈不上整个世界糟透了。其实,等汽车也许只有1O分钟,但他感到很长很长。如果不是赴约会,而是在与女友亲密交谈,即使是一个小时,他也会觉得约会的太短。

  (二)疑心病

  凡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例如,有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有一名学生打瞌睡,竟得出这样的推论:“看来,我的确是个不受欢迎的教师。“据了解,这个学生前晚熬了夜。又如,有位妇女见到别人小声交谈,就认为是在议论她。

  (三)争公平

  具有讲公平的人,要求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应该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同样的待遇。其实,世界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人吃鸡,鸡吃虫,虫吃草,这公平吗?企求绝对公平的结果,总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忌恨比自己强的人。

  (四)应该论

  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式“所操纵。例如如果我对某人好,他就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如果我为某事工作,就应该获得,否则,就要忧郁寡欢,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有资格立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实际上,这只是。

  (五)贴标签

  人在愤怒时,最常发生的变形,是给他人“贴标签“。例如:“品质恶劣“、“落井下石“、“蠢驴“等等,这样一来,根本就看不到对方的任何优点,只能从标签出发来对待人,从而造成彼此之间相互仇视的态势。

  (六)依赖癖

  有的.人依赖异性,有的入依赖,有的人依赖子女。一旦离开他人,便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的依附性,使人注定会生活在对孤独的极度恐惧之中。离开这种情感陷阱的最好办法是要人格独立。

  (七)寻赞许

  许多人把获得他人的赞许,作为自己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一旦别人不再施舍赞许,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就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寻赞许者的错误在于,把别人的赞许做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质是:“不自己“。

  (八)至善迷

  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十全十美,尽善尽美,到头来,却使自己或别人变得无法接受。无缺在这个世界上是根本找不到的。人的一旦陷入这种绝对化的境地,就会与现实撞车,就会泛起一种幻灭感。

  (九)自封心

  具有自封心的人,总是借口秉性难易,不愿再自己,发展自己。例如,“我这个人特爱冲动,这辈子无法改了。“仔细一想,他这是先给自己扣个帽子,然后,在大帽底下开了小差。其实是害怕约束自己,企求原谅自己。

  (十)内疚狂

  过分的内疚是一种畸形感,总是主动承担本来不是自己的。例如,有位妇人认为:“我对女儿的离婚负有不可推卸的,因为我没有同女婿好好谈谈。“这种负罪感,使她经常在心绪不宁的情绪下生活,似乎女儿离婚,完全是她的过失。这种自然是于身体极有害。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6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

  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以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7

  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际关系,才能使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

  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8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习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9

  现代人越来越压不住火!

  愤怒,确实是普通人最不善于处理的一种情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伯格市的愤怒化解研究所主任道尔·金特里博士曾统计过,每人每周会发怒两次,男人发怒的强度要大一些,女人每次发怒的时间要长一些。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向来以隐忍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压不住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生存压力成为人们易怒的根源。第二,价值观的碎裂,让人们觉得未来无法把握,而曾经教导人们“温良、忍让”的传统文化,也面临消亡;第三,自然环境的缺失,钢筋水泥的围绕,使人们越来越不安;第四,缺少朋友、缺乏沟通,让坏脾气只能通过谩骂得以宣泄。

  愤怒的生理反应会让全身“中毒”

  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全身的肌肉,你的脖子后的汗毛,你的血压,你的血糖水平,你的心率,你的呼吸频率,你的肠道,甚至你手指头的温度……都会发生反应。陕西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天布对此也表示:“人生气时,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分泌都会增加,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虽然生气和长跑同样会造成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但长跑是血压缓慢上升且心跳加快的过程,回落过程同样缓慢;生气则是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或老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并心肌梗死,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因素如果相互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疾病。

  除影响健康外,怒火还会使人的判断力降到零点,并严重破坏人际关系。负面情绪可能伤害工作和家庭关系,从而导致丧失别人的尊重和自尊心。当我们在愤怒的情况下,会自以为是对威胁立即做出反应,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我们看起来无比愚蠢。

  解决心情,才能解决事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常说这句话。压抑情绪有害健康,但没有节制的.发火同样于事无补。即便你再猛敲方向盘,也不可能让前方的红灯变成绿灯;对送快递的小伙子发火,他下次只会最后一个给你送件。我们需要做到的,不是随意发泄一通,这样只会让你事后懊恼、悔恨,甚至吞下错误决策的苦果。对此,建议大家随时备好8个“灭火器”。

  1、语速降低2/3,音量降低2/3。人们在发火时,主要表现就是声调变高,语速加快。下次,即便你怒火中烧,也一定要求自己用缓慢的语调说话,声音大小使对方能听到即可。

  2、闭上眼睛。人们形容生气时常用一个成语,“怒目相视”。当你生气时,尝试闭上眼睛或将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可以快速浇灭怒火。

  3、转转脖子。细心观察能发现,人发怒时,脖子是前挺僵直的。这时,不妨将脖子向左右两肩处转动,缓解僵硬。

  4、拥抱自己。发怒其实是疏远自己的过程,用双臂紧紧拥抱一下自己,可以缓解紧张和不安定感,更加从容。

  5、闻闻植物。嗅觉对于人体的影响,可以直达后脑、前脑和丘脑。生气时,将鼻子放在离绿色植物10厘米左右的位置,深呼吸5次即可。

  6、自我解嘲。幽默是一剂良药。下次你忍不住要拍桌子时,想象一下你看起来多么傻,或表达愤怒不当时多么可笑。

  7、击掌、跺脚。如果你生气时旁边无人,也可以用击掌和跺脚的方法来缓解怒气,时间不需要多,两三分钟即可。

  8、有备无患。对于开车人群,应提前选好行车路线,避免拥堵;适当开空调,让自己凉快下来;行车时听轻松舒缓的歌曲;常备一瓶水,为身体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0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习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的认识到了心理学的含义,我被其中的奥妙吸引,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并没有很多的虚幻的东西在里面。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们的心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时无刻,心理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心理学是无所不在的。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朋友等诸多事业的发展和维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多的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行为方式。社会对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要求也提高了,那就是他们必须拥有的素质。其实一个健全的有素质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人。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只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

  在学习心理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给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困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就是心理学上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学好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习上来说好,而且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虽然这段时间的心理学学习非常的短暂,但它对我的影响颇深。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丛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只要你足够的了解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自己,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成功的路上踩下坚实的脚印,去欣赏生命之路上每一道美丽的风景,欢乐平实。

  谈到最后,再回到我所学的课程当中来,在学习以来也许是由于课时的原因,感觉的学的总是很紧张,在专业知识方面虽然有所针对性,但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专业性的互动的气氛。虽然丛玉燕老师的讲课很具有亲和力,但是我们所接受的却只有在下面听,缺少一些自身的感触和体验,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和体会,也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感受来说的,但希望对丛老师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1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成人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2

  一、课程和教学的关系

  要想明确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就必须知道“课程”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从现行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一门学科的定位来说,我们可以把“课程”视为一种“在教学目标、内容、计划等方面都已设计和编制完备的静态的产品”。

  已经设计和编制好的课程一旦被选用,课程就进入了实施阶段,课程实施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行动。”因此“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实施课程的活动过程。

  不少课程论者把教学看作是课程领域的一个部分。因为他们认为没有教学,课程设计和编制变成了一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个隐喻,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十分的有益。

  “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是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教师则是施工的工匠,教学效果是以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程度来衡量的。

  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这是赛前有教练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球员要根据赛场的具体情况随时作出明智的反应。

  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一乐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关键在于指挥家和乐队对于乐谱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这三个隐喻告诉我们课程和教学肩负的任务不同,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先后相续、动静有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想方设法的做一个出色的工匠、球员和演奏者,却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如何确定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加强课程研究,使自己对所担负的课程教学任务有一个清醒的、明确的认识,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会容易得多。

  当我们跳出课堂、跳出学科,站到课程的位置,用课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也会在自己的头脑里变得清晰和浅显。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我们明确了之后,可以再重新审视这三个隐喻,来思考自己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还是教练和球员的关系?还是指挥和乐队的关系?不一样的师生关系,能反映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学思考,不一样的教学情态和效率。我们可以对照这三个关系和三个隐喻来检讨自己的教学,来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识。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3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习心得,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近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习。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4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

  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为问题。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部分联系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的本质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遗忘规律

  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

  ⑵遗忘往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倒摄抑制)

  ⑶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⑷与个体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5、情绪(emotion):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注意区分)

  8、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

  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5

  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上了8周的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王慧琳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因而学习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学习心理学概论,可以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有点自卑心理。这带给我许多困扰。可是也因为自卑,让我想在另一方面来弥补。如果没有来源于内心的自卑,我不会埋头学习,很可能被许多事情分心。因为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动,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强,浪费时光。这就是我在心理学概论上课之前的想法。也许也正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通过这几节课上课和课下独立思考,我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改变看事物的角度”——克服自己的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这些都需要心理学概论课上所讲解的道理来调节自身的悲观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调节,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结果。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王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出了一点点自卑情绪外,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我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活泼生动,

  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如果想干的事情未完成,会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不会转移注意力至其他事。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这就使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不完善,但是这也是在未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学校的确应该开设这门课,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某些学习压力较大的院系设置这个课的必选课,以调整我们学生的心理。这就是我对这个课的一点小建议。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学习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与他人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有了对自己合理而正确的认识,有了从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心,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