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1
人生难以一帆风顺,定会跌宕起伏。这起伏,可能对生命的旅途无关痛痒,诸如作业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诸如高考、从业……
但是,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只有活在世上,我们才能感受到一切的真实存在,也才有机会去细细品味人间的美好和甜蜜,同时也能体验人生的艰辛和痛苦。
书中,春生,这个人物在故事中并非因为外界原因而死亡,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阴冷印象。被征去当兵时,他从未想过要轻生;为了抢一些食物而遭受伤害,他也没有想过要轻生;一次又一次地逃脱追捕,被重新抓回来,他依然没有想过要轻生。他知道,战争终将结束,即使周围一片黑暗,但在那遥远的地方,仍有一丝微弱的光明。他坚持度过了战争,最终却选择了轻生。或许,是因为从县长的高位跌落,再受到万众指责,身心饱受摧残,内心的光明比战争的结束更加遥远无期。无论如何,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胜利降临前。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是的,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无论是好是坏、快乐或悲伤,所有的一切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福贵,本书的主人公,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渡过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色彩。尽管他家道中落,地主家的`公子沦为无家可归,亲人相继离世,甚至他最亲爱的外孙苦根也去世了。前方的路途充满困厄和痛苦,他自问活着为何?面对黯淡的人生,他为何要默默忍受每一天?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使他身心俱疲的世界中苟延残喘?读完《活着》,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却找不到答案。苦根离世后,他没有选择随着已故的亲人一同离去,而是每天与老牛为伴,独自在这个世界上度过寂寞凄苦的日子,体验着世间冷暖无常的真实。
生命是一切享受的基础,也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我向往未来的日子,对未知充满期待。尽管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但我始终坚持不懈。即使亲人都远离我,只剩下我一个人和一头老去的牛相伴,我仍然坚定地要活下去。我希望这头牛能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后的伙伴。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有一片未被黑暗覆盖的明亮之地。我被福贵那种渡过一切苦难却依然微笑的顽强所震撼,他永远不会被困难打败,对生存和生命有着无法言述的渴望。
活着,这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只有当我们具备才华时,才有机会去思考和感受悲喜之事;只有当我们拥有资格时,才能对成败进行评价;只有当我们保持内心宁静时,才能品味荣耀与耻辱;只有当我们有精力时,才能深入思考生死的意义……。
有生命,才能享受这一切。活着,真好。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2
《活着》其实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说更好的活着。
《活着》却又很复杂,它将人们放置在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里,将“活着”最宝贵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们面前:以回忆的姿态,去深刻地体会“活着”,艰辛,本然,宁静。就如林荫下的福贵,牵着老牛,念叨着亡故妻儿的名字,依旧充满感情,仿佛他们从不曾远去。
福贵,一个命运坎坷的主人公,一生充满了挫折与困难。在所有亲人先他而去之时,亲情的温暖被死亡无情地撕成碎片。然而,他以超乎想象的顽强和执着活了下来,没有被逆境击垮,继续紧握住生存的最后一丝希望。
在阅读《活着》时,我深深感受到了福贵经历的不幸遭遇。他的亲人一个个因病痛和意外而去世,生死别离无情地折磨着他的心灵。然而,尽管如此,福贵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从一个纨绔子弟逐渐转变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正是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唤起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对于活着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活着并非毫无意义地延续生命,而是为了内心的信念,将生命演绎为卓越的存在,战胜一切失败和痛苦,永不放弃对希望的追求。
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一个人经历过生死考验,领悟到生命的珍贵和不易,活着成为一种信念,而不仅仅是追逐功名和他人评价时,也许我们能像福贵一样:独自一人却不感到孤寂,因为我们能从大自然的万物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快乐;也许我们能做到对于自己的过往,面对生死别离时心态泰然,因为活着已成为内心最坚定的信念,洞悉活着的真谛,不会因为生死离别而动摇;也许我们能夕阳西下时,与老牛相依的淡泊和宁静。
活着是一种天性,是动物本能中对生命的珍视与渴望。活着是纯净美好的,是本真朴实的。人类为了活下去而坚定地前行,无论前方是黑暗还是光明,是荆棘密布还是鲜花盛开。人们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活着——在活着本身面前,其他一切都不足以成为驱动力。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3
故事从田间惊扰“我”睡梦的老人的吆喝声开始,他正在开导一头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听到老人的吆喝声后,竟然“仿佛知错般地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仿佛人与牛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间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惊讶:“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释后,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这哪里是在和牛说话呢,老人分明把牛当成一个孩子,需要人讲道理,需要人哄着去干活,而不是通过鞭打。为什么老人与牛会如此亲近?他们之间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初读到此只觉得老人可爱,而回过头来看才醒悟老人的这种天真憨厚背后所沉淀的是什么。用来骗老牛的二喜、有庆、家珍、凤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亲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贵。
“我”醒来上前搭话后,老人便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后,“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现,贯穿了整部小说。除了出现在老人的故事里作为自己生平的一部分来讲述,它还出现在老人讲述的间隙,“我”跳出来和老人面对面时。而这种时刻,往往就是读者被悲伤袭击得忍不住要落泪的时候。第一次是老人讲到自己年轻时一夜之间输光家产,爹被气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时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黄的水中,只露出脑袋和一条长长的脊梁”的姿态出现了,池水正拍击着它的脊梁。这让人不禁想到彼时几为苦痛所淹没的一夜落魄的旧日公子哥,痛苦时时撞击着他如水拍打着牛。所幸他没有沉沦,牛那条露出水面的脊梁似乎预示了他后日的站起来。
第二次是老人讲到自己被抓壮丁抓走,从战场的生死线上捡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却发现娘已去世,而赢去了自己家产的龙二也因其财富被枪毙的时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着青草。跟着福贵一路走过死亡地带的读者,在突然看到这样一幅宁静的画面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仿佛久久笼罩的阴霾悄然散去,我们发现阳光是那么温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饱经风霜的老牛是那么宁静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状态。我顿有一种被生命紧紧拥住的暖然与踏实,而眼前的一切都那么来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伤痛已经无所谓了,重要的是,他还活着,我们也都还活着。老人给牛套上了犁,生活还将继续。
第三次出现是老人讲述到有庆被抽血过度而死,自己背着重病的妻子家珍来到儿子坟前的时候。这一次没有对牛的正面描写,牛正在犁地,它周围是浑身散发着生命力的在田间劳作或休息的人们。福贵在向人们讲说“做人的道理”的当儿向牛吆喝了一声,他说:“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就是他朴素却深邃的人生哲学。与周围热闹的人群相比,牛显得安分而踏实,浪子回头后的福贵也正是如此,他没有被困难压垮,更没有在自己遭不幸后向社会报复,他不偷不抢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当生命所赋予他的一切,负重前行。
最后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亲人一一离他而去,最后他剩下的唯一的亲人,他的孙子,那个一心等着买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讲述自己怀揣着钱,买下了一头即将被宰的流着眼泪老牛。这不就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对死去的孙儿的承诺,更不是对“把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的家族复兴的执着。牛的眼泪让他看到了对生之眷恋,在死亡面前再无所求,只想简简单单地活着,无论那需要承担的是什么。我想正是这与自己毫无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触动了他,让他把它牵回了家,并取名福贵。至此,故事结束,老人的讲述与现实合而为一。而从故事中走出来读者,将以新的眼光审视眼前的世界和我们的生存状态。
我们不难看到,作为一个贯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结构上起了结构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现都是一定阶段的结束,新一阶段的开始,新的故事又即将展开;另一方面,从叙事上说,作者安排将镜头从故事中切换到有着安静悠然的`姿态的牛身上,能暂时切断读者的悲伤心绪,让我们得以舒缓一口气,而不至于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绝望,将我们拉回现实,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现实生活真实的美好;此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牛”有着它深刻的象征意义,每一次出现,都是这种象征意味的凸显。“牛”的意象在中国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内涵,比如勤勤恳恳,比如踏踏实实,比如默默无闻,比如忍辱负重。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现时暗示的生命的坚韧,以及后来让我们感受到的对苦难的忍受与超脱,对生命的珍视,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体现,向我们传达一种生命哲学。牛还与泥土紧密相连。福贵对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开头福贵赶着牛用粗哑的嗓音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这里头的自鸣得意,对荣华富贵最质朴的轻蔑,对当下生活的真诚的欢喜,与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么不同,把中国人自古以来浓浓的乡土情结仅以一个浅薄的“路远迢迢”来解释,这种朴实憨厚、生命的张力,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深深感动。福贵如此爱着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于这广阔的温柔的土地的召唤。
有批评者认为,福贵的活着只是一种麻木的存在,没有幸福,也没有尊严,他让老牛与自己同名正是将自己物化,将自己的生命状态等同与动物的表现。作者的意图在于“企盼自己乃至中国人皆能像福贵那样‘温情地受难’” 。这种说法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说那些被他点点滴滴铭刻在心的人间温情,不说他对春生出于对来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选择的不责怪,单就他对一头垂死老牛的态度就能说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么会救回一头老牛呢?历经苦难悲伤而依旧善待生命,这难道不是一种悲悯吗?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觉不到痛苦与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淀,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为,活着本身即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因为不抛弃、不轻视、不虐待,而是拼尽全力去维护,去爱。而没有幸福一说,只能是旁观者置身事外,自视甚高的妄加揣度。余华在小说前写道:“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也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给牛命名,我以为恰恰体现了他对自己生命意识的自觉,他从牛身上看到了某种相似。古人说“万物有灵”,为什么偏偏是福贵将自己物化而非将老牛人化?米兰昆德拉说:“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样做。动物不是从天堂里放逐出来的。狗和人之间的爱是牧歌式的。”
福贵与牛之间,也可以说是这种牧歌式的感情。他与牛的充满情趣的对话,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个体在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纯粹的生命对话,这正源于福贵对不仅仅是人类生命的尊重。而他以亲人的名字呼唤并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对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怀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托之所在。而企图让人温情的受难一说,余华早已作出解释:“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们没有资格去对这一形象作出道德评判,因为我们对他的苦难并不能感同身受,我们谁也不能说自己面对如他所承受的苦难时能作出多么“有价值”的抗争,我们谁也不能肯定自己会不会堕入绝望的深渊甚至去伤害生命。
“死也要活着”是战场上几乎处于绝境的老全对大家,也对自己说的话,这句话伴随着他一次又一次走过了枪林弹雨。看似悖论的五个字里,生命的信念与坚韧,对“活着”的留恋与执着,却散发出动人的光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这些活法并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别。而当我们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触摸、去感受、去理解这个世界时,相信一切都会那么不同。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4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我终于看完了《活着》。这部作品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近,我听说新车站楼顶上有人想要跳楼自杀。虽然我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我相信与福贵相比,他们的境遇肯定有很大的差距。这让我深思,生活中的困难与痛苦都是暂时的,我们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总会有转机和改变的机会。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余华在书的一开始就点明主旨,也为之后的记叙作铺垫。
作品采用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福贵生动的日常语调及其对命运的屈服,向人们展示了将苟活作为生活目标的状况,使作品更深刻。其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去,一次次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但他却有着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在他发现害死他儿子的凶手之一是春生时,他深明大义,也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春生面临绝境时,福贵也依旧尽了朋友的职责,劝他要坚强地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
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回想福贵的经历将给予我们勇气继续向前。这个世界确实存在不公平,有些人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像福贵一样辛勤劳作一生。面对这种不公平,抱怨和逃避都是徒劳的,也许我们需要学习福贵身上那种顺应命运、随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给予我们太多无奈与困惑,像福贵那样经历了许多仍然顽强生存下去,他对生存其实并无明确认识,只是以一种动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续生命。但他在暮年却能以一种洞察人生的乐观来对待生命,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的启迪。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5
一个人,一场故事,一生遭遇,成就了《活着》。曾经的繁华如今已不再,他从一个富家少爷跌入贫困农民的境地;他与父亲发生冲突,家产输得一干二净;儿女离世,妻子辞世,女婿也离去,连外孙也早已离世,然而他仍孤独地存活着,与寂寞为伴。
在黄昏的田野上,我看到了富贵和他那头老牛一起辛勤地耕耘着田地。听着富贵对牛说的那番话,我不禁感到心生怜悯,差点掉下泪来。与此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余华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残酷现实。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让富贵继续活着呢?他失去了亲人的陪伴,失去了爱情的滋润,只剩下大半辈子的苦难与艰辛。那么,富贵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而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呢?
福贵看到龙二因赌博而失去一切的那一刻,既庆幸又后怕。他庆幸的`是,自己没有遭受同样的命运,而后怕的是,本应该是自己承受这一切。人生充满了未知,生命也是脆弱的。当年轻气盛的自己因为不负责任而导致父亲去世时,他意识到自己害死了一个人;当被抓去当兵后无法与母亲道别时,他明白生命是如此脆弱;当家人一个个离世时,他深刻体会到活着并非易事,活着是多么珍贵!
种地的艰辛,让他深刻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公社的困苦,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活着即是幸福,无论经历多么艰辛,只要活在世上就是一种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坟墓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当亲人一个个离世时,会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现有的生命。他明白,活着是多么美好。
余华在自序中写道:“‘活着’这个词在中国语言中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并非来自于呐喊或攻击,而是来自于忍受。我们需要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这段文字表明了富贵人士面对生活困境和绝望时选择的是忍受,而非反抗或蔑视。有人也许不害怕死亡,但他们肯定不希望死去;也许有人渴望死亡,但他们一定不愿意主动选择死亡。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相关文章:
余华《活着》读书体会与收获范文2022年09-01
余华活着读后心得体会04-14
余华活着读后心得范文11-22
余华的《活着》感想及心得(通用28篇)08-09
余华 《活着》的读书笔记范文700字(精选24篇)10-15
余华活着的读书心得体会04-01
关于余华活着读后心得范文08-22
活着余华读书心得04-18
《活着》余华读书心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