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13 17:27:10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

  最近一直在读《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书的作者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曾先后在七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过短期课程,并致力于著述工作。作者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这本《与幼儿教师对话》就是她幼教专业的经典之作,细细品读,受益匪浅。

  作看在书的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其实,爱与接受一位新生儿的标准,可能只有一个,就是生下这个婴儿。出生后头一两年父母对婴儿所展现的无条件的爱与接受不仅奠定了孩子日后自尊的根基,也让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面对负面的意见或批评时能继续把握住自己。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人个自尊的标准。”

  今年是我第一次带小班,通过接触与了解,班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依赖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现象很普遍。在家基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祖宗”。生活自理与自我情绪调节能力都很差。到了幼儿园,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老师对幼儿有常规要求,与家中的氛围很不同。使得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我班中的刘若熙小朋友,在近一学期的接触中发现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小朋友,在学习手指律动时发现她做的动作不对时,老师轻声纠正她,她就会立刻眼泪汪汪,低下头不说话。原因就是在家中父母认为小朋友很聪明厉害,时常表扬她,所以在老师单独纠正她的时候就觉得老师是在批评她做的不好。还有一个小男生申佳睿小朋支,平时在班级中特别调皮,在家中他的妈妈经常会对做错事的他进行严厉批评,有时甚至会打他。以至于申佳睿在班级做错事时,老师问他原因,他总是低头一直说:“我错了,我错了,对不起,下次我不敢了。”因为他已经习惯批评和道歉了。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往往会束手无策,但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所接受的人、环境、文化都很不相同。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书中的第七章幼儿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中提到:“适合幼儿的教学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非结构性的,并且必须在希望幼儿学习适当的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注意到幼儿气质与情绪的培养。其次,适宜的幼儿教学应该以知性为主要焦点,而非以学科为寻向。应提供幼儿均衡的个别活动与小组合作性活动的机会。让幼儿从事刺激具有批战力的工作,而且应该定期给有需要的个别儿童提供系统化的教导。”

  所谓非正式得活动一般包括这几种:

  1、自发性的扮演活动,比如我们小班最常见的娃娃家区角,是小朋友行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可以自由扮演自己向扮演的角色。

  2、艺术与关劳活动,在小班艺术中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专业技能训练,在美术活动中应积极去培养幼儿手眼协调和细致的观案力。

  3、小组合作的延伸探系活动或类似的探索与建构性方案,其中老师的角色为顾问而非教导性质,留跟多的时间让小朋友友自己去探索,实验和发现。

  作为新教师的我加入幼儿教育行业才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未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育距离“专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一年半中,面对孩子、家长我还有很多不足。但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在园里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在园外多阅读专业知识书籍,园里经常组织的名师课堂和各种网络学习我也会更积极的去参与,行“专业”事,做“专业”人,为更好的成为“专业”幼教人而努力!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

  丽莲.凯兹博士对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托幼机构的评价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形成,她强调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性,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适宜性。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成人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适宜的?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可借鉴的?什么样的师幼互动是有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是它帮我解决了这些问题。

  书中就“兴趣”还是“兴奋”这一问题,说到:教师在选择活动时,要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而不是让幼儿兴奋的活动。那么“兴奋”与“兴趣”究竟有何不同呢?根据葛契尔的定义:兴趣是个人由生活经验中组织、累积、培养出的特殊气质,会促使个人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东西,从事喜欢做的活动,寻求特别的技能、知识与目标,以获得注意和学习。凡是能培养和增强此特质的.活动(幼儿教育m.smTxjs.com),便是具有教育性的活动;而凡是会增强幼儿依赖老师的兴奋式活动,都有阻碍该特质发展的可能性。

  作为幼儿教师,不得不为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设计活动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幼儿是不是对这个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是不是开心、快乐”,当然,幼儿在活动中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必要的,但是关键是借助活动能否启发幼儿去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而不是游离于活动目标之外的过度兴奋。

  因此,幼教老师所面临的挑战是,要拒绝外来现成的商业化统一教材,要自己设计能培养幼儿兴趣并能使之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而这些活动可能是平淡无奇的。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线的老师,有关教育的书籍和电影我看得不少,比如:书籍《给班主任100条新建议》、《班主任兵法》、《做最好的老师》、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死亡诗社》,还有魏书生的书等等。但这些书籍和电影基本上都是讲中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案例,涉及到幼师这一行业的书籍相对来说很少,我确实没接触过。应该说《与幼儿教师对话》这一本书是目前为止我看的第一本涉及幼儿教师的书籍。

  如果能够有机会多读一些教育书籍,我们肯定或多或少能够从书中获得更多的东西,能够使自己在教育上更加得心应手。

  而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协调好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你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确实,一线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如果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实至关重要。

  一、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文中谈到,老师应该尊重家长,当老师能主动对家长产生一种尊敬而接纳的态度时,家长对老师自然就会报以正向的态度。

  我很同意这个说法。我觉得不但老师要尊重家长,家长也要尊重老师,彼此尊重才有利于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

  所以,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说一句:“家长一定要尊重我们老师,因为,如果你都不尊重我,你还指望你的孩子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们老师不是圣人,可能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家长可以私下跟我们老师沟通,但是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我们老师的不是。”

  我觉得,虽然说好的家长可以做朋友,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师和家长之间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二、老师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文中谈到幼儿需要有安全感。从幼儿早期的发展来看,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不能使幼儿产生依附,只有当幼儿觉得不管自己做与不做都有人关心、有人在乎时,这种依附关系才会产生,因为关心,这些人会抱他、安慰他,或者生气,甚至骂他,打他。安全感来自于幼儿相信成人对自己有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例子,有的老师虽然平时对孩子很温和很和蔼可亲,可是孩子并不喜欢她,因为,无论孩子做什么,她永远是那样的态度:和蔼可亲。他表现好时,她没有表现出欣喜高兴,而当他做错事时,她也没有因此生气批评他,她的和蔼可亲对孩子来说是空洞的,没有一丝的意义。

  所以,我觉得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这里的尊重,其实就是千万不要把小孩子当傻子。你别看他小,其实他什么都懂。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胎儿在注视》,感触很深。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妇产科教授报告中的真实例子。一般婴儿出生后不用教就知道马上喝妈妈的奶,但有一个刚生下的女婴,身体十分健康,可是妈妈喂她喝奶,她不但不去喝,还把脸转开。而且,只要她妈妈一抱她,她马上就哇哇大哭,而其他人一抱她,她马上就安静下来。很明显这不是因为身体有病,因为当给她装着冲好奶粉的奶瓶时,她马上就开始使劲地喝奶了。几天后,这个一直拒绝吃母奶的孩子,一旦被别的妈妈抱在怀里时拼命地喝奶,可她妈妈一抱她,她马上就哇哇大哭。为了解释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教授向孩子的母亲询问了许多事情,才知道,原来她妈妈刚开始知道怀她时,曾想过打胎,后来因为丈夫非常想要孩子,所以才勉强把她生下来。

  也就是说,这个女婴知道母亲对自己没有爱,所以出生后也拒绝与母亲建立联系

  你想想看,一个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孩子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别人对她是爱还是不爱,何况是幼儿园3--6岁的孩子呢?

  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做傻子,你对他好还是不好,他能够感受得到的。

  如果,你跟孩子之间没有感情,没有沟通,又如何谈教育呢?

  当然,这里的感情也要有一个度。

  作者在书中谈到,老师与儿童之间的感情应维持适度的疏离关系。因为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如果太强烈,一年一次的换班会变得痛苦异常。这个我体会是比较深的,因为我最近几年都是带毕业班,一年带一届,每次刚有感情孩子们就毕业了,每次都很难受,总觉得是别人把自己的孩子给带走了。

  所以作者认为,即使老师在教学时付出了爱,但是他同时也应该踩着刹车。而且,只有保持疏离的关系,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才能采取比较客观公平的态度,才能客观的.评价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

  如果老师与幼儿的关系太密切,很容易对某一两位孩子产生特殊的情感,而有偏心的现象。

  在这一点上,我感触也很深。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带班的时候,也特别宠爱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后来,有个孩子就跟他妈妈说,我们老师最喜欢xxx,再后来,这句话经过他妈妈又传到了我耳朵里。我特别去问那个孩子:“你怎么知道我最喜欢那个小朋友?”

  他说:“我看的呗,我看着就知道。”

  当时我听了这一句话,心里很难受。原来,孩子们什么都知道。从那以后,不管带哪一届孩子,我都会想起这件事,不偏宠任何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因为,一旦班上的孩子发现你喜欢哪个孩子,其他的孩子虽然表面服从你,但是他心里是逆反的,因为他再怎样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宠爱。

  而且,你想想看,其他孩子看着老师喜欢那一个小朋友,心里是有多羡慕嫉妒恨?或许,在幼儿园的时光都变得难熬吧?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确实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不少的灵感和顿悟,但是我的理解可能并不是很全面,也可能不够深刻,但确实都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精选12篇)11-13

幼儿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3-26

对话作文09-17

(经典)对话的作文09-24

对话的作文08-15

对话的日记02-05

对话的作文04-08

对话作文04-13

幼儿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5篇03-29

对话优秀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