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

时间:2021-03-20 14:28:14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6篇)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1

  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大量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来源。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平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面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义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可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应该是积极的读书,然而现在,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讨厌,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吴老建议,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现在起,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文明,希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

  另外书中《读名著竟成罪过》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个班主任介绍思想工作经验说,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影响了学习,家长忧心如焚;经过她做思想工作,该生改正了缺点,再也不看小说了,后来成绩名列前茅云云。对此,作者的感受是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读好书就如播种,学生要读,教师更应该读。我们有的教师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多年不买一本书,这样谈何人格教育,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说起文字阅读,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旷世名著,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就像是一盏盏文明之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那么,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非常经典的著作,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而忧心忡忡。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实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就会有真善美品格的萌发,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而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2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3

  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赖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形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责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4

  跟岗培训期间,宋老师送给我们的书中有一本是《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我如获至宝。

  读《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是让人愉快的,其中我最受启发的是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艺术部分,即全书的第一部分。

  在理论与实践上,钱先生都展现出一副“举重若轻,行云流水”的姿态,真让人神往。钱先生是一个在语文教学上有大抱负的人,经过孜孜以求的努力,经过寂寞与痛苦,他终于达到了一种高度——“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正如武林高手,轻轻一措手,实已蕴涵深厚内力,能将理论与实践如此出色地结合,确实让人叹服。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结果,但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终生的。一件件事例,一遍遍反思自省,也使我对教师的责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灵上的关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怀,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尊重天性,尊重人格,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让心灵之花充分地绽放。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是如此之快,我们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多一些探索,让教学方法、教学情景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上有所提高的需求。教学中,少一点权威,多一分民主;少一点统一,多一分个性。少一分歧视,多一分尊重,让学生生命更鲜活。生活中,给孩子创造活动空间,让其拥有奇特的幻想,多一分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去迎接挑战。

  作为老师平时要经常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要每个同仁都认同你确实也是比较难的,但不管如何,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搞花架子,弄形式,为改革而改革,今天弄出个什么法,明天发明个什么模式,这些其实是非常可笑的,而发生在具有较多知识的语文教师身上更是可笑。可是,我们常常在不自觉中就犯了这样的毛病,以后应引以为戒。钱先生也一直强调不要在一些概念上作过多的争执,他本人就很不在乎别人在概念上对他的“导读艺术”的指责,正如他自己说的,能把学生教的聪明了,这样的教学法就是好方法。这实在是举重若轻的一句话,是高手的“四量拨千斤”。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5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向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透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带给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必须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6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

  —、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6篇)】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12-29

《致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12-30

教师读书分享读书心得01-05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12-30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精选范文01-10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04-22

教师读书心得摘要03-25

教师读书最新心得03-01

读书心得教师能力01-06

寒假教师读书心得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