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精选9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心得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书心得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1
教学方法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通过认真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尤其是期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之后,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一部分内容,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
虽然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不变的的中考高考选拔制度,还无法让学校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五种教学的关键行为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关于清晰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关于多样化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偏差,虽然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去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要解决多样化教学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矛盾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揣摩和探索。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绩,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况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的题目应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正确的答案,确保较高的成功率,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2
由于个人业务成长的需要,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类的书《有效教学方法》。仔细阅读后,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老师若想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将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具备相当的素质。
阅读至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突出教学重点时,教学语言要易于理解;概念教学时要清晰、规范;规律教学时要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实验教学和习题教学要让学生明晰步骤与方法。
2、多样化教学:本人依据理解提出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教师提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精细设计提问的环节、调控课堂的气氛等。
第二,学生回答。可以是口头的表达,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对于观点或解题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辩论、讨论,让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认识清楚。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组合作。合作为个人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小组成员内的合作将学生的行为集中在完成教学中的既定任务。而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竞争、相互“较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3、任务导向:教师提出待定课题,布置给全体同学或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单元”,以任务的形式,因“任务而导”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它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相关。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
如何办呢?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完成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不可否认,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3
今年暑假我阅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本书分别从“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三方面,阐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他所提出“有效教学”主要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维持与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下面所谈内容是我学习《有效教学》思考心得。
要还学生以民主,用讨论激活课堂气氛。崔允漷先生说,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集体活动,并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对学生要求高,总感觉学生知道的太少,于是,不自觉地急于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忘记了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这样以来,学生少了思考的'时间,被动的接受教师强塞来的知识,学生自然对强塞来的知识就有了抵制情绪。现在想来,无论如何,教师在一节课上是至少要给学生一次讨论的时间的。
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我的操之过急,把文本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疲于学习。在《有效教学》的指引下,我不断成长与进步。于是,我尝试着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在活动中,我发现课堂气氛顿时就多了些生机。他们讨论后,我再给以小结和板书,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讲的内容也变得少而精了。是啊,学生是充满了活力的,还他们以民主,经过他们思考后再给以引导帮助,质和量都会提高。所以,永远不能剥夺学生民主的权力。
因此,从《有效教学》中了解了课堂气氛的重要,让我惊恐万分。于是,在备好内容的同时,我总要考虑学生会出现的反应,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课,更应该设计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因为这时的课学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们的困意。像这样经过多次思考,方敢确定自己备好了课,才敢走进课堂。
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尽量去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自己的每堂课学生都爱听,尽量达到积极课堂气氛的几项指标。我想这样的结果,不只是学生会爱上课堂,爱上老师,老师也会受感染,而爱上课堂,爱上学生!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4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练习
1、加强朗读练习。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爱好,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对比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等形式朗读,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篇章。
2、摘录、抄写书中优雅的语句。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写词语,为以后作文时积累词语。平时还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留意摘录里面的优雅句子。
3、说话、写话的练习。说是写的前提。在课堂内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注重过程,淡化评价,努力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4、与阅读结合起来练习,也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练习。当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想象文章结尾以后发生的故事,完成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出联想。就文中某一个没有细说的情节,让学生根据细节进行补写。
5、进行日记、周记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握写日记、周记的格式,然后让学生写。开始在检查时,我降低要求,只要动笔了就行,哪怕是只写了一两句话,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有了动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丰富写作的素材。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作文的写作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不仅学好课文,而且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地获取作文素材,是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作文的写作。
1、凭借词语,展开想象,进行片段写作。汉语中有些抽象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这些抽象词语形象化。这种小练笔同样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
2、阅读之后,合理想象,续写作文。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及时顺着作者的思路让学生进行想象练笔,续写作文。由于这种续写是阅读之后及时进行的想象练笔,练笔内容适时迁移,学生易于接受,有话可写,乐于写。
3、利用插图,启发想象,进行练笔。
教材中有许多作文都配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图,是进行想象力培养的极好媒体。如教完《赠汪伦》这首古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启发想象:插图上的环境是怎样的?是什么场面?俩人的外貌、衣着怎样?各在干什么?从他们双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动作想象他们会想些什么?他们还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围绕提示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口头叙述。然后以《送别》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好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短文。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动起来”
“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我的作文教学实例:
“小小邮箱”
目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学习信件的写作方法、信封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1、上课后即要求每个同学都把各自的家庭地址、邮政编码和姓名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折好,投入一只口袋;
2、将口袋里的各种纸条弄混,再请每人“抓阄”,这样,每位同学就都有了另一位同学的地址和姓名;
3、要求每位学生用稿纸以“希望小学学生”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有着姓名和地址的“城市的小朋友”。信中应该谈谈“他们希望小学的情况,他们的教师和同学,爸爸妈妈等”;
4、老师适当介绍“希望小学”的`情况,但不宜多讲,只是引导想象而已。并大略告知书信的写作方法。写此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5、信写好后,将信纸对折再对折,形成一个信封的模样。教师教给写信封的方法。并要求画上邮票和写上邮票的金额,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希望小学”的地址。
6、将讲台抽屉作为“邮政信箱”,并在黑板上写上“开箱时间”字样。选出五名“邮递员”。等到信件完成,教师宣布“开箱!”。
7、待每位学生拿到一封“希望小学”学生的来信后,教师立即宣布“现在开始写回信!”(“城市的同学”写给“希望小学的同学”)并公布再次“开箱”的时间(即写作时间)。
8、待到学生完成第二封信,再次“投信”、“开箱”和“投递”。
这样两节作文课上得热烈而有趣,学生在紧张有序的过程中,锻炼了创造性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几乎写了八百个字左右的文章。信件的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想象。
四、对学生作文进行适当地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所以,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要扎实对学生做好早期作文练习,为作文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同时加强他们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作文的写作;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快乐中写作;欣赏地评价他们的作文,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点燃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5
优化检测方式。
英语的单词检测是每周都必须完成一定任务的,我一改往前大家统一时间同一任务的检测模式,将检测内容出4套不同的测试题,监测的时间很灵活,学生可以选择在一周的周一至周四的答疑时间,无论哪天只要准备好了,就可以随时到我这里随机抽取一份试题检测,试题的答案和登记表都在我办公桌旁边的墙上贴着,学生检测完后自行核对,错误的地方我就会让他及时订正或者给他讲解疑惑,完成任务了就自行在表上作好记录。这样基本既避免了学生在测试时有时会抄袭或者有疑惑也不解决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间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调整后,很明显的是学生答疑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通过平时的单元检测也好,期中的段考也好,都反映出多数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不同的任务设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这种选课走班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可能和原来完全不同。大家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伙伴,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仅限于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沟通合作,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伙伴,愉快的学习,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有效的利用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始,我对于过程性评价的理解是混乱的,也是非常深恶痛绝的。每两周一次的过评让我痛苦不堪,经常为了完成过评耗时耗力绞尽脑汁,但是好像没什么效果,学生不怎么当回事,家长也很少看。我将过评表好好分析了一下,那上面既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监督,也有对学生学校效果的反馈,觉得完全可以很好的利用它来服务于我的日常教学。于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任务将过程性评价记录作了改变。
例如,在学生的口语实践练习中,我让学生以英语教学班为单位自行组合完成英语配音任务,准备时间是两周,要求必须是三至五人,不足三人者在团队合作评分项上有扣分。不同班级的学生互相评价,给出评价建议和分数,然后三个班级中最好的三组做巡回展示。这一活动前期准备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观看或者收听别人的音视频时,学生们非常认真而且很有收获。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在完成任务时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不一样的渠道学习知识的乐趣,还有和同伴愉快合作后的情谊。
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环节,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在每个学段的考试前,我们学科都有口语测试的环节,占比10%。为了使学生能够即达到口语练习测试的目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帮助他们自己养成良好复习总结的习惯,我设计的内容是提前三周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从本学期所学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要求尽量多的使用本话题相关的重点词汇和语法表达,每一个话题给出简单的内容提示和要求。
在第一周的准备后,学生需要把所选话题的内容写成文字,以电子稿的形式发到我邮箱里,我在第二周会将学生的电子稿打印出来后,给每个学生约好时间当面批改,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且说明错误的原因,督促他们及时纠正。第三周的答疑时间,学生按照交稿时间编好的组,每天下午15人,自行来我教室进行口语交流测试,除了讲述他们所选话题外,我或者是其他同学会根据他的所讲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其他同学根据他的表述和反映给出成绩。这样,学生的口语测试成绩既能够体现他的口语交流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小练笔帮助他们及时总结复习。
一年下来,摸爬滚打,有过苦闷和疑惑,也有喜悦和快乐,我边思考边摸索,和同事们也常常沟通和交流,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停的调整和改进。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于每一个学生,是我们不变的目标。所以,我们依然在路上!
在“变”中寻找课堂教学策略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需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那么45分钟的课堂讲不讲,讲多少成了首要的问题。四高一第一学段的两个月,我真的是可以用焦头烂额,精疲力尽来形容。
首先是课堂上,比较严格的恪守少讲,学生基本能自己掌握的基本不讲的原则,然后等候下午答疑时间学生自觉的来我这里答疑解惑。没过多久,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多数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理想化的好学生:又好学而且积极上进。下午答疑时间,相比较对面化学教室的门庭若市,我这里简直是门可罗雀。
难道是学生真的很好,所学的知识都掌握了么?可是前诊也好,后测也好,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少啊?于是,我开始想如何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答疑。我的办法是把教室变成超市,学生根据老师的学习任务和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各取所需。在教学任务不变的前提下,从老师的授课形式到学生的学习形式等方面做出改变。授课形式上不再死板的遵从四步走:前诊,自研,任务完成,核对任务。而是灵活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任务的步骤和顺序,而我则根据学生的选择适时的监督指导。
课堂的教学任务的.推进也逐渐从班级变成小组,这样,使得学习能力相近的同学能够自行组合,便于我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解决他们个性化的问题。在授课内容方面,对于课堂上需要通过核对答案来检验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环节,我也一改往日用PPT投影,大家集体核对的方法,变成将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习以分类的方法课前打印好粘贴在功能教室的各个角落,由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和速度去决定何时核对答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容易自行核对纠错的任务,由学生自行对照然后互助完成,而那些课后练习中能力提升的部分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也最能发现学生知识漏洞的内容。原本基础较好的同学完成的快,他们的疑惑和错误经过老师稍稍点播就很好的完成了,从而可以开始其他任务的学习。而那些程度稍弱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同伴互助后还有的疑惑就是我要重点给他们辅导的地方。
课堂上无法完成答疑解惑的,我会要求他们在答疑时间来完成任务。如此一来,我基本上一直能够跟进每一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乱,因为不时有学生下座位去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去核对自己完成的练习,但是,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能够兼顾到,基本可以做到个性化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6
杜威对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抨击。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成年人的经验预先编制的系统化知识,超出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能力;
第二,因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过去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为规则,所以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权威、教学活动只有单纯的“讲”和“听”,学生没有寻求新的知识和方法的空间、只能接受机械训练的任务;
第三,学校采用的刻板的并且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隘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行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心它原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未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发觉真正存在于经验内的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问题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明确怎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有机体进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习去控制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和实践先于知识,因此,如果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情。在环境中如果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应,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应,有机体就会知道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达一行动。在这种行动和反应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控制环境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此知识是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预期愿望去控制和影响其他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控制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这种理论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杜威认为,只有当有充分的原因需要思考时,只有当个体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行动不满意或被阻止、或不能确定行动是否正确时,一个人才思考。在此情况下,他分析情境,以弄清问题的性质,然后运用意识中原有的材科或收集新材料,提出假设,并在思想中加以验证,直到发现一个满足他全部要求的假设,然后按照达一假设去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了,他就学到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境的知识。如果行动不成功,他就会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假设是不起作用的。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反动,杜威认为,学校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习如何获得知识以指导下一步的经验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学习的真正的目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主动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每一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一个澄清、统一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行着。
在这两端之间,思维的过程经历了五个步骤:
(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
(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每个阶段所台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
在实际经验的过程中,有的阶段可以拼合,若干阶段则历程甚短,甚至没有被人察觉,因此,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方式,应随个人对境反应的情况而定(如胡适就将其改造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杜威认为,思维过程 “既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又是做学问的途径”。所以他从思维的五步法类推出他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即:第一,提供给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连续下去的活动:第二,从这个情境内部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学生思想的刺激和活动目的;第三,学生要通过调用已有知识、查阅新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形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学生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他的解决方法,使这些方法更加清晰具体,并且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省赂其中酌某个步骤。这就是杜威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法”。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7
刚拿到《有效教学》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引以为意,随便翻看几页后,便将其搁置一旁,弃之不理了。只是在学校布置学习任务时,才慌忙将其找出,用心梳理,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啊,这书里并没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论和花哨架子,写的还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是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吧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有效教学》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8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自参加工作以来,回想起来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翻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是没有用的`。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习,复习,短短的40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练习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且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从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9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02-21
有效教学心得11-22
有效沟通心得01-30
有效沟通读书心得04-01
关于有效教学的读书心得09-26
有效评课读书心得08-10
有效沟通的心得体会 对有效沟通的心得理解09-29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06-05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08-10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