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书心得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
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在遇到云谷大师后,取号了凡,意为结束一些凡人的看法。《了凡四训》共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了凡四训》开始写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以为大师,为其算命,说其某年某月可取得何种官职,经过验证,竟分毫不差,自此作者对大师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当然自此也少了些积极进取,认为一切乃命中注定,奋斗与否都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但自从作者遇到了云谷大师,把之前大师算命之事乃至自己命中无子的结局都告诉了大师,大师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可以扭转的。“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云谷大师告诉他,造命乃是天所注定的,人无法改变,但是人可以立命,进而改变自己命中的祸福。自此,作者改名为“了凡”。
看到这一句话,我想我年少时,曾经一度听到老师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坚信不移;后来稍大些,却又认为一切乃是命中注定,我们只是随着命运的安排在过日子。但读了这本书,我可以说关于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紧接着,云谷大师告诉了作者改变命运的`方法,首先就是改过,把从前自己所做之事一一反省,并尽力进行改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当然这其中又区分了善的各种种类,大善、小善;真善、假善;满善、半善;端善、曲善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份谦虚的态度,不可傲慢。
作者在听取了云谷大师的建议后,分析了自己的种种缺点,并开始多做善事,后来考取功名并得一子,取名天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时时被触动,我曾一度像了凡先生一样,安于命运,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而这本书可以说点醒了我,应该积极进取,多行善事,自求多福,改变命运。
这本书最后有功过格,可以参照这些功过格对自己每天的所做作为进行参照。本书虽然篇目不长,但句句警句,激人向善。与《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并称三大善书。也对无数仁人志士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有幸读到这本书,只要认识到之前的种种业障,从今改过为时不晚,每天读一读,每天反思省察自我,定有收获。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2
观看了《了凡四训》,有如下感想分享: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人的命运天注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过现身说法,向儿子讲述了命运的真相,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运,断恶修善,灾消福来。消极被动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只能知命认命。根据立命之学积极的改造命运,则是积极有益的。
了凡先生还说,积极去改造命运,需要用心去修炼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我们经常说,心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思维会左右个体的行动、行动会导致个体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以事业来说,我们能不能从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业?我们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引导我们的事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获取成功?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态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炼。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难险阻时是不是积极进取,而不是就此认命?以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为例,可能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错,也许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产品,但我们能否坚持到这一刻?我们能否通过一次次的努力积极的去改进我们的产品?我们能否做到极致?看过这个片子的第一集,我当时就闪现出这些念头。
我用现在互联网成功的案例和我们对比,首先就闪现出小米的“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小米进入手机市场,是进入了一个绝对的红海,这样红海的市场,怎么还能进入?能不能成功,怎么成功?小米诠释了一个极好的案例。它的极致、专注不恰恰印证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么。一个卖煎饼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个月内销售额过亿么?BAT(百度、阿里、腾讯)出来的4兄弟,卖肉夹馍,10平米店面,日入万元,他凭什么成功?凭的是真正用心去经营、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需要像了凡先生说的那样:戒躁、静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炼道德和事业,方有成功之机会。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3
本片主要是袁了凡先生为了教育自己的后代,以讲故事的形式分章节讲述了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
在“立命”这一篇中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总结人生不同阶段的经验教训,要面对各种命运的考验,特别是后天的命运,一定要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这样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改过”则是教育后人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结合现在的说法我理解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不同角度审视、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应了了凡先生的“改过方法”。
了凡先生讲述的“积善、谦德”是对个人命运影响最大的,只有广积善德,才能扭转命运。从现代的'角度来说,能多帮助别人、关心他人,能和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和睦相处,在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才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支持,这其实也是汲取各方知识最好的一种途径。
结合现在我们实际的现状,我们首先如何面对自己的立命之本——“工作”呢?
目前我们所见到员工对工作的态度,通常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通过工作换取一份收入,用于子女教育、日常的穿衣吃饭以及人情往来等,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发挥所学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目的不同,所以大家对工作的努力不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责任心”,是不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干,能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智慧,提高工作效率,优质的完成各项工作。
结合《了凡四训》我理解,工作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鼓励大家利用现在这个最现成的机会呢!为什么在工作团队中有人会脱颖而出,有人却一直默默无闻?这很值得思考。
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学习处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遵守各项公司制度,积极为公司经营出谋划策,这些都可以为自己改造命运创造条件。在认真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我们的应变力、决断力、适应力、协调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我认为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提供如此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所以工作是要我们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的。另外,认真工作还蕴藏着多重机遇。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是在工作中结识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获得广泛的人缘,通过这些人缘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通过工作关系成就的姻缘不也是最好的一种表现吗?
那么片中所讲述的“行善积德”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且不说别的,其实每做一件善事后,大家的心情会不会很愉快呢?如果大家都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帮助别人,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积累,那么你的人生不就是“快乐而幸福”的吗?
其实,近期观看、阅读的《了凡四训》和《孟子与离娄》都是通过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当代人,里面有一些现成的方法和举措,尽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对我们产生一些启发或引导。所以说古人“读书有益”,这是真实不虚的!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4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被命运束缚。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过不断的积善修德来突破命运的定数,让固有的定数变为变数,最终命运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禅师所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方法,给人以希望和启迪,具有朴素辨证主义的思维特征,让人能冷静面对世间的各种变化,劝人积极面对生活,可以说,读此书,对事业,对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
读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5
《了凡四训》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了自己小时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辈子的造化。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一直对算命这个说法很反感。后来云谷禅师传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无大小,只要有心,处处可行善。
改过之法,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达到这样思想境界,如此彻底的人又有多少。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过,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想着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过,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我想,只要觉察到自己有过,哪怕没有像作者说的那样勇猛彻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点点也是好的。
积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种方法方式。作者讲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满,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时很难区分。行善时需要对善事仔细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顾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帮助他人,但结果反而是使他的结果更坏。常人很难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觉察。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大概有十种:
1、与人为善
2、爱敬存心
3、成人之美
4、劝人为善
5、救人危急
6、兴建大利
7、舍财作福
8、护持正法
9、敬重尊长
10、爱惜物命。
其中与人为善,感触比较深。与我家先生相处十几年,受他最大的影响就是与人为善。认识他之前,我看到的别人,大多是怀疑,不信任,带着敌意。觉得别人都是不友善的。
记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们的汽车在路上被人追尾,对方司机是个满身酒味的五十多岁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觉自己的车无缘无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对对方夫妻一通指责抱怨发脾气,而我的先生却是温和的教对方如何打保险公司电话,如何打交警电话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当时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处理完,对方妻子说:“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赔偿我们都会配合,如果是你,我们就不赔你。因为我先生的行为,让后续理赔的事情顺畅许多。我自惭形秽。
谦德之效。谦虚使人进步。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6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13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14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7
明朝袁了凡是一个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贤达,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导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写下了四篇短文,当时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辈子做人做事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告诉自己儿子,训诫他儿子,也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他可以忽悠别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儿子,可想而知,这是他一辈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体会,我们也应该好好感悟并指导我们心灵修为和言行举止。历代很多贤达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诠释,如印光大师、净空法师都有讲记。
四训为: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你这一辈子过得怎么样?是幸福、安宁、踏实……都是你自己,外求永远求不到。就是面对这样的社会、单位、上司、下属、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坏,这些对于你来说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难把握和改变,你只能调整你自己,你怎么应对,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适应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尽力促进外在因素改进。我们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得回到这个思维轨道。
什么是改过?就是自己只有不断改变调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不足。如果你总是看到自己的弱势不足缺点,看到别人的优势,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进自我,就OK。
什么是积善?想法做事处世,一般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难发自内心的从别人的角度来想。人就是要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个对别人有帮助,让别人开心的人。不断这样想,这样做,你将成就别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么是谦德?人都是很自以为是的,很难做到谦卑和谦虚。很多人都毁在这个方面。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8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那就从《了凡四训》开始吧,刚刚读完了第一训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诉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以此来创造命运,而得到一个快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具体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历证实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于是,袁黄失去了奋斗的信心,最终悟出: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从此,彻底认命。然而,一次机缘他认识了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经过一番长谈,袁黄彻底改变了心境,大彻大悟,改名为了凡。
从此后,发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运的轮盘彻底转变。
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之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为贫贱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决定在每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给子孙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9
去年暑假热播的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这与《了凡四训》所提倡“命自我求,福自我作”的观念相契合。少年的我们,大都承认命运的存在,我们拥有青春,充满活力,我们大声说着:“我的命运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我才不信所谓的命中注定!”但当我们受挫时,我们会感伤地说:“命中有时终须有,无时,争也不是自己的。”确切地说,我们有着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但因不了解人的遭遇是怎么回事而陷入困窘的局面。《了凡四训》这本书,首先用了凡先生切身改命的事实,取信于读者,然后授予“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最后以“谦德之效”再予印证。
我们现在读书,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终究是为了更好的幸福的生活。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如何求福远难呢?“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必备三心: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知耻是自觉,知道自己的过失并羞愧,“知耻而后勇”。敬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何以不惧?勇猛心,是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普通人大都知道自己的一部分过错,但因循退缩,积习难改,而贤者“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当下就改。我们年轻人,更应说来就来,青春活力,更当奋然振作,当下改过,与贤者看齐。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以理服人,以理悦心。现世,人心多嘈杂,争吵之论,不绝于耳,“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步惟无益,且有害也。”倒不如“闻谤而不怒,虽馋焰熏天,如举火焚室,终将自息。”此理既明,心悦服之,过将自止。过有千端,惟心而造,亦由心改,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当下清净。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我们常听言:你做好事有什么用,又没有人识你的好。天地鬼神实共鉴之,若无人称赞,但留阴德。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善行无穷,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条,余略述三四耳。与人为善,“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饰之。”现在的我们,大都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却又有着挑刺的'敏觉。与人相处不好,就是因为别人有不称我意的行为,虽不立即形于表,但心中暗暗记了一笔。待日久,愈积愈多,一朝发泄和气失。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有时,偶一遇之,速为解救。以我所见所闻,锦上添花,繁不胜数;雪中送炭,寥寥无几,不落井下石者,亦是少数。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被人避而远之,或因己内德不修,或因人有忧惧……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勿以善小而不为,或借钱财少数,于你并无难处,何不舍财作福?甚或举手之劳,何不为之?敬重尊长,“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我觉得敬重尊长,首要的是敬重我们的父母,父母生养我们,他们是我们头顶上的那柄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母之恩,无以为报,但敬重、柔声待之、友爱姊妹,略报一二。
《了凡四训》,一则以圣贤之行让我反观自省,明晰过错;二则明理,以理禁事,心悦服,现于行,由此可改过;三则鼓励了我,长这么大,所见所闻所感,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有了疑惑,书中解了我的疑惑,我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人。改过、积善,非一时之行,是一生!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0
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是新书,而且非常薄的小册子,就从图书馆借来看,顺便可以复习下古文。
对于神鬼志异。因果轮回之类的思想一直都是〝敬而远之〞,对佛教故事的真实性也总是持有怀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遇到很多理性无法解决的事情,在人无助的时候就会愤慨命运的不公,进而去求神问鬼,探知自己的命运走向,希望找到症结所在,寻求解决之法;或者仅仅想要知道不幸何时才能结束,以重燃希望。但是〝鬼神之事〞是否真有,无人知晓,所以心中虽虔诚,但总有一丝疑问徘徊不去。
这本书仅仅由四篇文章组成,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了凡先生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讲述,从他的命运被算定到他通过自己行善改变命运,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我认为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增加了事例的可信度以及文章的说服力。作者讲故事一样的把他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慢慢把读者引入到他设计的'图景中,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自我改造。自我救赎〞之路,而读者在他的前车之鉴上受到鼓励,希望有他的成就,也就仿效他的方法,那么他的劝人行善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我的角度看,我更喜欢书的前本部分。虽然全书都充满了佛教思想,然而第二部分在叙述〝改过之法〞的时候更重推理,所讲述的道理都是最浅显最接近人的本性的,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在喧嚣的成|人世界里,人们往往疲于处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烦乱的个人生活,而忽略了反观内心,自省自己;我们总是在批判别人的是与非,对别人的作为无法释怀,而不去检讨自己,扪心自问。我们渐渐丢失了自我,空剩下衣服躯壳,人总是善于遗忘的,于是需要一个声音时时提醒我们不要被外在蒙了眼,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生活,所以还是自省自己吧! 书的三四部分就是作者举了大量的〝实例〞来佐证他的思想,例子中充满了佛教〝善恶报应〞。〝因果轮回〞之说,我对其持保留意见,所以这些部分读来乏味,简直昏昏欲睡。
本书还有一个可取之处就要归于注释者的功劳。古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对于我这样懒惰的人来说查字典浪费时间又打断思路,所以总会跳过,但是这种囫囵吞枣的学习很不可取,此书几乎把书中所有的生僻字都标注上拼音和释义,扫除了我们读古文的一大障碍。而且书中的解释并不是简单把原文翻译成白话,应付了事,可以看出注释者下了很大工夫,不仅详细解释原文,掺入自己的人生感悟,还把文中涉及的佛教术语,历史典故等都细细介绍,从由来到发展情况,甚至对其问题的研究情况都有介绍,使我在读文章的同时也学到很多知识,不失为学习古文的一本好教材。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1
我看完这本书以后,五味杂陈,之前对人生道路茫然无错版的我突然间恍然大悟,寻得了一条封界的人生道路大路,这条大路是这般清楚,这般的光辉,令我十分打动,信心倍增。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老先生为文化教育子孙后代而写的一本家训家规,本名《戒子文》,之后在民俗广为人知。该书分成四一部分:立命之学、改了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在其中叙述了袁了凡一生改变人生的历经,列举了很多因扬善而得善报、改变人生的案例,论述了行善积德的诸多方式,激励大家积极主动改了修身养性,力扬善道,进而改变现状的运势。在了凡老先生一生的故事中令我感受深刻的是云谷禅师和了凡老先生的会话,他说道,人的命数的确是有的,但它是针对等闲之辈,针对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全是不可以管束她们的。极善的人即便 命里注定要贫困寿命短,但由于他行了善举,那麼这善举的能量就能使他由贫困寿命短变为荣华富贵长命;反过来,极恶的人即便 命里注定要荣华富贵长命,但由于他行了缺德事,那麼这缺德事的能量就能使他由荣华富贵长命变为贫困寿命短。
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是爸爸妈妈祖先老天爷给的,是先天性终究的。而后天性的运势则是由先天性的运势变化而成,有些人一生苟且偷安则后天性运势终身沒有转变;有些人擅于持念完善自我,行善积德,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更强的方位变化;而有些人不擅于持念完善自我,乃至罪大恶极,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坏的方位变化。
该书分成四章,有立命之学、改了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篇,了凡老先生用亲自实践活动向大家证实,运势本来便是把握在自身手上的,汇总了自身一生的成功经验,编写了这部探索立命之学的训戒之书。书保持中立命篇,就是要造就运势,而不是让运势来拘束自身。立命之学,是探讨保身的大学问,解读保身的大道理。袁了凡老先生将自身所历经,所看到更新改造运势诸多的磨练,对他说的孩子袁天启;要袁天启不被运势拘束住,而且应不遗余力扬善,勿以善小而不以;也务必勤奋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了凡老先生觉得,人会有先天性的运势与后天性的运势二种,先天性的运势是爸爸妈妈祖先老天爷给的,是先天性终究的。而后天性的运势则是由先天性的运势变化而成,有些人一生苟且偷安则后天性运势终身沒有转变;有些人擅于持念完善自我,行善积德,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更强的方位变化;而有些人不擅于持念完善自我,乃至罪大恶极,则他的后天性运势便会向坏的方位变化。
第二篇讲的'是改了的方式。小的过错,还是要改;那么大的罪恶,当然就不容易重塑了。一个人改了,假如能具有书里常说的羞耻之心,敬畏心,强悍心这三种心,那麼就能有过失马上改了,如同春季的薄冰,遇到自然光一样,难道还怕不溶化吗?但要改了,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以实际上改,一种是以大道理上改,一种是以言念。第三篇常说的,全是积善的方式,发慈悲心,广积阴德。善一定要积许多,才可以产生大功效。并且所积的善最好他人所不清楚的福报,才可以扭曲运势。殊不知行
这缺德事的能量就能使他由荣华富贵长命变为贫困寿命短。因此人的命数是沒有一定的,假如一个人不扬善,都没有触犯过错,那麼他就只有沿着他的命数往前走,一点儿也不随意啊!只强有力扬善事,才可以改变现状的运势。
想到到具体,我认为改了扬善最重要的是要修身养性,从想法上学起,保证潜意识清静,不起一分毫的执念,顺和自身的天性,保证真心实意,才可以取得成功。人的一切恶事说到底都来自内心,假如一个人不长邪念,
那又何谈造恶呢?要修身养性,就务必在心里塑造帮扶正念疗法,在平常严格管理自身,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失,他人得罪我,那就是他人的过失,于己无干,无怨他人。古代人道:仰首三尺有神灵。敬畏之心如如不动,心体光辉,无愧一切才可以称之为是真真正正的谦谦君子英豪。当代的社会发展往往非常少看到谦谦君子英豪,是由于社会发展能影响人清静初心的要素太多了,大家早已非常少有些人能维持潜意识的清静了,也非常少有些人能相信因果轮回的事了。
看了这本书,合上书册时也卸掉了世间的掩藏,诚信的审视自己或许这就是师门吧?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我和这本书相逢了,这一恰当的偶遇也终究了人生之路将迈向不一样的路面。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2
四个方面来讲人的一生如何能过得好些,不至总囿于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四个方面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认真读后认为了凡有了很系统的生活方法,虽举了一些虚妄的例子,但道理是实质有效的,很值得借鉴。
一,立命之学,人生之根本。
这里的立命可以分两部分看,一是立目标,二是立标准。而标准就是现今的价值观,什么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的,就是你要确立一套标准来衡量及运用到处理你与周围的人、事、社会及至世界与宇宙的关系。就如钱币几乎可以衡量一切并处理一切,没有它就只能以物易物,会造成整个关系网的不方便,并复杂化困难化交易进程。所以没有也可以,但有了之后就绝不想再失去。
了凡曾被算命先生算定命运,近半生框于其中。后经指点了悟,命由天,福由己,自此脱框。
《易经》所讲,都是为君子的生命成长所谋划,并具体教导如何趋吉避凶。如果天命是不变的,怎么能趋吉避凶呢?
孟子说过,那些仁啊义啊礼啊智啊,是人本性中本来就具有的,只要想要,就可以得到。所以,仁义道德,是我们想求就可以求得的。但是,功名富贵怎么可能我们想求就能求得呢?
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这个层面上去寻找,那就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我们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贵其实也是我们想求就能求得。我们既可以向内求得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二,改过之法,走上叉路的抉择。
人生一世错漏不可避免,但如何面对却是人生考验,不得法误终身。一般而言,最好的方法是从心灵上彻底根治,一旦心念上清净了,你的每一个当下也就清净了。不好的念头,在还没有冒出来的'片刻,你就能觉知到,而一旦觉知到,就不会再冒出来了。如果做不到从心灵深处彻底解决,也要想清楚道理之后再去改正错误。如果连想清楚道理都做不到,就应该针对具体的事情加以改正。既着眼于根治心灵,又兼顾具体事务的话,也不算失策。但若眼里只有具体的事务而忽略了心神的修炼,那就很愚昧了。
事实上,那些罪业深重的人,在平时生活里也有反映:有的会心神闭塞、头昏健忘,有的会无缘无故就心烦意乱,有的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会消沉沮丧,有的听到正确的言论就会闷闷不乐,有的帮助了别人却招来怨恨,有的甚至会口出狂言、失去理智。这些都是错乱应对失矩累积之怪相。一旦出现这类状况,就必须奋发图强,痛改前非,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
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贤之论;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论。
幽闭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灯光照进来,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
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三,积善之方,人间正道是沧桑。
善从正,正念积,则善养浩然之气,身心俱上佳。
要常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得还不够纯粹:要么想做善事而行动却不够勇敢,要么帮助了别人但心中其实有迟疑,要么虽然勉力做了好事却言语失当,要么醒的时候能够自律,而醉的时候就放纵自己。自己认真反省,觉得所做好事与所犯之过相比较,过要大于功,实在是虚度了很多光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四,谦德之效,君子以厚德载物。
满招损,谦受益,上善若水。吉凶的预兆,一般是先萌动于内心,而后在言语行动里体现出来。一个人如果心地淳厚,就常常会有福气;一个人如果待人刻薄,那就常常会有祸害。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做得不够好,或是因为自己的德行、能力不够,感应还没有到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我反省,即使别人毁谤我们,也把它当作是自我的磨炼和考验,欣然接受,有什么好愤怒的呢?
如不愿意做过于繁琐的事情,不能包容别人,心胸狭窄,经常恃才傲物,说话轻率,随意议论,这些都是福德浅薄的表现。
总体说来人要先有目标及价值观,然后持之以恒的前行中不断修正,逐渐积累正念正觉并谦恭有德,自然有志者事竟成。但今之所谓有志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故无恒不谓志。
作者“了凡”,意思是证悟了关于创造自己命运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样被命运束缚,觉今是而昨非。了凡名字本身就是从宿命开始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次领悟,先了解平凡再了结平凡。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3
三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本《了凡四训》,当时读完后,我半信半疑,觉得内容迷信离奇,不足以信。后来,王小虎校长在大会上多次提及此书,让我再次有机会拿起它,这次再读后感受不太一样,结合自己我谈些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再次,要修炼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为,这是内修的方法。以准提境作为自己护身符。如唐太宗说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为境可以知兴衰,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训》中,有个功过格,写着他积善的过程记录。还有一个就是准提咒。很多人看了就过去了。其实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个方法之一。
镜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镜子一样,虽然印射出世界的万象,但本身还是一层不染。就像我们说的五行可以有万物类像,但五行本身的定义没有变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这样你的心境就会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镜子出现了不好的东西,镜子不会反对,它会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了,遇到了不顺利的境况,首先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所谓风风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镜子,希望这个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这个心像虽然在镜子中,但要改变,还是要自己去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先接受它,再处理它,这样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区别,我们现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触好的东西。其实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东西成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财禄两相随。最后,必须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世界的方法。这样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错误,也才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关系,并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决定以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没有办法抵挡魔鬼的诱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运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坏。大多数人到了这个时间段自然会认为要这样做,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意志。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长,那么奖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赏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宫正树,他说:我下棋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追求棋道,因此总是认真的下每一盘棋。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了凡四训》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4
这本小书是朋友送来的中华经典随笔中的一本小册子。作者是明代的袁了凡。总体而言是一本劝人行善、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书。其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中心思想,强调命运虽有天数,但自己亦可掌控,只要积德行善、谦恭有加,就能获得福报,是为因果报应。本书糅合了儒释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可以一方面使得我们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增进我们的个人品格修养。
一、关于作者袁了凡其人
袁了凡,名表,字坤仪。江浙人士(江苏吴江还是浙江嘉善已不可考)。彷徨时因参访云谷禅师后,得以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因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名号为“了凡”。袁了凡博学多才,天文、水利、象数、兵法、星宿无一不精通。弃医从仕后,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免除杂役、为民谋利。官仕途中,因不认同提督对倭寇的使诈做法,被构陷革职,在死后终于沉冤得雪,得以善终。
二、关于本书的主要内容
四训,顾名思义,是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其中“立命之学”为其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子嗣的《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所著“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谦德之效”为其晚年所做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但其中义理又一以贯之,强调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
“立命之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整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其童年弃文学医,因偶遇异人预言他能够仕途通达,于是弃医从仕考取功名。随后发现人生际遇与所预言命运丝毫不差,遂生懈怠。后机缘巧合,拜会禅师后终于了解了宿命论的错误,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
“改过之法”中,作者论述如要行善积德,必先端正心态、改正缺点。敬畏天地鬼神,立定决心,以先贤为榜样,勇于改过。
“积善之方”中,作者重点说明了“积善余庆”的道理,对于何谓真善、至善,做了充分阐述,勾画了中国传统的鲁丽道德。
“谦德之效”,告诫世人要抑制自满扶持自谦,即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抬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有我”。
三、一些感悟
举凡世事,命运皆有安排,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任何时候、任何背景下,主观的力量都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力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物欲横流、信仰松动的现实世界,修身立德、改过积善、抑满扶谦当是人真正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5
读该书,从她谈起,一位宛如仙女的女人,和我甚为好些,言谈间对生的坦然、对死的从容要我刮目,离别送我几本,在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期期内有空细细地赏读,颇有一丝沉积,借此机会机认为记。
一、运势把握在自身手上,也可以被造就
了凡老先生在少年时,碰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看命,算他一生的使用寿命到五十三岁,击中无子嗣,做官得话能够 保证县委书记。他每一年拿我国是多少工资待遇,考試名次,都算得很准,了凡老先生一对比,一点都没有错,因此就坚信不疑。即然一生的命早已定,因此心就定了,沒有臆想。人世间人追求完美名利、財富,而了凡老先生沒有这一想法,由于他知道命中沒有的,求也求不上,因此索性就不愿了。
之后,他与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个臆想。高僧很钦佩他,讲到:“你的时间不简单,一般人做不到。”他回应说:“我的命被别人算定了,打臆想都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开怀大笑说:“原以为你是圣贤,原来你或是个一切众生。”接着,云谷禅师的一番教育,促使他领悟。因此,他志向改变现状的`运势,不仅报考了举人,并且也有了兄弟俩,活到74岁。
这恰好是《了凡四训》所讲,“志于名利者,可得名利;志于荣华富贵者,可得荣华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顾念谦逊,尘尘便捷,当然打动乾坤,而惠及我来”。
二、人非圣贤,金无足赤,发心去改,人非圣贤
《了凡四训》与佛书拥有 共同之处,目地皆在“真诚待人”、“护善心”。那麼,又应怎样“护善心”呢?这就必须长子县你的爱,除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与利荣华富贵等物质欲望所心动,将坚定不移的正念疗法、正信坚持到底。
只需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好事,正的想法发生在前,那麼邪惡的想法,当然就环境污染不上大家的内心。就算是有过失,有过错,只需发心发愿去认真纠正,一样能走进自然,重归到大家最真正最心地善良的一面。
三、谦虚让人发展,谦逊是取得成功的助力泵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训戒一直变成 大家的人生格言。在《了凡四训》一书里,一样诠释了“谦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一点也不惹恼于乾坤神鬼,而谦虚屈己,使乾坤神鬼,时刻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使用。稍有才识之人,必不忍心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授教有地,而取善无限,尤修业者所不可或缺者也。”它是说,人若谦逊,神灵相佑,人若骄满,神灵相拒。
纵观《了凡四训》一书,才发现它不但包含为人处事的方法,也是有立身处世的方式,也有解决人生道路、解决感情、日常生活的对策,无外乎一本全方位周全的优秀作品。在不断赏读《了凡四训》一书以后,定能摆脱日常生活的诸多伤痛。
长路漫漫,把每一天当做修习。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6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 17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人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动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渐渐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错事,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毕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误,可能就是我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后只会贻害自己。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的慎独。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监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监督,排除了别人发现的可能,这种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必需要有一颗敬畏的心。
发勇心则是教导我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易经同样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于我们这些在俗世学佛的人一定要认真践行《了凡四训》所说的金玉良言,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远离颠倒梦想,证悟菩提。
愿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早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证得佛果。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10-07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05-03
读《了凡四训》心得体会11-10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6篇09-15
了凡四训读后感04-23
了凡四训读后感02-15
读《了凡四训》有感(精选15篇)10-26
了凡四训读后感13篇02-15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32篇)04-20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方法读后感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