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时间:2023-04-26 11:01:33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心得了。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通用15篇)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1

  教育是什么?我们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做了什么?当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身为人师的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会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领悟。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后的又一力作,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读完全书,"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我不禁为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感到汗颜。"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我走进课堂无数次,无数次面对我的学生,我又有多少次带着"生本"的理念进入课堂的?看看身边的同事们和同仁们,我们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这些,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扬生命》让我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书中提出:"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应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小学语文教师》上面乔能俊老师听的一堂课。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教学从听写生字开始,然后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讲解重点词语。乔老师问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奇怪的地方。男生问:"当海鸟啄幼龟的时候,它们为什么不把脖子缩进壳里去?"

  女生说:"这个向导很奇怪,他是生物学家,非常懂海龟的生活习性,但他为什么还是把幼龟扔到海里呢?"乔老师最后发表感叹:这是篇可以给学生思维情感带来极大冲击的课文,却被老师上的僵化教条、寡淡无味,从两名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看,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老师心里装的是自己对课文独到的解读,是课标的要求、教参的提示、教学的思路,这本节课要达成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学生似乎对此并不认同。"我懂了的你拼命讲,我不懂的你偏偏不讲"教和学完全错位。

  是啊,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课堂,是否经常犯了和这位年轻女教师一样的错误?我们究竟有多少是来自于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深入研究,有多少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真正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当追问陷入迷茫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回到问题的原点,把视线再次投向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到底去哪儿了?

  郭思乐教授强调:教育应当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以这位女教师的这节课为例,老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问一问学生:你们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似懂非懂的是哪些问题?

  也可以在初读课文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梳理感兴趣的话题,然后顺学而教,给予学生方法策略的'指导,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我相信,只要真正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他们的需求持续关注,就一定能打通教与学的壁垒,让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有效活动。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是一种崇高理想,虽然维艰,但不是幻想。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老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者,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真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得经常静下心来,放慢自己的教学行为,问一问自己:我们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我们该怎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翻开《教育激扬生命》,多读几遍,我们的心中定会有答案。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2

  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较以前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感觉缺少某些重要的东西,束缚自己不能大胆、很好的突破常规的教学。

  在读《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时,让我认识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促使课堂依赖于学生、信任学生。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切实展开讨论,怕的是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就教学重难点放手,怕的是学生出现错误等等。这样的心理出现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性自然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介绍进行生本教育关键之一就是高度相信学生,把学生当成自我教育的资源,以启发为主,从关爱入手,让调皮学生感到惭愧,从内心激发他们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愿望。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不被考试成绩、眼前的一点功利所左右;要教师彻底放手,不被教科书、教学任务的完成牵着鼻子走;需要教师大胆取舍,整合教材,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教师认同学生、欣赏学生等等。

  取得好成绩,人们还有一种顽固的思维习惯:我们只想用老办法,如果老办法不行就更加变本加厉的用老办法。最常见的就是日常教学醉心于题海,而忽视基本的和人的生活与思考密切联系的部分,学生做题一旦出错,我们就不断地加题目,永远把做对的希望寄托在下一道题目上。结果,一个错误产生一串题目,这样就产生了更多的错误和更多的题目,们很少反思学生对于基础部分的理解有什么问题。相信老师们的这种心理和这样的做法还普遍存在,致使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类似明明做过这一题目或上课讲过学生还是出错的现象。仔细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没有做到相信学生自己能学好的原因。导致教师自己苦口婆心的讲解、辛苦的搜集题目但是学生却不领情,不能利用教师辛苦的劳动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相信学生的潜力和智慧,真正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学为中心,不再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在日常听课、课堂评价中,教师们不再特别关注授课教师分析是否到位、清晰,而是更加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的情况。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学习、不断产生种种思维碰撞的课堂才真正吸引我们,才能看到学生兴奋的脸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教喝水”的现象。“教喝水”的故事是这样的:本来你想喝水,那么拿起矿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为你对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现在将定你邻座的老师对于喝水没有生命的需要,也没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于是你把它变成教材,进行讲解,最后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想必是“顺时针和逆时针”,而第n章则想必是水瓶应该举到什么样的高度………然而,邻座听得十分疲惫,考查起来他可能仅仅是60分,而且,可怜的他想用你教的办法喝水的时候,竟然不会喝了。当看到这一点时,我不禁笑起来,但慢慢的又进入静静的思考中。我们总以为学生懒、学生不好教、学生不会学、学生学不好等等,而以教为本的课堂出现了学生上课走神、开小差甚至睡觉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我们把学生当成了一无所知的人。而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学比教快、学比教直接、学比教到位,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去关注过,我们习惯了教,因为我们教师对于自己的掌握知识是胸有成竹的,总想将自己的这些让学生知道,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这样给教学进行定义: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扬、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这一点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依靠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调动学生这一重要资源,达到提高学识的目的。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3

  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郭思乐教授在书里说到“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我想说的是,生本教育也激扬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让我的生命扬起了风帆。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常常使课堂死气沉沉。生本教育的理念却是“解放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教育是激扬生命的,不是控制生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主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但这样的作业很多时候是在课后,是在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做适当的实践和拓展,这样后置性的作业往往成为了学生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模仿,很容易限制学生们的思维,无法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本学期,我们对前置性作业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首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们对于重难点把握的会更准确,而以前我们往往会跟学生一起学习我们认为的重难点,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实践证明,很多知识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学已经提前吸收了,甚至有的'时候很会有比老师更特别更透彻的理解。

  而且,小组内在讨论重难点和疑问的时候也是互相学习和升华的时候,在向同学们汇报时,就会有更好的生成展示给大家,激发另一些同学的思考。其次,在相关资料的搜集上,学生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搜集、整理资料,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刀切的内容,而是百花齐放。最后,拓展、实践,都让学生先做吧,“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正是生本教育区别于师本教育的不同之处。

  生本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是焕然一新的,它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吸收的地方,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跟老师一起学习着、快乐着,课堂必须严谨却不呆板。课堂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的改变。我们班的学生也动起来了,脑筋活起来了,课堂上高高举起的小手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4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细品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呼唤教育回归生本!

  郭思乐教授在书中说:“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是啊,一直以来,在教育者的心中,学生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很少人能够认识到学生还是丰富的、鲜活的教学资源。郭思乐这一全新教育主张的提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学生,也重新思考了教与学的关系。

  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香港的一位专家在讲演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堂课,老师病了没来上课,来的是代课老师,同学们很高兴,因为代课老师是不上课的,只要关注学生不吵闹就行,学生玩什么都行。学生开始很安静,渐渐地声浪起来了,这时代课老师敲敲桌子:喂喂,你们这样吵,我就讲课了。”这样一来,学生被镇住了,班里立刻安静下来。郭思乐教授谈到的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教和儿童的玩是对立的。教能不能转化为“玩”呢,很难,而学是可以转化为玩的,因为它有三个有利的条件:一、学和玩有同样的主体,都是儿童自己。二、学就是要学习真善美。三、儿童的喜爱活动的`天性,其本质上又是学习的天性。教必须转化为学。一位老师说得好,学校就是学校,而不是“教堂”。

  在生本教育实验中,我们会感到,在基础教育的范围内,且不说许多东西不能教,就算是能教,学往往要比教来得顺利和容易得多。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而推演到我们,则是“事得一以顺”,找到了事情的真正本体,事情就会变得顺利。我们找到了学是教学的本体,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学的。

  书中,做了一个类似于思想实验的想象。如果你想喝水,那么拿起矿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为你对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现在假定你邻座的老师对于喝水没有生命的需要,也没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于是你把它编成教材,进行讲授,最后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想必是“顺时针和逆时针”(拧盖子必备的知识),而第N章想必是水瓶应该举到什么样的高度……,然后,邻座听得十分疲劳,考查起来他可能仅仅是60分,并且,可怜的他想用你教的办法去喝水的时候,竟然不会喝了。

  这个故事对于当下繁杂的基础教育问题具有一针见血的见解作用,它比喻我们教育中大量存在这种不用教的东西,尤其是本能可以实现的东西,我们许多时候在教本能!

  联想我们实际的教学,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本能可以实现的事情,却教得十分认真,做着许多无用功或者有害功。比如我们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法。之前我们会教学生把灯泡一端用导线连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电池的负极,一步步,学生近乎毫无自我发挥的空间。

  而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老师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借助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实践,学生会发现可以一次同时让2个小灯泡发亮;可以同时连接2节电池,可以增加小灯泡的亮度……

  你给学生学的机会,而不要认为他不能学,不肯学,他会兴致勃勃地学,比教要直接的多,方便得多。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放儿童,我们的工作必须是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这样简单、自然的思考,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去关注,我们作为教师常常太主观主义了,因此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我们的传统教学中,事实上诸多方面是严重压抑儿童原应激扬的生命本性,这也导致了相当多的尖锐的教育教学矛盾问题出现,以至于到今天很多传统教学问题已经基本上到了难以破解的地步,现在反思起来,教育教学问题死局的本质依然是未把主体回归到“学生”这一个最关键的对象之上。

  而“以生为本,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倡导并始终明确坚定彻底地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教学宗旨及目标,真正把教育回归到“学生”“孩子”“儿童”这个教育主体之上。

  生本教育,无疑是当下破局基础教育教学难题的一条光明改革之路。我想就让我们通过生本教育,还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真实生动精彩的课堂。当下我们的教育需要生本,请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5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段时间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即使已具备了这些理念,要落实在行动中我们还是存在距离的。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6

  最近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我更加确信儿童的潜能无限,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动的学。

  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该书强调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孩子们只有在老师讲明白了之后,学生才能真正会做题。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后,我才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哪怕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平时通过电视、电脑等接触的内容很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一个字他可以说出好几个词语来,有的词语甚至令老师吃惊。所以,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少讲,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完成。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课堂更使我领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又如现在的每一节课课前学生总能做好下节课学习准备工作,预备铃一响他们马上会喊出自己班响亮的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两分钟(经典诵读或背诵等),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和专注的表情,我们老师更会激情飞扬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节课。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生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先学”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以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读课文,在我眼里预习的作用并不大,可是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后,我也开始尝试让学生准备预习本,每天系统的布置预习任务,时间一长预习成了一种习惯,有时候学生会在课间提前问我今天的预习任务是什么。

  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情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即使花季已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一生最明艳的美丽。同样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总有开窍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只要提供足够养分,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开放……耐心地静候花开,更能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不能真实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简单的“牧者”的幸福。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7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考试的优异成绩,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翻开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开篇就读到了这令我心动的句子。本书作为《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三百多页,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没有枯燥的统计数字,字里行间洋溢的是对千万教育同仁更新教育理念的期待,是对美好教育的愿景。读罢本书仍觉意犹未尽,不由地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的确,”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然而从”传“”授“”解“,从这几个单向指向意味明显的动词中,我们看到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似乎是被动的,而非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特殊学习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好这一活动。因此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自己在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理念,转变教师校色,改变课堂授课方式。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往往使我苦恼,达不到预期效果,发现很多过程流于形式。时效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8

  读罢《教育激昂生命》,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深知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

  我的课堂是一间故事屋

  曾经读过常丽华老师的文章,一直记忆犹新,大体内容是:不管多忙,每天都要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是啊,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是何等幸福。我一定会把故事巧妙的引进课堂,把一个个故事妈妈请进课堂,借助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伴随孩子成长。

  我的课堂是一个阅览室

  一堂好课应做到:书生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课堂即学堂,书房,是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的地方。提到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要给足时间培养孩子的语感。没有语感,语文成什么了?枯燥的知识的琐碎,无聊的陶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放松状态中读出收获;可以在充满激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趣;可以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书读好了,什么都会迎刃而解。

  我的课堂是一个游戏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啊!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这么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动力,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本身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游戏。因此,我要把游戏引进课堂,把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通过游戏的开展,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乐园里,自觉地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到达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我的课堂是一个聊天室

  语文学习是师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追求的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我会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我的言辞怎样精彩,都只是起引导作用。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尽服务者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形成默契,才有愉快的氛围。同时,我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激活学生的话题,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使课堂成为“百生争鸣”的“大会堂”。

  我的课堂是一个助推器

  课堂上教师及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有名著的引领,我会带着真诚,热情,平和走进课堂,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赏、期待的钥匙开起多彩而生动的明天!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9

  就在暑假整东西的时候,担心暑假空虚,就随便那几本书回家。一不小心,拿到了《教育激扬生命》,其实这是第二本,相当于下部。

  难得昨天有空,就拿出这本书,当时暗暗地给自己说:这次一定要读完。其实,并不是强迫自己读书,只是想让自己的阅读视野能够上升一个台阶。这一次,比以前更用心。情理之中,也收获更大。不仅读完了,而且很多思想对我的观念进行了刷新。为了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我必须整理这次阅读成果。

  先简单介绍下作者,郭思乐教授,官衔就不说了,重点工作是做“生本教育”的课题研究。用一个词概括他,就是文化。他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在中国教育界,从不缺乏新人。不停的探索,不停的进步,用西方一个词来形容叫:流派。各种流派都是为了教育的突破,都是一种革新。才疏学浅,暂且不讨论流派的利与弊,现就这本书谈谈想法。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他的哲学基础。前一段进修马克思的时候,记得老师说过:马克思思想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了具有这么深远的竞争力,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马克思的思想也持积极态度。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对于一个曾经在多个主流国家学习,成长的天才来说,他的哲学基础毫无疑问为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保证他无论何时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路线。

  这本书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重点突出“生命”。相信自然的力量,相信人类进化的力量。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对科学已毫无抵抗力,每件事我们都追求科学。而生命中,确实有太多本能与潜力,在合适的磁场中绽放。书中结合老庄的“无为”谈到教育的“无名”,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一些例子很有趣,例如:把23个糖,每5个放一堆,能放几堆,余几个?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正常人都能摆一摆得出正确的`方法,问题就在于如果用除法来解决,很多人不明白。这就出现了数学上的矛盾。我们想让学会学会思维,而我们又把思维告诉学生,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样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式?作者给出的方案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维。人类的基因确实在不断地发展了有了更大的进步。

  其实,刷新我的生本观。关于生本,从来学校第一天就听说,只是没有理论的系统。以前只知道以生为本,现在才知道:以生为本,本质上是要激扬生命。体会成功的乐趣,经历努力之后的甘甜,激发潜能,激扬生命。自己原来的理解是如此浅薄。生本不只是模式,更是一种思想,从心而出,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激扬。

  激扬生命,不仅学生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也因得到绽放而更加精彩。继续学习,再读一遍,激扬生命,绽放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10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又一力作,其间所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早已席卷大江南北,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东海风教学文化节”,我们有幸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因而对于生本教育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的讲座和著作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现结合我校上学期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课改活动谈些想法。

  一、生本教育引领学校课堂教学大变样。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努力践行生本教育。走进我们的课堂,看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二、生本教育更让我感受到了教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设计的分析课文的思路很好,总想通过我的引导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还常常为学生没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叹息!而现在,学生兴致盎然地围绕话题侃侃而谈中,我经常听得入神。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有的谈了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谈了该怎样读好课文。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还有的同学能够及时给其他组补充或纠正,有的还能很好地评价别人的回答。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的“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学”!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此时此刻,我真诚地呼唤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11

  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教育激扬生命》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实现这样一种激扬生命的教育,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在无形中强调着榜样示范作用,要求按规矩办事,由此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将孩子们束缚住。单纯灌输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定量的。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发散,主动汲取知识,发现新问题。于是,只有放手课堂,相信学生,才能激发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现出精彩。

  如我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有的学生抓住了前文对居里夫人外貌的语句(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与后文中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将奖金捐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联系在了一起,看出了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和淡泊名利的态度。还有的同学抓住了可能一词来谈,从中看出实验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但居里夫人仍然忘我工作,可见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学生们在深度阅读中,抓住了关键词句,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精神,吐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课堂上如此的能说,是我始料未及的。

  总之,返璞归真,以人为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的精彩,是成人无法演绎的。这个信念也将伴随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前行。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12

  最近读了一本《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非常有意义,它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读后对我有深深的感悟:

  作为一个老师,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教育工作中要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注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是没有用的。对于孩子之间发生的问题,要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心灯。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用“爱”去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付出,那样,才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过分的执着,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这句话对我触动最深。教育需要做的不是控制生命,更不是强迫生命,而是要让教育激扬生命。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享受,享受成功的快乐,享受成长的烦恼。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它需要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自然。正如郭教授所言,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们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们生命的情感。

  有人说: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于是我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希望能有更多的水给学生。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突然意识到,我的举动仅仅是“灌输”。似乎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水而已,可是我们教师的水总是有限的,这样以来,学生得到的水永远不会多于教师啊,谈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此书告诉我们儿童不是只懂得接受水的容器,而是携带者,是人类几千年文化沉淀基因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该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该懂得授之以渔场,这样,学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清泉。

  读完本书,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应该这样去做: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更新课堂授课方式。在教育学生时,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多一份灿烂。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13

  读完郭思乐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颇受启发。在这本书中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他推崇的是“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实施生本教育必须由“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这些理念契合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追求的方向,让生本扎根学校,让教育激扬生命,促师生共同成长。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了郭思乐老师的著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念,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启迪,那就是他所倡导的阅读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同时,教师也应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代名词,而应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成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牧者”,教师应与书为伴,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善于从师生共创的生命舞台上,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体验一种生命的满足与快乐,得到生命的成长与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14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老师病了没有来上课,来的是代课老师,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代课老师是不上课的,她只要管住学生不吵闹就行了,学生们可以看课外书、画画、做手工;开始的时候,班级里很安静,渐渐的声音就大了,这时代课老师敲敲桌子:“喂喂,你们再这样吵,我就讲课了。”这样一来,学生被震住了,班里立刻安静下来了。看了这个故事,我深刻的感受到,想要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现状,拒绝高分低能的遗憾,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坚决彻底的依靠被教育者生命的蕴有,才可以使我们的教育理想得到全方位的实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教育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吗?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孩子,不仅在长着身体,丰富着知识,也在发展这着个性,而班级授课至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客观上很难顾及每个孩子的个性心理和个性状态,主观上导致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省时、省力、一刀切的现象。老师心中的优生就是“成绩好”,这一好可以遮百丑,若是体育好,那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会电脑,那是不务正业,劳动积极肯干那是没出息。教育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培养会读书会考试的学生,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之为“人才”,而导致了一大批不是这种人才的人才,他们在班级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否定自己的能力,随便应付难以提高成绩的学习,变得毫无理想,放弃努力,自由散漫。

  于是,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厌学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喜爱学习,愉快的学习,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真正健全的发展呢?

  自从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深深地被书中介绍的生本课堂所吸引,因为生本课堂是一座知识的宝殿,同学们欢天喜地地在里面奔跑跳跃,生本课堂是一座充满智慧的花园,同学兴高采烈的在里面自由采撷;生本课堂是一座精神的伊甸园,同学们思维的触觉无拘无束地向着阳光灿烂的天空发散。这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向往的生本课堂:这里没有打手板的戒尺,没有特为惊醒梦中人而发出的厉喝,没有安静,看黑板之类的劝导,没有呱噪,没有责备,没有对下课铃的渴望,甚至连东张西望都没有。学生是如此的`关注学习,教师是如此的认同学生的个性,欣赏他们每一个“独到”的发现。

  如何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生本课堂呢?首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高度尊重学生,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再是一种师生理念下的长辈施舍,而是让学生作为一个大写与老师并肩站立,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对人类基本道德的尊重,就自尊心而言,学生不再是师道尊严的殉葬品,就人格而言,学生真正感到了平等,感到了平等的学生,在被尊重的激励下,懂得用进取来维护这种尊严。完全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求学者,相信他们想学、能学、会学,相信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的资源。

  我们羡慕这样的生本教育,但是作为教师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在我们心目中的儿童,弱小、无知、懒散、好动,如果高度尊重他们,他们的行动就会失控,就要超越安全的范围,完不成教学的任务。再有,我们顾虑的是,即使我们严加约束,学生尚且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要让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岂不是更不可能完成吗?我们还有这样一种直觉,教师是有知者,教学理所当然应从有知流向无知,如果全面依靠学生,依靠学生自己,成绩是不是得不到保障呢?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篇15

  近日,认真拜读了《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这是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的又一力作。在书中,郭教授提出依托生命,激扬生命,教育就可以享受生命的神奇,使传承和发展文明的事业呈现良性发展状态,解决今天教育中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精心预设,引导学生学习

  郭教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应以学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本着“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理念进行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课堂上的时间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因此,在课前的前置性作业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生本教育提出应“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前置性作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并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学生作业的展示,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学生会了,就不用讲了,如果学生做得不对,再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教学,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但教师必须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控,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由的、激烈的小组讨论,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小学数学的《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就可以预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进入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大致了解所购物品的总体价格,让学生去付钱和结帐,这样学生就对人民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讲讲购物的过程和结帐的过程,通过讨论来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课例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学习

  生本教育中主张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认为学生的天性是玩,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他们天生对学习很感兴趣,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小学生会觉得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数学和公式,很难理解,其实数学有时会给人以很深奥的感觉,但却是离我们生活和工作最近的一门学科。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数学,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并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要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如角的认识一课,学生对角的认识大多局限于课桌、练习册、三角尺等等,对角的度数及锐角、直角缺乏直观的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笔者上课时就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找教室里的角、找找校园里的角,再说说生活中碰到、见过的角,接着讨论各种角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学生就认识了角,并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认识,印象也较深刻。

  三、课堂鼓励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起到鼓励作用,评价中鼓励、表扬的.话少,批评的多,有时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即使是表扬的话,也是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学生听多了也就不觉得这是一种表扬了。

  1、对学生多点关爱,多点表扬。曾经有个儿童心理学机构研究证明,在儿童的成长阶段,80%是表扬、激励的话,20%是提醒的话,这样的比例是最适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但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有时却惜字可金,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还缺乏关爱。曾看到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爱意,自己的孩子会走路了,父母们会觉得真是了不起,会不吝啬用最美的语言来表扬孩子。老师对学生也要多一份关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会对学生多点表扬了。

  2、表扬要形式多样,要有新鲜感。我们平时的表扬大多是“你真行”,“你真棒”,而且对每个学生都是如此,在课堂中还会经常听到老师说“来,我们来表扬你一下”,这时所有学生就鼓掌三次,大多如此。中国的语言文化是很丰富的,表扬一个人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如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尽量每个人都不要重复,如可以说“你真给力啊!”,学生会觉得很新潮,也给让学生一份小称号或者小星星,如我校就对学生采用了“五星乐乐”的评价方式,这种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

  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教育,从主要用科学方式转向主要用生活方式进行的教育,从师生教育到生本教育,我们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在生本教育理论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精彩,儿童的个性成长、学习生活也会更加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04-28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06-13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04-29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0-15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04-25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热门)07-03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5篇03-13

生命生命读书心得03-28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