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1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百四十四字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作者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与朱元思书》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2
啊,美丽的富春江
富春,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啊!富春江一端在雄伟巍峨的黄山脚下流过,一端又牵着那堪称是人间仙境的西子湖畔。富春江的水,清澈见底,时而湍急,时而平静;而富春江畔的山,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连绵不断。啊,这就是美丽的富春江!
此时,我细细地品读着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自己也仿佛置身于那一片令人魂牵萦绕的山水之中了……
我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了富春江的黄昏,弄一叶扁舟,坐在舟尾,煮一壶茗茶,望着那一望无际荡漾着涟漪的江面,别有一番韵味。那黄昏中燃烧未尽的太阳将她最后的光芒射向了富春江的水面上,那火一般的晚霞荡漾在江面上,整个江面映出了太阳红彤彤的影子,水中好像盛开着一朵艳丽的牡丹,与此起彼佛的水波相映成趣,显得格外地妖娆。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一叶小舟在水中自由地飘荡,真是“任意东西”,好不爽快!漫漫富春江之上,望这自由不羁的一叶孤舟,那放诞浪荡的江水,呵,真想痛饮一杯!黄昏中的江面上,回荡着“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朗朗笑声,是啊,这江、这水、这山、这景、这自然,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知己吗?醉了,就任这小舟在下游的江面上缓缓飘荡,扑向自然的怀抱,躺在江面上小睡一晌,不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吗?
停船靠岸,望那一座座高山直上云霄,巍峨高耸,有的负势竞上,有的争高直指。远眺苍茫的山峦,近看脚下渊源流长、一望无尽的江水,这山水之间寄托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报国之志;又沉浸了多少文人墨客忧国思乡之泪……有多少放诞不羁的灵魂,又有多少寂寞孤独的心灵啊!
“连娟落日依山尽,寂寞寒湖蘸岸平。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这是陆游失意后为富春江写的一首诗,白首为功名,他也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了呀!
富春那的轩邈的山,有刚毅,有放诞,还有沉稳。富春那的缥碧的江水,时而令人有海阔天空之想,时而又令人仿佛进入了那纸醉金迷之境。这缥缈的江水是富春清澈的双眸,有一抹温柔、又有几许自由和不羁,又饱含着沉稳、刚毅,但更多的还是历经沧桑后的伤怀,啊!这美丽的富春江,她的美也许正在于她那明眸中一丝淡淡的哀愁吧……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3
这篇文章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本市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当时的信,不过作者在文中生动的将富春江近百里的秀丽风景,用一百四十多字完美的展现在众人眼前。
文章共可分五段。
第一段,总领全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总写了富春江路上之景。
第二段,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字字如生,将富春江优美,壮观的场面完整体现。
第三段,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山的蜿蜒连绵,雄伟浩荡被作者写的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第四段,写声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鸟鸣,蝉叫猿啼,都是那么动听,美妙。
第五段,写感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水傍依,猿啼鸟鸣,一切的一切都在作者笔下流淌出来,令人悠然神往,真如:有山有水有声音,有感有想有悟境。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4
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与朱元思书》虽名为“书”,从内容上看则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记。
全文144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之美,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文章先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发端,再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起全文,总写富春江的优美景色。
接着紧承“奇山异水”而分写先逐层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话写了江水的明净可爱。
接着两句“急湍甚剑,猛浪若奔”,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感。
次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动静结合,使人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下文则转换角度,着重写听觉感受。泉、鸟、蝉、猿,声调各异,自成天籁,组成一步大自然协奏曲。
作者以闹写静,显示山中无人的幽静,使人产生一种流连忘返,隐居山中的幽静。
文体骈散相见,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是骈体文的上乘之作。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5
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6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没有书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别人借书看,依然做到了遍观群书。相较之下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学成这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环境的优越与否压根不能构成学不好的理由。试想一下,同一个时代的人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学习条件好么,不是也学的很好?宋濂的学习条件不好,甚至非常的恶劣,照样学的很好。更说明了学习条件不是学习好坏的借口、理由。物质生活好又怎样,学不好也没有用。
我认为只要努力了,认真了便可以学好!
宋濂的学习的那股劲头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有他一半的热情,就不是现在这点可怜的分数。
还有一点,在现在的学生之中有一个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与别人攀比。而宋濂没有注重穿着打扮。这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书生的信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了“金榜题名天下知”,为了为百姓做点好事,为了前程……只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寒窗苦读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现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濂求学的艰辛、酸涩并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们考试、学习上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总是找客观理由,但我认为学的好与坏都在于自己,在于有没有认真。宋濂有句话我非常欣赏“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学的好与坏都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在后半学期的学习里奋起直追,学出自己的水平!
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刻苦求学,可以启示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学习不慕富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专心学习勤奋学习,勇于战胜各方面的困难,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01-21
与朱元思书07-27
与朱元思书教案01-12
与朱元思书翻译01-11
与朱元思书译文01-11
《与朱元思书》教案01-17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01-01
与朱元思书 习题精选04-24
教案:与朱元思书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