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时间:2021-02-04 12:37:0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人生苦难重重,会出现很多让我们痛苦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又会带来下一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痛苦会让我们痛不欲生,但是就这些问题这些痛苦,它们能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心智成熟,并且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面对问题最聪明的做法当然是鼓起勇气不怕艰辛,去解决它并且战胜它。而大多数人不会选择这种聪明的做法!因为问题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显而易见人们天生就害怕痛苦,所以当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或者不去理它们,等问题自行消失。也有的人会干一些别的事,不去想这些问题,一个很极端的做法就是用毒品来麻痹自己或者沉迷于虚幻的世界里,逃避现实所带来的痛苦。

  解决问题的态度分三种:第一种也是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冲上去克服困难,只要肯在这个问题上花时间,不畏惧苦难,我相信除非是智障,如果不是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第二种就是缺乏耐心,想迅速的把问题解决掉,因为花在这个问题上的时间少,这个问题有可能会解决,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还有可能没有解决则越忙越乱。这种解决方法大多数人多会这样做。而第三种方法或者也不能说是一种方法,只能算是在逃避,出现问题,不去管它总是自己安慰自己,这个问题会自行消失,其实这种人是在自欺欺人,最后不但问题没有被解决,还会出现比这个问题更可怕的结果。

  不去解决问题,它们会一直存在,它们是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但是怎么才能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呢?怎么做才弄鼓起勇气去面对它呢?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个人觉得想要用自律来约束自己,必须需要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所以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首先我们的父母就要用自律,也就是这四个方面来约束他们自己,从而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对的,他们才会很自然的去像父母学习这些,所以一切的原动力那就是——爱!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2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可以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丰富而又不失快乐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有理解心的人。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找掉一个,并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它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条路、它更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慷慨的行动。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应该是心态沉稳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务实自律的人,知错而改的人。成熟的人,应该用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条来约束自己,做到静卧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心胸坦荡且以诚待人。

  我曾经看过一本意林,名字记不太清了,好像叫《成功在久不在速》。上面有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尤深:“我不会把自己看做是最好的,但我会把自己看成是最努力的;我不会把对手看做是最差的,因为我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即便是对手,也应该被尊重,对手也有自己的人格权利,我们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议论他们,闲谈莫论人非。

  少有人走的路,在此希望,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3

  在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前提并不是我把它看成是一种任务,相反,我对于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有极大的兴趣。每次读完一本书,总感觉受益匪浅。书本是生活的朋友,他总是带给你生活的启示和有益建议。

  在人生之路上,磨难和挫折总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也因波澜起伏而精彩。我们要敢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自律的品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此书中自律主要有四大原则:推辞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所谓的推迟满足感就是要学会先苦后乐。我们想要自己的以后的生活更加多的美好就要在今天学会忍辱负重,厚积薄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尝尝真正的快乐总是磨难之后享受成功的时候,我们的身心得到一种超前所有的满足。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仔细的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抓住问题的时机,高效的解决。下面讲的主要是承担责任,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生的一件事,我觉尤其重要。我们常常说权利与义务是密切相关的,并且人一出生便已经伴随我们左右。承担义务就是承担责任的一种体现,作为一名成年人,责任更显得重要。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你担任了一种角色你就应该担任其在期望位置上的责任。

  不过在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尺度,不可以包揽全部的责任,也不可以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然后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要尊重事实。我们上一任的主席曾经说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就是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要从事实出发,同时也要拓展创新,不可抱残守缺。时代总是在进步,我们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反发展的需要。其实这也是一个人挑战自己的舞台,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自我反省,坦诚以待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且不断地学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够掌握自己的情绪就是很好的表现。不怒于言是成熟干练的一个标志,不让自己的情绪外露,才能在竞争对手不明白你的想法的时候,出奇制胜。这是保持平衡的一个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放弃。一般这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过有时候的放弃意味着新生。一次学姐的演讲令我记忆犹新,只因为一句很震撼人心的话“不因忙碌而平凡”。我曾经因为让自己多一点锻炼的机会而整天忙忙碌碌,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但收获总与你的付出不成正比。这事你就应该放弃其中一些有趣的活动而运用这些时间反思、总结。

  这里说讲的是有关自律的原动力——爱。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爱的定义下的特别的好。爱是为了促进自我、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很多的情侣都是由于过于依赖他人或者是不甘寂寞而结交男女朋友。一直生活在单纯校园的我们,不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或者是大学,都还有关于浪漫爱情的向往。来到大学,远离家的庇护,对于身边的事物感到有史以来的陌生,心灵的空虚寂寞。同时校园又给了我们开放的恋爱氛围,很正常的很多学生都选择找到交男女朋友这一捷径去摆脱空虚寂寞。他们的自我界限崩溃,他们摆脱了孤独,他们把他们的精神贯注于他们的另一半。他们投注了时间和精力,他们把这叫爱。等到要毕业了,他们会觉得那个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不同的选择,你再也不能让她只属于你,你会惶恐,你会在选择另一个替代物。也许会有人反驳我的观点,他会认为他们分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之间爱的感觉没有了。这里我们又将告诉你爱不仅仅是感觉。对于结过婚的人并且家庭持续走下去的人应该清楚爱也代表着责任和理解,给予对方独立的人格让他快乐。真正的爱需要关注,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并不是去监督而是去倾听和了解他,知道他所需和给予他精神支持。爱给予我们勇气,它是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上忐忑,自我完善的原动力。

  我一直都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件事,婚姻的基础不能仅仅建立在两情相悦上。不过在这两项人生大事上,我们的路途都是非常的坎坷,一定的风险相伴。我一直坚持无论是男朋友还是丈夫,我都一定会给予他独立的空间人格。其实这时我就已经做好可能失去的准备,不过为了心里的安全感,我可能会要求他给予一定明确的承诺。“人生惟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我们常说人要自尊自爱,我们应该试着换位思考,每个个体都想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受任何的侵扰,这样我们就能够学会给予他人独立的人格和空间。我们在爱的旅途上要经常学会自我反省,我们要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用谦逊真诚的态度和我们所爱的人交流,指出它的不足,让自己和他人自我完善共同进步。“浅水喧哗,深潭无波”告诉我们有自我约束的情感更为深刻、成熟。爱是一种非常神秘的情感,不可捉摸,也不可描述。只能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用心体会。

  读了这本书真的受益匪浅,其实我知道每一本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让我们更能理解生活和与人更好的相处,我们要用心体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让自我的精神世界充实。我喜欢读书,不论是哪一方面,我的目标就是博览群书。不过我认为应该多读心理学和管理技巧有关的书,因为多读此类方面的书能够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更好的相处、理,同时有利于能够有平和的心态应对不同的困境。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4

  最近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书中说:“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做成功一件事情能获得满足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让人内心膨胀,从而止步不前,很难再获得更多的成长。推迟满足感,并不是永远不知足,而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生活,为了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坚持向前进的信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并且感受被问题缠上的苦恼,冷静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结束后的快乐之感。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生活这条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步。

  本书的作者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同时“爱也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专制和控制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只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孩子会产生不安的恐惧,而且这份恐惧或许会从童年时代延续到成年以后甚至更远的时间段。

  相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爱灌注进去,会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将大人的教育听进去,使得自身获得成长。不是一味地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尊重事实,微笑面对,然后接受,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这就是生活一步一步教会我们的,最终也使得我们的心灵走向成熟。

  自律是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爱是促进自我和他人心灵成熟的方式。“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收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只有将自律和爱相结合,使两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自己获得成长,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的方向,忍受艰辛和磨难,最终才能达到新的人生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5

  这不能算做一本励志的书,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原来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本书中第一次了解了规矩、爱、信仰和恩典,也算是一种重生了。

  20xx年3月读完第一遍,20xx年10月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第二遍,透过全书重新理解了四条规矩、爱的定义、相信科学也是一种信仰、人生中充满恩典,这本书应该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第二本书了,第一本书就是《搞定1》,通过实践GTD让我遇到了第二本好书。

  第一部分:规矩

  人生苦海无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

  四条规矩(discipline):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1、先苦后甜: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先苦后甜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遵守规矩,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树立起“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也是培养规矩的根基。许多人并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对待问题方面,一种是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神经官能症),另一种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格失调症),后者更低级,更有破坏性。问题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及时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2、承担责任:两类心理疾病都与承担责任有关,神经官能症是把责任强加给自己(感觉有点像自卑症),而人格失调症则是逃避责任,把问题推给配偶、孩子、朋友、父母、上司、学校、政府、社会制度等等,不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依然存在。几乎所有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官能症或人格失调症,因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选择和决定的机会,选择也不意味着没有痛苦,既然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3、忠于事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修订人生地图。通往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拥有一幅精确的地图,有的人到了人生的某个时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忠于事实尽管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才能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我们需要不停地反省。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谎言有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之分,隐瞒大部分真相也是谎言称为白色谎言,比黑色谎言危害还大。一个人应该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主张,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好难做到啊!):

  (1)永远不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

  (2)要牢记,除非有情非得已的考虑,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

  (3)不可因个人私欲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

  (4)只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

  (5)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以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

  (6)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够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使心智获得成熟。

  4、保持平衡:就必须要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人生面临无数的选择过程,也就是放弃过程。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必然会带来痛苦,但这也是心智成熟所必需的。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度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要学会“兼容并包”的心理技巧,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如果能够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在知道一切的情况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痛苦。

  要放弃某种事物,首先必须拥有它。

  第二部分 爱

  读到这一部分,发现原来还有人对博大精深的爱进行了定义,心智不成熟就是没有对一些事情进行思考,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能够深刻思考可能就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爱是长期的,意识与潜意识是否一致,既爱自己又爱他人,还要拓展自我界限,并且是一种意愿,而不是强迫。

  现在回想起来,当前只有对孩子的爱还满足上面的几条,对孩子的爱是从出生到将来的,在关注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并且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大量的时间,从来不去多想是否值得。对父母的爱,体现在电话中的沟通,听见苍老而熟悉的声音就能唤起童年美好的回忆。

  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20xx年10月读第二遍时,开始仔细看这一章)

  坠入情网和浪漫爱情神话与现实的夫妻生活确实相差甚远,真正的爱确实是在长久的生活中不断的包容和拓展中发展起来的,自己的心界在拓展,也会慢慢地带动另外的一半,遇见任何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家庭的琐事,现在回想起来让双方冷战的导火索时,都想不起来了),反思一下自身可能就是最高的境界,可能人生中你的另一半需要长期不断的爱去感化她。爱也不是依赖感和宠物感,需要各自的生活和一定的距离,男性通常会把距离拉得较远,而女性恨不得把你死死攥住。

  长期不断地付出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

  我们必须先拥有或完成某些目标之后,才有资格谈“放弃”。

  培养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爱好本身并不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终极目标,否则就偏离了人生的本质。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爱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怀,表达关怀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不愿把别的事放到一边,就意味着你不愿真正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耗费精力的.过程,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只有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这对于双方都是大有益处。不少父母在子女处于青春期以前,尚算得上尽职尽责,渐渐地,其思维却变得落后和迟钝起来,无法适应子女的成长与改变。他们不思进取,放弃了自我完善的进程。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曾经认为只有宗教算是一种信仰,以前没有宗教信仰的我在静心思考时会感觉有点空虚,看了此书后发现原来科学也是一种信仰,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们会对一切有一种批判的眼光。正如书上所说,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不断前进的求知之路,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领域。读懂这段话,看来真是需要时间,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原来科学的信仰也是一样的伟大,不一定非要相信某个神灵。

  本部分剩下的段落分析了几个案例,更像是为心理医生而写的,心理医生在为患者医治心理问题时,如何处理自己信仰与病人信仰的冲突问题?感觉没有固定的答案。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第四部分 恩典

  我们意识与潜意识中的自己,有时相差甚远。可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接近真实的自己。

  同步原理----统计学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在现实中反复发生----带给我们好处的几率,远比造成破坏的几率大。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救人一命,也包括促进心智的成熟,改善生活的质量。

  “意外发现的有价值或令人喜爱的事物”是上天恩典的表现之一,这样的恩典是我们所有人都能触及的,只不过有些人会去利用它,另一些人则会错过它。之所以我们无法利用全部的恩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它的存在。

  原来生活中确实充满了许多奇迹的恩典,以前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回想起来还是遇到了几件恩典之事,其实人生充满机会,也会给你机会而你不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恩典可能算是高中了,中考并无感觉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当时只是数理化还行,文科都较差,但考完后只怨自己一道12分还是16分的数学难题没有做出来,从而没有达到重点高中分数线),但幸运之神却神奇的降临了,我们这年出生的孩子出奇的多,在河口这样小小的地方,初一入学报名时竟然达到了18个班之多,没想到正是因为学生之多,能够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了60、70多人,而破天荒的可以在河口办一个重点班(不用跑到50公里外的油田一中上学),而又正好一个班放不下、二个班有点少,我这种少了10多分的人竟然不需交赞助费就能顺理成章的加入到了这个班级中,才拥有了这种教学环境,拥有了这种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也教得非常卖力,我也没有压力,只需认真学习即可,没想到成绩越来越好,竟然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

  懒惰是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懒惰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与懒惰对抗是永恒的战斗,永远不能放弃,要与懒惰斗争到底。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病态的自己(懒惰的病态的力量)和一个健康的自己(健康的力量)。健康的力量必须时刻提防懒惰的病态的力量,后者始终潜伏在我们的身体中。

  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谦虚,脚踏实地。心智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而快乐。我们知道自己的智慧源自潜意识,我们清楚“根”在何处,而我们的一切认知,莫不像流水一样,从潜意识的“根”源源而出。

  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可能就是某一个奇迹的恩典,只是自己没有注意到,可能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就像你经常遇到一个年轻的学生在浪费大把的时间的时候,想说些什么,但没有时间的积累,你就是把整个事情的经过都讲出来他也不会明白,很多时候他根本没有时间听你说完。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6

  看完三本《少有人走的路》,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谓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变的某种特质,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人们会觉得始终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视心灵;而当心灵被忽视压抑得太久,就会通过别的症候表现出来。呵呵,这篇读书笔记其实几乎还是抄录的派克先生的话,我不过是按我的需要把它们串联了一下。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让我觉得释怀的是,知道人类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现在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应该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不过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说过其实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接受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说起来他的太多话我都觉得凝炼得很好,很有道理。比如“信仰并不仅仅来源于高远的精神境界,也来源于心灵的深渊——每个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就如同《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戴西“原来一个人没有信仰,也可以非常坚韧。一个人不是为了大众而吃苦,也可以保持顽强的尊严”。关键还是在于,你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而,放弃对外界的依附,而回到自己的心灵,是相当困难的。就好像佛教说,佛不在外界,佛只在自己心里,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发掘出自己心中的佛性实在也是太难了。“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了自我界限,寂寞消失了,代之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仿佛体会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变得强大有力。”正因为爱情如此狂热激动,所以很长时期我们会以为爱情无所不能,可以帮我们排除万难,对方就是我们仅需的一切,然而,“这种因为机遇和缘分,不请自来,让我们暂时失去自我,无法做出理智选择的爱情,只是真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提前品尝到爱的滋味。因为它并非真爱,所以它最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消褪崩塌,事实上我们想要获得持续的狂喜,达到涅磐和永生的境界,获得神性的启发,我们就必须体验到真爱是什么,爱的感觉是什么,并且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这里派克提到了很多次的“神性”,不接受宗教的朋友或许会觉得反感,但是其实派克其并不是那种狭隘排他的教徒,他称自己为“离经叛道”的天主教徒,却一直担负着关怀他人心灵的“心灵牧师”的工作。他所指的神性是我们心灵中的神性,绝不局限于宗教。看起来要想获得真爱也是让人倍感压力的一件事,男女间直接的相吸。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7

  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有点“奇葩”的人,明明可以活成像芸芸大众一样,却又活成了一个有点思想的独立“作家”。在滚滚红尘中不断挑战写作的极限。

  人生其实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不过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人生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就能使心灵变得更健康。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拓展了我的思维界限,打开了自己更多的人生地图。此书的作者是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先生。按照书中的逻辑,我是个不懂真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先生: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当我们能够有一个力量,为自己和对方的心智成熟带来不断地进步,让两个人不断地去实现亲密关系,这种努力的过程就是爱。爱不会因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爱是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

  真正的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关系。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在爱情中博弈,谁都不会是赢家,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幸福。

  M·斯科特·派克先生诠释了爱的真正意义和路径。我想我的人生以后多少会有些不同。因为我应该学会了怎样更好的去爱自己和他人,还有这个温柔又残酷的世界。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8

  关于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有时候遇到了问题总想回避,甚至慌不择路,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甚至不敢接受新的挑战。

  曾经有段时间,情绪特别低落,生活和工作上总提不起精神,拖延着,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越是这样,越是焦虑,甚至觉都睡不安稳。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鼓足了勇气,静下来心一件件一桩桩事捋一捋,哪些当下能立即完成,哪些排在计划表里在什么阶段来做怎样去做等等,发现问题也没那么可怕不可解决。就这样理清楚了,自己心理也有数了,焦虑与不安也随之散去。有时候过多的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真的不如做好手头上的事情来的实在。

  关于育儿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关注意味着陪伴和注意力的付出,注意力越多,关注的质量就越高。父母与孩子相处得越久,给予的关注越多,就越能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对待家庭作业,如何读书和学习;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勇敢,什么时候害怕……这些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经常和孩子共同活动,父母就能教给孩子更多的生活技巧,帮助他们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在活动中随时观察和教诲,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说没有精力管理孩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当孩子犯下错误时,再去管教打骂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自家有位叔叔,年经的时候南下打工,孩子出生后就一直放在老家,一直到孩子小学快毕业了,一家人才在一起生活。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父亲的记忆模糊,感情也很平淡。父亲这个时候想竭力弥补,但不论他多么用心用力付出,总走不进孩子的心里,孩子也不大能听得进他的话,也总是有隔阂。孩子的童年,错过了,就真的是错过了。

  之前网络上有篇小学生作文:爸爸别玩手机了!异常火爆,写出了孩子的心声,也是家长陪伴孩子情景的真实写照。爸爸工作一天回到家一直抱着手机,孩子希望爸爸给予多些回应,爸爸眼睛都没抬,嘴巴上随便糊弄了下。所有这些不走心的陪伴,对于教育孩子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再就是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少玩手机少玩游戏,至少自己得做好榜样。

  有一句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它的意思是说从一个3岁的孩子,他的性格特点,就大概能预测这个孩子的发展前景,从7岁的孩子身上,就能判断你能看到他成年后甚至到老的事业发展及成败得失。虽然说这句俗话的结论有点武断,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既一个人的性格、兴趣发展在幼年及少年时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把握好了对小孩的一生成长都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同样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教导。

  上半年因为疫情,孩子在家里上了一个月网课。有一天爸爸发现孩子白天没上课,一直在玩手机游戏,气头上说:如果你不上课,不学习,就玩游戏,这是你的选择,你自己承担后果。期待孩子们在年幼的时候就能懂得后果、责任、代价真正的现实意义,自觉地发奋图强,家长做甩手掌柜,这显然是天方夜谭。一味的听之任之,孩子在N年后懂得了这个厉害关系后再来后悔,那代价可就大了,这后果恐怕任谁也承担不起吧。

  关于恩典

  昨天下午,在房间看书。天气热,我就开着空调,盘腿坐在地上,背靠着床沿……看着看着,脑子里突然就觉得,现在看书的这个场景,在很久以前我的潜意识里似乎有呈现过这幅画面,真的觉得很神奇。我不知道大家在生活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我经常碰到这样神奇的事。

  再比如,有一天我在超市碰到多年未见的一位同事(曾经关系很好,渴望再见),好像是冥冥中注定我们会在这里相遇,因为这个重逢的画面早就已经存在于我的潜意识中。这样的恩典我很难表达出来,简单的说就是我内心的期许会在某个偶然的时间里实现。

  也许,这可以归结为一种信念;奇异恩典,今得看见;心之所向,无所不达;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9

  在哥哥的推荐下,我带着好奇心,开始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它引领我们学习爱、学习独立、学习成为更有理解心的人,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一个,并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试图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丰富而又不失快乐的生活。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百分百的心理健康者寥寥无几。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勇敢直面困难。

  人生有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难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去面对各种人生的难题。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挡风避雨,时时包办代替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挡风避雨中,是责任心的缺失,在包办代替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我们随着年龄长大,会遇到心动之人,会谈恋爱,会结婚;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像电视偶像剧中,完美遇见。我们也会失恋,也会伤心。我们可以伤心,但我们也别忘了爱自己,爱他人。

  迎接困难,尊重事实,继续向前。心若向阳,生活才会更美好。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作为新时代的女青年,我们应该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0

  一本绝对经典的书,这本书中关于自律的部分,每年都要阅读一遍,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下面是今年的阅读记录:

  #每天一本书#,100天,20xx年3月27日,《少有人走的路》,今天是第100天,选了一本经典书籍利用一整天的时候从新阅读一遍。这本分为四个部分:自律、爱、成长与宗教和神奇的力量,我第一遍看这本书的时候,花了半个月,特别是第一部分,当时反复阅读了很多遍,每次阅读都能得到新的收获。

  评分5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的前二章自律和爱完全能承担得起这样的标题,每次阅读都是对自身的一个反思。很早以前只能读懂第一章,有了孩子之后现在能读懂第二章。到目前为止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评价一般,强烈推荐阅读自律部分。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有的人与麻醉*和毒*为伴,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种原则。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这位女士头脑聪明,只要在工作上不再推诿塞责,就会显示出极强的能力,但在解决家庭矛盾上,她立刻就成了智力低下的人。问题的关键出在她对时间的利用上。家庭问题让她头昏脑胀,她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地分析问题。虽然解决问题能给她带来满足感,而她根本不想去推迟这种满足感,哪怕是一两分钟也不行,最终她没有从问题中积累起任何有效的经验,家庭便因此长期陷入了混乱。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但问题没有消失,它们仍继续存在,它们是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患有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任何事,他们都觉得能力不及他人,他们缺少勇气和个性。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及承担责任的能力。治疗神经官能症,比治疗人格失调症容易得多,因为前者坚持问题应由自己负责,而非别人和社会所致。治愈人格失调症患者则较为困难,他们顽固地认为问题和自己无关,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祸首。不少人兼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统称为“人格神经官能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充满内疚感;而在别的问题上,他们却一推了之。

  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美国黑人作家)的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我的定义是:把产生于童年时期,并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它们通常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转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移情”。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不然,我们就将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就像是单间牢房,我们“反复呼吸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如同塞尔维亚·普拉斯(美国女诗人)的比喻,沉湎在个人幻想里。修订地图带来的痛苦,使我们更容易选择逃避,不容许别人质疑我们的地图的有效性。我们可能对孩子说:“不许顶嘴,我们是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我们说了算。”我们对配偶说:“我们就这样维持现状吧。你说我的不是,我就会闹得天翻地覆,让你后悔莫及。”我们上了年纪,就会对家人和外人说:“我又老又弱,你为什么还要和我过不去?我这么大年岁,可你居然对我指手画脚!我的晚年活得不开心,那都是你的责任。”我们是老板和上司,就会对雇员说:“据说你有胆量怀疑我,还要向我挑战。你最好想清楚,最好别让我知道,不然就赶快卷铺盖走人吧!”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接受挑战,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安慰;心灵接受长期的、甚至经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疗成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诚实可能带来痛苦。人们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

  谎言通常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一个人应有选择地表达意见和想法。当然,出于忠于事实的考虑,我们又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这使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我们担心祸从口出;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想违背诚实和公正的原则,而在二者之间,几无回旋余地,我们很难取得理想的平衡,这的确是高难度的挑战。

  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独特性,我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让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在此过程中,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巨大的勇气,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

  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死亡的痛苦是诞生的痛苦,而诞生的痛苦也是死亡的痛苦。生与死,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要建立更新的观念与理论,旧有的观念和理论就必须死去。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着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陶醉在爱的情感里,我们感觉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我们希望对方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我们贯注的对象,正是所爱的人或所爱的事物。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个对象,就会使之占据我们的心灵。

  有时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一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出自个人意愿,核心动机却是满足自我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也许都是为赢得私利。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惟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牺牲),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惟有真正投入和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最有效的方式。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积极的态度。他们也要允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同样,夫妻双方要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彼此成为最好的批评者和建议者。这种原则,对于友谊同样适用。

  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你选择的爱的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迅速促进个人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珍贵而有限,应该倍加珍惜,妥善使用。你还必须坚持自律,使爱具有更大的力量。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就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学到什么,也不能教给别人什么。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1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由美国的斯科特派克著。

  作者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主动解决它。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需要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实践这几个原则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

  关于推迟满足感这一条,周老师给我们讲了育儿专家孙瑞雪的幼儿园,玩具一个孩子玩完,第二个孩子才可以玩。推迟孩子的满足感。育儿先育己,家长做好榜样,首先做到自律,孩子自然就跟随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十二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做别的事情。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把眼光放远。该放弃的时候放弃。不放弃就永远停在原地,这样才能达到平衡。放弃熟悉的,习惯的事情挺难的。只要坚持,一定会心随所愿的。

  读了这本书感悟太多了,可提起笔却有好多话说不出来,那就落实到行动中吧。祝朋友们都成为心智成熟的人!感恩天地!感恩万物!感恩一切善缘!感恩真诚付出的孟老师,吴老师!感恩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2

  上次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起码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今年看的书有几本,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的都没有做读后的笔记或总结,盖因懒,也是恐惧,怕写的没有意思没有意义以及价值。有时候我很讲究这个,苛刻到没有文字,对自己也极少以文章自称,多是文字,码字,总觉可提升的太多,可自己总是走得很慢或跑的很是滑稽。

  上面的权当读书笔记的开头,而下面是简单的罗列,罗列一些我觉得很有些启发和感触的,2个月前看完的书,今天做笔记,可回顾,可重温,可分享,可自律!

  1、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书籍,有人说这本书出自上帝之手,开始我不相信,直到我看到最后一章;

  2、这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书,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的,也是人生的旅程;

  3、心智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当不满足于自己的心智成熟状况的时候,不要灰心,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路在前方,迈步前行、心莫停。

  4、关于自律的四原则

  4.1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干掉痛苦,剩下的就是快乐,吃掉快乐,余下的即是痛苦,记得小时候吃零食的时候喜欢从差一点的吃起,最好的留最后,吃的过程一直都是快乐的;长大了反而不如小时候聪明了……

  4.2承担责任:我们应该勇敢的说——这事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出了问题,不管是谁的问题,只要事情与我有关甚至于由我负责,那么,都是我的问题。很痛苦,很煎熬,却必须如此……我要努力做到;另,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

  4.3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另,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事实有时候经常在变,比如地心说、日心说到现在的。学无止境……

  4.4保持平衡:关于责任平衡、满足感平衡、情绪把控,还有最应该记住的“放弃”。有失则有得,有正则有负,这就是平衡;保持的意思即是,什么时候得,什么时候失,以及稳定。不是中庸,胜似中庸。

  5爱——自律的原动力

  5.1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假如爱自己,请自我完善,假如爱她,帮助她自我完善。自我在前行,难道不是真正的需求?抑或,我们经常视而不见?

  5.2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

  5.3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起初挺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后来大体了解了些,如未知与已知,当你充分体验了所有未知,那么你即是全知全能。不安全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或逃避它。

  5.4戏水喧闹,深潭无波;

  6成长与宗教

  6.1犹豫天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常常有着天壤之别。和IQ无关,一个人的成就,也属于狭义的人生体验的高低吧。

  6.2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和信念。姑且盗用哈姆雷特,哈姆雷特100。

  6.3耶稣已死,耶稣万岁。有诗为证:

  直到学院与清真寺光塔倾覆、我们神圣的职责才算大功告成,知道信仰变为排斥,排斥变为信仰,真正伟大的穆斯林才会显形。

  7神奇的力量——上帝的手笔

  7.1懒惰的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7.2被召唤的人很多,被选上的人寥寥

  7.3不期而遇的好运和收获不是天赋的才能,而是后天习得的本领

  结尾:

  我知道人间处处有爱

  请你放心的成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变得更加完美

  就让我们加入这场人生的游戏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3

  《少有人走的路》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编写,它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学著作。派克运用大量的心理学治疗案例来启发读者学习爱、学习独立,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更好的自己。

  书中开篇就是以“人生苦难重重”最为阐述的根本,人们只有了解到这点,并接受这点,才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遇到困难,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连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难的、坎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自律和随心所欲之间是以相互矛盾的,随心所欲的结果常常是苦果,后悔过后又忘记,再次品尝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担起责任,然后才获得相对的自由。

  在自律部分,有讲到父母的过错,父母的关注与重视,将给予孩子自尊自爱,也就是建立良好的价值感。一个有强烈价值感的人才会去更好的约束自我,实现自律。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只有通过我们从小培养的好的自律方式去解决。

  很多人都有书中所提到的轻微神经宫能症和人格失调,所谓神经宫能症就是把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而人格失调者则把问题都推到别人或者其他环境等等上面。这里面还提到了,缺少关爱的孩子自惭形愧,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神经宫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而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循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人不仅对别人撒谎,也对自己说谎。但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限制性地表达个人意见。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实也就成了压抑,所谓自律其实是一种弹性的应对方式,正如对孩子的教育,惩罚性引导和关注同样重要,这样才可以建立正确的规则。万物无不是一种柔性平衡。也许《道德经》中的无为才是一种最高境界,没有控制与被控制,不强加个人的偏见,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扬要过简单的生活,但是,你体味过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么?这种无思考的吃饭、睡觉、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种无知呢?你无知,又怎知这种简单生活是最快乐的呢?这种选择仅仅表明你没有选择罢了。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读《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4

  先苦后甜,意思就是把你做起来比较麻烦的事情先做了,再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先甜后苦的话,你会越来越抗拒苦,只想享受甜。

  有一种人不管什么事情的责任都使劲往自己身上揽,还有一种人不管什么事情的责任都使劲往别人身上推。前者患有神经官能症,总会觉得自己能力弱;而后者则是人格失调症,他会觉得自己十分厉害,失败都是别人的错。这两者都是病,不要放弃治疗。

  选择性的放弃一些东西的前提是你有过这些东西,那些一贫如洗却整天叫嚣着自己视金钱如粪土,别逗了,请你先家缠万贯之后再来讨论。

  爱是建立在双方都有独立意识的基础之上,能够互相妥协的才叫爱,如同养宠物一般的那就做依赖,因为你只是希望有一个听话的陪你罢了。

  父母对孩子初期世界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夫妻之间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孩子,从而导致孩子患上重度不一的心理疾病。子不教,真的是父之过。

  每个人都拥有庞大的潜意识,其实潜意识就是你们的上帝,总是希望帮助你透露你的心声,让你变得坦诚。

  人们之所以信仰某些东西,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在做某事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通俗点讲就是好运降临,让你心想事成。

  其实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内容还是很通俗易懂,启迪心智的,但是一到了后面,对不起小Y真的读书少,不能理解。不过,要是换一个心理学的XX来读的话,我觉得ta的收获会比小Y的大得多的多的多。

  综上所述,小Y觉得《少有人走的路》更加倾向于心理学有一定基础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5

  这是一本大畅销书,曾经得到很多学者、明星和读书平台的力荐,并长时间蝉联畅销榜销量前列。偶然得知好友那有一套,便立刻借来阅读。

  作者斯科特·派克有近二十年的心理咨询经历。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并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创作了《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丛书,包括《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和《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上次说到,要面对问题、学会自律,以及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自我设限的表现,那么,心智成熟除了爱、自我突破,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就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在不涉及特定恩怨的前提下,你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人判断怎样对待你、选择与你相处模式的基础。

  自尊自爱,是避免受到伤害的方法。毋庸置疑的,我们会承受来自外界的伤害。#比如遇到一个遇到一点小事就夸张放大、莫名其妙的发泄情绪的人,一位忍让、逆来顺受只会让他人看清你。#如果是外人你大可以直接离开,或者打断他,明确你的底线;如果是家人或者好友,你可以暂时走开,等他平静下来,再去告诉他刚才的行为是不尊重的体现,但是你可以选择尊重自己不被伤害。

  自尊自爱,是接受挑战的动力。漠视自由、抹杀个性、逆来顺受、徘徊在自己的舒适圈,宁愿忍受着逃避、拖延等等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也不愿意破釜沉舟,实现完整的自我。和被动消极say no,不再墨守成规,而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关于感情

  一、持久的情感关系可以让心智越来越成熟。

  二、全身心的付出是感情关系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频繁遭遇感情失败或者婚姻存在严重问题的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童年时期从父母亲人那里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因此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深度的关系代表着失去的可能。于是他们也不会付出、甚至不会享受他人对自己的爱。他们习惯性的抛弃对方,其实也是放弃自己。不相信感情可以长久,于是先发制人,先抛弃对方。有保留的、目的性强的恋爱,是难以达到投入状态的,自然也就享受不到爱带来的快乐。有时他们会视财如命,他们认为,只有钱才能带来安全感,才不会抛弃自己,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可是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放手争取的人事物。没有必要过多的压抑自己,隐藏身体和精神的需要。深度的爱能够打破束缚,让人愿意承担失去的风险。

  爱不是以此为名义去掌控;

  爱不是把对方束缚起来;

  爱不是限制对方的自由;

  爱是倾听、付出,是敞开心扉,但并不交由对方保管。

  书中金句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刻意追寻别人的爱,期待着有人来爱我们,那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们没法真正去爱别人,只能依赖别人。但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可爱的人,这样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

  不期而遇的好运和收获不单纯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后天习得的本领。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少有人走的路》的读书笔记12-21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1-25

读书笔记之《少有人走的路》01-01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400字01-01

《少有人走的路》1000字读书笔记01-01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02-09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02-03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01-18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