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1-03-28 14:28:3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诫子书》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诫子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读书笔记

《诫子书》读书笔记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过了几个朝代,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他的儿子诸葛瞻谨遵父亲的教诲,也成为了一个淡泊明志的人。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时,诸葛瞻在杀场上不收受敌国的高官诱降,忠心的为自己的国家奋力战斗。最终光荣的战死,年仅37岁。读到这里,我心里感慨万分。想到现在我们有的家长却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班长,上名校,。真想对他们说,我们上学是吸收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做好准备“接世”,而不是为了这些虚名。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夫学须静也”。就是说:做什么事都安静下来,不要浮躁。我也要学习《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学会静思以修身养性。只有在困难面前,把心静下来,学会思考,才能战胜困难,才能想出更深的学问和道理。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因为只有努力学习,多听、多看、多想才能增长自己的本领。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有毅力,只有坚强的毅志力,永不放弃,才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这一点我是颇有感触的,我平时既要学习学校的各门功课,又要学习钢琴。各种音乐理论知识,长时间的琴键练习有时真是让我想放弃。今天,读了《诫子书》,更让我坚定了“非志无以成学”的道理,今后我要常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流芳百世的《诫子书》中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些道理简明易懂,真是我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

《诫子书》读书笔记2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诸葛亮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诫子书》读书笔记3

  昨天我学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同。我读完后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这个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学的时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国》,《水浒》的影响,接触了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诫子书》的原文。

  这篇文章不长,甚至很短。但只要读懂它的人一定会说“英雄所见略同”,就一定会佩服这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就是想告诉我们学习得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才会有大作为。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就能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保全性命于乱世,他不求为诸侯做事,放弃了功名利禄。在刘备三顾草庐后,助刘备与东吴联盟共抗曹操,后又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诫子书》读书笔记4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是诸葛亮一生经验的总结和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多么伟大的父爱!也是后人教育子孙的楷模篇。诫子书的主要内容是:是大丈夫要修身养性、以节俭、朴素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要淡泊名利。学习时要清静,努力而有毅力,要有远大的志向。如果怠慢就不能学以致用,急躁就不能陶冶心性。年华随时日流逝,意志也随时日消磨,就会变得如枯黄的叶子一样,被时代抛弃。最后只能悲伤地守在自己贫穷的茅庐里,后悔也来不及!

  诸葛亮不仅告诫了他的儿子,同时也告诫了我们,让我明白做什么事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志向。“心中没目标,一根稻草压弯腰;心中有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但是,光说是不行的,要紧的是抓紧时间,努力去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时候要扎实基础,充分地汲取知识,好好学习。不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等到老的时候,才后悔,空悲切,时不再来。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现在我六年级了,更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尽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流的中学。考上理想的中学就要付诸于行动。这段时间,我的收获本写的作文进步不小,这与杨老师倡导的课外阅读影响极深。我要让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充实我的收获,有质有量,做好每天有价值的收获!

  “夫君子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学任何东西,首先要静,这我深有体会,从小学毛笔时,就是练静心,心里急躁,是学不好的。偶尔的.时候,作业多了,又想看电视,然后就马马虎虎地做,字迹也潦草了。当本子发下来,错的一塌糊涂,好惭愧!这就是首先没有静下来,长期草率、浮躁就会荒废学业。

  戒子书一篇意义深远的古诗文。它让我反省了自己,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终身受益匪浅!

《诫子书》读书笔记5

  在院里举办廉政文化书画笔会上,甘老师欣然为我题写了一副书法:“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把它挂在了我的办公室墙上,时时观赏,细细品味,受益良多。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取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读后感《《诫子书》读书笔记800字》。要学得真知必须专心致志,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对社会无任何用处,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破家旧舍里。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书全文86个字,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联想到本职工作——人民法官,从中给我予很多启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一名法官,我们的理想就是追求法律神圣,通过法律的实施来实现正义和公平。为了实现理想境界,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清者清白,廉者洁净。法官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处在灯红酒绿的五彩世界,各种诱惑无处不在,如何抗拒诱惑,唯有静、俭既养德又养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人说,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孤独,这话不无道理。法庭上唇枪舌剑之间的坐壁上观,深夜孤灯下辨法析理的苦思冥想,与形形色色社会角色保持距离的矜持,处处透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但,高举法槌定纷止争是一种审慎和严谨,在各种“疑难杂症”面前,法官苦苦地寻找着“病灶”,还要在纷繁复杂的法律、法规中拿出一剂“良方”来,一个内心没有宁静的法官,没有一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哪里会有辨法析理的深厚功底?任何“险躁”都会给案件的质量埋下隐患。宁静是一种禅意,是一种智慧。“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只有心中宁静,才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不会被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扰乱心智。宁静,实在是法官职业所使然。

《诫子书》读书笔记6

  《诫子书》这篇家训,虽寥寥数语,但可谓是字字珠玑,辞约意丰,掷地有声,读来着实令人动容,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而且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理。

  《诫子书》重点论述了学习、才干、志向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在强调学习的目的。诸葛亮是一个颇具务实精神的人,他强调“不求空读,而要务实”。他反对学习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强调学习与才干,要建立在志向的基础上。读书、才干都是为了志向。志向,是加强学习、增加才干的动力。这与《小窗幽记》中提到的“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世之才”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什么意思呢?存有功名利禄之心的人,无法享受到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追求生命境界的人,更要培养卓越的才干。好高鹜远、心存幻想,不是志向。在现代社会,志向,可以理解为一种梦想、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操守。“无心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将志向建立在生存危机的基础上,就会倍加珍惜时光,倍加勤奋钻研,倍加追求实践,使自己的志向通达,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也是诸葛亮对自己儿子的期望!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对“静”与“俭”两字的理解!

  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静”在身体内部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众多的名人中都有1个共同的特点,耐的住寂寞!

  由此观之,非宁静无以致远,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能力!

  那么“俭”又是什么呢???“俭”可以理解为心无妄念、心无妄动、清心寡欲、身由心控,等等。凡是能够消除和控制消极因素的一切,都应称之为“俭”。

  “俭”是一个自控的过程。因为消极的因素随时会出现,积极的因素在于自身的动力,“俭”对“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凡能够控制局面的人,都是自我控制能力相当强的人。善于管理自己的身、心、言、行,有利于解决各类问题,特别是复杂棘手的问题。

  这个意义上说,“俭”比“静”更加重要。《诫子书》告诉了我们一个积极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智慧。

  现在的我们身处于充满诱惑的时代之中。网吧,游戏,舞厅,小说。样样都像毒品一样迷惑我们!

  我们要作到外事不干扰到自己的心境,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诫子书》读书笔记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借鉴古人的智慧,指导今人的生活。不断提高我们的素养,从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几点: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第十一课:适度的力量

  诸葛亮这封信里将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和接世济国相结合,其实体现了他的适度原则。也就是,不可淫慢,不可急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个人力量不可贸然与团体抗衡,而是应该适度行动。这也就是诸葛亮身居高位多年的哲学之一。

  斯人已逝,斯言犹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言,山高水长。

【《诫子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诫子书》读书笔记800字08-21

《诫子书》读书笔记500字08-24

《诫子书》教学反思01-13

诫子书阅读答案01-16

《诫子书》教学反思12-27

诫子书的读后感01-11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01-15

诫子书读后感01-14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