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1
儿子长大了,母亲依然目送他离开,就像曾经她的母亲目送她走远。父亲老了,走了,女儿想要抱起他,再走一次尘世的路,就像她的儿子,总会有一天“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目送她的老去。这是一场轮回,一场目光和
生命的轮回。儿子的疏离不可避免,父母的老去无法抵抗,他们的离开不能停,而你我不必追。
“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记忆衰退的母亲认不出自己的女儿,电话里一遍遍重复:“你是谁?你是我的女儿?”但她知道她“只有一个女儿”。
女儿陪母亲买衣服、做按摩,给母亲涂指甲油玩。长长的夜,空荡荡的街,女儿牵着母亲散步。母亲已看不懂写着安慰话语的便条,母亲衰老得手背只剩一层皮,母亲一遍又一遍回到四十年前的记忆。韶华逝去,时光不
返,但她的女儿,还是那个谁也夺不走的女儿。
“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母亲拨开女儿的手,恐惧溢满深陷的'眼睛。她要回到她的旧时光。旧时光里,她的家在小溪尽头、群山深处,那儿有一座传下几代的房子,开着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田里种着
豆,杨梅和桃子挂在树上,晒辣椒的竹篾子靠在井边。
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她听不出女儿的声音,她只知道电话那端是她“喜欢的人”。母亲很幸福。就像女儿说的: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
儿子已经长大,不再黏在妈妈胸口上听故事,不再跟着妈妈到处爬,像一只小狗。儿子已经长大,耳朵上挂着耳机,手插进口袋,眼神里是冷淡和不羁,像极了这个年龄的我们。儿子不会表达,母亲能够理解;儿子拙于
亲昵,母亲全部宽容。儿子会教给母亲怎样做饭,节日里发一封笨拙的信函,居然也,像极了这个年龄的我们。
中年人就是这样,目送着儿女长大、离开,转身再目送父母的衰老、离去。这份悲伤里夹杂着惆怅和欢欣,于是他们写出文章,给儿女以启迪,给父母以缅怀。儿女和父母,一个是爱,一个是恩。一个是全然付出不求回
报,一个是全然回报也报答不完。但不管怎样,中年人的安慰,是早晨背起书包上学的儿子和挎上菜篮出门买菜的母亲,晚上还会平安完整地回来。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2
看这本书的时候,泪忍不住从眼睛里流下来。龙应台的文字不仅优美,还富有情操,如晨光中的那一抹微云,夕阳下的露珠;是火红的朝霞,黑暗中的烛光,冷照山壁。
这是一本生命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她写了自己的孩子从一直围着她团团转,到与她疏远,直到只能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她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听了杜鹃那仿佛哭得一嘴湿淋淋的鲜血似的啼声,让这个心思细腻的女人从心里体会出了那份孤寂、凄凉。她写出了人生百态,也写出了世态苦痛。
从《雨儿》和《胭脂》中我读出了她对母亲的.爱,从《寒色》和《回家》中读出了她对一个完整的家的渴望与追求;从《忧郁》中我读出了她对这孤寂的体会与对杜鹃的怜惜。
印象最深,也是哭得最深的是她回答家是什么的那一段,她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却被这种小学作文题目给难住了,突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家,是儿女在的地方,是父母亲都在的地方,是一个温暖而又安心的世界。那,才是家。这是她的回答,可是这种世界对于我们家这种单亲家庭来说,我可能是感受不到了。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书《目送》中的一段。龙应台,这支亚洲最犀利的一支笔,也会有最柔软和难以言尽的时候。在此之前我读过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都是用尽了深沉和喜悦的笔锋,写尽了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惊叹和感慨。而《目送》却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在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写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其实,《目送》只是这本书中的开篇。开头作者是写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慢慢地独自咀嚼着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是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在我们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视野时,才知道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了很多遍。
于是,我读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话。一下子,眼泪就像决堤了一样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这段话,那“不必追”三个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灿烂的未来,而那个背影要去的地方却是无尽的黑暗。我知道,花开总有花落的时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却没有了最亲的人,庭前花开却失去了驻足欣赏的人,你的喜悦再也无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你额前的伤疤出自何时来自何处,你,可以这样想象吗?
感谢龙应台的《目送》,让我们下定决心再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穷尽我所有,爱他们,因为我们是爸妈最亲爱最疼爱的孩子!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4
1、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2、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3、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4、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5、有些年轻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社会就像一辆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但如果百分之百的人都这样,这辆车就会毫无方向地乱冲乱撞。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6、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7、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8、没有好的伴,不如寂寞。时间是不够用。陪伴年迈的母亲,因为她的时间不多了;永远优先的是儿子;也优先留给紧密的朋友;不太愿意把我的时间给公众,除非迫不得已。休息的时候,带着相机,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看城市……
9、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0、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11、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12、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
13、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14、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15、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16、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17、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18、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9、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20、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1、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22、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
2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24、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着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25、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26、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27、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28、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29、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30、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31、九十三岁的眼睛和四岁,竟是同一双眼睛?灵魂里,还是那看史记的孩子,深情而忧郁的青年?
32、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不见得就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我背了古文观止,但也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知识上的学历,和对子女的身教言教,是两门不必然相干的学问吗?没有学校教育的人,不见得就不能是很好的父母。
33、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34、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35、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36、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37、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38、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3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40、他好像在听一个不可及的梦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轻轻呼唤自己的名字,带点不可思议的向往与情怯:是啊,太湖边,柳树下,线装书……
41、艺术,或文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一方面突出个人和群体之不同——任何艺术表达都是个人创造力的舒张和个人能量的释放,另一方面它却又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群体
42、是文化的力量,将无意义的碎片组成有意义的拼图。
43、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44、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45、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46、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如果你踩过破瓦进入客厅,就会看见断壁下压着水渍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苍白了,逝去了。一只野猫悄悄走过墙头,日影西斜。
47、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48、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49、人对自然、对生命过度地暴虐、亵渎之后,他究竟还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领袖们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
50、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穆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51、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52、“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5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景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54、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55、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56、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57、人生这条路真的是越走越孤单。现在还是朋友满座,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各人有各人的事业,各人有各人的家庭,再结交的朋友,感情也不会如当初般纯粹。即便身处人群,周遭的热闹也仿佛与自己毫不相干,寂寞的心总是处在另一个世界。不过也是宿命,人赤条条的来,最终也赤条条的去。
58、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59、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60、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61、人生本来就是旅程。夫妻,父子,父女一场,情再深,意再厚,也是电光石火,青草叶上一点露水,只是,在我们心中,有万分不舍:那撑伞的人啊,自己是离乱时代的孤儿,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儿女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们只好相信:蜡烛烧完了,烛光,在我们心里,陪着我们,继续旅程。
62、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路上的荆棘。
63、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64、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65、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目送》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文章:
目送读书笔记12-31
目送读书笔记05-22
《目送》读书笔记11-12
目送的读书笔记03-14
目送的读书笔记05-02
读书笔记摘抄03-23
目送读书笔记(精选25篇)01-06
目送读书笔记(精选30篇)01-25
《目送》读书笔记15篇01-21
摘抄读书笔记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