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一、电影简介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阿米尔·汗、马德哈万、沙尔曼·乔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联袂出演。2011年12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

-------------------------------------------------------------------------------------------------

  二、内容简介

  法罕、拉加和兰彻是同寝的大学同学,他们都在印度的著名学府帝国工业大学就读。法罕其实并不想学工业设计,他想成为一名野外摄影师;拉加的家庭十分贫困,他的家人希望莱吉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兰彻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这个谜要到他们毕业十年之后才能揭晓。

  大学里的生活总是和学习、考试、爱情相伴。兰彻成绩很好,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他对机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天赋。而另外两个室友法罕和拉加则没有这么好的脑子,虽然学习很努力,但他们总是倒数的学生。法罕每天惦记着摄影,拉加每天畏首畏尾,早晚都要求神告佛以期自己考试通过。除了成绩出众之外,兰彻还是一个喜欢开导别人的人,他似乎是先知、又似乎是上天派来的神明,每每当他人在无助、错误或者是生活即将步入歧途的时候,他总是会恰当地出现,恰当地给予指点。因为他的这种高强的“本领”,他得罪了学校的院长、整蛊了只会死记硬背的同学、而且还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毕业前夕,院长把象征着荣誉的“太空笔”送给了兰彻,并告诉兰彻,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法罕得到了一个匈牙利摄影师的工作邀请,拉加得到了公司的聘用,而兰彻则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学校。他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十年之后,当年被兰彻整蛊的“消音器”找了回来,他要带着拉加和法罕找到兰彻。在他被整蛊的那个夜晚,他和兰彻打了一个赌,要在十年之后的今天一比“事业的成功”。如今他拿着高薪、开着沃尔沃,自诩为“成功人士”。于是他便带着“两个白痴”按照一个模糊的地址便走上了寻找兰彻的旅程。也许这更像是一次朝圣之旅。

  旅途渐次展开,他们也在屡屡回忆着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兰彻那离奇的身世和经历也将一点一点被揭露开来。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的,在一个硕大的学校里,在笑眯眯的兰彻面前,那个“成功人士”也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脑袋。而当年和兰彻一坠爱河的姑娘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

  三、《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0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20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1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00字

  看看印度的这部片子不同于其他的情感电影,它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给你启发和指引!让你明白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看过一位网友的评论是“所以人有宝莱坞。咱没有!”

  我给现在还是大学低年级的童鞋们一个建议:如电影中的兰彻告诉我们的“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所以做自己喜欢的,快乐着这才是生活!

  上面的经典台词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琢磨深思,希望朋友都可以有自己快乐的生活,做真正的自己,加油吧。

  第2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00字

  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心灵倍受震撼,这次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从中体会到了该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对待朋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但很多人由于家庭等外在因素而不敢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像在已画好的圈儿中生活。我们要敢于做自己想做的,摆脱掉恐惧,大胆的去挑战自己应该做而一直没有勇气做的事。只要你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做一次,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们要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生活是场赛跑,跑快点,不然你就被别人踩到”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很多次。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理解这句话,为了实现这句话,我们就是努力学习。但是大家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途径通常是背定义,背题,又有几个人去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电影中兰乔说的为将学到新的东西感到激动。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束缚我们思想的观念,敢于挑战,敢于创新。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一个人快不快乐完全是由他自己的心态决定的。遇到问题,告诉自己“一切安好”,解决不了问题,也可以给人解决问题的勇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乐观的面对生活,快乐将成为人生的主旋律。

  第3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00字

  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兰彻当上了科学家和教师,实现了他的理想。他年轻时就有做科学家的潜质,刚入学的时候能够学以致用整蛊学长,后来提出铅笔代替钢笔这一奇特的想法让院长尴尬(最后院长想到了如何回答他,哈哈)。

  在后面的生活中他也用他的聪明智慧帮助了很多人,尤其是那天,下大雨交通堵塞,院长的大女儿要生产但难以去医院,他和院长的二女儿皮娅想隔空手术,又巧遇断电,兰彻用他的知识让汽车电瓶(很多)经过转换来供电,而且还指导朋友们改装吸尘器来辅助接生,最后他们成功了,因此兰彻和院长冰释前嫌,院长还把自己最珍贵的笔送给了兰彻。

  还有一点,就是兰彻在面对困难时总是说“一切顺利”(AllisWell)来鼓励自己,这应该也是科学家所具备的品质之一吧。不得不说有科学家潜质的人总能提出不同于常人的想法,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看的《摩登家庭》里菲尔的小儿子卢克。卢克总爱干蠢事,但是他有一点很好,就是菲尔总结的,一般人总是问“为什么?”,而卢克却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一样,喜欢问“为什么不?”

  第4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00字

  前不久在马克思学科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看了部电影,名为《三傻大闹宝莱坞》,与一般印度题材电影的不同是,它不仅依然拥有与传统的歌舞为主线的场面,同时还带有与过印度片子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那就是——感悟,对学习,生活,友情,爱情,亲情的感悟。

  一部电影能如此穿插这么多情感,这是极为少见的。

  影片开头带有戏剧化的场面,让人不经会心一笑。

  法尔汉接到一个电话后以幽默的方式从飞机上逃离开与栾邱碰面,在爬上高塔之后,与查图尔开始展开了一段回忆之旅。

  而一个名为“兰彻”的神秘人物,让我们不禁开始对此影片产生了好奇心。

  本片所阐述的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标准就是成绩第一。

  而校长为无数新生所讲述的“陈词滥调”,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残忍和学习的压力。那就是“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

  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如此犀利的话语让不少学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如果说校长的人生观就是“成绩不好意味着没有未来”,那么,兰彻的想法彻底打破了传统与现实的观念。他所追求的精神自由,学习自由,爱好自由,在老师眼中成为了异类。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生,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的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他不仅鼓动身边的两位好友一起勇敢追求理想,竟还劝说校长的女儿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他的特立独行,使得影片产生了不一般的化学效果。

  第5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0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原名为《3idiots》,片名虽然翻译的太烂了,但不影响其资料,这是一部印度题材的影片,一部关于教育题材的影片,很搞笑,但不要以为这就是纯粹的喜剧片,影片抨击的是印度的应试教育,把青年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轻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为奴隶的实况反应出来,发人深醒。能够说,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教育片,比起小时候学校家长组织要求看的影片不明白要强多少倍。

  片中主要人物是兰彻、法涵、莱俱,三个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庭太多的期望。兰彻是花匠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善良调皮,他代替小主人来那里上大学,任务是四年以后为主人拿回一张光宗耀祖的文凭,但是对于传统的以分数论等级、以分数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满和抵制,引来了众多教师的斥责和刁难。法涵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来那里上学的目的就是有钱让爸爸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姐姐能够有出嫁的嫁妆,由于压力太重,他胆小而谨慎,学习成绩一向垫底。而莱俱喜欢野外动物摄影,由于惧怕父亲的权威,选取了不喜欢的工程专业,学习成绩更是倒数。三个年轻人,各有自我的生活,各有自我的无奈,因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共同分担着彼此的忧虑和不幸,笑中有泪,充满人情味,他们以各种方式排解着内心的压力和处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影片的主角兰切展现了一系列非传统教育下所培养出的令人折服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他提倡兴趣学习,他挑战传统教育,挑战权威,整个影片中他教育了同学,教育了老师,教育了校长,教育了整个教育。他用知识拯救了人的生命,使别人建立了人格,让别人找到了梦想,同时成就了自我。这些知识是来源书本,但绝不来源于传统课堂。同时影片让你更加走进了自我,梦想不再是理想,生活不再是生存,学习不再是分数,人生就是你自我的人生。兰彻的一句话:“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法函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说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如果不是为了应用,学习还有什么好处?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又走到了哪里呢?中国的应试教育,成了孩子论资排辈的依据。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害苦了多少孩子啊!

  而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对这个体制的讽刺到达了顶峰。

  最后结局一段众学生在学校抢救教授女儿的孩子时更有惊险而不失幽默,表现少年人的创意。结尾的那一幕,兰切在穷乡僻壤起学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学。这反璞归真的好处,比较之前的学生在名校的读书苦况,反映政府不应扭曲少年的天性。。。。。。

  这样的一部经典之作,作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就应好好看这部电影,因为这部作品反映的现象和中国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中国的创新体制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看完后细细咀嚼,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6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早有耳闻云:“印度电影片时超长,而且歌舞极多。”

  今天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才亲自感受到了这两个名副其实的印度元素。

  我本想把它当作一部喜剧片来看,但是影片强烈的主题氛围,使得我不得不分析影片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本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兰彻、法尔汉、拉朱由于相同的专业——工程学而相遇于印度国立工程学院,由于各自不同的家境,三人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和学院的压力,而他们的同学查图尔是一个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人,兰彻执意要让两位朋友知道死记硬背是得不了第一的,所以在考试中考到了第一,又在查图尔演讲时捉弄他,结果在庆功时遇到查图尔,不得已与查图尔打赌,从而引起了开头查图尔、拉朱、法尔汉寻找兰彻的旅程。并且得知他们的朋友并非兰彻,它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好学而被前首相看重来代替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去上学来获得文凭。“兰彻”虽无属于自己的文凭,但他还是通过几年大学学习而获得了大量知识,更巧合的是,他竟然就是冤家对头查图尔所说的那个拥有5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且全球的公司都想得到这个人才。最终,他们一行人终于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兰彻”,故事终以大圆满的方式告终。

  从“兰彻”身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宋濂、东阳马生的影子,他们好学、善学,对学习总抱有满腔的激情,以学习为乐。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宋濂、东阳马生、“兰彻”都是这样的人。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换言之,就是说已经对学习没有一点激情了,这点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作为学生,对这点是深有感触地,有人曾经问我:“你物理学的那么好,有什么诀窍吗?”我莞尔一笑,说:“学不好物理,不是因为你比其他人苯,而是你对于物理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就是没有激情去学好物理。”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喜剧片而已,但它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却让我受益匪浅。

  第7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谨以此文献给发布这部电影的梦男孩,喜欢三傻的人。看过整套戏的,希望你们多看几次,更加明白个中意义,没看过,快去看。

  个人认为一部好的电影,看一遍是不能完全了解当中的深层意义,所以这部电影下载以来的一星期里,断断续续快进看了五次,全部看完的都有四次。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有这么深的感触,重看N遍之后有一种把感受写下跟大家分享的冲动。

  现代人大多追求刺激视觉效果,忽略故事情节的重要性。热门如阿凡达,的确能带给人视觉上的震撼,只是如果这是一部普通2D的电影,故事及阵容并不能吸引我进场,相对来说我还是喜欢泰坦尼克号多一些。最近看安吉丽娜的SALT,完全是冲着她来看的,动作场面很多,剧情次要,看完不知所云。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的一个译名,的确会令很多人与这部难得的好电影擦身而过。没看过印度电影,无感,只是简介里的几个字吸引了我。

  ‘以无聊抵抗无聊’是烈日当空下的香港学生采取的生存态度,远在印度的年轻学生竟是同道中人,实质上以嬉闹行为抵抗印度填鸭式的教育谬况。

  说一下个人背景,小妹在香港读过书,对于填鸭式教育,深深体会过。片中用戏剧搞笑的手法来叙述,有些小夸张,但反映现实,这些问题确切存在。“生活是场赛跑,跑快点,不然你就被别人踩倒。”这句话在整部电影中出现过很多次,我明白这是事实。我的学校是区里最好的中学,每一级考试前四十名都编在A班里,所谓的精英班。班里有80%像Chatur的消音器,生怕被别班的人追上,一天学习N小时,我的老师跟virus一样,什么都要争第一,甚至连运动会,就算运动不行(班里大多书呆子),啦啦队什么的都要拿个第一名,我们每天都在竞赛中渡过。

  小测,默书,中英读书报告,演讲,专题研习,一大堆做几天都做不完的作业,特别是星期一,压力大得想用死来逃避(年少又反叛的时期,自杀过,后悔ing)。

  Joy的死,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个装在直升机上的镜头,我相信应该拍到他又惊又喜的表情,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是他整个人被一根绳子悬在空中,上吊自尽。

  Rancho,Farhan,Raju跑上楼,镜头清晰地显示了Joy悬在半空的脚,模糊了墙上的字,然后字清晰了,写着IQUIT。

  这一幕带给我很大震撼,quit这个字,我从一个朋友身上学来的。他是一个很热爱打篮球的男生,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在这个制度下,升到中五以后根本就不能有“课外活动”。在家人和老师的劝戒下,他退出了,然后他发了一个短讯给我,就三个字,我quit了。我急忙打电话给他,另一边传来他难过的哭声,我心里揪的厉害。

  Joy用上吊来自杀,是为了给Rancho跟virus在坟场里说的话铺路。现实里,一根小小的绳子,勒在喉咙产生的压力就能把人杀死。于是我想,一个人累积的精神压力,变成实物的话,大概够我们死多少次了?

  心很容易害怕,你得哄哄它。如果逃避问题人们,看过这部电影后,不管遇到多大的问题,把手放在心上,说句aalizzwell,就有面对的勇气,那该有多好。

  正如Rancho说的那样,上课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将学到新的东西感到激动。填鸭式教育,就把我们教育成像Chatur一样的背书机器。一段课文,完全不用理解它的意思,只需要背下来就好,背下来考试就有好成绩。

  Chatur找图书馆长写的演说,那个馆长跟他解释“服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说“别管什么意思,我会背下来的”。看到这一段我就想起我们的英语默书,甚至连标点都要背下来,那些满分的人,不一定全部都能理解内容,不及格的人,也不代表他不明白课文,只是没背好而已。

  某一些科目,考试前老师在黑板抄了十几条问题和答案。答案长篇大论,把简单的事复杂化(就像那教授问什么是机器之类的问题和Chatur“完美”的答案)。然后叫我们一定要背下来,不然会不及格。那些知识我们根本没有学会,真正明白不用背也会记在心里,背书是短暂记忆,考试过后没有几个人还会记得。

  小学的时候,尤其害怕上英文课,老师又凶又严格,上课时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到(其他课还有机会和邻桌说废话和偷吃糖)。天天背课本后的verbtable,背不熟就罚抄。有时候有人犯校规什么的就全班一齐罚,我小时候特别的乖,有一次抄了一整晚都抄不完,都急得哭了,现在一听到verbtable都心有余悸。

  离开学校以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对英语很感兴趣,只是以前像Raju一样懦弱,害怕将来,都活在恐惧和阴影里,自然学不好。很喜欢Rancho说的那句“这么怕明天,今天怎么活?”现在总算明白过来。

  把你的热情所在作为职业,在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里,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即使我们能够说服父母,但又怕自己会后悔而却步,永远踏不出第一步。

  我在这里劝谕一下大家,趁着年轻就去追求梦想吧,要不然临终的时候一定会后悔。我记得看过一个银行的广告,人的生活应该要这样规划,年轻的时候就去打拚赚钱,到年老就去环游世界享福。这个观点我非常不同意,我有一叔伯,八十岁才第一次去北京,看一看长城,只是年纪大,上不了去,只能在山下看,很可惜。我觉得人需要及时行乐,钱永远赚不完,但岁月用钱买不到,要是年老的时候才去环游世界,身心都早已不同以前。

  电影终究是电影,虽然我认为在现实中不会有公司会聘用Raju,但是我欣赏他的态度,即使有可能被拒绝,仍要保留自己态度。插曲givemesomesunshine里这样唱道,“做了一辈子别人,就这么一次,让我做自己。”

  有时候我回想起以前,觉得现在的自己很陌生。做自己真的不容易,不要轻易为别人改变,勉强自己迎合别人不会快乐。

  迅雷看看有人认为这电影不值9.9分,甚至拿星爷的月光宝盒来比较,其实两部电影年代,内容,想表达的东西都不同,没什么可比性的。

  也有人说这电影夸张,现实根本不会有像Rancho一样的人,我相信一定有,可能很少,我们没有遇到而已。

  不得不佩服编剧,创作出这么多值得深思的精彩句子和搞笑桥段,每个演员都演得出色,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virus说话都好想笑。

  这套戏出现了整整五首歌,在我看过的电影里很少见,而且歌词都很不错,很配合场景。虽然不懂印度话,但还是觉得蛮好听,最喜欢是givemesomesunshine。歌舞方面还可以,毕竟是人家的文化,我们都要尊重。

  谁没有做过错事,谁没有后悔过,我们都想时光倒流,只是前文说过,岁月用钱买不到,既然如此,我们忘记过去,珍惜生命,好好展望明天吧。

  第8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剧。它带给生命不仅仅是启示和思考,而且带着强有力的指引!虽是喜剧却引人深思,用一句话来说:一部电影,一种态度,引发人生思考。看完这不片子,思绪万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动人的情节中引发了我的思考:

  关于教育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初次看到片名认为不过是阿三们又一次没耍事的恶搞,让人想到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懒得去看,也就错过一部经典、富有哲理的电影。然而真正去看了的人,才会意识到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兰彻、法汉、莱俱是印度最好的工程学院的学生。填鸭式教育,是这所印度第一工程学院的教学模式,每一个学生都活在高压状态下。兰彻遥控着飞机飞向乔伊的窗口,没有看到乔伊兴奋的样子,却是凌空的双脚和白墙上的“IQUIT”。“两种方法让自己拔尖,要么提高自己,要么降低别人。”大多数人上大学只是为了一个学位,主角兰彻只是为了学习的乐趣。再看我们中国的教育,有多少莘莘学子不在抱怨这种应试教育?又有多少学子深受这种教育的毒害?我们努力迎合父母的期望,为了有出息、为了分数、为了名次、为了争第一、为了文凭,埋头奋斗。条条框框的定义概念都背的滚瓜烂熟,但能真正把理论知识用到实际中的又有几个呢?这是教育的失败?那么这又是谁造成的呢?

  关于友情

  这是一部以友情为主线的影片。一开头就不同凡响,为了见一个旧友,法汉在刚起飞的飞机上装病,飞机不得不返航;而拉朱情急之下忘记了穿裤子,可见这位朋友在他们生命中的位置多重要。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法汉喜欢动物摄影却因遭到父亲反对差点放弃,拉朱因忍受不了被主任退学的压力差点自杀死掉,最终都是因兰彻才得以改变。可见友情在这三人见的可贵。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渴望这种能够感情的吗?就像剧中歌词唱的一样“烈日下他如同一片绿荫,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绿州,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恐惧着,我们都泥足于井底,无畏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毫不迟疑地迎接潮汐,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这就是友情。

  关于成功

  出人意料的还在结尾,揭示了主人公兰彻得真正身份。他根本不在意学位而是出于热爱才读书,看似没有苦读却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那只像征卓越者的钢笔。兰彻最终成了发明了400专利的大科学家,还按自己的思想创办了一所理想中的学校。影片最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什么是卓越?成功如何定义?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卓越的生活应该是忠实于自己心灵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影片中兰彻说道“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汉劝爸爸让其放弃当工程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摄影时说道:“爸爸,如果我是摄影师会怎么样?我可能赚的更少,房子会更小,车子也更小,但是我会幸福,我会真的幸福,我为你做的一切都会饱含真情……”这部影片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如果也象兰彻一样因为热爱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钱及炙手可热的职业,不把财富及职位升迁做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我想他们会快乐地学习,他们会更具有创新思想,他们走向卓越的机会会更多,成功的概率会不会更大。

  关于态度

  在影片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Alliswell!这到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经常的对我们自己去讲吗?也许我们在生活、工作或是情感世界中有过很多的迷茫和低落的心情,同样的,当我们发现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被人所理解,我们被别人划分为另一类的时候,甚至是被大部分人所拒绝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坚持我们自己的初始理想与信念吗?是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严格的训练场,同样的是不能马虎的,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方式,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当我们的追求,内心要想实想的理想与现实有所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的去面对这一切,当在生活不尽意的时候,或是自己内心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时,我们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iswell!”吗?面对求来的生活、工作或是自己还没有规划好的人生,我们要放下对以后生活的恐惧,摆好自己的心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只要坚持对自像兰彻那样对自己己说“Alliswell!”。相信我们以后的人生会更美好。

  除了教育、友情、态度,还有很多关键词可以形容该影片,比如:爱情、自由,乐观,勇气、坚强、现实、欺骗、真实……这部片子告诉我们的太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需要思考的太多。

  第9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确很震憾!它带给生命不仅仅是启示和思考,而且带着强有力的指引!

  整个影片核心直指:追求人类心灵的自由!

  这是个永恒的话题,但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做到?所以每次在人类进化的转折时机都要呈现出一批先驱,用他们的勇敢、胆识来亲身验证真理,引导人们前进步伐的方向!

  人类从未停止过追求真理的步伐!

  从探究宇宙的形成,物种的进化,各种先进的发明…那么多对外在事物的研究,让我们的生活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现在人类更发现一切的根源还在内心,所以目前不乏有人探究心理、心灵、生命实相等,看似虚无缥缈的世界…

  我喜欢片子中主人翁对自由和喜欢的观点以及追求,我们现实中试问有多少人真得活得很喜悦?很自在呢?多少为不是为了别人的标准而活,身体虽是自己的,而生活由别人设计…

  我曾经非常非常的渴望自由的生活,但是我发现在茫茫世间,这个东西是最容易丢失的!

  当你发现你的活法和周围的人不一样,你被划分为另类,你被人们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甚至被大部分人拒绝时,你还能坚持你的初衷,你自由的内心吗?……

  生活是个严格的训练场,要想真得活出自己,就要先过这个巨大的考试,你能否承受得了人世间的常规法则对你的审视?在你内心的追求与现实有明显的冲突时,你是否还能站着面对一切?……

  当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当你的生活还不知飘向处,当你也在茫茫一片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别人对你信奉的观点频频摇头时;你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iswell!”吗?

  所以说,当一位先行者是多么不易;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再重新做一下你生命的选择,如果坚持你的初衷就请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个途中将来可能还会有迷失,只要当自己看到那远方的明灯时,你愿意再次踏上心的方向;愿意回到你当初内心的方向时,你现在就可以起程!

  不为单纯的追求成功,只为内心对自由的召唤和对优秀的渴望!抛开虚假的生活方式,放下对生活的恐惧;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对自己说:“Alliswell!”,尽力过好当下的每一个片刻!祝福你!Namaste!

  10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用自己的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校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的传统观念。并且鼓动法汉与拉朱去勇敢追寻理想。兰彻的行为引起了“模范学生”查图尔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与兰彻一决高下,看哪种方式更能取得成功。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而查图尔只是个公司经理。

  我喜欢片子中主人对对自己的人生永不放弃追求,最终取得成功。试问,我们现实中试问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永不放弃?又有多少人活得很喜悦?活的很自在呢?很多人不是为了别人的标准而活,身体虽是自己的,而生活由别人设计…

  青年农民诺比卖掉自己的全部家产,来到科罗多州追寻黄金梦。他围了一块地,用十字镐和铁锹进行挖掘,经过几十天的辛勤工作,诺比终于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金矿石。继续开采必须有机器,他只好悄悄地金矿掩埋好,暗中回家凑钱买机器。

  当他费尽千辛万苦弄来了机器,继续挖掘时,不久就遇到了一堆普通的石头,诺比认为:金矿枯竭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将一钱不值。他难以维持生计,更承受不起越来越重的精神压力,只好把机器当废品卖给了收废品的人史努比。

  史努比请来了一信矿业工程师对现场进行勘察,得出结论:目前遇到的是“假脉”。如果再挖掘3尺,就可能遇到金矿。史努比按照工程师的指点,在诺比的基础上不断往下挖。正如工程师所言,他遇到了丰富的金矿脉,成为了美国的“黄金大王”。

  诺比从报上得知这个消息后,捶胸顿足、追悔莫及。

  也许,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你坚持一下,就可以跨进成功的大门。但如果你停止脚步,就意味着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了。

  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再重新做一下你生命的选择,如果坚持你的初衷就请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个途中将来可能还会有迷失,只要当自己看到那远方的明灯时,你愿意再次踏上心的方向;愿意回到你当初内心的方向时,你现在就可以起程。

  第10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昨晚又把“三傻大闹宝莱坞”温习了一边,感触良多,一个简单的想法;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样完全不受限制,工作即娱乐。

  电影中因主人公而改变的莱恩在面试时说了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的站立起来,断了16根骨头才让我获得这样的态度,所以我不改变。”于是面试主考官在连连惊讶的神情中叫回了莱恩并说:“你是我25年来见过的无数的面试者中最出众的一位,年轻人你是从哪来的,我们来谈谈薪酬。”影片中主人公的几番说话也久久的在脑中翻腾,我不得不将他的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珍藏起来,“追求卓越,成功将不期而至。”

  在现实制度不变的洪流中,上学,听课,考试,拿文凭,找工作,我们一直在重复着机器干的活,而自己的喜欢的事物却总是在父母、老师、外人或有形或无形的打压下,渐渐消失,在不断地压力给养下,我们不在有那清澈,灵性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浑浑噩噩毫无颜色的呆滞,我们不在兴奋不在激动,不在因为对学习对知识的好奇而幸福不已,代替它的则是为了考试而不眠不休的背书,不眠不休的做题,然后为了拿证而不得不死K那些恨不得撕的稀巴烂的课本。真为这个制度悲哀。就算空发挠搔到头来父母又会说:“这个制度就是这样,你要不想被他吞没就先学会适应。所以学习期间你要拿下越多越多的证,然后工作上工资就可以比别人多得多。”事实上他们是对的,而且相当正确,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可我不禁要问这样学习出来的人快乐吗?背负着为找到一份工作的精神负担,又怎么能学习的好。又怎么能真正放得开。可是没办法,大家都精神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你精神正常,那就是你的悲哀了,因为在他们眼中你就是不正常的。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都是敢于向制度向权威挑战的人,并且他们身上总有那过人的精神力量和超强的抗压能力。所以他们的成就必定向流星般耀眼,即使短暂却能让人心驰神往。我感到庆幸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母,但同时也感到悲哀,因为他们给我了很多压力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我完成了这个时代赋予给我们的基本教育义务。从小得到的就只有好好学习考试要考好,分数要高,然后就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接着继续重复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的作风,上一个一流大学,最后就应正那句不知何时说起的话“毕业即失业”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学自己不喜欢的课,就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业,有意思?父母老师的答案是肯定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一直迷惑着,一直想着自己为什么出生?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这些不感兴趣的垃圾的东西,考那些个无聊的证。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好想超越自己,打败自己,创建并形成一个自己的思维然后走自己的路去成功。有时候我也突发奇想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不是那种“超级”妈妈,叫自己的儿子想上大学就上大学,不想上大学就不上大学,决定全在儿子手上,并且对儿子说,“不管你做什么选择,妈妈都支持你,”羡慕啊!于是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走出了自己不一般的成功之路!可见家教对一个孩子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回头想想自己的父母也不容易,也许当他们看见其他有钱的父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能成功的环境时是不是也在心里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努力,不能像别人一样给予自己的孩子同样的东西呢?!所以也就在无形之中把社会、人性中的一些不好的东西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儿女们,

  就这样忽略的我们是否快乐的感受,是否真正喜欢学习的想法,这就如同影片中主人公的另一位好友明明喜欢摄影却非要和工程师结婚。不过幸好咱们的主人公魅力四射,让他的好友放弃的原先的胆怯,真心的请求他的父亲让他去学习摄影。并且成功的成为一位杰出的摄影家。

  写到这我的迷惑也无形的再添一分,摆在我面前的,我能看清的路有三条,第一,真心的去和会计恋爱,并且终生为它执着,或许能学有所成,拿到大家都梦寐以求的注册证,到一个公司做我熟悉的事,拿到几十万应有的报酬。然后到了一定年龄去完成另一个必须的任务。第二,放弃现在的无奈,努力寻找着自己心中所爱,然后让人生不再暗淡,这条路的成本很大,代价也很高。但却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心酸的。第三,和会计保持忽远忽近的距离,在保证饭碗的前提下,努力寻找所爱,当真正找到的时候立马放弃,这条路貌似也是最合理的一条。

  看似很清晰的三条路,也知道最好的一条是什么但就是没有去选择的冲动。或许已经被压的再也弹不起来了。不管怎样吧,积极地思考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带着疑惑继续上路。

  第11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真是一部有趣的印度影片,幽默、感动。它常常会使你流泪,也会禁不住让你哈哈大笑起来。

  它主要讲述了两个好兄弟莱俱和法汉去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过程中展开了许多回忆。兰彻顶替别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个印度名校,但是压力却巨大,几个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了生命。这所学校是非常注重成绩的,成绩决定着一切,没有好的成绩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没有受到压力大而放弃,用他自己的智慧、幽默、善良和开朗的性格影响着周围的人。他们三个好兄弟还经常受到退学的的打击。害怕、紧张的心情使莱俱被野蛮的院长病毒的强迫退学而跳楼,变成了植物人,后来被兰彻和法汉救活。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大学生活,最终兰彻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他成为了一位具有400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莱俱也实现了梦想,成为了工程师;而法汉却成为了野生动物摄影家,完成了他的梦想。

  梦想是什么?是我们心中的目标。电影告诉我们要去追逐它,去实现它。不要放弃,尽管路上障碍重重!没关系,想办法跨过它吧!电影中最真挚最感人的就是三个朋友互相真诚的帮助,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电影中的一句话,成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词,只要努力,有什么不可能的?想要成功,脑海里必须要有两个字坚持。说说简单,做起来可是非常难的。但是,只要你真心的想要成功,这也是个简单的考验。

  对于这部影片,还让我特别喜欢的就是对印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印度的服装,美食,礼仪都很特别!特别是女主角穿的服装颜色艳丽,款式不同于我们的普通服装,非常有民族地域特色!还有就是印度的风景了,在法汉和莱俱开车去找兰彻的途中,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下尽是美丽的风景,火红的叶子煞是美丽!真希望今后等我长大了,有机会可以去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城市看看,一探究竟!

  这真是一部励志的影片,用独特的方法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使我看了回味无穷。

  第12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教育体制,关于这个话题我不想多说,我对这个话题已经麻木了,没什么可多说的了,中国的教育体制再怎么发展,对我的影响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了。大学即将毕业,教育只能靠自己了。

  对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哄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伙计'。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让你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是啊,每个人的心灵都是脆弱的,再怎么坚强的人,也是需要安慰安慰饱受风霜的心的。

  看着电影里三个兄弟般的同窗好友,我深思,在我的生活里有没有可以毫无保留的依靠的人。想来想去,有是有,就是我的家人,而朋友中我真不敢说有谁可以让我毫不保留的去信任。记起了在一次朋友的生日宴会上,我们喝多了以后,有个哥们跟我说,兄弟是什么,兄弟是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他的人。从此以后,我慎用兄弟一词。

  在我上大学以前,我不敢说我多么仗义,但是我肯定要比现在真实,生活让我不得不放弃对别人的信任。我一直否认我是个唯利是图的人。看到了电影中的兰彻,我只能说我真的不再纯粹了。

  不久以前,我想说,这个世界太二了,我不想追了。现在我想说,这个世界是很二,但是我还是要去适应的。看着兰彻对他所处的环境的一步步斗争,我心里充满纠结,我该怎么去实现我的梦想。说到这里不禁问道,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又想到了一件事,在家的时候,有一次看叔叔家妹妹的日志,妹妹写道爸爸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平平安安的,所以我们都要平平安安的。我想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平平安安的了此残生吧。

  什么是人生的成功呢,实现了你的人生梦想就是成功。电影里的人物都不悲哀,起码他们都按照他们自己的人生信条去努力去奋斗,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标,虽然不尽相同。为了钱又能如何?只有有了钱我们才能生活于这个有点二的社会。当然,我的奋斗目标不会仅仅停留于钱的低级阶段。用我今生,享受人生。

  这部电影里其实对我的感触不是很大,因为它的主题已经引不起我的共鸣。它本身的喜剧效果又淡化了作为一部励志片的影响力(我个人认为)。有些地方我都是一笑了之,不做深究。但是还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

  第13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发生在印度。两个老朋友拉杜和法尔汉接到旧时同学查尔图的电话,称他们可以见到多年未见的兄弟兰彻。途中,两个人回忆起五年前在帝国理工功程大学和兰彻一起走过的岁月。电影主角兰彻,是一个在考试、竞争激烈甚至自杀率也非常高的帝国工程大学中,敢于顶撞老师,质疑传统,不把成绩当回事,却年年都能取得第一名。他始终活学活用,不拘小节,却又重哥们义气。在学习中,从不像一个机器而死记硬背,反而是在享受。故事的最后才揭晓,兰彻的真名是苏克?旺度,曾是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酷爱读书,富人就让他顶替为自己的儿子兰彻。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他遵守约定,按照自己理想的生活,去一所学校当了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又是他敌人的投资商。

  这部电影虽然是喜剧,可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第一。教育的区别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产生大不同的效应。一个是要我学,另一个是我要学,即便掌握了大量知识,却不会运用和实践,可能你把每一个公式都记得滚瓜烂熟,但走上社会,始终赶不上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这就是现实,是想象的终结者。中国的教育方法与影片中院长的观念大同小异。想名列前茅,出人头地,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出人头地,想要全面发展、成为全能之才,往往在社会上却很难把所用发挥到极致。学生们中的大部分,甚至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真正想学什么,而只知道学了这个未来才有出路,而这条出路并不是自己所追求的。这就是硬性教育或所谓的中国式教育。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位智者就是影片中的兰彻。

  第二。就是拥有乐观的心态,兰彻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平安无事。也是在给自己一种心里暗示,暗示自己顺利渡过每一件事,这张心态非常难得,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三。这部影片不单单是部喜剧,也是部哲理电影,很好的将它融合起来。个人来讲,中国的喜剧是没有这种效果的,它也会令人捧腹大笑,可笑过之后,没有任何意义,真的是单纯地傻笑。

  这部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喜剧情节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令人奋发的励志!

  第14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让我重新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本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柯的过程中展开回忆:法罕、莱吉和兰柯是同寝室的大学同学,他们都在印度的著名皇家工程学院就读。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第一!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法罕热爱摄影,却苦于父亲的阻拦,只能攻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于是他成了倒数第二,莱吉的家庭十分贫困,他的家人希望莱吉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面临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寄希望于神,他对现实的畏惧与逃避让他稳居倒数第一;而最为典型的兰柯却不随波逐流,他算是一个天才,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雄辩的口才,并有着超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不同寻常的大智慧和学习方式,与该校的教育体制和方式格格不入,被校长所排斥。他给大家上了一堂如何教书的课,直指该院的教育弊端,有力地打击了院长,院长对他更加不满,并不遗余力地挤兑兰柯。而影片中的典型的书呆子——查图尔。把机械装置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连演讲稿被修改了也不知道,不仅讽刺了该院的校院长,也批判了许多学校的填鸭式教育,不得不令人深思。

  片中兰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并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成功的成为了印度的一名发明家,还开办了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再受填鸭式教育的侵害。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不也采用背定义,背题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又有几人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是典型的书呆子。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电影中兰柯说的为将学到新的东西感到激动。因此也体会不到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乐趣。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项坚持不懈的任务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了,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并有所造诣。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由的发展,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来迎接每一天的生活。相信通过努力,最后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15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中,“为了比赛而努力”是影片诠释的重点。影片一开始就点明了父母们经常给孩子灌输的理念:人生就像一场比赛,要么就超越别人,要么就落后。三个主人公所在的工程学院就主张“成绩第一才能有好的未来”。校长更是变本加厉,他教育学生们,要么竞争要么死。这些被家庭和学校打造成“比赛机器”的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呢?有的人感受不到快乐,有的人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自杀,有的人只能把精神寄托给虚无的神明,有的人对所学不求甚解,只是追求名次。

  相反,那个永远开心,忠于自己的兴趣,活得随心自在,成绩第一,获得400多个专利,成为著名科学家,符合家长和校长心中“成功人士”标准的男主角兰彻,却是从来都不关心“比赛”的那个人。就像兰彻所说的那样:“你们都陷入比赛之中。可是,就算你们得到第一,这样有什么用呢?增长的不会是知识,只能是压力。”不要让比赛变成人生的高压泵。努力不应该出自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压力,而应该起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外在的力量只会把鸡蛋变成食物,内在的力量才会让鸡蛋成为生命。

  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当下和未来的统一。只在乎当下享乐,可能会丢掉未来的快乐。只关注未来的目标而让当下一直痛苦,会让目标实现时的快乐和意义打折。当实现目标的快乐被当下的痛苦消磨殆尽时,也意味着当下和未来的双输。如果这样,现在所有付出的努力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正如沙哈尔所著作的《幸福的方法》中所说,只有完全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和烦恼,挣脱完美主义的束缚,抱着开放和自我认可的态度去努力,才能完全释放自己的潜力,从而保持持续的幸福感。而完全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挣脱完美的束缚、自我认可都不是一个不允许自己失败的比赛者所具备的。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但努力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战胜别人,而应该是为了圆满自己。我们可以为了让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而努力,看着最亲的人幸福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我们可以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从而遇到更好的世界而努力。真挚的友情,心仪的爱人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我们可以为了心底的那份热爱和梦想而努力,不留遗憾梦想成真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

  只有这些无关比赛无关对手的努力才能让人忠于真实的自我。当努力不再掏空自己,而是让自己更加丰盈时,我们才能离幸福越来越近。

  第16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作为一部民族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奉送了独特热闹的歌舞,让我对这个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而其中俯首即是的关于友情、爱情、人生、成功的哲学则更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第17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我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但看完影片后,它给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动与激励,让我明白了该如何对待朋友,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拉杜和法兰在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乔的途中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通过倒叙的方法,影片重现了他们三人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时的点点滴滴。主角兰乔不随波逐流,用他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学院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帮助两个好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那乐观的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机智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珍惜。当拉杜的父亲病危时,兰乔第一时间赶到了拉杜家。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兰乔用电动车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拉杜父亲的生命,幷和拉杜一起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还在这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起,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眼中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自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心与心似乎在电影中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宝贵。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执著地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生活将是快乐的。“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兰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梦想一直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兰乔的鼓励下,他终于勇敢地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兰乔一直追求着自己的机械梦,他快乐着,并最终成为了印度闻名的工程师。想想当今的我们,许多人都感觉到迷茫,感到无聊,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呢?我们当初的梦想呢?寻找我们的梦想,并执著的追求吧!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穿裤子跟着你跑,”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朝气蓬勃,不要再迷茫了,乐观地面对生活吧!让我们珍惜朋友,追逐梦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会来敲响我们的门的!

  第18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继《流浪者》之后,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印度电影了,哪怕那些不是印度电影粉丝的观众,也不能否认它的出众,如果说《流浪者》是因其犀利的批判性,而获得广泛的认可,那么《三傻大闹宝莱坞》则是由于其无敌的接地气,而引发了普遍的共鸣——是的,我们受够了这被实用主义左右的生活!

  影片中有多个鲜明特色的人物,但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主角兰柯(范素科·旺)以外,不论男女老少,统统都被实用主义所困扰、束缚。法尔汉和拉贾明明不喜欢工程学,却硬着头皮报考工程学院,在他们眼里,学习不是由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决定,而是由未来职业的收入高低所考量;查特学习只会死记硬背,从来不去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他的眼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一场场考试而已;校长和老师在教学时,不去引导、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只要求他们照本宣读,在他们眼里,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考试的竞赛中拔得头筹;琵雅明明不爱自己的男朋友,却依然和他订婚,在她眼里,结婚不是挑选一个适合的生活伴侣,而只是选择一个值得投资的项目,完全由对方的学历、收入来评估;拉贾和法尔汉的父母逼迫自己的儿子选择不擅长和没兴趣的工程学,在他们的眼里,人生的幸福在于能赚多少钱,而不是获得自信、快乐……这样的人物连带着他们实用主义至上的理念,充斥着整个影片,而兰柯(范素科·旺)就像那一道清泉,冲散了这一切蒙蔽生活本质的实用主义淤泥。

  兰柯(范素科·旺)就是一个反实用主义的象征、符号,他在片中的所有行为都是与实用主义逆向的。他鼓励两个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劝导查特真正去理解书中的内容、告诉老师和校长,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创造、建议琵雅应该遵从感情挑选伴侣……最终,兰柯(范素科·旺)凭借自己对工程学的热情,和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下,不但成为工程学系年年拿第一的学生,毕业后更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行业专家,并赢得了爱情,变成了人生赢家。兰柯(范素科·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好比一把沙子,当你无法认清它的本质时,只会盲目的用劲去抓,结果沙子反而迅速的流失,生活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当你真正看清它的本质,遵循它的本质,反而会捧得满满一手的沙子,生活尽在掌握。这就是为什么,法尔汉和拉贾,会年年考试垫底,查特会在演讲大会上丑态百出,校长会逼得天资聪颖的乔伊自杀,琵雅会发现自己在男友心中还不如一支奢侈表,拉贾和法尔汉的父母极力让儿子幸福却最终导致儿子郁郁寡欢……实用主义表面上言之凿凿,合情合理,实则都是短视的、低智的,就像片中批判实用主义的学习方法那样——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

  反实用主义的主题是个很宏大的命题,影片巧妙的聚焦在求学、就业、爱情,这三项和个体紧密相连的话题上,用一个个典型人物的具体事件将其简化、分解,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个容易陷入说教的话题,被巧妙的包装在令人发笑的喜剧中,让人丝毫没有感到枯燥、乏味。

  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影片中喜剧元素的覆盖率之高,不压于其反对的实用主义理念,兰柯(范素科·旺)和实用主义的每次对峙,从老师到校长,都是用一个喜剧段子完成的,而且每个段子里都包含着可贵的智慧火花,让人忍俊不笑,又钦佩至极!影片中的喜剧形式还非常多元化,有台词类的、也有剧情类的,甚至还有画面类的,在介绍拉贾贫困的家庭时,画面刻意做成了近似黑白但又不是黑白的明暗两色,虽然反映出拉贾家一贫如洗的境况,却充满喜感,陈旧粗糙的画质和人物过于戏剧化的表演,表现出这种贫困家庭的故事是一个多么老旧的煽情梗,让人直想发笑。

  由于实用主义的泛滥,是很多国家都有的情况,因此《三傻大闹宝莱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广泛的探讨,谈论最多的就是其中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但是影片的高阶在于心思细密地防范了矫枉过正。由于兰柯(范素科·旺)在和校长、老师的对抗中屡屡获得胜利,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老师都是愚笨的,学校教育都是没用的,记住!影片批判的只是教育中的实用主义,而没有半点贬低教育本身,以及蔑视教育工作者的意图,为了防范这点,影片在兰柯(范素科·旺)亲身实践了一次工程学应用,帮助琵雅姐姐接受后,达到高潮,校长拉住了离去的兰柯(范素科·旺),他并没有为自己实用主义的错误道歉,而是说了以下这段话:“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知道吗?”这段话,捍卫了教育的价值和老师的尊严,在影片反实用主义高潮之际,来了个急刹车,防范主题被矫枉过正!这样的做法,让影片主题更明确、也更有参考意义。

  中国是一个实用主义泛滥的重灾区,积弱贫困多年,让中国人太急迫的想要富裕、强盛,难免急功近利了些,在这一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是原罪者,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批判中国的填鸭式教育,觉得自己深受其害,可是待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却是加倍地实施这种教育,不断增长的收入,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去参加各种无意义的、竞赛性质的“兴趣”班,可见,大家都知道实用主义不好,但谁也不敢先放弃实用主义,毕竟它在短期内,就能看到明显收效,对此,我只能一声叹息,兰柯(范素科·旺)这个角色过于理想化,现实中更多的还是崇尚实用主义的查特,和被实用主义逼死的乔伊,影片作为一声向着这个实用主义至上世界的呐喊,本身就验证了实用主义的胜利。

  第19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拜拜,娶摄影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去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这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主人工兰彻(rancho)对他的好兄弟法翰(farhran)说过的一句话。整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傻大闹宝莱坞》又名《三个白痴》,没看时我以为是纯脆搞笑的美国影片,看了才知道这是一部引度的影片(恕我当时把“宝莱坞”看成了“好莱坞”)。此片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大体改编自?印度畅销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pointsomeone)。故事很爆笑,情节很跌宕,虽然长达164分钟却不会让你感觉枯躁无聊。名字里的“三傻”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居高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彻,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彻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翰和兰朱(ranju)。

  影片开头,在校长“病毒”对着所有新生侃侃而谈他的荣誉--一支他的主任送给他的“太空笔”,?所有学生都带着崇拜的神情认真的听着他的演讲时,兰彻却提出了一个气爆校长的问题“为什么不用铅笔而花几百万去买那个东西呢…”他这一问无疑给在场的众人一道电闪雷劈啊,且成功将校长气走并深深地“记住”了他。同时,影片也是在这个时刻才吸引了我的眼球,想知道他接下来还会干些什么让校长“心脏病”爆发的事。

  第20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发生在印度。两个老朋友拉朱、法汉接到旧时同学查图尔的电话,称他们可以见到寻找多年未见的兄弟兰彻。旅途中,两个老朋友回忆起5年前在帝国理工大学和兰彻一起走过的岁月。而电影的主角兰彻,则是一个在每学期42场考试、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帝国理工”中出现的一个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却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

  故事最后才告诉观众,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决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这部电影给了我三个启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败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还多”,而兰彻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这改变了拉朱。法汉酷爱摄影,却被逼学习工程,在他万分纠结时,兰彻又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好的建议。设想如果他俩没有遇上兰彻,又会是什么结局呢?

  其二,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兰彻的口头禅是“AalIzzWell”,英文中就是“alliswell”——“一切都好”。这句话拯救了法汉和拉朱,还奇迹般地拯救了一个婴儿。“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着梦想努力,追求卓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追求的应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你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己。“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又是兰彻告诉我们的。

  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现代教育教育体制的弊端。这种教育,磨灭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还让学生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印度是这样,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国应该更是如此。每年总能听说有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家长的责问、老师的打击而选择了死亡。片中的乔伊就是这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起自杀。尸检报告显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气管压力过大。大家都认为他死于颈动脉脉压过大,那四年来的心理压力呢?尸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我们一入学,校长就告诉我们: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我们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却不知道第二个。这是现代的教育体制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