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3-06-29 09:14:22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热门】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兰河传》读后感【热门】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快乐、悲惨、幸福、痛苦……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本文的作者萧红,小时候的她就跟着祖父生活,祖父,慈祥、温和,给予了萧红温暖,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在萧红的笔下,有二伯、小团结媳妇、冯歪嘴,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

  例如: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姑娘,后来,每天被婆婆欺负,打着打着,便打出了毛病来,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不断折磨、摧残。

  有一次,天一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大缸、开水、公鸡,都早已预备好了。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不知是哪儿来的偏方,病得跳神赶鬼的,不一会儿工夫,就洗起澡,小团圆媳妇洗得吱哇乱叫。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衣裳,她本来是十二岁的小姑娘,却要如此对待她,婆婆却一点都不心疼,人事间,还有真情吗?很快她们便把小团圆媳妇抬了进去,她在大缸中,叫着,跳着,好像要逃命似的。你们对这么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这样,在我们十二岁时,还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是一个幸福的小熊,而她却要受如此烫的水,洗澡,若是你们,你们受得了吗?每一个人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每一个人都有她活着的价值,这样虐待她真的好吗?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小团圆媳妇被一次次烫烧,最后死了,有的人落下了心疼的泪水,有的人却觉得好戏似乎还未看够呢!

  小团圆媳妇死了……

  小团圆媳妇是封建愚昧思想与恶俗的牺牲品。小团圆媳妇的死没有人在意,而萧红却记在心底,一直记着……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人们心中,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人心都是肉长的,当时的他们难道没有一点同情吗?小团圆媳妇与那些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真悲惨是掌控在别人手中的,这真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后感2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作家茅盾读了《呼兰河传》之后发出的感慨。

  《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无奈的“回忆式”长篇小说,是萧红一生的写照,它是一篇叙事诗;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它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萧红虽是一代才女,可生活并不如意,芳年早逝,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读《呼兰河传》,羡慕小时候无拘无束的`萧红,又为成年后的萧红默默垂泪……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祖父家的园子,那里留下了萧红快乐的童年印记。

  那个“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人间乐园。那里的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那里的小鸟,爱怎么飞,就怎么飞,无忧无虑;想铲地,就铲地,想浇水,就浇水。在这儿,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曾有这样的一个园子。那时,爸爸妈妈在江都工作,我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我的老家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口大井,门前是一片松林,再前面是一条小河。夏天的夜晚,奶奶常常坐在院子里,一只手轻轻地搂着我,一只手拿着扇子,对着天空指指点点,奶奶看着,我也跟着看着,看那漫天的繁星对我眨眼,对我笑,我也对它们眨眼,对它们笑。流汗了,泼泼井水……

  后来,我被爸爸妈妈接到江都上幼儿园、上小学,坐着旋转木马,玩着蹦蹦床……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也开始了艺术熏陶,学芭蕾,学钢琴……自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知不觉中,那个“祖父的园子”也离我越来越远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3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上述了在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我”这个小姑娘,以“我”为中心回忆了家乡的景和事。

  这本书总是弥漫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寂寞苍凉。但作品也没有为了渲染这种气氛而不能自拔。而是将这种氛围充当背景,衬托可贵的自强不息的力量。例如最后一张的“冯歪嘴子”这一人物,他经历苦难,受尽人们的冷嘲热讽,但仍就没有放弃生命。小说结尾时,她看到了儿子的笑,那笑容对于他来说,正是生命的希望力量啊。

  其中“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在何处,为什么这么悲凉?”萧红虽然不断批判城中的人迂腐麻木,但背后流露的却是当时身处异乡的她对家乡东北的深情吧。当时的社会中,是悲凉的,没有关怀和爱。作者的母亲早归。她的父亲对她十分严厉。只有他的祖父把所有的爱给了作者。

  章的小团圆媳妇最让人记忆犹新,她还是个小姑娘,在这个年纪本该无忧无虑。而她却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还动不动无辜的被挨打。在这个迷信封建的小城里,邻居们也只会认为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加的懂事。最后到处听取偏方把小团圆媳妇儿给活活整死了。但就是死了家人伤心的也只是钱而已。其实他的死根本原因就是被封建社会所害的'。在那种环境下,人们的善良加上迂腐迷信就使人感到可怕了。但是小团圆媳妇的死也只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范例罢了,像她这样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例如,王大姑娘,最终也是在人们的冷言嘲讽中离世了。

  其实看完后最大的感想就是自我放松,幸好自己不是那个时代的人。那是一个迂腐迷信落后封建的时代。在新时代中,男女平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4

  在作者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仿佛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在这本书前面描写出了呼兰河这小城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儿的人们愚钝、麻木、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和灰色的生活,他们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只是淡淡的`活着,淡淡的离开,让人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顺意社会,但是天意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的封建,在无形中竟成了刽子手。这才是多么的可悲啊。其中最大的悲剧就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他才十二岁啊,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过早的被卖给胡家做童养媳。明明是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她,用烧红铁烙她的脚心……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以为,这样打她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却因为“好心”帮她治病的婆婆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无法意识是自己做错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在这里,呼兰河不再仅仅是只是呼兰河,而是在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为迷信、愚昧、无知,上演着一出出悲剧……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兰河成了当时全中国的写照。

  这部作品在思想上继承了鲁迅对中国人民性质的剖析与批判;在语言上,文字娓娓道来,朴实清新,沉郁感伤。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关于书,呼兰河留给作者的,也许正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虽然没有美好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我希望你能买一本回家看一看。

《呼兰河传》读后感5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呼兰河传》

  鲁迅先生曾有写过一个有趣的人物——阿Q,而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有二伯也是一位阿Q式的人物。他可爱,又可怜。

  有二伯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如果我有东西吃不给他,他便向你要,你若给他,他又不要,真怪异!

  有二伯有许多缺点,却有一点令人敬佩,他很忠诚。有二伯在萧红家待了几十年,除了偷点东西以外,从没有做过什么对主子不好的事,他忠心耿耿,按有二伯的话说,就是“你二伯就是愧心事不敢做,别的都敢。”

  一个人忠诚,是立身之本,你若不忠诚,见风使舵,最终会被世人所唾骂。一个人不忠诚,就像一朵花没有花蕊;一个人不忠诚就像树没有枝干;一个人不忠诚,就像鸟没有翅膀。忠诚,是多么重要。

  吕布,三国时期的第一战将,他武功盖世,却为何被世人唾骂,因为他不忠,先后投奔丁原、董卓,被金钱所奴役,被董卓所收买,杀死了丁原。一位“三姓家奴”,不仁、不义,怎能流芳百世?只能遗臭万年。

  同是在三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让我们敬佩,也不求功名,只为报刘备对他的恩,他忠心不二,为了辅佐刘禅,每日呕心沥血地寻找制胜关键。

  忠诚,才是立身之本。

  在明朝末期,吴三桂镇守清军攻入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崇祯皇帝期望他能守住这一关,不能让大明帝国断送在自己手上。可是,吴三桂让他失望了,吴三桂大开城门,欢迎清军入关。

  从那一刻起,吴三桂再也不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了,而是一个卖国贼。他不忠诚,不为国家利益着想,就这样,大明王朝从此消失了。

  忠,人之本性。而吴三桂不忠,他的所有成就将从此烟消云散。因为,只有忠诚才会有人信任,有人去关注。假若不忠诚,你不再拥有什么。

  忠诚,人之本性。

《呼兰河传》读后感6

  我总是想到一个梳着辫子穿着棉袄的小女孩,潇潇地站在田畔高地上,形态里面透着一丝轻灵,神态里面透着一丝落寞。

  我总是想到萧红的童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待在小镇子里。可是她只能面对这样单调的生活,面对着呼兰河这小城人们对愚昧与良善,寻找着世界上的音响与色彩。

  她爱这个小城,所以她以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社会的共鸣。一直到她的墓碑静静地独立在香港的浅水湾,陪伴着一拨又一拨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讴歌着她内心浅浅的悲哀和孤独。

  祖父应该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牵挂。她年年岁岁的与祖父的生活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变得枝繁叶茂。然后呼兰河从住着她的祖父,到埋着她的祖父,祖父一过八十,就成了她回忆里的人。

  我说这些文章是悲哀的,在萧红的心里,她的童年被禁锢在这个充满迷信和封建的小城里,她见不到一丝光明。她只好在后花园和破旧尘封的后房里消遣。她爱她的祖父,她在祖父的身上才看得到童心与自由。

  但是小城里的人,大多又是良善的。他们的良善对萧红日后的性格起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的朴实忠厚也在文中得以肯定。

  当萧红用孩子一般的.笔触写这座小城的时候,她的内心却是悲悯孤寂的。当她再次立在小城田畔高地上的时候,天明了,路也阔了。可是她越来越看不清楚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不再善良。世界上不再有她的祖父,她的有二伯,老厨子和曾经的东邻西舍。她悲伤地看着这个世界。曾经厌恶的单调与愚昧,也渐渐随着一次次雨水的冲刷洗涤干净。可是小城不在了,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和深爱的地方不在了。相比较起童年时的孤寂,成年后的孤寂程度更加深沉。

  她终于看透彻了这个世界以后,静静的离开了。

  只留下一曲哀歌。

《呼兰河传》读后感7

  呼兰河这座小城,实在“安静”得很。

  大事不过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等四五件。除去这些,便剩下这家妯娌与婆婆闹矛盾,那家又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来吵去此等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封建旧疾在当地老人眼里固不可彻,两家订下娃娃亲,待子女成人后,若一方家境衰落,婚约定是要被取消的。若取消的是男方则相安无事,若是女人,出门上街便少不了被指指点点、议论非议,往后也再难婚配,而且对丈夫百依百顺的妻子才能称之为良妻。谁家里人生了病,不先去药铺就诊,反而听从乡人空口无凭的偏方,等到病情刻不容缓时,再请大神来家里跳上一段,美其名曰驱赶鬼魂,现如今想想实在荒唐了些,那病自然石沉大海了。生活在这样的小城里,萧红应该是无趣寂寞的。

  呼兰河这座小城,有时静谧美好。

  斜阳细碎斑驳,庭院下嫣然一片,黄瓜、冬瓜、小麦镀上粼粼金波,盈盈闪烁,“卖豆腐哩,新鲜的豆腐”,街市上由远及近的冷硬的叫卖声划破小城的宁静。大户小户的门闻声即开,清香的豆腐香潜入深巷,在飘忽不定的叫卖声中倏地爆发,沁入人心。有钱人家呢,便解囊买下几块,拌上葱花,嫩白嫩白的点缀上浅绿的花边,入口即化。待到盛夏傍晚,坐在门槛上,与邻居畅谈时舀上几嘴,那真是炎日里最幸福的事。没钱的人家呢,光闻闻味,便心满意足了。

  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她的祖父。

  星光漫天,留给夜空独有的温柔,漆黑的幕布下,祖孙俩倚在小床一隅,她缠着祖父念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韵飘香,悄然潜入小丫头的.美梦中,静谧的夜里,传来甜甜的鼾声,祖父握着烟头,柔柔地注视着女孩,烟雾四溢,朦胧中老人浑浊的眸中闪过一明一灭的清明。小虫细碎的秘语,泛淡白色清辉的皎月,郁郁青青的庭院似全都沉溺在这一刻的美好中,睡吧,醒来便知花落多少……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呼兰河传》是萧红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小说中具有诗化的语言。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中的人是寂寞的,生活是单调的。一些文章的开头,往往提到“荒凉”二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的确,一个小女孩的生活十分单调。有人说:“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定是一杯回味无穷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幅画,那它定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定是一朵美丽而骄艳的玫瑰。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部分。”

  不错,童年令人难忘,即使想忘记,却又舍不得。萧红的童年却有些与众不同,在她天真烂漫的`背后,隐隐地透露着一种寂寞。祖父是她童年唯一的玩伴。她的母亲在她八岁时去世;父亲对她十分冷淡;祖母对她毒恶;只有祖父,对她无限喜爱。因此,作者描写童年一部分中,第一句话便是“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时,十分快乐。比如祖父发现作者铲的地留了一片狗尾草,祖父便问,作者则说是谷子,还拿来一个真的谷子,祖父被逗笑了。

  作者却只有两个地方玩,园子和储藏室。园子里每年该种什么,就种什么,储藏室里翻来覆去也只有那么几样。有时,祖父有事,也就没人陪作者一起玩了。

  然而作者认为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园里植物是自由的,动物是自由的,自己也是自由的。我喜欢《呼兰河传》,寂寞是它的基调,然而《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

《呼兰河传》读后感9

  暑假中,我读了《呼兰河传》,全篇介绍了女作家萧红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风土画,比如火烧云。

  了解了萧红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爱她,她感受不到任何亲情。只有祖父疼爱着她,给予她关爱,就像萧红自己所说:"从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我很喜欢萧红对小花园的描写以及和祖父生活场景的叙述。萧红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小花园,各种动物、各种植物,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园里的生活状态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写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把谷穗当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认谷穗。和祖父劳动时,她时而去追蜻蜓,时而去捉蚂蚱。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这样疼爱我。她十分喜欢织毛衣、做针线。从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给我织的。外婆还给我做布鞋,穿在脚上十分舒服,而且还透气。每次都会在鞋面上绣各种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雏菊……可漂亮了,无论谁看见了都要忍不住夸赞一番。

  我觉得我比萧红幸运很多,我不仅有外婆疼爱,还有爸爸妈妈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给予她温暖和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需要快乐的童年,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时光的河入海流,长大的人儿分头走。人们直到长大甚至年老才能回想起童年的美好。童年,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换着色彩。我赤足站在河边,正准备用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之时,我和她邂逅了。

  在后面的相处中,我了解到,她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她是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的女孩,她就是《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萧红,一个拥有灰色童年的小女孩,就这样无声地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心疼和惋惜。

  她,从小饱受父母的冷眼、奶奶的'打骂,一个几乎没有爱的童年伴随她成长。唯有和蔼可亲的祖父让她尝到了一点爱的滋味,他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向萧红日渐灰暗的心灵。

  她唯一的快乐就是在祖父的园子时的时光。她很喜欢在那里玩,看她在鲜花遍地开蝴蝶满天飞的后院中,欢笑不断,“栽”白菜却将白菜踢飞,“拔”野草却误拔谷穗,给祖父头顶插花……园中各种趣事连连令读者也欢笑连连,将先前的悲凉凄惨顿时抛之脑后。

  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中,萧红的记忆之口像是装上了水龙头,有条不紊地流出,一段段地述说。这里的小村庄,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类似于团圆媳妇的悲剧数不胜数。我不知如何去评判哪个值得同情,而哪个值得痛恨……

  我和她的邂逅是那么的转瞬即逝,希望她的后来可以弥补她内心深处遗失的美好。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你走了,就像这邂逅还未开始似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呼兰河是中国旧时代的一座普通的小城,住在那里的人过着“荒凉寂寞”的生活,在他们眼中生活的最大意义就是安静地活着,然后安静地死去。小说中的团圆就是这样一个听天由命的人物。她想活下去,却被害死了。到底谁是杀害团圆的凶手?

  小团圆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只有12岁。“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但是街坊邻居们和她的婆婆对小团圆媳妇并不满意。他们看不惯如此大模大样的团圆媳妇。就此婆婆开始了对小团圆媳妇的管教。她用极其毒辣的手段对付小团圆媳妇,每天打她八顿,骂她三场,把她的大腿拧得青一块紫一块……

  没有一个好心的邻居出来劝阻,直到哭声没有了,婆婆说小团圆媳妇被鬼替身了,偏偏这时候好心的邻居们纷纷跑出来了。有人主张给她扎个纸人做替身、有人主张在她脸上画个花脸……在这些“好心”邻居的倡导下, 小团圆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婆婆请来了大神。命令小团圆媳妇当众脱衣,赶来围观的人山人海,婆婆抱住小团圆媳妇,撕掉衣服,直接拿开水从头上往下浇。小团圆媳妇不停地挣扎。围观的人并不关心她的死活,只是觉得没白看一场热闹。

  明明是旁观者不正常,正常的人却被当作了病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好心人”都是害死小团圆媳妇的凶手。但是真正杀害她的是人的冷漠。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镇子的问题,甚至不是一个时代的问题。看看如今开放文明的社会,为了蹭个热度,抱着键盘侠的心态敲着键盘,隔着屏幕对别人指手画脚,我们又比《呼兰河传》里邻居好到哪里去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非常地爱《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描写了她的童年生活,以及以前的呼兰河边人们的生活。萧红的小时候是自由的、快乐的。她可以“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上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这不禁让我想起我才八岁的时候,也将水泼向天空,闭上眼在地上转圈,那感觉太美妙了,我的心中,绽放了一朵自由的花儿。和萧红的父母一样,我的爸爸妈妈也只是在一旁宠溺地笑着。

  《火烧云》这一章,我的爸爸妈妈在课本上也学过。爸爸告诉我,他的故乡也在黑龙江。那里的冬天很冷,但在夕阳西下时,爸爸和他的小伙伴还是会不顾严寒、不顾父母的批评,爬上青砖的房顶,静静地坐在那儿,看红色的天空、金色的夕阳、多变的火烧云,夕阳给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纱。那情景光想着也会觉得太美丽了,所以我的爸爸,他学到那一课时特别的激动,特别的有感触。

  有时,我在某一片不知名的`草地上躺着,半睁着眼,望向天空。“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阳光静静地照着,我把四肢展开,浑身暖洋洋的;过了不一会儿,我就困了,再一会儿就在草地上睡着了。阳光就像被子一样,草比床单还要软,我就这么着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虽然书中有许多地方充满忧伤,但是生死难料,我们只能把带着逝去的人的回忆记在心中,永远的怀念,就像是他还活着。

  每个人都有忧伤的时候,有时候哭一场就好了。但是不论多难过,在我的心中,我仍会向往自由和快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普普通通的小城,却承载了作者数不尽的回忆,平淡朴实的语言,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美好与淡淡的悲伤。

  原本我对《呼兰河传》的内容并不感兴趣,甚至在观看时,日常无趣的剧情让我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但随着越来越深入地阅读,书中所描写的奇妙的世界让我深陷其中,反复品味。本书共分为七章节,每个章节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个整体,而我要重点描述的便是第五章。

  第五章讲述了小团圆媳妇被众人的封建思想所毒害,最后被折磨致死的故事。这个短短的故事,却让我看完后,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为当时愚昧无知的社会感到悲哀。小团圆媳妇仅仅只有十二岁,却因自己对遭到婆家的毒打反抗,被认为是“鬼上身”。为了驱鬼,她的婆家用尽各种方法:跳大神、抽帖子,用热水烫等等,无所不用,但这些做法却大大加速了她的死亡。原本我想要谴责小团圆媳妇婆家的种种行为,可仔细一想,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给新媳妇下马威是寻常事,是为了教出好媳妇。后来,她的婆家也是花了重金去帮小团圆媳妇驱鬼。虽说这些人的本意都是好的,但又有谁来为小团圆媳妇的性命负责呢?她还只是个孩子,拥有着大好的未来啊!

  小团圆媳妇无疑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妇女的一个缩影。即使其中的少部分人不甘命运,奋力与众人对抗也只是徒劳,她们成为了社会的异类,最终落得不幸的下场。更多的人还是被迫选择了顺从。那些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帮助人的名义,最后却让多少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这是时代的悲哀。所幸,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呐喊出他们不同的声音。

  现在,人们的思想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顽固迂腐,但曾经的血淋淋的悲剧,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这里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人们是消极的,是愚昧的,是麻木的。这里的人,活着只为了活着,死去只为了死去,这里,就是呼兰河,

  萧红用她细腻的、如诗一般的手笔描写了20世纪初的'呼兰河。这整个村庄就像被笼罩在一个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随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在我眼前闪过,我痛恨那些无情的“杀人犯”,也同情那些无辜的、被杀害的好人。

  我最同情的是小团圆媳妇,她是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等到了12岁,由于家里没钱,本应该度过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的她,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卖出去不久,她还是那样活泼、健康,尽心尽力地给家里人做事。这么乖巧、懂事的小姑娘,人们一定会夸奖她吧!可是,这个童养媳非但没受到表扬,而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婆婆还说,打她是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看到这儿,不禁感慨万千:这孩子已经够听话啦!就算不听话,也不能这样这样“虐待儿童”,对她这样“严刑拷打”吧!毕竟她也是“人”呀,是你们自家的“人”呀!没过多久,小团圆媳妇就被烫死了。然而,让她家人心酸的却不是她的死,而是赔本的买卖!亏了的钱!这真是一群没心没肺的“人”呀!它们简直没有人性,不能称为“人”!扼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不,是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他们还不知道、还不承认错误!由此可见,旧中国,有多少个像团圆媳妇这样的被冤死的人啊!

  呼兰河留给萧红,正是萧红想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了解过去,让旧中国———这个悲剧的时代永远终结,变成美好的未来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感触很深。它以萧红小时候的角度来写,写出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这本书的语言看似平淡,其实隐藏了人世间的心酸苦涩,细嚼起来无不浸在其中。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她愚笨无知,竟认为婆婆打媳妇是应该的。因为小团圆媳妇不怕羞,太大方,长得又高,吃饭吃三碗,她就要教训小团圆媳妇。她把小团圆媳妇打伤了,打病了,就请来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赔了五十吊钱给云游真人医一医,直到把媳妇折磨而死为止。

  这让我想到弟弟出生前发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几天,奶奶在老家请了个算命先生,说是正月初六初七是个大吉日,这个吉时生的孩子会又聪明又勇敢。奶奶信以为真,还特地上庙里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妈妈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胀,爸爸正准备送妈妈去医院,奶奶连忙劝住,说等到明天再上医院,那个日子吉利,生出来的孩子聪明。可是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妈妈肚子里的羊水破了,吓得爸爸连忙叫救护车送妈妈去医院。手术过后,医生告诉我们,幸亏来得及时,不然妈妈肚子里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险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聪明又活泼,可是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话,就像书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直到媳妇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她的无知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

  《呼兰河传》这本书,虽然反映了当时社会崇尚迷信的风气,斥责当时人们冷漠的生活态度。但它又是一本难得的散文叙事大作,像一首叙事诗,讲述着作者在童年难以忘怀的往事。

  《呼兰河传》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的教案03-07

呼兰河传心得12-31

呼兰河传作文11-14

呼兰河传作文07-19

呼兰河传(节选)09-30

呼兰河传仿写05-06

读呼兰河传作文04-30

《呼兰河传》阅读心得03-24

阅读呼兰河传心得04-14

读呼兰河传作文07-12